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技术
电泳的概念
![电泳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f2d9fd07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0.png)
电泳的概念电泳是一种常用于生物学、化学、医学等领域的分离技术。
它利用电场作用于带电粒子(通常是蛋白质或核酸),使它们在凝胶或液体介质中移动,从而实现分离和纯化的目的。
电泳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分离、鉴定和定量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糖、酶等,是生物科学和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之一。
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场对带电粒子的运动作用,使它们在凝胶或液体介质中移动。
在电泳过程中,带电粒子会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电极移动。
正常情况下,带电粒子的运动速度与电场强度成正比,但与粒子大小和形状、电荷密度、介质性质等因素有关。
因此,不同的生物分子在电泳过程中的运动速度和迁移距离也会不同,从而实现了它们的分离和纯化。
电泳技术的种类很多,包括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等电聚焦电泳、双向电泳等。
其中,凝胶电泳是最为常用的电泳技术之一。
它利用凝胶作为介质,将带电粒子分离开来。
凝胶电泳可分为平板电泳和垂直电泳两种。
平板电泳是将样品涂在平板上,然后在电场中分离,常用于分离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
垂直电泳则是将样品置于凝胶中,然后在电场中进行分离,常用于分离DNA片段等小分子。
毛细管电泳是一种高效、快速的电泳技术,它利用毛细管作为介质,将带电粒子分离开来。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效率高、时间短,常用于分离蛋白质、核酸等小分子。
等电聚焦电泳是一种基于蛋白质等电点的电泳技术。
在等电聚焦电泳中,蛋白质会在电场作用下向等电点移动,当蛋白质到达等电点时,电荷中性化,停止移动。
这种电泳技术可用于分离和纯化蛋白质。
双向电泳是一种将垂直电泳和平板电泳结合在一起的电泳技术。
它可同时对样品进行两个方向的分离,从而提高了分离效率和分辨率。
总之,电泳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离和纯化技术,它在生物科学、医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泳技术也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人类的健康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泳技术_??????
![电泳技术_??????](https://img.taocdn.com/s3/m/70ddafc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17.png)
电泳技术
目 录
• 电泳技术简介 • 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 • 电泳技术的实验流程 • 电泳技术的优化改进 • 电泳技术的实际应用
01
电泳技术简介
电泳技术的定义
电泳技术是一种基于电场作用下溶液中带电粒子移动的分离 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操作简便等优点。
电泳主要利用待测样品中各种粒子所带电荷量的差异,在电 场中受到的静电力也不同,从而以不同的速度移动,最终实 现样品中各种粒子的分离或鉴定。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刑事侦查
电泳技术可用于痕迹物证 的分析和鉴定,为刑事侦 查提供重要线索。
食品工业
电泳技术可用于食品营养 成分的分析和鉴定,为食 品工业提供质量控制手段 。
能源领域
电泳技术可用于电池、燃 料电池等能源器件的制造 和性能优化,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
THANK YOU.
。
观察分析
观察染色结果,通过拍照或记录 数据,对凝胶中的蛋白质条带进 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整理
整理实验结果,包括蛋白质的相对 分子质量、浓度等参数的定量和定 性分析。
04
电泳技术的优化改进
电泳技术的局限性
电泳技术对样品性 质和操作条件的敏 感性。
难以实现自动化和 集成化。
电泳技术存在分辨 率和灵敏度的限制 。
在医学领域,电泳技术被用于血清蛋白分析、血 红蛋白分析、免疫电泳等诊断试剂的制作。
此外,电泳技术还可用于分析生物样品中的蛋白 质组分、DNA和RNA的分离纯化、检测蛋白质和 DNA的分子量等。
在化学领域,电泳技术可用于分离和鉴定各种离 子和分子,以及分析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参 数。
02
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
电泳技术的发展历程
电泳
![电泳](https://img.taocdn.com/s3/m/b0110b8be53a580216fcfe12.png)
电泳技术简介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称为电泳(electrophoresis, EP)。
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
1937 年瑞典学者A.W.K.蒂塞利乌斯设计制造了移动界面电泳仪,分离了马血清白蛋白的3种球蛋白,创建了电泳技术。
目录什么是电泳电泳种类电泳原理电泳展开什么是电泳电泳种类电泳原理电泳展开电泳Electrophoresis什么是电泳在确定的条件下,带电粒子在单位电场强度作用下,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即迁移率)为常数,是该电泳图谱带电粒子的物化特征性常数[1]。
不同带电粒子因所带电荷不同,或虽所带电荷相同但荷质比不同,在同一电场中电泳,经一定时间后,由于移动距离不同而相互分离。
分开的距离与外加电场的电压与电泳时间成正比。
在外加直流电源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介质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电泳。
利用电泳现象使物质分离,这种技术也叫做电泳。
胶体有电泳现象,证明胶体的微粒带有电荷。
各种胶体微粒的本质不同,它们吸附的离子不同,所以带有不同的电荷。
电荷移动规律利用电泳可以确定胶体微粒的电性质,向阳极移动的胶粒带负电荷,向阴极移动的胶粒带正电荷电泳仪。
一般来讲,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等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硫化物等胶体微粒吸附阴离子,带负电荷。
因此,在电泳实验中,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向阴极移动,三硫化二砷胶体微粒向阳极移动。
利用电泳可以分离带不同电荷的溶胶。
例如,陶瓷工业中用的粘土,往往带有氧化铁,要除去氧化铁,可以把粘土和水一起搅拌成悬浮液,由于粘土粒子带负电荷,氧化铁粒子带正电荷,通电后在阳极附近会聚集出很纯净的粘土。
工厂除尘也用到电泳。
利用电泳还可以检出被分离物,在生化和临床诊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相继发展利用支持物进行的电泳,如滤纸电泳,醋酸纤维素膜电泳、琼脂电泳;50年代末又出现淀粉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
常用电泳技术
![常用电泳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4a2d19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1.png)
蛋白质分离与鉴定
电泳技术用于蛋 白质分离
不同电泳技术的 选择与应用
蛋白质鉴定的方 法与流程
实例展示:某蛋 白质的分离与鉴 定过程
DNA分离与鉴定
电泳技术用于DNA分离与鉴定 不同电泳技术对DNA分离与鉴定的影响 DNA分离与鉴定的实际应用案例 电泳技术在DNA分离与鉴定中的优缺点
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
生物大分子分离:用于分离 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生物医学应用:电泳技术可 用于疾病诊断、药物筛选和
基因治疗等生物医学领域
环境分析:电泳技术可用于 分析水样、土壤等环境样品
中的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
食品安全:电泳技术可用于 检测食品中的过敏原、农药
残留等有害物质
电泳技术的分类
添加标题
区带电泳:根据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及分子大小不同所产生 的不同迁移率将蛋白质分离成若干区带。
常用电泳技术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电泳技术概述 03 常用电泳技术 04 电泳技术的原理与影响因素 05 电泳技术的应用与实例
06 电泳技术的优缺点与未来发展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电泳技术概述
第二章
电泳技术的定义
电泳技术是一 种基于电场作 用下的分离技
术
电泳技术利用 带电粒子在电 场中的迁移行
为实现分离
电泳技术广泛 应用于生物、 医学、化学等
领域
电泳技术具有 高效、高分辨 率、高灵敏度
等优点
电泳技术的应用范围
纳米颗粒制备:通过电泳技 术制备纳米颗粒,应用于药 物传递、生物传感器等领域
分子生物学中的电泳技术
![分子生物学中的电泳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afb4fe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0.png)
分子生物学中的电泳技术电泳技术是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
实验室普遍使用它来分离和分析基因和蛋白质。
本文将介绍电泳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最新发展。
一、电泳技术的原理电泳技术利用电场力驱动化学物质在凝胶或缓冲液中移动的原理。
具体来说,将样品装入凝胶或缓冲液中,接上外加电场,然后根据其分子的大小和电荷等特征,在凝胶或缓冲液中发生电泳运动。
运动的速度取决于物种的电荷和面积,因此可以通过电泳技术将样品分离成多个基于大小、电荷和特定的分子特征的带。
二、电泳技术的类型有好几种不同种类的电泳技术。
其中,凝胶电泳是最常见的一种,可以用来分离 DNA、RNA、蛋白质等。
凝胶电泳中,常用的凝胶材料包括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和琼脂糖凝胶(agarose)等。
PAGE电泳通常用于分离蛋白质,由于其具有高分辨率和优异的分离能力,常用于研究蛋白质结构的鉴定。
琼脂糖凝胶电泳常用于 DNA 和 RNA 分离,这是因为琼脂糖可以形成空气孔,从而隔开 DNA 和 RNA 的碱基对。
三、电泳技术的应用电泳技术是许多分析基因、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分子的各种实验室技术的核心。
以下是一些电泳技术应用的例子。
1. 分离 DNA 片段电泳技术用于分离 DNA 片段是分子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应用之一。
通过将 DNA 片段放在琼脂糖凝胶中,可以通过检查带的大小来区分和识别不同的DNA 片段。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识别特定的基因,了解基因在不同个体中的表达情况,识别变异对健康的影响等。
2. 分离蛋白质蛋白质凝胶电泳是分离、检测和鉴定蛋白质最广泛的方法。
在凝胶中进行蛋白质电泳后,带上每个带中都含有相同大小和特定蛋白质的不同量。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分析蛋白质的组成和克隆纯化鉴定等。
3. 快速核酸定性检测快速核酸定性检测是电泳技术在分子诊断中的重要应用。
如今,已出现了一些新的电泳技术,如毛细管电泳和片段长度分析,这些技术能够更快地分析样品中的 DNA 和 RNA 等分子。
电泳技术(基础医学与医学实验技术)
![电泳技术(基础医学与医学实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718095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e6.png)
电泳技术的应用领域
总结词
电泳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化学等领域。
详细描述
电泳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化学和环境科学等 领域。在生物领域,电泳技术用于蛋白质、核酸和糖类 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鉴定。在医学领域,电泳技术用 于血液、尿液和其他体液中蛋白质、酶和代谢产物的分 析。在化学领域,电泳技术用于合成高分子聚合物、金 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此外,毛细管电泳 和芯片电泳等新型电泳技术在生命科学和临床诊断等领 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DNA电泳
DNA电泳是电泳技术中用于分离、鉴定和纯化DNA片段的一种方法。通过电泳技术可以将DNA片段按照大小进行分离,为基 因克隆、基因诊断和基因组学研究等领域提供基础。
DNA电泳的原理是利用DNA片段在电场中的迁移率不同而实现分离。DNA片段在电场中的迁移率取决于其大小、电荷和构象 等因素。通过选择合适的电泳介质和电泳条件,可以实现对DNA片段的精细分离。
电泳技术(基础医学与医学实验技 术)
contents
目录
• 电泳技术概述 • 电泳技术的基本类型 • 电泳技术在基础医学中的应用 • 电泳技术在医学实验技术中的应用 • 电泳技术的优缺点 • 电泳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01 电泳技术概述
电泳技术的定义
总结词
电泳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场对带电粒子进行分离的实验技术。
样品损失。
局限性
电泳技术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 生物大分子分离效果不佳,如 蛋白质的分离。
耗时长
电泳技术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分 离,对于某些快速变化的生物 样品,可能无法及时检测。
高压电场影响
电泳过程中需要施加高压电场 ,可能会对生物大分子产生一 定的影响,如引起蛋白质的变
电泳技术
![电泳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7e4832810661ed9ad51f3ec.png)
凝胶浓度的选择与被分离物质分子量密切相关
(Gel concentration selection and separation material molecular weight)
二、电泳的原理
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
生物大分子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泳动时,有电荷效应与分 子筛效应。不同的核酸或蛋白质,它们的分子量大小及构 型不同,所带净电荷的多少不同。电泳时的泳动率就不同 ,从而分出不同的区带。在电泳分离后能保持蛋白质和酶 等生物大分子的生物活性。
(Application of electrophoresis)
琼脂糖凝胶电泳由于其所分级分离的生物大分 子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大,因此适合于分离核酸 (DNA和RNA)和蛋白。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sis, PAGE)
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特点
而在电泳中表现出不同的迁移率,这就是电荷效应。
EB显带(EB banding)
电泳后 EB染色
EB加入凝 胶中电泳
经EB染色后,电泳结果在波长为 254 nm的紫外灯下观察。
[注意] 在分子量相当的情况下,DNA的 电泳迁移率依次为: 超螺旋环状DNA>线状DNA>缺口环状 DNA
三、电泳的应用
(Poly propylene ethylene amines gel characteristics)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单体丙烯酰胺(简称Acr)和交
联剂N,N-甲叉双丙烯酰胺(简称Bis)在加速剂N,N,N
,N-四甲基乙二胺(简称TEMED)和催化剂过硫酸铵( 简称AP)或核黄素(VB2)的作用下聚合交联成三维网 状结构的凝胶。该凝胶具有刚性的凝胶孔,凝胶孔 径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丙烯酰胺的浓度。
电泳技术的名词解释
![电泳技术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fb19b2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6.png)
电泳技术的名词解释电泳技术是一种在生物医学领域广泛应用的分离和分析方法。
它基于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的电荷特性,在电场的作用下使这些分子向电场方向运动,从而实现对不同分子间的分离和检测。
电泳技术主要包括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和等电点聚焦等多种形式。
一、凝胶电泳凝胶电泳是最常见和常用的电泳技术。
它利用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分子在凝胶中的迁移速率不同的特性进行分离。
凝胶电泳通常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或琼脂糖凝胶作为分离介质,根据待分离物的特点选择手性、大小孔径和聚合度等特性不同的凝胶。
通过加入电场,待分离物将在凝胶中移动,分子量较大的物质迁移较慢,而分子量较小的物质迁移较快,从而实现了它们的分离。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DNA 片段的测序和蛋白质的分析等领域。
二、毛细管电泳毛细管电泳是一种在毛细管内进行的电泳方法。
毛细管是一种细丝状的容器,直径约为10-100微米,通常由石英、硅胶或聚合物材料制成。
相比于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具有分离效率高、速度快和消耗少等优点。
在毛细管内施加电场后,待测物质在毛细管内以不同的速度迁移,从而实现了它们的分离。
毛细管电泳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代谢、蛋白质鉴定和肿瘤标记物检测等领域。
三、等电点聚焦等电点聚焦是一种利用蛋白质或肽段的等电点差异进行分离的电泳技术。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每个氨基酸都有特定的等电点,即在特定pH值下,蛋白质带有零电荷。
等电点聚焦通过改变酸碱度,使待分离物质在电场中停留在等电点附近。
在电泳过程中,蛋白质会根据等电点的差异而分离,从而实现分析和检测。
这种技术具有高分离效能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等领域。
电泳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不仅可以用于蛋白质的分析和分离,还可以用于核酸的测序和宿主病毒感染等领域的研究。
此外,电泳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法医学领域,用于刑事侦查和个体鉴定。
总结起来,电泳技术是一种利用分子的电荷特性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无论是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还是等电点聚焦,都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施加电场使待分离物质迁移并实现其分离和检测。
电泳技术(共21张PPT)
![电泳技术(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e85da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8.png)
优点:分辨率高,区带清晰、窄,加样部位自由,重现性好,可测定P或多肽的等电点。
蛋白:溴酚兰、氨黑10B、偶氮胭脂红B 根据要分离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选择合适的单体浓度。
机械强度好,透明有弹性,稳定,无吸附作用和电渗作用,可制成不同孔径的凝胶。
第4页,共21页。
2 滤纸的选择与处理 层析用滤纸,纸宽2~3cm/样品组分,长短影响电场强度。
3 点样
分1 电离泳胶::带小电孔粒径点子,在p圆H电8场.点中向(着与量其本少身电)荷相、反的点电极条移动状的过(程。一般),点中间(未知样品)、 点一边(已知样品) 点圆点(量少)、点条状(一般),点中间(未知样品)、点一边(已知样品)
凝胶(如聚丙烯酰胺凝胶) 4 操作要点
pH梯度支持介质的制备
聚焦电泳 检测 两性电解质载体的除去
第20页,共21页。
电泳技术思考题
1名词解释
电泳、电泳分离技术、泳动度、电渗、区带电泳、 相对迁移率、不连续凝胶电泳
2 影响泳动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 区带电泳的操作步骤一般有哪些?
4 如何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
CH2(NH2)COOH → (样品胶、浓缩胶pH6.7~6.8) →
CH2(NH2)COO-(0.1%~1.0%)泳动速度最慢(慢离子) 蛋白质(P)泳动速度介于快慢离子之间 电泳时, Cl -超过P走在最前面,其后形成一个离子浓度较
低的低电导区→较高电位梯度→P和慢离子加速移动→P 压缩成层
Aa:茚三酮、靛红
干法、湿法 分类:垂直管型盘状电泳、垂直板型电泳;
1 电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其本身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过程。
电泳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电泳技术的原理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553056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1.png)
电泳技术的原理和应用1. 原理电泳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场力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技术。
在电泳过程中,通过在带电粒子周围施加电场,使其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进行运动。
1.1 电场力的作用在电场中,带电粒子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其大小与电场强度和带电粒子的电荷量成正比。
电场力使得带电粒子向电场方向运动,从而实现电泳过程。
1.2 电泳介质的选择电泳介质是指带电粒子运动所需的介质。
常用的电泳介质包括凝胶、液相和气相等。
凝胶电泳是最常见的电泳方法之一,其介质主要为凝胶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
1.3 电泳方向的确定电泳方向的确定与带电粒子的电荷性质有关。
带正电的粒子在电场中向负极运动,带负电的粒子则相反。
通过电泳方向的确定,可以实现带电粒子的分离和纯化。
2. 应用电泳技术在生物医学、环境分析、食品检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案例。
2.1 蛋白质电泳蛋白质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分析方法。
通过将蛋白质样品加到凝胶中,施加电场使蛋白质带电并进行电泳分离。
蛋白质电泳可以用于蛋白质的分子量测定、异构体分析等。
2.2 DNA电泳DNA电泳是一种常用的DNA分析方法,常用于DNA片段的分离和分析。
通过将DNA样品加到凝胶中,施加电场使DNA片段带电并进行电泳分离。
DNA电泳可以用于DNA测序、基因型分析等。
2.3 荧光电泳荧光电泳是一种利用荧光信号进行检测的电泳方法。
通过在电泳过程中给带电粒子添加荧光标记,可以实现对带电粒子的定量和定位检测。
荧光电泳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基因检测等领域。
2.4 毛细管电泳毛细管电泳是一种利用毛细管对带电粒子进行分离的电泳方法。
毛细管电泳具有分离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药物研究等领域。
3. 结语电泳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电泳技术,可以实现带电粒子的分离、纯化和定量检测,为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泳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并为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电泳技术的原理和过程
![电泳技术的原理和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4e8061c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b.png)
电泳技术的原理和过程电泳技术是一种将带电的微粒或者溶解物通过电场力作用进行分离的方法。
它利用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的性质,根据粒子的电荷量、大小和形状的不同,使其分离。
电泳技术的原理基于两个基本原理:电场力和迁移率。
1. 电场力:当带电粒子置于电场中时,电场力作用在粒子上。
这个电场力的大小与带电粒子的电荷量成正比,与电场强度成正比,反向与带电粒子的电荷极性一致。
电场力越大,粒子运动速度越快。
2. 迁移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速度也受到其自身性质的影响,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迁移速率。
迁移率与带电粒子的电荷量、形状和大小有关。
一般来说,带电粒子的迁移率越大,移动速度越快。
基于以上原理,电泳技术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样品:将希望分离的样品溶解在电泳缓冲液中,通常是一种带有电解质的缓冲液。
2. 准备电泳设备:将准备好的样品放置在电泳槽中。
槽中的电极接通电源,形成一个电场。
通常,阳极放在电泳槽的末端,而阴极则放在靠近样品的一端。
3. 操作电泳条件:设置适当的电场强度和时间,以保证带电粒子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内得到分离。
强度太弱会导致分离时间过长,强度太大则可能会破坏分离过程。
4. 进行电泳:开启电源,使电场开始作用。
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到相应的位置。
正电荷物质向阴极方向迁移,负电荷物质则向阳极方向迁移。
5. 结果分析:根据分离的结果,可以通过各种检测方法来确定目标物质的位置和含量,例如使用染色剂或者检测器。
总的来说,电泳技术通过利用电场力和迁移率的原理,将带电粒子分离开来,实现了分析和纯化的目的。
这种技术在生命科学、生物医学、环境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电泳技术
![电泳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7442e6bb84ae45c3b358c5d.png)
电泳分析常用方法电泳分析常用方法(一)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醋酸纤维素是提纤维素的羟基乙酰化形成的纤维素醋酸酯。
由该物质制成的薄膜称为醋酸纤维素薄膜。
这种薄膜对蛋白质样品吸附性小,几乎能完全消除纸电泳中出现的“拖尾”现象,又因为膜的亲水性比较小,它所容纳的缓冲液也少,电泳时电流的大部分由样品传导,所以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少,5靏的蛋白质可得到满意的分离效果。
因此特别适合于病理情况下微量异常蛋白的检测。
醋酸纤维素膜经过冰醋酸乙醇溶液或其它透明液处理后可使膜透明化有利于对电泳图谱的光吸收扫描测定和膜的长期保存。
⒈材料与试剂醋酸纤维素膜一般使用市售商品,常用的电泳缓冲液为pH8.6的巴比妥缓冲液,浓度在0.05-0.09mol/L。
⒉操作要点⑴膜的预处理:必须于电泳前将膜片浸泡于缓冲液,浸透后,取出膜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的缓冲液,不可吸得过干。
⑵加样:样品用量依样品浓度、本身性质、染色方法及检测方法等因素决定。
对血清蛋白质的常规电泳分析,每cm加样线不超过1靗,相当于60-80靏的蛋白质。
⑶电泳:可在室温下进行。
电压为25V/cm,电流为0.4-0.6mA/cm宽。
⑷染色:一般蛋白质染色常使用氨基黑和丽春红,糖蛋白用甲苯胺蓝或过碘酸-Schiff试剂,脂蛋白则用苏丹黑或品红亚硫酸染色。
⑸脱色与透明:对水溶性染料最普遍应用的脱色剂是5%醋酸水溶液。
为了长期保存或进行光吸收扫描测定,可浸入冰醋酸:无水乙醇=30:70(V/V)的透明液中。
(二)凝胶电泳以淀粉胶、琼脂或琼脂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等作为支持介质的区带电泳法称为凝胶电泳。
其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普遍用于分离蛋白质及较小分子的核酸。
琼脂糖凝胶孔径较大,对一般蛋白质不起分子筛作用,但适用于分离同工酶及其亚型,大分子核酸等应用较广,介绍如下:⒈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概述琼脂糖是由琼脂分离制备的链状多糖。
第十一章 电泳技术
![第十一章 电泳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61e5d3ba32d7375a4178048.png)
火箭免疫电泳
火箭免疫电泳(rocket immunoelectrophoresis,RIEP)是将单向免疫 扩散和电泳相结合的一种定量检测技术。电泳时,含于琼脂凝胶中 的抗体不发生移动,而在电场的作用下促使样品中的抗原向正极泳 动。当抗原与抗体分子达到适当比例时,形成一个形状如火箭的不 溶性免疫复合物沉淀峰,峰的高度与检样中的抗原浓度呈正相关。 因此,当琼脂中抗体浓度固定时,以不同稀释度标准抗原泳动后形 成的沉淀峰为纵坐标,抗原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样 品的沉淀峰长度即可计算出待测抗原的含量;反之,当琼脂中抗原 浓度固定时,便可测定待测抗体的含量(即反向火箭免疫电泳)。
3、定性和定量方法
电泳完毕记下滤纸的有效使用长度,然后烘干,用显色剂显色, 显色剂和显色方法,可查阅有关书藉。
一般蛋白质:萘黑12B,溴芬蓝
脂蛋白:苏丹黑B,油溶红O 糖蛋白:西佛碱试剂
氨基酸:中性茚三酮(适用电极缓冲液pH6~4)
碱性茚三酮(适用pH极低条件) 定量测定的方法有洗脱法和光密度法。洗脱法是将确定的样品区
同一条件下,它们电泳速度各不相同,因而可以分离。
本实验以乙酸纤薄膜为支持物,利用血清中蛋白质颗粒的 等电点大部分低于7,在pH8.6的缓冲液中带负电荷,在电 场中向正极移动,电泳后根据血清蛋白移动快慢,可依次 分为清蛋白、球蛋白的α1、α2、β、γ五个区带,染色后显 出清晰色带。
乙酸纤维薄膜电泳的优点:
固相
+
+++++++++++++++++++++++++++++
电渗流
液相
电渗示意图
5、焦耳热:电泳过程中释放出的热量与电流强度的平方 成正比。 6、筛孔:支持物琼脂和聚丙稀酰胺凝胶都有大小不等的 筛孔,在筛孔大的凝胶中泳动速度快。
电泳技术
![电泳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7dea03e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4.png)
电泳技术电泳技术,是一种常用于生物学和生物化学领域的实验分析方法。
它可以通过利用电泳原理,在凝胶或电泳片上将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分离和测量。
电泳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蛋白质分析、核酸分析、分子筛选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和应用领域。
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度差异来实现粒子的分离。
根据粒子的性质和分离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电泳介质和电泳条件。
常用的电泳介质有琼脂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和聚丙烯酰胺薄膜等。
电泳过程中,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从供电极向阳极移动,移动速度与粒子的电荷量和大小有关。
通过调节电场强度和电泳时间,可以实现粒子的分离。
电泳技术在蛋白质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功能最为复杂的分子之一,其分离和分析对于研究生命科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电泳技术可以将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按照分子大小和电荷分离开来。
常用的蛋白质电泳方法有SDS-PAGE、二维电泳和等电聚焦等。
其中,SDS-PAGE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方法,通过使用带有表面活性剂SDS的凝胶,可以使蛋白质在电泳过程中按照分子大小分离。
核酸分析也是电泳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核酸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载体,对于研究基因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电泳技术可以将复杂的核酸样品按照碱基序列和长度进行分离和测量。
常用的核酸电泳方法有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
琼脂糖凝胶电泳适用于分离较大的DNA和RNA分子,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则适用于分离较小的DNA和RNA分子。
电泳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分子筛选和分析。
基于电泳的分子筛选方法可以筛选出特定性质的分子,例如特异结合的抗体、酶和药物等。
通过调节筛选条件,可实现对不同性质和大小的分子进行分离和筛选。
这在药物研发和基因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电泳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度差异来实现分离。
电泳技术名词解释
![电泳技术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14ced7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1.png)
电泳技术名词解释
电泳技术名词解释
1. 常规电泳(Conventional Electrophoresis):电泳的一种,利用藻糖凝胶中的皂基助溶剂及电场作用,使溶液中的离子及分子被移动,从而实现凝胶中物质的分离及纯化。
2. 表面电泳(Surface Electrophoresis):一种电泳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液滴表面上液体的电分布,使得分子移动,从而实现分子的分离及纯化。
3. 膜电泳(Membrane Electrophoresis):一种分子离子分离技术,利用电荷交换膜,使溶液中的分子及离子经过离子交换膜,实现其分离及纯化。
4. 层析电泳(Chromatographic Electrophoresis):一种复合技术,利用层析技术及电场作用实现溶液中分子的分离及纯化。
5. 小孔免疫电泳(Nano-Hole Immunoelectrophoresis):一种免疫电泳技术,使用超细微孔加以改善,可有效筛选及精细分离物质。
6. 高通量电泳(High Throughput Electrophoresis):指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处理大量样品的电泳技术,提高电泳的采样率及检测速度。
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
![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4450f2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c.png)
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一、电泳技术简介电泳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生物分子的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
它基于物质在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迁移速率与其电荷量和形状大小成正比的原理,通过电场作用下的迁移来实现分离和分析。
二、电泳的基本原理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场作用下带电粒子的迁移来实现分离和分析。
在电场作用下,带电粒子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迁移,迁移速率与电荷量和形状大小成正比。
电泳实验中通常使用凝胶或者溶液作为介质,通过调节电场强度和时间,可以实现不同带电粒子的分离和分析。
1. 凝胶电泳凝胶电泳是最常用的电泳技术之一,它利用凝胶作为分离介质。
凝胶可以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琼脂糖凝胶等,通过调节凝胶的浓度和孔隙大小,可以实现对不同大小带电粒子的分离。
凝胶电泳通常分为水平电泳和垂直电泳两种方式,水平电泳适用于较短的DNA片段分离,而垂直电泳适用于较长的DNA片段分离。
2. 液相电泳液相电泳是另一种常用的电泳技术,它利用液相介质进行分离。
液相电泳可以分为毛细管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形式,通过调节液相介质的性质和流动速度,可以实现对不同性质的带电粒子的分离和分析。
液相电泳通常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三、电泳实验步骤电泳实验通常包括样品制备、样品加载、电泳操作等步骤。
下面以凝胶电泳为例,介绍电泳实验的基本步骤。
1. 样品制备样品制备是电泳实验的第一步,它包括D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提取和纯化过程。
样品制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泳分离的效果,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样品制备的条件和方法。
2. 准备凝胶凝胶的准备是电泳实验的关键步骤之一。
根据需要分离的生物分子大小,选择合适的凝胶类型和浓度。
凝胶通常需要在缓冲液中加热溶解,然后倒入电泳槽中,待凝胶完全凝固后即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3. 样品加载样品加载是电泳实验的关键步骤之一,它决定了分离的效果。
样品需要与一定的缓冲液混合后,通过微量注射器或者吸管等工具加载到凝胶的孔隙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色
氨基黑10B(amino black 10B) 考马斯亮蓝(Coomassie brilliant blue,CBB )
检测限100ng R250:偏红,慢染,脱色脱的完全,比氨基黑高5倍 G250:偏绿,快染,脱色脱的不彻底,比氨基黑高3倍, 适合定量
固绿(Fast green,FG)
染色灵敏度不如CBB,近似于氨基黑,但却可克服CBB 在脱色时易溶解出来的缺点。
特别适合蛋白质理化分析
7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分类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分类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为连续系统与不连 续系统两大类。
SDS-PAGE电泳 IEF-PAGE电泳 PG-PAGE电泳
目前常用的多为圆盘电泳和板状电泳。
8
电泳槽
迷你双垂直电泳槽
卧式电泳槽
等电聚焦多用电泳槽
9
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示意图
23
电洗脱仪
GeBAflex管电洗脱
24
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IEF-PAGE) )
利用pI不同,以PAGE为电泳支持物,并在其中加 入两性电解质载体,在电场作用下,两性电解质载 体在凝胶中移动,形成pH梯度。 pH 蛋白质在凝胶中迁移至其pI的pH处,即不再泳动而 聚焦成带,这种方法称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 (isoelectric focusing-PAGE,IEF-PAGE)。
SiO2+2OH-
SiO32-
阴离子运动方向与电渗流(EOF) ν-=ν电渗流-ν-ef 阴离子运动方向与电渗流(EOF)相反 34
(A为正面,B为剖面) 1:样品胶pH6.7 2:浓缩胶pH6.7 3:分离胶pH8.9 4:电极缓冲液pH8.3 10
不连续凝胶电泳的特点
在不连续的系统里,存在三种物理效应, 在不连续的系统里,存在三种物理效应,即样品的 浓缩效应,凝胶的分子筛效应和电荷效应, 浓缩效应,凝胶的分子筛效应和电荷效应,由于这 三种物理效应,使样品分离效果好,分辨率高。 三种物理效应,使样品分离效果好,分辨率高。
CH2=CH C=O NH2 CH2=CH C=O NH CH2 NH C=O CH2=CH CH2-CH( CH2¯ CH )n CH2-CH( CH2-CH )m CH2-CH C=O C=O NH2 NH NH2 CH2 NH C=O CH2-CH ( CH2-CH)n CH2-CH ( CH2-CH )m CH2-CH C=O NH2 C=O NH2 C=O
32
毛细管凝胶电泳( 毛细管凝胶电泳(CGE) )
毛细管凝胶柱制备技术 聚丙烯酰胺凝胶( 聚丙烯酰胺凝胶 PAG)
AP Acr+Bis TEME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凝胶柱制备过程中 PAG
交联凝胶:凝胶缺陷(bubble或void)
电渗流效应 分离过程产生 离子贫化效应 样品效应
线性高分子凝胶:制备方法简单,牺牲交联凝胶的高分离能力 而获得良好的重现性 主要线性高分子材料:线性聚丙烯酰胺(linear polyacrylamide, LPA)
27
毛细管电泳
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又 称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是指离子或带电 粒子以毛细管为分离室,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 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 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液相分离分析技术。
28
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发展
Terabe,MECK Hjerten,CZE(3mm毛细管)
14
不同浓度(T%)和不同交联度(C%)的凝胶电镜照片 15
凝胶浓度与被分离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16
SDS-PAGE电泳
还原型SDS-PAGE电泳
SDS、2-巯基乙醇
非变性PAGE电泳 (Native-PAGE)
非还原型SDS-PAGE电泳
SDS
SDS-尿素胶 Tricine-SDS-PAGE
分离的原理
支持介质
区带电泳
形状
琼脂凝胶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自由电泳
柱状电泳
毛细管电泳
平板电泳
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 作为支持介质的一种电泳方法。
5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特点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特点
AP(核黄素 核黄素) 核黄素 TEMED
6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优点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优点
在一定浓度时,凝胶透明,有弹性,机械性能好; 化学性能稳定,与被分离物不发生化学反应; 对pH和温度变化较稳定; 几乎无电渗作用; 样品不易扩散,其灵敏度可达10-6g; 凝胶孔径可通过选择单体及交联剂的浓度调节; 凝胶孔径与蛋白质分子大小相近,分辨率高; 易于显色和观察; 与后续蛋白质提纯和鉴定方法兼容性较好。
20
银染(sliver stain)
检测限1ng
荧光染料
丹磺酰氯(2,5-二甲氨基萘磺酰氯dansyl chloride,DNS-C1) (2 5dansyl chloride DNS-C1) 荧光胺(fluorescamine,又称fluram) 2-甲氧基-2,4-二苯基-3-呋喃酮(MDPF) 1-苯胺基-8-萘磺酸
1809年
1909年
1937年
1948年
1960s
1970s
1990s
Michaelis在U形 管中电泳,提出 电泳概念。
等电聚焦电泳、双向电 Wieland和 泳、印迹转移电泳等。 Fischer建立纸 电泳分离氨基酸 圆盘电泳、垂直板电泳、 双向电泳、脉冲电泳等。
3
电泳的分类
自由界面电泳 滤纸电泳 U型管电泳
免疫学染色
Western Blotting,ng
21
蛋白质分子量和纯度分析
应用范围
放射性标记样品的检测
凝胶迁移或电泳迁移率实验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
电泳迁移率对分子量的对数作图
Marker 6 4 2 1 0.5 0.25
22
应用范围
目前,电泳技术已成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以及与其 目前,电泳技术已成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以及与其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密切相关的医学、 密切相关的医学、农、林、牧、渔、制药及某些工业分 析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析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2
电泳技术的发展过程
Rеuсе进 行了世界 上第一次 电泳实验。 Tiselius建立了研究蛋 白质的移动界面电泳 方法,并证明血清由 白蛋白及α、β、γ球蛋 白组成的 1948年诺贝尔化学奖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琼脂糖凝胶电泳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 电泳 毛细管电 泳技术
琼脂糖凝胶( ) 琼脂糖凝胶(AG)
琼脂糖在氢键作用下结合,孔径大, 分离速度快, 稳定性差(几天)
33
毛细管凝胶电泳( 毛细管凝胶电泳(CGE) ) 1.
2.
3.
---------------------------------------------------------------------------------+++++++++++++++++++++++++++++++++++++ ++++++++++++++++++++++++++++++++++++ ------------------------------------------------------+++++++++++++++++++++++++++++++++++++ ---- ---------------------------- + ++++++++++++++++++++++++++++++++++++
HC
200
100
50
蛋白质定量 LC 蛋白质水解的分析 Western blotting 免疫印迹的第一步 analysis for reduced IgG 蛋白质修饰的鉴定 Marker 1 2 3 4 分离和浓缩用于产生抗体的抗原 电泳后蛋白质的洗脱
被动扩散 电洗脱
1、3: with PNGase 2、4: without PNGase
30
毛细管电泳仪基本结构
进样系统、高压系统、毛细管、温控系统、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冷却系统: 液冷、风冷。
进样系统:气 压进样、电压 进样。
紫外检测器、二极管阵列 检测器、激光诱导荧光检 测器、电化学检测器、质 谱检测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