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合集下载

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基础
总热量:
绝 热 壁
Q T 恒温热源
Q 1 dQ
2
积分与过程有关
功与热量的异同
热量是过程量
(1)都是过程量:与过程有关; (2)等效性:都会使系统能量发生变化, (3)功与热量的物理本质不同 .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某一过程,系统从外界吸热 Q,对外界做 功A,系统内能从初始态 E1变为 E2,
Q E2 E1 A
P
1(P1 ,V1 ,T1)
绝 热 等温
dP P )T 等温曲线的斜率:( dV V dP P 绝热曲线的斜率: ( )Q dV V >1
2(P2 ,V2 ,T2)
O
V1
V
物理原因:
这表明:从同一状态出发,膨胀同一体积, 绝热过程比等温过程的压强下降得更多一些。 P 绝热曲线

Cm dT
定容摩尔热容CV,m 1mol气体,保持体积不变,吸(或放)热dQV,温度升 高(或降低)dT,则定容(定体)摩尔热容为 dQV CV , m M dT 1 M i i 热一: dQV 2 RdT pdV RdT 2 i CV , m R 2
CV , m
S
说明
O (1) 准静态过程是一个理想过程; (2) 除一些进行得极快的过程(如爆炸过程)外,大多数情 况下都可以把实际过程看成是准静态过程; (3) 准静态过程在状态图上可用一条曲线表示, 如图.
V
内能: 物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总和
M i RT 理想气体的内能 E 2
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内能是状态函数(state-dependent quantity)
2. 热力学平衡状态 (equilibrium state of thermodynamics)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第三章知识总结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第三章知识总结

§3.1 热动平衡判据当均匀系统与外界达到平衡时,系统的热力学参量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称为系统的平衡条件。

这些条件可以利用一些热力学函数作为平衡判据而求出。

下面先介绍几种常用的平衡判据。

oisd一、平衡判据1、熵判据熵增加原理,表示当孤立系统达到平衡态时,它的熵增加到极大值,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孤立系统达到了熵极大的状态,系统就达到了平衡态。

于是,我们就能利用熵函数的这一性质来判定孤立系统是否处于平衡态,这称为熵判据。

孤立系统是完全隔绝的,与其他物体既没有热量的交换,也没有功的交换。

如果只有体积变化功,孤立系条件相当与体积不变和内能不变。

因此熵判据可以表述如下:一个系统在体积和内能不变的情形下,对于各种可能的虚变动,平衡态的熵最大。

在数学上这相当于在保持体积和内能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对熵函数求微分而求熵的极大值。

如果将熵函数作泰勒展开,准确到二级有d因此孤立系统处在稳定平衡态的充分必要条件为既围绕某一状态发生的各种可能的虚变动引起的熵变,该状态的熵就具有极大值,是稳定的平衡状态。

如果熵函数有几个可能的极大值,则其中最大的极大相应于稳定平衡,其它较小的极大相应于亚稳平衡。

亚稳平衡是这样一种平衡,对于无穷小的变动是稳定是,对于有限大的变动是不稳定的。

如果对于某些变动,熵函数的数值不变,,这相当于中性平衡了。

熵判据是基本的平衡判据,它虽然只适用于孤立系统,但是要把参与变化的全部物体都包括在系统之内,原则上可以对各种热动平衡问题作出回答。

不过在实际应用上,对于某些经常遇到的物理条件,引入其它判据是方便的,以下将讨论其它判据。

2、自由能判据表示在等温等容条件下,系统的自由能永不增加。

这就是说,处在等温等容条件下的系统,如果达到了自由能为极小的状态,系统就达到了平衡态。

我们可以利用函数的这一性质来判定等温等容系统是否处于平衡态,其判据是:系统在等温等容条件下,对于各种可能的变动,平衡态的自由能最小。

这一判据称为自由能判据。

第三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2)

第三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2)

第三章统计热力学基础返回上一页1. 设有一个体系,由三个定位的单维简谐振子所组成,体系能量为11/2 hν,这三个振子在三个固定的位置上振动,试求体系全部的微观状态数。

2. 当热力学体系的熵函数S增加0.418 J/K时,则体系的微观状态数增加多少?用ΔΩ/Ω1表示。

3. 对于双原子分子,证明:U r=NkT U v=NkT设基态振动能为零,≈1+x 。

4.将N2气在电弧中加热,从光谱中观察到处于第一激发态的相对分子数N(v=1)/N(v=0)=0.26,式中ν为振动量子数N(v=0)为基态占有的分子数,N(v=1)为第一激发振动态占有的分子数,已知N2的振动频率ν= 6.99×,(1) 计算气体温度。

(2) 计算振动能量在总能量(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中所占的百分数。

5.设某理想气体A,其分子的最低能级是非简并的,取分子的基态作为能量零点,相邻能级的能量为ε,其简并度为2,忽略更高能级。

(1)写出A分子的总配分函数的表达式。

(2)设ε=kT,求出相邻两能级上最概然分子数之比n1/n0。

(3)设ε=kT,试计算1 摩尔该气体的平均能量是多少?6.某气体的第一电子激发态比基态能量高400 kJ/mol,试计算(1)在300 K时,第一激发态分子所占的百分数?(2)若要使激发态的分子数占10%,则需多少温度?7.零族元素氩(Ar)可看作理想气体,相对分子量为40,取分子的基态(设其简并度为1)作为能量零点,第一激发态(设其简并度为2)与基态能量差为ε,忽略其它高能级。

(1)写出氩分子的总的配分函数表达式。

(2)设ε=5kT,求在第一激发态上最可几分布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数。

(3)计算1 mol Ar气在标准状态下的统计熵值。

设Ar 的核和电子的简并度均等于1。

8. Na原子气体(设为理想气体)凝聚成一表面膜(1)若Na原子在膜内可自由运动(即二维平动),试写出此凝聚过程的摩尔平动熵变的统计表达式。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解释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解释

3 – 9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第三章热力学基础
N1
2
4
N
Ω
(左)
2
22
24
2N
0
N个分子,Ωi
2 N。
若N=100, 则:
Ωi 2100 1030
而左右各半的平衡态及其附近宏观态的热力学概率则
占总微观状态数的绝大比例。 Ω(N左)
一般热力学系统 N的数量级约
N 很大
为1023,上述比例实际上是百分
概率小的状态
概率大的状态
讨论 N 个粒子在空间的分布问题
可分辨的粒子集中在 左空间的概率
N 1, 2
N 2, 4
3 – 9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第三章热力学基础
b Aa
B
cd
ab
bc
c
a dcd
a bd
a bd
c
1 1264
A
bBa
cd
bd c
a
ab
c d
分子的分布
容器 A
的部
分B
设 S f(),求 f 的函数形式。
由 S 的可加性来分析:
1 S1, 1
1+2
S,
2 S2, 2 1、2彼此独立
∴ 应有: f( ) ln
3 – 9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第三章热力学基础
S k ln
─ 玻耳兹曼熵公式
1877年玻耳兹曼提出了S ln 。
1900年普朗克引进了比例系数 k 。
ab cd
0
0a
b
c
d
bc ac ab a a d d d bc b
abbc cd d

统计热力学

统计热力学

统计热力学统计热力学是宏观热力学与量子化学相关联的桥梁。

通过系统粒子的微观性质(分子质量、分子几何构型、分子内及分子间作用力等),利用分子的配分函数计算系统的宏观性质。

由于热力学是对大量粒子组成的宏观系统而言,这决定统计热力学也是研究大量粒子组成的宏观系统,对这种大样本系统,最合适的研究方法就是统计平均方法。

微观运动状态有多种描述方法:经典力学方法是用粒子的空间位置(三维坐标)和表示能量的动量(三维动量)描述;量子力学用代表能量的能级和波函数描述。

由于统计热力学研究的是热力学平衡系统,不考虑粒子在空间的速率分布,只考虑粒子的能量分布。

这样,宏观状态和微观状态的关联就转化为一种能级分布(宏观状态)与多少微观状态相对应的问题,即几率问题。

Boltzmann 给出了宏观性质—熵(S )与微观性质—热力学几率(Ω)之间的定量关系:ln S k =Ω。

热力学平衡系统熵值最大,但是通过概率理论计算一个平衡系统的Ω无法做到,也没有必要。

因为在一个热力学平衡系统中,存在一个微观状态数最大的分布(最概然分布),摘取最大项法及其原理可以证明,最概然分布即是平衡分布,可以用最概然分布代替一切分布。

因此,有了数学上完全容许的ln Ω≈ln W D,max ,所以,S =k ln W D,max 。

这样,求所有分布的微观状态数—热力学几率的问题转化为求一种分布—最概然分布的微观状态数的问题。

波尔兹曼分布就是一种最概然分布,该分布公式中包含重要概念—配分函数。

用波尔兹曼分布求任何宏观状态函数时,最后都转化为宏观状态函数与配分函数之间的定量关系。

配分函数与分子的能量有关,而分子的能量又与分子运动形式有关。

因此,必须讨论分子运动形式及能量公式,各种运动形式的配分函数及分子的全配分函数的计算。

确定配分函数的计算方法后,最终建立各个宏观性质与配分函数之间的定量关系。

热力学:基础:三大定律研究对象:(大量粒子构成的)宏观平衡体系研究方法:状态函数法手段:利用可测量量p-T-V+C p,m和状态方程结果:求状态函数(U,H,S,G,等)的改变值,以确定变化过程所涉及的能量和方向。

傅献彩物理化学选择题———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物化试卷(二)

傅献彩物理化学选择题———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物化试卷(二)

目录(试卷均已上传至“百度文库”,请自己搜索)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物化试卷(一)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物化试卷(二)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物化试卷(一)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物化试卷(二)第三章统计热力学基础第四章溶液物化试卷(一)第四章溶液物化试卷(二)第五章相平衡物化试卷(一)第五章相平衡物化试卷(二)第六章化学平衡物化试卷(一)第六章化学平衡物化试卷(二)第七章电解质溶液物化试卷(一)第七章电解质溶液物化试卷(二)第八章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物化试卷(一)第八章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物化试卷(二)第九章电解与极化作用第十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一)物化试卷(一)第十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一)物化试卷(二)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物化试卷(一)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物化试卷(二)第十二章界面现象物化试卷(一)第十二章界面现象物化试卷(二)第十三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物化试卷(一)第十三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物化试卷(二)参考答案1.1mol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298 K,200.0 kPa 经历:①等温, ②绝热, ③等压三条途径可逆膨胀,使体积增加到原来的2倍,所作的功分别为W,W2,W3,三者的关系是: ( )1(A) |W1|>|W2|>|W3| (B) |W2|>|W1|>|W3|(C) |W3|>|W2|>|W1| (D) |W3|>|W1|>|W2|2. 下述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 )(A)封闭体系的状态与其状态图上的点一一对应(B)封闭体系的状态即是其平衡态(C)封闭体系的任一变化与其状态图上的实线一一对应(D)封闭体系的任一可逆变化途径都可在其状态图上表示为实线3. 凡是在孤立体系中进行的变化,其ΔU和ΔH的值一定是: ( )(A) ΔU > 0 , ΔH > 0 (B) ΔU = 0 , ΔH = 0(C) ΔU < 0 , ΔH < 0 (D) ΔU = 0 , ΔH不确定4. " 封闭体系恒压过程中体系吸收的热量Q p等于其焓的增量ΔH ",这种说法:( )(A)正确(D) 需加可逆过程与无非体积功的条件(B) 需增加无非体积功的条件(C) 需加可逆过程的条件5. 非理想气体进行绝热自由膨胀时,下述答案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 )(A) Q=0 (B) W=0 (C) ΔU=0 (D) ΔH=06.当体系将热量传递给环境之后,体系的焓: ( )(A)必定减少(B) 必定增加(C)必定不变(D) 不一定改变7.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出发,分别经(1)等温压缩,(2)绝热压缩到具有相同压力的终态,以H1,H2分别表示两个终态的焓值,则有:( )(A)H1> H2(B)H1= H2(C)H1< H2(D)H1>=H28. 下列诸过程可应用公式dU = (C p-nR)dT进行计算的是:( )(A)实际气体等压可逆冷却(C)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膨胀(B)恒容搅拌某液体以升高温度(D)量热弹中的燃烧过程9. 1mol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273 K,202.65 kPa,经pT=常数的可逆途径压缩到405.3 kPa的终态,该气体的ΔU为: ( )(A)1702 J (B)-406.8 J (C)406.8 J (D)-1702 J10.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初态分别经历等温可逆膨胀、绝热可逆膨胀到具有相同压力的终态,终态体积分别为V1,V2,则: ( )(A) V1> V2(B)V1< V2(C) V1= V2(D) 无法确定11.一容器的容积为V1=162.4 立方米,内有压力为94430 Pa,温度为288.65 K的空气。

统计热力学基础.ppt

统计热力学基础.ppt

N
qN
lnq
S kBln
N! NkBT (
T
)
V, N
(定位) (非定位)
G
kBTln q N
NkBTV
lnq ()
V T, N
G
kBTln
qN N!
NkBTV
lnq ()
V T, N
(定位) (非定位)
2020-6-17
谢谢阅读
18
U
NkBT
2 (lnq ) T V,
N
(定位或非定位)
H
NkBT
分布为最概然分布;
2020-6-17
谢谢阅读
7
通过摘取最大相原理可证明:在粒子数 N 很大 (N 1024)时,玻尔兹曼分布的微观状态数 (tmax) 几乎可以代表体系的全部微观状态数 ();
故玻尔兹曼分布即为宏观平衡分布。
在 A、B 两个能级上粒子数之比:
A / kBT
N g e A
A
量在第 i 个微态中的取值。
2020-6-17
谢谢阅读
6
七、玻尔兹曼分布
玻尔兹曼分布是自然界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其数 学表达为:
Ni
N
g ei / kBT i g ei / kBT i
i
(定位或非定位)
玻尔兹曼分布是微观状态数最多(由求 ti 极大值
得到)的一种分布;根据等概率原理,玻尔兹曼
可计算体系的熵。
2020-6-17
谢谢阅读
2
三、分布(构型、布居)
一种分布: 指 N 个粒子在许可能级上的一种分配;
每一种分布的微观状态数(ti)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 定位体系: ti N!

热力学中统计力学的数学基础

热力学中统计力学的数学基础

热力学中统计力学的数学基础热力学是研究物质内部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宏观性质和过程的一门科学。

而统计力学则是研究宏观物理规律与微观粒子运动规律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科学。

在热力学中,统计力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供了理解系统行为和推导宏观性质的数学基础。

微观与宏观在介绍统计力学的数学基础之前,我们先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看待物理系统。

宏观角度下,我们研究物质的整体性质以及宏观现象,如温度、压强、体积等。

而微观角度下,我们关注的是物质内部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的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

统计力学的目标就是通过建立微观粒子之间的统计关系来推导出宏观量的统计规律。

这种桥梁就是统计力学在热力学中的数学基础。

统计力学的数学基础1. 统计方法统计力学使用概率论和统计学的方法来处理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问题。

其中,概率论提供了描述微观粒子状态变化的工具,而统计学则用于将大量微观粒子系统的行为推断到整个系统层面。

其中一个关键概念是正则分布,即指明了能量分布在一定区域内服从某种规律。

这个概念在统计力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描述粒子处于某个能级上的概率,并进一步推导得到宏观量。

2. 状态与能级在统计力学中,系统的状态是由其微观粒子状态所决定的。

每个微观粒子都有一定数量的离散能级,而整个系统则包含了所有微观粒子共同构成的能级结构。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每个能级都对应着具体的能量取值。

而不同能级上有不同数量的微观粒子,在某个时刻处于某个能级上的概率由正则分布给出。

3. 统计物理量在热力学中,我们通常关注与宏观状态有关的物理量,比如温度、压强、体积等。

这些物理量可以通过平均值来描述。

在统计力学中,根据概率分布函数求平均值可以得到系统各种物理量对时间平均之后得到系综平均值。

从而将微观数量转化为宏观数量来揭示系统规律。

4. 统计热力学统计热力学是建立在统计力学基础上研究热力学问题的一个分支。

它通过使用数列方法推导出经典热力学定律,并将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

化工热力学Ⅱ(高等化工热力学)——第三章 流体的P—V—T关系

化工热力学Ⅱ(高等化工热力学)——第三章  流体的P—V—T关系
2 2 3 2 1 1 2 2 1
2! ( 3 2 )!
∈ 所以对于N个粒子分布在 ∈1 ,∈2 , …., , M ,共M个能级上,微观数 为: g N ! W = ∏ g = N !∏ n ! ∏ n! 定域子系统: (3-1) 离域子系统: (3-2) ( n i + g i 1 )!
分布方式 第一种方式 第二种方式
左边容器 abcd abc abd acd bcd ab ac ad bc bd cd a b c d 0
右边容器 0 d c b a cd bd bc ad ac ab bcd acd abd abc abcd
分布性质 四个粒子均在左边 三个粒子在左边 一个粒子在右边 共有4种方式 两个粒子在左边两个粒子 在右边共有6种方式
分布方 式
n左
n左 右
n右
0 10 1
1 9 10
2 8 45
3 7 120
4 6 210
5 5 252
6 4 210
7 3 120
8 2 45
9 1 10
10 0 1
微态数 WD
最可几分布 可见,当系统中所含粒子的量很大时,系统的宏观性质是由最可 几分布决定,其微态数为: N !
W
* D
=
N 2
例2 同例1,但能级有ξ1二个量子态(简并度g1=2),求此分布的微态数. 解:微态数为:
ε2 c
(g2=1)
c
c c a b
b
b
b a
b c a
a
a
a b
a c b
ε1
(g1=2)
ab -
ac -
bc -
ab b a
ac c

统计热力学基础

统计热力学基础

例2. 定域子系统中只有3个一维谐振子,它们分别在 A,B,C三个定点上振动,总能量为 9 hv,分析系统 2 可能有的能级分布及状态分布。 能级 能级分布 Ⅰ Ⅱ Ⅲ n0 n1 n2 n3
状态分布 0
3 0 0 WⅠ= 6 WⅡ = 3 WⅢ = 1 Ω = WⅠ+WⅡ+WⅢ=10
0=
1=
例如,某能级分布的微态数为WD,总微态数为Ω, 则该能级分布的数学概率 P 为:
WD 1 PD = Ω × WD = Ω
系统状态确定时,Ω为定值,微态数最大的分布 WD 最大,热力学概率也最大,称为最概然分布。
4、最概然分布与平衡分布 最概然分布虽然代表了系统微态数最多的一种 能级分布方式,但是它的数学概率是随着粒子数的 增多而减小的。 以粒子的空间分布为例来进行分析 例如,某一气体系统,粒子数为N,当系统达平 衡时,粒子在整个空间上的分布应是均匀的。 如果把整个空间分为大 小相等的两部分,则两部 分中所包含的粒子数应相 等,均为 N 。
2、等概率定理
对于U, V 和 N 确定的某一宏观系统,任何一 个可能出现的微观状态,都有相同的数学概率。 这个假设称为等概率定理。 例如,某宏观系统的总微态数为Ω ,则每一 种微观状态出现的数学概率 P 都相等,即:
1 P=Ω
3、最概然分布(最可几分布) 对于U, V 和 N 确定的宏观系统,微观上可能会 有多种能级分布方式,不同的能级分布所包含的状 态分布数不同,根据等概率定理,各微态出现的概 率相等,则各能级分布出现的概率不同。
§9.1
粒子各运动形式的能级及能级的简并度
根据前面的讨论及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各 种运动的能级间隔遵循如下关系:
Δn>Δe>Δv>Δr>Δt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答案第三章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 单元系的相变3.1 证明下列平衡判据(假设S >0);(a )在,S V 不变的情形下,稳定平衡态的U 最小. (b )在,S p 不变的情形下,稳定平衡态的H 最小. (c )在,H p 不变的情形下,稳定平衡态的S 最小. (d )在,F V 不变的情形下,稳定平衡态的T 最小. (e )在,G p 不变的情形下,稳定平衡态的T 最小. (f )在,U S 不变的情形下,稳定平衡态的V 最小. (g )在,F T 不变的情形下,稳定平衡态的V 最小.解:为了判定在给定的外加约束条件下系统的某状态是否为稳定的平衡状态,设想系统围绕该状态发生各种可能的自发虚变动. 由于不存在自发的可逆变动,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述(式(1.16.4)),在虚变动中必有đ,U T S W δδ<+ (1)式中U δ和S δ是虚变动前后系统内能和熵的改变,đW 是虚变动中外界所做的功,T 是虚变动中与系统交换热量的热源温度. 由于虚变动只涉及无穷小的变化,T 也等于系统的温度. 下面根据式(1)就各种外加约束条件导出相应的平衡判据.(a ) 在,S V 不变的情形下,有0,đ0.S W δ==根据式(1),在虚变动中必有0.U δ< (2)如果系统达到了U 为极小的状态,它的内能不可能再减少,系统就不可能自发发生任何宏观的变化而处在稳定的平衡状态,因此,在,S V 不变的情形下,稳定平衡态的U 最小.(b )在,S p 不变的情形下,有0,đ,S W pdV δ==-根据式(1),在虚变动中必有0,U p V δδ+<或0.H δ< (3)如果系统达到了H 为极小的状态,它的焓不可能再减少,系统就不可能自发发生任何宏观的变化而处在稳定的平衡状态,因此,在,S p 不变的情形下,稳定平衡态的H 最小.(c )根据焓的定义H U pV =+和式(1)知在虚变动中必有đ.H T S V p p V W δδδδ<+++在H 和p 不变的的情形下,有0,0,đ,H p W p V δδδ===-在虚变动中必有0.T S δ> (4)如果系统达到了S 为极大的状态,它的熵不可能再增加,系统就不可能自发发生任何宏观的变化而处在稳定的平衡状态,因此,在,H p 不变的情形下,稳定平衡态的S 最大.(d )由自由能的定义F U TS =-和式(1)知在虚变动中必有đ.F S T W δδ<-+在F 和V 不变的情形下,有0,đ0,F W δ==故在虚变动中必有0.S T δ< (5)由于0S >,如果系统达到了T 为极小的状态,它的温度不可能再降低,系统就不可能自发发生任何宏观的变化而处在稳定的平衡状态,因此,在,F V 不变的情形下,稳定平衡态的T 最小.(e )根据吉布斯函数的定义G U TS pV =-+和式(1)知在虚变动中必有đ.G S T p V V p W δδδδ<-++-在,G p 不变的情形下,有0,0,đ,G p W p V δδδ===-故在虚变动中必有0.S T δ< (6)由于0S >,如果系统达到了T 为极小的状态,它的温度不可能再降低,系统就不可能自发发生任何宏观的变化而处在稳定的平衡状态,因此,在,G p 不变的情形下,稳定的平衡态的T 最小.(f )在,U S 不变的情形下,根据式(1)知在虚变动中心有đ0.W >上式表明,在,U S 不变的情形下系统发生任何的宏观变化时,外界必做功,即系统的体积必缩小. 如果系统已经达到了V 为最小的状态,体积不可能再缩小,系统就不可能自发发生任何宏观的变化而处在稳定的平衡状态,因此,在,U S 不变的情形下,稳定平衡态的V 最小.(g )根据自由能的定义F U TS =-和式(1)知在虚变动中必有δδđ.F S T W <-+在,F T 不变的情形下,有δ0,δ0,F T ==必有đ0W > (8)上式表明,在,F T 不变的情形下,系统发生任何宏观的变化时,外界必做功,即系统的体积必缩小. 如果系统已经达到了V 为最小的状态,体积不可能再缩小,系统就不可能自发发生任何宏观的变化而处在稳定的平衡状态,因此,在,F T 不变的情形下,稳定平衡态的V 最小.3.2 试由式(3.1.12)导出式(3.1.13) 解:式(3.1.12)为()()22222222δδ2δδδ0.S S S S U U V V U U V V ⎡⎤⎛⎫⎛⎫∂∂∂=++<⎢⎥ ⎪ ⎪∂∂∂∂⎝⎭⎝⎭⎣⎦(1)将2δS 改写为2δδδδδδδ.S S SS S U V U U V V UU V U U VV V⎡∂∂∂∂⎤⎡∂∂∂∂⎤⎛⎫⎛⎫⎛⎫⎛⎫=+++ ⎪⎪ ⎪⎪⎢⎥⎢⎥∂∂∂∂∂∂∂∂⎝⎭⎝⎭⎝⎭⎝⎭⎣⎦⎣⎦(2)但由热力学基本方程TdS dU pdV =+可得1,,V U S S p U T V T∂∂⎛⎫⎛⎫== ⎪ ⎪∂∂⎝⎭⎝⎭ (3) 代入式(2),可将式(1)表达为211δδδδδδδS p p S U V U U V V U T V T U T V T ⎡∂∂⎤⎡∂∂⎤⎛⎫⎛⎫⎛⎫⎛⎫=+++ ⎪ ⎪ ⎪ ⎪⎢⎥⎢⎥∂∂∂∂⎝⎭⎝⎭⎝⎭⎝⎭⎣⎦⎣⎦ 1δδδδ0.p U V T T ⎡⎤⎛⎫⎛⎫=+< ⎪ ⎪⎢⎥⎝⎭⎝⎭⎣⎦ (4)以,T V 为自变量,有δδδV TU U U T V T V ∂∂⎛⎫⎛⎫=+ ⎪ ⎪∂∂⎝⎭⎝⎭δδ,V V p C T T p V T ⎡⎤∂⎛⎫=+- ⎪⎢⎥∂⎝⎭⎣⎦(5)111δδδV TT V T T T V T ∂∂⎛⎫⎛⎫⎛⎫=+ ⎪ ⎪ ⎪∂∂⎝⎭⎝⎭⎝⎭21δ,T T =-(6) δδδV Tp p p T V T T T V T ∂∂⎛⎫⎛⎫⎛⎫=+ ⎪ ⎪ ⎪∂∂⎝⎭⎝⎭⎝⎭211δδ.V T p p T p T V T T T V ⎡⎤∂∂⎛⎫⎛⎫=-+ ⎪ ⎪⎢⎥∂∂⎝⎭⎝⎭⎣⎦(7) 将式(5)—(7)代入式(4),即得()()22221δδδ0,V TC p S T V T T V ∂⎛⎫=-+< ⎪∂⎝⎭ (8)这就是式(3.1.13).3.3 试由0V C >及0Tp V ∂⎛⎫<⎪∂⎝⎭证明0p C >及0.S p V ∂⎛⎫< ⎪∂⎝⎭ 解:式(2.2.12)给出2.p V TVT C C ακ-=(1)稳定性条件(3.1.14)给出0,0,V Tp C V ∂⎛⎫>< ⎪∂⎝⎭ (2)其中第二个不等式也可表为10,T TV V p κ⎛⎫∂=-> ⎪∂⎝⎭ (3) 故式(1)右方不可能取负值. 由此可知0,p V C C ≥> (4)第二步用了式(2)的第一式.根据式(2.2.14),有.S S VT p TV p C C Vp κκ⎛⎫∂ ⎪∂⎝⎭==⎛⎫∂ ⎪∂⎝⎭ (5) 因为V p C C 恒正,且1V pCC ≤,故0,S TV V p p ⎛⎫⎛⎫∂∂≤< ⎪ ⎪∂∂⎝⎭⎝⎭ (6) 第二步用了式(2)的第二式.3.4 求证:(a ),,;V n T V S T n μ∂∂⎛⎫⎛⎫=- ⎪ ⎪∂∂⎝⎭⎝⎭ (b ),,.T p t n V p n μ⎛⎫∂∂⎛⎫= ⎪ ⎪∂∂⎝⎭⎝⎭ 解:(a )由自由能的全微分(式(3.2.9))dF SdT pdV dn μ=--+ (1)及偏导数求导次序的可交换性,易得,,.V n T VS T n μ∂∂⎛⎫⎛⎫=- ⎪ ⎪∂∂⎝⎭⎝⎭ (2) 这是开系的一个麦氏关系.(b ) 类似地,由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式(3.2.2))dG SdT Vdp dn μ=-++ (3)可得,,.T pT n V p n μ⎛⎫∂∂⎛⎫= ⎪ ⎪∂∂⎝⎭⎝⎭ (4)这也是开系的一个麦氏关系.3.5 求证:,,.T V V nU T n T μμ∂∂⎛⎫⎛⎫-=- ⎪ ⎪∂∂⎝⎭⎝⎭解:自由能F U TS =-是以,,T V n 为自变量的特性函数,求F 对n 的偏导数(,T V 不变),有,,,.T V T V T VF U S T n n n ∂∂∂⎛⎫⎛⎫⎛⎫=- ⎪ ⎪ ⎪∂∂∂⎝⎭⎝⎭⎝⎭ (1)但由自由能的全微分dF SdT pdV dn μ=--+可得,,,,,T VT V V nF n S n T μμ∂⎛⎫= ⎪∂⎝⎭∂∂⎛⎫⎛⎫=- ⎪ ⎪∂∂⎝⎭⎝⎭ (2)代入式(1),即有,,.T V V nU T n T μμ∂∂⎛⎫⎛⎫-=- ⎪ ⎪∂∂⎝⎭⎝⎭ (3)3.6 两相共存时,两相系统的定压热容量p pSC T T ∂⎛⎫= ⎪∂⎝⎭,体胀系数1pV V T α∂⎛⎫= ⎪∂⎝⎭和等温压缩系数1T TV V p κ⎛⎫∂=- ⎪∂⎝⎭均趋于无穷,试加以说明. 解:我们知道,两相平衡共存时,两相的温度、压强和化学势必须相等.如果在平衡压强下,令两相系统准静态地从外界吸取热量,物质将从比熵较低的相准静态地转移到比熵较高的相,过程中温度保持为平衡温度不变. 两相系统吸取热量而温度不变表明它的(定压)热容量p C 趋于无穷. 在上述过程中两相系统的体积也将发生变化而温度保持不变,说明两相系统的体胀系数1pV V T α∂⎛⎫= ⎪∂⎝⎭也趋于无穷. 如果在平衡温度下,以略高(相差无穷小)于平衡压强的压强准静态地施加于两相系统,物质将准静态地从比容较高的相转移到比容较低的相,使两相系统的体积发生改变. 无穷小的压强导致有限的体积变化说明,两相系统的等温压缩系数1T T V V p κ⎛⎫∂=- ⎪∂⎝⎭也趋于无穷.3.7 试证明在相变中物质摩尔内能的变化为1.m p dT U L T dp ⎛⎫∆=- ⎪⎝⎭如果一相是气相,可看作理想气体,另一相是凝聚相,试将公式化简. 解:发生相变物质由一相转变到另一相时,其摩尔内能m U 、摩尔焓m H 和摩尔体积m V 的改变满足.m m m U H p V ∆=∆-∆ (1)平衡相变是在确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发生的,相变中摩尔焓的变化等于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即相变潜热L :.m H L ∆=克拉珀龙方程(式(3.4.6))给出,mdp L dT T V =∆ (3) 即.m L dTV T dp∆=(4) 将式(2)和式(4)代入(1),即有1.m p dT U L T dp ⎛⎫∆=- ⎪⎝⎭(5) 如果一相是气体,可以看作理想气体,另一相是凝聚相,其摩尔体积远小于气相的摩尔体积,则克拉珀龙方程简化为2.dp LpdT RT= (6) 式(5)简化为1.m RT U L L ⎛⎫∆=- ⎪⎝⎭(7)3.8 在三相点附近,固态氨的蒸气压(单位为Pa )方程为3754ln 27.92.p T =-液态氨的蒸气压力方程为3063ln 24.38.p T=-试求氨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强,氨的汽化热、升华热及在三相点的熔解热.解:固态氨的蒸气压方程是固相与气相的两相平衡曲线,液态氨的蒸气压方程是液相与气想的两相平衡曲线. 三相点的温度t T 可由两条相平衡曲线的交点确定:3754306327.9224.38,t tT T -=- (1) 由此解出195.2.t T K =将t T 代入所给蒸气压方程,可得5934Pa.t p =将所给蒸气压方程与式(3.4.8)In Lp A RT=-+ (2) 比较,可以求得443.12010J,2.54710J.L L =⨯=⨯升汽氨在三相点的熔解热L 溶等于40.57310J.L L L =-=⨯溶升汽3.9 以C βα表示在维持β相与α相两相平衡的条件下1mol β相物质升高1K 所吸收的热量,称为β相的两相平衡摩尔热容量,试证明:.m p m m pV LC C V V T βββαβα⎛⎫∂=- ⎪-∂⎝⎭ 如果β相是蒸气,可看作理想气体,α相是凝聚相,上式可简化为,p LC C Tββα=-并说明为什么饱和蒸气的热容量有可能是负的.解:根据式(1.14.4),在维持β相与α相两相平衡的条件下,使1mol β相物质温度升高1K 所吸收的热量C βα为.mm m p T dS S S dp C T T T dT T p dTββββα⎛⎫⎛⎫⎛⎫∂∂==+⎪ ⎪ ⎪∂∂⎝⎭⎝⎭⎝⎭ (1) 式(2.2.8)和(2.2.4)给出,.m p pm m T pS T C T S V p T ββββ⎛⎫∂= ⎪∂⎝⎭⎛⎫⎛⎫∂∂=- ⎪ ⎪∂∂⎝⎭⎝⎭ (2)代入式(1)可得.m p pV dp C C T T dT βββα⎛⎫∂=- ⎪∂⎝⎭ (3) 将克拉珀龙方程代入,可将式(3)表为.m p m m pV LC C V V T βββαβα⎛⎫∂=- ⎪-∂⎝⎭ (4) 如果β相是气相,可看作理想气体,α相是凝聚相,mm V V αβ ,在式(4)中略去m V α,且令m pV RT β=,式(4)可简化为.p LC C Tββα=-(5) C βα是饱和蒸气的热容量. 由式(5)可知,当p L C Tβ<时,C βα是负的.3.10 试证明,相变潜热随温度的变化率为.m m p p m mp p V V dL L L C C dT T T T V V βαβαβα⎡⎤⎛⎫⎛⎫∂∂=-+--⎢⎥ ⎪ ⎪∂∂-⎢⎥⎝⎭⎝⎭⎣⎦ 如果β相是气相,α相是凝聚相,试证明上式可简化为.p p dL C C dTβα=- 解: 物质在平衡相变中由α相转变为β相时,相变潜热L 等于两相摩尔焓之差:.m m L H H βα=- (1)相变潜热随温度的变化率为.mm m m p T p T H H H H dL dp dp dT T p dT T p dTββαα⎛⎫⎛⎫⎛⎫⎛⎫∂∂∂∂=+-- ⎪ ⎪ ⎪ ⎪∂∂∂∂⎝⎭⎝⎭⎝⎭⎝⎭ (2) 式(2.2.8)和(2.2.10)给出,,p pp TH C T H V V T p T ∂⎛⎫= ⎪∂⎝⎭⎛⎫∂∂⎛⎫=- ⎪ ⎪∂∂⎝⎭⎝⎭ (3)所以().m m p p m m p p V V dL dp dp C C V V T dT dT T T dT βαβαβα⎡⎤⎛⎫⎛⎫∂∂=-+---⎢⎥ ⎪ ⎪∂∂⎢⎥⎝⎭⎝⎭⎣⎦将式中的dpdT用克拉珀龙方程(3.4.6)代入,可得,m m p p m mp p V V dL L L C C dT T T T V V βαβαβα⎡⎤⎛⎫⎛⎫∂∂=-+--⎢⎥ ⎪ ⎪∂∂-⎢⎥⎝⎭⎝⎭⎣⎦ (4)这是相变潜热随温度变化的公式.如果β相是气相,α相是凝聚相,略去m V α和m pV T α⎛⎫∂ ⎪∂⎝⎭,并利用m pV RT β=,可将式(4)简化为.p p dL C C dTβα=- (5)3.11 根据式(3.4.7),利用上题的结果计及潜热L 是温度的函数,但假设温度的变化范围不大,定压热容量可以看作常量,试证明蒸气压方程可以表为ln ln .Bp A C T T=-+ 解: 式(3.4.7)给出了蒸气与凝聚相两平衡曲线斜率的近似表达式21.dp Lp dT RT = (1) 一般来说,式中的相变潜热L 是温度的函数. 习题3.10式(5)给出.p p dL C C dTβα=- (2) 在定压热容量看作常量的近似下,将式(2)积分可得()0,p p L L C C T βα=+- (3)代入式(1),得021,p pC C L dL p dT RT RTβα-=+ (4) 积分,即有ln ln ,Bp A C T T=-+ (5) 其中0,,p pC LB C A R C βα==是积分常数.3.12 蒸气与液相达到平衡. 以mdV dT表示在维持两相平衡的条件下,蒸气体积随温度的变化率. 试证明蒸气的两相平衡膨胀系数为111.m m dV L V dT T RT ⎛⎫=- ⎪⎝⎭解:蒸气的两相平衡膨胀系数为11.m m m p m m T dV V V dp V dT V T p dT ⎡⎤⎛⎫∂∂⎛⎫=+⎢⎥⎪ ⎪∂∂⎝⎭⎢⎥⎝⎭⎣⎦(1) 将蒸气看作理想气体,m pV RT =,则有11,11.m p m m m T V V T T V V p p∂⎛⎫= ⎪∂⎝⎭⎛⎫∂=- ⎪∂⎝⎭ (2)在克拉珀龙方程中略去液相的摩尔体积,因而有2.m dp L LpdT TV RT== (3) 将式(2)和式(3)代入式(1),即有111.m m dV L V dT T RT ⎛⎫=- ⎪⎝⎭(4)3.13 将范氏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等温线的极大点N 与极小点J 联起来,可以得到一条曲线NCJ ,如图所示. 试证明这条曲线的方程为()32,m m pV a V b =-并说明这条曲线划分出来的三个区域Ⅰ、Ⅱ、Ⅲ的含义.解:范氏方程为2.m mRT ap V b V =-- (1) 求偏导数得()232.m m Tm p RT aV V V b ⎛⎫∂=-+ ⎪∂-⎝⎭ (3) 等温线的极大点N 与极小点J 满足0,m Tp V ⎛⎫∂= ⎪∂⎝⎭ 即()232,mm RTaV V b =- 或()()32.m m mRT aV b V b V =-- (3) 将式(3)与式(1)联立,即有()322,m m ma ap V b V V =-- 或()32m m m pV a V b aV =--()2.m a V b =- (4)式(4)就是曲线NCJ 的方程.图中区域Ⅰ中的状态相应于过热液体;区域Ⅲ中的状态相应于过饱和蒸气;区域Ⅱ中的状态是不能实现的,因为这些状态的0m Tp V ⎛⎫∂> ⎪∂⎝⎭,不满足平衡稳定性的要求.3.14 证明半径为r 的肥皂泡的内压强与外压强之差为4rσ. 解:以p β表示肥皂泡外气体的压强,p γ表示泡内气体的压强,p α表示肥皂液的压强,根据曲面分界的力学平衡条件(式(3.6.6)),有2,p p r αβσ=+(1)2,p p rγασ=+ (2)式中σ是肥皂液的表面张力系数,r 是肥皂泡的半径. 肥皂液很薄,可以认为泡内外表面的半径都是r . 从两式中消去p α,即有4.p p rγβσ-=(3)3.15 证明在曲面分界面的情形下,相变潜热仍可表为().m m mm L T S S H H βαβα=-=- 解:以指标α和β表示两相. 在曲面分界的情形下,热平衡条件仍为两相的温度相等,即.T T T αβ== (1)当物质在平衡温度下从α相转变到β相时,根据式(1.14.4),相变潜热为().m m L T S S βα=- (2)相平衡条件是两相的化学势相等,即()(),,.T p T p ααββμμ= (3)根据化学势的定义,m m m U TS pV μ=-+式(3)可表为,m m m m m m U TS p V U TS p V ααααββββ-+=-+因此()()m m m m m mL T S S U p V U p V βαβββααα=-=+-+.m m H H βα=- (4)3.16 证明爱伦费斯特公式:()(2)(1)(2)(1)(2)(1)(2)(1),.p p dp dT C C dp dT TV αακκαα-=--=- 解:根据爱氏对相变的分类,二级相变在相变点的化学势和化学势的一级偏导数连续,但化学势的二级偏导数存在突变. 因此,二级相变没有相变潜热和体积突变,在相变点两相的比熵和比体积相等. 在邻近的两个相变点(),T p 和(),T dT p dp ++,两相的比熵和比体积的变化也相等,即(1)(2)v v ,d d = (1)(1)(2).ds ds = (2)但v v v v .p Td υdT dp T p dT dp ακ⎛⎫∂∂⎛⎫=+ ⎪ ⎪∂∂⎝⎭⎝⎭=- 由于在相变点(1)(2)v v =,所以式(1)给出(1)(1)(2)(2),dT dp dT dp ακακ-=-即(2)(1)(2)(1).dp dT αακκ-=- (3) 同理,有v .p T p pp s s ds dT dp T p C υdT dpT T C dT dp Tα⎛⎫∂∂⎛⎫=+ ⎪ ⎪∂∂⎝⎭⎝⎭∂⎛⎫=- ⎪∂⎝⎭=- 所以式(2)给出(1)(2)(1)(1)(2)(2)v v ,ppC C dT dp dT dp TTαα-=-即()(2)(1)(2)(1),v p p C C dp dT T αα-=- (4)式中(2)(1)v v v ==. 式(3)和式(4)给出二级相变点压强随温度变化的斜率,称为爱伦费斯特方程.3.17 试根据朗道自由能式(3.9.1)导出单轴铁磁体的熵函数在无序相和有序相的表达式,并证明熵函数在临界点是连续的。

2019-2020年粤教版物理选修3-3第三章 热力学基础第01节 内能 功 热量课后辅导练习四十七

2019-2020年粤教版物理选修3-3第三章 热力学基础第01节 内能 功 热量课后辅导练习四十七

2019-2020年粤教版物理选修3-3第三章热力学基础第01节内能功热量课后辅导练习四十七第1题【单选题】关于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标的每一分度的大小是相同的B、热力学温标的0度值对应于﹣273.15℃C、热力学温标的0度是不可能达到的D、气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其体积趋近于零【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如图为某实验器材的结构示意图,金属内筒和绝热外筒间封闭了一定体积的理想气体,内筒中有水.在对水加热升温的过程中,被封闭的空气( )A、内能保持不变B、所有分子运动速率都增大C、分子势能减小D、分子平均动能增大【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关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B、物体的温度升高,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C、物体的温度升高,物体内分子势能一定增大D、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曲线与r轴交点的横坐标为r0 ,相距很远的两分子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相互接近.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r>r0阶段,F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加,势能也增加B、在r<r0阶段,F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势能减少C、在r=r0时,分子势能最小,动能最大D、在r=r0时,分子势能为零【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热现象与大量分子热运动的统计规律有关,1859年麦克斯韦从理论上推导出了气体分子速率的分布规律,后来有许多实验验证了这一规律.若以横坐标v表示分子速率,纵坐标f(v)表示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对某一部分密闭在钢瓶中的理想气体,在温度T1、T2时的分子速率分布图象如题图所示,下列分析和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两种状态下瓶中气体内能相等B、两种状态下瓶中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相等C、两种状态下瓶中气体分子势能相等D、两种状态下瓶中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撞击瓶壁的总冲量相等【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关于温度的概念,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则分子平均动能越大B、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则物体的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C、当某物体的内能增加时,则该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D、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则甲物体分子平均速率比乙物体分子平均速率大【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关于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1℃,也可以说温度升高1KB、温度由摄氏温度t升至2t,对应的热力学温度便由T升至2TC、绝对零度就是当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为零时,用实验方法测出的温度D、随着人类制冷技术的不断提高,总有一天绝对零度会达到【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做功和热传递是等效的,确切的含意是( )A、它们能使物体改变相同的温度B、它们能使物体增加相同的热量C、它们能使物体改变相同的内能D、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B、物体运动速度增大时,其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关于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的换算正确的是( )① 10℃等于283K② 升高10℃就是升高283K③﹣10℃等于263K④ 降低到﹣10℃就是降低到263K .A、① ② ③B、① ② ④C、① ③ ④D、② ③④【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温度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物体温度升高了200 K ,也就是升高了200℃B、某物体温度升高了200℃,也就是升高了473 KC、﹣200℃比﹣250℃温度低D、200℃和200 K的温度相同【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甲和乙两个分子,设甲固定不动,乙从无穷远处(此时分子间的分子力可忽略,取无穷远时它们的分子势能为0)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 )A、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B、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一直增大C、分子间的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D、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答案】:【解析】:第13题【填空题】如果粗略的取负273℃为绝对零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热力学温度是______K .如果物体的摄氏温度升高10℃,那么物体的热力学温度升高______K .【答案】:【解析】:第14题【填空题】分子热运动只与温度有关,分子势能与体积有关,所以某物体的热力学能的主要相关因素有______和______.【答案】:【解析】:第15题【计算题】小红在做“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时,选用相同的热源给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变化并记录了下来后,在图中画出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忘记用温度计测煤油的温度变化,请你根据学过的知识在图中大致画出煤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答案】:【解析】:。

第三章_单元系的相变_热力学统计物理

第三章_单元系的相变_热力学统计物理
T0

U p0 V
T0
代入平衡条件得到:
1 1 p p S U ( ) V ( 0 ) 0 T T0 T T0

9
上页得到: S U ( ) V (
1 T
1 T0
p T
p0 )0 T0
由于虚变动δU、δV 可任意变化,故上式要求:
UB U A W T
外界所作的功是
SB S A
W p(VB VA )
SB S A
U B U A p (VB V A ) T
G GB GA 0
在等温等压过程中,系统的吉布斯函数永不增 加。也就是说,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系统中发 生的不可逆过程总是朝着吉布斯函数减少的方 向进行的。
T T0
p p0
结果表明:达到平衡时整个系统的温度和压强是均匀的!
2、稳定平衡
近似有 而
~ S 2 S0 2 S 0 2~ S 2S 0
2
可以证明:
2 S0 2 S
2S 2S 2S 2S (U ) 2 2 UV 2 (V ) 2 0 U 2 UV V

4
二、热平衡的判据(热动平衡条件)
1、基本平衡判据
根据熵增加原理,孤立系统中发生的趋于平衡的过程 必朝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熵判据:孤立系统平衡态是熵最大的态。 相对于平衡态的虚变动后的态的熵变小。 孤立系统处在稳定平衡状态的必要充分条件:
1 1 S S 2! S 3! S

U n H n F n
pdV dn

T ,V

18
定义:巨热力势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第三章 单元系的相变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第三章 单元系的相变

三.化学势分析
Vm
O K
范氏方程的平衡曲线
B T, p A T, p
J
J
K O
G
B G+L
D
N
L
A
M
R
p
D NR BA M
p
d SmdT Vmdp
p
dT 0 O pO Vmdp
NDJ段:Gm 最大, 不稳定 OKBAMR段:Gm 最小, 稳定
BN段: 亚稳 过饱和蒸气
JA段:
过热液体
两相平衡曲线:两相平衡共存,温 度和压强只有一个独立。
三相点:三相平衡共存,温度和压 强完全确定。
临界点:汽化线终点,温度高于此 点,无液相。由于临界点的存在, 从两相中任意一相的某一个状态出 发,可以经绕过临界点的任意路径 连续进行气—液的过渡而无需经过 相分离(或两相共存)的状态。
固 三相点 •
RT ln pr p
将上式代入*,以及p 2 ,得 :
r
2 v ln pr
r 107 m, pr r 108 m, pr r 109 m, pr
RTr
p
可见,液滴的平衡蒸汽压与液滴的半径有关
p 1.011; p 1.115; p 2.966;
三.中肯半径与过饱和蒸气
S U pV ,
T
S0
U0
p0V0
T0
2.稳定性条件
2S0 2S
系统的平衡条件
2S 2S 0
TdS
dU
pdV
S U
V
1 T
,
S V
U
p T
以 T,V 为自变量,有:
1 T
T
1 T
V
T

第三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第三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研究粒子所构成的体系的宏观行为,从粒子的微观性质来寻求体系的平均的宏观性 质,这就是统计热力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由此可见,统计热力学是从微观到宏观过渡 的理论。它具有统计平均的性质,是联系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沟通热力学与量 子力学的一座桥梁。 3. 方法
统计力学的研究方法是微观的方法,它根据统计单位的力学性质如速度、动量、位 置、振动、转动等,用统计的方法来推求体系的热力学性质,例如压力、热容、熵等热 力学函数。统计力学建立了体系的微观性质和宏观性质之间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统 计力学又可称为统计热力学。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精品课程
Px = tx/Ω 式中tx是该分布所拥有的微观状态数。此式表明,虽然各微观状态出现的几率相同,但 各种分布出现的几率是不相同的。
为了说明统计热力学的基本假定,设某系统有 4 个可辨粒子 a、b、c、d,分配于两
个相连的、容积相等的空间Ⅰ和Ⅱ之中,所有可能的分配形式如表 3.1 所列。
i
显然,粒子之间绝对无相互作用的体系是不存在的,但可以把那些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非常微弱可以忽略不计的体系,如低圧气体,作为独立粒子体系进行处理。本章中仅限 于讨论独立粒子体系。
统计力学可分为两大阶段:经典统计力学和量子统计力学。前者是在 19 世纪末发展 并成熟起来。在许多场合能给出满意的结果,但某些情况下它无法解释一些实验结果。 后者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1926 年)量子力学建立后发展起来的。它比经典统计力学能解 释更广泛的宏观现象。本章着重讨论经典统计力学,只对量子统计力学稍加介绍。
系的总能量等于各个粒子的能量之和,即U =∑εi ;后者或称为相依粒子体系,其粒子
i
之间其的相互作用不容忽略,如高圧下的实际气体等,这种体系的总能量除了各个粒子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第三章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第三章

2020/4/4
17
由开系的基本热力学方程知: dU TdS pdV dn
S
U
p V
T
n
S
U
p V
T
n
由熵的广延性质: S S S
δS
1 T
1 T
δU
p T
p T
δV
T
T
δn
利用熵判据,平衡时总熵应有极大值,所以: δS 0
2020/4/4
18
T T 热平衡条件
独立变化。
• 相平衡曲线 在单元两相系中,由相平衡
条件所得到的T—p之间的关系p = p( T ),在T—p图上所描述的曲线
称为相平衡曲线。
AC—汽化线,分开气相区和液相区; AB—熔解线,分开液相区和固相区; 0A—升华线,分开气相区和固相区。
2020/4/4
24
单元两相平衡共存时,必须满足下面三个平衡条件:
第三章 单元系的相变
单元系:化学上纯的物质系统。 相:被一定边界包围,性质均匀的部分。
2020/4/4
1
§3.1 热动平衡判据
一、熵判据
• 虚变动
为了对系统的平衡态作出判断,必须考虑系统在平衡态 附近的一切可能的变动,这里面就有趋向平衡态的变动和 离开平衡态的变动。在热力学范围内,不考虑涨落现象, 系统一旦达到平衡态以后,其性质就不再发生变化了。因 此,在平衡态附近的一切可能的变动就是理论上虚拟的, 并不代表系统真实的物理过程,引进它的目的完全是为了 从数学上方便地导出系统的平衡条件。这类似于理论力学 中的“虚位移”概念。并以δ表示之。
它对各种平衡态系统包括化学平衡系统均成立。
2020/4/4
22

统计热力学基础

统计热力学基础
能量是量子化的,但每一个能级上可能有若 干个不同的量子状态存在,反映在光谱上就是代 表某一能级的谱线常常是由好几条非常接近的精 细谱线所构成。
量子力学中把能级可能有的微观状态数称为
该能级的简并度,用符号gi 表示。简并度亦称为
退化度或统计权重。
简并度(degeneration)
例如,气体分子平动能的公式为:
N!
Hale Waihona Puke g Ni iN! i
i Ni !
非定位体系的最概然分布
同样采用最概然分布的概念,用Stiring公式
和Lagrange乘因子法求条件极值,得到微态数为
极大值时的分布方式
N
*(非定位)为:
i
N(i* 非定位) N
g ei / kT i g ei / kT i
i
由此可见,定位体系与非定位体系,最概然
的分布公式是相同的。
Boltzmann公式的其它形式
(1)将i能级和j能级上粒子数进行比较,用最 概然分布公式相比,消去相同项,得:
Ni*
N
* j
g ei / kT i
g e j / kT j
Boltzmann公式的其它形式
(2)在经典力学中不考虑简并度,则上式成为
Ni*
N
* j
i / kT
ee j / kT
(U,V , N)
N!
g Ni i
i
i Ni !
求和的限制条件仍为:
Ni N
Nii U
i
i
有简并度时定位体系的微态数
再采用最概然分布概念, i max ,用
Stiring公式和Lagrange乘因子法求条件极值,得
到微态数为极大值时的分布方式 Ni* 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思考题:
1.当系统的U ,V ,N 一定时,由于粒子可以处于不同的能级上,因而分布数不同所以系统总微观数不能确定,这句话是否正确?
2.由离域子系统和定域子系统熵与配分函数的关系可以看出,定域子系统熵比离域子系统的熵大S=klnN!,但是一般说来晶体总比同温度下气体的熵小,为什么?
3.分子能量零点的选择不同,所有热力学函数的值都要改变,对吗?
4.三维平动子第一激发态的简并度是多少?一维谐振子第一激发态的简并度是多少?
5.对于单原子理想气体在室温下的一般物理化学过程,若要通过配分函数来求过程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值,只须知道g t 这一配分函数值就行了,对吗?
选择题:
1.1mol 双原子理想气体常温下热力学能为: (A)RT 23 (B) RT 25 (C) RT 2
7 (D) 无法确定
2.下列化合物中,298.15K 时标准摩尔熵ΔS 0最大的是:
(A) He (B) N 2 (C) CO (D) 一样大
3.在作N 、V 、U 有确定值的粒子体系的统计分布时,令∑n i = N ,∑n i εi = U ,这是因为所研究的体系是:
(A)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独立的
(B)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相依的
(C)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独立的
(D)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相依的
4.下列哪个体系不具有玻尔兹曼-麦克斯韦统计特点 :
(A) 每一个可能的微观状态以相同的几率出现
(B) 各能级的各量子态上分配的粒子数,受保里不相容原理的限制
(C) 体系由独立可别的粒子组成,U = ∑n i εi
(D) 宏观状态参量 N 、U 、V 为定值的封闭体系
5. HI 的转动特征温度Θr =9.0K ,300K 时HI 的摩尔转动熵为:
(A) 37.45J ·K -1·mol -1 (B) 31.70J ·K -1·mol -1
(C) 29.15J ·K -1·mol -1 (D) 都不正确
6. 对于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当温度升高时,小于分子平均能量的能级上分布的粒子数:
(A) 不变 (B) 增多 (C) 减少 (D) 不能确定
7. O 2的转动惯量J = 19.3 × 10-47 kg ·m 2,则O 2的转动特征温度是:
(A) 10K (B) 5K (C) 2.07K (D) 8K
8. 各种运动形式的配分函数中与压力有关的是:
(A) 电子配分函数 ; (B) 平动配分函数 ;
(C) 转动配分函数 ; (D) 振动配分函数 。

9. 已知CO 和N 2分子的质量相同,转动特征温度基本相等,若电子均处于非简并的基态,且振动对熵的贡献可忽略,那么:
(A) S m (CO) < S m (N 2) ;
(B) S m (CO) 与S m (N 2) 大小无法比较 ;
(C) S m (CO) = S m (N 2) ;
(D) S m (CO) > S m (N 2) 。

10. 下面哪组热力学性质的配分函数表达式与体系中粒子的可别与否无关:
(A) S 、G 、F 、C V ; (B) U 、H 、P 、C V ;
(C) G 、F 、H 、U ; (D) S 、U 、H 、G 。

计算题:
1. O 2(g)分子的基态电子能级简并度为3 ,第一激发态简并度为2,与基态能级差为1.55× 10-9J ,求300K ,3000K 时第一激发态与基态上分子数之比。

2.已知H 2,CO ,CO 2,H 2O(g)在1000K 时的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T U G T m 0
0,-分别为
-137.00,226.40,204.43,-197.00J ·K -1·mol -1,0K 时下列反应
H 2+CO 2=CO+ H 2O(g
的∆U 0=40.43kJ ·mol -1,求该反应1000K 的K 0。

答案:
思考题:
1. 不正确。

当 U ,V ,N 一定时,系统有多少种分布以及每一种分布的微观状态数是确定的。

2. 定域子系统中粒子的运动只有转动和振动,离域子系统中粒子的运动有平动,转动和振动。

常温下振动对熵的贡献极小,平动对熵的贡献最大。

且平动对熵中已考虑了N !对熵的贡献,所以晶体一般总比同温度下气体的熵小。

3. 不对。

S 、C V 与零点选择无关。

4. 3,1
5.对。

选择题:
1.(B) 2.(C) 3.(B) 4.(B) 5.(A) 6.(C) 7.(C) 8.(B) 9.(D) 10.(B)
计算题:
1.300K 时
173001038.1/)1055..1(/)(0121108.33
22301901-⨯⨯ε-⨯-ε-ε-⨯===--e e g g n n kT 3000K 时
230001038.1/)1055..1(/)(0121106.13
22301901-⨯⨯ε-⨯-ε-ε-⨯===--e e g g n n kT
2.T H T H G T G K R T m T m r r m 0,0,00)(ln ∆--∆=∆=
- 11,0,,0,,0,,0,,0,03.38)40.22612719743.204()()()()()(222--⋅⋅-=++--=-∆--∆--∆+-∆=-∆mol K kJ T
H G T H G T H G T H G T H G CO T m T m r H T
m T m r O H T m T m r CO T
m T m r T m T m r -8.314lnK 0=-38.04+40430/1000
K 0=0.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