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振荡B-Z反应

合集下载

实验14 B-Z振荡反应 操作步骤

实验14 B-Z振荡反应 操作步骤

实验14 B-Z 振荡反应注意事项:1. 为了防止参比电极中离子对实验的干扰,以及溶液对参比电极的干扰,所用的饱和甘汞电极与溶液之间必须用1 mol/L H 2SO 4盐桥隔离。

2. 所使用的电解池、电极和一切与溶液相接触的器皿是否干净是本实验成败的关键,故每次实验完毕后必须将所有用具冲洗干净。

3. 大多数反应在所研究的一定温度范围内是符合阿累尼乌斯公式的,包括基元反应和一些复杂反应。

只是复杂反应的活化能是组成该反应各基元步骤的活化能的代数和。

通常,称复杂反应的活化能为表观活化能。

实验步骤:1. 配制溶液分别用蒸馏水配制0.004 mol/L 硫酸高铈(必须在0.2 mol/L 硫酸介质中配制)、0.4 mol/L 丙二酸、0.2 mol/L 溴酸钾、3 mol/L 硫酸各100 mL 。

2. 准备工作(1)测量线路如图14-1所示。

(Pt 电极连接绿色接线,参比电极连接白色接线)【注意:所用的饱和甘汞电极与溶液之间必须用1 mol/L H 2SO 4盐桥隔离。

】 (2)打开电化学工作站电源预热十分钟;同时开启超级恒温水槽的“循环”开关和“加热”开关。

(3)调节超级恒温水槽的温度为30 0C (或比当时的室温高3~5 0C )完后再按,完成温度设置。

【注意:带有循环水夹层的小烧杯放置在磁力加热搅拌器上,但只用其搅拌功能,不使用其加热功能!烧杯内溶液温度,靠循环水控制。

】 (4)将配好的硫酸铈铵、丙二酸和硫酸溶液各10 mL 放入已洗干净的电解池中,同时也将10 mL 溴酸钾溶液在恒温槽中恒温。

开启电磁搅拌的电源使溶液在设定的温度下恒温至少10分钟。

在以下系列实验过程中尽量使搅拌子的位置和转速保持一致。

(5)通过计算机使电化学分析仪进入Windows 工作界面,在工具栏里通过鼠标点击“T”(实验技术),此时屏幕上显示一系列实验技术的菜单;点击“Open Circuit Potential-Time”(即应用“开路电位-时间”技术),点击“OK”;再点击工具栏里的参数设置键,在对话框中填入适当的“数值”:*Run Time (sec) = “800” (在实验过程中根据需要可随时终图14-1 振荡反应测量线路图图14-2 化学振荡反应的电位-时间曲线止实验。

B-Z化学振荡反应

B-Z化学振荡反应

B-Z化学振荡反应B-Z 化学振荡反应⼀、实验⽬的:1、了解Belousov-Zhabotinsky 反应(简称BZ 反应)的基本原理及研究化学震荡反应的⽅法;2、掌握在硫酸介质中以⾦属铈离⼦作催化剂时,丙⼆酸别溴酸氧化体系的基本原理;3、了解化学震荡反应的表观活化能计算⽅法。

⼆、实验原理:BZ 振荡反应是⽤⾸先发现这类反应的前苏联科学家Belousov 及Zhabotinsky 的名字⽽命名。

该反应由三个主过程组成:322322234223243222A 1)22)2B3)24)5)2C6)4()2436Br BrO H HBrO HBrO Br HBrO H HBrO HBrO BrO H BrO H O BrO Ce H HBrO Ce HBrO BrO H HBrO Ce BrCH COOH H O HBrO Br Ce CO H --+-+-++++-++-++++→+++→++→+++→+→+++++→+++过程过程过程总反应为322222223()2()3+4CeH Br CH COOH BrCH COOH CO H O ++-++→+根据公式ln1/t 诱=-E 诱/RT+C 可计算出表观活化能E 诱三、实验试剂与仪器BZOAS-IIS 型BZ 反应数据采集接⼝系统、微型计算机、HK-2A 型恒温槽、反应器、磁⼒搅拌器;丙⼆酸0.45mol ·dm-3、溴酸钾0.25 mol ·dm-3、硫酸3.00 mol ·dm-3、硫酸铈铵4×10-3 mol ·dm-3。

四、实验步骤1、连接好仪器,打开超级恒温⽔浴,将温度调节⾄35±0.1℃;2、打开电脑,双击打开bzl ﹒exe 系统软件,选择“设置参数”选项进⾏参数设置:横坐标极值:1000s 纵坐标极值:1200mv纵坐标零点:700mv 起始阀值:6 “画图起始点”选择“从测量开始即画”;3、在反应器中加⼊已配好的丙⼆酸溶液、溴酸钾溶液、硫酸溶液各10ml ,恒温搅拌10min后,加⼊硫酸铈铵溶液10ml,迅速插⼊电极,点击“开始实验”。

B-Z振荡反应操作步骤

B-Z振荡反应操作步骤

BZ化学振荡反应操作步骤参数矫正温度校正:1. 把温度传感器和水银温度计插入超级恒温槽中; 开启电源和循环水泵, 不加热;2. 待传感器的信号稳定后, 输入水银温度计指示的当前温度, 按下“低点”部位的“确定”键。

3. 打开恒温槽的加热开关,使水温上升10度以上。

4. 待传感器的信号稳定后,输入水银温度计指示的当前温度,按下“高点”部位的“确定”键5. 再按最下方的“确定”键.至此, 定标工作完成. 退出. 电压参数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矫正.参数设置1.横坐标最大值:300秒(即反应时间)2. 纵坐标最大值:1200 mV;3. 纵坐标0 点:700 mV;3.起波阈值:默认值6 mV;4.画图起点:yes : 实验一开始就画图。

要求按“yes”。

5.目标温度即反应试验温度,第一个实验温度为从30 ℃左右(以后每次升高5 ℃左右,至少要做三个温度)。

开始实验电压输出铂电极接“+ ”,参比电极接“—”在反应器中加入:0.25 mol / L溴酸钾溶液0.45 mol / L丙二酸溶液各15 mL待温度到达设定值后(左上角出现图标后, 点击图标)_,再按“开始实验”,当出现对话框“是否保存波形”?,按“是”,取文件名(文件名的后缀为dat, 不能改变, 文件名中,不能带“. ”、“/ ”等非文字符号。

),注意此时不要按回车键加入15 mL浓度为0.004 mol / L的硫酸铈铵溶液,马上按回车键,反应开始,电脑开始记时。

做完一个温度后,打印图纸, 如果不能打印, 请记下实验温度和起波时间。

然后在目录中点击“修改目标温度”,即下一个实验的温度。

重复第一个温度的操作步骤。

注意,每改变一个温度,都要取一个不同的文件名。

至少做三个温度,能做五个温度最好。

做完三个或五个温度后,按“退出”,退出时也要取一个文件名,(此时文件名的后缀为txt)。

该文件名为整个实验的文件名。

数据处理:按“从数据文件中读取数据”,调出实验中“txt”文件名,在按“使用当前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计算机自动计算,在按“打印”即可。

B-Z化学震荡反应

B-Z化学震荡反应

B-Z 化学振荡反应一、实验目的1.了解BZ 振荡反应的基本原理;体会自催化过程是产生振荡反应的必要条件。

2.初步理解耗散结构系统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动力学机制。

3.了解化学振荡反应的表观活化能计算方法二、实验原理BZ 振荡反应是用首先发现这类反应的前苏联科学家Belousov 及Zhabotinsky 的名字而命名。

该反应由三个主过程组成:322322234223243222A 1)22)2B3)24)5)2C6)4()2436Br BrO H HBrO HBrOBr HBrO H HBrOHBrO BrO H BrO H OBrO Ce H HBrO Ce HBrO BrO H HBrOCe BrCH COOH H O HBrO Br Ce CO H --+-+-++++-++-++++→+++→++→+++→+→+++++→+++过程过程过程 总反应为322222223()2()3+4Ce H Br CH COOH BrCH COOH CO H O ++-++−−−→+根据公式ln1/t 诱=-E 诱/RT+C 可计算出表观活化能E 诱 三、实验试剂与仪器BZOAS-IIS 型BZ 反应数据采集接口系统 微型计算机 HK-2A 型恒温槽 反应器 磁力搅拌器 丙二酸0.45mol ·dm-3 溴酸钾0.25 mol ·dm-3 硫酸3.00 mol ·dm-3 硫酸铈铵4×10-3 mol ·dm-3四、实验步骤1.连接好仪器,打开超级恒温水浴,将温度调节至35±0.1℃;2.在反应器中加入已配好的丙二酸溶液、溴酸钾溶液、硫酸溶液各10ml ;3.打开磁力搅拌器,调节合适速度;4.恒温10min 后,加入硫酸铈铵溶液15ml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同时开始计时并记录相应的变化电势;8.电势变化首次到最低时,记下时间t 诱;9.用上述方法将温度设置为40℃、45℃、50℃、55℃重复实验,并记下t 诱;10.根据t 诱与温度数据诱作图。

BZ振荡反应

BZ振荡反应
3.在反应器中加入上述浓度的丙二酸、硫酸、溴酸钾溶液各 10ml。将磁子放入反应器,调节转速使之匀速转动。
4.选择电压量程为2V(显示为“UL 2V”),将测试线两端短 接,按下“采零”键,清零后将红端接铂电极,黑端接双盐 桥电极。
实验步骤
5.恒温5分钟后加入硝酸铈铵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 变化,同时开始计时并记录相应的变化电势(点击 “数据通讯”— “开始绘图”)。
B-Z反应及其机理
目前人们已经发现的化学振荡反应的种类比较多,但最受
人们重视并且被广泛深入研究的是B-Z反应。 对B-Z反应机理的分析,最有代表性的工作是
Field, Koros和Noyes3位科学家完成的,合称 为FNK机理。

A BrO3-+2Br-+3CH2(COOH)2 → 3BrCH(COOH)2+3H2O
三、试剂与仪器
试剂:丙二酸;硫酸;溴酸钾;硝酸 铵。
仪器:ZD-BZ振荡实验装置 1台
联想电脑
1台
SYC-15超级恒温水浴 1台
213型铂电极
1只
双盐桥甘汞电极 1只
磁子
1个
四、实验步骤
1. 先打开实验仪器,再打开计算机,启动程序,设置串行口、 坐标系和采样时间。
2.将红、黑两测试线按“红”+、“黑”—接入被测线压输 入口。按图连接好仪器,按照超级恒温水浴的使用方法,将 温度控制在25℃±0.1 ℃,待温度稳定后接通循环水。
但之后很长时间内人们一直无法从热力学的角度来解 释化学振荡反应产生的原因。造成了化学振荡反应被人 们冷落了很长时间。
20世纪50年代末B-Z反应的发现之后,研究步伐大大 提高,至今余热不减。
化学振荡和自组织现象

化学振荡B-Z反应

化学振荡B-Z反应

实验21 化学振荡——B-Z 反应一.目的要求1. 了解Belousov-Zhabotinsky 反应(简称BZ 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研究化学振荡反应的一般方法。

2. 掌握硫酸介质中铈离子作催化剂时,丙二酸被溴酸氧化体系的基本原理。

3. 了解化学振荡反应的电势测定方法。

4. 测定硫酸-丙二酸-HBrO 3–硝酸铈铵化学振荡体系振荡反应的诱导期与振荡周期,并求出有关反应的活化能。

二.实验原理有些自催化反应有可能使反应体系中某些物质的浓度随时间(或空间)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类反应称为化学振荡反应。

最著名的化学振荡反应是1959年首先由别诺索夫(Belousov)观察发现,随后柴波廷斯基(Zhabotinsky)继续了该反应的研究,并报道了以金属铈离子作催化剂时,柠檬酸被HBrO 3氧化可发生化学振荡现象。

后来又发现了一批溴酸盐的类似反应,人们把这类反应统称为BZ 振荡反应。

例如丙二酸在溶有硫酸铈的酸性溶液中被溴酸钾氧化的反应就是一个典型的BZ 振荡反应。

典型的BZ 系统中,铈离子和溴离子浓度的振荡曲线如图2-21-2所示。

对于以BZ 反应为代表的化学振荡现象,目前被普遍认同的是Field ,Körös 和Noyes 在1972年提出的FKN 机理。

FKN 机理提出反应由三个主过程组成:过程A (1) Br –+BrO 3–+2H +→HBrO 2+HBrO(2) Br –+HBrO 2+H +→2HBrO过程B (3) HBrO 2+BrO 3–+H +→2BrO 2+H 2O(4) BrO 2+Ce 3++H +→HBrO 2+Ce 4+(5) 2HBrO 2→BrO 3–+H ++HBrO过程C (6) 4Ce 4++BrCH(COOH)2+H 2O +HBrO →2Br –+4Ce 3++3CO 2+6H + 过程A 是消耗Br -,产生能进一步反应的HBrO 2,HBrO 为中间产物。

B-Z振荡反应实验报告

B-Z振荡反应实验报告

B-Z振荡反应条件探究PB12030008 崔常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2级14系摘要:本次实验为探究B-Z振荡反应的各反应条件,反应主体为:溴酸钾-丙二酸-硫酸铈铵-硫酸体系,主要研究了反应物加入顺序、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以及一些离子的加入对该B-Z 振荡反应体系的影响。

以溶液的电极电位为考察点,探究因素包括B-Z振荡反应的诱导时间,振荡周期和振荡反应发生的条件等。

最后探究了B-Z振荡反应的反应机理。

关键词:B-Z振荡反应诱导时间振荡周期化学振荡Factors influencing the B-Z oscillation reactionPB12030008 cui changsong(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Abstracts:In this experiment, we study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starting, induction time and the oscillation cycle. Specifically, we take four steps to study it. First, change the order of reactants adding to the system. Second, change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from 25℃to 45℃. And third, change the concentration of four reactants. Finally, we study the influence of other reductions, such as, Propionate, Succinate and Glucose. Key words: B-Z oscillation reaction induction time oscillation cycle¯¯¯¯¯¯¯¯¯¯¯¯¯¯¯¯¯¯¯¯¯¯¯¯¯¯¯¯¯¯¯¯¯¯¯¯¯¯¯¯¯¯¯¯¯¯¯¯¯¯¯¯¯¯¯¯¯¯¯¯¯¯¯¯¯¯¯¯¯前言:化学振荡反应是具有非线性动力学微分速率方程的一类反应,是在开放体系中进行的远离平衡的一类反应。

B-Z振荡反应

B-Z振荡反应

图1 仪器装置
四、实验步骤
1.观察体系的颜色变化,记录相应的电势曲线。 按图1连接好仪器装置。接通计算机,打开超级恒温 槽,设定温度在25.0±0.1℃。在100mL干净的反应 器中加入浓度为0.5mol·dm-3 的丙二酸10.5mL、浓度 为 0.2mol·dm-3的KBrO3 22.5mL、浓度为 0.8mol·dm-3 的硫酸27mL,开启搅拌。打开数据采集软件,设置 好 参 数 , 待 溶 液 恒 温 5min 后 , 加 入 6mL 浓 度 为 0.02mol·dm-3硫酸铈铵溶液,单击开始实验,观察溶 液颜色变化及相应的电势变化曲线。
七、思考题 思考题
• 1. 本实验记录的电势主要代表了什么意思? 它于Nernst方程求得的电势有何不同?为什 么? • 2. 为什么B-Z反应有诱导期?反应何时进入 振荡期? • 3.影响诱导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4.体系中什么样的反应步骤行为最为关键?
时间振荡反应
溶液a: 丙二酸 溶液 :3 g丙二酸 + 3 ml浓硫酸 浓硫酸 蒸馏水+ + 47 ml蒸馏水+ 0.2 g Ce(SO4)2 蒸馏水 溶液b: 溶液 :2.7 g KBrO3 + 50 ml蒸馏水 蒸馏水 + 2 ml 试亚铁灵
二、实验原理
• 上式表明HBrO2 的生成具有自催化的特点, HBrO2的增长要受到2HBrO2 →BrO3- +HOBr +H+ 的限制,因此B过程的总反应为 • [BrO3-]+ 4Ce3+ +5H+ → HOBr + 4Ce4++2H2O , • Br-的再生可通过下列过程实现: • 4Ce4+ + BrCH(COOH)2 + H2O + HOBr → 2Br+4Ce3+ +3CO2+6H+ k6(6) 体系的总反应为:2H+ + 2BrO3- +2CH2(COOH)2 → 2BrCH(COOH)2 + 3CO2 + 4H2O

化学振荡反应实验报告

化学振荡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Belousov-Zhabotinski(B-Z)反应的基本原理和FKN机理。

2. 观察B-Z振荡反应的化学振荡现象。

3. 学习使用铂电极和甘汞电极进行电位-时间曲线的测定。

4. 练习用微机处理实验数据并绘制曲线。

二、实验原理B-Z振荡反应是一种典型的化学振荡现象,其机理由Field、Koros和Noyes在1972年提出的FKN机理所描述。

该反应由以下三个过程组成:过程A:中间体的生成与消耗A1:2BrO3- + 2CH2(COOH)2 + 4H+ → 2Br- + 2HBrO2 + 2CO2 + 2H2OA2:HBrO2 → Br- + H2O + BrO过程B:自催化过程B1:HBrO2 → Br- + H2O + BrOB2:BrO + Ce3+ → HBrO2 + Ce4+B3:2HBrO2 → Br2O + H2O + BrO2过程C:Br-的再生C1:4Ce4+ + BrCH(COOH)2 + 6H2O → 4Ce3+ + 2Br- + 3CO2 + 12H+当反应体系中Br-的浓度足够高时,主要发生过程A,其中反应A2是速率控制步骤。

当Br-的浓度较低时,发生过程B,其中反应B2是速率控制步骤。

反应C1对化学振荡现象至关重要,因为它使得Br-得以再生,维持反应的持续进行。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铂电极、217型甘汞电极、微电极、微机、搅拌器、烧杯、移液管、pH计等。

2. 试剂:溴酸盐、丙二酸、硫酸、硫酸铜、氯仿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B-Z反应溶液:将一定量的溴酸盐、丙二酸、硫酸和硫酸铜溶解于水中,搅拌均匀。

2. 将铂电极和甘汞电极插入反应溶液中,用pH计测量溶液的pH值,调节至实验所需的pH值。

3. 开启搅拌器,观察反应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化学振荡现象。

4. 使用微电极测定电位-时间曲线,记录数据。

5. 关闭搅拌器,将反应溶液取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BZ振荡反应实验报告

BZ振荡反应实验报告

学院:理学院专业:应用化学指导教师:实验时间:姓名:学号:BZ振荡反应实验摘要:本文用铂电极及217型甘汞电极做参比电极测定了B-Z振荡反应的电位变化曲线,通过改变温度、酸度及KBrO3浓度观察对反应诱导期、振荡周期的影响,获得了表观活化能等参数。

关键词:B-Z振荡反应、温度、酸度、浓度、变化1、前言1.1 B Z振荡反应历史化学振荡反应是具有非线性动力学微分速率方程,是在开放体系中进行的远离平衡的一类反应。

体系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的同时,通过采用适当的有序结构状态耗散环境传来的物质和能量。

这类反应与通常的化学反应不同,它并非总是趋向于平衡态的。

1921年,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布雷(Bray,William)在用碘作催化剂使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时,第一次发现了振荡式的化学反应。

但依据经典热力学第二定律,认为任何化学反应只能走向退化的平衡态,因而当时的化学家否定了这个发现。

1952年,英国数学家图灵通过数学计算的方法,在理论上预见了化学振荡这类现象的可能性。

1958年,俄国化学家别洛索夫(Belousov) 和扎鲍廷斯基(Zhabotinskii)首次报道了以金属铈作催化剂,柠檬酸在酸性条件下被溴酸钾氧化时可呈现化学振荡现象:溶液在无色和淡黄色两种状态间进行着规则的周期振荡。

该反应即被称为Belousov- Zhabotinskii反应,简称B-Z反应。

1969年,现代动力学奠基人普里戈金提出耗散结构理论,人们才清楚的认识到振荡反应产生的原因:当体系远离平衡态时,即在非平衡非线性区,无序的均匀态并不总是稳定的。

在特定的动力学条件下,无序的均匀定态可以失去稳定性,产生时空有序的状态,这种状态称之为耗散结构。

例如浓度随时间有序的变化(化学振荡),浓度随时间和空间有序的变化(化学波)等。

耗散结构理论的建立为振荡反应提供了理论基础,从此,振荡反应赢得了重视,它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

化学振荡是一类机理非常复杂的化学过程,Field 、Koros 、Noyes 三位科学家经过四年的努力,于1972年提出俄勒冈(FKN )模型,用来解释并描述B-Z 振荡反应的很多性质。

BZ振荡反应

BZ振荡反应

(1) 必须是远离平衡态的敞开体系;
(2) 反应历程中含有自催化步骤; (3) 体系必须具有双稳态性,即可以在两个稳态间来回振荡。
二、基本原理
BZ振荡反应的机理:
2BrO3- +3CH2(COOH)2 + 2H+
Ce3+、Br-
2BrCH(COOH)2 +3CO2 +4H2O
体系中存在着两个受溴离子浓度控制的过程: 当Br-足够大时:
3 4
通过测定 (Ce3+/Ce4+)的变化周期,即可得反应的周期。
电势E/V
tu
tz 时间t/min
tz
从曲线中可以得到诱导时间(tu)和振荡周期(tz),根据阿 仑尼乌斯公式
ln E 1 u ln Au tu RT
1 Ez ln ln Az tz RT
通过上式可以分别计算诱导反应和振荡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1 / tu ) 2 Eu (T2 T1 ) ln (1 / tu )1 RT1T2
(1 / t z ) 2 Ez (T2 T1 ) ln (1 / t z )1 RT1T2
资料:
1958年贝罗索夫(Belousov):金属铈离子作催化剂时,柠 檬酸被HBrO3氧化时呈现化学振荡现象。 柴波廷斯基(Zhabotinskii):有些反应可呈现空间有序。 之后发现了一类振荡反应,称为B-Z 振荡反应。 1969年普利高津(I.Prigogine):在一次理论物理与生物学 的国际会议上,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 普利高津领导的布鲁塞尔学派,是国际上著名的菲平衡态 统计物理学派之一。普利高津曾获1977年诺贝尔奖金。 1978年以来, “耗散结构理论” 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

B-Z振荡反应

B-Z振荡反应

B-Z振荡反应姓名:张冶学号:班级:化21同组人姓名:努尔艾力·麦麦提实验日期:2014年11月20日提交报告日期:2014年12月4日指导教师:王振华1.引言1.1.实验目的(1)了解Belousov-Zhabotinski反应(简称B-Z反应)的机理。

(2)通过测定电位——时间曲线求得振荡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1.2.实验原理所谓化学振荡就是反应系统中某些物理量如组分的浓度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

1958年,Belousov首次报道在以金属铈离子作催化剂的条件下,柠檬酸被溴酸氧化的均相系统可呈现这种化学振荡现象。

随后,Zhabotinsky继续了该反应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人们发现了一大批可呈现化学振荡现象的含溴酸盐的反应系统。

例如,除了柠檬酸外,还有许多有机酸(如丙二酸、苹果酸、丁酮二酸等)的溴酸氧化反应系统能出现振荡现象,而且所用的催化剂也不限于金属铈离子,铁和锰等金属离子可起同样的作用。

后来,人们笼统地称这类反应为B-Z反应。

目前,B-Z反应是最引人注目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对象之一。

该系统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其振荡现象易从实验中观察到。

由实验测得的B-Z体系典型铈离子和溴离子浓度的振荡曲线如图2-11-1所示。

图1. B-Z体系典型铈离子和溴离子浓度的振荡曲线关于B-Z反应的机理,目前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是关于在硫酸介质中以金属铈离子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丙二酸被溴酸氧化的机理,简称为FKN机理。

其主要的反应步骤及各步骤的速率或速率系数归纳如下表:8k O −−→i 222按照FKN 机理,可对化学振荡现象解释如下:当[Br -]较大时,反应主要按表中的(1)、(2)、(3)进行,总反应为:O H Br H Br BrO 2233365+→+++-- (11)生成的Br 2按步骤(7)消耗掉。

步骤(1)、(2)、(3)、(7)组成了一条反应链,称为过程A ,其总反应为:O H COOH BrCH H COOH CH Br BrO 222233)(33)(32+→++++-- (12) 当[Br -]较小时,反应按步骤(5)和(6)进行,总反应为: O H HBrO Ce H HBrO BrO Ce 2242332232++→+++++-+ (13)步骤(5)为该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5)的逆反应速率可忽略),这样有]][][[][2352+-=H HBrO BrO k dtHBrO d (14) 上式表明HBrO 2的生成具有自催化的特点,但HBrO 2的增长要受到步骤(4)的限制。

BZ振荡反应-实验报告

BZ振荡反应-实验报告

B-Z 振荡反响实验日期:2021/11/24 完成报告日期:2021/11/251 引言1.1 实验目的1. 了解Belousov-Zhabotinski 反响〔简称B-Z 反响〕的机理。

2. 通过测定电位——时间曲线求得振荡反响的表观活化能。

1.2 实验原理对于以B-Z 反响为代表的化学振荡现象,目前被普遍认同的是Field ,kooros 和Noyes 在1972年提出的FKN 机理,,他们提出了该反响由萨那个主过程组成:过程A ①322BrO Br H HBrO HOBr --+++→+②22HBrO Br H HOBr -+++→ 式中2HBrO 为中间体,过程特点是大量消耗Br -。

反响中产生的HOBr 能进一步反响,使有机物MA 如丙二酸按下式被溴化为BrMA,(A1)22HOBr Br H Br H O -+++→+ (A2)2Br MA BrMA Br H -++→++过程B ③32222BrO HBrO H BrO H O -++++④342222222BrO Ce H HBrO Ce ++++→+这是一个自催化过程,在Br -消耗到一定程度后,2HBrO 才转化到按以上③、④两式进展反响,并使反响不断加速,与此同时,催化剂3Ce +氧化为4Ce +。

在过程B 的③和④中,③的正反响是速率控制步骤。

此外,2HBrO 的累积还受到下面歧化反响的制约。

⑤232HBrO BrO HOBr H -+→++过程C MA 和BrMA 使4Ce +离子复原为3Ce +,并产生Br -〔由BrMA 〕和其他产物。

这一过程目前了解得还不够,反响可大致表达为:⑥24Ce ++MA +BrMA→f Br -+23Ce ++其他产物式中f 为系数,它是每两个4Ce +离子反响所产生的Br -数,随着BrMA 与MA 参加反响的不同比例而异。

过程C 对化学振荡非常重要。

如果只有A 和B ,那就是一般的自催化反响或时钟反响,进展一次就完成。

化学振荡-BZ振荡反应二 校

化学振荡-BZ振荡反应二 校

化学振荡——BZ振荡反应一、背景材料在化学反应中,反应产物本身可作为反应催化剂的化学反应称为催化反应。

一般的化学反应最终都能达到平衡状态(组分浓度不随时间而改变),而在自催化反应中,有一类是发生在远离平衡态的体系中,在反应过程中的一些参数(如压力、温度、热效应等)或某些组分的浓度会随时间或空间位置作周期的变化,人们称之为“化学振荡”。

由于化学振荡反应的特点,如体系中某组分浓度的规律变化在适当条件下能显示出来时,可形成色彩丰富的时空有序现象(如空间结构、振荡、化学波……等)。

这种在开放体系中出现的有序耗散结构也证明负熵流的存在,因为在开放体系中,只有足够的负熵流才能使体系维持有序的结构。

化学振荡属于时间上的有序耗散结构。

别洛索夫(Belousov)在1958年首先报道以金属锌离子作催化剂在柠檬酸介质中被溴酸盐氧化时某中间产物浓度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化学振荡现象,扎勃丁斯基(Zhabotinski)进一步深入研究在1964年证明化学振荡体系还能呈现空间有序周期性变化现象。

为纪念他们最早期的研究成果,,将后来发现大量的可呈现化学振荡的含溴酸盐的反应体系为B-Z振荡反应。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所有的振荡反应都含有自催化反馈步骤,同时也发现了许多能发生振荡反应的体系(振荡器Dscillator)尽管如此,但化学振荡的动力学机理,特别是产生时一些有序现象的机理仍步完全清楚。

对于B-Z振荡反应,人们比较认可的FKN机理,是由Field 、Koros 、Noyes 等完成的。

近年来研究表明还存在着其他类型的振荡(如连续振荡、双周期振荡、多周期振荡等)化学振荡直观地展现了自然科学中普遍存在的非平衡非线性问题,故自发现以来一直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随着对化学振荡研究的深入,许多化学振荡器陆续被设计出来,与此同时,对化学振荡的应用研究也已经开始。

本实验仅对含溴酸盐体系的B -Z 振荡反应进行设计性的探讨。

先通过典型的例子来了解B -Z 振荡反应的原理。

B-Z震荡反应实验报告要点

B-Z震荡反应实验报告要点

B-Z 振荡反应条件与机理探究Research of B-Z oscillationreaction conditions and mechanism摘要:本实验对CH2(COOH)2-KBrO3化学振荡体系进行研究,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反应物质的选取,探讨化学振荡反应的起振条件和机理,加深对振荡反应的理解和对体系远离平衡状态下的复杂行为的认识。

关键词:B-Z振荡起振条件振荡周期Abstract:In this study, B-Z chemical oscillating reaction Of CH2(COOH)2-KBrO3system was exploited to study the Chemical Oscillating Reaction. By controlling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nd the selection of reaction materials, studying the mechanism of oscillating chemical reaction,to deepen the cognition of oscillating reactions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behavior of the system far from equilibrium state.Keywords:B-Z oscillating; Oscillation condition; Oscillation period;前言化学振荡即化学反应系统中的某些物理量随时间周期变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反应,包含了大量的化学反应物质,如反应物、生成物、中间体和催化剂,属于非线性动力学范畴。

B-Z 化学振荡是一类机理非常复杂的化学过程,Field、Koros、Noyes三位科学家经过四年的共同努力,于1972年提出著名的FKN机理用来解释B-Z振荡反应的具体反应历程,随后又简化出Oregonator模型。

振荡反应实验报告范文(3篇)

振荡反应实验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Belousov-Zhabotinski(B-Z)振荡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其化学振荡现象。

2. 通过实验,掌握B-Z振荡反应的条件控制,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和电位变化。

3. 分析B-Z振荡反应的周期性规律,探究影响反应周期的因素。

4. 理解自催化过程在振荡反应中的作用,加深对非线性动力学机制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B-Z振荡反应是一种典型的化学振荡现象,它是由有机物在酸性介质中被催化溴氧化的一类反应。

该反应体系主要由以下几种物质组成:丙二酸(MA)、溴酸钾(KBrO3)、硫酸(H2SO4)和催化剂(Ce4+)。

反应过程中,丙二酸被溴酸钾氧化生成溴代丙二酸,同时生成Ce4+离子。

Ce4+离子作为催化剂,参与反应的氧化还原过程,使得反应系统产生周期性的振荡。

B-Z振荡反应的机理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过程:1. 过程A:丙二酸与溴酸钾反应生成溴代丙二酸和Ce4+离子。

\[ 2MA + 2BrO3^- + 2H^+ \rightarrow 2BrMA + Ce4^+ + 2H2O \]2. 过程B:溴代丙二酸在Ce4+离子的催化下,再次被溴酸钾氧化,生成Br2和Ce4+离子。

\[ BrMA + BrO3^- + H^+ \rightarrow Br2 + Ce4^+ + 2H2O \]3. 过程C:Ce4+离子在反应过程中被还原为Ce3+离子,Ce3+离子与溴酸钾反应生成Ce4+离子,从而维持反应的持续进行。

\[ Ce4^+ + e^- \rightarrow Ce3^+ \]\[ Ce3^+ + BrO3^- + 2H^+ \rightarrow Ce4^+ + Br2 + H2O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 丙二酸(MA)- 溴酸钾(KBrO3)- 硫酸(H2SO4)- 硫酸铜(CuSO4)- 硫氰酸钾(KSCN)- 0.1mol/L pH缓冲溶液- 蒸馏水- 铂电极- 217型甘汞电极- 饱和甘汞电极- 电位计- 秒表- 容量瓶- 烧杯- 玻璃棒- 滴定管仪器:- 酸度计- 离子色谱仪- 恒温水浴- 镜子四、实验步骤1. 溶液配制:- 配制0.1mol/L的MA溶液。

B-Z化学振荡反应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B-Z化学振荡反应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B-Z化学振荡反应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B-Z化学振荡反应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概述农药残留检测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农药残留检测领域。

本文将重点介绍B-Z化学振荡反应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B-Z化学振荡反应B-Z化学振荡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化学反应,其反应体系中的某些物质的浓度会周期性地发生变化。

这种反应具有自动调控、非线性和周期性等特点。

B-Z化学振荡反应在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科学家Belousov和Zhabotinsky首次发现,并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B-Z化学振荡反应与农药残留检测的关系B-Z化学振荡反应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被应用于农药残留检测中。

在该方法中,将可能含有农药残留的样品加入到B-Z反应体系中进行反应,通过观察B-Z反应的振荡特征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农药残留物。

B-Z反应体系的构建构建B-Z反应体系通常需要以下组分:柠檬酸、亚硫酸铵、溴酸钾、催化剂二价铁离子和某种唤醒剂。

这些物质经过适当比例的混合后,即可形成一个稳定的B-Z振荡反应体系。

应用实例以甲基托布津作为目标农药残留物为例,通过实验验证B-Z化学振荡反应的应用效果。

首先,将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然后加入到B-Z反应体系中。

观察反应体系的振荡特征,如果存在甲基托布津,则振荡周期会发生变化。

通过对不同样品的对比分析,可以准确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甲基托布津的农药残留。

优点和局限性B-Z化学振荡反应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具有以下优点:高度敏感、快速、无需昂贵的仪器设备和复杂的分析操作。

然而,该方法目前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适用范围受限、对实验条件要求较高等。

展望虽然B-Z化学振荡反应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包括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扩大适用范围,以及优化反应条件等。

结论B-Z化学振荡反应作为一种新颖的方法,具有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21 化学振荡——B-Z 反应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Belousov-Zhabotinsky 反应(简称BZ 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研究化学振荡反应的一般方法。

2. 掌握硫酸介质中铈离子作催化剂时,丙二酸被溴酸氧化体系的基本原理。

3. 了解化学振荡反应的电势测定方法。

4. 测定硫酸-丙二酸-HBrO 3–硝酸铈铵化学振荡体系振荡反应的诱导期与振荡周期,并求出有关反应的活化能。

二.实验原理
有些自催化反应有可能使反应体系中某些物质的浓度随时间(或空间)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类反应称为化学振荡反应。

最著名的化学振荡反应是1959年首先由别诺索夫(Belousov)观察发现,随后柴波廷斯基(Zhabotinsky)继续了该反应的研究,并报道了以金属铈离子作催化剂时,柠檬酸被HBrO 3氧化可发生化学振荡现象。

后来又发现了一批溴酸盐的类似反应,人们把这类反应统称为BZ 振荡反应。

例如丙二酸在溶有硫酸铈的酸性溶液中被溴酸钾氧化的反应就是一个典型的BZ 振荡反应。

典型的BZ 系统中,铈离子和溴离子浓度的振荡曲线如图2-21-2所示。

对于以BZ 反应为代表的化学振荡现象,目前被普遍认同的是Field ,Körös 和Noyes 在1972年提出的FKN 机理。

FKN 机理提出反应由三个主过程组成:
过程A (1) Br –+BrO 3–+2H +→HBrO 2+HBrO
(2) Br –+HBrO 2+H +→2HBrO
过程B (3) HBrO 2+BrO 3–+H +→2BrO 2+H 2O
(4) BrO 2+Ce 3++H +→HBrO 2+Ce 4+
(5) 2HBrO 2→BrO 3–+H ++HBrO
过程C (6) 4Ce 4++BrCH(COOH)2+H 2O +HBrO →2Br –+4Ce 3++3CO 2+6H + 过程A 是消耗Br -,产生能进一步反应的HBrO 2,HBrO 为中间产物。

过程B 是一个自催化过程,在Br –消耗到一定程度后,HBrO 2才按式(3)、(4)进行反应,并使反应不断加速,同时,Ce 3+被氧化为Ce 4+。

HBrO 2的累积还受到式(5)的制约。

过程C 为丙二酸溴化为BrCH(COOH)2与Ce 4+反应生成Br –使Ce 4+还原为Ce 3+。

过程C 对化学振荡非常重要,如果只有A 和B ,就是一般的自催化反应,进行一次就完成了,正是C 的存在,以丙二酸的消耗为代价,重新得到Br -和Ce 3+,反应得以再启动,形成周期性的振荡。

该体系的总反应为
2H ++2 BrO 3–+3CH 2(COOH)2−−→−+3Ce 2BrCH(COOH)2+3CO 2+4H 2O
振荡的控制离子是Br -。

由上述可见,产生化学振荡需满足三个条件:
1.反应必须远离平衡态。

化学振荡只有在远离平衡态,具有很大的不可逆程度时才能发生。

在封闭体系中振荡是衰减的,在敞开体系中,可以长期持续振荡。

2.反应历程中应包含有自催化的步骤。

产物之所以能加速反应,因为是自催化反应,如过程A 中的产物HBrO 2同时又是反应物。

3.体系必须有两个稳态存在,即具有双稳定性。

化学振荡体系的振荡现象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观察到,如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测定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测定电势随时间的变化等。

按在FKN 机理基础上建立的俄勒冈模型,推导可得振荡周期t 与过程C 即反应步骤(6)的速率系数及有机物浓度呈反比关系,比例常数还与其他步骤的速率系数有关。

如测定不同温度下的振荡周期,并近似地忽略比例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则可应
用公式 I RT
E t +-=诱诱1ln (2-21-1) 'ln I RT
E t +-=振振1 (2-21-2) 可估算过程C 即反应步骤(6)的表观活化能E 诱、E 振。

另一方面,随着反应的进行,有机物浓度逐渐减少,振荡周期将逐渐增大,并最终停止振荡,反应终止。

本实验采用电动势法测量反应过程中离子浓度的变化。

以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用铂电极测定不同价位铈离子浓度的变化,用离子选择性溴电极测定溴离子浓度的变化。

本实验通过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上的电势(U)随时间(t )变化的U-t 曲线来观察BZ 反应的振荡现象,同时测定不同温度对振荡反应的影响。

根据U -t 曲线,得到诱导期(t 诱)和振荡周期(t 1振,t 2振,…)。

三.仪器试剂
超级恒温槽 1台 磁力搅拌器 1台
双笔记录仪 1台 玻璃恒温反应器(100mL) 1只
溴离子离子选择性电极 1支 铂电极 1支
饱和甘汞电极 1支 容量瓶(100mL) 1只
丙二酸(0.45 mol·L –1) 溴酸钾(0.25 mol·L –1)
硫酸(3.0 mol·L –1)
硫酸铈铵(0.004 mol·L –1含0.20 mol·L –1硫酸)
四.实验步骤
1. 按图2-21-1连接好仪器,打开超级恒温槽,将温度调节到(25.0℃±0.1)℃。

铂电极所连接的记录笔灵敏度设为25 mV ⋅cm -1,与溴离子选择性电极连接的记录笔灵敏度设为50 mV ⋅cm -1,走纸速率设为60 cm ⋅h -1。

2. 在恒温反应器中分别加入已配好的丙二酸溶液10mL 、溴酸钾溶液10mL 和硫酸溶液10mL ,开启磁力搅拌器;将盛有硫酸铈铵溶液的容量瓶放入恒温器中恒温,待恒温15min 后取恒温的硫酸铈铵溶液10 mL 加入反应器中,同时打开记录仪记录相应的电势-时间曲线,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3. 用上述方法改变温度为30℃、35℃、40℃,重复上述实验。

五.注意事项
1. 实验所用试剂均需用不含Cl-的去离子水配制,而且参比电极不能直接使用甘汞电极。

若用甘汞电极时要用1 mol·L–1 H2SO4作液接,可用硫酸亚汞参比电极,也可使用双盐桥甘汞电极,外面夹套中充饱和KNO3溶液,这是因为其中所含Cl-会抑制振荡的发生和持续。

2. 配制4×10-3mol·L–1的硫酸铈铵溶液时,一定要在0.20 mol·L–1硫酸介质中配制,防止发生水解呈混浊。

六.数据处理
1. 从U-t曲线中得到诱导期和第一、二振荡周期。

2. 根据t诱、t1振、t2振与T的数据,作ln(1/t诱)-1/T和ln(1/t1振)-1/T图,由直线的斜率求出表观活化能E诱、E振。

七.思考题
1. 影响诱导期和振荡周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简述一下你所了解的振荡反应过程。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组编. 物理化学实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4版
[2] 复旦大学等编.庄继华等修订.物理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3版
[3] 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物理化学(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5版
[4] 金丽萍,邬时清,陈大勇编.物理化学实验.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2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