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征求意见稿)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及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文件精神,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学位[2015]9号)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1、培养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的临床医师。
2、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
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诊治工作。
3、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
4、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二、研究方向1、内科学2、儿科学3、神经病学4、影像医学与核医学5、临床检验诊断学6、外科学7、妇产科学8、眼科学9、耳鼻咽喉科学10、肿瘤学11、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2、麻醉学13、急诊医学14、全科医学三、学习年限与培养原则1、学习年限。
临床医学硕士学制3年。
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允许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但延长期不超过2年。
2、培养原则培养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临床轮转为主。
培养过程应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进行,同时重视学位课程学习、以及临床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全面培养。
四、课程学习与考核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根据硕士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开设课程,课程满足学位授予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
学位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分的计算,一般18学时为1学分,体育、实验类课程36学时为1学分,每门课程一般不宜超过2学分。
研究生修习总学分不少于16学分。
课程设置中公共必修课为外语2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含实践6学时);一级学科必修课1—2门,计2—4学分;二级学科必修课1—2门,计2—4学分;公共选修课包括限定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限定选修课包括自然辩证法1学分、医学统计学2学分、科研思路与方法1学分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课程,任意选修课为适于在一级学科范围内选修的专业选修课。
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区别
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区别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都是医学领域的研究生学位,但它们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研究方向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对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区别进行探讨。
一、培养目标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士注重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在学术研究领域进行前沿性、创新性研究。
培养目标主要为提供扎实的临床医学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培养在医学科研领域具有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专业人才。
专业型硕士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其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掌握临床医学工作所需的技能和方法,能够熟练应用在临床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士注重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和科研素养,主要课程设置包括科研方法学、临床诊疗进展、医学统计学等。
学生需完成一定的科研项目或论文发表要求,并能够熟练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专业型硕士的课程设置则更加偏向实践和应用,主要包括临床实习、病例分析、诊断与治疗技术等。
培养学生具备出色的临床应用能力和临床管理能力,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研究方向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士可选择的研究方向相对较多,涵盖了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的广泛范围。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专业型硕士的研究方向则相对较为狭窄,主要围绕临床医学的某个专业领域展开研究。
课题选择相对固定,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该专业领域中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学术导向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士注重学术研究,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合作,发表学术论文,并可通过学术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学术地位和声誉。
研究生期间可选择到国内外知名的实验室或医疗机构进行合作研究,拓宽学术视野。
专业型硕士则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需参与实践工作和业务操作,通过实际工作的展示和评估来评定学习效果。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临床工作和实践研究,掌握相关临床技能和实践经验。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生物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诊断学理论知识,具备临床检验与诊断技术操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时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1. 掌握临床检验与诊断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能够独立从事临床检验与诊断学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2. 具备良好的临床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临床检验与诊断过程中的常见疑难问题的分析和解决;3.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等相关专业进行协作,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4.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够维护临床检验与诊断学相关行业的良好形象。
二、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1. 培养体系本专业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采用学分制培养模式。
研究生入学前三个月进行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和考核,通过后正式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
2. 课程设置(1)公共课程医学统计学、医学生物信息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医学科研方法学等。
(2)专业课程临床检验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临床血液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血液检验、临床尿液分析与检验、临床病理学、临床影像学、病理学检验技术、分子病理学、质控与质量管理等。
(3)选修课程临床病毒学、临床肿瘤学、临床生物样本质检、生物化学上机操作、医学免疫学实验等。
三、培养环节和要求1. 导师制度在培养过程中,研究生需选择专业导师进行指导,并与导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
导师应负责指导并监督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工作,组织学术活动,推介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
2. 科研实践研究生在培养期间需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自行选题进行科研实践。
研究生需撰写并完成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3. 实习实训研究生需参与临床检验与诊断学相关实习实训环节,了解临床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实习实训环节包括但不限于临床科室工作坊实训、实验室操作实训等。
四、学位授予和毕业要求1. 学位授予经学位论文答辩合格并完成学业规定的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的研究生,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业要求,学校授予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硕士学位。
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资料来源:本站发布者:管理员时间: 2010-2-1 浏览量:598 次一、培养目标(一)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高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3、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4、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内科学 (100201)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传染病2、外科学 (100210)普通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烧伤整形外科3、肿瘤学 (100214)肿瘤外科肿瘤放化疗妇科肿瘤4、临床检验诊断学 (100208)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与诊断临床病毒学检验与诊断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诊断遗传性疾病的检验与诊断三、学习年限学制为 5 年。
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二年,第二阶段三年。
临床研究生采取“分阶段连续培养,阶段考核筛选,择优者进入第二阶段,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方式进行。
研究生完成第一阶段主要培养内容 ( 学位课程学习、二级学科临床基本技能培训、获得医师资格证书 ) 后,在第二学年上学期中期进行阶段考核,考核成绩优秀者,可以升入第二阶段直接攻读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考核成绩合格,但未能升入第二阶段者,完成第一阶段的全部培养内容并达到要求,可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考核成绩不合格者中止学习。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一)第一阶段;时间二年课程学习分散在双休日和晚上学习,第一学年内完成。
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不少于 26 学分,学位课程 16 学分。
⑴公共必修课政治理论课(自然辩证法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英语(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 4 学分(2) 学科通开课临床流行病学 2 学分循证医学 2 学分(3) 研究方向必修课临床药理学 2 学分急诊医学 3 学分(4) 专业必修课专业课 2 学分病案讨论 ( 不少于 5 次) 10 学分公共必修课、学科通开课、研究方向必修课由研究生院、医学院研究生办公室统一组织授课并考试,上课采取双休日和晚上时间进行,第一学年内完成。
临床专硕研究生
临床专硕研究生临床专硕研究生是指在医学、药学等相关领域深造的研究生。
他们在临床实践和专业技能上具有较高水平和专业能力,是医疗、药品研发、临床实验室等领域的重要人才。
一、培养目标临床专硕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临床专业知识和技术:临床专硕研究生需系统学习和掌握相关领域的临床知识、专业技术和技能。
他们需要了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同时还要熟悉临床实验室操作和科学研究技巧。
2. 提高医学伦理素养:临床专硕研究生在临床工作中需具备较高的医学伦理素养。
他们需要遵守医疗道德规范,保护患者隐私权,确保医疗过程的公正和安全。
3. 培养科研能力:临床专硕研究生需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他们需要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进行基础和临床研究,并能撰写科学论文。
4. 提高临床判断和决策能力:临床专硕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需要较高的医学判断和决策能力。
他们需要准确诊断疾病、制定治疗计划,并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正确的抉择。
二、课程设置临床专硕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部分。
1. 基础课程:包括医学基础知识、医学统计学、医学文献检索与阅读等内容。
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够为临床专硕研究生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素养。
2. 专业课程:包括临床实践技能培训、专业知识学习和研究方法教学等。
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主要侧重于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三、就业前景临床专硕研究生毕业后,他们可以在医疗机构、医学研究院、药品研发企业等单位就业。
1. 医疗机构:临床专硕研究生可以从事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工作。
他们可以担任医院的临床医生、医学影像科技师、实验室技术员等职位。
2. 医学研究院:临床专硕研究生可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参与医学研究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他们可以担任医学研究助理、科研项目经理等职位。
3. 药品研发企业:临床专硕研究生可以参与药品的研发和生产工作。
他们可以担任药品质量控制员、药品临床试验员等职位。
浅析我院对医学研究生的临床培养
病人抢 救和 病 区值 班 ; 协 助导 师参 与 临床 教 学 ( 包
括理论 教学 和 临床 实 习带 教 ) 等工 作 。通 过 临床 能
临床工 作经 验 ; 另 一种 是入 学前 曾有过 工作 经历 , 对 临床工 作 略有认 识 。临床专 业学位 研究 生一 般进点
时间为 每年 的 1— 2月份 , 在 医院进 行为期 二年 半 的 临床实 践培 养 。进入 临床 前 , 医院科 教 处 组 织 统一 岗前培 训 , 邀 请 主管 研 究 生教 学 的院 领导 、 科教处 、
究 生教 育 的管理 日趋规 范 , 培养条 件不 断改善 , 培养 学 生规 模也 日益 扩大 。
1 从入 院教 育做 起 抓好 第一关
我 院 主要培 养来 自扬州 大学 医学 院临床 医学专 业 的学 位硕 士 , 2 0 1 2年 以前 扬 州 大学 只招 收学术 型 研 究生 , 生 源主要 为 两 种 , 一 种是 应 届 毕 业 生 , 没有
强制 度建设 , 促进 研究 生规 范化管 理 。
3 . 1 制定 量化指 标 细化 临床 培 养 方案 我 院 临
床培 养 的医学研 究生学 制 为 3年 。其 中学位课 程 学 习半 年 , 临床 综 合 能 力 培 养 二 年 半 ( 含从 事 实验 及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 2 0 1 3年 第 5期 ( 第 2 4卷
重 大 的意义 。
临床 医学 专业 学位研 究生 的 临床 实践 期 间培养 和管理 是一项 系 统性 的工 作 , 需要 导 师 、 临床 科 室 、 管 理部 门等全 方 面的配合 。我 院研究 生 主要实 行导 师负 责制 , 职 能 部 门监 督 、 考核 、 协 调 管理 。管 理 部 门定期 召开导 师会 议 , 强化研究 生导 师 的考核 制度 ,
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
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一、专业概述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较高的临床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型人才,具备医学科研与教学能力的专业人才。
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医学科研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专家。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医学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承担科研项目和教学任务,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技能,能够解决医学领域中的重大疾病和医学问题,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
三、培养要求1.理论知识:研究生应具备坚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医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具备扎实的临床实践能力。
2.科研能力:研究生应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医学科研项目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在医学领域做出原创性的科研成果。
3.教学能力:研究生应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够担任本专业的教学任务,能够培养学生的医学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
4.创新意识:研究生应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关注医学领域的前沿问题,提出创新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促进医学科研的发展。
五、培养内容1.核心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医学科研方法与技术等。
2.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个人兴趣,选修相关专业课程。
3.实践教学:研究生需参与科研项目的实施,进行实验室和临床实践,提高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
六、培养方式1.学术指导:为研究生指派导师,负责研究生的学术指导和培养工作。
2.科研训练: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等方式,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
3.学术交流: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报告会等活动,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提升学术水平。
4.学位答辩:研究生须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并进行答辩,取得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七、培养评价1.学术成果:评价研究生的学术成果,包括发表论文、专著、申请专利等。
2.科研能力:评价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包括参与科研项目、承担科研任务等。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既具有较强临床实践能力又具备较好的临床应用研究能力、既具有良好的学术资质又具有合格的临床实践从业资质的高层次医学适用型人才。
1.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
2.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
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诊治工作。
3.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
4.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二、培养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或符合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的其他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3年。
其中临床轮转时间不少于33个月。
四、学分要求学位课程、实践培养与学术培养共需修满25.0学分。
其中学位课程要求为15.0学分;开题报告与开题考核2.0学分;学术讲座:至少2.0学分;临床训练与考核学分6.0学分。
五、学位课程培养与考核所修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5.0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6.0学分,必选课8.0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0学分。
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评定,必修课、必选课70分及格,选修课60分及格。
1.公共必修课:共6.0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学时,2.0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8学时,1.0学分外语(英语):72学时,3.0学分2.必选课:共8.0学分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65学时,3.0学分医学科研方法学(专业型):36学时,2.0学分临床岗位综合素质训练:18学时,1.0学分临床通用技能训练:36学时,2.0学时3.选修课:1.0学分医学信息检索:18学时,1.0学分(或选修本临床学院开设的与本人所学专业相关课程研究生课程)学位课程教学采取面授、自学与网络课程相结合的方式。
一般面授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周末集中授课。
六、临床实践培养与考核临床能力训练为在所学二级学科及相关学科范围内进行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主的临床轮转培养,按照《北京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见附件)的要求进行。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 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目前中国医学教育中比较新的一个专业,该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严格的教学环节,掌握专业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同时在科研方面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不足。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综述和个人实践,来探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1. 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低于临床技能培养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传统的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中的技能培养通常受到更多的重视,因为这些技能对于医生未来的临床工作至关重要。
而在科研方面,很多学生和导师可能会认为,科研只是为了取得学位所必需的一项任务,因此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高。
2. 缺少系统化的科研能力培养环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科研能力的培养方面,缺乏系统化的教学计划,导致其升学、升职和从事研究工作时受到限制。
学生往往在进行课题研究时,仅仅依靠个人的积累和导师的指导,缺少更为科学、系统的指导和培养环节。
3. 缺乏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学生往往缺乏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例如学术诚信、文献检索、科研方法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成为理论研究型、应用技术型的专业人才的能力。
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对策1. 加强科研能力培养的理念引导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学生的科研能力需要得到重视,学校和导师需要充分意识到科研能力的重要性,改变基础医学教育中“理论至上”的观念,将科研能力评价制度纳入学生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2. 推进科研能力培养的方式和方法学校和导师需要尝试新的科研能力培养方式和方法,例如设置统计学、医学写作、文献检索等相关课程,将实验室技能培训与基础方法/技能研究相结合,通过针对性地培训,将科研技能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
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临床医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能够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内容及课程设置
1.基础课程:
-医学生物统计学
-医学研究伦理学
-医学英语阅读与写作
-医学科研方法学
-临床基础知识专题讲座
2.临床专业课程:
-临床医学进展与前沿研究
-临床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临床医学研究心理学
-临床医学文献检索与综述
-临床医学研究实践
3.学术研究课程:
-学术写作与发表
-学术演讲与交流
-学术项目管理与组织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三、培养方式及实践环节
1.研究课题选择: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研究兴趣和方向,并与导师
共同确定研究课题。
2.学术研究项目:学生参与导师课题组的研究项目,进行实践性研究,并撰写学术论文。
3.实习实训:学生进行临床实习和实训,增强对临床医学实践的了解
和能力。
4.科研讨论会:学生参与学术研究讨论会,与导师和同学们进行学术
交流和互动。
“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探析
“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探析“双轨合一”模式是指在传统的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之外,新增“双轨”生态,通过学术与专业双向培养,将学术研究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培养跨学科综合素养的高层次人才。
在“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具有一定挑战和难度,需要系统性的探析和研究。
首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具有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
作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生,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临床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医学实践经验。
因此,在科研培养上,需要注重专业性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培养解决实际医学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需要注重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
学术研究和实践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高级医学人才。
因此,在科研培养中,需要设计合理的科研项目,既能够满足学术研究的要求,又能够解决实际临床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外,在“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还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临床医学领域是一个综合性强、跨学科性强的领域,医学研究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基础和综合能力。
因此,在科研培养中,除了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如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跨学科交流能力等,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医学领域的发展需求。
总之,“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挑战和难度,需要学校、导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设计合理的培养方案,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支持,培养出具备丰富专业知识、扎实科研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希望未来,在“双轨合一”模式的推动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和提升。
临床专硕培养模式
临床专硕培养模式
临床专硕(Master of Clinical)培养模式是一种针对临床医学领域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该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使其能够胜任临床医疗、疾病诊断和治疗、医疗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临床专硕培养模式一般会提供临床实习、实训等机会,让学生在真实医疗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培养其临床技能和专业素养。
培养过程中还会注重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使其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临床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临床专硕培养模式通常设置了一定的课程体系,在临床医学、病理学、药理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同时,该模式还会注重开展病例讨论、临床技能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与学术型硕士(Master of Science)相比,临床专硕更加注重实践与应用。
临床专硕毕业生一般会选择从事临床医疗、医疗管理、科研机构等与临床相关的工作岗位。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
2.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3. 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合格的临床工作水平。
4. 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5.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口腔内科学:1)龋病学:包括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免疫防龋、生物制剂防龋、天然药物防龋等研究。
2)牙髓病学:包括牙髓病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新技术等研究。
3) 牙周病学和粘膜病学:包括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
4)牙齿美容及牙色材料学。
2.口腔颌面外科学1)口腔颌面肿瘤的防治研究。
2)口腔种植技术基础与应用研究。
3)颅颌面部组织缺损重建和组织再生技术及材料研究。
4)牙颌面畸形的外科治疗及相关技术研究。
5)齿槽外科。
3.口腔修复学1)固定义齿修复及相关材料研究。
2)固定、粘接技术研究。
3)义齿生物力学分析及CAD/CAM制作。
4)临床咬合学和咬合重建。
4.口腔正畸学1)正畸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
2)正畸临床诊断与矫治技术。
5.口腔基础医学1)牙合学。
2)颞下颌关节疾病研究。
三、招生对象1. 口腔医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者。
2. 已获口腔职业医师资格者。
四、学习年限经由硕士生入学考试录取的攻读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临床型研究生),学制为三年。
五、课程设置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4学分。
课程设置学时数学分小计公共必修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36112自然辩证法(natural dialectics)603英语(English)643统计学(statistics)815选修课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search of medical information)331.515.5免疫学进展(immnochemisry)241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211医学实验动物学(technique of surgery in animal)503生物技术概论(biological technique)121细胞培养技术(technique of cell culture)453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experi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401.5组织工程学(tissue engineering)401.5医学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al biology)121计算机基础1讲座基础部科研、实验讲座,答辩等专业基础课(根据不同专业进行选择)口腔解剖生理学(oral anatomical physiology)10033口腔组织病理学(oral histopathology)1003牙合学(gnathology)1003专业课(根据不同专业进行选择)龋病学(cariology)20055牙髓生物学(dental pulp biology)2005牙齿发育再生学(tooth developmental biology)2005牙髓病学(endodontics)2005牙周病学(periodontology)2005口腔粘膜病学(diseases of oral mucosa)2005儿童口腔科学(children stomatology)2005口腔修复学(prosthodontics)2005口腔正畸学(orthodontics)2005口腔颌面外科学(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2005口腔生物力学(oral biomechanics)2005口腔材料学(oral materials)2005六、培养方式研究生的培养为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一、培养目标培养既具有较强临床实践能力又具备较好的临床应用研究能力、既具有良好的学术资质又具有合格的临床实践从业资质的高层次医学适用型人才。
1.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
2.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
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诊治工作。
3.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
4.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二、培养对象被我校录取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可以延期一年。
四、课程培养与考核所修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6.0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6.0学分,专业必修课不低于8.0学分,必修课学分可以替代选修课学分。
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评分,必修课70分及格,选修课60分及格。
1.公共必修课:共6.0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0学分外语(英语):3.0学分2.专业必修课:不低于8.0学分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3.0学分医学科研方法学(专业型)(或临床研究方法类课程):1.0-2.0学分临床岗位综合素质训练:1.0学分临床通用技能训练与实践:3.0学分3.选修课:不低于1.0学分医学信息检索:1.0学分或依据导师及专科学院系要求选择指定课程五、临床实践培养与考核按照《北京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的要求在所学学科及相关学科范围内进行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主的临床轮转培养。
临床轮转在学校具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格的附属(教学)医院研究生培养点进行。
临床能力考核采取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1.出科考核: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进行出科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科室轮转。
2.医师资格考试:于第一学年由学校按照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的有关规定组织报考“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毕业前需取得《医师资格证书》。
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中医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能够在中医医疗、科研、教学、管理等领域进行高层次的工作和研究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程。
其中必修课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研究方法》、《经典医籍阅读与研究》等;选修课根据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目标进行选择,如《中医药研究前沿》、《中医药临床实践》等;实践课程主要包括临床实习、科研实践等,以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
2. 学术研究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应当注重学术研究的培养。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撰写学术论文,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培养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3. 导师制度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导师应当具有一定的学术造诣和临床经验,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和研究生涯规划。
导师与学生之间应当建立密切的学术交流和指导关系,促进学生的学术成长和发展。
4. 综合考核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当通过综合考核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科研能力。
考核方式包括学术论文评审、学术报告、综合考试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5. 学术交流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当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学术会议等,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扩展学术视野,提升学术影响力。
三、总结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加强学术研究和实践环节,完善导师制度和学术交流机制,为培养高水平的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提供有力保障。
希望通过这样的培养方案,能够培养更多的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身心健康,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在本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和动向;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能够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临床医学专门人才。
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文献,以外文写作科研论文,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二、研究方向
(一)内科学
1.肾脏病学:1)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诊断及其治疗;2)糖尿病肾病发
病机理及治疗;3)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危重疾病救治中的理论及实
践;4)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5)肾移植免疫及免疫抑制剂的研究
2.内分泌疾病:1)糖尿病的发病机理;2)胰岛素抵抗;3)自身免疫性甲
状腺疾病的免疫治疗;4)肥胖症发病机理
3.消化系疾病:1)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理(基础研究);2)难治性炎症性
肠病的治疗(临床研究);3)消化道反流性疾病的研究;4)内镜下消化
道肿瘤的治疗;5)胰胆管疾病的内镜下治疗
4.呼吸系统疾病:1)弥漫性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2)支气管哮喘的基础
和临床研究;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诊断和治疗;4)肺部感染的临床和
实验室研究
5.血液病:1)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相关的基础及临床研究;2)
重症自身免疫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相关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6.心血管病:1)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介入心脏病学研究;3)心
脏电生理研究。
7.风湿病:1)系统性红斑狼疮造血干细胞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系统性红
斑狼疮发病机制的研究
8.传染病:1)病毒性肝炎的基础免疫与细胞治疗;2)细菌耐药性机制研
究与监测;3)巨细胞病毒DNA疫苗的基础实验研究
(二)儿科学
1.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
2.呼吸道和肠道病毒的研究
3.儿童肾脏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三)神经病学
1.脑血管内介入治疗
2.脑血管疾病
3.神经损伤的修复与再生
4.神经科临床技能
5.变性性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四)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1.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
2.抑郁症和焦虑障碍
3.精神药理
4.精神疾病的功能影像
(五)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神经影像诊断
2.体部影像诊断与微创介入治疗
3.医学影像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4.三维影像技术与神经导航技术的应用
(六)临床检验诊断学
1.临床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2.血脂分析与心脑血管疾病
3.病原微生物的实验诊断
4.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
(七)外科学
1.泌尿外科:1)泌尿系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男科学基础及临床研究;3)泌尿系结石;4)器官移植的基础研究
2.普外:1)胃肠外科;2)临床营养支持;3)肠,胰移植;4)腹腔感染;
5)胃肠肿瘤;6)肝脏移植;7)肝胆肿瘤
3.胸心外:1)体外循环脏器损伤与保护;2)心脏移植和心肺联合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3)生长激素释放肽对慢性心衰心室重构的影响;4)左室减容血流动力学临床研究;5)心肌骨髓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4.神经外科:1)脑血管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颅内肿瘤,重点是垂体腺瘤的基础研究;3)颅脑创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5.骨外:1)脊柱外科;2)骨关节病
6.整形外科:1)同种异体全头皮、面颈部、双耳廓复合组织移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2)同种异体全头皮、面颈部、双耳廓复合组织移植的免疫抑制剂的研究;3)皮肤软组织扩张后的分子生物学研究;4)血液净化对危重烧伤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7.皮肤与性病学:1)深浅部真菌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2)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研究;3)色素性皮肤病的研究;4)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的研究
(八)妇产科学
1。
母胎医学
2.生殖医学
3.妇科微创医学
4. 妇科肿瘤
(九)眼科学
1.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
2.白内障、青光眼、屈光
(十)耳鼻咽喉科学
1.鼻-鼻窦炎的发病机理研究
2.内窥镜鼻窦外科
3.呼吸道变态反应疾病研究
4.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发病机理及临床治疗
5.儿童听力学与耳聋基因诊断,小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研究(十一)肿瘤学
1.肿瘤靶向与个体化治疗
2.抗肿瘤中药的研究
3.肝、胆、胰肿瘤外科
4.肿瘤精确放疗
(十二)麻醉学
1.临床麻醉学
2.心肺脑复苏
3.疼痛生理疼痛治疗
4.麻醉药理
5.围手术期重要脏器生理功能调控
(十三)急诊医学
1.心肺脑复苏
2.多器官功能衰竭
3.急性中毒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三、学习年限
3年
四、课程设置
科课程3-4门约6—8学分)。
其中A类:全校公共外语、政治理论等学位课
程,7学分;B类:以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公共学位课,1—2门,6学分;C类:以各二级学科为特色的专业学位课,2—3门,6—8学分,如本专业课程不能完成学分要求,可由导师指定修读本二级学科其他专业或其他二级学科课程;D类:各系(院)开设的公共选修课,13-16学分,其中跨二级或一级学科选修的硕士课程不少于3—4学分。
基础医学开设的C、D类课程(见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其它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开设的C类课程均为本专业的的公共选修课程.A、B、C类为必修课内容.
五、培养方式
1.第一阶段:集中学习理论和实验课程,由学校统一组织教学.
2.第二阶段:主要进行临床基础训练,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临床教学
能力,查阅和综述专业文献.
3.第三阶段:进行专科定向培养,包括专科病房临床训练,专业理论专业知识
学习,实验室训练,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毕业答辩与临床教学等。
研究生在学期间,需要参加教研室和院校组织的临床病例讨论及学术讲座,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六、考核方式
1.全校必修课和公共必修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考核工作。
2.专业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以笔试为主,由主讲教师负责考核工作,以了解
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开题:在第二学期末进行开题。
由教研室组织导师检查研究生的文献综述
能力,考核课题设置情况。
4.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
由同一学科导师组成的研究生中
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评定成绩。
对成绩不合格获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一般应以临床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研究目标.学位论文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改进医疗技术方法,提高医疗水平,培养研究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选题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863高科技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及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开发研究项目接轨。
确定论文题目后由系组织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位论文计划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经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送交研究生院备案。
八、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请2人,至少1人为校外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专业职务的专家评阅论文,写出评阅意见。
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不含导师)3人组成,其中正高职称专家至少1人。
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其学位论文进行考核,根据答辩的情况,就是否授予学位作出决议,经不记名投票表决,方可提出建议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评定意见。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正式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篇论著(第一作者),发表成果必须以南京大学医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署名单位前后排列的,排在前面的为第一署名单位;署名单位上下排列的,排在上面的为第一署名单位。
如在答辩时尚未完成,必须在毕业后一年内补充。
九、质量监测
对在校研究生全面实行中期考核,建立研究生个人教学档案.
对毕业研究生进行不定期追踪调查,以正确判断其能否满足现代医学科研和临床发展的需要。
研究生学习期间主要事项表
注:申请学位的发表的论著必须见刊后方能获得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