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选择、阅读及答案
2024年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及答案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及答案1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
5.两文都以写景为主,也有抒情的点睛之笔。摘出两文中的抒情句子。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独一无二 ②超过,比……更快 ③奔驰的马
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1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分)
(吴均《与朱元思书》)
〖注释①缥碧(piǎobì):青白色。 ②轩邈(xuāunmiǎo):争高争远。 ③泠泠(línglíng):形容水声的清越。 ④嘤嘤(yīngyīng):鸟鸣声。 ⑤鸢(yuān):一种猛禽 ⑥戾(lì):至、达到。 ⑦经纶(jīnglún):筹划、治理。
《答谢中书书》文言现象、选择、阅读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①四时.俱备:古今异义,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②四时俱备.:古今异义,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③晓雾将歇.:古今异义,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④晓.雾将歇:古今异义,古义:清晨,今义:知道⑤夕日欲颓.:古今异义,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⑥古来共谈.:古今异义,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⑦五色交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辉映。
2、一词多义:欲:①夕日欲颓:将要②实是欲界之仙都:与“界”合用,欲界,指人间自:①自康乐以来:自从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②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②谢答中书书:书信。
二、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风吹草低见.牛羊【解析】A参与,这里指欣赏;和。
B代指鱼;代指鱼。
C发出;振作。
D看见;见(xiàn):同“现”,显露。
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解析】A的;主谓之间。
B判断词,是;判断词,是。
C连词,和;动词,参与,欣赏。
D动词,寻找;副词,不久。
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解析】A存在;准备。
B都是代指鱼。
C发出;振作。
D看见;引见。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谢中书书》题目及详解
《答谢中书书》题目及详解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词语在文中表示“五彩缤纷”?A. 五色交辉B. 青林翠竹C. 沉鳞竞跃D. 晓雾将歇答案解析:A. "五色交辉"指的是多种颜色交相辉映,形容色彩斑斓,与“五彩缤纷”意思相近。
2. 文中“高峰入云”这句话主要描绘了山的什么特点?A. 高耸B. 云雾缭绕C. 雄伟D. 连绵起伏答案解析:A. "高峰入云"直接描绘了山峰之高,直插云霄,突出其高耸的特点。
3. 以下哪个词语在文中表示“清晨的雾气即将消散”?A. 晓雾将歇B. 夕日欲颓C. 猿鸟乱鸣D. 沉鳞竞跃答案解析:A. "晓雾将歇"中的“将歇”意味着即将结束,这里指的是清晨的雾气即将消散。
4. 文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其”指的是什么?A. 山川之美B. 欲界之仙都C. 谢灵运D. 陶弘景答案解析:A. "其"指的是前文提到的“山川之美”,表明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与这山川之美相比。
5. 以下哪个句子描述了傍晚时分的美景?A.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B.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C.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D.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答案解析:B.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描述的是夕阳即将落下时,鱼儿在水中跃动的景象,属于傍晚时分的美景。
二、解释字词1. 请解释“清流见底”中的“见底”。
答案解析:“见底”指的是水清澈到能够看到底部,形容水流清澈透明。
2. 请解释“五色交辉”中的“交辉”。
答案解析:“交辉”指的是不同颜色相互辉映,形容色彩斑斓,光彩夺目。
3. 请解释“晓雾将歇”中的“将歇”。
答案解析:“将歇”意味着即将停止或消散,这里指的是清晨的雾气即将散去。
4. 请解释“沉鳞竞跃”中的“竞跃”。
答案解析:“竞跃”指的是争相跳跃,形容鱼儿在水中活泼跳跃的情景。
5. 请解释“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奇”。
答案解析:“奇”在这里指的是非常奇特、美妙,用来形容山川之美的独特和非凡。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答谢中书书》(解析版)
专题07课内重点文言文篇——《答谢中书书》(解析版)陶弘景(456一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有《陶隐居集》。
(1)风烟俱净:都。
(2)从流飘荡:跟、随。
(3)一百许里:表示约数。
(4)水皆缥碧:都。
(5)直视无碍:障碍。
(6)急湍甚箭:超过。
(7)负势竞上:凭借。
(8)互相轩邈:高;远。
这里均作动词用。
(9)横柯上蔽:树木的枝干。
(10)在昼犹昏:好像。
(11)疏条交映:掩映。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答案】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答案】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答案】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答案】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案】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6)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案】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8)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省略句,“甚”的后面省略介词“于”)【答案】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案】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息下来;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答案】《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
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解析版)
第11课《答谢中书书》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元微之书①白居易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②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此三泰也。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修书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④尘念,此际暂生。
【注释】:①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元微之,即元稹,为白居易好友,当时被贬为通州司马②殚:尽,全。
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
④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修书以先奉报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⑴因.置草堂______⑵流水周.于舍下______(3)大抵若是._______ (4)去.我万里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修书以先奉报2.因:于是周:环绕是:这样去:距离3.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中的僧人,有的坐着,有的睡着。
4.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水的热爱之情,对挚友的怀念和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乐观)的情感。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根据句意“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挂念,现因此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来划分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暴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下面对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晓雾将歇(消散)B.经纶世务者(筹划)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窥谷忘反(同“返”,返回)小题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上:横柯上敝负势竞上B.绝:天下独绝沿溯阻绝C.自:自康乐以来自富阳至桐庐D.其: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其真无马邪小题3:下面四个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要爬得更高,伸得更远。
B.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的气势好似奔流而下。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小题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两文作者写景都观察极细,抓住景物特征仔细描摹,描写角度多变。
B.两文都写到了山、水以及猿鸟乱鸣的景象。
C.两文结构相似,都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
D.两文都表达了娱情山水的思想,后者更是表达了蔑视功名利禄,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参考答案:小题1:C小题1:C小题1:C小题1:C小题1:、C参与,这里指欣赏小题2:C、介词,从。
答谢中书书赏析题
答谢中书书赏析题一、选择题A.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B. 晓雾将歇(消散)C. 夕日欲颓(坠落)D.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解析:D项“与”应为“参与,这里指欣赏”。
所以这题答案为D。
2.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山川之美B. 实是欲界之仙都C. 友人惭,下车引之D. 春冬之时解析:A、B、D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C项中的“之”是代词,指代元方。
所以答案是C。
3. 对“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B. 高大的山峰进入云端,清澈的流水能看到底。
C. 高大的山峰插入云霄,清澈的流水看得见底。
D. 高耸的山峰进入云霄,明净的溪流可以见底。
解析:“入云”准确地说是“耸入云端”,“见底”是“清澈见底”的意思。
A 选项表述最准确,所以答案是A。
4. 下列对“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这四句描写的是清晨与傍晚时分的景色。
B. “乱鸣”描绘出猿鸟欢快鸣叫的热闹场景。
C. “沉鳞”指的是沉在水中的鱼。
D. 这四句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山川景色的单调。
解析:D项错误,这四句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山川景色的生机勃勃,而不是单调。
所以答案为D。
A. 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B.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C. 文中描写了山川的四季美景。
D. 文章最后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之感。
解析:C项错误,文中并没有描写山川的四季美景,而是描写了一天之中清晨到傍晚的景色。
所以答案为C。
二、简答题解析:文章首先以感慨发端,指出山川之美是古来人们共同谈论的话题。
然后具体描绘了山川景色的美丽,包括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的山水相映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的清晨生机之美,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的傍晚灵动之美。
最后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以及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之感。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①谢病,还觅薜萝②。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③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亦。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选自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去月:上个月。
①还觅薜萝:寻找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这里是指准备隐居。
①葺宇:修建房子。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沉鳞.竞跃(líng)B.与.其奇者(yù)C.葺.宇其上(róng)D.偏饶.竹实(rào)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晓雾将歇.( )①孤峰限.日( )A.休息B.遮挡C.消散D.限制(2)①夕日欲颓.( )①岂徒.语哉( )A.坠落B.颓废,自甘堕落C.徒弟,学徒D.白白,空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4.【甲】【乙】两文都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下山二里,循旧路,向五老峰。
汉阳、五老,俱庐南面之山,如两角相向,而犁头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俱庐南面之.山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览不能.兼收C.实是.欲界之仙都始知是.山之阴D.自.康乐以来则五峰排列自.掩7.文中划曲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B.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C.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D.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答谢中书书阅读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阅读及答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物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备注: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呜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一)词语解释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交辉: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3、晓物将歇歇:消散。
4、夕日欲颓颓坠落。
5、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鳞,指代鱼。
5、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佛教指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即人间。
7、自康乐以来康乐:指南朝时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
8、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奇:指奇山异水。
(二)回答问题:1、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答: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4、、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答: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答: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6、“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阅读《答谢中书书》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文段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取材于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文段二】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①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罗被径②。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信足荡累颐物③,悟衷散赏④。
(取材于吴均《与施从事书》) 【文段三】(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⑤。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⑥,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嵌然⑦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⑧之登于山。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镐地⑨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而我独喜得之,书于石,所以⑩贺兹丘之遭⑪也。
(取材于柳宗元《钴铒潭西小丘记》,有改动) 【注】①企水:口渴思饮。
②春罗被径:春草覆盖着小路。
③荡累颐物:消除疲劳,怡养性情。
④悟衷散赏:心有所悟,自由欣赏。
⑤鱼梁:拦水的石堰,中留缺口,可供捕鱼。
⑥突怒偃蹇(yǎnjiǎn):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⑦铁(qīn)然:山石高耸突出的样子。
⑧罴(pí):棕熊。
⑨镐地:地名。
在今西安市西南。
⑩所以:用来……的。
⑪遭:遇合,运气。
1.(2021大兴一模)读懂文言语句,要学会关照语境,善于“邻里相推”。
例如,文段二中“孤峰入汉","汉"在这里指“天河”,即“银河","入汉”就是直达天河的意思。
据此,请你说说“绝壁干天”中“干天”的意思。
(1分) 答:2.(2021大兴一模)阅读文段一,从下列【甲】【乙】两种说法中任选一处,先做出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再结合原文语句说明理由。
(3分)【甲】作者在文章中描绘了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再现了山川美景,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答谢中书书》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答谢中书书》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一、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
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
五印度①之境,周九万余里。
三垂大海,北背雪山。
北广南狭,形如半月。
画野区分,七十余国。
时特暑热,地多泉湿。
北乃山阜隐轸②,丘陵舄卤③;东则川野沃润畴④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
西方土地硗确⑤……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选自《大唐西域记》,有删节)【注释】①五印度:指当时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
②山阜(fù)隐轸(zhěn):很多高山。
③丘陵舄(xì)卤:丘陵地带是盐碱地。
舄卤,盐碱地。
④畴:已耕作的田地。
⑤硗(qiāo)确:指土地十分贫瘠,多形容沙石之地不适宜耕种。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印度之.人马之.千里者B.随地称国国..恒亡C.北乃.山阜臆轸乃.不知有汉D.西方土地.硗确今齐地.方千里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北广南狭,形如半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4.《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时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境界清新,《大唐西域记》是千多年前玄奘西行的情况记述,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答谢中书测试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代表作之一,请问“中书”指的是什么?A. 一种书法B. 中书省C. 一种官职D. 一本书的名字答案:C2. 《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请问文中提到的“山川之美”是指什么?A. 山和河流的美丽B. 书法艺术的美C. 人的品德之美D. 文学作品的美答案:A3. 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提到了“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的“欲界”是什么意思?A. 指人间B. 指天堂C. 指地狱D. 指仙境答案:A二、填空题4. 《答谢中书书》中的“________”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深深喜爱。
答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5. 文中“________”一句,反映了作者对于自己能够欣赏到如此美景的自豪感。
答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三、简答题6. 请简述《答谢中书书》中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是如何表达的?答案: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谢灵运通过对山川之美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色的深深喜爱和赞美。
他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来说明山川之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欣赏和谈论的话题,而“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则表达了自己能够欣赏到这样的美景,感到无比自豪和满足。
四、阅读理解题7. 阅读《答谢中书书》全文,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
答案: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谢灵运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极高评价和深厚情感。
他不仅赞美了山川的壮丽,还表达了自己能够亲眼目睹这些美景的幸运和自豪。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挚流露,作者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仙境的高远情怀。
五、写作题8. 请以“自然之美”为主题,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表达你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思考。
答案:(此题答案不唯一,考生需自行创作)自然之美,是上天赋予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每当我漫步在山林间,听着溪水潺潺,看着绿树成荫,心中便涌起一股宁静与和谐。
自然之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外表,更在于它给予我们的心灵慰藉。
《答谢中书书》阅读题答案
《答谢中书书》阅读题答案一.基础知识演练两岸石壁,五色( ):________________ 晓雾将( ):________________( )竞跃:________________ 未复有能( )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3.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①五色交辉:②晓雾将歇:③夕日欲颓:④沉鳞竞跃:⑤念无与为乐者: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⑦相与步于中庭:⑧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入户( ) 盖竹柏影也( ) 但少闲人(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实是欲界之仙都。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语段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
5.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家、________家,与父________、弟________合称“三苏”,三人同为________之列。
专题15 答谢中书书(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15 答谢中书书(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①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②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始得西山宴游记③柳宗元自余为僇人④,居是州,恒惴⑤栗。
其隟⑥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注释】①谢中书:即谢征,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②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③《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被贬永州所作“永州八记”之一。
④缪人(lù):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
⑤惴栗:恐惧不安。
⑥隟(xì):同“隙”,指空闲时间。
1.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晓雾将歇.(歇:消散)B.夕日欲颓.(颓:颓废)C.穷.回溪(穷:走到尽头)D.倾.壶而醉(倾:倒出来)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B.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C.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D.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觉而起,起而归。
4.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境遇不同,则情感有异,请写出两位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情感。
【答案】1.A 2.C 3.(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选择题、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课内简答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风吹草低见.牛羊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B.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相与.步于中庭。
C. ①时时而间.进。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6、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7、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C.念无/与为乐者 D.相与步/于中庭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答谢中书书阅读习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阅读习题及答案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答谢中书书阅读习题及答案(一)词语解释(1)答:回复。
(2)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3)山川:山河。
(4)之:的。
(5)共谈:共同谈赏的。
(6)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7)青林:青葱的树林。
(8)翠竹:翠绿的竹子。
(9)四时:四季。
(10)俱:都。
(11)歇:消散。
(12)乱:此起彼伏。
(13)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14)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鳞,指代鱼。
竞跃,竞相跳跃。
(15)实:确实,的确。
(16)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17)康乐:指南朝着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18)复:又。
(19)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20)奇:指山水之奇异。
(二)回答问题:1、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4、、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6、“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7、“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谢中书书》阅读及答案15篇
《答谢中书书》阅读及答案15篇《答谢中书书》阅读及答案1(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
(18分)【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2分)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晓雾将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2.填空。
(8分)(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4分)(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4分)参考答案9、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1)消散(2)参与,这里指欣赏(3)睡觉(4)只是11.(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12.(1)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月色(月夜)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谢中书书》阅读及答案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
班级:姓名:
题型:【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
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风吹草低见.牛羊
【解析】A参与,这里指欣赏;和。
B代指鱼;代指鱼。
C发出;振作。
D看见;见(xiàn):同“现”,显露。
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
【解析】A的;主谓之间。
B判断词,是;判断词,是。
C连词,和;动词,参与,欣赏。
D动词,寻找;副词,不久。
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
【解析】A存在;准备。
B都是代指鱼。
C发出;振作。
D看见;引见。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B.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相与.步于中庭。
C. ①时时而间.进。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解析】A 判断动词,是;指示代词,这。
B参与,这里指欣赏;一起。
C间或,有时候;参与。
D的;补足音节。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田单即墨之战》
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
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
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
即墨大夫出战而死。
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
”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
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
三年而犹未下。
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
”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
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
立乐毅为齐王。
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组是(D )。
A.及城溃及:到了…的时候
B.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营乃:于是,就
C.各去城九里而为垒去:距离
D.所以三年不攻者所以:用来……的方法
【解析】D……的原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 )
例句: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
A.独田单宗人皆以铁笼得免
B.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
C.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D.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
【解析】例句是用。
A因为。
B来。
C用。
D来。
3.下列句式与“为燕所撑”相同的一项是(B )
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B.岂能为暴涨移之去《河中石兽》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D.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解析】例句是被动句。
A倒装句,谓语前置。
B被动句。
C省略句,省略宾语。
D倒装句,宾语前置。
3.下列句式与“为燕所撑”相同的一项是(B )
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B.岂能为暴涨移之去《河中石兽》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D.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解析】例句是被动句。
A倒装句,谓语前置。
B被动句。
C省略句,省略宾语。
D倒装句,宾语前置。
4.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四单智勇过人,带领即墨百姓守卫即墨三年,没有让燕将乐毅攻下
B.燕昭王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不轻信谗言,办事果断
C.乐就三年未攻下即墨,不是想“南面而王”,而是想让燕昭王立他为齐王
D.“独四单宗人以铁笼得免”从正面描写了田单的“多智习兵”;乐毅三年未或
下即墨,是从侧面烘托了田单的“多智习兵”
【解析】C乐就三年未攻下即墨,是因为有田单守城。
南面而王,是别人的谗言。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
翻译:于是共同拥立他为守将来抵御燕军。
(2)汝何敢言若此!
翻译:你怎么敢说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