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人类学之维_论文化人类学与建筑学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人类学之维*

)))论文化人类学与建筑学的关系

张晓春

提要文化人类学研究社会)文化现象,为建筑的历史理论研究和建筑创作提供了新的维度。认为建筑作

为构成文化的重要一支,对它的研究应当建立在文化整

体观基础上。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习俗

与建筑、文化模式与建筑模式、社会构成与建筑形态之间

的关系,从而说明建筑人类学的定义。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建筑人类学习俗文化

模式社会构成

ABSTRACT Cultural Anthropology which studies social)culture phenomena gives a new dimention for ar-

chitectural history theory and creation.Being one realm of

culture,archi tecture should be studied with integrity of

i ng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cultural an thropo-l

ogy,the thesis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stom

and architecture,cultural patterns and ar chitectural pat-

terns,social structure and architectural form,then gives a

definition to architectural anthropology.

KEY WORDS Cultural anthropology,Architec-tural anthropology,Custom,Cultural pattern,Social

structure

一什么是建筑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¹早期着重研究原始人类社会的状况。随着各国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它已突破了原有的研究范畴,拓展到其他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对其他学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建筑学便是其中之一。

建筑人类学就是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建筑学领域。即不仅研究建筑自身,还要研究建筑的社会文化背景。/建筑的问题必须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因为建筑正是在文化的土壤中培养出来的;同时,作为文化发展的进程,并成为文化之有形和具体的表现。0[1]建筑的建造和使用离不开人类和人类的活动。因此,应当从人的角度,从文化进化的高度,来审视建筑的内在价值和意义所在。建筑人类学注重研究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研究人类的习俗活动、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美学观念及人

作者为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99级博士研究生

(上海,20009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878035)与社会的关系。正是这些内容构成了建筑的社会文化背景,并可最终通过建筑的空间布局、外观形式、细部装饰等表露出来。美国学者摩尔根认为,要在同质一般的历史环境中理解特定的文化。他曾研究美洲土著人的房屋,发现风俗习惯、家庭生活方式,与一定的房屋的构成相适应。列维#斯特劳斯则指出社会组织、社会结构对文化现象在形式方面的影响。拉普卜特研究了大量的传统住屋,提出社会文化最终决定住屋的形式。这种/间接0研究,对传统建筑本质的探索产生了最根本、最直接的影响。在当代社会中,建筑人类学关注传统习俗文化的同时也强调对/现行习俗0的考察,因为,传统习俗和/现行习俗0都将直接关系到人类对建筑的使用,尤其是建筑空间对人的精神方面的满足。从而指导当代建筑设计,突破物质层面的/功能0要求,从习俗出发,创造与社会行为相对应的建筑空间。

在我国的传统建筑、建筑历史与理论及建筑创作等领域的研究中,也已体现出人类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陈志华先生提出/乡土建筑0和/乡土文化0研究,东南大学提出的/东方建筑比较研究0等,均强调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常青先生也曾著文讨论建筑人类学与当代建筑思潮的关系。本文将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文化人类学与建筑学的关系,并就/建筑人类学理论框架0提出简单构想。

二习俗与建筑

从狭义讲,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习俗的科学。习俗,是流行于民间的风俗习惯,是长期形成的不易改变的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本尼迪克特认为,生活世界中的人们很难保持质朴原始的眼光看待世界,而总要受到特定习俗和思考方式的制约,从而使万事万物对人类主体的特定文化习俗和历史积淀下形成的特殊文化体验具有对特定人类生活的指向性,它不单纯是形式功能等实用主义的元素。

林惠祥先生在5文化人类学6一书中,曾分析习俗与居住空间的关系,印第安人进入别人家的房屋,不能随便坐立,男女老幼都有特殊的行立坐卧的位置规定,形成这种风俗是由于早期印第安部落居住空间狭窄所致。四合院是我国北方传统住宅的典型,其左右对称、内外有别、尊卑有序的平面布局是受封建宗法制度影响,这样的空间限制了居住者的行为,直接影响居住习俗的形成:主人居于内院,仆人居于前院,正房为长辈起居处,厢房为晚辈起居处,反映了特有的文化观念。封建制度解体后,一家一户的四合院变为多户共居的杂院,人口的增长、都市的现代生活打破了四合院的传统形制,人们在院中搭建小屋争取更多的生活空间,完整对称的院落消失了,同时也造就了一种新的居住格局和邻里关系,形成了新的居住习俗。

63

筑199914

可见,人类的习俗对建筑形式的发展演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建筑形式也有助于人类习俗的形成,建筑正是人类习俗的一种具象表现形式。人类学学者对习俗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对研究建筑环境及人类习惯行为与建筑空间的关系颇有借鉴意义。

三文化模式和建筑模式

在5文化模式6一书中,本尼迪克特认为, /文化模式0是不同文化特质的表现,是不同民族、社会根据各自的价值取向、心理特征而对风俗、行为模式所做的不同的选择。她强调对于不同的文化模式的理解,必须将它们与各自的社会相联系,必须与构成社会的所有个体相联系。因此,不同的文化模式/只有在特定社会的内在逻辑中才有意义0[2]。建筑及建筑活动是构成整个社会文化的一支,人类的文化习俗模式深刻地影响着建筑的模式。在不同社会背景中,建筑模式可通过建筑的/样式0,即建筑的表现形式反映出来,并成为建筑意义指向的目标。不同的文化模式必然形成对于建筑空间环境形式的有差别的表意系统,影响着对建筑深层意义的把握。

例如,中西方建筑形态的迥异,归根结底是文化模式的差异造成的。中国传统的空间观念,呈现由外而内的向心性,而西方的空间观念则呈现由内而外的心理过程;中国传统建筑侧重群体塑造出的空间美,而西方传统建筑突出单体建筑的形体美(图1)。中西方传统美学观念亦不相同,这在园林建筑中表现得尤为充分。我国传统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例)/虽由人作,宛自天开0,崇尚自然美,用人工手法效仿自然,并且和建筑相结合,使建筑和自然之间未被分割开来;而以法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西方园林,则追求整齐、对称,强调轴线,强调几何图案的线条美,突出人工特点,建筑与园林是脱离开的。水是中西方园林共同使用的构成元素,但处理方法不尽相同,我国园林的布局常以不规则的水面为中心展开,水面平静,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尽倒映其中,情趣盎然;西方园林中的水面,常为规则的几何形状,在中央布置一座雕塑形成喷泉,成为视觉焦点。这表达了不同的静、动、虚、实关系。究其原因,中国传统城市建筑在宗法礼制的严格控制下,布局规整、序列分明,却无法满足

人们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一些有条件的文人仕客便寄情于园林,试图在有限而严格的居住空间中创造无限惬意的情境,可以说恬淡幽静的园林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代表了礼仪纲常的城市住宅的补充和调适。透过这种文仕园林的情趣和构图原则,看到的是中国传统美学/重情0的特点,与绘画、诗词等传统艺术一脉相承。西方园林与西方建筑共同追求几何美,这与西方社会的/唯理0的美学观念有关。综观西方的美学史(美学是哲学的一部分),自柏拉图的/美是理式0,到亚里士多德的/美是和谐、结构、秩序0,乃至黑格尔的/美是观念世界的理性显现0,无不以/唯理0为基础,反映在建筑与园林的设计原则中就成为对规则的几何形、标准的尺度、完美的比例的不懈追求。宗教建筑,几乎代表了西方传统建筑最高的技术艺术水平,追求庞大、高耸的体量,控制着城市的轮廓线;而在我国,宗教建筑只是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常常静静地占据城市一隅或在乡村原野中,仍采用对称的院落布局方式,充分拥抱自然,有的甚至形成了寺庙园林,将宗教活动融于自然景观和世俗活动之中。/这个问题涉及古代一个民族对建筑的基本要求,一个以-人.为中心,一个以-神.为中心,也就是所谓-人本.、-神本.、-物本.的文化概念。,,在不同的价值观念下自然产生不同的选择态度和方法。0[3]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未出现人神完全分离的时段,也不会以某一宗教建筑作为永恒的象征。而西方社会是神权社会,人们把对神和上帝的崇拜,转化到为他们修建形象伟岸、永世长存的建筑。

中西方两种传统建筑的表意系统,是对建筑和环境的不同的文化认同和命运寄托方式的表达。在5模式语言6中,克里斯托夫#亚历山大以西方传统社会、西方传统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建筑各部分及其环境给出了他认为最佳的处理原则和方法。这些建筑的/模式语言0反映出对西方传统社会生活模式的理解和尊重,而只有这样的/模式0是充满活力的,以这种模式语言来表达的建筑和空间才会具有文化特质,从而走上/永恒之道0。缪朴先生在其5传统的本质6一文中,将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对宗法社会中人伦秩序、宗法制度的空间性表达,以及具体的建筑处理手法等特征总结为13个方面,这种分析从人在传统建筑空间中的行为、感受出发,

并特别结合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

和生活习惯。如中国传统建筑讲

究/分隔0,大到城市,小到厅堂室

内的划分,可能是空间的分隔,抑

或是视线的分隔,是中国人内敛

性格的反映,在中国传统的绘画

与诗歌中均有体现。13种特征,

可理解为对中国传统建筑模式的

64

199914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