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字拱正,眉州眉山人。父赋,举拔萃,历度支判官。台符少聪颖,十岁能属辞,尝作《黄山
天津市2020届高考一模语文试题精选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天津市2020年高考一模语文试题精选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2020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嘉祐二年,试礼部。
主司欧阳修思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神宗崩,哲宗立,召为礼部郎中。
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
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
”卒不许。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知杭州。
未行,谏官言前相蔡确知安州,作诗借郝处俊事以讥太皇太后。
大臣议迁之.岭南。
轼密疏:“朝廷若薄确之罪则于皇帝孝治为不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
谓宜皇帝敕置狱逮治,太皇太后出手诏赦之,则于仁孝两得矣。
”宣仁后心善轼言而不能用。
轼出郊,用前执政恩例,遣内侍赐龙茶、银合,慰劳甚厚。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
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
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
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
漕河失利,取给江潮,舟行市中。
潮又多淤,三年一淘,为民大患,六井亦几于废。
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
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
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节)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辄能语.其要 语:说出B. 不欲骤履.要地 履:担任职务C. 轼恐不见.容 见:显现D. 又减价粜.常平米 粜:卖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后以.书见修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B. 为.当轴者所恨 且为.之奈何C. 大臣议迁之.岭南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 轼请于.朝 不拘于时,学于.余9.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由于父亲外出游学,所以苏轼的学习和成长受到了母亲的很多影响。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点训练(4)】文言文信息筛选和内容概括主观题(含答案)
题点训练四文言文信息筛选和内容概括主观题[目标解说]《考试说明》中对文言文“分析综合”的考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筛选文中的信息;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综合是在对文意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叙述事件或道理进行综合推理,要求能说出某个论点的论据、某个事件的起因、某种发展所导致的结果,或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评论。
真题回做(2013·四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金履祥字吉父,婺之兰溪人。
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书,即能记诵。
比长,益自策励。
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
基则学于黄榦,而榦亲承朱熹之传者也。
自是讲贯益密,造诣益邃。
时宋之国事已不可为,履祥遂绝意进取。
然负其经济之略,亦未忍遽忘斯世也。
会襄樊之师日急,宋人坐视而不敢救,履祥因进牵制捣虚之策,请以重兵由海道直趋燕、蓟,则襄樊之师,将不攻而自解。
且备叙海舶所经,凡州郡县邑,下至巨洋别岛,难易远近,历历可据以行。
宋终莫能用。
及后朱瑄、张清献海运之利,而所由海道,视履祥先所上书,咫尺无异者,然后人服其精确。
德祐初,以迪功郎、史馆编校起之,辞弗就。
宋将改物,所在盗起,履祥屏居金华山中。
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
训迪后学,谆切无倦,而尤笃于分义。
有故人子坐事,母子分配为隶,不相知者十年,履祥倾赀营购,卒赎以完;其子后贵,履祥终不自言,相见劳问辛苦而已。
履祥尝谓司马文正公光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为《外纪》,以记前事,不本于经,而信百家之说,是非谬于圣人,不足以传信。
乃以《尚书》为主,下及《诗》《礼》《春秋》,旁采旧史诸子,表年系事,断自唐尧以下,接于《通鉴》之前,勒为一书,名曰《通鉴前编》。
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
初,履祥既见王柏,首问为学之方,柏告以必先立志,且举先儒之言:居敬以持其志,立志以定其本,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内,此为学之大方也。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欧阳修《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欧阳修《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欧阳修公讳.晔,字日华。
于检校工部尚书讳托之曾孙,武昌县令讳郴之孙,赠太仆少卿讳偃之第三子,于修为叔父。
修不幸幼孤,依于叔父而长焉。
欧阳氏世家江南,伪唐李氏时为庐陵大族。
公咸平三年举进士甲科,历南雄州判官,随、闽二州推官,江陵府掌书记,拜太子中允、太常丞博士、尚书屯田、都官二员外郎,享年七十有九,终于家。
(公)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
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
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
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然汝能听我言乎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藉汝。
”僧喜曰:“诺。
”饥民赖以全活。
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
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
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
"独不肯署。
尧咨讽转运使出公,然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
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
”囚不知所以然。
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手,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
”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
”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
所居,人皆爱思之。
公娶范氏,封福昌县君..。
子男四人,长曰宗颜,次曰宗阅,其二早亡。
女一人,适.张氏,亦早亡。
铭.曰:公之明足以决于事,爱足以恩于人,仁足以施其族,清足以洁其身。
(选自欧阳修《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汝能听我/言乎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B.然汝能听我言乎/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C.然汝能听我/言乎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D.然汝能听我言乎/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讳,不言、避讳。
现代文阅读答案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docx
现代文阅读答案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
嘉祐二年,试礼部。
后以书见修①,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现代文阅读答案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 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 卒全其城。
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现代文阅读答案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
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
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
”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
”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
”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②,虽杀人亦为之。
”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现代文阅读答案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
”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
而轼卒不得大用。
【注】①修:指欧阳修。
②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比冠,博通经史比:等到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诣:下令C.卒全其城全:保全D.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狱:刑罚【答案】B【解析】诣:至IJ,去。
高中文言文阅读: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1,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一)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①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祐二年,试礼部,殿试中乙科。
丁母忧。
五年,调福昌主簿。
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
轼始具草,文义粲然。
复对制策,入三等。
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
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②,吾侪③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④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改动)(注)①范滂:东汉人,曾任汝阳太守属吏,因抑制豪强,反对宦官,33岁死于狱中。
2020年全国高考I卷语文文言文《苏轼传》注释
2020年全国高考I卷语文文言文《苏轼传》逐字注释翻译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倒装,以书授之】,闻古今成败,辄嘉祐二年【1057年】,试(于)礼部【状语后置句。
客户部:官署名。
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
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事】。
主司【指科举的主试官】欧阳修惊喜,殿试【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选举行,由皇帝主持】中【考中】乙科【古代考试科目的名称】。
后以(用)书【书信】见【谒见】修,修语【告诉】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使之)出一头地【让其高出众人一头之地。
后以之比喻高人一着】。
”洵卒,赠【追赠,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光禄丞。
既【……以后】除丧【守丧期满,脱除丧服】,还朝,以【以……身份】判官告院(任安石创行【首创并施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不利,弊端】。
新政日【一天天地】下【下达】,轼于其间【期间,某一段时间】,每因【凭借】法以【来】便【使……司农【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行【推行】手实法【手实法亦称“首实法”。
唐宗时官府令民户自报田地和财产作为征税依据的办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因犯……罪或错误又:入罪,定罪),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制订律令】也(判断句)。
”提举官惊曰:“公姑【姑且,暂且】徐【慢慢地】(图)之。
”未几【不久】,朝廷知法害【损害】民,罢【废除】元佑元年,轼以【凭借……身份】七品服【古代表示官吏等级的、型制颜色不同的公服】入侍【侍奉】延和【延和殿】,即赐银绯【银印红绶】,迁【升任】中书舍人【官名,宋时不担任实职】,三年权知【代掌某官职。
权:暂代官职】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因冷而哆嗦】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之)得尽技【使技尽,充分发挥】巡铺【宋代贡院内设巡铺所,纠察举人应试时是否遵守场规、有无舞弊情事】内侍【太监】每(常常)摧辱举子且持【抓住】暖昧【模糊】单词【单一言辞】诬之以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指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者所(被动句)恨【忌恨】。
2018年高考语文碑志类文言文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
碑志类文言文阅读【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
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
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
呜乎!其志亦大矣。
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
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
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
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
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
女七人。
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人纯实不欺.欺:欺骗B.不治.科举文词治:研究C.要必申.其意申:施展D.召君问.其制问:询问【答案】C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
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
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
高中文言文阅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旁,母许之否乎?”程氏日:“汝能为滂,吾題不能为滂母哪?”嘉佑二年,试礼部。
主司政阳修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
五年,调稿吕主簿。
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徙知容州有资窃发安抚司遣三班吏臣领悍卒来捕卒凶暴恣行至以禁物诬民入其家争斗杀人且畏罪惊溃将为乱民奔诉轼,轼授其书不视,曰:“必不至此。
”散卒闻之,少安,徐使人招出戮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汇王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染,吾侪小人,当效命。
”卒全其城。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司马光为相,欲复差役,轼曰:“免役之害,接致民财,十室九空,效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恋。
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
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
”光曰:“于君何如?”软曰:“法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
公欲骤罢免役而行差役,正如罢长征而复民兵,盖未易也。
”光不以为然。
微宗立,移廉州,改舒州团练制使。
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节选自《宋史。
苏轼传》)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顾不能为谤母邪顾:难道B.轼诣武卫营旨:拜访C.法相因则事易成因:沿袭D.未尝以岁课乞迁课:考核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徙知容州/有资窃发/安抚司遣三班吏臣领悍卒来捕/卒凶暴恣行/至以禁物诬民/入其家争斗杀人/且畏罪惊溃/将为乱/B.徙知容州/有资窃发/安抚司遣三班吏臣领悍卒来捕/卒凶暴恣行至/以禁物诬民入/其家争斗杀人/且畏罪惊溃/将为乱/C.徙知容州/有资窃发/安抚司遣三班吏臣领悍卒来捕/卒凶暴恣行/至以禁物诬民入/其家争斗杀人/且畏罪惊溃/将为乱/D.徙知容州/有资窃发安抚司/遣三班吏臣领悍卒来捕/卒凶暴恣行/至以禁物诬民/入其家争斗杀人/且畏罪惊溃/将为乱/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自幼聪慧,少有大志。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阅读答案附译文
【古文阅读】之马矢奏春创作苏轼, 字子瞻, 眉州眉山人.生十年, 父洵游学四方, 母程氏亲授以书, 闻古今成败, 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①传》, 慨然太息, 轼请曰:轼若为滂, 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 吾顾不能为滂母邪?徙知徐州.河决曹村, 泛于梁山泊, 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 涨不时泄.城将败, 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若出, 民心摆荡, 吾谁与守?吾在是, 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 呼卒长曰:河将害城, 事急矣, 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②, 吾侪③小人, 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④以出.筑西北长堤, 首起戏马台, 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 城不沉者三板.轼庐于其上, 过家不入, 使官吏分堵以守, 卒全其城.为木岸, 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有改动)【注】①范滂:东汉人, 曾任汝阳太守属吏, 因抑制豪强, 反对宦官, 33岁死于狱中.其母深明年夜义.②涂潦(lo):泥水.③吾侪(chi):我们.④锸(chā):锹.苏轼, 字子瞻, 是眉州眉山县人.十岁的时候, 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 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念书, 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 都能道出其概要.程氏读到《后汉书.范滂传》时, 发出深深的慨叹, 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而失落臂生死, 母亲您承诺吗?程氏说:你如果能成为范滂一样的人, 我又怎会和睦范滂的母亲一样深明年夜义呢?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 在梁山泊泛滥, 从南清河溢出, 汇聚在徐州城下, 水不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 城墙即将被冲垮, 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出亡.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 民心一定会摆荡, 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 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 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 事情很紧迫了, 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 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 修筑西北方向的长堤, 堤坝从戏马台起, 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竭, 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天天住在城上, 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 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 最终保全了徐州城.又向朝廷要求调来服役的人, 加高修筑旧城墙, 修筑木制堤岸, 用以防备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⑴辄能语其要()⑵轼诣武卫营()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母程氏亲授以书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B、泛于梁山泊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C、率其徒持畚锸以出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D、朝廷从之悉以咨之(《班师表》)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⑴轼若为滂, 母许之否乎?⑵河将害城, 事急矣, 虽禁军且为我尽力.11.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苏轼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父亲苏询对他成为文学家影响最年夜.B、洪水汇于城下的危急时刻, 苏轼亲率士兵冒雨增筑城墙, 保全了徐州城.C、苏轼很小就树立起为民除弊兴利的年夜志, 所以后来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D、苏轼任徐州太守时, 带动富民出资修筑被洪水冲坏的城墙, 受到朝廷嘉奖.12.根据节选文字, 结合已经学过的苏轼的诗文, 你认为苏轼是个怎样的人?(2分)参考谜底:8.(1)语:说出;(2)诣:到去;各1分9.D2分10.(1)(若、许各1分)苏轼如果成为范滂一样的人, 母亲是否承诺我呢?(2)(虽且各1分)河水将要危害到城墙, 事情非常危急了, 即使是禁军(也)暂且替我竭尽全力(呵护城市).11.B2分12.苏轼不单是一个文学年夜家, 也是一个心忧天下的清官廉吏.。
考点11 传记类文言文基础阅读-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11 传记类文言文基础阅读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科目考试说明中,有关传记类文言文阅读的考点内容如下:3.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3.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3.3概括古诗文的主要内容。
3.5理解词语、句子在古诗文中的含义。
3.6凭借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依据语境、内容,进行断句、排序、判断等。
3.7分析词、句、段在古诗文中的作用。
3.9分析作者的情感、写作的意图。
3.10赏析古诗文的语言运用、古诗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
3.13评价古诗文内容、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以上考点,有关传记类文言文阅读的分值大致比较稳定,约为19分左右,一般用6道题来进行考查。
其中,3.5理解词语、句子在古诗文中的含义。
3.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3.6凭借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依据语境、内容,进行断句、排序、判断等。
主要为基础部分,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来考查,基础部分通常为4道题。
3.3概括古诗文的主要内容和3.13评价古诗文内容、思想的意义和价值为能力综合部分,主要用主观简答题来考查。
综合阅读部分通常为2道题。
两者分值占比约为13:6。
复习时做到以下三点:(1)注重平时阅读积累和古代汉语实词意义和用法,加强知识储备。
(2)注重实词词义推断技巧的训练,注重文言文古今对照翻译训练。
(3)注重文言文阅读,尤其是《史记》、“二十四史”史传人物传记阅读。
考向一词语意义(2022年上海高考语文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亿传(北宋)苏舜钦①韩公,讳亿,字宗魏。
以咸平五年登进士第,除大理评事。
②景祐二年,通判陈州。
时郡界河决害民,计其补塞费巨万,公驰至其地,集濒河丁壮,就伐薪藁,亲为裁画,一物不取于民而堤复完坚。
又去郡数十里有群寇,大浮舰而下,将劫旁邑。
公廉知之,自部十余卒,夜掩至,命堰河绝上流,举火伐鼓以疑之,贼弃舟迸走,尽束以付吏。
转运使郑文宝闻之,走檄①会公于许。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11.对文中下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
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
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
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
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缓解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
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译文:_______(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译文:_______试题精讲10.【解析】文言断句题,考查考生的文言语感、文言阅读经验和文意理解能力。
解此类题,首先,观察四个选项中停顿相同的地方,这些地方停顿无误,可以帮助我们大致理解句意。
接着,比较四个选项的差异在哪里,多读几遍,凭借语感,初步判断哪种停顿读起来更符合文言表达习惯。
最后,根据语境,揣摩不同的停顿在语意上有何差别,哪一种更符合语境和情理,并把整个句子的大意顺一下。
“坐庭中”“噤未能言”的主语均为“士”,“噤未能言”语意完整,不可断开;“轼宽其禁约”句子结构完整,不可断开。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记叙文类
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并序【宋】欧阳修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
君之行义,闻于蜀之人久矣。
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书献诸朝。
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
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苏氏父子文章遂擅天下。
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
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闻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
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曾祖讳祐,祖讳杲,父讳序,赠尚书职方员外部,职方君三子,曰澹,曰涣,曾以文学举进士。
而君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
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皆怪之。
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
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
岁余,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材异等不中。
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
”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
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粹精,涵蓄充溢,抑而不发。
久之,慨然曰:“可矣。
”由是下笔,顷刻数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
盖其禀也厚,故发之迟;志也悫,故得之精。
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
初,修为上其书,召试紫微阁,辞不至。
会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而君以疾卒实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享年五十有八。
天子闻而哀之,敕有司..具舟载其丧归于蜀。
君善与人交,急人患难,死则恤养其孤,乡人德之。
君生于远方,而学又晚成,常叹曰:“知我者惟吾父与欧阳公也。
”(选自《欧阳修集》卷三十五,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而君以疾卒/B.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而君以疾卒/C.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而君以疾卒/D.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而君以疾卒/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讳,古人不敢直接称帝王尊长的名字。
《列传-卷六十五》(宋史)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宋史》列传·卷六十五关于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
《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卷六十五原文谢泌孙何(弟仅)朱台符戚纶张去华(子师德)乐黄目柴成务谢泌,字宗源,歙州歙人。
自言晋太保安二十七世孙。
少好学,有志操。
贾黄中知宣州,一见奇之。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解褐大理评事、知清川县,徙彰明,迁著作佐郎。
端拱初,为殿中丞,献所著文十编、《古今类要》三十卷,召试中书,以直史馆赐绯。
时言事者众,诏阁门,非涉侥望乃许受之。
繇是言路稍壅。
泌抗疏陈其不可,且言:"边鄙有事,民政未乂,狂夫之言,圣人择焉。
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
愿采其可者,拒其不可者,庶颙颙之情,得以上达。
"复言:"国家图书,多失次序。
唐景龙中,尝分经、史、子、集为四库,命薛稷、沈佺期、武平一、马怀素分掌,望遵复故事。
"遂令直馆分典四部,以泌知集库。
改左正言,使岭南采访。
淳化二年,久旱,复上言时政得失。
时王禹偁上言:"请自今庶官候谒宰相,并须朝罢于政事堂,枢密使预坐接见,将以杜私请。
"诏从之。
泌上言曰:"伏睹明诏,不许宰相、枢密使见宾客,是疑大臣以私也。
《书》曰:'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张说谓姚元崇曰:'外则疏而接物,内则谨以事君。
此真大臣之礼。
'今天下至广,万机至繁,陛下以聪明寄于辅臣,自非接下,何以悉知外事?若令都堂候见,则庶官请见咨事,略无解衣之暇。
今陛下囊括宇宙,总揽英豪,朝廷无巧言之士,方面无姑息之臣,奈何疑执政,为衰世之事乎。
王禹偁昧于大体,妄有陈述。
"太宗览奏,即追还前诏,仍以泌所上表送史馆。
高中文言文阅读: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
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锻炼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
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
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
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
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
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
以余力复完六井。
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杭人名为苏公堤。
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
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高中文言文阅读: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佑二年,试礼部。
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
五年,调福昌主簿。
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
轼始具草,文义粲然。
复对制策,入三等。
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
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
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
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
不若于馆阁中近上官职与之,且请召试。
”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用“/”线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B.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C.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D.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A.冠,读guàn时,可以指的是戴帽子;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高中文言文阅读: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
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
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
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
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
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
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
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
”光不以为然。
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
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
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
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B.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河北省玉田县林南仓中学2021-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
河北省玉田县林南仓中学2021-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33分)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攘诟(gòu)伶俜(pīng)白头偕(jiē)老淇水汤(shāng)汤B遗(yí)施夙(sù)愿蹑(niè)手蹑脚望风披靡(mǐ)C溘(kè)死嗟(jiē)叹坚如磐(pán)石拊(fǔ)掌而笑D羁(jī)绊葳蕤(ruí)绕树三匝(zā)咎(jiū)由自取2.A 蛾眉?垣不遑启居游目怀C 鸷鸟幽情清流激湍夙兴夜寐D 契阔杂揉坚如磐石渐车帷裳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大奖,人们开始对他的作品如《红高梁家族》《牛》《蛙》等趋附者众。
BC经过,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对接,毫发不爽。
D校运会开幕式上,国旗冉冉升起,雄壮的运动员进行曲飘荡在运动场上空,不绝如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本着“”为原则,在基础上。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双增长,成为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D.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上心,不然很难取得应有的成绩,比如说学习,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觉刻苦的程度。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岳麓书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遍地悬挂的历代楹联,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①院落格局中轴对称、层次递进②给人一种庄严、幽远的厚重感③它集教学、藏书、祭祀于一体④主体建筑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⑤门、堂、斋、轩、楼,每一处建筑都很古朴⑥讲堂安插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专祠等摆列于两旁A.②③④⑥⑤①B.②⑥④①⑤③C.③①④⑥⑤②D.③②⑥④①⑤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高中文言文阅读:,字德翁,眉州眉山人。自幼已矫然不群,邃经术,文力雄健。中进士第,知雍丘县,抚民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
自幼已矫然不群,邃经术,文力雄健。
中进士第,知雍丘县,抚民如伤。
县枕汴流,漕运不绝,旧苦多盗,然未尝有获者,人莫知其故。
伯雨下令纲舟①无得宿境内,始犹不从,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趣京师者护以出,自是外户不闭。
使者上其状,召为大宗正丞,甫至,擢左正言。
时徽宗初政,纳用谠论,伯雨首击章惇,曰:“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
向使其计得行,将置陛下与皇太后于何地!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臣闻北使言,去年辽主方食,闻中国黜惇,放箸而起,称甚善者再,谓南朝错用此人。
北使又问,何为只若是行遣?以此观之,不独孟子所谓‘国人皆曰可杀’,虽蛮貊之邦,莫不以为可杀也。
”章八上,贬惇雷州。
伯雨居谏省半岁,所上一百八疏。
大臣畏其多言,俾权给事中,密谕以少默即为真。
伯雨不听,抗论愈力,且将劾曾布。
布觉之,徙为度支员外郎,寻知虢州。
崇宁党事作,削籍编管通州。
为蔡卞所陷,与龚玦、张庭坚等十三人皆南迁,独伯雨徙昌化。
奸人犹未甘心,用匿名书复逮其仲子申先赴狱,妻适死于淮,报讣俱至。
伯雨处之如平常,曰:“死者已矣,生者有负于朝廷,亦当从此诀。
如其不然,天岂杀无辜耶!”绍兴初,高宗诏赠伯雨直龙图阁,又加谏议大夫,采其谏章,追贬章惇、蔡卞、邢恕、黄履,明著诬宣仁事以告天下。
淳熙中,赐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任伯雨列传》)(注)①纲舟:成批运送货物的船只。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旧苦多盗,然未尝有获者苦:苦于B. 时徽宗初政,纳用谠论谠:正直C. 若贷而不诛贷:推卸D. 俾权给事中权:担任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
B. 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
精选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之古诗文阅读苏廷评行状
苏廷评行状苏轼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
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
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
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
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
旋复有余,则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益不复爱惜。
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
”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
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
李顺反,攻围眉州。
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
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
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
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
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
”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
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
公始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
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
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
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
公未尝问。
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
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
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
谨状。
(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十六》,有删节)【注】①廷评,即廷尉平,又称廷平。
苏序:苏轼之祖父,苏洵之父,一生都未踏入仕途。
苏轼在“行状”中称其为“苏廷评”,估计是父因子贵。
行状:古文体名,苏廷评事略,就是讲关于苏廷评这个人的一些轶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操兵乘.城乘:登B.公独治丧执礼..执礼:遵奉礼制C.会皇考病没.没:通“殁”,去世D.所以..劝导成就者所以:……的原因2.下列句子中,表现苏序有见识或有雅量.......的一组是(3分)①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②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③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④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⑤公始命其子涣就学⑥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序自幼性格豁达开朗,不拘礼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台符字拱正,眉州眉山人。
父赋,举拔萃,历度支判官。
台符少聪颖,十岁能属辞,尝作《黄山楼记》,士友称之。
及长,善词赋。
时太宗廷试贡士,多擢敏速者,台符与同辈课试,以尺晷成一赋。
淳化三年,进士登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青州。
召入直史馆,赐绯鱼,再迁秘书丞、知浚仪县。
咸平元年,与杨砺、李若拙、梁颢同知贡举,俄以京府旧僚,擢太常博士,出为京西转运副使。
时北边为梗,台符上言曰:“幽蓟之地,实维我疆,尚隔混同,所宜开拓。
陛下自天受命,与物更始,继迁①授节,黎桓②加爵,咸命使者镇抚其邦。
惟彼契丹,未加渥泽,非所以柔远能迩,昭王道之无偏也。
臣愚以为宜于此时赦契丹罪,择文武才略习知边境辩说之士,为一介使,以嗣位服除,修好邻国,往告谕之。
因与之尽捐前恶,复寻旧盟,利以货财,许以关市,如太祖故事,使之怀恩畏威。
则两国既和,无北顾之忧,可以专力西鄙,继迁自当革心而束手矣,是一举而两得也。
”台符又自请往使,时论韪之。
咸平二年春,旱,诏求直言。
台符上疏,请重农积谷,任将选兵,慎择守令,考课黜陟,轻徭节用,均赋慎刑,责任大臣,与图治道。
奏入,优诏褒答。
景德初,郑文宝为陕西转运,或言其张皇生事,徙台符代之,仍赐金紫。
台符俊爽好谋然颇以刻碎为举职与杨覃联事覃颇欲因仍旧贯台符则更革烦扰议事违戾交相掎奏以不协闻命御史视其状。
九月,徙台符知邵州,覃知随州。
三年,召还,会执政有不喜者,复出知洪州,卒于舟次,年四十二。
(节选自《宋史》,有改动) [注] ①继迁:李继迁,党项人,其孙李元昊。
②黎桓:越南前黎朝开国君主。
15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台符俊爽好谋然/颇以刻碎为举职/与杨覃联事/覃颇欲因仍旧贯/台符则更革烦扰/议事违戾/交相掎奏/以不协闻/命御史视其状
B.台符俊爽好谋/然颇以刻碎为举职/与杨覃联事/覃颇欲因仍旧贯/台符则更革烦扰/议事违戾/交相掎奏以不协/闻命御史视其状
C.台符俊爽好谋/然颇以刻碎为举职/与杨覃联事/覃颇欲因仍旧贯/台符则更革烦扰/议事违戾/交相掎奏/以不协闻/命御史视其状
D.台符俊爽好谋然/颇以刻碎为举职/与杨覃联事/覃颇欲因仍旧贯/台符则更革烦扰/议事违戾/交相掎奏以不协/闻命御史视其状
15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试,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其制始于唐。
B.尺晷,是一种小型仪器,其长度大约一尺。
晷,古代按照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
C.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
唐制规定五品以上佩鱼符袋,宋袭之。
D.诏,又称诏书,是皇帝发给臣民的文书命令。
优诏,是皇帝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
16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台符天资聪慧,才华横溢。
他自小就非常聪明,曾写《黄山楼记》被大家称赞;擅长写诗作赋,参加廷试时,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写成了一篇赋。
B.台符见识高远,有勇有谋。
他针对北部边境的契丹问题,上疏陈述利弊,主张实行王道,捐弃前嫌,与之修好,并且请命作为使臣亲自前往。
C.台符敢于直言,建言中肯。
咸平二年大旱,他上疏直言,从农业、军事、政务、徭役、赋税等多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得到皇帝褒扬并赐金紫。
D.台符擅长谋略,苛刻烦琐。
他与杨覃共事,杨因循旧制,他力求变革却很是烦琐,两人政见不合,皇帝派人查看,最后把他们分别调离。
16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彼契丹,未加渥泽,非所以柔远能迩,昭王道之无偏也。
(2)因与之尽捐前恶,复寻旧盟,利以货财,许以关市,如太祖故事。
1,
【答案】
158.C
159.B
160.C
161.(1)只有那契丹,没有加以恩惠,这不是怀柔远方,优抚近地,表明王道没有偏差的做法啊。
(2)借此和他们(指契丹)全部放下以前两国之间的嫌隙,重新缔结过去的盟约,给他们货物钱财的好处,允许他们在关口做买卖,像太祖过去的做法。
【解析】
158.本句,根据名词代词“台符”“杨覃”“旧贯”“事”“御史”“状”,虚词“以”“为”“与”“因”“则”“其”,“然”字表转折,在“然”字前面断开;“交相掎奏以不协闻”是说两人上奏时互相顶着劲,都听闻他们之间不配合,在“以”字前断开。
再结合本句意思:台符英俊豪爽,擅长谋略,然而很是把苛刻烦琐当作尽职。
(台符)同杨覃联合做事,杨覃很想因循过去的制度,台符却变更革新,很是烦琐,两人商议事情意见不一致,上奏时互相较着劲,以不和著称,皇帝派御史观察他们的情况。
句子可以断开为:台符俊爽好谋/然颇以刻碎为举职/与杨覃联事/覃颇欲因仍旧贯/台符则更革烦扰/议事违戾/交相掎奏/以不协闻/命御史视其状。
故答案为C。
159. B项,“尺晷,是一种小型仪器,其长度大约一尺。
晷,古代按照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说法错误,尺晷:日影移动一尺为尺晷,形容时间很短。
故选B。
160. C项,“咸平二年大旱……得到皇帝褒扬并赐金紫”说法错误,“并赐金紫”是“景德初,郑文宝……徙台符代之”后的事。
故选C。
161.(1)中的“惟”,只有;“彼”,那;“渥泽”,恩惠;“所以”,……的做法,……的办法;“柔远”,怀柔远方;“迩”,近,近的地方;“柔远能迩”,怀柔远方,优抚近地;“昭”,表明;“偏”,偏差。
(2)中的“因”,借,凭借;“捐”,放下,丢弃;“前恶”,指之前的嫌隙;“复”,重新;“旧盟”,过去的盟约;“复寻旧盟”,重新缔结过去的盟约;“利以货财,许以关市”,状语后置,给他们货物钱财的好处,允许他们在关口做买卖;“如”,像;“故事”,译为过去的做法、先例、旧事。
参考译文:
朱台符字拱正,眉州眉山人。
父亲名赋,科举考试出类拔萃,做过度支判官。
台符自小聪明颖悟,十岁就能作文,曾经作《黄山楼记》,读书的朋友们都称赞这篇文章。
等到成年,擅长作词、赋。
当时太宗对
贡士进行廷试,大多选拔才思敏捷快速成文的人,台符和同辈们一起考核测试,只用片刻时间就写成一篇赋。
淳化三年,考中进士甲科,脱去布衣将去担任监丞,通判青州。
奉召进入直史馆,皇帝赐给(他)绯衣与鱼符袋,又升任(他)为秘书丞,主持浚仪县(事宜)。
咸平元年,与杨砺、李若拙、梁颢一同主持贡举考试,很快就凭借着是京府的旧官吏,升任太常博士,出京任京西转运副使。
当时北部边境有祸患,台符上书皇帝说:“幽州、蓟州这些地方,实在是维系我国疆土完整的重要地方,现在却阻隔着,使我们国家不能统一,应该开发。
陛下从上天接受使命,与万物共同开创新局面,李继迁被授以符节,黎桓被加封爵位,(陛下)都派遣使者安抚他们的国家。
只有那契丹,没有加以恩惠,这不是怀柔远方,优抚近地,表明王道没有偏差的做法啊。
我认为应该在这个时候赦免契丹的罪过,选择有文才武略、熟知边境情况且能言善辩的人,作为使官,把新皇即位、守丧期满、准备要与邻国修好的消息,去晓示他们。
借此和他们(指契丹)全部放下以前两国之间的嫌隙,重新缔结过去的盟约,给他们货物钱财的好处,允许他们在关口做买卖,像太祖过去的做法,使他们心怀感恩,畏惧威严。
那么两国就会和睦,(我们)没有北部边疆的忧患,可以专心致力于西部边陲,李继迁自然会改变心思没有办法了,这是一举两得的事啊。
”台符又自己申请前往出使(契丹),当时人们评论他做得很对。
咸平二年春天,大旱,皇帝下诏书寻求真话。
台符向皇帝上疏,请求重视农业,囤积粮食,任用将领,挑选士兵,谨慎选择地方官员,通过考核确定官员的降免升迁,减轻徭役,节约用度,平均赋税,谨慎用刑,责令任用大臣,与他们谋划治国之道。
奏章送到皇帝手中,皇帝(看后)下诏书回复夸奖他。
景德初年,郑文宝做陕西转运使,有人说他做事慌张,总生事端,(皇上)派台符代替他,仍然赐给他金鱼袋及紫衣。
台符英俊豪爽,擅长谋略,然而很是把苛刻烦琐当作尽职。
(台符)同杨覃联合做事,杨覃很想因循过去的制度,台符却变更革新,很是烦琐,两人商议事情意见不一致,上奏时互相较着劲,以不和著称,皇帝派御史观察他们的情况。
九月,(皇上)调任台符主持郢州,杨覃主持随州。
三年,诏命(台符)回京,(台符)遇上不喜欢他的掌权的官员,又出京主持洪州,死在舟次,年龄四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