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笔花鸟

合集下载

工笔花鸟学习心得

工笔花鸟学习心得

工笔花鸟学习心得工笔花鸟是中国水墨画中的一种技法,它是通过细腻的线条和明亮的色彩表现出花鸟形态的一种方法。

该技法历史悠久,在古代的壁画和卷轴画作品中广泛应用。

如今,它依旧被许多中国画家所喜欢和运用。

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工笔花鸟之后,我深刻认识到了这一艺术形式的魅力和精神内涵。

工笔花鸟的精髓在于精细的线条描绘,色彩的清晰与明亮。

这让它与其他水墨画作品有很大的不同。

线条的描绘需要具备丰富的线条触感,描绘网眼纹,羽毛的质感以及植物的纹理等等,都需要准确细致的线条来勾勒。

除了线条,颜色的运用也非常重要。

工笔花鸟强调的是强对比的明暗和清新可爱的色彩,色彩的运用需要让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同时也显得更加真实。

除了技法的训练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学习花鸟的生态知识。

通过对花卉、鸟类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表达它们的特点和个性。

例如,我曾画过的一幅牡丹花,它的每一个花瓣都有微妙的变化,这需要我细致观察花卉的生长过程,以及对花朵本身的生物性质有更深入的了解来更好地表现出来。

学习工笔花鸟需要克服的原始难点是掌握线条细腻程度,需要反复练习。

在我刚开始学习时,我会用精细的笔尖来模拟想表达的花鸟形态,而这只是刚入门的阶段。

越往后练习,我的线条描绘会更加丰富多彩,我将更多考虑线条的排布、粗细、角度和方向来表现画面的动态和韵律。

除了练习技法,我还需要不断学习花鸟学科知识,这需要对植物、动物学习有所涉猎。

了解花草是怎样分生长季节,翻看鸟类栖息地环境,这些细节都可以很好地成为绘画的灵感来源。

学习工笔花鸟需要凝聚大量的精力和细心的阳功,练习不可偷懒,因为它需要不断地持之以恒才能有所作为。

快速、精准、细致,都是该技法的要求,刚开始,我需要先掌握基础之后,才能不断尝试更加复杂的花鸟形态。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逐渐领悟到工笔花鸟画的精神内涵。

它寄托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我们需要通过画笔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花鸟形态画出它们的真实和美丽。

工笔花鸟画的传统与现代发展研究

工笔花鸟画的传统与现代发展研究

工笔花鸟画的传统与现代发展研究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种重要流派,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代,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以精细的线条、细腻的描绘和真实的写实性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

在当代,虽然工笔花鸟画受到了许多新兴绘画风格的冲击,但其独特的魅力依然吸引着无数的爱好者和收藏家。

本文将通过对工笔花鸟画的传统与现代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其在当今绘画艺术中的地位和意义。

一、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特点工笔花鸟画的传统绘画风格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精细写实:工笔花鸟画以写实性见长,画家在描绘花鸟和其他物象时,力求精细入微,注重细节的表现。

花鸟的羽毛、花瓣的纹理、水果的质感等都能被描绘得细腻入微。

2. 色彩清丽:工笔花鸟画在色彩运用上追求清丽明亮,往往选用明快活泼的颜色,营造出一种清新淡雅的艺术氛围。

画家通过运用红、黄、绿等鲜艳的颜色,使画面充满生机和活力。

3. 空间透视:工笔花鸟画在构图和空间透视上善于表现远近高低,刻画出空间的深度和距离的远近,使画面更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4. 线条工整:工笔花鸟画注重线条的工整和流畅,对于笔墨的运用有着严格的要求,通过线条的勾勒和填充,描绘出物象的形态和轮廓。

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的工笔花鸟画主要表现为山水花鸟,注重意境和表现技法。

随着绘画技法的不断完善,工笔花鸟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成为绘画界的重要流派。

到了宋代,工笔花鸟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画家们开始注重对花鸟的真实描绘和色彩的运用,使得工笔花鸟画在宋代达到了巅峰。

明清时期,工笔花鸟画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许多著名的画家都以工笔花鸟画为主要题材进行创作。

其中以唐寅、石涛、郑板桥等人的作品最为著名,他们的作品不仅在技法上有所突破,而且在风格上也各具特色,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工笔花鸟画的题材和表现形式也得到了拓展,不仅有山水花鸟,还有人物花鸟、静物花鸟等多种形式。

工笔花鸟画的特点

工笔花鸟画的特点

工笔花鸟画的特点在工笔花鸟中,写意性亦是其一贯的诉求。

工笔画的意象性是东方的哲学观念和审美取向决定的,其最高境界是“传神写意”的境界。

工笔画虽以严谨细致见长,工笔画多用工整细密的笔法来描绘物象,追求绘画手段的装饰意味,但并不是自然主义的描绘,写意传神、气韵生动的内在要求,以及笔墨意识与文化内涵的审美价值的追求,都随处可见对写意性的追求。

工笔花鸟画的写意性应贯穿于其思维和运作过程之中,这两个过程相互依托,互有渗透。

而写意的思维又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就是前面讲的创作方法,也就是构思立意的过程,它不但受作者的天赋学养、性情风度、思想特征的影响和制约,还包含一定时空的内容与气质。

思维过程的第一个层面最终还要落在第二个层面,即形式、题材等因素上,题材的确立,形式的构成是立意的直接体现。

写意画不是对水墨画的专称,而是指中国画传统精神里,运作与思维的独特方式。

之所为写意画,首先是“写”,写是指笔墨行为相应的点线迹划,是形式美的肇端。

“意”即构思立意。

立意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思考:即生活内容和表现形式。

工笔花鸟画生活内容的立意,无法偏重于社会功利目的,词、书、画、印相结合表达作者心胸、逸气、学识修养的传统立意也不能增添工笔花鸟画绘画语言本身的魅力。

而表现形式的立意则属绘画本体的、内在的思考,形式和形式美的思考。

但生活内容是表现形式的前提与保证,形式美的创造是人的智慧对生活内容的剖析与结晶,是纷繁和谐中不与它同的提取,至少是对前人形式美的综合消化与再创造,最后,逐渐脱离生活而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工笔花鸟画由于表现题材,表现方法极易雷同,独特形式美的创造应植根于本地区和独特的文化背景之下,把生活内容演变成具有象征性的结构、节奏、韵律、均衡等形式规律的框架,再把物象按其形态特征简化、归纳、概括为相应的能揭示其本质精神的明确的图形,使其落实在形式规律的框架之上,使之既对立又和谐,既变化又统一,从而获得准确体现作者性情、气质和审美思想的理想画面。

中国工笔花鸟课程教案

中国工笔花鸟课程教案

中国工笔花鸟课程教案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国工笔花鸟课程英文名称:The Chinese Paint Of GongBiHuaNiao学分:学时:162课时(共9周)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本课程为美术学专业大专一年级教学使用。

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中国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到今天已形成独立的绘画学科,并成为当下美术学专业学院教育的必修专业课程。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工笔花鸟画在立意、造型、笔墨、色彩、构图及时空观念、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段上,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作为美术学专业工笔花鸟画教学,必须要以中国文化和绘画理论、经典的艺术作品作为基础,贯穿教学始终。

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手法,使学生更为全面掌握与了解传统文化与当代美术的发展趋势,给学生在未来的个性艺术发展中打下丰富而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要求本课程为跨学期课程。

1、美术学专业大专一年级第一学期设传统工笔花鸟画临摹课程(共四周,72课时)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对传统工笔花鸟画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感悟,并通过临摹提高其驾驭传统绘画材料和绘画语言的能力,为以后的工笔花鸟画写生、创作教学提供先觉条件。

教学要求:通过对传统花鸟经典作品的临摹,使学生初步熟悉掌握传统工笔花鸟画的技法制作程序,对中国工笔花鸟画线条的组织规律、色彩运用及造型的意象特征进行系统的了解与认知。

2、美术学专业大专一年级第二学期设花卉写生课程(共2周,36课时)教学目的:通过写生在原有线描、临摹课程的基础上,在自然中广泛猎取鲜活素材,锻炼学生利用“以线造型”这一艺术语言捕捉客体对象的能力,研究花卉的组织规律,取舍法则以及自然生态带给人的精神联想。

为花鸟画教学,提供更加广泛的素材,为下阶段创作课程积累全方面的创作素材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在深入细致描绘花卉的基础上,多加入一些主观感受,深刻关注写生对象的内在特质及深层内涵,增强造型观念和造型意识的独立性、稳定性,逐渐提炼独立的绘画语言。

美术课件 绘画 选修 3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

美术课件 绘画 选修 3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

一十八等”,简称十八描,摘录如下:
高古游丝描:如周举类
铁 线 描:如张叔厚
马 蝗 描:马和之 顾兴裔类 一名兰叶描
钉头鼠尾描:武洞清

描:多描
撅 头 描:秃笔也 马远 夏圭
曹 衣 描:魏 曹不兴
折 芦 描:如梁楷尖笔 细长撇捺也
橄 榄 描:江西颜辉
枣 核 描:尖大笔
柳 叶 描:似吴边观音笔
竹 叶 描:笔肥短撇捺
第一步,起稿:
先把你要临摹的底稿铺在宣纸的下面,底下要 衬一张白纸。然后用铅笔轻轻的拷贝到熟宣纸 上。
布地:就是打底色。为了使画面效果更加丰富 多彩,可以运用各种色彩进行布地。先把颜色 调好,用排刷朝一个方向均匀地平刷在画稿上, 忌来回涂抹。布地可以一开始“布”,也可画 到中间过程时“布”,最后再根据画面需要进 行一些局部的调整。“作旧”既是其中一种。
(三)·收笔——收笔要留 书法笔画线条要求收笔时要“回锋”,也就是要将笔锋回过来藏到线条之中。
在进行国画线条练习时也要注意“藏锋”,但没有必要象书法那样“回锋”。 “留”就是将笔锋留于线条之中,切不可将线条尾巴随意地拖到线条的外面。在 画线条时只要将笔适时停住,不要下意识地拖带即可。
(四)·顺、逆锋 在绘画过程中,人们往往习惯于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地运笔,这种习惯的运
战笔水纹描:
减 笔 描:马远、梁楷之类
柴 笔 描:粗人减笔
蚯 蚓 描:
执笔方法:
古人把执笔方法归纳为擫、押、钩、格、抵五 个字。
“擫”是用大母指肚紧贴笔管的内侧。“押” 是用食指第一节贴住笔骨外侧和大指内外配合。 “钩”是用中指第一、第二节弯曲如钩地钩住笔 的外侧。“格”是无名指第一、二节之间的骨节 紧贴笔管用力把中指向内的笔管挡住并向外推。 “抵”是用小指托在无名指下面抵住中指的钩。 执笔一定要“指实掌虚”才能使指法灵活而有力, 手握住笔管的上下位置要视作画大小而定,大画 握上些、小画握下些。

分享几组工笔花鸟画详细画法,转发收藏吧!

分享几组工笔花鸟画详细画法,转发收藏吧!

分享几组工笔花鸟画详细画法,转发收藏吧!01李嵩《花蓝图》临摹技法宋李嵩绢本设色纵19.2厘米横26.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图绘藤编花篮一只,篮内堆放各种春花,款“李嵩画”三个小字。

构图饱满、均衡,底线呈一字形,上边呈弓形,整体看去像一座稳重的花山;各种春花姿容艳美,颜色鲜丽。

画中的篮筐、叶子和细碎些的花朵构成一片深色,几朵硕大白洁的鲜花被浅、深两色相衬,具有一种夺目的效果。

画风秾丽谨严而不失于繁缛板滞,是宋代画院中传统的风格。

宋李嵩的《花篮图》构图、造型、意境等方面在宋画中虽然不是最经典的一张,但是其作品设色的精细、局部细节的处理在宋人小品中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尤其是花篮细部的刻画、各种花卉造型的变化、叶子绿色深浅不同的搭配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如此繁复的用色和造型在整体上看来仍然如此和谐,不得不令人对宋人的艺术技巧叹服。

李嵩,生卒年不详。

钱塘人。

出身于木工,后得到画家李从训的指导,成为南宋的重要画家。

他曾在光宗至理宗时期的画院中任待诏。

善画山水、人物、花鸟,也常于界画。

临摹技法:第一步:根据物体最后着色深浅程度,用不同的浓淡墨色勾勒出各种花卉和花篮。

本图分别描绘了白含笑、蜀葵、百合、石榴花、栀子花。

第二步:背景平涂淡赭黄色(赭石+藤黄+少许墨),注意空出物体部分。

所有花头平涂白色。

百合、栀子花、石榴花的叶子平涂墨绿色(草绿+少许墨)。

含笑、蜀葵的叶子平涂草绿色。

所有的反叶平涂汁绿色(草绿+藤黄+少许朱磦)。

石榴花的花托以及嫩苞平涂朱红(朱磦+曙红)后罩一层矾水。

蜀葵的花房颜色同反叶。

花篮的深色部分平涂一层淡绛红色(胭脂+朱磦+少许墨),浅色部分平涂一层淡土黄色(藤黄+朱磦+少许赭石)。

第三步:红色百合花头用土红色(胭脂+朱磦+少许墨)统染,黄色百合用桔黄色(藤黄+朱磦)统染。

蜀葵用胭脂统染。

栀子花用偏黄的汁绿分染。

石榴花用胭脂统染。

含笑用淡墨分染。

所有的正叶用中墨统染后分染主筋,反叶用淡墨青(墨+花青)分染。

2024中国工笔花鸟画ppt课件完整版

2024中国工笔花鸟画ppt课件完整版

中国工笔花鸟画ppt课件完整版•引言•工笔花鸟画基本技法•常见工笔花鸟画题材及风格•工笔花鸟画创作过程与欣赏•工笔花鸟画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推广•现代工笔花鸟画发展趋势与挑战01引言它注重细节描绘和色彩搭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自然之美。

工笔花鸟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瑰宝。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花卉、鸟禽等自然景物为主。

工笔花鸟画简介工笔花鸟画起源于唐代,经过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传承方面,工笔花鸟画技艺通过师徒相传、家族传承等方式得以延续至今。

同时,现代工笔花鸟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工笔花鸟画历史与传承构图严谨线条流畅色彩鲜艳细节描绘工笔花鸟画艺术特点01020304工笔花鸟画在构图上注重平衡和谐,追求“经营位置”之妙。

工笔花鸟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注重线条的流畅性和韵律感。

工笔花鸟画在色彩运用上追求鲜艳明快,注重色彩的对比和搭配。

工笔花鸟画在细节描绘上精益求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自然景物的质感和生命力。

02工笔花鸟画基本技法用细线表现物象,如铁丝般刚劲有力,适合勾勒花瓣、叶片等轮廓。

铁线描游丝描兰叶描线条纤细、流畅,如游丝般自由飘动,常用于勾勒鸟类的羽毛和细部。

线条粗细变化丰富,形如兰叶,适合表现山石、树干等质感。

030201线条勾勒技法用两支笔分别蘸取不同的颜色,在画面上交替渲染,形成渐变效果。

分染在大面积的区域内用同一种颜色进行渲染,使画面色调统一。

统染在分染和统染的基础上,用透明色或浅色进行整体覆盖,增加画面层次感和立体感。

罩染色彩渲染技法构图布局原则确定画面主体和陪衬物,使画面有主次之分。

合理安排物象的疏密关系,形成节奏感。

通过留白、淡化等方式表现虚实关系,增加画面空间感。

使画面中的物象相互呼应、联系,形成和谐的整体。

宾主分明疏密有致虚实相生呼应顾盼醒目点质感表现刻画细节修饰整理细节处理技巧在画面关键位置设置醒目点,吸引观者注意力。

浅析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宋代工笔花鸟画不仅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还体现了实用性
的特点。
画作多以自然花鸟为主题, 与当时社会的文化、风俗、 审美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宋代工笔花鸟画作为当时社会 的装饰性工艺品,广泛应用于 宫殿、府邸、园林等场所的装
饰和陈设。
独特的美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宋代工笔花鸟画以其细腻入 微的描绘、生动逼真的形象 和浓郁的诗意表现出独特的
风格特点
宋代工笔花鸟画以精细的笔法、写实的风格和寓意深刻的主题为主要特点。画家们注重对自然景物的 观察和描绘,力求将自然的美景真实地再现在画布上。同时,他们也注重画面的构图和细节处理,使 得画面更加精致、细腻、生动。
02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细腻入微的线条表现
线条质量
宋代工笔花鸟画在线条表现上非常精细,注重对细节的描绘 ,如花鸟的轮廓、纹理、甚至毛发。线条流畅、细腻,富有 弹性,给人一种真实感和立体感。
浅析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宋代工笔花鸟画概述 •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成就 • 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比较 •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传承与保护 • 宋代工笔花鸟画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价值
01
宋代工笔花鸟画概述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定义与起源
定义
宋代工笔花鸟画是一种以花卉和鸟类为题材,采用精细的笔法表现的绘画形式。 它兴起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宋代工笔花鸟画的保护主要面临以下 问题:一是保护意识不强,许多人对绘画作 品的保护重视不够;二是保护技术手段落后 ,缺乏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三是资金投入 不足,许多绘画作品因缺乏资金而无法得到
有效的保护。
加强宋代工笔花鸟画传承与保护的措施与建议

工笔花鸟发展历程简述

工笔花鸟发展历程简述

工笔花鸟发展历程简述工笔花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起源于唐代,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演变,从最初的简单描绘到后来的精细绘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工笔花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以绢画为主要载体。

唐代的工笔花鸟作品更加注重线条描绘和色彩运用,主要以花鸟为题材,形象生动饱满。

宋代是工笔花鸟绘画的高峰期,其工笔平涂技法成为主流,以康熙时期的画家郑燮为代表,形成了后来的工笔花鸟艺术风格。

明清两代,工笔花鸟进一步发展,画家陈洪绶和赵之谦等人的出现,使工笔花鸟达到了新的高度。

到了现代,工笔花鸟的创作逐渐注重细节的描绘和造型的精确,强调细腻的线条和明亮的色彩。

在技法方面,钩尖、毛笔、粉笔都被用于描绘不同的细节,使作品更加丰富和精致。

同时,现代的工笔花鸟作品在题材上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既有传统的花鸟虫鱼,也有现代生活中的物件和风景。

随着时代的变迁,工笔花鸟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面貌。

在传统工笔花鸟的基础上,艺术家开始尝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观念相结合,融入新的艺术表现手法中。

例如,工笔花鸟与写意花鸟的结合,取长补短,形成了独特的花鸟画风格。

另外,一些艺术家还尝试将工笔花鸟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了更多样化的作品,如工笔花鸟与雕塑、绣品、陶瓷等的结合。

此外,近年来,工笔花鸟的教育和传承也得到了重视。

许多高校和画院开设了工笔花鸟专业,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同时,各种培训班和研习会也为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推动了工笔花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总的来说,工笔花鸟经过多个时期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画中的经典表现形式之一。

从唐代的简单描绘到现代的精细绘制,工笔花鸟在技法和题材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同时,工笔花鸟艺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中,融入了现代观念与多元化的表现方式,展现出了与时俱进的魅力。

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工笔花鸟绘画将会继续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工笔花鸟画技法一-----四(全)

中国工笔花鸟画技法一-----四(全)

中国⼯笔花鸟画技法⼀-----四(全)⼀、中国⼯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精于形象⽽意味横⽣,这是⼀幅优秀的中国⼯笔花鸟画最基本的要点。

因此,这就要求中国⼯笔花鸟画画家,能有“度物象⽽取其真”,有“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的塑造能⼒。

⽆论是⿍盛时期的两宋⼯笔花鸟画,还是后来的⼯笔花鸟画历史,都是把真切具体的形态描写与意境表现放在重要的地位。

不论纨扇还是宏幅巨制,都是⽤了很⼤的⼒⽓苦⼼经营。

这既是⼯笔花鸟画区别于其他体裁的形式特⾊,也是中国⼯笔花鸟画审美的⼀个重要标准。

⼀幅优秀⼯笔花鸟画的创作,都是经历了由外⾄内,因物动情,进⽽由内向外、寄情于物的思考酝酿过程。

所呈现的是天趣与⼈的精神,是奇造化⽽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是在不知不觉中把⾃然纳⼊⾃我,⽽⾃⼰⼜消融在景物之中,创造的是⽆我之境。

在宋⼈花鸟画中,总是以亲切可爱的姿态向欣赏者呈现⼤⼲世界那⽣⽣不息的⽣命。

那是画家感情的流露、精神的物化,在⼭川与花卉禽鸟中,潜流着⽆穷的意趣与情思。

那⼀笔⼀墨和⾊彩的节奏正是画家饱满的情绪理想的追求,既是⼤⾃然⽣命的律动,也是诗情的荡漾。

从所能见到的⼯笔花鸟画来看,⽆论是格法严谨的黄家体,还是徐熙的野逸旷达,以及崔⽩的萧散风⾻,虽风格各异,但我们都能在这些画中感受到理想欲望和对⽣命的爱恋之情。

“声⾳颜⾊,饮啄态度,远⽽巢居野处,眠沙泳浦,戏⼴浮深,近⽽穿屋贺厦,如岁司晨,啼春噪晚者……”这⼀切均在宋⼈笔下被表现得出神⼊化,把⼈们带往美好的遐想之中。

⼯笔花鸟画表现⼈的意志精神总是以⾃然的⾯貌,以画⾯的⽣趣、天趣来呈现。

常常把画家的审美追求与⾃然形象融为⼀体。

恰似如同不露⼈⼯雕琢之感的“⾃然之物”,让⼈似乎感到画⾯上所呈现的物象是不⾷⼈间烟⽕的本来⾯貌。

俨然像⼀个“五⾏之精,粹于天地之间,阴阳⼀嘘⽽敷荣,⼀吸⽽揪,则葩华秀茂,见于百卉众⽊”的“纯”⾃然的景象,是“⾃⾏⾃⾊”的“⽆我之境”。

以⾄简单误论这⼯致细腻的花鸟是⾃然物形的再现与追求。

《中国工笔花鸟画》教学大纲

《中国工笔花鸟画》教学大纲

工笔花鸟课程:工笔花鸟课时:48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示范辅导+实训讲评讨论教具与学具:画稿、教材画册、鲜花教学目的和要求:工笔花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艺术形式,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精深的表现技法。

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笔画鸟画的历史和现状,并对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掌握工笔花鸟画的勾线、造型、设色等方面的技法技能。

要求学生从临摹古代工笔花鸟画入手,使学生能够领略到传统绘画的艺术魅力与艺术特色,并在技法训练中逐步提高学生对工笔花鸟画的审美能力及审美趣味,从而达到增强学生艺术修养的目的,逐步解决淡彩、重彩花鸟画中的造型、色彩、构图等问题,学会融会贯通,使其真正应用到作品中;通过写生积累必要的创作素材并获得真实的生活感受,使学生懂得生活是艺术品创作的源泉。

要求学生通过对客观实物的描写,掌握对象的生长结构,生活习性,生存状态,为以后的艺术创作从思想内涵到表现语言形式做出必要的准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临摹传统工笔重彩、淡彩,掌握用色特点、勾线和着色的基本技法2、画面的层次、黑白灰、虚实关系的把握3 、研究中国传统工笔画的造型、构图,意境等特点。

4、写生造型能力、构图、设色等的锻炼难点 1、花卉白描的力度感和节奏的把握2 、色彩干净明快要求色不压线3、造型的合理、构图的分割、画面的虚实、色调的协调把握4、体会中国画的学养、意境、气韵、笔墨、风格。

教学内容:一、工笔花鸟画概况二、工笔花鸟画的工具和材料三、工笔花鸟画技法的衍变四、工笔花卉的白描技法详细步骤五、工笔花卉的着染上色技法六、工笔禽鸟的基本着染步骤七、工笔花鸟画的构图八、工笔花鸟画的色彩九、工笔花鸟画写生教学过程:讲授(6课时)示范(4课时)辅导+实训(60课时)讲评(1.5课时)讨论(0.5课时)具体讲授如下:工笔花鸟画概况中国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表现题材和内容上逐渐形成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画种,而从表现形式和风格上又可分为工笔与意笔两大流派。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构图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构图
两 者不 可太 悬 殊 。 密处 如果 太 密 , 得 拥 挤 闷塞 ; 处 也 不 可 松 显 疏
此, 在布局中要认真对待 。 布 自在作品的内涵方 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画面中 , 常常利用
纸或绢本身的 白色 , 与物象相配合 、 相互生发 , 形成鲜明 的虚实 、
深浅的对 比。既 突出作用 , 画面对 比强烈 , 明突出 , 使 鲜 而又丰富 含蓄、 灵活生动 。空 白并非虚设 , 它是通过其它物象 的提示 而产 生联想 , 虽不 着一笔墨色 , 其中蕴涵着许 多内容 : 但 或作天 、 、 地 水, 或作 烟 、 、 云 雾气 , 为顾 盼呼应 中的花卉 、 或 禽兽 、 虫鱼 的精
都应有 圆有缺 , 有参差错落的变化。在画面的整体构成 上 , 边沿 不要形成一条整齐 的直线 , 参差的深度要有大有小 。这样 , 物体 的总体构成才 富有变化 。 自然界 的变化 , 的形态很美 , 有 花瓣 的 自然组合本身就具有 圆缺参差 的变化 。这种 自然美 的形象稍作
加工便可入画。但有的花头 , 花瓣 的组合太整齐 , 太规则 , 缺乏疏 密变化 , 使花头外形形成一个机械的圆形 , 形象板而不美 。对 这 种类 型的花 头必须进行加工处理 , 将花瓣进行适 当的调 整组合 , 使其外形产生圆缺参差 的变化 , 口有大小之别 。但这种缺 口并 缺
两枝入 画, 则应一粗一细 , 曲一直 , 一 一长一短较为恰 当 ; 多枝 若 入 画应 有粗有细 , 曲有直 、 有 粗细交错 、 曲直 互生 , 或前细后 粗 、 或 以细破粗 , 或以曲破直等等 , 变化 多样 。画面的花头也应有大 有小 , 两个 花头入 画者 , 一大一小 , 若 应 小者 多为花蕾 或将 开未 开 的花朵 。 布局的粗细 、 曲直都应从 大局 出发 。 粗与细、 曲与直都 是相 比较而言 的。任何相对立 的一方 , 都不应该夸 张过 头 , 应使 大小 曲直在画面上变化多样而又协调统一。

国画工笔花鸟技法

国画工笔花鸟技法

国画工笔花鸟技法工笔画花鸟的技法使用的工具、材料每一个画种都有各自不同的工具、材料,这些工具、材料的性质、特征,必然影响一个画种的形式和面貌。

绘制工笔花鸟画的工具、材料大致有熟宣纸有冰雪、清水、书画、蝉翼、云母等品种、熟绢、毛笔、墨有油烟、松烟等和颜料等,另外尚有一些辅助材料,如动物胶和明矾等。

表现的形式与技法工笔花鸟画自唐宋以降,形式和技法就已基本定型,后来虽经元、明、清数朝的不断探索拓展,原有的形式和技法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但基本面貌依然保存着。

归纳起来,主要形式有重彩、淡彩和白描三种,主要的手法有勾勒、勾填和没骨三类。

到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形式,包括工笔和写意之间,都有互相接近和彼此渗透的情况,有些作品,已不再是用工笔、写意、没骨、勾勒等名称可以简单界分的。

即使是传统的勾勒法和勾填法,在在大多数实际创作中,也早已没了明显的界限,只要造型与审美需要,各种手法随时都可能出现在同一作品中。

表现手法1、勾勒法。

指的是先以淡墨线勾出物象轮廓,然后着色渲染,色可以压住墨线,也可留出墨线,染成之后以形象需要,用重墨或浓色重新在原来的轮廓线上勾线,即为“勒”。

总之,勒出的线条要比原轮廓线的色度深重。

2、勾填法。

指的是作画时作者依据用色的具体构想,分别以浓淡不同的墨色,勾出物象轮廓线。

一般着深色的部分使用浓墨或中墨,浅色部分用淡墨。

填色渲染时要注意沿墨线的内沿运动,色不侵线又要紧挨线沿不留空隙,尽可能色线一体,而线犹清俊就好。

因为此方法是将颜色填入勾好的轮廓之内,四周皆有线条,所以也叫双勾廓填。

3、没骨法。

此法不勾轮廓线,直接以纸或绢覆盖在底稿上,毛笔蘸色依物体质感和色感分别其浓淡轻重依次画成。

表现形式1、白描。

工笔花鸟以线为造型基础,运用毛笔勾线。

但勾线不同于描线,是要用中国书画线条要求的平、圆、留、重、变和藏锋、行笔、回锋等多种手法,与花卉禽鸟的形象、结构、质感、空间前后相结合,遵循书画同源的原则把线条“写”出来。

中国花鸟画的种类

中国花鸟画的种类

中国花鸟画的种类
中国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类别,通常以花卉、鸟类、昆虫、鱼类等为题材,以笔墨、色彩、构图等表现自然界的美丽和生命力。

根据画法和风格,中国花鸟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工笔花鸟画:以细腻、精细、写实为特点,注重细节的描绘和色彩的层次感,多用淡彩线描和植物静物作为背景。

2. 零散花鸟画:以装饰性和表现力为主要特点,不拘泥于传统的构图和色彩,多用线条和色彩的重叠和交错来表现花鸟的形态和动态。

3. 点染花鸟画:以点、线、面的交织为特点,通过点、线、面的嵌套和叠加来表现花鸟的细节和层次感,常用于绘制鱼类和昆虫等小型动物。

4. 拟写花鸟画:以写实主义为基础,注重构图和色彩的协调和对比,同时加入了一些想象和艺术处理,使画面更有生命力和艺术感。

5. 简笔花鸟画:以简单、轻快、生动为特点,多用笔墨和线条勾勒出花鸟的形态和特征,不注重细节和层次感,更注重表现动态和情感。

以上是中国花鸟画的主要种类,每种画法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风格进行选择和运用。

- 1 -。

中国工笔花鸟画ppt课件

中国工笔花鸟画ppt课件

中国工笔花鸟画ppt课件目录CATALOGUE•引言•中国工笔花鸟画概述•工笔花鸟画技法基础•常见花卉与鸟类的描绘方法•创作实践与案例分析•工笔花鸟画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课程总结与展望01 CATALOGUE引言目的和背景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旨在传承和弘扬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提高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学习中国工笔花鸟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其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

拓展国际视野通过将中国工笔花鸟画置于国际艺术交流的背景中,本课件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艺术的了解和尊重。

课件内容概述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历史发展介绍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起源、发展和各个历史阶段的代表作品,帮助学生了解这一艺术形式的演变脉络。

工笔花鸟画的技法与特点详细解析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技法,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渲染等,以及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如精细入微的笔触、生动逼真的形象等。

经典作品欣赏与解析通过展示和解析多幅经典的中国工笔花鸟画作品,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和理解这一艺术形式的魅力和内涵。

实践与创作指导提供具体的绘画实践指导和创作建议,帮助学生掌握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并鼓励其发挥个人创意进行创作。

02CATALOGUE中国工笔花鸟画概述定义精细入微色彩鲜艳寓意深刻定义与特点中国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以精细的笔触描绘花卉、鸟类、虫鱼等自然生物。

运用丰富的色彩表现对象的质感和光影效果。

注重细节描绘,笔触细腻,追求形似和神似。

通过描绘自然生物表达作者的情感、志趣和审美追求。

历史与发展工笔花鸟画起源于唐代,当时多作为宫廷装饰画。

徐熙、黄筌等画家将工笔花鸟画推向高峰。

徽宗赵佶等皇帝热爱绘画,推动工笔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

工笔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涌现出众多优秀画家和作品。

起源五代时期宋代元明清时期五代画家黄筌的代表作品,描绘了各种珍禽异兽,形态各异,生动逼真。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意境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意境
‘ 景’( 意象 ) 结晶 品。 ” 的
工 笔 画鸟 画中意 境 的表现
1 工笔 花 鸟画追 求意 境 . 工 笔 花 鸟 画 注 重 花 鸟 本 身 造 型 和 形 态 的 刻 画 , 常 给 人 们 一 种 形式 至 上 的错觉 ,其实 一 幅优 秀 的工 笔花 鸟 画更注 重 意境 的追 求 ,而 不是 单纯追 求 技法 的娴 熟 。工 笔 花 鸟画有 对 意境 追 求的 传 统, “ 意境 ”是工 笔 花鸟 画 的灵 魂 ,这 尤其 表现 在 宋人 院体 画 。 宋 院体 画属 于 单纯 与 优雅 的 美 ,亲切 和妩 媚 ,令 人 感觉 格 外 的清 新。 如 赵 昌的 《 生 蛱 蝶 图》 ,描 绘 秋 天 野 外 境 在 创 作 时表 现 为 “ 在 笔先 ,形 神 兼 . 意
备”
意 在 笔 先 ,画 家 在 动 笔 之 前 都 要 先 知道 自己 要 “ 什 么 ” 画 和 “ 怎么 画 ”。 “ 画什 么 ”是在 构思 ,在 立 意 。画者 主观 上想 通
目前 美 术 界 对 意 境 问题 的 研 究 , 大 致 有 两 种 看 法 :其 一 是 “ 景交 融说 ”。这 种看 法 认为 , “ 境 ”是主 观情 感 与外 在 景 情 意 物 相互 交 融所 产 生的 美感 效应 。在这 个 定义 里 , “ 意境 ”有 时 偏 重 客观 ,倾 向于 自然 美 的体验 和 表现 ;有 时偏重 主观 ,倾 向于情 景交 融之 后而 达 成 的主观 情 怀 的流露 。同 时,这 种看 法 还指 出: 无 论是 倾 向于 景还 是情 ,所谓 “ 情景 交融 ”,并 不 是简 单 的交融 统 一 ,而 是 以具有 某 种本 质现 实 的典 型 形象 来 反映某 种 规律 、理 性 或情 感 意志 ;其 二 是 “ 象联 想说 ”。此 说认 为 “ 境 ”是 作 想 意 者 和观 者 在接 受 实景 形象 之 后 ,所触 发 的全 部想 象 的总 和 ,是升 华 于形 象 之外 的虚 境 。与 “ 景 交融 说 ”不 同 , “ 象 联想 说 ” 情 想 较看 重 绘画 创作和 欣 赏过程 中, 审美主 体 的主动 再创造 活动 。 我 比较 认 同宗 白华 先 生 对 意 境 的 阐 述 : “ 与 世 界接 触 , 人 因关 系 的 层 次 不 同可 有 五 种 境 界 : ( )为 满 足 生 理 的物 质 需 1 要 ,而有 功 利 境 界 ; ( ) 因人群 共 存 互 爱 的关 系 ,而 有 伦 理境 2 界 ; ( )因人 群 组合 互 制 的关系 ,而有 政 治境 界 ; ( ) 因穷研 3 4 物 理 ,追 求 智 慧 ,而 有 学 术境 界 ; ( )因 欲返 本 归 真 ,冥 合天 5 人 ,而 有 宗 教 境 界 。 ” “ 术 境 界主 于 美 一 切 美 的 光 是 来 自心 艺 灵 的 源泉 ,没 有 心灵 的影 射是 无 所 谓美 的 。 ” “ 境 足 “ 与 意 隋’

从宋代《百花图卷》看中国水墨工笔花鸟发展[3]

从宋代《百花图卷》看中国水墨工笔花鸟发展[3]
对于工笔花鸟画的研究与实践,我深知自己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但在以 后我将会继续深入研究这个论题以不断修正,希望学界前辈、领导、老师、朋 友指正批评1
隋金池 2013年5月
43
从宋代《百花图卷》看中国水墨工笔花鸟发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01].探索中国画之“趣味”.[J].美术教育研究,2013,4(47):18—18
参考文献
[18]高学森.边鲁及其墨笔花鸟画研究[J].天津美术学院学院报,2012,(01):
55—56.
B学位论文
[01]雷苗.意向的色彩——工笔画设色简论[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02]陈贝西.百花图卷的艺术世界[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03]李宁.五代宋元墨笔工笔花鸟探源与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8 年. [04]韩璐.传统水墨花鸟画之源流与缘变阐幽抉微[D].北京:中国美术学院, 2011年. [05]赵海燕.论宋代佚名百花图卷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D].南京:南京师范大 学,2011年. [06]刘佳.上循古法下启新风——当代工笔花鸟画色彩研究[D].山东:山]孔六庆.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篇[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 [0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03]陈师曾.中国绘画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04]邓乔彬.宋代绘画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05]刘墨.中国画论与中国美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 [06]江宏伟.心物对话:工笔花鸟教学讲座[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 年. [07]蒋勤.美的沉思:中国艺术思想刍论[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年. [08]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上册)[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09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 [10]邓白.徐熙与黄筌[M].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1958年. [11]杜哲森.元代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12]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13](美国)高居翰.宋伟航译.隔江山色[M].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 [14]张书珩、李涛.宋代绘画美术[M].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精品工笔花鸟教学

精品工笔花鸟教学

3.物态:就是植物 的形态和特。
花的品种繁多, 姿态万千。有的高大 魁梧,如红棉树花, 由于它枝高花大,颜 色红艳,人们赞它为 英雄花,画时要把它 高入云端的英雄气魄 画出来。有的花朵大, 枝叶茂盛,如牡丹、 芍药,要画得富丽堂 皇。有的清香俊秀, 如兰花、水仙,要画 出它们玲珑秀丽的花 朵和舒展的长叶。
• 临摹要点:
• 临摹是学习传统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古今较好的 作品,通过分析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其 用笔设色及构图的各种技法,而不是表面地模仿其 面貌。临摹可以避免走弯路。将临摹时多吸收的技 法,运用到写生创作中,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 的表现方法,就可以创造出更多更新更好的表现方 法。 临摹分对对临、摹临、背临三种:
• 对临——就是对着临摹品用铅笔在白纸上 起稿,力求形准,然后把此稿放在矾绢或 纸下进行勾染,此法既可练习勾染技巧, 又可练习造型和构图,初学虽然画面效果 稍差,但能练出功夫来。
• 摹临——主要是学习勾线和染色的技法。摹本要 临得尽量接近于临本,但和复制不一样。复制要 尽量做到与原本丝毫不差,连破旧变色的感觉都 要照样作出来,以与原本真假难分为佳。摹临虽 说要忠实于原画精神,但不应把残缺陈旧感原样 作出,最好采用“还原法”,年久画中铅白变黑, 就要画成白的;凡别的新气象加进铅白变色的, 也要按照新的颜色染色。临的方法是用透明的纸 蒙在临本上勾出来,然后铺在矾纸(或绢)底下 进行勾染,这种方法画出来接近于临本,效果比 较好,但不能练习造型和构图。
• (一)工笔花鸟; • (二)写意花鸟;
• 昆虫亦有工、写之分。表现的方法 有:白描(又称双勾)、勾勒、勾 填、没骨、泼墨等等。他和山水一 样,有悠久的历史。花鸟画的学习 步骤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 表现的主题有:竹、兰、梅、菊、 牡丹、荷花等;禽鸟有:鸡、鹅、 鸭、仙鹤、杜鹃、翠鸟、喜鹊、鹰; 昆虫有:鹦鹉、蝴蝶、丰、蜻蜓、 蝉,杂虫有:蝈蝈、蟋蟀、蚂蚁、 蜗牛、蜘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用笔一般指用笔的方法,包括用笔的 笔力和运笔的速度及笔锋的转折变化 。常有提按、顺逆、转折、正侧、藏中锋用笔:指运笔时笔锋运行于墨迹的 中央,顺势运行所产生的笔迹。这类用笔一般墨线两边光洁有浑厚挺健的效 果。侧锋用笔:指笔杆微微偏行,使笔锋偏一侧,这样能使笔迹产生一边光 洁、一边变化的笔触。
• 顺势用笔:笔杆微向前斜势,使笔锋由腕肩顺势运行,笔迹均匀,线条比较 自然。
主要的物象和主要的色彩进而把握住整个画面的色调。
言·读卓吾诗》:“三春花鸟犹堪赏,千古文章只自知。”
笔 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 之为花鸟画。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
花 “兼工带写”三种。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动象,再 鸟 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 画 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形态逼真。 技 法
艺术是艰辛之道,寂寞之道。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尤是如此。一幅成功的作品,从立意构图,勾勒填色,三渲九染, 动辄就要十天半月,甚且一年半载。因此,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有着一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平和 心态,方能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作品欣赏
作 品 欣 赏
作 品 欣 赏

花鸟画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 齐白石画派传

人白丁作品统画科。又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

畜兽、鳞介等支科。中国花鸟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 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它往往

通过抒写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时代精神,间接反映社会生活,

在世界各民族同类题材的绘画中表现出十分鲜明的特点。其 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意识的转变,艺术进入了一个多元的时代。工笔花鸟画也步入到 一个崭新的变革时期。一批致力于工笔花鸟画的画家包容广蓄,广览博采,对传统艺术进行多方位、多视角的思 考和探索。他们或向传统进行深层的挖掘,注重形象的精确与真实;或吸收其他画种的形式和技法,追求新的审 美趣味;或采用新的材料探索实践多么大胆、艺 术风格如何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但是他们都没有否定和抛弃传统,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求新求变,以满足新 时期人们对工笔花鸟画新的审美需求。代表画家有周彦生、李魁正、莫建成等。
作 品 欣 赏
中国工笔花鸟画技法 笔法
工笔画用笔着眼于表现形态,其次才考虑线条自身的独立欣赏价值。但在用笔时巧妙地 运用毛笔的弹性与腕力及运笔的速度、节奏变化,同样可塑造出有艺术品味的“物质” 对象。从形态看,工笔笔法有着它自己独特的规范和完整的审美趣味,而不同于书法线 条和水墨画用笔。不能一概以书法的韵味节奏以及写意水墨画那淋漓洒脱来要求。它是 在工笔特定的形式体系要求下顾及到形象的精美性的同时,来体验中国画线条所特有的 艺术性(见图一、二)。这些笔法线条的形态有柔软的和秀逸的,也有刚劲挺拔的,其曲折 顿挫更有缭绕婉转之趣。如果我们对工笔花鸟画进一步研究,就会发现在严谨精美的造 型中,栩栩如生近乎逼真的形象里,则可以见到画家运笔的轻重缓急(疾)、偏正曲直,可 以见到灵活多变的笔触,时而中锋、侧锋,时而间有湿笔、枯笔,还有把毛笔弄成特别 的形态来表达特定的质地。在这些工笔花鸟画中,点、勾、皴、斫、擦得到充分的发挥。 可以这么说,离开这丰富多变的笔法,就无法表现大干世界千姿百态的形象,也就失去 了中国绘画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之为花鸟画。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

“兼工带写”三种。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动象,再 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

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形态逼真。



中 国 . 花与鸟的合称。 唐 杜审言 《渡湘江》诗:“迟日园林悲昔 工 战国末期木板画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明 袁宏道 《狂
踏入二十一世纪,随着贾广健、喻慧、莫晓松等新生代工笔花鸟画家的异军突起,工笔花鸟画也达到了空前的繁 荣,并在全国各类专业大展中占据了重要的份量。其中流派众多,风格各异,但从整体上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构图中强化现代的构成意识。作品视野宽阔,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在形式感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二是色彩表现形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工笔重彩之外,当代工笔花鸟画也有相当一部分画家采用反复描绘并多次 冲刷画面的技法,使作品浮华去尽,呈现出朦胧、灰暗、静穆的神秘美感,创造出一种如诗如幻,似有若无的艺 术意境。也有不少画家借鉴油画、水彩、摄影等艺术在光、色方面的表现手法,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工笔花鸟画的 色彩语言。三是创作技巧和材料的革新。为了使作品达到某些特殊的效果,有些画家通过揉皱纸绢,浸渍画面, 撒盐冲水等技巧创作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并在色彩上加进丙烯、水彩水粉等颜料的运用,更大程度地丰 富了作品色彩的表现力。这些都是传统工笔花鸟画所难以企及的。
中国工笔花鸟
壹 ·什么中国是工笔花鸟 贰 ·中国工笔花鸟画技法 叁 ·中国工笔花鸟的类型 肆 ·中国工笔花鸟的传承与发展 伍 ·作品欣赏

. 花与鸟的合称。 唐 杜审言 《渡湘江》诗:“迟日园林悲昔

战国末期木板画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明 袁宏道 《狂

言·读卓吾诗》:“三春花鸟犹堪赏,千古文章只自知。” 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
• 逆锋用笔:指毛笔不是按笔的顺势行走,而是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谓逆水 行舟,这样笔锋会受到纸的阻力,使笔锋产生微弱的跳动。此类用笔一般缓 行,能产生厚重、古拙之态。
中国工笔花鸟画技法 敷色法
• 在工笔花鸟画的表现技法中敷色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以色笔敷色,用水笔渲 染,是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方法。无论是淡彩还是重彩,都要用这种方法 来塑造形象。 一般来讲,染色的基本步骤先用不同的浓淡墨勾好稿子,然后进行染色。先 染叶子后染花朵,先染正面后染反面,最后画树干和嫩梗。由深到浅,抓住

写意花鸟画(又可分为大写意花鸟画和小写意花鸟画);又以

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 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


·
中 国 工 笔 花 鸟 的 传 承 与 发 展
笔花鸟画是以刻画细致,造型准确,色彩精微为特征的一个中国画画种。它源于唐,盛于五代,其间更形成了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两大派系。尤其黄荃的“勾勒填彩,旨趣浓艳”的画风,特别符合当时宫庭的审美趣 味,成为当时画坛的主流。及至两宋,在徽宗赵佶的倡导下,工笔花鸟画达到了历史的颠峰时期。到了元、明、 清时期,随着一些文人士大夫聊以自娱,玩弄笔墨情趣的写意画逐渐兴起,工笔画也随之进入低谷,甚且成为工 匠画的代言词。其间虽有王渊、吕纪、恽寿平等名家的相继出现,但其地位和影响力远不及写意花鸟画。直至现 代,以于非 、陈之佛领军的画家才又把工笔花鸟画推上了另一个高峰,薪火相传,影响甚广。其后的工笔花鸟 画名家如:俞致贞、田世光、喻继高等皆列他们之门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