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1.

合集下载

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国土空间规划旨在合理配置和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两个方面阐述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应用。

一、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资源利用理论土地资源是国家最为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其合理利用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利用理论研究了土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旨在规划和管理土地利用,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 区域规划理论区域规划理论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合理配置和利用区域的空间资源,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

区域规划理论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方法和思路,使得规划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3. 环境保护理论国土空间规划必须充分考虑环境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保护理论为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倡导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评估环境影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

二、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践经验国土空间规划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1. 综合规划与分区管理相结合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将综合规划与分区管理相结合,通过制定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充分考虑各个区域的特点和需求,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顶层设计与底层实施相结合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将顶层设计与底层实施相结合,即制定全国或区域性的总体规划,并结合地方实际制定细化的分区规划。

这样能够在统一规划框架下,更好地落实规划要求。

3. 公众参与与民主决策相结合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形成多元共识,实现规划的民主决策。

这样可以提高规划的透明度和可接受性。

4. 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目标。

生态区域建设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生态区域建设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维普资讯
安徽农业科学 ,oma o 山 u ^ .c.06 3 1 )57 0 85 8 Ju l f 1i Si20 ,4(9 :07—57 ,0 1
责任编辑
庆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责任校对
庆培
生 态 区域建 设 规 划 的理 论 与 实践
贾良 殷福才, 清, 王晓辉 (徽 环 科 研 院安 省 水 理 点 验 ,徽 肥 3 1 安 省 境 学 究 ,徽 污 处 重 实 室安 合 20) 0 6
m t dadp ps ecno q et f erg nl oo c ni n et o r t t t y f o g a rgltnadcnrlo u a te e ̄ e o r oet ot leus o t i a e l a evo m n; fs h sae - e l i l eu i ot r m ns f m n h n o h r r h eo g l c i r e e r g oc o c ao n of h el
Sud n t eTh o y a t yo h e r nd n t eo j fEc lg ̄ c oo i Re in De eo me tPln i g go v lp n a n n
JA La gqn ta ( nu cdm f n in etl cecs { , n u 206 ) I i -ige i A h i ae yo v m n i e,}e A h i 30 1 n A E r o aS n
ta st n,eoo ia n u t" o s u t na d mut i nin l e eo me to ea p c feo o ;ce e ek ye vrn na lme t p e t n rn io i c lgc id sr c n t ci ldme so a v lp n n t se to n my ratst e ni me tl e ns mt i l y r o n i d h c h o e c o

区域规划理论

区域规划理论

区域规划理论研究摘要:区域规划是国家政府进行区域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之一。

当代的城市竞争已不再是单一的城市间的竞争,是以中心城市为主导与其周边城镇构成的区域或城市群之间的竞争。

区域规划的制定,关系着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战略实施。

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是区域规划在实践中的经验提炼,是指导区域规划制定的可靠依据和有力佐证。

关键词:区域规划;理论研究;战略发展“区域”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不同学科对“区域”的概念有不同的界定。

对区域的研究,最早来源于地理学的发展,是地理学的三大分支之一。

随着对区域研究的广泛深入,逐渐融入了经济学、社会学、工程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形成了区域研究的综合性特征。

区域规划是国家政府进行区域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之一。

当代的城市竞争已不再是单一的城市间的竞争,是以中心城市为主导与其周边城镇构成的区域或城市群之间的竞争。

当前,在中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构筑一个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区域,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和引导整个区域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

区域研究的理论基础发展于lewis mumford的“田园城市”和patrick geddes 的“进化中的城市”的思想。

“田园城市”要求突破城市的界限,将城市和周边的自然村落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的发展问题,体现了最本质的区域规划思想。

“进化中的城市”认为,人类居住地与特定地点之间存在着一种已经存在的、由地方经济性质所决定的内在联系,场所、工作和人是一体的。

他指出一个城市的工业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向郊区拓展已成为一种必然,地区城市联系日益紧密,结合成巨大的城市集聚区或形成城市群。

因此原来局限于单个的城市规划应当转变为对以一个中心城市为主的区域的整体规划,将城市和周边的乡镇纳入统一体系之中,使规划包含若干个城市以及他们周围的影响地区,由此形成了区域规划的思想。

20世纪初期,在lewis mumford和patrick geddes 的“进化中的城市”的理论的影响下,许多国家开始着手于区域规划的研究与实施。

区域规划教研总结范文

区域规划教研总结范文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规划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区域规划的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我们开展了区域规划教研活动。

现将本次教研活动总结如下:二、教研活动内容1. 理论学习本次教研活动以区域规划理论为核心,重点学习了以下内容:(1)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意义;(2)区域规划的原则、目标和任务;(3)区域规划的方法和技术;(4)国内外区域规划的成功案例。

2. 教学实践(1)课程设计:结合实际案例,设计了区域规划课程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区域规划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区域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3)案例分析:选取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规划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术交流(1)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分享区域规划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2)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会议,了解国内外区域规划研究动态;(3)鼓励教师开展学术研究,提升自身学术水平。

三、教研活动成果1.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2. 丰富了教学内容本次教研活动引入了新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参与实践项目和案例分析,学生的区域规划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4. 增强了学术交流与合作本次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我国区域规划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教师对区域规划理论的理解还不够深入;(2)实践教学环节仍有待加强;(3)学术研究水平有待提高。

2. 改进措施(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区域规划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项目数量和质量;(3)鼓励教师开展学术研究,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1)区域规划-理论与方法

(1)区域规划-理论与方法


《国外城市规划》2000年第2期:主题­——区域规划

二、城市发展和规划研究的区域化方向

反对意见:这样的说法混淆了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概念。 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没有采用“市域体系规划——总体规划” 这样的经典方法,而是把中心城的发展与整个市域的发展融入 一个整体,统筹安排城市各功能组团的基础设施,统一安排城 镇建设和乡村建设,明确了对乡村地区发展保护,同时注意城 市对外交通、给排水系统如何与周边其它城市的协调。 评价很高,规划设计优秀一等奖。 争议: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

2、国内对区域规划涵义的理解

1956年国家建委制订的《区域规划编制和审批暂行办 法(草案)》把区域规划定义为:

在将要开辟若干新工业区和将要建设若干新工业城镇的地区,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计划, 对工业、动力、交通运输、电讯、水利、农业、林业、城镇、 建筑基地和供水、排水等各项工程设施的建设,进行全面的规 划,使一定地区内国民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和各个工业企 业之间有良好的协作配合,城镇的布局更加合理,各项工程建 设更有秩序。
四、区域规划研究的意义

20世纪最后10年,美国规划师、经济学家、环 境学家及忽视都市区域的人,承认:

区域是美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推动力



新经济秩序的基本单位:全球化,区域而非国家,支配经 济 环境的基本单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一个社会单位:已经放弃了自给自足的城区、镇、郊区的 概念
四、区域规划研究的意义
一、西方国家区域规划的形成和发展演变

2、区域规划的演变历程

四个阶段: (1)萌芽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2)探索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 (3)兴旺阶段(20世纪中叶~20世纪80年代); (4)重审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
在理论方面,本书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区域经济学角度出发,区域协调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的平衡发展,提高整体 经济效率。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区域协调发展可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规划的可持续 性和宜居性。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区域协调发展可以促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实现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本书还梳理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介绍了欧美、亚洲等国家和地 区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做法和政策措施。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内容摘要
在实践方面,本书结合实际案例,从地方政府实践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 经验和政策措施。例如,本书介绍了中国近年来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一些具体举措,包括京津 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的协调发展, 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本书还展望了未来区域协调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出 地方政府应该更加注重创新和协作,推动更高层次的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详实,全面阐述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这本书的对于深入了解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实现路径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 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各方面来说,都应当积极参与到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中来,共同推 动我国区域的协调发展。
亮点摘录
作者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思考是本书的亮点之一。在书中,作者将区域协调发展视 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强调政府和市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协同作用。同时,作者还强调区域协调 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可持续发展和本书在同类书籍中脱颖而出。 书中另一个亮点是作者运用了大量图表和事实证据来支撑其观点。例如,在阐述区域协调发展的 现状时,作者列举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与规划,通过对比分析,使读者更加清 楚地了解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作者还运用了许多图表来说明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成果,这些 图表和事实证据使得书中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本书的第三个亮点在于其实用性和可读性。这本书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很实际的实践意 义。作者在书中详细阐述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通过大量案例分析来说明如何实 现区域协调发展。对于政策制定者、学者和研究人员来说,这本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同时, 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理解。

区域规划理论

区域规划理论

区域规划思想理论(国外)综述区域规划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1898年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到今天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在百年的演变过程中,区域规划经历了萌芽-兴起-繁荣-衰落-复兴等阶段。

像任何知识一样,区域规划的理论也经历着一个螺旋上升,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在这样此起彼伏中,各中规划理论和社会思潮都对区域规划产生了重大影响,相应的区域规划理论也层出不穷。

下面已时间为轴线,对区域规划的理论进行总体的回顾和论述。

一、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霍华德在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为题的论著,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理论。

这一理论是针对工业革命以后大城市所面临的拥挤、卫生等问题而提出的。

霍华德明确的田园城市的概念是: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该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他主张田园城市应该兼有城市和乡村各自优点,城乡交融和群体组合型城市。

“田园城市”设想了一种先驱性的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城镇群体组合发展的城市群体概念,闪烁着现代区域规划的思想光辉,区域规划的思想萌芽也就在此产生。

二、格迪斯的区域规划学说规划界公认格迪斯为西方区域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的创始人,是使西方城市研究由分散走向综合的第一人。

格迪斯是一名生物学家,他通过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将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的体系中,使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以及它们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区域。

格迪斯于1915年出版了《进化中的城市:城市规划运动和文明之研究导论》(Cities in Evolu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lanning Movement and the Study of Cities)一书,他把对城市的研究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

区域规划理论与方法

区域规划理论与方法

区域规划评估理论与方法一、区域规划评估理论1、区域规划评估理论的来源顾名思义,区域规划评估理论是针对区域规划而进行评估的理论。

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

狭义的区域规划则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

从层次上来讲,区域规划高于城市规划,而低于全国性规划。

区域规划评估理论与其他规划评估理论不同的地方就是评估的对象不同,但是其理论框架均来源于城市规划评估理论。

W.C.Baer(1997)以规划方案(plan)为核心,总结了5种规划方案评估的类型:规划方案评估(plan critique)、规划方案分析评估(plan testing and evaluation)、规划方案比较评估(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professional evaluation)、规划影响后期评估(evaluating post hoc plan outcomes)和规划过程动态评估(plan assessment)。

他认为评估的内容大致有以下3个方面:1)各种规划选择方案的主要内容;2)规划作为一揽子计划在文件中表达的内容,其中包括目标、需求、问题假设和推理方法、具体建议和实施措施(法规、条例、预算等);3)规划实施后的影响。

上述关于规划评估的不同分类结果,都是基于一种“分析思想”将规划评估依据不同阶段(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反馈、调整等)和不同层次(规划前评估、规划过程评估、规划结果评估)进行。

本世纪初,国内有学者在借鉴西方的政策评估框架,并将城市规划评估的时间纬度纳入其中,形成网状的城市规划评估矩阵。

在上述理论框架基础上如果再增加一块内容——规划主体价值评估,就成为四维度城市规划评估理论框架了。

换句话说,四维度城市规划评估理论框架包括规划方案的技术评估、规划主体的价值评估、规划实施过程的效能评估和规划结果的绩效评估。

规划学的理论与实践

规划学的理论与实践

规划学的理论与实践规划学是研究如何规划、设计和实施城市、地区、区域、国家及其它领域发展的学科。

规划学结合了经济学、社会学、环境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方法,通过分析、评价和决策过程,为社会提供发展方案和政策建议。

本文将探讨规划学的理论与实践,并讨论其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影响。

第一部分:规划学的理论规划学的理论源于20世纪初的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实践。

早期的规划理论主要探讨城市和区域发展规划的制定方法,如通过收集数据、建立模型等方式来进行规划和预测。

随着时间的推移,规划学逐渐发展出了更多的理论体系,如决策理论、群众参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决策理论是规划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它强调规划过程中的决策制定和决策实施,通过分析和评估多种选择来确定最佳的决策方案。

规划决策必须考虑多种因素,如社会、经济、环境和政治因素等,并进行多方面的利益平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决策理论也逐渐借助信息技术来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数据分析和评估。

群众参与理论则强调公民参与城市和区域规划的过程。

公众的参与可以促进规划的民主化和充分反映社会各方面的意见。

群众参与可以在规划过程中单独或与其他方面的决策者共同参与,例如规划公众听证、调查和咨询等活动。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规划者更好地理解公众对发展的需求和期望,并根据公众的声音来做出更有效的决策。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理论体系。

它强调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规划过程中将社会和环境问题综合考虑。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传统规划学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规划学往往强调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而可持续发展则要求规划者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经济增长。

这些新的理论可以帮助规划者更好地了解现代城市规划的各种挑战和面临的难题,为城市和区域发展提供更科学和综合的方案。

第二部分:规划学的实践规划学的实践是规划理论的实现。

规划实践从城市规划、区域规划、乡村规划及其他领域的规划展开。

规划实践通常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求规划者具有多种技能和知识;需要与各种利益相关者合作,依次达成一系列的目标并实现计划。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4讲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一)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4讲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一)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大纲要求:1、了解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2、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3、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4、熟悉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的发展5、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6、了解中国近代城市发展背景与主要规划实践7、熟悉我国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发展历程8、了解当代城市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趋势9、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10、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命题规律:1、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理论的特点及其代表城市,是一个重要的命题点。

2、现代城市发展理论有那几种,各自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要注意区分。

3、从不同角度出发的城市空间组织理论的发展,要特别注意各个理论的思想特点及其代表人物与著作,这是常考的命题素材。

4、城市规划的方法论有哪几个,各方法论的内容及原则也可以作为一个命题来考核。

5、在《雅典宪章》及《马丘比丘宪章》中有关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思想的特点,是个必考的内容。

6、在中国古代社会主要城市的规划特点是个经常考核的内容。

7、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和199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思想各有其特点,注意以此为题材出题。

内容精讲:一、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1、古典时期的社会与城市(1)古希腊时期社会和政治背景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一系列城邦国家。

城市格局城市布局上出现了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的希波特点丹姆模式,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和市民民主文化的要求。

典型代表米利都城,雅典。

(2)古罗马时期社会和政治背景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国势强盛、领土扩张和财富敛集,城市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

城市格局特点罗马共和国最后100年中,大规模发展道路、桥梁、城墙和输水道等城市设施;同时大量建造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等娱乐设施;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进入鼎盛时期,除了延续以前的建设思路,城市还成了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

新时期区域规划的理论_方法与实践

新时期区域规划的理论_方法与实践

新时期区域规划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毛汉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文章根据新时期中国区域规划的特点,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府职能转变与加强空间调控、完善国家规划体系等方面,阐明了加强区域规划的迫切性;探讨了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并根据作者近3年来的实践,对新时期区域规划的内容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关 键 词:区域规划;理论;方法;实践中图分类号:TU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Ο2363(2005)06Ο0001Ο06收稿日期:2005-09-30;修回日期:2005-10-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335049)作者简介:毛汉英(1938-),男,江苏江阴人,研究员,博导,主要从事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研究,(E -mail )songjt.04b@ 。

区域规划是地理工作者长期致力于推动区域发展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也是地理学面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推动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和实现学科应用价值的重要实践领域。

同时,区域规划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利用可调控资源进行宏观调控,特别是空间调控的重要手段,因而越来越得到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1 新时期加强区域规划的背景1.1 区域规划的定义广义的区域规划是指对未来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所做的总体部署,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

狭义的区域规划主要是指一定地区范围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1]。

在我国,区域规划实质是由大规模资源开发和工业基地建设所提出的综合布局问题[2]。

区域规划按其性质属于空间规划范畴。

区域规划是编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科学依据。

区域规划同国土规划,在规划的目的、任务和编制方法上具有较多的相似性。

前者更多地强调各项建设布局的空间协调,后者则侧重对国土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1]。

在实际工作中两者可以结合起来。

1.2 新时期区域规划的特点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和80~90年代初曾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工作。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实验报告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实验报告
• 运用区域规划的方法和技术,制定某区域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实验过程
• 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学习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 收集实验数据,整理数据,为实验做好准备
• 运用区域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分析某区域的发展情况
• 运用区域规划的方法和技术,制定某区域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基本理论和技术
• 提高解决区域发展与规划问题的能力
• 熟悉实验数据和方法,独立完成实验任务
• 认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
实验数据与方法
实验数据
• 提供某区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趋势等相关数据
• 提供某区域发展规划的文本和图表资料
实验方法
• 运用区域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分析某区域的发展情况
01
发展趋势一:信息化
•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区域分析与规划的效
率和准确性
• 利用GIS、虚拟现实等技术,提高区域分析与规划的可视
化程度
02
发展趋势二:智能化
• 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区域分析与规划
的智能化水平
• 利用专家系统、知识图谱等技术,提高区域分析与规划
的科学性
03
发展趋势三:跨学科融合
SMART CREATE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实验报告
CREATE TOGETHER
01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的定义与内涵
区域分析
• 是一种研究区域空间结构和发展过程的方法
• 通过分析区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趋势,为区域规划提供依据
• 区域分析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 通过区域分析,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阶段、思潮与行动:国际视野下现代中国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演进

阶段、思潮与行动:国际视野下现代中国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演进

阶段、思潮与行动:国际视野下现代中国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演进作者:罗震东崔功豪乔艺波来源:《国际城市规划》 2019年第4期罗震东崔功豪乔艺波摘要:中国区域规划是世界区域规划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国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演进需要在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中发掘、比较。

区域规划作为国家进行区域治理的重要工具,必然具有鲜明的国家特色和时代特征。

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必然是与具体国家、地区的特定发展阶段相匹配的结果。

建国70 年来,中国区域规划在接受国际规划理论与实践影响的过程中,存在着发展阶段与规划思潮、行动选择之间的持续调整过程。

伴随着中国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阶段认知不断清晰,利益博弈日益激烈,行动选择更加多元,中国区域规划的演进趋势和规律也逐渐清晰。

尝试识别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在全球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阶段中的对应区段,为分析70 年来中国区域规划思潮和行动选择的适当性确定参照体系。

进而针对中国不同阶段的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剖析不同规划思潮在中国的响应程度,构建发展阶段与规划思潮、行动选择之间的对应关系。

结合对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趋势判断,提出中国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可能方向。

Abstract: Regional planning in China constitute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global history of regional planning.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regional planningtheoriesand practices should be understood, interpreted, and compared in a broader, international context. As an important tool for regional governance, the approach toregional planning will inevitably bear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distinctive to a specific country and time; whereas the dynamics in the evolution of regional planningtheories and practices also comes from adapting to specific development stages in certain countries and regions. Over the last 70 year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hile being exposed to the influence of global theories and practices, China has seen its regional planning in constant adjustmentsto seek better alignment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stage, planning thought, and practical actions.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ing of China’s modernizationand urbanization, the understanding of development stage gets clearer, the competition among different interest groups becomes increasingly tough, and thepractical actions get more diversified. With that, China’s grasp of trends and patterns in regional planning has been gradually improved. This paper aims tofigure out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urbanization in China and in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to relate different stages to one another.Therefore, Chinese planning thought and practical actions over the past seven decades can be reviewed with a frame of reference, with which China’s responseto internati onal trends in various stages can be evaluated. As conclusion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development stages, planning thoughts,and practical actions. Furthermore, based on the judgment on China’s urbanization trends, this paper ident ifies the directions for innovation on China’s regionalplanning.关键词:区域规划;发展阶段;规划思潮;实践;中国Keywords: Regional Planning; Development Stage; Planning Thought; Practical Action; Chin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78329, 51478216)引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区域思维和相应的筹划与行动,近代以来更有张謇、孙中山等先驱的区域规划探索[1],但真正全国层面大范围的区域规划实践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

区域规划教研活动记录(3篇)

区域规划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域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区域规划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区域规划专业人才的培养,我校区域规划教研组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主题为“新时代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学术交流、案例分析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上午9:00-12:00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参与人员1. 教研组全体教师2. 区域规划专业学生代表3. 邀请的校外专家四、活动流程1. 开幕式2. 专家讲座3. 案例分析4. 教学研讨5. 总结与反馈五、活动内容(一)开幕式教研活动由区域规划教研组组长张教授主持。

张教授首先对各位专家和教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随后,他强调了区域规划在新时代的重要性,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专家讲座本次教研活动邀请到了我国著名区域规划专家李教授进行专题讲座。

李教授以“新时代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为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1. 新时代区域规划的发展趋势2. 区域规划的理论体系与方法3. 区域规划实践案例分析4. 区域规划人才培养现状与展望李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案例生动,使在场的教师和学生受益匪浅。

(三)案例分析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区域规划的实际应用,教研组选取了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规划案例,如某城市新区规划、某地区产业布局规划等。

在案例分析环节,教师们分组讨论,针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深入剖析。

(四)教学研讨在教学研讨环节,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区域规划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了热烈讨论。

主要内容包括:1. 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2. 实践教学与产学研结合3. 学生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提升(五)总结与反馈活动最后,教研组组长张教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

他肯定了本次活动取得的成果,并对教师们提出了几点希望:1. 深入研究区域规划理论,提高自身专业素养2. 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关注区域规划发展趋势,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同时,张教授也对校外专家和学生的参与表示感谢,并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关注和支持区域规划教育事业。

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理论与实践探讨

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理论与实践探讨
s s mai,a d i as a r rcie o e poe h a yt t e e n t lo h s mo pa t t x lr.T e p - e c p rh d rs ac e te b sc ise fr te d v lp n e 8 e erh d h ai su s o h eeo me t
面 提 升 现代 物 流 业 的 竞 争 力 提 供新 的发 展 机 遇 和广 阔 的发 展 空 间 。

个 区 域 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济 发展 需 要 与 之 相 适 应 的 物流 产 业 支 撑 ,区域 物 流 已成 为 当地 经 济 发 展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对 区 域 经 济 的影 响
1 . 区域 性 。区 域 物 流是 以 区域 地 理 环 境条 件 为 前 提 ,以该 区域 自然地 理 、人 文 环 境 、产业 特征 等 区域 差 异 化 为 依 据进 行 规 .1 2 划 。不 同 的 区域 ,其 物 流 体 系 发展 目标 、战 略 定位 、运 行模 式 、服 务 功 能 等都 具 有 明显 差 异 性 。 由此 , 区域 物 流 呈 现 出 明 显 的
实践 上 进行 有 益探 讨 。
关 键词 : 区域 物 流 ;发 展 ;规 划
sh m frgoa lg t s o ute e i ,i nl e c e e o e n l oii .Fr fr r dtl t a zd i sc h a s a y
te shme r u ae n a ea pe o etn rgoa l h c e e l b d o xm l fcr i ei nl o st s a —
规 体 系 的 配套 完 善 ,为 我 国 区 域 现 代 物 流快 速发 展提 供 了切 实 有 效 的制 度 和 政 策保 障 。 国务 院 下 发 的国 发 (0 9 2 0 )8号 《 国务

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总结

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总结

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总结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带来的诸多问题,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就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与分析。

一、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1. 基于可持续发展:国土空间规划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即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确保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这一原则贯穿于规划的整个过程,体现在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布局、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

2. 空间优化配置:国土空间规划要在区域尺度上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和均衡。

通过科学的空间分析和评估方法,确定不同区域的功能与定位,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3. 综合协调发展: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在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和行政管理因素之间进行综合协调。

要在整个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以及行政决策的多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协调各方利益。

4. 规划科学性: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建立在科学的数据支撑和决策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和模型研究等手段,提供科学、客观的评价和预测。

同时,规划过程中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等因素。

二、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践经验总结1. 国土资源调查与评价:对国土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

通过获取土地利用现状、生态环境状况、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等相关信息,可以为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统筹城乡发展:国土空间规划要统筹城乡发展,避免城市过度扩张和农村资源过度开发。

要实现城乡间的良性互动和合理衔接,发展现代农业和非农产业,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3.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重视土地市场的调节功能。

通过市场化的土地供应和交易方式,引导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激发各方的活力和创造力。

区域学科课程建设方案

区域学科课程建设方案

区域学科课程建设方案摘要为了提高区域学科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提出了一套建设方案,包括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材选择等方面,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阐述。

1. 教学方法1.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区域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质,因此教学内容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可以通过项目教学、实习、模拟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于实际中。

1.2 学生参与式教学学生参与式教学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与切磋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扬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

1.3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可以更好地表现教材内容,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学生也可以使用电脑等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

2. 课程设置2.1 基础性课程基础性课程是区域学科的基础,包括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更好地理解区域学科的内涵、思想和核心要素。

2.2 专业性课程专业性课程是区域学科的核心,包括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环境保护、旅游规划等方面,通过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更好地理解区域发展的内在机制和活力。

2.3 研究性课程研究性课程是区域学科的特点,包括实地调查、研究论文、案例分析等方面,通过这些研究性课程的学习和体验,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研究和发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

3. 教材选择3.1 经典教材经典教材是指在区域学科领域有一定权威和影响力的书籍,如《区域规划学》等。

这些经典教材具有深刻的内容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区域学科的基本内容和理论。

3.2 实用型教材实用型教材是指针对某个具体方面的专业资料,如《城市交通规划》等。

这些实用型教材注重实际应用和操作技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现实工作中所需的技术和方法。

4. 实施步骤4.1 定位和调研在开展区域学科课程建设前,应该进行定位和调研,明确课程目标和培养方向,了解市场需求和学生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区域航道服务区布局规划理论与实践

区域航道服务区布局规划理论与实践
(. hn x nC l g,S uhat nvrt,N nig2 0 8 , hn ; . rnp r t nC l g, o tes U ie i , 1 C egi o ee otes U iesy aj 10 8 C ia 2 Ta sot i o ee S u at n r t a l i n ao l , h vs y
The r n a tc fCh nne e v c e y utPl n ng o y a d Pr c ie o a lS r ie Ar a S La o a ni
WE u l G O Xu ce ̄ WA GG o x NX -i U i h n 一 , — N u- i u
应 用。
关 键 词 :航 道 服 务 区 ;功 能 分 析 ;预测 ;水 陆 域 面 积 ;布 局 规 划 中图 分 类 号 :U6 21 1 .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 9 2 2 0 )7. 2 — 6 0 2 4 7 ( 0 80 一 1 10 0
和拓展功 能;给 出了航道服务 区水陆域面积 需求预 测思路和算例 ;分析 了区域 内航 道服务 区布局规 划的影响 因素 ,提 出航
道 服 务 区布 局 原 则 , 同 时研 究提 出 了服 务 区 选 址 的 方 法 — — 作 图 逼 近 法 ; 最后 结 合 无 锡 市航 道 服 务 区 的规 划 实例 进 行 实 际
温旭 丽 ,过 秀成 2 ,王 国新 s
(. 1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江苏 南京 2 0 8 ;2 10 8 .东南大学交通 学院 ,江苏 南京 2 09 ; 10 6
3 无锡 市 交通 局 ,江 苏 无锡 2 4 0 ) . 1 00
摘 要 :从 区域 范 围 内航 道 服 务 区布 局 规 划研 究 的 必 要 性 切 入 ,剖 析 了航 道 服 务 区 的 3大 功 能 , 即依 托 功 能 、基 本 功 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背景
最早的国土规划背景∶苏联实施计划经济和1929年世界 大恐慌。 自由放任→<市场失灵> →政府干预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1921年,苏联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了改造自然计划, 并在1928年编制一五计划,开始进行生产力布局。
3、国土规划与区域政策以及地方规划的关系
国土规划∶考虑国家全盘利益,决定国土发展框架的10年 以上的长期基本规划,对国土资源和在国土上主要经济活 动和经济要素进行综合的考虑和配置。 区域政策和区域规划∶站在国家的立场上仅限于某个区域, 是为了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控制不合理开发,保护生态环 境和国土整治,提高区域的综合福利水准和可持续发展, 一国对国内某一地区或特定地区实施区别于其它地区的政 策和规划。
福利社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先进国家都引入了 福利国家的制度体制。
福利国家其基本做法是把税收、社会保障等通 过财政的渠道将国民的所得进行再分配,从而 保障国民的最低生活水准,也就是社会保障制 度设定了国民生活的安全网,是以一种寻求均 衡为目的的制度体系。
自由经济
计划经济
效率
均衡
公正
混合经济
事权安排的主要特点 一是现行政府事权界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 “ 内外不清 ” 问题, 市场与政府职能的界定不明确,政府 “ 越位 ” 与 “ 缺位 ” 同 时存在。政府 “ 越位 ” 主要表现为 : 一方面政府承担了不少应 该由市场去做的事情 , 财政尚未退出盈利性领域 , 继续实行企业 亏损补贴和价格补贴等方面。另一方面能力比较低的政府承担了 能力比较高的政府才需要承担的职能。政府职能 “ 缺位 ” 主要 表现在对基础教育、基础科学、卫 生保健、农业等投入不足 。 二是各级政府事权分配不合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 “ 上下不清 ” 问题,造成中央与地方事权错位、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相互错位。 中央政府过多承担了本应由地方政府承担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 方面的支出责任,而且不合理地直接干预微观企业层面的运营。 省以下各级政府事权划分不统一、不规范,省与市县政府间事权 错位。较高级政府集中了过多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建设支出份额, 对农村的扶助支出主要落在县乡政府身上。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 这类区域性外溢效应较强的公共品过多地由县乡政府承担,主要 的社会保障支出落在地县两级政府。
现阶段我国政府间事权安排的基本现状与主要特点
事权安排的基本现状 我国政府规模庞大,政府越位与缺位并存。全部政府 收支相当于 GDP 的 30%以上,高于世界一般水平。 但从结构来看,直接用于企业的各项支出、促进经济发 展的各项支出和政府本身支出占据了很大份额,一些基 本公共服务开支如基础教育、社会保障、福利、医疗卫 生等反而份额较小。 各级政府事权目前缺乏明确而正式的划分,宪法原则 上对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责范围做出了规定,但没有通过 立法对各级政府的事权加以明确划分,造成实际上各级 政府间并没有明显区别,除了少数事权如外交、国防等 专属中央政府外,地方政府拥有的事权几乎全是中央政 府的事权翻板,从而呈现出 “上下对口、职责同构” 的特征,以致支出范围的划分过于笼统,而且流于重复, 财政分权体制缺乏合理事权划分的配套。
地方规划:站在地方的立场上,由地方主导的,为地方经济 和社会发展而服务的规划。
4、国土规划和区域政策的作用 从政治角度来看,国土规划具有诱导和体现民主政治 的作用,是政治和舆论的一种装饰,是民主意识形态 的表现。“缩小地区间差距”、“国土均衡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保护自然环境”等随着发展阶 段和国内外形势的不同,国土规划在某种程度上是对 国民发出的一种宣言。 从完善行政体系来看,国土规划是国家协调部门间的 利益、国家和地方的利益的一个总原则,是统一和调 整各种社会资本建设计划的一种装饰,即具有行政性 的协调和统一的作用。
5、国土规划的功能和目的 合理设计和构造国土利用的空间框架;(针对发展中 国家:促进或完善全国的统一市场) 通过政府行为确保地区间的公平和协调发展;
解决萧条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以及人口·经济活动过密 地区的区域问题; 有效地进行公共投资和诱导民间资本投资; 支持产业在空间上的布局; 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国土资源(土地、水、能源、 海洋、矿产、森林等); 保护和整治国土、防灾减灾、生态系统。
什么是事权和财权?
事权是某项事务归哪一级政府管,财权是某项 财政收入归哪一级政府使用。 事权是各级政府对所管理的国营企业与事业的 行政管理权,它反映的各级政府管理职能的划 分,突出的是行政隶属关系。财权是指在法律 允许下,各级政府负责筹集和支配收入的财政 权力,主要包括税权、收费权及发债权。
区域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外国土规划概述 二、国外区域规划演变历程 三、区域规划的基本类型 四、区域规划新背景 五、区域规划新理念 六、区域规划新理论 七、区域规划新目标 八、区域规划新内容 九、区域规划新方法 十、区域规划实施新手段
一、国外国土规划的基本概念
1、背景和基本概念
根据国家的不同、名称和重点也不同:空间秩序规划、国 土综合开发规划、社会资本建设规划、区域规划、国土 规划等。 欧美主要国家的国土规划的社会制度基础和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要素(特别人口)自由移动和全国 统一的市场。 地方自治政策:法定地方有自治权利和义务、中央与 地方在空间上的事权和财权。 国民的基本权利平等:生活环境的平等、就业机会的 平等、接触公共服务的机会平等→纳税、国民所得的 地区再分配。 政策理念:福利社会和完全雇用、地方议员代表制度
6、国土规划和区域政策实பைடு நூலகம்的前提条件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有一定财政转移支付能力、 公共投资能力等强有力的宏观协调功能和国民所得再分配能力; 有一套能够约束和保障的法规制度,确定财权和事权,保障国土开 发利益和契约的履行以及政策实施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并形成了 一个体系; 有一套比较正确的数据统计和标准、科学正确地评价国土资源存量 和空间容量以及地区差距的标准; 有一套促进民间部门参与区域开发的政策金融制度和税制; 对开发过份密集的地区或对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有一套严格限制开发 的政策和措施; 有一套为国民收集和公开信息的体系以及使民众参与,强调学习过程 和创新过程。 这六项条件同时在区域政策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被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