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教学感悟点滴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欣赏教学感悟点滴

【摘要】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文章总结了美术颀赏教学的一些感悟。

【关键词】欣赏教学;审美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以期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中,观赏者在观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学生更是凭第一印象(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但确实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根据这些,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

二、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

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恰恰相反,欣赏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他们的关系是互为作用的,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而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后,他们就可以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制作中。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美术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美的体验。

三、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要有充分的认识

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这就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和神态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

四、情景创设、从中品味艺术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在审美直

觉这种表层的心理活动刺激了欣赏者的感觉后,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我们都知道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可音乐同样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由于音乐的抽象性,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眼前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情感也不断地变化。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创造力。如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内容,让学生仔细观察纤夫们在劳动下的各种不同的表情、姿态,如果这时放上—曲《黄河号子》……这时学生就开始自觉地“设身处地”,进入某种情景,而自觉地体验画面上纤夫们劳动的艰辛,产生审美同情。这时的欣赏主体(学生)受到欣赏对象(纤夫)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其审美思想的启示,展开想象,调动相关的各种感觉,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这时学生积极认同的心理活动就由理性参与欣赏而推向深化,从而获得艺术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和随之而来的审美愉悦、审美想象。当学生进入联想境界后,教师如能用激昂的语调在音乐声中诵出俄罗斯著名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诗句:“到伏尔加河去!是谁在伟大的俄罗斯河上呻吟?这呻吟声像是一支沉痛的歌曲,那就是拉纤夫们在痛苦的行进。”这时学生们原先模糊的、朦胧审美享受一下子就变得清晰了,那优

美而辽阔的伏尔加河风景与倍受苦难的纤夫处境形成鲜明对比,仿佛是一曲低沉的号子在炎夏的闷热中与河水的悲吟混然震颤,学生开始随主人公一起痛苦、挣扎,逐步进入“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总而言之,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采用电化教育法、语言描述法、设置情景等“不择手段”而为之,往往事半功倍。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尤其强调“虚静”,主张欣赏艺术时既要虚廓心灵,又要静观默识,凝神体验。在欣赏时,播放一曲音乐,创设—种艺术氛围,就能使学生自觉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转向审美态度,摆脱实用的功利观念和外界的于扰,在浓烈的欣赏氛围中步入绝美的意境之中。

总之,对于美术教师而言,我们应用心去体验作品的内涵,引导学生正确地去认识作品,把握创作者的思想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