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技术概述
制冷技术概述
![制冷技术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736e0b8d284ac850ad0242d0.png)
制冷技术概述1.1制冷技术及其应用1.1.1.制冷的基本概念制冷技术是为适应人们对低温条件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制冷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从低于环境温度的空间或物体中吸取热量,并将其转移给环境介质,制造和获得低于环境温度的技术。
能实现制冷过程的机械和设备的总和称为制冷机。
制冷机中使用的工作介质称为制冷剂。
制冷剂在制冷机中循环流动并与外界发生能量交换,实现从低温热源吸取热量,向高温热源释放热量的制冷循环。
由于热量只能自动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因此制冷的实现必须消耗能量,所消耗能量的形式可以是机械能、电能、热能、太阳能、化学能或其它可能的形式。
制冷几乎包括了从室温至0K附近的整个热力学温标。
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常把制冷分为普通制冷和低温制冷两个体系。
根据国际制冷学会第13届制冷大会(1971年)的建议,将120K 定义为普冷与低温的分界线。
在120K和室温之间的温度范围属于“普冷”,简称为制冷;在低于120K 温度下所发生的现象和过程或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常称为低温制冷或低温技术,但是,制冷与低温的温度界线不是绝对的。
1.1.2.制冷技术的应用制冷技术几乎与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紧密联系,利用制冷技术制造舒适环境以保障人身健康和工作效率;利用制冷技术生产和贮存食品;利用制冷技术来保证生产的进行和产品质量的要求。
制冷技术的应用几乎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技术、医疗生物和科学研究等各领域,并在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1.1.2.1.商业及人民生活食品冷冻冷藏和空气调节是制冷技术较重要的应用之一。
商业制冷主要用于对各类食品冷加工、冷藏贮存和冷藏运输,使之保质保鲜,满足各个季节市场销售的合理分配,并减少生产和分配过程中的食品损耗。
典型的食品“冷链”由下列环节组成:现代化的食品生产、冷藏贮运和销售,较后存放在消费者的家用冷藏冷冻装置内。
舒适性空气调节为人们创造适宜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制冷技术概述_2022年学习资料
![制冷技术概述_2022年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bee5dc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d.png)
制冷技术一般按温度范围来划分,可分为:-120K-153℃以上-普通制冷-120K~20K-153℃~-2 3℃-深温制冷-120K20K-20K~0.3K-253℃~-273℃-低温制冷-●0.3K--273℃以 -超低温制冷-绝对温度TK=摄氏温度t℃+273-华氏温度F(℉=1.8×摄氏温度t℃+32
3.食品冷冻与冷冻干燥-根据对食品处理方式不同,食品低温处理工艺可分3类:-1食品的冷藏与冷却-2-食品的 结与冻藏
4.低温生物医学技术-心应生彻丁研究低温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及应用的学科。-低温医学一研究温度降低对人类生命 程的影响,-以及低温技术在人类同疾病作斗争中的应用的学科。-低温生物医学一低温生物学和低温医学的统称。-典 应用例子-1细胞组织程序冷却的低温保存-2超快速的玻璃化低温保存方法-3利用低温器械使病灶细胞和组织低温损 -而坏死的低温外科。
1a.000-K-太阳表面温度-铁的熔点-1,oa0-水的弗点-求的阿求点-人体温度-1ō-一123K以下 -空气液化温度-低温区域-液氢温度-10-液氮温度-衫带制冷批温度范围-O.1 K-稀择制冷肪温度范围-O 01 K-00中1-图1-17-低温温度范围
第三节制冷技术应用-*1.空气调节-*2.人工环境-*3.食品冷冻与冷冻千燥-*4.低温生物医学技术-米.低温电子技术-*6.机械设计-*7.红外遥感技术-*8.加工过程-*9.材料回收-*10.火箭推力系统与 能物理
5.低温电子技术-微波激射器-必须冷到液氨或液氦温度,以使放大器元素原子的-热振荡不至于严重干扰微波的吸收 发射。-超导量子千涉器-即SQUIDs,被用在相当灵敏的数字式磁力计和伏安-表上。-在MD系统、线性加速器 托克马克装置中,超导磁体被-用来产生强磁场。
制冷技术(1)
![制冷技术(1)](https://img.taocdn.com/s3/m/c96e254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4.png)
制冷技术1. 引言制冷技术是一种通过控制物体温度将热能从一个区域传递到另一个区域的技术。
它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家用电器到工业设备,甚至到航天技术。
本文将深入介绍制冷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2. 制冷原理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物质的热力学性质来实现温度控制。
常见的制冷原理有压缩式制冷、蒸发冷却、吸收制冷和热泵等。
2.1 压缩式制冷压缩式制冷是通过压缩和膨胀制冷剂来传递热能。
它包括四个主要组件: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
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然后制冷剂在冷凝器中放出热能,变成高温高压的液体,接着通过膨胀阀膨胀成低温低压的气体,最后在蒸发器中吸收热能,实现制冷效果。
2.2 蒸发冷却蒸发冷却利用了蒸发时吸收热量的原理。
当液体蒸发时,它会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下降。
这种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家用空调和工业冷却设备中。
2.3 吸收制冷吸收制冷是利用制冷剂与溶剂之间的化学反应来实现制冷效果。
吸收制冷系统由一个吸收器、一个发生器、一个冷凝器、一个膨胀阀和一个蒸发器组成。
它比压缩式制冷系统更环保,因为它不需要使用机械压缩,而是利用溶剂的吸附和蒸发来实现制冷。
2.4 热泵热泵是一种既可制冷又可供热的设备,它通过逆向工作方式将热能从低温区域转移到高温区域。
热泵广泛应用于空调、供暖和热水系统,它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
3. 制冷技术的应用制冷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3.1 家用电器制冷技术在家用电器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冰箱、空调等。
冰箱通过制冷技术将食物保持在低温,延长其保鲜时间。
空调则通过制冷技术调节室内温度,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3.2 工业生产在工业生产中,制冷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冷却设备和工艺过程控制。
它可以用于冷冻食品加工、化学工程、医药生产等行业。
3.3 航空航天航空航天领域对高效的制冷技术有着极高的要求。
在高温环境下,航空器需要使用冷却系统来保持关键设备的正常运行,以确保航行的安全。
制冷技术介绍
![制冷技术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87f422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c.png)
制冷技术介绍制冷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原理和化学原理,将热量从一个物体或空间中转移出来,使其温度降低的技术。
制冷技术在现代工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空调、冰箱、冷冻车、冷库等。
一、制冷技术的历史制冷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利用夜间的低温将水冷却,制作冰块用于制作饮料。
公元前400年左右,古希腊人用雪和冰制作冰块,用于降低饮料的温度。
到了18世纪,英国人威廉·卡门(William Cullen)首次成功制冷,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制冰研究。
19世纪,美国人约翰·戴维斯·布尔(John Davis Booth)发明了第一个机械制冷机,这标志着制冷技术进入了机械化时代。
二、制冷技术的原理制冷技术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1. 压缩制冷原理:利用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高压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器将其冷却成液体,再通过膨胀阀使其膨胀成低温低压气体,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
2. 吸收制冷原理:利用吸收剂和制冷剂之间的化学反应,将热量从一个物体或空间中吸收出来,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
3. 热泵制冷原理:利用热泵的工作原理,将热量从一个物体或空间中吸收出来,然后通过压缩和膨胀等过程,将其释放到另一个物体或空间中,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
三、制冷技术的应用制冷技术在现代工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 空调:通过制冷技术,将室内的热量转移至室外,从而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
2. 冰箱:通过制冷技术,将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从而实现食品的冷藏和冷冻。
3. 冷冻车:通过制冷技术,将车内的温度降低,从而实现食品的冷藏和冷冻。
4. 冷库:通过制冷技术,将库内的温度降低,从而实现食品的长期储存。
5. 医疗设备:制冷技术在医疗设备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MRI、CT等设备的制冷系统。
总之,制冷技术在现代工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制冷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冷库制冷技术手册
![冷库制冷技术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43fe35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19.png)
冷库制冷技术手册摘要:一、冷库制冷技术概述1.冷库制冷技术的背景与意义2.冷库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二、冷库制冷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1.压缩机2.冷凝器3.膨胀阀4.蒸发器三、冷库制冷技术的发展趋势1.节能环保型制冷技术2.智能化控制系统3.制冷剂的替代与更新四、冷库制冷技术的应用领域1.食品冷链物流2.医药冷链存储3.工业制冷正文:冷库制冷技术手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制冷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食品冷链物流、医药冷链存储等方面,冷库制冷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冷库制冷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冷库制冷技术概述冷库制冷技术是一种利用制冷剂在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等部件之间进行相变以吸收和释放热量的技术。
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满足不同场合对低温环境的需求。
二、冷库制冷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1.压缩机: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压缩制冷剂气体并将其输送至冷凝器。
2.冷凝器:冷凝器负责将压缩机输送来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冷却并凝结为液态制冷剂。
3.膨胀阀:膨胀阀的作用是控制制冷剂的流量,从而调节制冷系统的制冷能力。
4.蒸发器:蒸发器是制冷剂液态在冷库内蒸发吸收热量的部件,从而实现降温的目的。
三、冷库制冷技术的发展趋势1.节能环保型制冷技术: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节能环保型制冷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
例如,采用自然制冷剂、磁悬浮压缩机等节能环保型技术。
2.智能化控制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控制系统逐渐应用于冷库制冷技术中,实现对制冷过程的精确控制和优化。
3.制冷剂的替代与更新:为了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制冷剂的替代与更新成为制冷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例如,氢氟碳化物(HFCs)等替代制冷剂的研究与应用。
四、冷库制冷技术的应用领域1.食品冷链物流:冷库制冷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确保食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的新鲜度与质量。
制冷技术
![制冷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80520f20242a8956bece436.png)
制冷技术制冷概述一、何谓制冷在制冷技术中所说的冷,是指某空间内物体的温度低于周围环境介质(如水或空气)温度而言。
因此“制冷”就是使某一空间内物体的温度低于周围环境介质的温度,并连续维持这样一个温度的过程。
二、何谓人工制冷我们都知道,热量传递终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至二者温度相等。
热量决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这是自然界的可观规律。
然而,现代人类的生活与生产经常需要某个物体或空间的温度低于环境温度,甚至低得很多。
例如,储藏食品需要把食品冷却到0℃左右或-15℃左右,甚至更低;合金钢在-70℃~-90℃低温下处理后可以提高硬度和强度。
而这种低温要求天然冷却是达不到的,要实现这一要求必须有另外的补偿过程(如消耗一定的功作为补偿过程)进行制冷。
这种借助于一种专门装置,消耗一定的外界能量,迫使热量从温度较低的被冷却物体或空间转移到温度较高的周围环境中去,得到人们所需要的各种低温,称谓人工制冷。
而这种装置就称谓制冷装置或制冷机。
三、实现制冷的途径制冷的方法很多,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但绝大多数为物理方法。
目前人工制冷的方法主要有相变制冷、气体绝热膨胀制冷和半导体制冷三种。
1.相变制冷即利用物质相变的吸热效应实现制冷。
如冰融化时要吸取80 kcal/kg的熔解热;氨在1标准大气压下气化时要吸取327kcal/kg的气化潜热;干冰在1标准大气压下升华要吸取137kcal/kg的热量,其升华温度为-78.9℃。
目前干冰制冷常被用在人工降雨和医疗上。
2.气体绝热膨胀制冷利用气体通过节流阀或膨胀机绝热膨胀时,对外输出膨胀功,同时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的目的。
3.半导体制冷珀尔帖效应告诉我们:两种不同金属组成的闭合电路中接上一个直流电源时,则一个接合点变冷,另一个接合点变热。
但是纯金属的珀尔帖效应很弱,且热量通过导线对冷热端有相互干扰,而用两种半导体(N型和P型)组成的直流闭合电路,则有明显的珀尔帖效应且冷热端无相互干扰。
制冷技术及其应用
![制冷技术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bacc11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8.png)
制冷技术及其应用
制冷技术是指利用特定的工艺手段将热量从一个物体或空间中
移除,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卫生、农业、交通等领域中,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制冷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工业生产中,制冷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子电器、制药等行业,使其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稳定。
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制冷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疫苗保存、输血、手术等方面,保证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在农业领域中,制冷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冷藏、保鲜等方面,保证了食品的品质和营养。
在交通领域中,制冷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空调、飞机空调等方面,提高了出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制冷技术的种类也非常多样。
常见的制冷技术包括压缩式制冷技术、吸收式制冷技术、气体制冷技术、热力学制冷技术等。
每一种制冷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
总之,制冷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为各行各业的生产提供了帮助,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制冷技术也将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好处。
- 1 -。
制冷技术概述
![制冷技术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23ec1823c1ec5da51e2700c.png)
第一章概论1.1制冷技术及其应用1.1.1.制冷的基本概念制冷技术是为适应人们对低温条件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制冷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从低于环境温度的空间或物体中吸取热量,并将其转移给环境介质,制造和获得低于环境温度的技术。
能实现制冷过程的机械和设备的总和称为制冷机。
制冷机中使用的工作介质称为制冷剂。
制冷剂在制冷机中循环流动并与外界发生能量交换,实现从低温热源吸取热量,向高温热源释放热量的制冷循环。
由于热量只能自动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因此制冷的实现必须消耗能量,所消耗能量的形式可以是机械能、电能、热能、太阳能、化学能或其它可能的形式。
制冷几乎包括了从室温至0K附近的整个热力学温标。
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常把制冷分为普通制冷和低温制冷两个体系。
根据国际制冷学会第13届制冷大会(1971年)的建议,将120K 定义为普冷与低温的分界线。
在120K和室温之间的温度范围属于“普冷”,简称为制冷;在低于120K 温度下所发生的现象和过程或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常称为低温制冷或低温技术,但是,制冷与低温的温度界线不是绝对的。
1.1.2.制冷技术的应用制冷技术几乎与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紧密联系,利用制冷技术制造舒适环境以保障人身健康和工作效率;利用制冷技术生产和贮存食品;利用制冷技术来保证生产的进行和产品质量的要求。
制冷技术的应用几乎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技术、医疗生物和科学研究等各领域,并在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1.1.2.1.商业及人民生活食品冷冻冷藏和空气调节是制冷技术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商业制冷主要用于对各类食品冷加工、冷藏贮存和冷藏运输,使之保质保鲜,满足各个季节市场销售的合理分配,并减少生产和分配过程中的食品损耗。
典型的食品“冷链”由下列环节组成:现代化的食品生产、冷藏贮运和销售,最后存放在消费者的家用冷藏冷冻装置内。
舒适性空气调节为人们创造适宜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如大中型建筑物和公共设施的空调,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空调装置,家用空调等。
技能培训专题-制冷技术的总述(一)
![技能培训专题-制冷技术的总述(一)](https://img.taocdn.com/s3/m/a5f2e2e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6.png)
技能培训专题-制冷技术的总述(一)制冷技术的总述制冷技术是一种能够将低温能量转换成高温能量的技术。
它是目前全球应用广泛的一种技术,主要用于家用电器、空调、冷库等领域。
与其他领域不同的是,制冷技术是一门需要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比较高的专业技术。
一、制冷技术的定义和分类制冷技术定义为把热能从冷却体中(通常是空气或水)移动至排热的体(通常是环境空气)以升高介质的温度。
按照不同的工作方式,制冷技术可以分为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电吸收制冷、磁制冷、热电制冷以及其他非常规制冷。
二、制冷技术的应用目前,制冷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家用电器、商用电器、工业产品、交通运输设备以及各种建筑物中,如下表所示:序号 | 应用领域 | 举例1 | 家用电器 | 冰箱、冷柜、冷藏箱、冷水机2 | 商用电器 | 冷饮店、超市、冷库等3 | 工业产品 | 核电站、制冷剂生产4 | 交通运输 | 车载制冷设备、船载制冷设备5 | 建筑物 | 中央空调、地暖三、制冷技术的技能培训对于制冷技术行业人员,要求其掌握专业技能,技能培训成为必要环节。
一般情况下,制冷技术的技能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
理论教学主要围绕制冷回路、控制系统、冷媒、设备结构和维修等方面进行教学。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掌握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操作技能。
另外,制冷技术行业工作者应该多关注技术研究和行业资讯,定期参加行业会议和技能竞赛,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四、总结制冷技术是一项对社会和人们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技术,应用领域广泛。
专业的人员需要掌握专业技能,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掌握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操作技能。
未来,制冷技术将继续发展,推动社会发展。
空调制冷技术与节能效果分析
![空调制冷技术与节能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1b555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3.png)
空调制冷技术与节能效果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高能耗和环境污染也引发了人们对节能环保的关注。
因此,研究空调制冷技术的节能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空调制冷技术与节能效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高空调的节能性能。
一、空调制冷技术概述空调制冷技术是指通过控制空气循环和温度调节,使室内温度降低到所需的舒适范围。
目前,主要的空调制冷技术包括传统制冷循环、换热器技术和制冷剂选择。
1. 传统制冷循环传统制冷循环是目前主流的空调制冷技术。
它主要通过蒸发器吸热、压缩机压缩制冷剂、冷凝器释放热量和膨胀阀调节制冷剂流量等来实现制冷效果。
虽然传统制冷循环成熟可靠,但其能耗较高,效率较低。
2. 换热器技术换热器技术是改善空调制冷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优化换热器的结构和材料,可以提高制冷循环中的传热效率,降低热量损失,从而减少能量消耗。
3. 制冷剂选择制冷剂是空调制冷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元素。
传统制冷剂如氟利昂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研发和使用环保型制冷剂成为了当今空调技术发展的趋势。
环保型制冷剂具有低全球变暖潜势和零臭氧层破坏潜力,能够显著降低空调系统的环境风险。
二、节能效果分析节能是当前空调技术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空调制冷技术的节能效果。
1. 能耗降低采用先进的空调制冷技术可以显著降低能耗。
换热器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传热效率,减少能量损失。
同时,选择高效制冷剂和减少制冷剂泄漏也能降低能耗。
2. 效果优化空调制冷技术的不断创新可以提高制冷效果,实现更快速、更精准的温度调节。
利用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时需求自动调节空调的运行模式和风速,避免能耗的过度浪费。
3. 环境保护采用环保型制冷剂可以有效减少对臭氧层和气候的影响,降低空调系统对环境的破坏性。
与此同时,减少能源消耗也能间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制冷技术
![制冷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769770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3.png)
制冷技术制冷技术是指利用各种物理原理和技术手段,将高温物体中的热能转移到低温物体中,从而使高温物体的温度降低的一种技术。
它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空调、冰箱、冷库等各个领域。
制冷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那时人们已经意识到冷藏食物可以延长其保质期,于是开始使用冰块或冰窖进行储藏。
而真正的制冷技术则要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英国物理学家威廉·麦克斯韦发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奠定了制冷工程的理论基础。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机械制冷技术迅速发展起来。
最早的制冷机是通过蒸发液体来吸收热量的,被称为吸收式制冷机。
后来,德国工程师卡尔·冯·林德开发出蒸发制冷机,使用蒸发冷凝的原理进行制冷,被广泛应用于冰箱和空调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在制冷剂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开发出了氟利昂制冷剂,这种制冷剂具有低毒、无色、无味、无腐蚀性等特点,成为制冷行业的主要使用物质。
然而,氟利昂等物质对臭氧层的破坏日益严重,引起了环保的关注。
为了应对环保问题,制冷技术在近年来进行了革命性的改进。
一方面,人们开始研发和使用新型的制冷剂,如HFC、HCFC和天然制冷剂。
这些新型制冷剂不仅对臭氧层的破坏较小,而且具有更好的制冷效果和能源效率。
另一方面,人们还开始关注制冷设备的节能和智能化。
通过改进设备的设计和控制系统,可以使制冷设备的工作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制冷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家庭中,冰箱是最常见的制冷设备。
冰箱通过制冷剂的循环往复蒸发和冷凝过程,将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实现食物的冷藏和保鲜。
此外,空调也是家庭中常用的制冷设备,它可以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在医疗领域,制冷技术被用于保存药品和生物样本等,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性。
除了家庭和医疗领域,制冷技术在工业生产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石油化工和冶金行业,制冷技术被用于冷却和凝固物质。
冷库制冷技术手册
![冷库制冷技术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999961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a.png)
冷库制冷技术手册
【原创版】
目录
1.冷库制冷技术的概述
2.冷库制冷系统的组成
3.冷库制冷技术的工作原理
4.冷库制冷技术的发展趋势
5.冷库制冷技术的应用领域
正文
一、冷库制冷技术的概述
冷库制冷技术是一种为冷库提供低温环境的技术,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制冷设备将室内温度降低到规定的温度范围内,以保证冷库内物品的质量和安全。
冷库制冷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涉及到食品、医药、化工等多个领域。
二、冷库制冷系统的组成
冷库制冷系统主要由制冷设备、冷却设备、蒸发设备和控制系统组成。
制冷设备是冷库制冷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冷却设备主要包括冷却塔、水泵等;蒸发设备主要包括蒸发盘管等;控制系统则是对整个制冷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的部分。
三、冷库制冷技术的工作原理
冷库制冷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实现冷量的吸收和释放,从而使冷库内的温度降低。
具体来说,制冷剂在压缩机的作用下,从低温低压气体变为高温高压气体,然后进入冷凝器,释放出冷量,变为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膨胀阀降压后,进入蒸发器,吸收冷库内的热量,变为低温低压气体,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四、冷库制冷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冷库制冷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目前,冷库制冷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冷技术的能效比不断提高,节能效果显著;二是制冷剂的选择更加环保,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减小;三是制冷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提高,操作更加简便。
五、冷库制冷技术的应用领域
冷库制冷技术在我国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食品、医药、化工、物流等行业。
制冷技术介绍
![制冷技术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cb80d3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6e.png)
制冷技术介绍
制冷技术是一种利用物理原理将热量从一个物体或空间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空间的技术。
它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家用冰箱到工业制冷设备,都离不开制冷技术的应用。
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能量守恒,即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毁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热力学第二定律则表明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而不能反过来。
因此,制冷技术的目的就是将热量从低温物体或空间中移除,使其温度降低。
制冷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家庭中,冰箱是最常见的制冷设备。
冰箱内部有一个制冷剂循环系统,通过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等过程,将热量从冰箱内部移除,使其保持低温状态。
此外,空调、冷柜、冷饮机等设备也都是利用制冷技术实现的。
在工业领域,制冷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
例如,食品加工、医药制造、化工生产等行业都需要使用制冷设备。
此外,航空航天、电子、军事等领域也需要使用制冷技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制冷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推进。
目前,新型制冷剂的研发和应用已成为制冷技术的热点。
传统的制冷剂如氟利昂等会对大气层造成破坏,因此需要寻找更加环保的替代品。
同时,制冷设备的智能化和节能化也是制冷技术发展的趋势。
制冷技术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发展也在不断推进。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制冷技术将会更加智能化、环保化和高效化。
制冷原理与技术讲解
![制冷原理与技术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998aa93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5.png)
制冷原理与技术讲解一、制冷原理制冷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蒸发冷却原理:制冷剂进入蒸发器时,对外界物体进行蒸发冷却。
通过增大制冷剂的表面积,可以提高蒸发速率,从而提高制冷效果。
2.压缩冷却原理:通过压缩制冷剂,使其在压缩机中变为高温高压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器散发热量,形成高温高压液体。
最后,通过膨胀阀使高温高压液体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进行制冷作用。
3.磁致冷原理:通过应用外部磁场来改变材料的磁性,使其发生自发磁化与脱磁现象,实现材料吸收与释放热量,从而达到制冷目的。
4.化学制冷原理:通过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热量,使物质温度发生变化。
如吸附式制冷机通过吸附剂与制冷剂的化学反应来实现制冷效果。
二、制冷技术制冷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压缩式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家用冰箱和空调中,以及商用冷库。
它利用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器使其冷却并变为液体,再通过膨胀阀降压,使得制冷剂流向蒸发器进行蒸发冷却。
2.吸收式制冷技术:主要应用于大型商用冷库和工业制冷设备。
它利用氨水溶液吸收制冷剂蒸汽释放的热量,使制冷剂再次变成液体形式。
吸收式制冷技术具有高效、无污染等特点。
3.蒸气喷射制冷技术:通过蒸汽与喷射剂的混合作用,利用蒸汽的压力与速度能量,将高温低压蒸汽变为低温低压或低温高压的蒸汽,实现制冷效果。
4.磁致冷技术:利用材料在磁场中的磁致热效应,通过改变磁场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实现材料的热吸收和热释放,从而实现制冷目的。
5.热泵技术:热泵技术不仅可以进行制冷,还可以进行加热。
它通过循环工质的相变过程,将热能从低温环境中吸收,然后释放到高温环境中。
热泵除了用于制冷空调外,还广泛应用于集中供暖和热水供应领域。
制冷专业知识点总结
![制冷专业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46ba35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0.png)
制冷专业知识点总结引言制冷技术是指利用机械或化学手段降低物质温度,从而达到保鲜、存储、制冷等目的的技术。
随着工业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冷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食品加工、医药、航空航天、地铁、电子、石化、建筑等各个领域。
本文将对制冷技术进行全面的知识点总结,包括制冷原理、制冷剂、制冷循环、制冷设备、制冷系统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一份全面的制冷知识手册。
一、制冷原理1.1 制冷原理概述制冷原理是指利用机械或化学手段将一个物质的热力学状况改变,使其温度降低到预期的值,从而来实现降温的目的。
其中包含了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热力学原理,如压缩、膨胀、蒸发、凝结、传热等基本概念。
1.2 制冷原理的基本夯制冷的基本夯可以通过热力学循环来实现,这包括了压缩、冷却、蒸发、凝结等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制冷系统会对待制冷物体进行热交换,将热量从制冷物体中抽走,从而使其温度下降。
1.3 制冷原理的热力学基础制冷原理的热力学基础是指利用热力学循环对制冷系统内的热量进行调节和平衡,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
热力学循环包括了很多个环节,如压缩、冷却、膨胀、蒸发、凝结等过程,并且需要符合热力学基本定律。
1.4 制冷原理的应用制冷原理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药、航空航天、地铁、电子、石化、建筑等各个领域,从而达到保鲜、存储、制冷等目的。
具体的应用范围包括了冷链物流、冷藏、冷冻、空调等多种技术。
二、制冷剂2.1 制冷剂的概念制冷剂是指用于制冷系统内的一种流体介质,它可以在循环中进行相变,从而实现对系统内热量的吸收和放出。
典型的制冷剂包括氨、氯氟烃、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或液体。
2.2 制冷剂的分类制冷剂可以根据其物理状态、化工性质、环保性能等方面来进行分类。
其主要包括了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常用的有氨、氟利昂、二氧化碳、甲烷等。
2.3 制冷剂的作用制冷剂的作用是通过其相变过程,对制冷系统内的热量进行调节和平衡,从而使得系统内的温度降低。
《制冷技术》课件
![《制冷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016eb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1a.png)
新技术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制冷设备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能够实现远程监控、智能控制等功能。
智能化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制冷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减少人工干预和故障率。
自动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总结词:制冷技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简单降温方法到现代的复杂制冷系统,其发展历程体现了人类对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制冷原理与系统
制冷系统的基本组成
01
制冷系统通常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等部件组成。
各部件的作用
02
压缩机是制冷循环的动力源,冷凝器负责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冷凝成液态,节流阀起到节流降压的作用,蒸发器则使液态制冷剂吸热蒸发,从而吸收热量。
冷藏运输和冷库是制冷技术在物流和仓储领域的应用,它们通过保持低温环境,确保食品、药品等物品的品质和安全。
总结词
冷藏运输主要利用冷藏车或冷藏集装箱,通过制冷系统保持运输物品所需的低温环境,确保食品、药品等新鲜度和品质。而冷库则通过大型制冷机组和保温库房,为食品、药品等物品提供稳定的低温储存环境,延长其保质期并确保其品质。
总结词
制冷技术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食品工业、医药、农业、能源、航天等。
详细描述
制冷技术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食品工业中,制冷技术用于保存食品、制作冰激凌、冷藏肉类等;在医药领域,制冷技术用于药物冷藏、手术室温度控制等;在农业领域,制冷技术用于温室温度控制、农产品保鲜等;在能源领域,制冷技术用于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转换和存储;在航天领域,制冷技术用于卫星温度控制和航天器热管理。此外,制冷技术还应用于科学研究、制造业、建筑业等多个领域。
《制冷技术》PPT课件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7fb6c8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d5.png)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冷原理: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热,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等
热力设备进行压缩、放热、节流,实现对制冷循环中制冷剂状态的变化,达到制冷或制热的目的。
2.制冷剂:制冷剂是制冷循环中的工作物质,它能够在制冷循环中不断循环流动,实现吸热和放热
的过程。
常见的制冷剂有氨、氟利昂、丙烷等。
3.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等主要部件。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
热量,经过压缩机的压缩,将热量排出到冷凝器中,再通过节流阀减小压力,使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再次吸收热量,如此循环往复实现制冷效果。
4.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包括各种类型的空调、冰箱、冷库等。
不同类型的制冷设备适用于不同的场
合和需求,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冷设备。
5.制冷应用:制冷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等。
通过制冷技术可以实现
对物质温度的调控,达到保存、加工、使用的目的。
总之,制冷技术是现代工业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技术,它能够实现对物质温度的调控,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
制冷技术原理
![制冷技术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adda4b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4.png)
制冷技术原理
制冷技术是指从物理原理上通过控制物质的温度、湿度和热力学等性质,实现热能转换,获得冷却效果的一系列技术。
它是一种新型的热通讯技术,具有制冷热能转换效率高、省能、节能的特点,可以有效地缓解能源短缺问题,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环境,并增加人们的生活质量。
制冷技术的工作原理基本上是利用一种化学物质来降低空气或
其他物质的温度,并利用这种化学物质发生变化以释放出来的热量来使得物质的温度降低。
这种物质通常被称为“制冷剂”,例如水、氨、氢氧化碳等,制冷剂具有高比热容和很高的把热量传递效率,由此获得的热机能均能被有效地利用,可以实现把室外高温空气转换为冷空气。
制冷系统一般会包括制冷机、冷凝器、压缩机、膨胀阀、电路控制系统等等组件,这些组件可以提供制冷、加湿、除湿等功能。
制冷机是制冷系统的核心,它的作用是将温湿空气抽取出来,而冷凝器的作用是将热量转移到外部,膨胀阀负责把被冷凝器冷凝的空气放出来,而压缩机则是将热量从冷凝器中吸取出来,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实现空气的不断制冷。
制冷技术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技术,它可以有效调节室内的温度,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
它不仅可以降低室温,还可以提供除湿、加湿等功能。
由于制冷技术的发展,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让人们生活得更舒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论1.1制冷技术及其应用1.1.1.制冷的基本概念制冷技术是为适应人们对低温条件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制冷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从低于环境温度的空间或物体中吸取热量,并将其转移给环境介质,制造和获得低于环境温度的技术。
能实现制冷过程的机械和设备的总和称为制冷机。
制冷机中使用的工作介质称为制冷剂。
制冷剂在制冷机中循环流动并与外界发生能量交换,实现从低温热源吸取热量,向高温热源释放热量的制冷循环。
由于热量只能自动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因此制冷的实现必须消耗能量,所消耗能量的形式可以是机械能、电能、热能、太阳能、化学能或其它可能的形式。
制冷几乎包括了从室温至0K附近的整个热力学温标。
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常把制冷分为普通制冷和低温制冷两个体系。
根据国际制冷学会第13届制冷大会(1971年)的建议,将120K 定义为普冷与低温的分界线。
在120K和室温之间的温度范围属于“普冷”,简称为制冷;在低于120K 温度下所发生的现象和过程或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常称为低温制冷或低温技术,但是,制冷与低温的温度界线不是绝对的。
1.1.2.制冷技术的应用制冷技术几乎与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紧密联系,利用制冷技术制造舒适环境以保障人身健康和工作效率;利用制冷技术生产和贮存食品;利用制冷技术来保证生产的进行和产品质量的要求。
制冷技术的应用几乎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技术、医疗生物和科学研究等各领域,并在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1.1.2.1.商业及人民生活食品冷冻冷藏和空气调节是制冷技术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商业制冷主要用于对各类食品冷加工、冷藏贮存和冷藏运输,使之保质保鲜,满足各个季节市场销售的合理分配,并减少生产和分配过程中的食品损耗。
典型的食品“冷链”由下列环节组成:现代化的食品生产、冷藏贮运和销售,最后存放在消费者的家用冷藏冷冻装置内。
舒适性空气调节为人们创造适宜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如大中型建筑物和公共设施的空调,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空调装置,家用空调等。
近年来,家用空调器已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的热点家电产品之一。
2003年我国家用空调器的年产量达3500万台,出口1000多万台,中国已成为世界空调产品的生产基地,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
工业空调不仅为在恶劣环境中工作的员工提供一定程度的舒适条件,而且也包括有利于生产和制造而作的空气调节。
如:在冷天或炎热环境中,以维持工人可以接受的工作条件;纺织业、精密制造、电子元器件生产和生物医药等生产行业为了保证一定的产品质量和数量,需要空气调节系统提供合适的生产环境。
1.1.2.2.工农业生产化学工业,利用制冷实现气体分离、气体冷疑;使混合物中一种物质凝固,从而与其它物质分离;液体的低温贮存;为化学合成过程提供合适的温度和压力,移去反应热等。
石油裂解、合成橡胶、合成塑脂、燃料生产、化肥生产需要制冷;天然气液化、脱水、贮运也需要制冷。
机械制造,对钢进行低温处理(-70℃~-90℃)可以改变其金相组织,使奥氏体变成马氏体,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在钢铁工业中,需要对高炉鼓风进行低温除湿,以降低铁水的焦化比,保证铁水的质量。
在机器的装配过程中,利用低温方便地进行零件间的过盈配合。
低温粉碎,低温粉碎技术是利用材料在低温状态下的冷脆性能对材料进行粉碎。
该技术的主要特点和用途如下:可以加工在常温下无法粉碎的高弹性材料,如回收钢结构轮胎中橡胶;研制食品、中草药的细微颗粒;加工生产纳米材料,而且具有绿色生产的特点。
建筑工业,用冻土法挖掘土方、建筑桥梁基础、地下工程等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
制冷还应用于冷却巨型的混凝土块,排除混凝土固化时释放的化学反应热,以免发生热膨胀和混凝土应力。
农、牧业,制冷用于对农作物种子进行低温处理;建造人工气候培育室;保存和处理优良物种、畜种。
某些食品、蔬菜等在冷冻干燥过程中,利用升华作用以除去水分,便于贮存和运输,一些速溶咖啡就是采用这种冷冻干燥工艺进行生产的。
低温与真空,低温是获取真空或高真空最有效手段之一,利用气体在低温表面的凝结、低温吸附以及冷凝霜的捕集作用,可获得<10_12Pa的极高真空。
真空技术在空间研究和电子工业中有这样用途。
1.1.2.3.低温生物医学技术制冷在低温生物医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使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取药物,低温保存血浆、疫苗、细胞组织、某些药品及生物样品;冷冻医疗是可靠、安全、有效易行的治疗方法,特别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用局部冷冻配合手术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如心脏、肿瘤、白内障、扁桃腺等低温外科手术,皮肤、眼珠等的移植手术等。
诸多的现代医疗器械、治疗仪、诊断仪也使用了制冷技术。
1.1.2.4.科学实验研究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在开发和合理使用现有能源、探索代用燃料和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改善环境条件等方面,制冷技术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天然气开采、贮存和运输,核聚变的开发和利用,磁悬浮高速列车的运行成功,低温超导技术,氢能的生产和利用等。
低温在航空与航天领域的应用,涉及生命维持系统、地面研究设施,以及超高音速在空间边缘飞行的推进系统。
地面试验装置需用大容积的舱室来模拟深空间条件,高真空的空间环境要用液氮和液氦冷却的低温泵来产生,运载工具的固体或液体燃料的生产等,低温技术已成为空间计划的关键部分之一。
低温技术还用于仪器仪表、大型计算机、红外装置的冷却。
红外天文卫星用4K的液氦和1.8K 的超流氦冷却的仪器来探测宽频道的红外辐射,红外探测器利用固体制冷剂(氢、氖和甲烷等)的升华(或采用辐射制冷技术)来冷却。
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已被许多医院采用。
采用超导量子干涉仪测量人体的心磁图和脑磁图的技术也将走向应用。
这些器件在不用电极接触人体或不需要任何手术的情况下,探测人体的组织病变,并使精度大为提高。
表1 与低温研究有关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及研究领域么研究低温现象本身,要么研究涉及低温。
制冷与低温技术已发展成为自然科学中重要的分支,渗透到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
在能源和交通、航空和航天、现代工业、科学研究和生物医疗等部门,一旦离开制冷技术,它们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步是难以实现的。
表2 制冷技术的应用1.2制冷技术的发展1.2.1.制冷技术的发展历史人类最早将冬季自然界的天然冰雪保存到夏季使用,这在我国、埃及和希腊等文化古国的历史上都有记载。
人工制冷的方法是随着工业革命而开始的。
1748年英国柯伦证明了乙醚在真空下蒸发时会产生制冷效应。
1755年苏格兰人W.Callen发明了第一台蒸发式制冷机,1781年意大利人凯弗罗进行了乙醚蒸发制冷实验。
1834年美国人J.Perkins获得了乙醚在封闭循环中膨胀制冷的英国专利,并制得了冰。
1856年苏格兰人J.Harrison发明了压缩式制冷机,采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氯甲烷作制冷剂。
1859年法国人F。
Garre发明氨吸收式制冷机。
美国人D.Byok于1873年制造了第一台氨压缩机。
次年,德国林德建成了第一个氨压缩式制冷系统。
此后,氨压缩式制冷机在工业上获得普遍应用。
直至1929年氟利昂发现之后,氟利昂压缩式制冷机才快速发展起来,并在应用中超过了氨制冷机。
空气制冷机的发明比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稍晚。
1844年美国人J.Gorrie发明了空气循环式制冷机,并于1851年获得美国专利,这是世界第一台制冷和空调用机器。
1862年英国基尔克发明了封闭循环的空气制冷机,并获英国专利。
1858年美国人尼斯取得了冷库设计的第一个美国专利,从此商用食品冷藏事业开始发展。
由于制冷技术的发展和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各发达国家率先建立本领域的学术组织。
1888年英国成立了“英国冷库和冰协会”,1891年美国成立“美国冷藏库协会”。
1900年法国成立了“法国和殖民地冷藏工业理事会”。
1903年和1904年,美国先后成立了“美国制冷设备制造协会”和“美国制冷工程师协会”。
在此基础上,国际制冷学会(IIR)于1908年在法国巴黎宣告成立。
它是一个政府间的科技性国际组织,现在大约有60个国家会员。
我国于1978年加入该会,为二级会员国。
在家用冰箱方面,世界上第一台电冰箱是美国考布兰工程师在1918年设计的。
自此之后,制冷技术在人民生活中获得应用。
空调技术的应用起始于1919年,美国芝加哥兴建了第一座空调电影院,次年开始在教堂配备空调。
11年之后出现了舒适空调火车。
随着制冷机型式的不断发展,制冷工质的种类也逐渐增多。
最早在压缩式制冷机中应用有的制冷剂是空气、二氧化碳、乙醚。
在吸收式制冷机中应用的是水和硫酸。
以后渐渐在压缩式制冷机中应用氯甲烷、二氧化硫和氨等。
1929年以后,随着氟利昂制冷剂的出现,制冷压缩机和制冷系统的种类也不断发展。
|我国解放前制冷工业十分落后,基本上没有制造制冷机的能力。
到1949年全国解放时,全国冷库总容量只有35000t,相当于现在一个城市的拥有容量。
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末期,全国制冷机制造厂发展到十几家。
产品30多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冷技术获得迅猛发展,逐步形成门类齐全、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
近十年以来,我国的制冷空调工业发展迅猛,空调器年产量现已达到3000万台,电冰箱年产量已接近2000万台,社会拥有量接近亿台,制冷空调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
1.2.2.制冷的最新技术发展制冷与低温技术的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世界范围的对食品、舒适和健康方面的需求和能源、交通、电子、通讯、材料科学、航天航空技术、低温医学和低温生物学的技术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2.1.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制冷机及其热力循环的理论研究和系统分析、制冷机的设计、制造和控制技术得以升级。
应用计算机模拟制冷循环,研究制冷系统及部件的稳态和瞬态过程,研究制冷的热物理特性,采用优化设计的方法确定产品的结构参数与系统参数,使制冷系统设计和制造过程自动化,从而可能获得最佳的空调器效率[2];微电子和计算机的应用使制冷自动控制技术产生质的飞跃,最佳运行工况调节、蒸发器供液量精确调节、压缩机能量调节、自动除霜、安全保护等过程控制更为理想化、人性化和智能化[3,4]。
1.2.2.2.新材料在制冷产品中的应用陶瓷及陶瓷复合材料在压缩机上的应用改善了导热、耐磨和润滑性能,而且有质轻、强度和忍性好,化学及尺寸稳定性好,表面光洁度好的优点;聚合材料作为制冷机的电绝缘、减振件和软管材料,制造压缩机中的复杂零件如转子、阀片等,使制冷产品性能、寿命和成本效益提高;采用高效换热技术如亲水膜、内螺纹铜管等大幅减少了换热过程的不可逆损失;纳米材料的应用:强化材料的换热、耐磨和抗腐蚀性能。
1.2.2.3. 压缩机技术的发展以高效、环保、可靠、低振、低噪、结构简单和成本低为追求目标,由往复式向回转式、涡旋式以及变频控制发展,主要特征为:新材料的应用、CAD 等现代设计技术、CAM 等现代制造技术、容量调节技术、制冷剂向HFC 和天然工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