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言》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0谈语言》 (11)
●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用朱自清早年和晚年的作品 作对比,说明口语化、大众化 的好处。)
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例如:“凯旋归来”;“这次 比赛非要拿第一”;“改革开放后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思想觉悟” 等口语中常犯逻辑或语法方面的错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提 可出 包你括认: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质疑间 质
A、文中不理解的某个词、某句话 疑
B、自己不认同作者的某些观点
时
C、有疑问的地方
畅所欲言:
1、你是否也有过想尽办法修饰 文章的时候?自己现在满意当时 的文章吗?
2、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施行。 对此,你想到了什么?
累 课 1、摘录文中出现的成语 后 积 2、今后写作注意用语的
口语化和规范化
七月流火:指夏历七月火星(恒星名,即心宿)黄昏时在 天空的位置由六月的正南方开始变为偏西向下。流:指向 下移动。 不假思考:不经过思考。假:凭借,通过。 头头是道:这里形容说话很有条理。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斟酌:考虑事情或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下去,结果越 传越错。
起初他用的是文绉绉的书面语,迂腐可笑,令人费解; 后来用口语,直截了当,自然容易理解。
10. 谈语言
王力
本节课任务:
A、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明确作者的语言观念
B、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王力 (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 白人。著名语言学家、诗人,中国现代语 言学的奠基人之一。1924年赴上海求学, 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 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获 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后在清 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 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授,并先后兼任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他出版 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近200篇,研究 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
2016秋语文版语文八上第10课《谈语言》练习题
10、谈语言练习及答案我夯基•我达标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1)斟酌( ) (2)以讹传讹( ) (3)圩堤( )(4)勉强( ) (5)时髦( ) (6)弄巧成拙( )解析:此题考查易读错的字。
答案:(1)zhēn zhuó(2)é (3)wéi (4)qiǎng(5)máo(6)zhuó2、在下列句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于就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
实际呢?________,适得其反。
(2)语言应该就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不就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________。
(3)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________,反复斟酌,不要________。
解析:联系上下句子,用一个词语来表示。
答案:(1)弄巧成拙(2)一劳永逸(3)推敲以讹传讹3、“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
”这句话中的“华丽”“文雅”“美妙”都加上引号的作用就是什么?解析:掌握引号的作用。
(1)表示引用。
(2)表强调。
(3)表否定,有讽刺作用。
参考答案:表示强调,还有讽刺的意味。
4、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 )(2)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
( )(3)就是不就是说口语与书面语没有区别呢?也不就是的。
(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
要熟练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反复、设问等。
答案:(1)比喻(2)排比(3)设问我综合•我发展①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
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规范化。
否则,会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制造混乱。
②比如,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意见,认为“最好水平”这个说法在口语中运用勉强说得过去,而在报刊上运用就不对了。
语文版八上语文第10课《谈语言》同步练习(学生版)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10、《谈语言》一、积累运用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时髦(máo )弄巧成拙(zhuō)B、圩堤(wéi )一劳永逸(yì)C、斟酌(zhuó)以讹传讹(é)D、逻辑(jì)娓娓动听(wěi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A、文雅斧锯故作姿态头头是道B、沸腾粗犷不以为然约定俗成C、冻疆冰窖平易近人不假思考D、费解推敲七月流火适得其反3、《谈语言》是一篇(体裁),选自《》,作者,家,字。
广西博白人。
4、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A、北部湾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前来投资开发。
B、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C、他意志坚强,遇到挫折总是不以为然,敢于迎难而上。
D、作为家长,他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教育儿子可谓用心良苦。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A、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B、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C、南通的蓝印花不仅闻名全国,而且享誉世界。
D、关于野生动物的生存权,是很多国家动物保护法中的重要内容。
6、学校要创办校刊,请你就下列问题提出你的办刊方案。
1)为校刊设计一个名称。
2)用一句话简单概括办刊目的。
3)请拟出校刊的主要栏目(至少三个)。
a.b.c.二、阅读品味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
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规范化。
否则,会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制造混乱。
比如,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意见,认为“最好水平”这个说法在口语中运用勉强说得过去,而在报刊上运用就不对了。
“水平‘,原意是水的平面,水的平面永远是平的,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好坏之分。
因此,说“最好水平”,是违背事理的。
但是,至今有些报刊还在使用“最好水平”这个词。
又比如,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以为然”这个词。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3.10《谈语言》同步练习及答案
3.10 谈语言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既.然(jì) 文雅.(yā) 娓.娓动听(wěi)B.绕.口(rào) 冻僵.(jiānɡ) 弄巧成拙.(chū)C.时髦.(máo) 斟.酌(sh an) 以讹.传讹(?)D.圩.堤(w?i 勉强.(qiǎnɡ) 一劳永逸.(yì)【解析】选D。
A项中“雅”应读yǎ;B项中“拙”应读zhuō;C项中“斟”应读zhēn。
2.改正下面语句中的错别字。
(1)人家把他的话记录下来,仔细看一下,却又会发现毛病百出,缺乏逻缉性和科学性。
(2)否则,会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制造浑乱。
(3)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防效。
答:(1)“”改为“”(2)“”改为“”(3)“”改为“”答案:(1)缉辑(2)浑混(3)防仿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一些驾车人士,在汽车保养方面,有些想当然的做法,从而走进误区弄巧成拙....,导致机件损坏,或酿成机械事故。
B.眼前的这个人有着三寸不烂之舌的功力,说起话来头头是道....。
C.治理装修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不能一劳永逸....,不可盲目听信夸大治理效果的宣传。
D.美国对此次会议期待过高、操之过急,难免适得其反....。
【解析】选D。
“适得其反”指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不符合语境。
应改为“欲速不达”。
一、美文品析(2013·济宁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说幸福张景升要说幸福是什么,先说幸是什么,福是什么。
幸主要有五种字义: 1.意外地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 2.福气;3.高兴;4.希望;5.宠爱。
说起幸是什么,我们还可以想到外国的幸运草,传说夏娃把四叶草带出伊甸园,每片叶子分别包含了人生梦寐以求的爱情、健康、名誉、财富,而四叶草的花语是幸福。
福是什么,根据方海收集的民间五福是,第一福长寿,第二福富贵,第三福无病,第四福子孙满堂,第五福善终。
那幸福是什么呢?作家毕淑敏下了一个定义: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
语文版语文八上第10课《谈语言》练习题
10、谈语言练习及答案我夯基•我达标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1)斟酌()(2)以讹传讹()(3)圩堤()(4)勉强()(5)时髦()(6)弄巧成拙()解析:此题考查易读错的字。
答案:(1)zhēn zhuó(2)é (3)wéi (4)qiǎng(5)máo (6)zhuó2.在下列句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
实际呢?________,适得其反。
(2)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________。
(3)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________,反复斟酌,不要________。
解析:联系上下句子,用一个词语来表示。
答案:(1)弄巧成拙(2)一劳永逸(3)推敲以讹传讹3.“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
”这句话中的“华丽”“文雅”“美妙”都加上引号的作用是什么?解析:掌握引号的作用。
(1)表示引用。
(2)表强调。
(3)表否定,有讽刺作用。
参考答案:表示强调,还有讽刺的意味。
4.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2)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
()(3)是不是说口语与书面语没有区别呢?也不是的。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
要熟练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反复、设问等。
答案:(1)比喻(2)排比(3)设问我综合•我发展①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
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规范化。
否则,会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制造混乱。
②比如,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意见,认为“最好水平”这个说法在口语中运用勉强说得过去,而在报刊上运用就不对了。
《谈语言》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谈语言王力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们进行文学创作、新闻写作和其他一切写作的工具。
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许多写文章的人,从中学生到大学教授,从新闻记者到作家,拿起笔来总想我现在是写文章,跟说话不一样,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
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
实际呢?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有一篇描写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说:“他冒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
”这是一个很费解又不准确的句子,作者在说话时绝不会这么说,这叫“故作姿态”。
还有篇报道,出现“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这样的句子。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夏历七月星辰位置的移动,并不指天气炎热。
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就不对。
我们平常说话从不这样说,可能说“冒着烈火”、“顶着烈日”,如果说“我冒着七月流火怎样怎样……”肯定要被人大笑一番。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比他早年的作品好,他晚年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我自己就爱看他晚年的作品。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
他早年的作品语句过于修饰、做作,读起来很绕口,理解就更不容易了。
他晚年的作品朴素、自然、平易近人,就很受读者欢迎。
这对我们后人是一种启发。
是不是说口语与书面语没有区别呢?也不是的。
文章是有组织的语言,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文章和语言不一样。
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思考,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有时候语言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逻辑,不合语法。
有的同志在小组会上发言头头是道,娓娓动听,但是人家把他的话记录下来,仔细看一下,却又会发现毛病百出,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谈语言》优化训练 语文版
4.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2)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
参考答案:活:肉体活着;死:精神丧失了。
9.作者判断一个人是否年轻的标准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解析:认真读文章,注意关键词语“所以”。
参考答案: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看生理上的年龄,而主要的还是看精神运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仔细读文章,不难看出第一段是从反面写,第二段是从正面写。
②比如,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意见,认为“最好水平”这个说法在口语中运用勉强说得过去,而在报刊上运用就不对了。“水平”,原意是水的平面,水的平面永远是平的,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因此,说“最好水平”,是违背事理的。但是,至今有些报刊还在使用“最好水平”这个词。
③又比如,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以为然”这个词。这也是不对的。“不以为然”是“不以为如此”或“不以为对”的意思,而不是“满不在乎”的意思。从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不能随便运用口语。
解析:此题考查仿写能力,要先弄清上句的结构特点和句意,保持仿写的句子与上句形神兼似,保持全句的一致性。
答案示例: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扇窗的房子;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颗星的夜空。(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根草的荒原。)
参考答案: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
6.作者为证明这个中心论点,运用了哪两个事实论据?
解析:第①段提出论点,②③段论证论点。此题即要求对②③段事例进行概括。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谈语言》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docx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谈语言》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谈语言》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维度A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弄巧成拙号堤以讹传讹斟酌2下列词语中解释错误的是:A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B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的正好相反。
C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
D七月流火:指夏历七月大火星黄昏时在天空的位置由六月的正南方开始变为偏东向下。
3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个部分,每个部分所阐释的内容如下: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是不是说口语与书面语没有区别呢?也不是的。
文章是有组织的语言。
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文章和语言不一样。
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思考,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有时候语言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逻辑, 不合语法。
有的同志在小组会上发言头头是道,娓娓动听, 但是人家把他的话记录下来,仔细看一下,却又会发现毛病百出,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
所以,我不反对对口语加工。
而且,我一直是主张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4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5解释下列词语:不假思考:头头是道:这一文段的论点是什么?维度B阅读能力训练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①我们往往只注意文字的学习,而不注意甚至不理会语言的学习。
也就是说,尽管我们天天讲"语文”教学,实际上我们教的和学的都仅仅是“文”并不包括“语”,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半身不遂的。
②这种情况自然不难从历史上找到解释。
半个世纪以前,那是文言的时代,文言是没法予当作活语言来教的,自然只有文字的教学,没有口语的教学。
文章要写好,说话不妨乱七八糟。
而文字的教学也只能依靠“目治”,不能从口语得到多大的帮助。
③时代不同了,可是人们有惰性。
现代的儿童学习的是白话,是普通话,是活的语言。
活语言的教学应该是耳目并用,并且先耳后目。
可是我们的教学法并没有根本性的改革,基本上还是“目洽”,还只是抓书面作业,不从口语训练入手。
语文版八上谈语言同步练习3套
八年级(上)语文同步练习(语文版)10 谈语言维度A基础知识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弄巧成拙()圩()堤以讹()传讹斟酌()()2 下列词语中解释错误的是:A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B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的正好相反。
C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
D 七月流火:指夏历七月大火星黄昏时在天空的位置由六月的正南方开始变为偏东向下。
3 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个部分,每个部分所阐释的内容如下: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是不是说口语与书面语没有区别呢?也不是的。
文章是有组织的语言。
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文章和语言不一样。
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思考,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有时候语言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逻辑,不合语法。
有的同志在小组会上发言头头是道,娓娓动听,但是人家把他的话记录下来,仔细看一下,却又会发现毛病百出,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
所以,我不反对对口语加工。
而且,我一直是主张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4 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5 解释下列词语:不假思考:头头是道:6 这一文段的论点是什么?维度B阅读能力训练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①我们往往只注意文字的学习,而不注意甚至不理会语言(口语)的学习。
也就是说,尽管我们天天讲“语文”教学,实际上我们教的和学的都仅仅是“文”并不包括“语”,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半身不遂的。
②这种情况自然不难从历史上找到解释。
半个世纪以前,那是文言的时代,文言是没法予当作活语言来教的,自然只有文字的教学,没有口语的教学。
文章要写好,说话不妨乱七八糟。
而文字的教学也只能依靠“目治”,不能从口语得到多大的帮助。
③时代不同了,可是人们有惰性。
现代的儿童学习的是白话,是普通话,是活的语言。
活语言的教学应该是耳目并用,并且先耳后目。
可是我们的教学法并没有根本性的改革,基本上还是“目洽”,还只是抓书面作业,不从口语训练入手。
④在当今时代,口语表达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好像不用强调大家也会承认,可是在语文教学上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10课《谈语言》同步练习(语文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10课《谈语言》同步练习(语文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维度A基础知识1 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弄巧成拙〔〕圩〔〕堤以讹〔〕传讹斟酌〔〕〔〕2 以下词语中讲明错误的选项是:A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B适得其反:结果跟期望的正好相反。
C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
D 七月流火:指夏历七月大火星黄昏时在天空的位置由六月的正南方开始变为偏东向下。
3 这篇课文能够分为个部分,每个部分所阐释的内容如下: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以下咨询题:是不是讲口语与书面语没有区不呢?也不是的。
文章是有组织的语言。
在这一点上,也能够讲文章和语言不一样。
我们平常讲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摸索,想到哪里讲到哪里,有时候语言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逻辑,不合语法。
有的同志在小组会上发言头头是道,娓娓动听,然而人家把他的话记录下来,认真看一下,却又会发觉毛病百出,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
因此,我不反对对口语加工。
而且,我一直是主张口语要通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4 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5 讲明以下词语:不假摸索:头头是道:6 这一文段的论点是什么?维度B阅读能力训练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以下咨询题:①我们往往只注意文字的学习,而不注意甚至不理会语言〔口语〕的学习。
也确实是讲,尽管我们天天讲〝语文〞教学,实际上我们教的和学的都仅仅是〝文〞并不包括〝语〞,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半身不遂的。
②这种情形自然不难从历史上找到讲明。
半个世纪往常,那是文言的时代,文言是没法予当作活语言来教的,自然只有文字的教学,没有口语的教学。
文章要写好,讲话不妨乱七八糟。
而文字的教学也只能依靠〝目治〞,不能从口语得到多大的关心。
③时代不同了,但是人们有惰性。
现代的儿童学习的是白话,是一般话,是活的语言。
活语言的教学应该是耳目并用,同时先耳后目。
但是我们的教学法并没有全然性的改革,差不多上依旧〝目洽〞,还只是抓书面作业,不从口语训练入手。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谈语言》同步练习及答案-文档资料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谈语言》同步练习及答案内容预览:语文版八上第10课《谈语言》当堂训练(含答案)一、积累运用,我最棒!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时髦()斟酌()勉强()逻辑()沸腾()一劳永逸()2. 解释下列词语。
(1)弄巧成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适得其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3)以讹传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4)不假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愿一切生命不至于因① 在石缝间而凄凄切切。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在我的心头② 。
笑是一种个人的创造,也是一种集体生活感情③ 的表现。
A. ①飘落②荡漾③融洽B. ①飘飞②游荡③融会C. ①飘扬②浪荡③融化D. ①飘荡②荡漾③融通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10级四班班长陈娜学习好,工作好,人品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
B.进入九年级以来,我们班的好多同学都比以前更加苦心孤诣的学习,很多同学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C.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停留的时间也算长的了,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
D.在一次数学考试中,他做一道选择题足足花了半个小时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5.选出下面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他要求于人的甚少,而给于人的甚多。
B.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昂然。
谈语言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谈语言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谈语言》作者王力先生是广西博白县歧山村人,早年家境贫寒,在他只有十四岁的时候,仅念完初小的王力就失学了。
此后十年,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刻苦自学,为他今后在学术界的纵横驰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拙zhu :笨;谦辞。
讹:错误;讹诈。
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费解:不好懂。
七月流火:指夏历七月大火星黄昏时在天空的位置由六月的正南方开始变为偏西向下。
流,指向下移动。
不假思考:不经过思考。
假,凭借,通过。
头头是道:这里形容话说得很有条理。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
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二、相关背景:关于作者王力1900~1986先生是广西博白县歧山村人,早年家境贫寒,在他只有十四岁的时候,仅念完初小的王力就失学了。
此后十年,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刻苦自学,为他今后在学术界的纵横驰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凭着自学打下的基础,王力二十六岁考入清华研究院,师从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位学术大师。
二十七岁自费留学法国攻读语言学,1931年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从此开始毕生致力于中国现代汉语语言学科大厦的构建工作。
从那时起直到1986年去世五十多年间,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里还是在人妖颠倒的“十年浩劫”中,无论条件怎样艰苦、环境怎样险恶,先生的学术研究从未停止过。
五十多年来,他以渊博的学问,过人的才识,拓荒者的气魄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语言学领域里辛勤耕耘,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自己也成为我国二十世纪最卓越的语言学家之一,一代当之无愧的学术大师。
回顾二十世纪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群星璀璨、大师辈出的时期。
10谈语言答案.doc
明确:课文可分成三部分。
全文的结构提纲如下:第一部分(1自然段),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
第二部分(2~5自然段),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第一层(2自然段),某些人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第二层(3~4自然段),例证某些人的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第三层(5自然段),朱自清的文章做作的不好,朴实的好。
第三部分(6~12自然段),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第一层(6、7自然段),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第二层(8、9自然段),例证某些用语的不规范。
第三层(10自然段),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
第四层(11自然段),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范化。
第五层(12自然段),规范的标准是发展的。
2 (学生前后桌之间讨论,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10分钟后派代表发言)明确:中心论点: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
分论点: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注意:纠正学生习惯于在文章中找原句作为论点的做法,使学生明确以下内容:作者谈论的是书面语的使用问题,其论点可以归纳为“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它又可分为两个分论点,第一个是“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第二个是“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这是由本文的形式决定的,因为谈话必须平易,而直接说出论点可能过于庄重,而且谈话中,句子与语境的关系更为密切,因而不能生硬。
同时,谈话是个逐步展开的过程,往往先把最主要的观点说出来,然后逐步把思想表达完整。
)七、讨论本文的论证方法研讨题目:为了能以理服人,作者在文中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明确:本文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1.第3段:本篇报道中的不准确的句子“故作姿态”;2.第4段中对“七月流火”的误用;3.朱自清晚年作品与早年作品的比较;(以上三例证明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4.第6段:发言与记录的区别;5.对“最好水平”的病因分析;6.第9段:对“不以为然”意思的误解。
(以上三例说明书面语应规范化)其乐无穷一鸣惊人刻不容缓地久天长。
《谈语言》练习
10 谈语言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hēn()酌圩堤( ) fèi()解一劳永逸( )适得其fǎn() 时髦( ) 缭绕( ) 不jiǎ()思索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
实际呢?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2)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
3.(凉山州中考)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黎明,葵花翘首向东迎日;正午,花盘追日转向南方;傍晚,花儿面西作别夕阳。
B.凭着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乐观的志趣,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C.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 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D.人生价值何在?人生出路又何在?他们面临着巨大的痛苦与困惑。
4.(柳州中考)根据上下文的衔接,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何建设“生态乡村”?社会各界的观点和见解不尽相同。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也就是说,“生态乡村”应当是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综合协调发展和整体优化的乡村。
①也有人认为应当建立一套普遍适用的生态乡村规划建设标准②有的人认为“生态乡村”就是植树种草,引水修路③然而,乡村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庞大系统,必须用“符合生态理念”来认识“生态乡村”④依照这些观点,“生态乡村”似乎有一个共同的形象,那就是“屋舍整齐、绿树成荫、处处美景”的现代化新农村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②①③5.这篇课文可以分为________个部分,每个部分所阐释的内容如下:6.在“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综合性学习中,班级就“手机的使用”开展探究活动。
请你根据这次活动,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确定一个探究主题,并根据探究主题阐明探究目的。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根据你所确定的探究主题写出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三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20题。
(13分)
谈语言
王力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们进行文学创作、新闻写作和其他一切写作的工具。
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许多写文章的人,从中学生到大学教授,从新闻记者到作家,拿起笔来总想我现在是写文章,跟说话不一样,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
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
实际呢?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有一篇描写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说:“他冒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
”这是一个很费解又不准确的句子,作者在说话时绝不会这么说,这叫“故作姿态”。
还有篇报道,出现“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这样的句子。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夏历七月星辰位置的移动,并不指天气炎热。
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就不对。
我们平常说话从不这样说,可能说“冒着烈火”、“顶着烈日”,如果说“我冒着七月流火怎样怎样……”肯定要被人大笑一番。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比他早年的作品好,他晚年的作品
更受读者欢迎,我自己就爱看他晚年的作品。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
他早年的作品语句过于修饰、做作,读起来很绕口,理解就更不容易了。
他晚年的作品朴素、自然、平易近人,就很受读者欢迎。
这对我们后人是一种启发。
是不是说口语与书面语没有区别呢?也不是的。
文章是有组织的语言,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文章和语言不一样。
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思考,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有时候语言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逻辑,不合语法。
有的同志在小组会上发言头头是道,娓娓动听,但是人家把他的话记录下来,仔细看一下,却又会发现毛病百出,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
所以,我不反对对口语加工。
并且,我一直是主张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
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规范化。
否则,会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制造混乱。
比如,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意见,认为“最好水平”这个说法在口语中运用勉强说得过去,而在报刊上运用就不对了。
“水平’,原意是水的平面,水的平面永远是平的,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好坏之分。
因此,说“最好水平”,是违背事理的。
但是,至今有些报刊还在使用“最好水平”这个词。
又比如,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以为然”这个词。
这也是不对的。
“不以为然”是“不以为如此”或“不以为对”的意思,而不是“满不在乎”的意思。
从这里
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不能随便运用口语。
但是在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这就是要使读者能读懂。
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
否则,这种上升就失去了意义!
有些话本不符合书面语的要求,不准确,也不规范,但由于说习惯了,改不过来,叫什么“约定俗成”。
谁“约定”的呢?恐怕总是从少数人说错开始,一直不去纠正它,变成“俗成”的吧!所以,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作语病的挡箭牌,该规范化的,能够规范化的,还是要尽量规范化。
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一劳永逸。
(选自《王力文集》。
有改动。
)
17.通览全文,作者谈论语言运用问题,重点阐述了哪两个观点?(4分)
18.文章在论述两个观点时都运用了事实论据,试各选一处分析其作用。
(4分)
19.对于语言规范化问题,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补充论述?(3分)
20.概括文章的语言特点。
(2分)
17.(4分)(1)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2)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18.(4分)【示例】文章在论述第一个观点时,以一篇报道中误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的事例论证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文章在论述第二个观点时,以报刊上一直错误使用的词语“最好水平”的事例论证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9.(3分)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补充论述:一是写文章要有读者意识,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二是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作语病的挡箭牌,要尽量规范化;三是规范的标准要适应语言的发展。
20.(2分)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又不乏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