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王选事迹有感
王选的选择读后感(精选多篇)
![王选的选择读后感(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d8906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6.png)
王选的选择读后感(精选多篇)第一篇:王选的选择读后感读后感——《王选的选择》王选,这个名字似乎就意味着他的一生要进行很多选择。
“我人生中第一次大的抉择,是选择专业。
”的确,即使是现在,选择专业对大学生们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抉择。
而当时十九岁的王选,就在这个重大的抉择上冒了一个险。
在他选择是还是冷门的计算数学,在他毕业时却成了最缺人才的专业。
不论是运气还是他的远见,总之这是王选首次从自己的人生选择中获益。
“软硬兼施”是王选成年后的第二次选择。
这让他在计算机方面有了更新的理解。
他的第三个选择——收听英语广播——帮助他更好地进行“跨领域研究”,但却让他在“文革”中吃了大亏。
王选收听英语广播的行为在“文革”中被视为“收听敌台”。
在下乡劳动途中,他再次病倒了。
这次比1961年那次更严重,在没有医疗条件的十三陵分校,更是没有一点好转,于是未婚妻陈堃銶把他接回了北京,救了他一命。
1975年,王选对“748工程”研究的“汉字精密照排”技术产生了兴趣,于是他做出了人生中第4次重大抉择——研究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
他的选择当时被人认为是天方夜谭,因为当时的中国连第二、三代机还没能研究成功。
然而他却开创性的以“轮廓加参数”的方法简化了机械,他的成果也在1976年被认可。
1979年,王选发现:英国、美国、日本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已经变为了商品,就要在中国登陆了。
于是他做出了人生中第5次重大抉择——涉足商界,与进口产品决战市场。
王选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在以后的十余年里获得了飞速发展,至1989年,所有研究激光照排系统的外国公司全部退出大陆市场。
1993年,王选发现:自己老了。
于是他做出了人生中第6次重大抉择——让年轻人接班。
这是一个难以做出的抉择,但王选选择了它。
1995年,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终于完成了产业化,王选完成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选择。
王选一生共做了7次重大抉择,每一次看似都是有些风险的。
但他从来没有后悔过,他每做一次选择后都会按自己的路走下去。
纪录片《王选》的观后感
![纪录片《王选》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e640c8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9.png)
纪录片《王选》的观后感1、纪录片《王选》的观后感有人说:“人生成功与否,不在于能力,而在于选择。
”看完纪录片《王选》后,我(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内涵。
我从王选的身上不仅仅看到了他在六次选择中的坚定、有主见,更看到了他的胸怀若谷、意志坚强、艰苦勤奋、积极探索、创新进取和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
王选生前被称为现代毕生,为我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国赢得了荣誉。
从王选的六次选择中我感悟到,人要有一种精神,要有辨别事物发展的长远目光,更要有恒心和毅力。
把握机会,明智选择,并为之不懈努力,才能够创造奇迹,实现最初的梦想。
“我人生中第一次大的抉择,是选择专业。
”的确,即使是现在,选择专业对大学生们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抉择。
而当时十九岁的王选,就在这个重大的抉择上冒了一个险。
在他选择是还是冷门的计算数学,在他毕业时却成了最缺人才的专业。
不论是运气还是他的.远见,总之这是王选首次从自己的人生选择中获益。
他高瞻远瞩,为国家的发展需要考虑选择了此专业,为他后来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对于现在的青年学子来说,选择时一定不要随波逐流。
要根据国际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清楚明白未来前途的发展,才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不同的选择可能会决定我们不同的人生道路。
只有善辨明智,才不会给自己的人生道路留下遗憾。
王选的二、三选择是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应用。
此后,又他觉得英语密不可分,就每天坚持听BBC英语广播。
这为他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研究发展作好了相关的知识积累。
最后终于使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领先美国、日本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所以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积累。
拓展知识面、肯吃苦,才有发展的可能。
经历过职称(考试),发现天天坚持听英语,日复一日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所以在怀揣梦想的基础上一定要持之以恒,有了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王选在病重时,依旧不放弃追求自己的理想,为国家默默付出着。
王选有长远的目光,宽广的胸怀和胆略,更拥有甘为人梯成就他人事业的大度和洒脱。
学习王选事迹心得
![学习王选事迹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97b25acf0508763231121203.png)
学习王选事迹心得今天有幸聆听了王选院士事迹,深受感触。
作为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一员,王选院士不仅仅是我们的榜样,还是我们的前辈老师。
作为一名高中生甚至初中生时我就久闻王选院士的大名,他是中国现代印刷革命的奠基人,被誉为“当代毕昇”,他所主持研制的汉字激光排版系统开创了汉字印刷的新时代。
经过高中三年的努力我进入了北大信科,但是王选院士已经离我们而去,我曾经成为王选院士学生的梦想已经无法实现,但是榜样的力量是不朽的,王选院士的精神流传于每个北大信科人之间。
而聆听王选院士事迹每每能使得这种感情升华。
王选院士秘书丛中笑女生的报告生动而感人。
王选院士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大方正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技顾问。
王选院士作为具有卓越成就的科学家,长期致力于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应用自己的发明成果开发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并形成产业,取代沿用了上百年的铅字印刷。
为了科研,经1975至1993年的18年苦熬,全身心地投入了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出版系统的研制。
作为青年才俊的导师,他爱才护才,有口皆碑。
当我问他:作为科技带头人,您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他说:狂热地追求,看准了目标,永不回头。
尽管业界普遍认为,王选老师是位有市场头脑的科学家,但他仍然自谦地认为,自己只是一名科学家。
在王选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科学家可贵的品质。
他告诫我们年轻人要脚踏实地实现新梦想,认识自己的不足,懂得要依靠团队,而他自己千方百计地为优秀的年轻人创造条件,使他们脱颖而出,这也是他能够获得最高科技奖的原因之一。
王选院士的几条语录令我记忆犹新:、1、名人和凡人有什么差别呢?名人用过的东西,是文物,凡人用过的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出来那叫名人轶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做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做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做豪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
王选读后感
![王选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14efb7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1.png)
王选读后感《读王选有感》读关于王选先生的事迹,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勇气和使命感的世界。
读到王选先生投身于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发过程时,我感觉他仿佛是一位孤胆英雄。
在那个时代,计算机技术在国内并不发达,面对国外已经存在的先进技术,他敢于去挑战,去钻研。
这让我想起那些在艰难环境中创业的人们,没有太多的资源,没有太多的支持,但就是凭借内心的信念和对目标的执着前行。
特别触动我的是,他在研发过程中遭受了太多的质疑和困难。
有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放弃当时已经相对成熟的铅字排版体系,而转去研究这个前景不明朗的激光照排。
这就如同在一个传统风气浓厚的环境里提出一个完全颠覆性的创新理念,阻力是难以想象的。
后来我明白了,他看到的是未来,他预见到了信息时代里汉字排版必然面临的变革,他想要让汉字印刷在新的时代浪潮里不掉队,能够以更高效、更先进的姿态留存和传播。
我觉得作者在描述王选先生的故事时,也在传达一种对科学家精神的崇敬。
王选先生把大量的精力、时间都投入到科研当中,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却从未放弃。
在现代社会,我们往往太追求快速的成果,缺乏这种长时间沉淀去做一件事的耐心。
对于王选先生来说,这个科研项目就像他的孩子,他可以为了这个孩子日夜操劳,这是一种莫大的热爱。
对了还想说,王选先生的故事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待困难和风险的态度。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想要退缩,但王选先生面临的可是在当时可能让他身败名裂的风险,如果他的科研失败,所有的人力、物力、时间都将付诸东流。
然而他挺过来了,他成功了。
他的事迹让我明白,有时候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坎坷,更要看到坎坷背后那巨大的潜力和机会。
他的故事不断在我的脑海里回响,激励着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要有勇气去尝试去创新,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去面对质疑,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忍受过程中的痛苦和煎熬。
我想这就是王选先生带给我最大的启发,他不仅仅是科研领域的一座丰碑,更是人生路上的一位伟大导师。
观看纪录片王选心得体会范文3篇
![观看纪录片王选心得体会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801c4e49649b6648d747a6.png)
观看纪录片王选心得体会范文3篇我们在科技的这条路上要一直坚定地走下去!在如今,更需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科技报国的精神!在观看了纪录片《王选》以后,内心深受启发。
我们要时时刻刻看以王选为榜样,学习他。
以下生活观看纪录片王选心得体会范文3篇,来看看吧。
1时值中共中央大力倡导发挥民营企业家创新精神,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之际,1月10-11日晚,中央纪录频道《大家》播出“当代毕昇”和“汉字激光照排之父”、中央原副主席王选同志的先进事迹。
使身为九三人的我,对这位杰出的九三前辈,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有了更深刻的敬意!透过时间不长的记录片,第一个感受:王选是一位满含国家情怀、具有攻坚克难精神的爱国 __。
无论是大学时期的专业选择,执教期间后研究方向的确定,还是创业期间产学研合体的探索,他都是紧跟国家发展的需要,走在潮头。
作为新中国最早成为计算数学的学者,他深深地明白,当以西文处理能力为特征的计算机技术逐步发展起来后,作为当今世界最复杂的文字之一的汉字能否与计算机相融通,便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能否与世界发展同步同行的关键之所在。
也即是说,如果汉字不能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和使用,即如果“计算机成为汉字的掘墓人”,那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思维模式、文明基因,均都面临重大危机,这是非常可怕的。
他主动担当起攻坚之责,当国家“748”工程启动之后,他选择当前世界最前沿的 __激光照排问题进行攻关,充分发挥自己的数学专长,大胆突破西方照排创新理论。
期间,无论他人的质疑、嘲讽多么尖锐,无论成果转化多么艰辛曲折,他都坚持了下来。
他利用专业所长,很快想到用轮廓加参数的数学方法描述汉字字形如此一来,在描述汉字的时候,不再需要把所有的点阵都存进去,也不再需要把所有字号存进去,只需存一个五号字一种字体,运用轮廓加参数的这种表述文字的方式后,信息不但可以大大压缩500-1000倍,而且能够控制笔画无论放大或缩小多少都不失真。
王选这种表述文字的方式技术要比国外早八到十年的时间!为国人争得了荣誉,为国家跨步创建了平台。
中华先锋人物故事读后感600字
![中华先锋人物故事读后感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7627721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32.png)
中华先锋人物故事读后感600字中华先锋人物故事读后感600字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华先锋人物故事读后感6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你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吗?你知道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到一位做出伟大发明的科学家,到底有多远的距离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科学家王选的故事吧!小时候,王选喜欢“打弹球”,一种玩腻了,他总能想出其他不同的玩法;老师安排他办墙报,他自创了文字游戏,以增加墙报的吸引力;上大学时,他很善于思考,针对一道数学题,他能找到多种解法,并将其融会贯通。
他还喜欢挑战,喜欢创新。
他看到当时国外流行的第二代、第三代照排机,便决定直接研制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是我国告别了上百年的铅字印刷,一步跨越了西方走过的四十年,实现了我国现代印刷技术的自主创新。
大家应该都知道当科学家肯定是要考大学的,而王选更是自己制定了一套学习秘诀,大家想知道吗?让我来介绍一下吧!第一步要踏实、一丝不苟,把基础打牢,认真去学习。
第二步要比较、鉴别地学习。
一门课程如果有几种不同的内容,就要去比较鉴别,最好能够把这些知识内容全部打通。
第三步是做习题的方法。
做题要坚持两个原则,一个是做习题前要先把基本概念弄清楚,绝不在还没弄清楚概念的'情况下做题;另一个是做习题不搞题海战术,但是也不能强调少而精,最关键的是做完习题要总结归类,同一类题目放在一起。
第四步要边学习,边实践。
最后一步是要跨领域地去学习,要往更高的地方去学习。
学习就像攀登一座藏着许多宝藏的大山,只有刻苦才能开辟通向山顶的道路;学习也像茫茫的汪洋大海,只有勤奋才能泛舟其上!同学们,你也有能力成为一名科学家,但必不可少的就是努力的决心,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和生活吧!。
王选的选择读后感
![王选的选择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8f52bc5f8c75fbfc67db210.png)
王选的选择读后感王选的选择读后感王选生前原是全国政协副主席,被称为现代毕升,他为我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开发应用,作出了巨大贡献,其技术领先于世界科技前沿,为国家赢得荣誉,并取得了经济的长驱发展。
此前我对王选其人其事知之甚少,看了王选的八个抉择后,才对其有了初步了解,从他的抉择中感悟到,人是要有一种精神,要有辨别事物发展的前瞻性和辨别力,更要有做事的恒心,把握机会明智抉择,才能够创造奇迹,才能够达到成功。
一、善辨明智,前瞻高远,事业的关键王选说:他的第一抉择是,大学选择专业时,好的同学都选择当时好的专业,他却选择了当时都不太愿意学的数学计算机专业。
对于专业的选择,他的根据是,从“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中提到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得到启示,认为个人的学业要跟随国家发展的需要,着眼世界科学发展趋势,选定了此专业,为他后来事业发展走出了关键一步。
从中可以给我们每个人一个启示,人在决定自我前途发展命运时,不能够靠主观想象,更不能够随波逐流,要有了解国际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清楚明白国家发展规划,吃透政策,才能够决出正确选择,才能够为今后事业发展起好关键的一步。
二、拓宽知识,勤奋以恒,事业的基础王选的2、3选择是,毕业后在学好计算机硬件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计算机软件的学习,此后,觉悟中感到计算机和英语密不可分,在自己英语不错的基础上,为达到听力不因为个别词语不甚明白,后面的句子的受影响,练就纯熟地步,他坚持四年时间,每天听英语广播,国内电台听了提高不够,后来听国外电台英语播音。
为以后他的汉字激光照排研究发展作好了相关知识积累,在自己不知名不被科研机构和名家认可的情况下,个人用了十八年的时间不懈研究,终于使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领先美国、日本实施于实践,走在世界前沿。
启示:人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善于知识积累,拓宽知识面,吃苦勤奋,才有发展的基础;持之以恒,广思博闻,明确方向,才有成功的可能。
三、胸怀若谷,甘做人梯,事业的发展王选把年轻人及时推到前台的抉择,使年轻人得到锻炼,发挥能动性,成就人才,使事业更有朝气和活力,他把重担压在年轻一代的人的身上,使其更早的接受事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发挥年轻人思想的活跃性和工作热情以及知识技能,创造性的开拓事业,使事业的发展时时走在科技的前沿,不至于落伍时代,事业得到更大发展,永葆事业科学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读后感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83034f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7d.png)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读后感读完王选先生的,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激昂的口号,有的只是一位老者真诚的讲述,却让我深受触动。
王选先生在文中回顾了自己一生中的几次重要抉择,从放弃熟悉的硬件领域转而投身软件研发,到选择“顶天立地”的科研模式,再到大力扶持年轻人,每一次抉择都充满了智慧和勇气。
这让我不禁想到自己人生中的那些重要时刻,那些或大或小的抉择,也在悄然改变着我的人生轨迹。
就拿我高考填报志愿来说吧,那可真是让我纠结万分。
当时,我的分数还算不错,可以选择的学校和专业挺多的。
家里人有的建议我报医学,说当医生稳定又有社会地位;有的说报师范,以后当老师有寒暑假多轻松。
我自己呢,其实对计算机挺感兴趣的,觉得未来是互联网的时代,学这个应该很有前途。
那段时间,我天天翻着那本厚厚的志愿填报指南,上网查各个学校和专业的资料,还找了已经上大学的学长学姐打听情况。
有个学长跟我说,计算机专业可不好学,课程难,作业多,而且竞争压力大。
听他这么一说,我心里有点打退堂鼓了,万一自己学不好怎么办?可后来我又想,哪有什么专业是轻轻松松就能学好的呢?只要自己有兴趣,愿意努力,就一定能行。
于是,我咬咬牙,坚定地在志愿表上填上了计算机专业。
进入大学后,我才发现,这个专业真的不简单。
那些编程语言、算法、数据结构,一开始真的让我摸不着头脑。
特别是上编程课的时候,看着老师在讲台上飞快地敲着代码,屏幕上的字符不断跳动,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傻瓜,完全跟不上节奏。
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个编程作业,要求我们用 C 语言实现一个简单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我从拿到题目就开始发愁,坐在电脑前半天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开始动手写代码了,我心里那个着急啊!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一点一点地琢磨。
我先在纸上画出了系统的框架和流程,然后开始写代码。
可总是出错,不是语法错误,就是逻辑错误。
每次运行程序,看到满屏的错误提示,我都有种想哭的冲动。
学习王选先进事迹有感
![学习王选先进事迹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2694d7aad1f34693daef3e7f.png)
增强共青团员意识活动之
学习王选先进事迹有感
初二(10பைடு நூலகம்班
学习王选先进事迹有感
一位整天拉着上百名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太太 在中国和日本间来回折腾打官司的中国女人; 一位英语和日语都非常精通且不图任何报酬 而与日本政府较劲打官司的中国女人; 一位 经常被人骂为“有病”而让英国广播公司 (BBC)年轻、漂亮、干练的女制片人流泪 的中国女人;一位经常被骚扰(其电话和邮 箱总是无来由地出毛病)还不被众多国人所 理解的中国女人; 一位在一个中国男记者眼 里看来作为中国传统女人有些失败的中国女 人。自从1995年她看了那则令人振奋的报道 后,至今她都代表中国的731细菌战的遇难这
学习王选先进事迹有感
复兴而奋斗。但是我们必须不能忘记历史, 我们要深一步的了解。因为只有记得过去才 能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我觉得王选的精神更是重在甘于奉献和自我 牺牲。 我们作为中国共青团员,应该更加积极投身 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以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 为己任,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 音,在各条战线上团结奋斗,勤勉工作,开 拓进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 事业建立卓越的功勋。
学习王选先进事迹有感
在场跨世纪的官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 曾对日本侵华细菌战罪行做过大量详实的调 查,并访问过很多当事人,同时王选曾多次 与日本右翼进行面对面的交锋。 她这位50岁的中国女人经常睡在日本简陋的 办公室里。脸上除了精瘦,还是精瘦。无论 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国内;无论是在北京, 还是在上海,她住旅馆总是拣几乎是最便宜 的。记者曾与她有几十次的电话交谈,曾与 她有十几次的见面,但从来没有见过她请客 买单。她的经济来源非常有限,日本友好人 士捐赠的每一分钱,她花费时必须慎之又慎。
王选精神的感悟与传承
![王选精神的感悟与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057c99f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b.png)
王选精神的感悟与传承王选,是一位中国现代史上的杰出人物。
他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化名人和社会活动家。
他的一生,充满了奋斗、拼搏和创新。
他的精神,不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信仰,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王选的精神中汲取力量,感悟他的思想,传承他的精神。
一、追求卓越的精神王选的一生,是一部追求卓越的历史。
他在教育事业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他在文化事业中,积极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在社会活动中,始终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改革,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王选的追求卓越的精神,不仅体现在他的事业上,更体现在他的人格魅力上。
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谦虚、勤奋、创新的心,不断地追求自我超越和进步。
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地追求卓越,不断地挑战自我,不断地创新和进步。
二、坚持真理的精神王选的一生,是一部坚持真理的历史。
他始终坚持真理,不断地探索和追求真理。
他在教育事业中,始终坚持“以真理为基础”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他在文化事业中,积极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在社会活动中,始终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改革,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王选的坚持真理的精神,不仅体现在他的事业上,更体现在他的人格魅力上。
他始终保持着一颗真诚、正直、勇敢的心,不断地探索和追求真理。
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坚持真理,不断地探索和追求真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
三、传承王选精神的责任王选的精神,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是一种需要传承的精神。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肩负起传承王选精神的责任。
我们应该学习王选的思想,感悟他的精神,传承他的理念和信仰。
我们应该在自己的事业中,坚持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断地挑战自我,不断地创新和进步。
我们应该在自己的生活中,坚持真理的精神,不断地探索和追求真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
王选精神感悟
![王选精神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07fceb9f84868762caaed598.png)
王选精神感悟
中国有句古话:“上士忘名,将名利彻底淡忘;中士立名,靠自己的成就把名立起来;下士窃名,自己不行就窃取别人家的”王选院士虽做不到上士,但他不会为了立名而去窃名。
王选院士虽然离开了,但是他的名字会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我们不会忘记他的所作所为。
他一生艰苦,并不富裕,生活拮据,但他却将自己赚来的大部分资金都捐献给了贫苦人民;他一生短暂,并不丰富,但他却充分的度过了自己的一生,为自己的科学事业献身;他一生平凡,靠着自己对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浓厚兴趣与热爱之情使自己深深地被人们记住。
王选教授倡导团队精神,以提携后学为己任,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学术骨干,体现了一位教师的价值观。
他不畏艰辛去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科学技术院。
在我看来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美,给人带来的愉快就是最大的报酬,它是一种最高级的享受方式。
王选先生在得知自己生病后依旧坚持工作,通宵达旦。
逝世前,护士给他输血,他却要求护士把血袋留给他人,说了一句:“留给别人,给我就浪费了!”在这种关键时刻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生存的希望寄托给别人,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
我十分敬佩王选,它带给了我很多不同于他人的感受,意味深长......。
王选感受
![王选感受](https://img.taocdn.com/s3/m/9045ddedba0d4a7302763ac1.png)
初一一班王欣雨
王选感受
山东实践活动过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台儿庄大捷只是抗日战争中的一次著名的战役。
抗日战争打了八年之久,最终,中国人在艰苦的抗战之下,毁灭了日本“三个月”消灭中国的幻想,把日本人打出了中国。
后面的国共两党的对抗,中国共产党也是在一个极其艰苦的情况下,进行了大反转,最后解放了全中国。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王选院士。
王选院士就是在一个环境艰苦且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一直坚持研究,最终和团队终研制出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于是,作诗一首;
苦尽甘来,
刻苦研究终成器。
谁能熟知,
背后努力几年哉!。
观《王选》有感(通用6篇)
![观《王选》有感(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783cd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d.png)
观《王选》有感(通用6篇)观《王选》有感篇180分钟的时间有多短,短得甚至来不及好好阅读完一本书,看完一场电影。
80分钟的时间又有多长,长得几乎全面描绘了一位科学家波澜壮阔的一生。
这便是由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方正集团联合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王选》,短短80分钟,通过对“改革先锋”王选院士的生平事迹、科研成就和人格魅力的生动讲述,展现了王选百折不挠的奉献精神、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刻苦踏实的工匠精神以及决战市场的开拓精神。
看完后,更是由衷地感慨:现在我们能轻松地使用汉字输入法打字、上网,能开开心心地阅读各类中文书籍,都离不开王选院士辛勤、忘我的付出,过程之艰辛更是让今天的人难以想象。
在那个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王选院士带领团队克服重重难关,在无任何研究基础的情况下,开发出了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称为“当代毕昇”,绝不过誉。
可以说有了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完成了汉字印刷技术从铅与火到光与电的转变,效率提高了上千倍。
假如没有这个技术,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就不会迎来出版物极大丰富,知识普及加快的时代,更谈不上飞速发展。
但王选又不只是一位科学家。
他以一位“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身份参与创办了北大方正集团,提出了产学研结合的“方正模式”。
他反复提出,中国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企业要成为创新的主体。
他的这一思路也为后来的高校与企业合作开拓了新方向,为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开拓了新的道路。
科技成就是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没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很难有大的作为。
王选正是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努力,完成了激光照排项目的研制和推广。
因此,在科研方面,王选告诫年轻人一定要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要善于“延迟满足”。
王选说:“在计算机领域内,只出点子,从来不动手实现的人不容易出大的成果。
一个新思想和新方案的提出者往往也是第一个实现者。
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曾说过“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方面还要大”作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王选的贡献不仅仅在于用一项技术成就了一个优秀的企业,支起了一个产业,更重要的是他以他高尚的品格和人格魅力,给世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为世人所敬仰。
王选精神感悟
![王选精神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f6e032df89eb172ded63b7e6.png)
王选精神感悟
前不久,我们听了一场关于王选事迹的讲座,这场讲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从中明白了许多。
王选,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被誉为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
他坚持不懈,为科学献身;他朴素、诚恳、不求名誉。
今天,我们回忆他崇高的品质和高贵的人格,缅怀他为祖国科学事业做出的巨大的贡献。
“献身科学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活法,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的不少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享受不到的很多乐趣。
”我知道对科学家王选来说这些乐趣就是创造的乐趣,就是人生价值、人生梦想得以充分实现的乐趣,也正是人之为人的真正的乐趣,任何物质生活的享受都不可能产生这样的乐趣和生命愉悦感。
因此,我们要学习王选的品质,他的精神:胸怀若谷、意志坚定、艰苦勤奋、积极探索、创新进取、勇攀科学高峰!
初一(1)班
张淏琳。
王选观后感
![王选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2e9984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f.png)
王选观后感王选,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并不如那些娱乐圈的明星或者商业巨贾那般耳熟能详。
但当我深入了解了他的事迹和贡献后,内心所受到的震撼与触动,实在是难以言表。
王选,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
在那个计算机技术刚刚起步,国内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的年代,他带领着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硬是闯出了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科技创新之路。
我还记得,当初我第一次听闻王选这个名字,是在一堂普普通通的信息技术课上。
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王选的成就,而当时的我,只是把这当作是一个遥远的、与自己生活毫无关联的故事。
然而,随着我对他了解的逐渐深入,我才真正意识到,他所做的一切,是多么的了不起。
王选在研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当时,国外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技术,但王选没有选择跟随和模仿,而是决心要自主创新,打造出属于中国的技术。
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资金的短缺、技术的瓶颈、外界的质疑,每一个问题都像是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可是,王选没有退缩。
他和他的团队,日夜奋战在实验室里。
那些日子里,他们吃的是简单的盒饭,睡的是临时拼凑的床铺。
实验室里的灯光,常常彻夜通明。
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进行试验,一次又一次地修改方案。
每一个数据、每一行代码,都倾注了他们无尽的心血。
我仿佛能看到,王选紧皱着眉头,盯着电脑屏幕上那些复杂的程序,手中的笔不停地在纸上写写画画。
他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疲惫和退缩,只有坚定和执着。
旁边的同事们,也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大家相互讨论、相互鼓励。
在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他们终于迎来了成功的曙光。
当第一份由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打印出来的清晰、美观的文件出现在眼前时,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
那一刻,他们的欢呼声响彻云霄,所有的汗水和付出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
王选的成功,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为我们国家在科技领域争得了一份尊严和荣誉。
他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能力和潜力。
王选选择正确专业数学读后感
![王选选择正确专业数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6842ee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5.png)
王选选择正确专业数学读后感篇一王选选择正确专业数学读后感嘿,朋友!最近我读了关于王选选择数学专业的事儿,这可真是让我感慨颇多啊!王选,这名字一听就不简单。
人家选了数学专业,那可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
你说这专业选择多重要啊,可能就决定了你这辈子是吃糠咽菜还是风光无限。
王选他能选对,我觉得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和智慧!我就在想,要是我处在他那个位置,我能有他那眼光吗?也许能,也许不能。
毕竟选择专业这事儿,就跟走迷宫似的,谁知道哪条路是对的呀!我觉得我可能会被各种声音左右,爸妈说这个好,老师说那个好,最后自己都晕乎了。
王选能坚定地选择数学,那是因为他热爱啊!就像我热爱吃巧克力一样,挡都挡不住。
可我热爱的东西能成为我的专业吗?这还真不好说。
王选在数学的道路上,那肯定遇到过不少难题,也许他也想过放弃,“哎呀,这数学咋这么难,老子不干了!”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这得多牛啊!再看看我自己,学个数学题,稍微难一点就抓耳挠腮,“这啥呀?咋做呀?”跟王选一比,我简直弱爆了!不过,读了他的故事,我也在想,我是不是也该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多坚持坚持呢?说不定我也能搞出点名堂来。
你们说,王选要是当初没选数学,这世界得少多少厉害的技术啊?这是不是很可怕?反正我是不敢想。
所以啊,选择真的太重要了,选对了,那就是一路开挂;选错了,可能就得绕好多弯路。
我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我的未来,不能瞎选,你们说对吧?篇二王选选择正确专业数学读后感哎呀,读完王选选择数学专业的故事,我这心里头那是翻江倒海啊!王选,这位大神,他咋就那么有眼光选中了数学呢?难道他有啥未卜先知的本事?我觉得吧,可能还真不是。
他就是凭着对数学那股子痴迷劲儿,一头扎进去了。
咱想想自己,选个专业的时候,那叫一个纠结,这个看着不错,那个好像也还行。
可王选就不一样,他认定了数学,那就是不回头。
这得多大的决心和勇气啊!我就在想,要是我也能这么坚定,是不是现在也能在某个领域发光发热了?也许吧,谁知道呢!王选在数学的世界里摸爬滚打,肯定遇到过不少坎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王选事迹有感
李清
阅读着被誉为“当代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的王选院士的生平事迹让我感动不已,为我们国家失去这样一位当代伟大的、杰出的科学家而感到惋惜,为我们民主党派失去这样一位好领导、好榜样而痛心……
这位享年70岁的科学家有三院院士的头衔: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王选院士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
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该成果引起了我国出版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迎来电与光”的技术革命,拥有9项国内外专利,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
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
他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多次获全国及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除了对科学作出的杰出贡献外,他还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曾任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是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王选院士尽管身患重病,去年他还是坚持带队视察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并提出了许多中肯而宝贵的建议。
王选院士把自己的一生都奉贤给了国家和人民。
几乎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在工作让人感动:元宵节,京城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身为北大计算机所所长的王选院士,躺在北京协和医院的病床上,认真地审阅一份所里要上报的文件。
谁也想不到,这竟是他70岁人生的倒数第二天。
王选院士虽是优秀的科学家,中国计算机科技领域的领头人,但他平易近人、亲切、和蔼。
对同事、学生都非常关心。
学生的父亲得了癌症,病中的他两次让夫人买药寄去。
王老师对所里的员工和家属总是这样,听到谁有困难,他总是想法帮忙。
生活简朴给大家留下了印象。
同学回忆说:“王老师生活一直非常简朴。
在他身上,找不到任何奢侈品。
在我的印象里,王老师似乎只有一条领带,平时放在办公室的抽屉里,会见外宾或有重要活动,他才拿出来打上。
”他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从表面看,王选真的很普通,很平凡,不像个大人物、大科学家。
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蕴藏着许多高尚的东西、可贵的东西。
他常说,什么是好人,能心里想着别人的人,就算好人。
他还说,做学问,首先要做个好人。
科学研究更需要好人。
“一个好的科学家或企业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好人,才能带领队伍。
”王选还对“好人”下过一番定义:“什么叫好人北京大学季羡林先生曾说过,‘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更多就是好人’。
根据现实情况,这一标准我觉得可以再降低一点:‘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就算好人’。
”无论是科学家,还是企业家,政治家都应该学习王选的这一精神境界。
要管好别人,首先应做个真正的好人!
王选20年获得诸多荣誉。
顶级科技大奖就有二十余项,500万奖金的重奖曾有两次,但他把奖金几乎全捐了出去,自己依旧过着堪称简朴的生活。
理由是“工作是大家做的,我不能一人独享”。
而今我们社会里,诸多人为了名利明争暗斗,某些重要领导干部,不顾国家与人民的利益,贪图名利,贪污腐败,严重损坏了党在人民心中的伟大形象和威信。
王选杰出的科技成就和人格魅力,感召了一大批年轻的科技工作者。
他非常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与教育。
他的一句名言所的好:“——有才华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自己不要把做官当成一种奋斗目标,甚至也不要把当上院士作为奋斗目标,如果老想着当院士,就不可能全心全意做好事业。
”“——发展计算技术不但是
国际潮流,也是国家的需要。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工作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很有可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
王选院士,他在科技领域的创新精神、他为科技事业的献身精神和他本身的高尚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是我们每一位科技工作者,民主党派人士学习的榜样和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