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合集下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初中数学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许芬英一、“课程基本理念”的修改1.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将“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两条合并成一条“教学活动”,整体上阐述数学教学活动的特征。

表述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设计思路”的修改1.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

2.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实践与综合应用”改为“综合与实践”。

确立了“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等八个关键词,并给出具体描述。

并专门阐述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目标”的修改1.明确提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2.提出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完善了一些具体目标的描述:比如对于学习习惯,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4.规范了课程目标的若干术语。

并在学段目标中使用这些术语。

四、“课程内容”(原“内容标准”)的修改1.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的内容及要求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用规定的课程目标术语,对某些课程目标的表述进行了修改。

2.从总体结构上看,“几何与图形”领域发生了一些变化,另外三个领域的结构基本没变。

“几何与图形”结构的变化表现在:将实验稿中分四个方面对内容进行的要求(即“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改为从三个方面展开内容要求,即“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这三部分中的“图形的性质”基本上是整合了实验稿中的第一和第四部分而成,而其他两个部分与原来的两部分对应。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
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A
D
B
△ABC全等于△DEF可表示为:
C
E
F
△ABC
≌ △DEF
注意:表示时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 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用全等符号表示下列全等三角形,指出 对应的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A
C O M S
O
D N T
B
A
E C D 1.已知△ABC≌△ADE, 则,∠A的对应角为 ∠A
你还能说出生活中的其 它一些全等图形吗?
A
D
B
C
E
F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 完全重合
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它们分别经过怎样的变 换?
A
D
B
A
C
C
E
M O
F
S
O B D N
T
A
D
B
C
E
F
你能指出 上面两个 全等三角 形的对应 顶点、对 应边、对 应角吗?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叠到一起
2.有公共角,则公共角为对应角
(对顶角为对应角)
3.最大边与最大边(最小边与最小边) 为 对应边;最大角与最大角(最小角与最小角) 为对应角
A
D
B
C
E
F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结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D C
1、如右图,已知△ABC≌△DEC,B 和E,A和D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 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 A 2、如右图,已知△ABD≌△ACE, 且∠C=45°,AC = 5,AE = 3,则 2 . ∠B = 45° , DC = A

2023年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

2023年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

2023年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更全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感小学阶段,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觉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学生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每一幅插图,充分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让学生在领会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说,可以单独说、同桌说、集体说,让学生在充分的看说基础上培养数感。

克服以往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

新课改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新课改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1、新课改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力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数学课程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3)个学段,即:(1---3年级)为第一学段,(4---6年级)为第二学段,(7---9年级)为第三学段。

6、数学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中,安排了四个学习领域,请你具体说明是哪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7、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8、数学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的进行讲座与质疑)9、数学课程总目标对学生“解决问题”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10、数学课标对第一学段认识图形与位置方面的具体目标是什么?(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11、数学课标第一学段对“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是什么?(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12、数学评价的目的是什么?(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习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3篇

学习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3篇

学习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3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研究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初中数学新课标研究心得通过队初中数学新课程的认真研究,我对于新课标有一定的心得体会,现具体汇报如下.初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一门主要课程,它是对于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是研究初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意义.我在实施初中数学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中,经过不断的研究与探索,有以下体会:一、授课过程中知识点的设计要少而精,做到重点问题重点讲解,且要举一反三,追本求源,瞄准知识的生长点。

把基础知识放在首位,处理好大餐与味精的关系。

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进行解题方法及解题过程的总结及整理,并注意知识点的提炼与总结。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研究、合作研究、探究性研究,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研究。

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研究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研究,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

把课堂放手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个体尝试并合作探究,让学生表现自己,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精深与魅力,培养学生对数学钻研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同时激发他们研究的乐趣与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使研究能力及合作能力均得到提高。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研究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研究的意愿和动力。

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

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

初中数学新课标与原课标的变化——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核心理念原课标:“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改后:“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及选择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数学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数学教学将“ 数学学习”与“ 数学教学”合成一条,整体阐述数学教学的特征。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习领域及其重点关注内容原课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修订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确立了“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等八个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关键词,并给出具体描述。

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几点感悟

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几点感悟

引导者 、 作者 , 应 当是他 们 心灵 的工 程师 ; 师 与 合 更 教
学 生交 流 的 内容 不 单是 教材 的文化 知 识 , 应该 是 学 更 生 的生 活 知识 , 学 生 成 为学 习 生 活 中 亲 密 的 朋 友. 与
只有这 样 , 才能 让 所 有 的学 生 真 心 真 意靠 近你 、 近 接

数 学知识 的传授 与解 题技 巧 的强 化 训练 , 往往 忽 视
对学 生 的心理 沟通 与辅 导. 于 数 学学 困生 有 时候 更 对 加无 法 了解 其 内心世 界 . 师为 了追 求 学 生 能考 出好 教 成 绩 而依教 材 的 内容 , 什 么 就 教 什 么 , 有 去思 考 有 少 如何教 与教 什 么 , 样 的教师 只 能作 为 学 生知 识 的指 这 路 人 , 堂 教学 中只 是 简 单 的 师 生 关 系. 堂 上 教 师 课 课 是 绝对 的权 威 , 对 于 学 习 数 学 有 困 难 的 学 生 , 于 而 由 没 有与教 师 进行 真 诚 的交 流 , 故逐 渐 疏 远 教 师 , 而 从 对数 学产 生厌 恶 、 冷淡 , 到数 学 知识 枯 燥无 味 , 时 感 有 候会 觉得 学 习数学 知识 无非 是 为 了升 学 考试 , 有 真 没
知心 理 与教师 改 正 的认 同 , 内心 深 层 主动 地 对 自己 在 的思 维加 以重 新 调 整 . 有 这 样 , 能 体 现 新 课 标 下 只 才 数 学 教师 对学 生 真正 的人 文关 怀 , 能 让学 生 人人 较 才 好 地 学 习有价 值 的数 学.
错误. 因此 , 为一 线 的教 学实 践教 师 , 当充 分认 识 作 应
到如 此下 去 , 法 让 学 生 人 人 拥 有 有 价 值 的数 学 知 无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之我见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之我见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之我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新课程理念。

就这一理念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一、何为有价值的数学?数学内容的价值如何体现?个人认为,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与价值观的数学内容就是有价值的数学。

而数学内容的价值并不完全在教材中静态呈现,它需要教师去思考、去捕捉、去开发,然后通过教学活动动态地渗透。

二、尊重教材,更应注重挖掘教材。

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开发者,要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并体现教材的价值。

三、“探究”学习,教师在先。

时下,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探究能力为目标的“探究性”学习已成为教师课题研究的一个热点。

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首先要有探究意识。

至于其中的道理,由于自身欠缺思考,也就一直成为教学上的一个盲点。

试想:教师头脑中没有“为什么”,如何引导学生去意识、去探究“为什么”?因此,我们应着力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究意识。

教师只有具备了探究意识,才能使开发教材成为可能,只有具备了探究能力,才能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价值。

四、关注、开发练习的价值。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改革正显蓬勃之势。

我们的新理念、新思想不是仅仅为新授课服务的,它应渗透到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过程。

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具有丰富内涵的练习,因此,我们不能单一的利用练习巩固新知、训练解题技巧而忽视了它蕴含的诸如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思维方式、学习策略、创新意识等等教学价值。

(一个练习包含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并不一定包含全部)。

如何开发练习的价值,如何在我们的课堂中充分体现、发挥练习的价值,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命题。

我想,当练习的价值被我们合理开发并能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时,练习课也一定精彩纷呈。

五、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哪几个方面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哪几个方面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哪几个方面?具体内容有哪些一、数学课程标准的性质:《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数学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它对数学教材、数学教育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其灵魂。

二、课程标准的特点:(1)体现素质教育观念(2)突破学科中心(3)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式 4)加强评价改革的指导(5)拓展课程实施空间三、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运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考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小学数学新旧课标的对比】

【小学数学新旧课标的对比】

小学数学新旧课标的对比1.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原来的“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在的“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

)“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原《标准》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原课标: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2.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原课标:●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标修改稿:●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5篇)

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5篇)

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5篇)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15篇)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15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1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篇1一、教师必须要对教材重新认识,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生活即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

”强调了大众数学研究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

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人们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

如过去我们数学内容中计算有些难,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器、计算机的全面普及,计算难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计算的必要性和算理。

改变了课程过去“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数学研究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研究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教师必需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以往的教学,教师每每照本宣科。

课堂每每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不管学生有无兴趣,仍按陈腐的教学手腕、思想强求学生被动接受研究,教师每每是课堂的核心、组织者,学生必需跟着教师的脚步走。

而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中的脚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伙伴。

教学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

应创设与学生糊口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引导学生进行自立探究研究,让学生充分自立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题目,归纳出解决题目的办法、规律。

总之,要在一堂课中让学生体验整个数学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教师必须改变旧的评价体系以往的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评价体系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还提出了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以学期和学年的一次性考试来评定学生,强调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进展情况的评价,强调对学生能力与自信心的建立,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研究的精神进行评价。

如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如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为了从课堂教学的束缚 中得到更大 的 自由, 从教学实践来看 , 我们必须将教学内容适 当延伸到课堂外 的生活中。 在指导方法 中,
新课程提倡积极主动的学 习方法 , 在教学中 , 教师应该将重心放在 问题 探索中 , 进 而不 断培养学生的归纳 、 分析 、 比较 、 观察 、 推理能 力, 让学生学会 主动思考。
治学之 法
2 O 1 3 - 0 9
导学 法在初 中数学教 学中的应用 如何实 现 人人
文/ 周 爱 军

要: 数 学作为研究现实世界 数量关 系与空 间形式的学科 , 在数学 中应用导学法则是通过一定 的教育途径对学 习者进行诱导 、
传授知识、 解答疑问的过程。结合我 国初 中数学教学 , 从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 以及专项训练等方面进行 了简要的探究和阐述 。
学 内容 、 结构 、 手段 、 纪律等全方位的教学组织工作 , 更要通过情境 到教学 目标 内。在 “ 绝对值 ” 教学 中, 我们 可以向学生设置很多 问
设置 的方式 , 事先布置家庭作业 , 通过正确分析 问题 , 加强各项 习 题 , 让学生 自行讨论。例如 , 一个正数/ 负数 的绝对值是什么?零 的 题专业训练 , 引导学生主动做好探索和思考 。
如, 剪纸、 圆柱 、 圆锥 、 球、 正方体 、 书 使学生获得基本 的科学素养。 然而在 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 中的 一 些 轴对 称 图形 ( 篮球 、 凳子等) ,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 中, 抽象 、 难学 的特点让数学课 堂的开设成 了少数 几个学 本 、



绝对值是多少?本身就是绝对值的数有哪些?从而开拓学生思维 ,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 也调动了学生 的 自学能力。 另外 , 还 可以利用类 比法进行专项训练 , 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 时, 让学生领悟学 习方法和重点 。在初中数学教 学中, 很多题 目都 是通过类型题的方式 ,让学生掌握 对应 的知识规律和解决 问题 的 技巧。 因此 , 在初中数学教学 中也可以利用类 比法 , 进行专项训练。 实施新课改之后 ,提倡面 向全体学生 ,关注每一位学生 的发 展, 所 以, 在教学 中有必要实施导学法。导学法作 为初 中教学 的重 要方法 , 对提高初 中数学教学成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 在实 际工 作 中,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基础 和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引导 , 从而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和主动性。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没有价值的数学,即使人人能够接受也不应进入课堂。

数学教育首要的是使学生学习那些既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又是个体发展所必须的;既对学生走向社会适应未来生活有帮助,又对学生的智力训练有价值的数学。

学生在义务教学阶段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在这样宝贵的时间内仅仅学习从属于哪一种价值(或需要)的知识,而必须设计出具有双重乃至多重价值的数学课程。

其实,即使像“测量”这样纯“实用数学”的知识,只要从量化的数学的根本观点来精心设计就可以对学生一般能力的发展、对数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起积极作用。

有价值的数学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的数学包括重要的数学事实、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原理、必要的运用数学以解决问题的技能;隐性的数学,即集中反映为具有元认知作用的各种思想意识(如函数思想、统计思想、优化思想和计算机意识、应用意识等等);具有智能价值的数学思维能力(如主要用于分析问题的模型化能力。

主要用于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和一般智力意义上的推理能力等)以及具有人格建构作用的各种数学品质(如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求实、创新精神,一丝不苟、勤奋学习的科学态度等)。

让每个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让每个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让每个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摘要: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面对新的形势,针对小学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能力发展、思想品德及个性心理品质养成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巧用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049-01数学成绩不佳儿童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是由于自身的智力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由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和教学条件造成的。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把差生形成的原因完全归结为智力上的原因,更不能将差生和“弱智”简单地划等号。

要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所有学生,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运用分层的教学策略(一)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课堂问题是教学活动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办法,教师问题不仅要问在点子上,问在着急处,提得明白准确,便于学生思考。

还要因教学内容和因学生实际而问,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思考,都能回答问题。

1.要设计好全体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

一些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如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乘法分配律的字母公式怎样表示?当然更重要的是设计同一问题,让学生得出不一样的回答。

如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并指出回答不出的学生(现实是指中下等生)可以看书。

又如,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这类问题,既是学生对这堂课知识的回顾和总结,又能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

2.要设计好中下等生回答的问题。

在新授课中的复习铺垫部分和练习中的的问题多数适宜中下等生回答。

如应用题教学中的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这题直接告诉我们哪几个条件?要我们求什么?当然对于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教师启发就能回答的问题,让他们开展回答,并适时地对他们进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要设计好中上等生回答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设计出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后才能判断、推理的问题让中上等生开展回答,这样可以成长这这些学生的思维:如:你能找出其中的奥秘吗?还有其它的思考办法吗?还有更巧妙的解法吗?……(二)练习题要有层次性。

浅析如何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如何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如何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同时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任何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本文就此问题在阅读、交流、借鉴先进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体会:一、激发兴趣是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1.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的导入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内在动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导入是进入新课题时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它有明确要求:时间合理,一般以课前5分钟为宜;目的明确,明确学习任务和调动学习积极性;富有启发性,导入的问题情境要求是学生能部分了解又不完全理解的材料,使学生处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

比如在讲《求概率的方法》,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我在起始课的引入上动了很多脑筋,经具体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将一枚一角硬币连续掷三次的游戏。

游戏结束,我顺势提出:“同学们,你们能否从刚才的游戏中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一个同学马上举手回答:“我想知道一枚硬币连续掷三次正面都朝上的概率是多大?”我马上予以肯定:“这个同学的问题提得太好了,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

让学生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

让学生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陈潋滟《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价值如何来体现,这就要我们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有价值的数学规律,解决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获得和谐的发展。

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的同时,又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一、在导入时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材料应尽量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科学中的现象和问题,而其中应当包括一定的数学价值。

一般来说,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所以课标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再创造”,这恰恰是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价值的绝好机会。

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了示范。

比如在《分类》这一课时的教学可以这样导入: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超市里的商品,在库房里摆放得乱七八糟的录像片断后,再展示售货员阿姨将商品分类摆放得整整齐齐放到货架上之后的情景。

然后教师问:“看了这两节录像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呢?”在强烈的对比之中,学生一定能说出两者的不同之处,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运用数学知识就能改变我们的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在探究中感知数学学习的价值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乐于探究,并从中感知数学学习的价值。

一方面,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感知数学学习的价值。

数学宣言

数学宣言

数学宣言
我是大众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是实用的--从结绳记数的故事--到计算机的神话--在生活中时时处处的需求
我是科学的--本身是科学的典范--所有学科的科学之基--人类文明进步的科学之魂
我是进步的--我实现自身的进步--我引领所有学科实行进步--我推动整个社会不断进步
我是语言--我是全人类通用的语言--我是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我是最科学实用的语言
我是工具--我是每个人从生到死离不开的工具--我是所有行业自始至终的使用工具--我是整个社会繁荣昌盛的核心工具我是力量--我是看得到的力量--我是看不到的力量--我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
我是精神--我是默默奉献的精神--我是开拓进取的精神--我是严谨科学的精神
我是文化--我是书本上的文化--我是生活中的文化--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
精心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课程改革是创新和继承并存的过程,课程理念的创新来自实践,是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理念的深化。

教学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的: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课堂教学内容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解决数学问题时,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尝试问题的解决。

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分组开展讨论、交流,然后由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这样由于师生互动,使学生获取教科书中未能表达的知识层面。

解决问题中的交流与合作不能流于形式。

合作交流必须以学生的独立探究为基础。

这样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才能成为数学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需要。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数学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不同的学生在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与他人交流,吸取他人的经验,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四、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更为重视,这不仅包括同一领域内容的相互连接,也包括选择若干具体内容,体现了数学的整体性;教师在教学中所选择的题材应尽重视渗透知识之间的联系,应来源于现实生活中或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于素材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的:
一、要重视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中,在传统教学中,对于知识的掌握我们通常就看作业情况或上课发言等的情况,而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有集体意识;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是否具有合理性、灵活性、独立性。

二、要及时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对学生一般性发展的评价需要关注其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包括理解的合理性,抽象程度,综合性,独特性,深刻性,系统性,对给定信
息的超越程度等。

三、要重视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体验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情感和态度包括: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时,要注意考察学生是否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数学学习,在小组的合作中是否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质疑,进行小组合作,并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解决问题。

四、评价主体要多样化
学生、教师、家长是参与评价的三大主体,我们过去偏向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应该是听从老师的话,这好象是天经地义的事,如今新课程要实现“以人为本”,教学过程就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旋律,那么我们就不能忽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情感体验,如是否喜欢数学,学习数学是否有信心,学生感觉是最真实的。

由此可知学生的自评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

而数学学习又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所表现的各种素质,他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小组内同学是最有发言权,因此学生的互评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和孩子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家长的评价影响力不可低估,由于家长对教学的不了解,他们的评价可能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法”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中心课题。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接受现代教学思想。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教”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学”,进而达到“不需要教”。

(一)动手操作,丰富感知
人们是用感觉的材料进行思维的。

学生在接受前人科学地总结的知识时,也要充分地利用感觉器官,通过直观形象感知学习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每学一个新知识,我都十分注意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

让他们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借助表象,加深理解
表象是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桥梁。

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低年级儿童不易掌握,所以应在他们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发挥表象的桥梁作用。

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利用表象有利于更好地使学生摆脱具体实物的束缚,顺利过渡到掌握数量和空间的抽象特征。

(三)创设条件,促进迁移
认知心理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或重新组织。

学生把获得的经验用到新的情境中去时,将新的刺激物、新的情境纳入到他已有的经验系统(认识结构)中,这就是“同化”作用。

学生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

合理组编教材,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创造思维条件。

(四)类比分化,形成系统
比较是人在大脑中把各种对象和现象的个别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征加以对比,区分和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及其关系。

通过比较,不仅可以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使所学知识不断深化,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系统。

在教学中,我十分注意教学生观察的方法。

让学生发现规律,并根据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多种练习,灵活提高
基础训练是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对基础训练的要求是,训练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安排要有坡度、有层次,训练方式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多样又注重实效。

通过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重视教学方法,可以更清楚地揭示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更深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