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2025届新疆乌鲁木齐七十中学初三5月月考(一轮检测试题)物理试题含解析

2025届新疆乌鲁木齐七十中学初三5月月考(一轮检测试题)物理试题含解析

2025届新疆乌鲁木齐七十中学初三5月月考(一轮检测试题)物理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小灯泡L标有“6V 4.8W”,电阻R1的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R2标有“20Ω 0.5A”,当R2的滑片P置于最左端时,只闭合S1,小灯泡正常发光.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源电压为6VB.小灯泡的电阻为7.5ΩC.滑片P在最右端,只闭合S2,电路的总功率为1.2WD.滑片P在最左端,闭合S1、S2,电路的总功率为8.4W2.如图所示,用轻质材料制成的吊桥搭在河对岸.一个人从桥的左端匀速走到桥的右端,桥面始终是水平的,不计吊桥和绳的重力,人从吊桥左端出发时开始计时.则人在吊桥上行走过程中,吊桥右端所受地面支持力F与人行走时间t的关系图像是( )A.B.C.D.3.对下列设备应用到的物理知识的解释,正确的是A.声呐-利用次声波测绘海底地形B.B 超-利用电磁波获取人体内部信息C.验钞机-紫外线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D.遥控器-靠超声波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4.如图所示的电暖气,通电后电热元件将内部的导热油加热,导热油迅速升温后提高室内温度.电暖气采用了导热油这种物质,其主要原因是导热油的A.比热容较小B.热值较小C.密度较小D.电阻较小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蜡烛烛焰等大的像,则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当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光屏也应该远离凸透镜,此时成的像变小C.当物距是15cm时,适当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将不能再呈现烛焰完整的像6.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B.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7.关于安全用电,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用湿布擦拭通电的电视机B.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都使用两脚插头C.控制各灯具的开关都应该安装在零线上D.使用测电笔时,手接触笔尾的金属电极8.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河底石块看起来变浅B.世博会中国馆的灯光C.廊桥在水面出现“倒影”D.射击瞄准要“三点一线”9.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一种仪器,图为电流表的表头内部结构,它由永磁体、线圈等构成,当有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会发生偏转,从而带动指针转动。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能输出和输入之比。

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轮组的负荷和速度,来计算轮组的输入和输出机械能,从而得到机械效率。

要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最基本的方法是采用牛顿定律,利用重力势能和动能转化的原理进行实验。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实验装置:选定一个质量较大的滑轮,其轮轴平行于桌面,滑轮的辊筒之间放置一段粗绳,绕过滑轮。

在滑轮上方的绳上,用许多小铅块做拉力,使得系统保持稳定。

2. 测量滑轮的负荷:将质量为m的物体与薄绳相连,沿绳的自由端放下,使其抵达土地。

为了保证负荷的准确,可以对负荷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

将负荷的重量用登录钩测量。

3. 测量滑轮的速度:为了能够测量滑轮的速度,需要在绳下方放一个定点,以便观察绳的运动状态。

在绳的下方,放置一个指环,指环由一根细绳固定,细绳长度为2m,细绳固定在试验台的上方。

指环上方通过固定点,细绳与胶皮带相连。

在实验时,将物体从指针处放下,并用计时器记录物体从指针到达指环的时间,同时观察细绳运动状态。

通过记录所消耗的时间以及物体位置变化的情况,可以得到滑轮的速度。

4. 计算机械效率:将测得的滑轮负荷和速度代入公式P=Fvt,计算出滑轮输出能量。

用输入能量除以输出能量,即可得到滑轮的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计算公式如下:η = (F/d) / (mgh/t)F为滑轮的负荷(N),d为滑轮的直径(m),m为物块的质量(kg),g为重力加速度(m/s^2),h为滑轮高度(m),t为物块下落时间(s)。

通过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可以通过测量轮组的负荷和速度来计算轮组的输入和输出机械能,从而得到机械效率。

这个实验不仅对于物理学习者提高对于运动学、动力学等深度物理概念的理解,也在实际生活中有一定的应用。

滑轮组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机械和电力工业中,滑轮组是重要的传动组件,其主要作用之一是传递力量。

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

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

初二物理 测定滑轮组板滞效用 姓名之阳早格格创做真验手段:(1) 教习组拆滑轮组(2)教会丈量滑轮组的板滞效用真验本理:测定滑轮组板滞效用是个间交丈量的物理量,根据板滞效用公式η= w有/w 总有Fs Gh =η真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验历程:1. 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总沉力G2. 把刻度尺牢固正在铁架台上3. 按央供组拆滑轮组——一定一动、二定二动4. 弹簧测力计用横曲进与的力进与推绳子使沉物匀速降下,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共时分别记录绳端战物体正在刻度尺上的初终位子5. 安排表格并记录数据真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真验一)真验真质 次数123钩码沉力G/N钩码的初位子h1/m钩码的终位子h2/m钩码降下的距离h/m有用功W有/J推力F/N绳端的初位子s1/m绳端的终位子s2/m绳端降下的距离s/m总功W总/J真验论断:(1)共一滑轮组,所提下沉物越沉,板滞效用越___________.(2)单滑轮组战单滑轮组,提下共样沉的物体,相共的下度,___________滑轮组板滞效用大.(3)指出普及板滞效用的要领真验注意事项:(1)弹簧测力计应横曲进与用力.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在匀速推动历程中读数.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钩码沉力该当用弹簧测力计丈量,而不是根据钩码的额定值估计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刻度尺丈量s 、h ,应分别记录初终位子,供好值. (3)多次丈量的手段是举止一些需要的比较,利用不真足归纳法归纳顺序,而不是供仄衡.修议正在每一个组拆中:第(1)(2)次真验统造提下下度相共,与分歧的钩码数,比较滑轮组效用跟被提下沉物的闭系.第(2)(3)次真验与相共的钩码数,使物体降下分歧的下度,比较滑轮组效用跟被提下下度的闭系.真验训练题1、您正在干真验的时间,有不思索真验规划是可不妨矫正,怎么样矫正?2、小雪战小白正在“测滑轮组板滞效用”的真验中,所有组拆佳如图1所示的真验拆置,他们分别记下了钩码战弹簧测力计的位子.(1)小白___________进与推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降下,并由弹簧测力计读出推力为0.5N ,共时小雪用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下的下度为0.1m ,以上丈量准确无,他们意识到出现了过失,请您助闲找出本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滑轮组的板滞效用本质为__________.(4)若提下的钩码沉减少到6N ,则该滑轮组的板滞效用将_____________(选挖:“变大”、“变小”或者“稳定”).3、工人师傅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正在10s 内把500N 的货品匀速普及2m ,正在此历程中推力所干的功是供正在此历程中:(1)工人师傅所干的有用功;第3题图图1(2)滑轮组的板滞效用.。

课题检测报告

课题检测报告

《滑轮组机械效率创新实验研究》课题检测成果报告宜宾市南溪区江南镇初级中学校理化生课题组执笔人:黄艳宜宾市南溪区江南镇初级中学校语文教研组《滑轮组机械效率创新实验研究》,自2016年10月被立项为江南初中校级科研课题,近一年的研究过程中,江南初中学校行政、教科室始终高度重视对该课题的领导管理,自始至终有指导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在历经准备、发展、深入、总结分析后,较为顺利地完成了研究全过程与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现将课题的有关检测评估情况报告如下:一、课题名称:《滑轮组机械效率创新实验研究》二、课题负责人:黄艳三、课题来源: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与理化生教研组讨论,2016年10月报江南初中教科室课题组,2016年10月批准立项。

四、研究时间:2016年10月——2017年5月五、课题组提供的资料:1、立项通知书一份。

2、申请评审书一份。

3、课题成果检测一份。

4、结题申请书一份。

5、课题课件若干。

6、心得体会若干。

7、课题总结若干。

8、结题报告一份。

9、结题证明一份。

10、获奖证书一份。

该课题研究期间,涉及参研教师6人,参研学生300余人,专题学习若干,公开课若干,其他过程与活动若干。

六、检测情况:(一)检测目的检测研究过程与研究效果的真实性,检测研究成果的可靠性,为成果鉴定提供详实可靠的材料依据。

(二)检测人员:李方平:江南初中校长。

曾义:江南初中副校长。

肖松全:江南初中教导主任古家兴:江南初中教科室主任、黄艳: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成员。

(三)检测时间:2017年4月(四)检测对象:课题研究班级学生、参研教师、研究试验过程、课堂管理、实验成果及相关档案资料等。

七、检测方法:(一)查阅资料:课题立项评审书、方案、管理资料、过程资料、成果资料等及调查问卷法、统计法、定性分析法。

(二)现场检测:1、听成果展示课6节;2、听取课题组研究与工作汇报;3、查阅相关资料;八、研究过程的实效性(一)立题论证:物理实验是人们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设法控制或模拟物理现象,排除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在最有利的条件下研究自然规律的一种方法。

杠杆滑轮实验报告

杠杆滑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杠杆和滑轮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杠杆和滑轮的平衡条件。

3. 通过实验验证杠杆和滑轮的机械效率。

4. 学习使用相关实验器材,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1. 杠杆原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它由支点、力点和重点组成。

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即 \( F_1 \times L_1 = F_2 \times L_2 \)。

2. 滑轮原理:滑轮是一种绕着固定轴旋转的圆盘,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改变力的大小。

滑轮组是由多个滑轮组合而成的,它可以增加机械效率。

三、实验器材1. 杠杆(含支架)2. 钩码盒3. 弹簧测力计4. 细线5. 刻度尺6. 滑轮组7. 铁架台8. 记录表格四、实验步骤1. 杠杆实验a. 将杠杆支架固定在实验桌上,调整杠杆使其水平平衡。

b. 在杠杆的一端挂上钩码,记录钩码的重量和位置。

c.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动力,记录动力的大小。

d. 记录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e.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 F_1 \times L_1 = F_2 \times L_2 \) 计算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2. 滑轮实验a. 将滑轮组固定在实验桌上,调整滑轮组使其水平平衡。

b. 在滑轮组的一端挂上钩码,记录钩码的重量和位置。

c.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动力,记录动力的大小。

d. 记录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 数据记录与分析a.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钩码的重量、动力的大小、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

b.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杠杆和滑轮的平衡条件。

c. 计算杠杆和滑轮的机械效率,分析影响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杠杆实验结果a. 实验结果表明,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

b. 实验过程中,调整杠杆支架,使杠杆水平平衡,验证了杠杆的平衡条件。

2. 滑轮实验结果a. 实验结果表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着提升的物体重力的增加而增加。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原理:
所测物理量:
物重G、拉力F、重物上升的高度h、绳 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测量仪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步骤:
1、按图组装滑轮组,记下钩码 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2、匀速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 计,使钩码G升高,读出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F,用刻度尺测出钩码 上升的距离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 的距离s
1、在研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因
素”的实验中,小聪同学预设的实验过
程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钩码的
重力,按照图甲组装滑轮组,静止时
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1,根据 η= 计 甲

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再按照图乙组装滑轮
组(动滑轮大小变化),改变所提物重,提升两
个钩码,重复上述实验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物体提升的速度
1、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 中,小强按正确方法操作,如图是 他实验中的情景,下表是他记录的 一组数据。 (1)由表中数据可计算出,滑轮组 对钩码做的有用功为_0_.2_5_J,人做的 总功为_0_.2_1_J。
(2)对以上两个计算结果 进行比较,其不合理之处是 _有_用__功__大__于__总_功_;结合测力 计放大图,可知小强的错误 是_测__力_计__的__示__数__读_错____。 (3)在该次实验中,所测滑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在此实验中操作的关键:
1、匀速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
2、不能在静止时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应在匀速拉动过程中读数
对于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如果没 有刻度尺,能否测出该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
1被提升物体的重 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的影响因素: 2动滑轮重及绳重
3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1、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 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 置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
江都区第二中学 王开元
1
1. 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实验原理是 W有 W总
(2)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测定的物理量有钩码的重G , 钩码上升高度h, 拉力F , 绳端移动距离s ,需要计算
的物理量有 有用功W有 , 总功W总 ,机械效率η 。 (3)所用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组、细绳外,还需
A、大于10牛; B、小于10牛; C、等于10牛; D、无法判断。
33
15.如图, 用三个力沿不同的方向拉绳子,
则: ( D )
A F1最大; C、F3最大;
B、F2最大; D、一样大。
34
16.如图所示的各滑轮组中, 物体重量都是G , 不计摩擦 和滑轮重,•使物体匀速上升, 拉力F 最小的是图:( B )
28
9、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随着指挥员 “点火” 口令的下达,“神舟三号”飞 船从中国酒泉卫星 发射中心,稳稳上升, 飞向太空·在点火后的几 十秒钟内,“神 舟三号”飞船的动能___增__大______ , 重力 势能___增__大______ ,机械能 增大 。 (均填“增大”、“不变”或 “减小”)。
要 刻度尺 和 弹簧测力计 。
2
(4)安装好滑轮组,记下 钩码 和 弹簧测力计 的位置, 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升高,记下 钩码上升高度h , 并从弹簧测力计得出 拉力F 的值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 距离 s 。
(5)设计表格
钩码重 弹簧测力 钩码上升高 绳端移动 有用功 总功 机械效 G/N 计示数F/N 度h/m 距离s/m W有/J W总/J 率η
的球从同一高度落下,打到木桩上,看木桩插入的深 度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滑轮组的本质,明确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进行滑轮组的实验测量,掌握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滑轮组的本质及其种类。

2. 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滑轮组的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 滑轮组的本质和工作原理。

2. 机械效率的概念和公式。

3. 实验测量的方法和误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PPT、图表等形式进行。

2. 实验演示:老师现场演示,学生跟随操作。

3. 小组合作:学生自主分组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4.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经验,讨论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的关系。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提问“滑轮组是什么?有哪些种类?”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理论讲解:介绍滑轮组的本质和工作原理,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公式。

3. 实验演示:老师现场演示滑轮组实验测量,学生跟随操作。

4. 小组合作:学生自主分组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5.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经验,讨论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的关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6. 实践拓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实际需求入手,设计新颖的滑轮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编写实验报告,并对误差分析进行探究。

2. 课堂表现:学生课堂表现积极,能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

3. 作业评估:设计思路独立、全面,数据处理准确,表达清晰且结构逻辑严密。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图表等理论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和材料,如滑轮组、测力计、细线等。

八、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问题探究,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2. 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需要重点指导,对学生进行多次实践操作和讨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

机械效率 实验

机械效率  实验



匀速
(1)按照甲图装置实验,小明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
计,使钩码从 A 处升高到 A′处。由图可知拉力为_0_._8_N,钩码上
升的高度为___5_cm。
(2)小明实验小组又用图乙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
表中。
实验 钩码重 钩码上升 拉力 绳端移动 机械
次数 力 G/N 高度 h/m F/N 的距离 s/m 效率 η
8
0.1
2.5
机械 效率η
74% 74% 86%
2.(2019·淄博)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提高机械效率 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高机械效率,要从研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 素出发,寻求办法.
(1)为了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小明选取了大小相同的滑轮, 利用图1和图2装置进行实验,并把数据整理记录在下表中.
3.[2018·攀枝花]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 4.[2018·攀枝花]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
组(每个滑轮等重的时),甲间、内在乙把两重相个物同滑G提轮时升组相间(每同内个高滑度把轮,等重F1重和物)F,2G在大提相小同相升相同高度,F1和 F2大小相等,不计等A.,绳力不F计重1和绳及F重2做及摩功摩擦的擦功,,率下相下列同说列法说正确法的是正( 确) 的是(D )
4 塑料 2 0.2 0.4 0.8 0.6 0.48 83%
5 塑料 2 0.2 0.4 2.1 0.2 0.42 95%
⑤利用图1的装置,把重4 N的物体用2.5 N的拉力迅 速拉起,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8_0__%_____.可见如 果没有刻度尺,只有测力计,也可以测量出滑轮组 的机械效率. (2)小明利用图3装置实验发现:斜面的机械效率与 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摩擦有关,与物重无关.保持斜 面倾斜程度不变,可以采用___减__小__接__触__面__粗__糙__程__度__ 的方法减小摩擦,从而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测机械效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测机械效率)

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组数:
同组人:时间:
实验题目: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目的: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三者间的关系;
2.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实验器材:滑轮组、弹簧测力计、钩码、铁架台、斜面、木块、米尺、钢钉、细线
(物理实验报告包括:实验题目、目的、器材、原理、步骤、数据记录及处理、结论、讨论或分析等)步骤: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把滑轮组安装好,记下钩码和绳自由端的初位置;
2.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从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F 的值,并记下钩码和绳自由端的末位置,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填入记录表格;
3.算出有用功W有、总功W总、机械效率η,填入表(一)中;
4.增加钩码个数,按以上步骤再测一组数据,比较两次机械效率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二.测斜面的机械效率:
1.固定斜面的倾斜程度,将木块放于斜面底端并记下木块的初位置;
2.用测力计拉住木块沿斜面匀速上升到一定高度,测出拉力F 和木块的末位置,算出木块上升的高度和拉力移动的距离;
3.算出有用功W有、总功W总、机械效率η,填入表(二)中;
4.增加斜面的倾斜程度,按以上步骤再测两组数据,比较三次机械效率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表(二)。

12.3.2《机械效率》之滑轮组

12.3.2《机械效率》之滑轮组

方法二:
减小滑轮转轴间的摩擦力 减轻绳重
弹簧测力计
实验数据:
拉力
பைடு நூலகம்
F(N S(m) )
0.5 0.3
拉力移 动距离
总功
W

鈎码重 鈎码上 有用功 机械效 升高度 率
G(N)
J
h(m)
W有用
(J)
0.15
1.0
0.1
0.1
66.7%
0.9
0.3
0.27
2.0
0.1
0.2
74.1%
4.0 0.1 0.4 1.5 0.3 0.45 88.9%
2、如图所示,某人用一个滑轮组 站在地面上把500N的货物经5s提高 了2m,所用的力是300N。求 (1)这个人做功是多少? (2)这个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是多少?
F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物 体.已知物重G=240牛,手的拉力F=100牛, 手上升距离为30厘米,则有用功为多少焦 耳?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一、影响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的因素
1、动滑轮自重、滑轮摩擦、绳重
2、提升的物体重力
二、如何提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减轻动滑轮自重 减小滑轮转轴间的摩擦力
减轻绳重
增加提升的物重。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的高度、绳子的股数无关。
如何提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方法一:
提高提升的物重。
减轻动滑轮自重
机械效率
F S
h
·上海科技版
滑轮组提高重物时:
W有用= G h W总 = F s S= n h
滑轮组水平拉动物体时: W有= f s物 W总 = F s 绳 S绳 = ns物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第六节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效率和滑轮组的认识。

2.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了解与机械效率有关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2.通过参与用实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4.培养学生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2.在实验他那就过程中,培养学生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

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学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如何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二、实验实验目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在生产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器材与装置:1依据实验原理,分析要求出的量和测出的物理量(重力、物体上升的高度、拉力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物体上升的距离),来确定所需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绳、重物、铁架台)2、为了达到测量这些物理量的目的,分析应咋样组装器材,实验操作与思考:本实验的难度大,为了使学生实验嫩顺利完成,减少盲目性,避免忙乱操作,要将实验时注意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提示。

把实验中要突破的难点和操作的要点归纳。

问题一由于弹簧测力计有自重,一般不向下拉,绳子应如何绕才能使拉里向上?问题二组装滑轮组时,怎样防止滑轮翻滚脱槽?(先把钩码挂在动滑轮上,使滑轮整体重心向下)问题三怎样提升滑轮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才正确?(竖直匀速向上)问题四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读数时,弹簧测力计是在向上匀速运动中,还是静止状态?(匀速向上运动中)问题五怎样知道所提升重物的重力?(不能用G=mg),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所提升物体的重力。

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

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

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引言: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将输入的能量转化为有用的输出能量的能力。

滑轮组作为一种简单机械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探究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优化方法。

实验目的:1.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 探究滑轮组的工作原理;3. 分析滑轮组的优化方法。

实验原理:滑轮组是由多个滑轮组成的机械装置,通过绳索将多个滑轮连接在一起。

在滑轮组中,力可以通过绳索传递,从而实现力的放大或减小。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通过测量输入输出能量的比值来计算。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滑轮组、测力计、重物、计时器等;2. 将滑轮组固定在实验台上,并调整绳索的松紧程度;3. 将测力计固定在滑轮组上,并将绳索与重物连接;4. 通过测力计测量滑轮组的输出力;5. 将重物从不同高度释放,并测量重物下降的时间;6. 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实验测量和数据处理,得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0%。

这意味着在滑轮组的工作过程中,有30%的输入能量被损耗或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讨论与分析: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摩擦是造成能量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滑轮组的运动过程中,滑轮与绳索之间以及滑轮与轴之间都会产生摩擦,从而损耗一部分能量。

其次,绳索的材质和状态也会影响机械效率。

绳索的弹性和摩擦系数会影响力的传递效率。

此外,滑轮组的设计和制造质量也会对机械效率产生影响。

如果滑轮的表面光滑度不够高,会增加摩擦损耗,降低机械效率。

为了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选择低摩擦系数的材料,如涂层或润滑剂,以减少摩擦损耗。

其次,优化滑轮组的设计,确保滑轮表面的光滑度。

此外,定期检查和维护滑轮组,保持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也能提高机械效率。

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探究了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优化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优化设计来提高。

实验一: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一: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一: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知识储备:1.功的计算:有用功W 有=Gh ;总功W 总=Fs 2.机械效率的计算:①已知物重和拉力:η=W 有W 总×100%=Gh Fs ×100%;②已知物重和动滑轮重:η=W 有W 总×100%=GG 动+G×100%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h 的关系:s =nh 【实验结论】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物体的重力、动滑轮重力、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

与绳子的绕法、绳子段数无关;根据影响因素,得到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增加物重、减小动滑轮重力、减小机械间的摩擦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 N ,测得的数据如下表.(1)在实验中,应尽量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2)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约为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的实验数据是用图 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的;第4次实验数据是用图 ( )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的.(均选填“a ”“b ”或“c ”)(4)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5)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6)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7)小明认为,实验过程中,若在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时读数,可使测得的拉力大小更精确.针对这种做法说说你的看法 .实验次数钩码总重G /N钩码上升的高度h /m 测力计示数F /N 测力计移动距离s /m 机械效率η140.11.80.3260.1 2.40.383%340.11.40.557%440.2 1.4 1.057%(参考答案: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弹簧测力计若不是在匀速拉动中读数,静止时读数,则结果会偏大. 因为在静止时拉力不克服摩擦力或克服较小的摩擦力,拉力偏大,机械效率结果就偏小)(8)综合上述结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大有用功或(选填“增大”或“减小”)额外功.(9)汽车作为一种“机械”,提高效率对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请你指出以下三种提高效率的方法中与实验(4)的结论同理的是.方法一:鼓励人们“拼车”出行,使汽车尽量装满乘客方法二:汽车制造厂用新材料减轻汽车重量方法三:经常给汽车做保养,保持良好润滑(10)完成实验后,小明发现绳端移动的距离始终与钩码提升高度有固定的倍数关系,于是他认为:钩码数量一定时,无论将钩码提升多高,都不影响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小芳则认为:钩码提升的高度不同,有用功就不同,机械效率就变化了.你认为的看法是正确的,理由.(11)在测拉力时某同学使弹簧测力计做加速直线运动,该同学测得的机械效率与正确操作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2)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重的关系时,用到的物理方法为.(13)有同学认为,在这个实验中去掉一个测量工具反而能够减小实验误差,你认为可以去掉,去掉该测量工具后,机械效率可写为η=.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实验报告

机械实验报告

机械实验报告机械试验报告篇1一、试验内容:1、传动系统的功能能量安排转速的转变运动形式的转变。

2、传动系统的基本构成。

二、自行设计及组装的试验台结构图:1、综合试验台的系统原理图。

2、试验台结构示意图。

3、试验台各构成模块的功能。

三、试验测试数据:〔要求每组打印一份,每位同学复印附于报告后〕P1、P2——输入端、输出端功率〔kW〕;n1、n2————输入端、输出端的实际转速〔r/min〕;n2/n1——转速比;η——V带传动及链传动功率;ε——带传动滑动率;四、绘制各传动的效率曲线〔η-F〕及V带的滑动曲线〔ε-F〕五、思索题:1、带传动的弹性滑动现象与打滑有何区分?它们产生的缘由是什么?2、带传动的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当D1=D2时,打滑发生在哪个轮子上?3、影响传动效率的因素有哪些?M1与η间是什么关系?可以实行什措施提高效率?4、啮合传动与挠性传动各有何主要特性?啮合传动外壳尺寸小,效率高,传动比恒定,功率范围广等特性,小的制造误差及齿壳变形,在高速运动将引起冲击和噪声;挠行传动:载荷能缓和冲击,运行平稳,无噪声,制造和安装精度不像啮合传动那样搞。

传动同样大的圆周力,轮廓尺寸和轴上的压力更大,效率低不能保证精确传动比。

机械试验报告篇2一、测滑轮的机械效率1、试验目的〔1〕练习组装滑轮组。

〔2〕学地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试验器材。

滑轮、组绳、钩码、弹簧称、刻度尺、铁架台。

3、试验步骤〔1〕用弹簧称测出钩码重力G。

〔2〕按图组装,滑轮登记钩码位置和绳子自由端的位置。

〔3〕用弹簧称匀速拉动绳子到某一位置并登记该位置及钩码位置。

〔4〕量出钩码移动高度h,人和绳子自由端移动位置S〔5〕计算W有用W总及η填入表格。

〔6〕转变绳子绕法或增加滑轮重复上述试验。

二、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1、试验目的〔1〕学会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2〕学会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2、试验器材长木板、木块〔2块〕、弹簧称、刻度尺。

初中物理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

初中物理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

初中物理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示例文章篇一:《有趣的初中物理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在初中物理课上,有一个超级有趣的实验,那就是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那天物理课,老师一脸神秘地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堆滑轮、绳子还有各种测量工具。

我心里就嘀咕啦:“这是要干啥呀?”老师拍拍手说:“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做个好玩的实验!”实验开始啦!我们小组几个人围在一起,眼睛都紧紧盯着那些滑轮。

我拿起一个滑轮,左瞧瞧右看看,心想:“这小东西能有啥大作用?”我们按照老师说的步骤,先组装好了滑轮组。

这可不容易,绳子老是不听话,不是绕错了,就是掉下来。

我急得直跺脚,嘴里嘟囔着:“哎呀,这绳子怎么这么调皮!”同组的小明也着急地说:“别急别急,咱们再试试!”好不容易组装好了,接下来要测量物重和拉力啦。

我小心翼翼地把钩码挂在绳子上,感觉就像在完成一项超级重要的任务。

这时候我就在想,这小小的钩码和滑轮组,不就像一群小伙伴在齐心协力完成一项大工程吗?测量的时候,我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测力计,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生怕读错了数。

当我们记录下一组组数据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挖到了宝藏一样兴奋!旁边小组的小红他们也在忙活着,还时不时朝我们这边看看。

我大声问:“小红,你们测好了吗?”小红回答说:“还没呢,你们咋样?”我们相视一笑,继续埋头苦干。

实验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几次数据偏差很大,我们都懵了。

“这是咋回事呀?”“难道是哪里出错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最后,经过我们的努力,终于算出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物理实验这么有趣,就好像在探索一个未知的神秘世界。

这个实验让我明白了,做事情就像这个滑轮组一样,要各个部分配合好,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而且,遇到问题不能轻易放弃,要多思考多尝试。

小伙伴们,你们说是不是呀?总之,这次初中物理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真是让我收获满满,也让我对物理更感兴趣啦!示例文章篇二:《有趣的初中物理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初中物理课上,有一个超级有趣的实验,那就是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记得那天,物理老师一脸神秘地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堆器材,有滑轮、绳子、钩码,还有测力计。

12.3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

12.3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目的】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请思考: 1.怎样计算总功:2.怎样计算有用功:3.实验中需要测量哪几个物理量:【实验装置】【设计并进行实验】 一、实验过程: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 ,并填入表格。

2.按照上图安装滑轮组,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3.沿竖直方向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F 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 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

4.改变钩码的 ,重复上面的实验。

二、记录数据:次数 钩码所受的重力G /N 提升高度h /m 拉力F /N 绳端移动距离s /m 有用功 W 有/J 总功W 总/J 机械效率 1 2 3 4沉5三、注意事项:1.要 拉动。

2.拉力方向 。

3.及时记录数据。

【分析】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思考】实验中的额外功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班级: 小组: 姓名: 学号: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目的】斜面的机械效率和什么因素有关?【实验原理】请思考: 1.怎样计算总功:2.怎样计算有用功:3.实验中需要测量哪几个物理量:【实验装置】【设计并进行实验】一、实验过程:①测量,记录数据;②把小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分别记录拉力、木块沿斜面移动的距离、木块上升的高度;③改变斜面的,重复步骤②的操作,再测两次斜面的机械效率。

④改变斜面的,重复步骤②的操作,再测两次斜面的机械效率。

二、记录数据:斜面倾斜程度斜面粗糙程度木块重力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沿斜面移动距离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较缓木板较陡木板更陡木板棉布毛巾三、注意事项:①要拉动物体。

②拉力要与斜面。

③及时记录数据。

【结论】1.当相同时,斜面越陡(倾斜)越力,机械效率越。

2.当相同时,斜面越光滑越力,机械效率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一、实验目的:
1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会处理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发现新的问题。

二、实验原理:
三、所测物理量:物重G、拉力F、重物上升的距离h、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四、实验器材:钩码、滑轮组、铁架台、细线、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五、实验步骤:
1.用所给器材组装如图1所示滑轮组。

2.将钩码挂在滑轮组下方,记录下所挂钩码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拉住绳子自由端。

3.将刻度尺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分别记录下钩码和绳子自由端的起始位置。

4.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绳子自由端,使物体匀速上升一段距离,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物体上升后所达到的末位置以及绳子自由端上升到的末位置。

5.根据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钩码上升的距离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然后根据W有用=Gh和W总=Fs计算出有用功和总功,按η
计算该滑轮组的机械销率。

6.改变所挂钩码的重力,重复以上实验步骤。

7.钩码重力不变,改变动滑轮个数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注意:实验过程中应匀速竖直拉动测力计
实验表格:
次数钩码
重/N
钩码上
升高度
/cm
滑轮组
有用功
/J
弹簧测
力计示
数/N
弹簧测力
计移动距
离/cm
滑轮组总
功/J
机械效
率%
实验结论:
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和动滑轮的个数有关
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不同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同,且在物重相同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交流与总结:
1.相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否相同?
不一定相同,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钩码,所挂钩码质量大时比挂钩码质量小时机械效率大。

2.不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否相同?
不一定相同,挂钩码相同时,动滑轮质量大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比动滑轮质量小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低。

3.物体上升越高机械效率越大对不对?
因为S绳=nh物,所以h增大几倍,W有和W总也同时增大几倍,两者的比值η不变,所以机械效率的大小与重物上升的高度无关
4.越省力的机械,其机械效率越高对不对?
越省力的机械,动滑轮质量越大,机械做的额外功越多,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小,机械效率也小。

无关
注意:1竖直匀速拉动
2钩码要重一些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