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公式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五公式整理资料讲解
精品文档高中数学必修五公式第一章 三角函数一.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R A B C===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变形:2sin (sin )22sin (sin )22sin (sin )2a a R A A R b b R B B R c c R C C R ⎧==⎪⎪⎪==⎨⎪⎪==⎪⎩推论:::sin :sin :sin a b c A B C =二.余弦定理:三.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ABC S bc A ac B ab C ∆===第二章 数列一.等差数列: 1.定义:a n+1-a n =d (常数)2.通项公式:()d n a a n •-+=11或()d m n a a m n •-+=3.求和公式:()()d n n n n a a a S n n 21211-+=+=4.重要性质(1)a a a a q p n m q p n m +=+⇒+=+ (2)m,2m,32m m m S S S S S --仍成等差数列二.等比数列:1.定义:)0(1≠=+q q a a nn 2.通项公式:q a a n n 11-•=或q a a mn m n -•=3.求和公式: )(1q ,1==na S n)(1q 11)1(11≠--=--=qq a a q q a S n n n4.重要性质(1)a a a a q p n m q p n m =⇒+=+(2)()m,2m,32q 1m m m m S S S S S --≠-仍成等比数列或为奇数三.数列求和方法总结:1.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可采用求和公式(公式法).2.非等差等比数列可考虑(分组求和法) ,(错位相减法)等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再求和, 222222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b ac ac B c a b ab C =+-=+-=+-222222222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a cb B aca b c C ab+-=+-=+-=精品文档若不能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则采用(拆项相消法)求和.注意(1):若数列的通项可分成两项之和(或三项之和)则可用(分组求和法)。
高中数学必修五公式总结(人教版)
高中数学必修五公式总结(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公式总结(人教版)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主要学习三大块内容,分别为解三角形,数列和不等式,这三项在高考中占的分数比较大,所以考生应该多练习、勤复习,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公式,希望大家喜欢。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解三角形1.人教版必修五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2R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是恒量,R是此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变形公式:(1)a=2RsinA,b=2RsinB,c=2RsinC(2)sinA:sinB:sinC=a:b:c(3)asinB=bsinA,asinC=csinA,bsinC=csinB(4)sinA=a/2R,sinB=b/2R,sinC=c/2R(5)S=1/2bcsinA=1/2acsinB=1/2absinC2.人教版必修五余弦定理:a?=b?+c?-2bccosAb?=a?+c?-2accosBc?=a?+b?-2abcosC注:勾股定理其实是余弦定理的一种特殊情况。
3.人教版必修五变形公式:cosC=(a?+b?-c?)/2abcosB=(a?+c?-b?)/2accosA=(c?+b?-a?)/2bc4.人教版必修五三角形面积公式:S=absinC/2=bcsinA/2=acsinB/2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1.人教版必修五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1+(n-1)d,Sn=(2a1+(n-1)d)*n/2=n*a1+n*(n-1)*d/2前n项和:和公式时,必须注意对q=1与q=?1分类讨论,防止因忽略q=1这一特殊情形导致解题失误.等比数列的判断方法有:(1)定义法:若an+1/an=q(q为非零常数)或an/an-1=q(q为非零常数且n≥2且n∈N*),则{an}是等比数列.(2)中项公式法:在数列{an}中,an=?0且a=anan+2(n∈N*),则数列{an}是等比数列.(3)通项公式法:若数列通项公式可写成an=cqn(c,q均是不为0的常数,n∈N*),则{an}是等比数列.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不等式1.人教版必修五等式的概念:一般的,用符号=连接的式子叫做等式。
解三角形数列知识点总结
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1. 高线定理:△ABC 中,a 边上的高B c C b h a sin sin ==2. 正弦定理:△ABC 中,A a sin =B b sin =Ccsin =2R ,推论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3. 余弦定理:△ABC 中,a 2=b 2+c 2-2bc cos A ,推论 cos A =bcac b 2222-+4.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ABC 的面积C ab B ac A bc S sin 21sin 21sin 21===5. 解三角形的四种基本类型:(1)已知三边(SSS 型)----用余弦定理推论求三角(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SAS 型)----用余弦定理求第三边(3)已知两角和任一边(AAS 型)----用内角和定理求第三角,用正弦定理求另两边 (4)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SSA 型)----用正弦定理求另一边的对角 注1:SSS 型,SAS 型,AAS 型至多有一解. 注2:SSA 型解情况复杂:若正弦值小于1,则用大边对大角判定角范围,可能一解或两解;若正弦值大于1,则无解.若已知角为锐角,则可能一解或两解;若已知角为钝角,则至多一解.注3:SSA 型也可以用余弦定理求第三边,通过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情况判断三角形解的情况!!! 6. 应用举例:(1)求河两岸两点的水平距离(一点可达,另一点不可达). (2)求河对岸两点的水平距离(两点均不可达).(3)求底部不可达的建筑物的竖直高度(即两点的垂直距离)(注意取测量点的两种方法). (4)求航行距离与航向(方向角或方位角). 7. 常用方法:(1)边角混合式的处理方法!!!(2)韦达定理、降次公式、二倍角公式、和差角公式、辅助角公式的运用方法!!! (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定义与坐标运算公式、两个向量夹角公式的运用方法!!!8. 其他有关结论:在△ABC 中, 下列结论也应熟记:B A B A <⇔<sin sinπ=+=⇔=B A B A B A 22222sin 2sin 或sin(A+B)=sinCcos(A+B) -cosCtan(A+B) -tanC ==2cos 2sinC B A =+ 2sin 2cos CB A =+ 12tan 2tan =+C B A tan tan tan tan tan tan A B C A B C ++=⋅⋅【典型题目】(学案)必修5第二章《数列》知识点归纳1.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知识点类比: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有关公式的推导方法: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推导方法----累差法,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推导方法----累商法;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方法----倒序相加法,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方法----乘公比错位相减法.3.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函数特征: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是关于n的指数型函数;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零;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形如)1(nqA -,其中1,0≠≠q A .4. 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方法!!!5. 求等差数列前n 项和S n 最值的方法------对称轴法与变号项法!!!6. 形如}{n nb a +的数列求前n 项和S n 的方法-----拆项重组法!!!(其中}{n a }{n b 为等差或等比数列)7. 形如}1{1+⋅n n a a 的数列求前n 项和S n 的方法-----裂项相消法!!!(其中}{n a 为等差数列)8. 形如}{n nb a ⋅的数列求前n 项和S n 的方法-----乘公比错位相减法!!!(其中}{n a 为等差,}{n b 等比)9. 由S n 求a n 的方法!!!10. 处理S n 与a n 混合式的方法!!!11. 求等差数列的绝对值数列的前n 项和S n 的方法. 12. 判断一个数列单调性的方法.13. 等差数列的单调性与什么量有关?有什么关系?!!! 14. 等比数列的单调性与什么量有关?有什么关系?!!! **15. 求两个等差数列的公共项的方法.**16. 求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公共项的方法.【典型题目】(学案)。
必修五知识重点-解三角形-数列
必修五知识点梳理(一)解三角形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1)因为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则C B A sin )sin(=+;C B A cos )cos(-=+; C B A t a n )t a n (-=+;2cos 2sin C B A =+,2sin 2cos CB A =+.(2)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 则有2sin sin sin a b cR C===A B . 应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和两角(3)正弦定理的推论: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 ③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C C++===A +B +A B . (4)余弦定理:2222c o s a b c b =+-A , 2222c o s b a c a =+-B , 2222c o s c a b a b C =+-。
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 bc +-A =, 222c o s2a c b ac+-B =,222c o s 2a b c C ab+-=. 应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1.知三边,求各角2. 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5)三角形面积公式: ①111sin sin sin 222C S bc ab C ac ∆AB =A ==B ; ②pr c p b p a p p S ABC =---=∆))()((,其中2cb a p ++=,r 为内切圆半径(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 ③RabcS ABC 4=∆,R 为外接圆半径(外心,垂直平分线交点).(6)解△ABC 中,注意解可能有多种情况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这时三角形的情况比较复杂,可能无解,可能一解或两解。
高中数学必修5全册知识点总结(理科)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第一章解三角形(一)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则有2sin sin sin a b c RC ===A B (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②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C S bc ab C ac ∆A B =A ==B .4、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推论:222cos 2b c abc+-A =第二章数列1、数列中n a 与n S 之间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注意通项能否合并。
2、等差数列:⑴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n a -1-n a =d ,(n≥2,n∈N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⑵等差中项:若三数a A b 、、成等差数列2a bA +⇔=⑶通项公式:1(1)()n m a a n d a n m d=+-=+-或(n a pn q p q =+、是常数).⑷前n 项和公式:()()11122n n n n n a a S na d -+=+=⑸常用性质:①若()+∈ +=+N q p n m q p n m ,,,,则q p n m a a a a +=+;②下标为等差数列的项() ,,,2m k m k k a a a ++,仍组成等差数列;③数列{}b a n +λ(b ,λ为常数)仍为等差数列;④若{}n a 、{}n b 是等差数列,则{}n ka 、{}n n ka pb +(k 、p 是非零常数)、*{}(,)p nq a p q N +∈、,…也成等差数列。
必修5-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解三角形一.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R C c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2.变形:1)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C C++===A +B +A B R 2=.2)化边为角:C B A c b a sin :sin :sin ::=;;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 B c b = ;sin sin CA c a = 3)化边为角:C R c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4)化角为边:;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 b C B =;sin sin caC A = 5)化角为边: RcC R b B R a A 2sin ,2sin ,2sin === 3.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下列两类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个角及任意—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唯一解); 例:已知角B,C,a ,解法:由A+B+C=180o ,求角A,由正弦定理;sin sin B A b a =;sin sin C B c b = ;sin sin CAc a =求出b 与c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边的对角,求其他两个角及另一边。
(解不定,需要讨论) 例:已知边a,b,A,解法:由正弦定理B A b a sin sin =求出角B,由A+B+C=180o 求出角C ,再使用正弦定理CAc a sin sin =求出c 边4.(i )△ABC 中,已知锐角A ,a ,边b ,则先求B sin ,⎪⎪⎪⎩⎪⎪⎪⎨⎧⎩⎨⎧≥<==>解解解无解1,2,,1sin 1,1sin ,1sin b a b a B B B如:①已知32,2,60===O b a A ,求B (有一个解)②已知32,2,60===O a b A ,求B (有两个解) 注意:由正弦定理求角时,注意解的个数。
解三角形、数列知识点归纳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sin sin sin a b cR C===A B . 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化角为边: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化边为角: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C R=; ③a sin ::sin :sin :sin sin ;A=A B =Ba b c C b ; ④+b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A + a b c a aC B A.2、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②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个数的情况(一解、两解、无解))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CS bc ab C ac ∆AB =A ==B .=2R 2sinAsinBsinC=Rabc 4. 4、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2222cos =b )22cos ;(=+-A +--A a b c bc c bc bc ……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 bc+-A =,…….5、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①已知两边和角(夹角或对角),求其余的量;②已知三边或三边比例(a:b:c 或sinA:sinB:sinC);○3若222a b c +=,则90C = ;;②若222a b c +>,则90C < ;③若222a b c +<,则90C > .【综合问题---与三角恒等变换综合】常用知识:三角函数图像,诱导公式,和(差)角公式,二倍角公式,辅助角公式等技巧:①换边为角,利用正弦或余弦定理;○2减元变换,如(1)-A B C π+=(2)sin()sin ,A B C +=cos()cos ,A B C +=-tan()tan ,A B C +=-sincos,cossin2222A BCA BC++==221cos 21cos 2sin 22sin cos ,sin ,cos 22A AA A A A A -+=⋅==,【常见结论】(1)若B A 2sin 2sin =,则A=B 或2π=+B A(2)若A B C >>⇔c b a >>⇔C B A sin sin sin >>(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 (3)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三角形中最大角大于等于 60,最小角小于等于60(5) 锐角三角形⇔三内角都是锐角⇔三内角的余弦值为正值⇔任两角和都是钝角⇔任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注意:是锐角A ⇔ABC 是锐角三角形∆ ) 钝角三角形⇔最大角是钝角⇔最大角的余弦值为负值(6)ABC ∆中,A,B,C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60=B .数列知识点归纳1、 数列中与n n a S 之间的关系:11,(1),(2)n nn S n a S S n -=⎧=⎨-≥⎩此性质对任何一种数列都适用2、 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基本公式①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nd a d;()n m n m n m a a nda a n m da ad n m -=⎧⎪=+-⇒⎨-=⎪-⎩②前n 项和公式:2111()(1)d d=()2222+-==++-n n n a a n n S na d n a n ○3等差中项:x,A,y 成等差数列⇔2A=x+y.(2)判断等差数列的法方(注意:①②可以作为证明等差数列的方法)①定义法:对任意的n ,都有1n n a a d +-=(d 为常数)⇔{}n a 为等差数列 ②等差中项法:122n n n a a a ++=+(n ∈*N )⇔{}n a 为等差数列 ③通项公式法:n a =pn+q (p ,q 为常数且p ≠0)⇔{}n a 为等差数列即:通项公式位n 的一次函数,公差d p =,首项1a p q =+④前n 项和公式法:2n S pn qn =+ (p , q 为常数)⇔{}n a 为等差数列 即:关于n 的不含常数项的二次函数(3)常用结论①若数列{}n a ,{}n b 为等差数列,则数列{}n a k +,{}n k a ,{}±n n pa qb ,{}n ka b + (k , b ,p,q 为常数)均为等差数列.②若m+n=p+q (m ,n ,p ,q ∈*N ),则n m a a +=p q a a +.特别的,当n+m=2k 时,得n m a a +=2k a (即下标n,k,m 成等差,k 为中项)③在等差数列{}n a 中,每隔k(k ∈*N )项取出一项,按原来的顺序排列,所得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且公差为(k+1)d(例如:1a ,4a ,7a ,10a ⋅⋅⋅⋅⋅⋅仍为公差为3d 的等差数列,如22-12+1{}{}{},,n n n a a a )④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则记12k k S a a a =++⋅⋅⋅⋅⋅⋅+,2122k k k k k S S a a a ++-=++⋅⋅⋅⋅⋅⋅+,3221223k k k k k S S a a a ++-=++⋅⋅⋅⋅⋅⋅+,则k S ,2k k S S -,32k k S S -仍成等差数列,且公差为2k d⑤若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则数列{}nS n也为等差数列. ○6等差数列的单调性,d>0则递增;d<0则递减;d=0,常数列. ⑦求n S 最值的方法:I:若1a >0,公差d<0,则当10k k a a +≥⎧⎨≤⎩时,则n S 有最大值,且k S 最大;若1a <0,公差d>0,则当10k k a a +≤⎧⎨≥⎩时,则n S 有最小值,且k S 最小;或令=0n a ,求出数列的正、负分界项’II :求前n 项和2n S pn qn =+的对称轴,再求出距离对称轴最近的正整数k ,当n k =时,k S 为最值,是最大或最小,通过n S 的开口来判断。
高二数学必修五 第一章 解三角形
高二数学必修五 第一章解三角形一、本章知识结构:二、基础要点归纳1、三角形的性质: ①.A+B+C=π,222A B Cπ+=-⇒sin()sin A B C +=, cos()cos A B C +=-,sincos 22A B C+= ②.在ABC ∆中,a b +>c , a b -<c ; A >B ⇔sin A >sin B ,A >B ⇔cosA <cosB, a >b ⇔A >B③.假设ABC ∆为锐角∆,那么A B +>2π,B+C >2π,A+C >2π; 22a b +>2c ,22b c +>2a ,2a +2c >2b2、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①.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 === (2R 为ABC ∆外接圆的直径) 111sin sin sin 222ABCS ab C bc A ac B ∆=== ②.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222cos 2b c a A bc +-=2222cos b a c ac B =+-222cos 2a c b B ac+-=2222cos c a b ab C =+-222cos 2a b c C ab+-=〔必修五〕第二章、数列一、本章知识结构:二、本章要点归纳:1、数列的定义及数列的通项公式:①.()n a f n =,数列是定义域为N 的函数()f n ,当n 依次取1,2,⋅⋅⋅时的一列函数值。
②.n a 的求法:i.归纳法。
ii.11,1,2n n n S n a S S n -=⎧=⎨-≥⎩ 假设00S =,那么n a 不分段;假设00S ≠,那么n a 分段。
iii. 假设1n n a pa q +=+,那么可设1()n n a m p a m ++=+解得m,得等比数列{}n a m +。
iv. 假设()n n S f a =,那么先求1a ,再构造方程组:11()()n n n n S f a S f a ++=⎧⎨=⎩得到关于1n a +和n a 的递推关系式.2.等差数列:① 定义:1n n a a +-=d 〔常数〕,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重要工具。
数学必修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数学必修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数学必修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一)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在中,分别为角的对边,则有(为的外接圆的半径)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②③3、三角形面积公式:.4、余弦定理:在中,有,推论:(二)数列:1.数列的有关概念:(1)数列: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
数列是有序的。
数列是定义在自然数N_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上的函数。
(2)通项公式:数列的第n项an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即是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
(3)递推公式:已知数列{an}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an与他的前一项an-1(或前几项)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即是该数列的递推公式。
如:。
2.数列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如1,3,5,7,9,…(2)图象法:用(n,an)孤立点表示。
(3)解析法:用通项公式表示。
(4)递推法:用递推公式表示。
3.数列的分类:4.数列{an}及前n项和之间的关系:5.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对比小结: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一、定义二、公式1.2.1.2.三、性质1.,称为与的等差中项2.若(、、、),则3.,,成等差数列1.,称为与的等比中项2.若(、、、),则3.,,成等比数列(三)不等式1、;;.2、不等式的性质: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小结:代数式的大小比较或证明通常用作差比较法:作差、化积(商)、判断、结论。
在字母比较的选择或填空题中,常采用特值法验证。
3、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1)化成标准式:;(2)求出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3)画出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图象;(4)根据不等号方向取出相应的解集。
线性规划问题:1.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域、可行解、解2.线性规划问题: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值或最小值问题.3.解线性规划实际问题的步骤:(1)将数据列成表格;(2)列出约束条件与目标函数;(3)根据求最值方法:①画:画可行域;②移:移与目标函数一致的平行直线;③求:求最值点坐标;④答;求最值;(4)验证。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必修5:
1、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
三角形面积公式(用函数表示)
余弦定理(用边表示)
余弦定理(用角表示)
2、数列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等差中项公式
等差数列几个特殊的公式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等比中项公式
等比数列几个特殊的公式
3、不等式
当a>0时,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ax^2+bx+c<0 解集与与y=ax^2+bx+c图象、ax^2+bx+c=0的根、判别式△=b^2-4ac之间的相互关系。
直线y=kx+b把平面分成哪两个区域,y>kx+b表示的平面区域,y<kx+b表示的平面区域。
对于不含边界的区域如何表示,若直线不经过原点,如何检验表示的区域是否正确。
什么叫线性规划
在约束条件4x+y≤10,4x+3y≤20,x≥0,y≥0下,如何探求目标函数P=2x+y的最大值。
基本不等式的数学表达方式。
高中数学必修五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必修五公式大全一、解三角形:ΔABC 的六个元素A, B, C, a , b, c 满足下列关系: 1、角的关系:A + B + C =____,特殊地,若ΔABC 的三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则∠B =_____, ∠A +∠C =____.2、诱导公式的应用:sin ( A + B ) =________, cos ( A + B ) = ________, sin (22B A +) = cos 2C , cos (22B A +) = sin 2C . 3、边的关系:a + b > c , a – b < c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边角关系:(1)正弦定理:2R ===(R 为ΔABC 外接圆半径),分体型:2sin a R A=⎧⎪=⎨⎪=⎩,推论:::::a b c =.(2)余弦定理:2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b c ⎧⎪⎪⎨⎪⎪⎩=+-=+-=+-变形:cos ,cos ,cos .A B C ⎧=⎪⎪⎪=⎨⎪⎪=⎪⎩5、面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ABCS ∆===二、数列 (一)、等差数列{ a n }:定义:______________()-=常数 1、通项公式:1________,na a =+推广:________.n m a a =+( m , n ∈N )2、前n 项和公式:____________.nS==3、等差数列的主要性质① 若m + n = 2 p ,则 _________________(等差中项)( m , n ∈N ) ② 若m + n = p + q ,则 __________________ ( m , n , p , q ∈N ) ③S n , S 2 n -- S n , S 3 n – S 2 n 组成等差数列,公差为n d (二)、等比数列{ a n }:定义:____,0q =≠1、通项公式:1____,n a a =推广:____.n m a a =( m , n ∈N )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_____,1,1n q S q =⎧⎪=⎨=≠⎪⎩3、等比数列的主要性质① 若m + n = 2 p ,则______________(等比中项)( m , n ∈N ) ② 若m + n = p + q ,则___________________ ( m , n , p , q ∈N ) ③232,,n n n n n S S S --组成等比数列,公比为______.(三)、一般数列{ a n}的通项公式:记Sn= a1+ a2+ …+ an,则恒有______________n a ⎧=⎨⎩()()N n n n ∈≥=,21 (四)、数列求和方法总结:1.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可采用求和公式(公式法).2.非等差等比数列可考虑(分组求和法) ,(错位相减法)等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再求和, 若不能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则采用(拆项相消法)求和.注意(1):若数列的通项可分成两项之和(或三项之和)则可用(分组求和法)。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附三角函数公式)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附三角函数公式)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一章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c3、三角形中的基本关系:sin()sin ,A B C +=cos()cos ,A B C +=-tan()tan ,A B C +=-sincos ,cos sin ,tan cot 222222A B C A B C A B C+++===4、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sin sin sin a b c R C===A B .5、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化角为边: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化边为角: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C C++===A +B +A B . 6、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②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三解))7、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等,变形:222cos 2b c a bc+-A =等,8、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①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
②已知三边求角) 9、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CS bc ab C ac ∆AB =A ==B .=2R 2sinAsinBsinC=Rabc 4=2)(c b a r ++=))()((c p b p a p p ---10、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 ①若222a b c +=,则90C =;②若222ab c +>,则90C <;③若222ab c +<,则90C >.11、三角形的四心:垂心——三角形的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 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的相交于一点(重心到顶点距离与到对边距离之比为2:1) 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外心到三顶点距离相等)内心——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内心到三边距离相等) 12同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平方关系:sin²α+cos²α=1 (2)倒数关系:tanα·cotα=1 (3)商的关系:ααααααsin cos cot ,cos sin tan ==α三角 函数值︒0︒30 ︒45︒60 ︒90αsin0 21 22 231 αcos1 23 2221 0 αtan3313不存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2πα+)”记忆口诀: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是指(2kπα+),k ∈Z 的三角函数值,当k 为奇数时,正弦变余弦,余弦变正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也同样);当k 为偶数时,函数名不变。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五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a
t i m
e a
n d
A
l l t h i n
g s
i n
t h
e i r
b e
i n g
a
d
o
o
g
e
r
a
同侧的点代入后符号相同,异
0x y C A +B +=侧的点相反
2.由A 的符号来确定:先把x 的系数A 化为正
后,看不等号方向:
①若是“>”号,则所表示的区
0x y C A +B +>域为直线:的右边部分。
0x y C A +B +=②若是“<”号,则所表示的区0x y C A +B +<域为直线 的左边部分。
0x y C A +B +=注意:
不包括边界;
)0(0<>++或C By Ax 包括边界
)0(0≤≥++C By Ax 3.求解线性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
(1)画出可行域(注意实虚)
(2)将目标函数化为直线的斜截式(3)看前的系数的正负.若为正时则上大下小,若
为负则上小下大
4.非线性问题:
(1)看到比式想斜率
(2)看到平方之和想距离四、均值不等式。
高二数学必修五解三角形知识点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c3、三角形中的基本关系:sin( A B) sin C, cos( A B) cosC ,tan( A B) tan C,A B C A B Csin cos ,cos sin ,2 2 2 24、正弦定理:在 C 中,a 、b 、c分别为角、、C 的对边,R 为 C 的外接a b c圆的半径,则有 2Rsin sin sin C.5、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化角为边: a 2R sin ,b2Rsin ,c 2Rsin C ;②化边为角:sina2R,sinb2R,sin Cc2R;③a:b:c sin :sin :sin C ;④a b c a b csin sin sin C sin sin sin C.6、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②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7、三角形面积公式:1 1 12 sinAsinBsinC=S bc sin ab sin C ac sin .=2RC2 2 2a bc4R8、余弦定理:在 C 中,有 2 2 2 2 cosa b c bc ,2 2 2 2 cosb ac ac ,2 2 2 2 cosc a b ab C .9、余弦定理的推论:cos2 2 2b c a2bc,cos2 2 2a c b2ac,cosC2 2 2a b c2ab.2 2 2 2 cos , 2 2 2 2 cos , 2 2 2 2 cosa b c ab C b c a bc A a c b ac B10、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①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
②已知三边求角11、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2。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公式总 结
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这里是常数,是自变量,是的函数,如果 设则与函数对比,点在函数的图像上。
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二次函数形式)可以写成 若令 8.等比数列:
若等比数列的首项是,公比是,则 通项公式的变形:; 等比中项:在与中间插入一个数,使,,成等比数列,则称为与的 等比项。若,则称为与的等比中项. 若是等比数列,且(、、、),则;若是等比数列,且(、、), 则 公比为的等比数列的各项同乘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数列仍是等 比数列,公比仍为 若,则 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则是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中,序号成等差数列的项构成等比数列 若与均为等比数列,则也为等比数列 9.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当且时,是一个指数函数,设则,等比数列可 以看成是函数,因此,等比数列各项所对应的点是函数的图像上的一 群孤立的点。 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等比数列的增减性的下列结论:
(1) 等比数列递增 或 (2) 等比数列递减 或 (3) 等比数列为常数列 (4)等比数列为摆动数列 9.等比数列求和 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 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性质: 等比数列中,连续项的和(如)仍组成等比数列(公比) 是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 若等比数列的项数为,则 ;若等比数列的项数为 ,则 奇/偶
1、 解三角形
1、 正弦定理(角化边公式) ④ ⑤ ⑥ 2、 余弦定理: 定义式: 变形: 3. 三角形面积公式: 设、、是的角、、的对边,则:①若,则; ②若,则,cosC>0;③若,则,cosC<0。 二、数列 1.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2.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3.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的第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的公式. 4.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 公式 5.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则 通项公式的变形:;等差中项:由三个数,,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 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称为与的等差中项. 若则(都是正整数) 若成等差数列,则也成等差数列(都是正整数) 若数列成等差数列,则 若数列成等差数列,则数列(为常数)仍为等差数列 若和均为等差数列,则也是等差数列 6.等差数列前n项和: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①;② 若项数为,则,且,. 若项数为,则,且, 若和均为等差数列,前项和分别是和,则有 7.等差数列与函数关系: 等差数列通项(一次函数形式)
高中数学必修五公式方法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五公式方法总结第一章 解三角形一、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R A B C===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变形:2sin (sin )22sin (sin )22sin (sin )2a a R A A R b b R B B R c c R C C R ⎧==⎪⎪⎪==⎨⎪⎪==⎪⎩推论:::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二、余弦定理:变形:三、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ABC S bc A ac B ab C △ 第二章 数列一、等差数列: 1.定义:a n+1-a n =d (常数)2.通项公式:()n1n 1d a a =+-或()nmn m d a a =+-3.求和公式:()()1n n 1n n n 1n d22a a S a +-==+4.重要性质(1)a a a a qpnmq p n m +=+⇒+=+(2) m,2m,32m m m S S S S S --仍成等差数列二、等比数列:1.定义:)0(1≠=+q q a a nn 2.通项公式:q a a n n11-∙=或q a a mn mn-∙=3.求和公式:1n n 11n na ,q 1S a (1q )a a q ,q 11q 1q =⎧⎪=--⎨=≠⎪--⎩222222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b ac ac B c a b ab C =+-=+-=+-222222222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 a c b B aca b c C ab +-=+-=+-=4.重要性质(1)a a a a q p n m q p n m =⇒+=+(2)m,2m,32--m m m S S S S S 仍成等比数列三、数列求和方法总结:1.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可采用求和公式(公式法).2.非等差等比数列可考虑分组求和法、错位相减法等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再求和, 常见的拆项公式: 111(1)n(n 1)n n 1=-++第三章:不等式一、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三步骤: 222(1)ax bx c 0ax bx c 0(a 0).(2)ax bx c 0.(3).⎧++>++<>⎪++=⎨⎪⎩化不等式为标准式或计算的值,确定方程的根根据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特别地:若二次项系数a 为正且有两根时写解集用口诀:不等号大于0取两边,小于0取中间二、分式不等式的求解通法:(1)标准化:①右边化零,②系数化正.(2)转 换: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依据:两数的商与积同号)三、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 >0(A ,B 不同时为0),确定其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用口诀:同上异下(A与不等式的符号)(注意:包含边界直线用实线,否则用虚线)四、线性规划问题求解步骤:画(可行域),移(平行线),求(交点坐标,最优解,最值),答. 五、基本不等式:0,0)2a ba b +≥≥≥(当且仅当a=b 时,等号成立).1111(2)()n(n k)k nn k=-++1111(3)()(2n 1)(2n 1)22n 12n 1=--+-+1111(4[]n(n 1)(n 2)2n(n 1)(n 1)(n 2)=-+++++)=()10()()0()()(2)0()()0()0()()()30()()>⇔>≥⇔≥≠≥⇔-≥f x f x g x g x f x f x g x g x g x f x f x a a g x g x 常用的解分式不等式的同解变形法则为()且(),再通分2a b (1)a b (2)ab ().2++≥≤变形;变形(和定积最大)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应用条件:一正数 ; 二定值 ; 三相等。
高中数学必修五(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一)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在C ∆A 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 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sin sin sin a b c R C===AB .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sin 2a RA =,sin 2b RB =,sin 2c C R=;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C ++===A +B +AB.2、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C S bc ab C ac ∆A B =A ==B .3、余弦定理:在C ∆A 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2cos c a b ab C =+-.4、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bc+-A =,222cos 2a c bac+-B =,222cos 2a b cC ab+-=.5、射影定理:cos cos ,cos cos ,cos cos a b C c B b a C c A c a B b A =+=+=+6、设a 、b 、c 是C ∆A 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①若222a b c +=,则90C = ; ②若222a b c +>,则90C < ;③若222a b c +<,则90C > . (二)数列7、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 8、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 9、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 10、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11、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10n n a a +-> 12、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10n n a a +-< 13、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14、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15、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的公式.16、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17、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18、由三个数a ,A ,b 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A 称为a 与b 的等差中项.若2a cb +=,则称b 为a 与c 的等差中项.19、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11n a a n d =+-. 20、通项公式的变形:①()n m a a n m d =+-;②()11n a a n d =--;③11n a a d n -=-;④11n a a n d-=+;⑤n m a a d n m-=-.21、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2n p q =+(n 、p 、*q ∈N ),则2n p q a a a =+.22、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①()12n n n a a S +=;②()112n n n S na d -=+.2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2n n ∈N ,则()21n n n S n a a +=+,且S S nd -=偶奇,1n n S a S a +=奇偶.②若项数为()*21n n -∈N,则()2121n n Sn a -=-,且n S S a -=奇偶,1S n S n =-奇偶(其中n S na =奇,()1n S n a =-偶).24、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25、在a 与b 中间插入一个数G ,使a ,G ,b 成等比数列,则G 称为a 与b 的等比中项.若2G ab =,则称G 为a 与b 的等比中项.注意:a 与b 的等比中项可能是G ±26、若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比是q ,则11n n a a q -=.27、通项公式的变形:①n mn m a a q -=;②()11n n a a q--=;③11n n a qa -=;④n mn ma qa -=.28、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2n p q =+(n 、p 、*q ∈N ),则2n p q a a a =⋅.29、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的公式:()()()11111111n n n na q S a q a a q q qq =⎧⎪=-⎨-=≠⎪--⎩.30、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2n n ∈N ,则S q S =偶奇.②n n m n m S S q S +=+⋅.③n S ,2n n S S -,32n n S S -成等比数列(0n S ≠). (三)不等式31、0a b a b ->⇔>;0a b a b -=⇔=;0a b a b -<⇔<.32、不等式的性质: ①a b b a >⇔<;②,a b b c a c >>⇒>;③a b a c b c >⇒+>+; ④,0a b c ac bc >>⇒>,,0a b c ac bc ><⇒<;⑤,a b c d a c b d >>⇒+>+; ⑥0,0a b c d ac bd >>>>⇒>;⑦()0,1n na b a b n n >>⇒>∈N >;⑧)0,1a b n n >>⇒>∈N >.33、一元二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 34、二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间的关系:若二次项系数为负,先变为正 35、设a 、b 是两个正数,则2a b +称为正数a 、b a 、b 的几何平均数.36、均值不等式定理: 若0a >,0b >,则a b +≥,即2a b +≥.37、常用的基本不等式: ①()222,a b ab a b R +≥∈;②()22,2a b ab a b R +≤∈;③()20,02a b ab a b +⎛⎫≤>> ⎪⎝⎭;④()222,22a b a b a b R ++⎛⎫≥∈ ⎪⎝⎭.38、极值定理:设x 、y 都为正数,则有⑴若x y s +=(和为定值),则当x y =时,积xy 取得最大值24s .⑵若xy p =(积为定值),则当x y =时,和x y +取得最小值.。
必修五数列、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数列——命题规律——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所以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比较全面,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且多以一个选择题或填空题、一个解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小题难度一般为中等偏下,大题难度一般为中等偏上。
有关数列的大题大多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或者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
——知识总结——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定义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是同一个常数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都是同一个常数限定条件首项、公差没有任何限定首项、公差都不能为0通项公式dnaan)1(1-+=11-=nnqaa图像特点直线dxay)1(1-+=上孤立的点函数11-=x qay图像上孤立的点性质①dmnaamn)(-+=②若kqpnm2=+=+,则kqpnmaaaaa2=+=+①mnmnqaa-=②若kqpnm2=+=+,则2kqpnmaaaaa==等差/等比中项2baA+=abG=2abG±=前n 项和公式①2)(1naaS nn+=②dnnnaSn2)1(1-+=③ndandSn)2(212-+=⎪⎩⎪⎨⎧≠--=--==).1(11)1()1(111qqqaaqqaqnaSnnn前n 项和性质①“片段和”性质:kkkkkSSSSS232,,--,…构成等差数列;②⎭⎬⎫⎩⎨⎧nSn也为等差数列;③项数“奇偶”性质:(Ⅰ)项数为偶数n2项:naaSnnn)(12++=ndSS=-奇偶①“片段和”性质:kkkkkSSSSS232,,--,…构成等比数列;②若某数列的前n项和AAqS nn+-=),1,0(+∈≠≠NnqAq,则该数列为等比数列;③在等比数列中,若项数为偶数n2项:S偶(Ⅱ)项数为奇数12-n项:nnanS)12(12-=-naSS=-偶奇1偶奇-=nnSS——题型方法总结——类型一等差、等比数列性质考查:例1.已知等差数列{}na中,(1)若11,395=-=aa,则=7a_____;(2)若48262532=+++aaaa,则=14a_____;(3)若1,16497==+aaa,则=12a_____;(4)若52,34525432==+++aaaaaa,则=d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解三角形
1、 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R 为ABC ∆的外接圆半径) 变形:②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边化角公式)
③sin ,sin ,sin 222a b c A B C R R R
=
==(角化边公式) ④::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⑤
2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b c c a
R A B B C C A +++===+++
⑥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2、 余弦定理:
定义式:2222
2
2
2222cos 2cos 2cos c a b ab C
a b c bc A b c a ac B
=+-=+-=+-
变形:222222222
cos ,cos ,cos 222a b c c a b b c a C B A ab ac bc
+-+-+-===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
sin sin sin 222
C S bc ab C ac ∆AB =
A ==
B 设a 、b 、c 是
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①若2
2
2
a b c +=,则90C =; ②若2
2
2
a b c +>,则90C <,cosC>0;③若2
2
2
a b c +<,则90C >,cosC<0。
二、数列
1.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10n n a a +->
2.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10n n a a +-<
3.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的公式.
4.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
5.等差数列:
● 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11n a a n d =+- ● 通项公式的变形:()n m a a n m d =+-;n m
a a d n m
-=
-等差中项:由三个数a ,A ,b
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A 称为a 与b 的等差中项. ● 若2,m n p q w +=+=则2m n p q w a a a a a +=+=(,,,,m n p q w 都是正整数) ● 若,,m p n 成等差数列,则,,m p n a a a 也成等差数列(,,m n p 都是正整数) ● 若数列{}n a 成等差数列,则(),n a pn q p q R =+∈
● 若数列{}n a 成等差数列,则数列{}n a b λ+(,b λ为常数)仍为等差数列 ● 若{}n a 和{}n b 均为等差数列,则{}n n a b ±也是等差数列 6.等差数列前n 项和:
●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①()12n n n a a S +=
;②()
112
n n n S na d -=+
● 若项数为()
*2n n ∈N ,则()21n n n S n a a +=+,且S S nd -=偶奇,
1n n S a
S a +=奇偶. ● 若项数为()
*21n n -∈N ,则()2121n n S n a -=-,且n S S a -=奇偶,
1
S n
S n =
-奇偶 ● 若{}n a 和{}n b 均为等差数列,前n 项和分别是n S 和n T ,则有21
21
n n n n a S b T --= 7.等差数列与函数关系:
● 等差数列通项(一次函数形式)
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n a a n d =+-可得()1n a dn a d =+-,这里1,a d 是常数,n 是自变量,n a 是n 的函数,如果设1,,d a a d b =-=则n a an b =+与函数y ax b =+对比,点(),n n a 在函数y ax b =+的图像上。
● 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二次函数形式)()
112
n n n S na d -=+
可以写成2122n d d S n a n ⎛⎫=
+- ⎪⎝
⎭ 若令1,,22d d
A a
B =-=Bn An n +=2S 8.等比数列:
● 若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比是q ,则1
1n n a a q -=
● 通项公式的变形:n m n m a a q -=;n m
n
m
a q
a -=
● 等比中项:在a 与b 中间插入一个数G ,使a ,G ,b 成等比数列,则G 称为a 与b 的
等比项。
若2
G ab =,则称G 为a 与b 的等比中项.
● 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m n p q +=+(m 、n 、p 、*
q ∈N ),则m n p q a a a a ⋅=⋅;
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2n p q =+(n 、p 、*
q ∈N ),则2
n p q a a a =⋅
● 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的各项同乘以一个不为零的数m ,所得数列仍是等比数列,公比
仍为q
● 若,,,,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 ● 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q ,则1n a ⎧⎫⎨
⎬
⎩⎭
是以1
q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等比数列{}n a 中,序号成等差数列的项构成等比数列 ● 若{}n a 与{}n b 均为等比数列,则{}n n a b 也为等比数列 9.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等比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1
11n n
n a a a q
q q
-==
当0q >且1q ≠时,x y q =是一个指数函数,设1a c q
=
则n
n a cq =,等比数列{}n a 可以看成是函数x y cq =,因此,等比数列{}n a 各项所对应的点是函数x y cq =的图像上的一群孤立的点。
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等比数列的增减性的下列结论: (1) 等比数列{}n a 递增⇔
{
101
a q >> 或
{
1001
a q <<< (2) 等比数列{}n a 递减⇔
{
1001
a q ><< 或
{
101
a q <>
(3) 等比数列{}n a 为常数列⇔1q = (4)等比数列{}n a 为摆动数列⇔0q < 9.等比数列求和
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的公式:()()()11111111n n n na q S a q a a q q q q =⎧⎪
=-⎨-=≠⎪
--⎩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
● 等比数列中,连续m 项的和(如232,,,...m m m m m S S S S S --)仍组成等比数列(公比
1q ≠-)
●
{}n a 是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0n n S Aq B A B ⇔=++=
● 若等比数列的项数为()2k k N +∈,则
S q S =偶奇
;
若等比数列的项数为()21k k N ++∈ ,则S a
S
- 奇/偶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