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信息系统(3.1.3)--第三章习题作业解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数据输入与输出

1、数据的涵义是什么?与信息有何区别和联系?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它可以是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符号,数据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如文本、图像、声音等都可以归入数据的范畴。虽然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但并非就是信息,只有理解了数据的含义、对数据做出解释,才能得到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编码、分类、增强等)就是为了得到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

2、土地数据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土地数据一般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属性特征(非定位数据),表示实际现象或特征;空间特征(定位数据):表示现象的空间位置或现在所处的地理位置,空间特征又称为几何特征或定位特征,一般以坐标数据表示,例如笛卡尔坐标等;时间特征(时间尺度):指土地数据随时间的变化,其变化的周期有超短期的、短期的、中期的、长期的等等。

3、空间数据的测量尺度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测量的尺度大致可以分成四个层次,由粗略至详细依次为:命名或类型、次序、间隔以及比例。

1)命名量:命名式的测量尺度也称为类型测量尺度,只对特定现象进行标识,赋予一定的数值或符号而不定量描述。例如,可以用不同数值表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或岩石类型,但是这些数值之间无数量关系,对命名数据的逻辑运算只有“等于”或“不等于”两种形式,而其近似均值只能使用众数。

2)次序量:次序测量尺度是基于对象进行排序来标识的,如可以把山峰按高度分级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等,将坡度分为陡、中、缓等。不同次序之间的间隔大小可以不同。对次序数据的逻辑运算除了“等于”与“不等于”之外,还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即“大于”或“小于”。

3)间隔量:是不参照某个固定点,而是按间隔表示相对位置的数。按间隔量测的值相互之间可以比较大小,并且它们之间的差值大小是有意义的。温度是间隔尺度的数据而不是比例数据,因为它的“0”测量值随着所使用的不同温度测量单位而不同。不能说150F的温度是75F的温度的两倍,因为这个比例在使用摄氏单位时就改变了。相反,降水量是比例数据,因为它有真的零值1。比例数据和间隔数据可用于加、减、乘、除等运算,而且可以求算术平均。

4)比率量:是比例测量尺度的测量值指那些有真零值而且测量单位的间隔是相等的数据,比例测量尺度与使用的测量单位无关。

4、数据的获取有哪些方法?并简述几种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或适应范围。

获取数据途径主要有五种:①野外实地测量;②摄影测量;③现场专题考察与调查;④社会调查与统计;⑤利用已有资料。

1)野外测量:野外实地测量是传统的测量方法,这种方法获得的资料具体、准确,但花费人工多,工作周期长。一般是测得资料后制成地图,再输入土地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中。对数据库的局部数据作修改时,则可将实测资料直接输入,而不必经过先制图这一环节。

1

2)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已普遍用于地图的制作。经过专门训练的操作员可以用一种称为立体解析测图仪的光学、电子仪器,直接在航空照片上读取坐标,传输到计算机中。最近,已出现了用软件取代立体解析图仪的新技术,这种技术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3)GPS:GPS技术是依靠导航卫星来决定地球上某一位置坐标的技术,它已经成为目前既便宜又精确的一种数据采集技术。目前GPS技术已经用在航海、汽车导航、登山、滑雪等业务或娱乐方面。GPS精度可达到毫米级。

4)遥感:用遥感技术获取信息有范围大、速度快、信息广的特点,长期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遥感卫星可时时刻刻地向地面传送探测到的信息。遥感信息中既有空间位置信息,也有属性信息。大范围的资源、环境调查,遥感往往是主要信息来源。在土地、地质、水文、土壤、土地、植被、气象、数字地面高程等调查中,已有很多成功的实例。土地管理部门已成功地将遥感技术运用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

5)地图及经济数据:任何一个信息系统,都应尽量利用已有的资料,以减少工人成本,缩短工作周期。例如,现有各种专题地图、政府统计部门的各种调查、统计报表等,都是最常用的信息来源。一些发达国家已公开提供计算机的数据资料,以及将社会调查和地图结合在一起的地理数据等等,这就简化了各种LIS的数据收集工作,也为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带来方便。

5、土地数据输入时需考虑哪几方面的问题?

通常,土地数据输入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统一的地理基础;

2)空间数据(位置数据):定义地面实体特征相对于某一坐标系统所处的空间信置;

3)属性数据(非空间数据):定义地面实体特征所表示的内容。

6、试述采用数字化仪和扫描仪进行数据输入的工作过程。

数字化仪:首无将待数字化的地图或航片等固定在数字化仪上,输入其比例尺,并用游标定出图幅上的左下角点和右下角点,确定出数字化范围,然后数字化员小心地用手扶动游标,使游标十字丝尽可能地保持在数字化线上,再按动游标键钮进行输入。在一般的数字化工作中常见的有两种基本输入方式,即流方式和点方式。流方式数字化是指作业只需仔细保持使游标十字丝沿待数字化的线段连接移动,而由计算机自动地按等时间隔或等距间隔来控制点位的数据录入。点方式数字化则是由数字化作业员自行选择采样点和确定采样密度,逐点地对目标进行数字化的方法。

扫描仪:扫描仪按其扫描的方式分成以栅格数据形式扫描的栅格扫描仪和直接沿线划扫描的矢量扫描仪。栅格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设地图上任意部分是由黑白两色组成。将装有电荷耦合器件(CCD)的高分辩率镜头的摄像机与扫描装置以及低功率激光源组合在一起,对数字化对象进行扫描后,CCD将摄取的影像分解为离散的像元,然后将其记录成“黑”或“白”的像元。当然,这样得到的数据还需进行大量的处理工作后才能变成有数字地图要素,如等高线,道路等。

7、土地属性数据包括哪几个方面?如何进行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的连接?

土地属性数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描述地块实体的数量、质量、权属和利用状况的数据;

2描述有关地理实体的基本特征的数据;

3描述地块实体与地理实体相互关系的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