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率渐变无机高分子薄膜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研究过程和结果
影响膜层透过率的两个重要因素:厚度和折射率。
2,控制刻蚀时间
控制刻蚀时间的目的是控制膜层折射率。随着刻蚀时间的延长,膜层透过率曲线由多峰变为单峰, 透过率整体提高;再延长刻蚀时间,膜层透过率下降。
2.研究过程和结果
通过控制膜层厚度和刻蚀时间,没有实现设计的三波长增透。
可能的原因:
多梯度折射率渐变控制技术示意图(以三梯度为例) 按照单梯度折射率渐变控制技术的流程,实现膜层折射率梯度变化。 制作过程中,每一梯度热敏高分子含量不同,热处理后每梯度中的活 性点不一样,最后刻蚀时,更能实现膜层折射率的可控。设计膜层时, 能更准确的预测膜层的光学性能,包括厚度,折射率和透过率。
2.研究过程和结果
2.研究过程和结果
膜层折射率渐变的控制
膜层折射率率与膜层孔隙率成函数关系
其中,nequiv为膜层折射率,n1为材料折射率,p为材料空隙率
膜层折射率连续渐变的关键是膜层孔隙率连续渐变。
2.研究过程和结果
膜层的制备过程
热处理的目的是使膜层中形成活性点,便于定向蚀刻;定向蚀刻的目的是 使膜层中形成渐变的孔,从而形成渐变折射率,达到三波长增透的目的。
97
caculated experimental
推测折射率
800 900 1000 1100
96
95 300
400
500
600
700
Wavelength (nm)
1)对光学膜层理论基础要求高;2)准确度和可信度低。
3.研究难点
膜层厚度的精确控制
3.研究难点
膜层厚度的精确控制
六种力 的作用
膜层厚度受到五 种变量的影响
2.研究过程和结果
热处理过程
膜层透过率峰值不变,峰数减少,说明膜层折射率不变,厚度减小。采用 椭偏仪测量了膜层厚度和折射率,热处理前膜层厚度为600nm,折射率 为1.420;热处理后膜层厚度为485nm,折射率为1.415.
2.研究过程和结果
刻蚀过程
刻蚀后膜层的透过率由双峰变成单峰,峰值透过率明显提高。
提拉过程实际很复杂,虽然理论研究很深入,但实际难度更大。
3.研究难点
膜层厚度的精确控制
目前控制厚度的情况
根据经验,调节提拉速度。然后测试膜层厚度信息,如果没有达 到要求,除膜后再镀,直到达到要求。在操作过程中,输入的是 提拉速度,厚度信息需镀完后测试才能确认。对已成熟的胶体配 方能勉强操作。
但对于新配方,新胶体,由于控制的参数太多,所以准确控制膜 层厚度需大量的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
2.研究过程和结果
设计膜层的参数:基底折射率为1.45,膜层厚度116nm,折射率1.18。恒折射率膜层的 透过率与实验值不一致,说明膜层不是恒折射率膜层。则可推断膜层为变折射率膜层。
2.研究过程和结果
2,折射率渐变已形成,但厚度与折射率匹配不够?
100
Transmittance (%)
99
98
严鸿维博士
500个以上的实验
2.研究过程和结果
折射率渐变的渐变曲线?
2.研究过程和结果
多梯度折射率控制技术
多梯度折射率渐变控制技术目的是解决单梯度折射率渐变控制技 术的不足,进一步实现膜层折射率定量可控。
两种控制技术比较
刻蚀后
单梯度折射率渐变控制技术示意图
2.研究过程和结果
两Hale Waihona Puke Baidu控制技术比较
刻蚀后
2.研究过程和结果
为什么刻蚀过程中,膜层厚度与折射率匹配不够?
HF酸蚀刻
膜层 基片
折射率渐变关键过程:制备折射率为 1.43的多孔膜。氢氟酸由外至内刻蚀, 由于氢氟酸渗透过程有浓度差和时间差, 因此最外层膜层刻蚀最多,最里层刻蚀 最少,结果外层孔隙率大,折射率低; 里层孔隙率小,折射率高。
在实际刻蚀过程中,要达到膜层厚度为450纳米,折射率从基底渐变至空气很难:
刻蚀后
通过多梯度,搭建折 射率渐变的框架,然 后刻蚀,使折射率渐 变更加匀滑。
2.研究过程和结果
双梯度折射率渐变膜结果(考察多梯度折射率渐变膜的可行性)
首次试验结果 三倍频处透过率接近99.5%,二倍频和基频处超过98.0%。
2.研究过程和结果
双梯度折射率渐变膜结果
孙菁华重复的结果
膜层没有实现三波长都达到99.5%的目标,但是通过调节试验参数,可以实现三 倍频和二倍频接近99.5%,基频在98.0%以上。究其原因,膜层增透宽度不够。
2.研究过程和结果
1)双梯度折射率渐变膜可以部分实现宽带增透;2)双梯度折射率渐变膜 具有一定的重复性;3)多梯度折射率渐变膜实现三波长增透具有可行性。
2.研究过程和结果
两种折射率渐变膜的优缺点
单梯度折射率渐变膜过程:
多梯度折射率渐变膜过程:
重复多次
3.研究难点
缺乏文献报道
虽然制备宽带膜的文献报道很多,但是具体到可以实现从351到 1053nm处的达到99.85以上的增透膜非常少。试验探索难度非常 大。如果考虑激光损失阈值、环境稳定性和工艺可靠性,世界 难题。
1,折射率渐变没有形成?
2,折射率渐变已形成,但厚度与折射率匹配不够?
2.研究过程结果
1,折射率渐变没有形成?
根据所得透过率曲线,可以判断,膜层峰值透过率可达99.8%,峰值透过率位置在550nm。 如果渐变折射率没有形成,则膜层折射率为恒折射率。可以通过理论计算膜层恒折率和相 应厚度膜层的透过率曲线,考察其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
4.研究总结
1
恒折射率膜层可以实现单波长高透过率要求,但不能同时兼顾三波长 。 要实现三波长高透,理论计算表明,折射率渐变膜层可以实现。
2
折射率渐变的实现手段有单层折射率渐变和多层折射率渐变,单层折射 率渐变探索艰难,制备简单;而多层膜反之。
3
目前,折射率渐变膜层可以实现三倍频接近99.5%,二倍频和基频接近 98.5%。
2.研究过程和结果
刻蚀过程
刻蚀后膜层的透过率指标为:T351=99.0%; T527=99.7%; T1053=98.0%;膜层在基 频与二倍频透过率提高,但是三陪频透过率有所降低,与目标值和设计值有差距。
2.研究过程和结果
影响膜层透过率的两个重要因素:厚度和折射率。
1,控制膜层厚度
膜层1,2,3的厚度逐渐增加。当膜层厚度增加时,膜层长波段透过率增加,短波段透过率降低。如 膜层2,膜层2,膜层在基频和二倍频处的透过率均超过99.0%,但三倍频处的透过率就较低。
97
caculated experimental
96
95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Wavelength (nm)
当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比较时,有可能的原因是膜层的折射率没有达到理想匹配。 模拟数据膜层参数:折射率1.4至1.2;厚度:350纳米。(说明:两条曲线没有完 全重合,说明模拟与实验有细微差距)。
将来化学膜的技术指标: T351nm≥99.85%;
T527nm≥99.85%;
T1053nm≥99.85%。
1.研究背景
折射率渐变膜层的提出
影响膜层透过率的两个重要因素:折射率和厚度。
三倍频化学膜的理论计算:膜层折射率为1.2,厚度为75nm。与实验结果一致, BSG、聚焦透镜、真空隔离片和屏蔽片上的化学膜为此种类型化学膜。
1.研究背景
折射率渐变膜层的提出
影响膜层透过率的两个重要因素:折射率和厚度。
基频化学膜的理论计算:膜层折射率为1.2,厚度为220nm。与实验结果一致, CPP上的化学膜为此种类型化学膜。
1.研究背景
折射率渐变膜层的提出
影响膜层透过率的两个重要因素:折射率和厚度。
如果膜层折射率渐变,膜层厚度为450nm,将实现我们需要的三波长增透化学膜。
4
研究过程中的难点主要包括:膜层微观结构的表征、渐变膜层折射率的测 量和膜层厚度的精确控制等。
目 录
1 2
3 4
研究背景 研究过程和结果
研究难点
研究总结
1.研究背景
三倍频化学膜的不足:
随着激光器的发展,化学膜目前的透过率将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需要一种 三波长化学膜,即化学膜在三倍频,二倍频和基频的透过率均达到99.5% 以上。
目前化学膜的技术指标: T351nm≥99.5%; T527nm≥97%; T1053nm≥95%。
1)当刻蚀不足时:膜层最外层达不到接近空气的折射率,膜层过厚; 2)当刻蚀太过时:膜层底层折射率到不到接近基片的折射率,膜层太薄。 最佳刻蚀程度很难把握。
2.研究过程和结果
正交试验寻找最优化试验参数:
胶体配制:二氧化硅含量,水含量,pH值,热敏高分子的种类、分子量和添加量(10种类型)。 提拉镀膜过程主要控制镀膜速度和镀膜环境;热处理过程控制热处理温度和升温过程;定向 蚀刻主要控制刻蚀剂种类、刻蚀配方、浓度和刻蚀时间。
3.研究难点
化学膜文献
3.研究难点
3.研究难点
物理膜产品
3.研究难点
膜层微观结构的表征
刻蚀后膜层的微观结构:表面和剖面结构?对结构控制的指导。
没有膜层微观结构图,缺乏对膜层结构调控的实验数据支撑和指导。
3.研究难点
渐变膜层折射率的测量
100
理论计算
Transmittance (%)
99
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