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身心健康,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在本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和动向;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能够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临床医学专门人才。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文献,以外文写作科研论文,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二、研究方向
(一)内科学
1.肾脏病学:1)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诊断及其治疗;2)糖尿病肾病发
病机理及治疗;3)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危重疾病救治中的理论及实
践;4)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5)肾移植免疫及免疫抑制剂的研究
2.内分泌疾病:1)糖尿病的发病机理;2)胰岛素抵抗;3)自身免疫性甲
状腺疾病的免疫治疗;4)肥胖症发病机理
3.消化系疾病:1)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理(基础研究);2)难治性炎症性
肠病的治疗(临床研究);3)消化道反流性疾病的研究;4)内镜下消化
道肿瘤的治疗;5)胰胆管疾病的内镜下治疗
4.呼吸系统疾病:1)弥漫性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2)支气管哮喘的基础
和临床研究;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诊断和治疗;4)肺部感染的临床和
实验室研究
5.血液病:1)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相关的基础及临床研究;2)
重症自身免疫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相关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6.心血管病:1)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介入心脏病学研究;3)心
脏电生理研究。
7.风湿病:1)系统性红斑狼疮造血干细胞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系统性红
斑狼疮发病机制的研究
8.传染病:1)病毒性肝炎的基础免疫与细胞治疗;2)细菌耐药性机制研
究与监测;3)巨细胞病毒DNA疫苗的基础实验研究
(二)儿科学
1.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
2.呼吸道和肠道病毒的研究
3.儿童肾脏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三)神经病学
1.脑血管内介入治疗
2.脑血管疾病
3.神经损伤的修复与再生
4.神经科临床技能
5.变性性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四)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1.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
2.抑郁症和焦虑障碍
3.精神药理
4.精神疾病的功能影像
(五)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神经影像诊断
2.体部影像诊断与微创介入治疗
3.医学影像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4.三维影像技术与神经导航技术的应用
(六)临床检验诊断学
1.临床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2.血脂分析与心脑血管疾病
3.病原微生物的实验诊断
4.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
(七)外科学
1.泌尿外科:1)泌尿系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男科学基础及临床研究;3)泌尿系结石;4)器官移植的基础研究
2.普外:1)胃肠外科;2)临床营养支持;3)肠,胰移植;4)腹腔感染;
5)胃肠肿瘤;6)肝脏移植;7)肝胆肿瘤
3.胸心外:1)体外循环脏器损伤与保护;2)心脏移植和心肺联合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3)生长激素释放肽对慢性心衰心室重构的影响;4)左室减容血流动力学临床研究;5)心肌骨髓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4.神经外科:1)脑血管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颅内肿瘤,重点是垂体腺瘤的基础研究;3)颅脑创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5.骨外:1)脊柱外科;2)骨关节病
6.整形外科:1)同种异体全头皮、面颈部、双耳廓复合组织移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2)同种异体全头皮、面颈部、双耳廓复合组织移植的免疫抑制剂的研究;3)皮肤软组织扩张后的分子生物学研究;4)血液净化对危重烧伤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7.皮肤与性病学:1)深浅部真菌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2)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研究;3)色素性皮肤病的研究;4)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的研究
(八)妇产科学
1。母胎医学
2.生殖医学
3.妇科微创医学
4. 妇科肿瘤
(九)眼科学
1.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
2.白内障、青光眼、屈光
(十)耳鼻咽喉科学
1.鼻-鼻窦炎的发病机理研究
2.内窥镜鼻窦外科
3.呼吸道变态反应疾病研究
4.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发病机理及临床治疗
5.儿童听力学与耳聋基因诊断,小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研究(十一)肿瘤学
1.肿瘤靶向与个体化治疗
2.抗肿瘤中药的研究
3.肝、胆、胰肿瘤外科
4.肿瘤精确放疗
(十二)麻醉学
1.临床麻醉学
2.心肺脑复苏
3.疼痛生理疼痛治疗
4.麻醉药理
5.围手术期重要脏器生理功能调控
(十三)急诊医学
1.心肺脑复苏
2.多器官功能衰竭
3.急性中毒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三、学习年限
3年
四、课程设置
科课程3-4门约6—8学分)。其中A类:全校公共外语、政治理论等学位课
程,7学分;B类:以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公共学位课,1—2门,6学分;C类:以各二级学科为特色的专业学位课,2—3门,6—8学分,如本专业课程不能完成学分要求,可由导师指定修读本二级学科其他专业或其他二级学科课程;D类:各系(院)开设的公共选修课,13-16学分,其中跨二级或一级学科选修的硕士课程不少于3—4学分。基础医学开设的C、D类课程(见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其它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开设的C类课程均为本专业的的公共选修课程.A、B、C类为必修课内容.
五、培养方式
1.第一阶段:集中学习理论和实验课程,由学校统一组织教学.
2.第二阶段:主要进行临床基础训练,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临床教学
能力,查阅和综述专业文献.
3.第三阶段:进行专科定向培养,包括专科病房临床训练,专业理论专业知识
学习,实验室训练,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毕业答辩与临床教学等。
研究生在学期间,需要参加教研室和院校组织的临床病例讨论及学术讲座,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六、考核方式
1.全校必修课和公共必修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考核工作。
2.专业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以笔试为主,由主讲教师负责考核工作,以了解
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开题:在第二学期末进行开题。由教研室组织导师检查研究生的文献综述
能力,考核课题设置情况。
4.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由同一学科导师组成的研究生中
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评定成绩。对成绩不合格获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