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大纲【模板】

合集下载

3《系统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

3《系统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

《系统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制定依据:本大纲根据201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编号:J6312614学时数:32学分数:2.0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先修课程:概率统计考核方式:考试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系统建模与仿真这门课,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它是以制造型和服务型企业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了离散事件建模与仿真方法,及其在生产物流企业分析中的应用原理和方法,全书最后介绍了flexsim离散事件仿真软件及应用。

本门课旨在使学生面对生产系统时,能够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来研究系统性质,并进行改进,以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小四号宋体加粗)理论教学(32学时)1、概论(3学时)(1)仿真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了解)(2)仿真软件和仿真建模方法学的发展;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发展趋势;(理解)(3)计算机仿真在生产物流中的应用。

(掌握)2、系统仿真(3学时)(1)系统和生产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了解)(2)系统的各种分类方法;(理解)(3)系统模型和系统仿真的概念及系统仿真的若干术语。

(掌握)3、离散事件系统仿真(2学时)(1)了解:与系统仿真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2)理解:事件调度法、活动扫描法、进程交互法;(3)掌握: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一般步骤;4、生产系统典型事件(4学时)(1)传统生产系统的定义和结构;(了解)(2)现代生产系统结构及构成要素;(理解)(3)几种排队系统的分析;排队系统的仿真方法。

(掌握)5、物流系统典型事件(4学时)(1)了解:物流的基本概念、职能;(2)理解:配送中心规划;(3)掌握:供应链结构基本要求有。

6、生产物流系统仿真软件和实例应用(12学时)(1)flexsim软件及其特点;(了解)(2)flexsim软件窗口;(理解)(3)运用flexsim建立模型以及仿真分析。

(掌握)三、考核要求理论课采取闭卷考试,其中考试成绩占70%,平时作业和课堂考勤占30%。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理论课程)开课系(部):工程学院课程编号:010396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48 学分:3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系统工程导论一、课程简述《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是面向工程实际的应用型课程,是工业工程系的主导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运用仿真技术来发现生产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并通过改进措施的实现,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系统仿真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系统仿真、分析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

课程以制造型生产企业为核心,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阐述了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生产企业分析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其容涉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生产系统分析中的作用和原理、仿真软件的介绍,重点介绍排队系统、库存系统、加工系统以及输入、输出数据分析。

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堂教育和上机训练,能了解如何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生产系统的布置和调度管理;并熟悉和掌握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能够实现的功能;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步骤。

二、课程要求(一)教学方法1、启发式课堂讨论针对关键知识点、典型题和难题,通过教师提问,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或请到讲台前做题,并请其他学生评判或提出不同的答案或不同的解决方法。

目的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主动思考的习惯,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2、重视在教学中加强知识演进的逻辑规律的讲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将Flexsim仿真软件引入教学中。

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能方便的改变系统结构参数,认识复杂系统的动态响应。

4、把工程背景和科技发展史引入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实际应考虑的复杂因素,充分考虑使用与维护,经济和安全,效率与效益对实际系统进行建模。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大纲《System modeling and simulation》总学时:32 学分数:2.0 实验及上机学时:10(上机)编写人:董敬然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为工业工程(面向制造业)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对于未来的工程实践有较重要的帮助。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建模的适用范围、常用方法和基本规律,掌握系统仿真的基本要义,掌握仿真软件(Matlab等)的基本使用方法,并能对系统进行相应的仿真。

为毕业设计及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掌握系统分类以及各自在认识上的特点;2.掌握白箱模型、灰箱模型和黑箱模型的判别,以及在系统建模方法上的区别;3.掌握系统建模的的适应性判别,包括对问题范围的划分、系统类型的判别等;4.了解相似系统建模的规律和特点;5.了解系统仿真的分类和工程上的实践方法;6.掌握简单模型数学仿真的基本原理;7.掌握建模与仿真的一般程序和步骤;8.掌握仿真软件(MATLAB)的基本计算方法和绘图方法,能对简单模型进行表达;9.掌握简单模型在MATLAB环境下的数学仿真;10.了解MATLAB界面GUI编程及其应用;11.了解MATLAB文程序设计基础;12. 了解图形化仿真(Simulink)的简单应用。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系统建模概述系统的定义及其特点系统的分类系统建模的概念白箱模型、灰箱模型、黑箱模型的建模特点相似系统的建模第二章系统仿真基本原理系统仿真概述物理仿真与数学仿真离散事件系统仿真与连续系统仿真第三章MATLAB概述MATLAB历史与现状简介MATLAB的功能简介对MATLAB环境的基本认识第四章MATLAB基本运算MATLAB基本运算(一)数组与字符串MATLAB基本运算(二)数值运算MATLAB基本运算(三)符号运算第五章MATLAB图形处理MATLAB二维绘图MATLAB三维绘图第六章MATLAB的图形用户界面GUI第七章MATLAB程序设计简介第八章Simulink简介四、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要求1.本课程强调对MATLAB的熟悉和使用。

5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教学大纲参考模板

5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教学大纲参考模板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制定依据:本大纲根据201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五号宋体,20磅,下同)课程编码:J6313744周数:2周学分数:2学分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先修课程:系统建模与仿真考核方式:考查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是建模与仿真课程的一门实践课程,其目的在于了解仿真建模的一般概念、离散事件系统以及工业工程系统仿真的主要工作内容,掌握仿真建模的方法、仿真模型的设计和实现,掌握仿真结果的分析手段,了解仿真模型的校验方法等,提高运用仿真手段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实践能力。

该实践课应注重培养学生从分析问题、建立模型、仿真求解、方案分析比较以及模型校验和评价的一系列过程的全面训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系统分析和独立解决工业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的任务是针对一抽象简化后的实际工业工程系统管理决策问题,应用所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仿真建模和求解。

二、设计内容与基本要求课程设计的内容是应用所掌握的系统仿真基础、仿真软件工具、数理统计和程序设计基础的基本知识,自行选择某一案例问题,并应用仿真软件工具(例如flexsim等)对该实际问题进行仿真建模求解,从而解决某些实际管理中的问题。

每人负责对一个分配的实际系统进行仿真模型的设计与实现、仿真程序运行、仿真结果的分析,改进等4部分工作。

最后要求提交详细的课程设计文档(电子版和打印稿各一份),并以组为单位进行答辩。

设计文档要求层次清楚、整洁规范、不得相互抄袭。

三、课程设计指导方式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17周和18周。

每天上班时间在专门的课程设计教室做当面指导。

指导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安排,步骤安排如下:(1)班内每学生按公平原则选择合适的课程设计题目。

(2)根据所选题目,查阅建模与仿真相关文献资料。

(3)确定合理的设计进度计划和设计方案,包括问题分析、仿真建模、仿真分析、模型验证等。

(4)仿真优化与分析。

(5)撰写课程设计文档。

四、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课程设计报告主要从逻辑结构、内容详尽程度、模型合理性、报告规范性与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169111课程名称: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英文名称: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Mechatronic System课程类型:专业方向课课程要求:选修学时学分:24/1.5 (讲课学时:20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4)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作为其它专业的选修课。

其任务是阐明机电•体化系统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机电系统的各种仿真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仿真技术分析机电系统,为今后从事机电系统的分析、设计打下基础。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以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技术基础、理论力学、液压与气压传动为基础。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对机械传动、机电传动及控制工程等有所了解。

三、课程教学目标1.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技术路线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理解仿真在机电系统设计中的作用。

掌握机电系统常用的计算机仿真软件,并能将该方法应用于系统的分析之中。

(支撑毕业要求2.1,2.3);2.学习机械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有关知识,掌握传动机构的仿真分析方法。

针对传动机构的机械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具有建立机械运动系统数学模型的能力,并对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解答(支撑毕业要求2.2,7.1);3.掌握机构运动学模型的建立方法,能够根据系统数学模型的仿真,学习系统机构动力学动态性能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将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综合运用于机械工程问题的分析之中。

(支撑毕业要求2.1、2.2、6.1 );4.学习基于传递函数的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掌握PID控制系统设计系统的仿真分析方法,并能够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以及环境等多种制约因素,并阐明非线性环节对伺服系统性能的影响。

(支撑毕业要求2.1、6.2);5.学习实时仿真的概念,掌握物理仿真、采样系统仿真的概念和方法。

《系统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

《系统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System Modeling and Simulation课程编号:021020090总学时及其分配:24(教学)+8(实验)学分数:2适用专业:工业工程任课学院、系部:能源学院工业工程系一、课程简介系统建模与仿真是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选修课,是一门发展中的边缘学科,涉及广泛领域的知识。

系统建模就是采用数学或逻辑关系构造数学模型。

系统仿真就是借助仿真技术将系统模型转换为仿真模型并利用仿真软件对仿真模型进行研究。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针对工业工程专业性质,本课程主要研究企业生产物流模与仿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课程介绍生产物流系统的基本特征、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仿真模型的建立思路、仿真研究的步骤、Flexsim仿真方法、Flexsim生产物流仿真设计示例。

着重讲述Flexsim物流仿真平台在企业生产物流方面的应用。

要求学生会用掌握Flexsim仿真方法、会利用Flexsim进行常见离散事件的仿真设计尤其是企业生产物流仿真设计。

通过系统建模与仿真,可以将复杂的系统简单化,通过研究简化的模型来研究实际系统,从而为研究复杂系统提供了一条较好的途径。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教学安排课程主要讲述生产物流系统的基本特征、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仿真模型的建立思路、仿真研究的步骤、Flexsim仿真方法、Flexsim 生产物流仿真设计示例。

以下分章阐述:1.(2学时)知识要点:什么是系统仿真;系统仿真的重要性及应用领域;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系统、模型、仿真);系统的要素(实体、属性、活动、事件、状态);模型的定义及分类;系统仿真的一般步骤;系统仿真的产生与发展;仿真软件发展的四个阶段;常用离散系统仿真软件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目的要求:理解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理解系统的基本要素;理解并掌握系统仿真的一般步骤;了解系统仿真的发展和仿真软件的发展;了解常用的离散系统仿真软件。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掌握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2. 使学生掌握运用数学模型描述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建模与仿真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建模与仿真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建模与仿真的操作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复杂的系统建模与仿真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 培养学生具备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3. 引导学生关注建模与仿真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概念:包括系统、模型、仿真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介绍建模与仿真的发展历程;2. 建模与仿真原理:讲解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如相似性原理、逼真度原理等;3. 数学模型构建:介绍常用的数学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如差分方程、微分方程等;4. 建模与仿真方法:分析不同类型的建模与仿真方法,如连续系统仿真、离散事件仿真等;5. 计算机软件应用:介绍常用的建模与仿真软件,如MATLAB、AnyLogic 等,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6. 系统建模与仿真实践: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7.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按照教材章节顺序,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和进度。

【系统】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

【系统】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

【关键字】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大纲(Modeling and Simulation)课程编码:学分:2.5总学时:40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先修课程:生产计划与控制、工程统计学、工程数学、运筹学、计算机编程技术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建模与仿真》是面向工程实际的应用型课程,是工业工程系的主导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运用仿真技术来发现生产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并通过改进措施的实现,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堂教育和上机训练,能了解如何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生产系统的布置和调度管理。

并熟悉和掌握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能够实现的功能。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步骤。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使学生掌握或提高系统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系统化管理生产打下根底。

二、教学基本要求具体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应该达到:1.全面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框架内容以及理论和方法;2.掌握仿真的概率统计根底知识。

3.掌握供理论模型建模方法。

4.掌握仿真模型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5.熟练应用建模理论,对排队系统、库存系统、加工制造系统进行建模仿真。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是仿真技术的重要领域,在规划论证、方案评估、计划调度、加工制造、产品试验、生产培训、训练模拟、管理决策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本课程深入地介绍了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仿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突出对理论建模方法和计算机实现技术的讲解,对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仿真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做了比较详尽的介绍。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 4学时本章分析了系统和制造系统定义、组成与特点,介绍了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步骤,并给出应用案例。

本章教学目标: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常用术语及常用的仿真软件,了解仿真技术的的发展状况及应用。

理解系统与制造系统的定义及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概念及系统、模型与仿真之间的关系。

掌握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步骤。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大纲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大纲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大纲课程名称(中文):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名称(英文):System Modeling and Simulation课程编码:Y0703023C开课单位:电气信息学院授课对象:硕士研究生任课教师:王仁明学时:32 学分:2学期:2考核方式: 大型作业先修课程:现代控制理论、数值分析课程简介: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本课程是电气信息类硕士研究生的基础学位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及其仿真结果分析方法。

能熟练地运用这些方法和技术及MA TLAB、mathematica 等软件对各类典型的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有效地分析。

了解建模与仿真的学科前沿,包括Agent 的建模方法,Swarm仿真,Petri网建模方法,分布建模与仿真。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1、课程主要内容: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方法论和计算机仿真实现技术.包括:系统建模方法论及其发展历史;层次分析法在系统建模中的应用; Matlab/Simulink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原理及应用; 模糊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 遗传算法系统建模与仿真; 基于Petri网的建模与仿真; Agent 的建模与仿真.2、课程具体安排:三、实验、实践环节及习题内容与要求布置大型作业,进行编程上机仿真.四、教材及主要参考文献:1、建模与仿真. 王红卫编著. 2002. 北京:科学出版社1)系统仿真技术. 黄柯棣等编著. 1998.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 顾启泰编著. 1999.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3)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 薛定宇编著. 2006.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4)连续系统仿真与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熊光楞,肖田元,张燕云. 1991.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5)MATLAB7.0/Simulink6.0建模仿真开发与高级工程应用. 黄永安等编著. 2005.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6)基于MATLAB/Simulink的系统仿真技术与应用. 薛定宇等编著. 2002.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7)MATLAB 7.0控制系统应用与实例. 刘叔军等编著. 2006.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撰写人:王仁明学位分委员会签字:学院主管研究生教学院长签字:。

《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362271课程名称: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英文名称:Production Logistic system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课程类型:学科专业课课程要求:选修学时/学分:40/2.5 (讲课学时:28上机学时:12)适用专业:工业工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仿真及生产物流系统仿真优化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方法的一门专业课,也是本专业学生进行生产物流设施规划课程设计和相关课题的毕业设计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在教学内容方面包括离散事件系统的基本概念、相关的概率论知识等基础知识和建模仿真的常用技术的讲解;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注重对厂内、车间等场合的物流系统进行分析建模的能力、仿真软件的应用能力以及对物流系统进行优化的能力。

Z、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

其中《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是系统分析、建模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1. 学习离散事件系统和排队论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概率论的基础知识,了解排队系统的结构和评价指标等基本知识。

能够对生产物流系统建立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并科学分析结果,进行系统评价。

(4.3)2. 能够运用排队论、概率论等相关知识,分析排队系统、库存系统等离散事件系统的各项指标。

(2.1,2.2)3. 能够利用系统建模仿真技术,对生产物流系统进行仿真、设计、评价和改善。

(3.2,3.3)4. 能够利用Flexsim仿真软件,设计并实施仿真实验。

(5.2)五、其他教学环节(课外教学环节、要求、目标)1.上机:(课内12学时)(1)熟悉Flexsim软件的功能特点及使用方法。

(2)熟悉各种常见生产物流系统仿真内容及物流仿真软件的应用。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作业、上机实验及测验等教学手段和形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系统建模与仿真大纲

系统建模与仿真大纲

系统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编号:英文名称:System Modeling and Simulation学时:64 学分:3.5适用专业:工业工程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先修课程:工程数学、运筹学、统计学、计算机编程技术教材:《离散事件系统仿真》,Jerry Banks等著,肖田元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系统建模与仿真》是面向工程实际的应用型课程,是工业工程系的主导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运用仿真技术来发现生产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并通过改进措施的实现,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以制造型生产企业为核心,阐述了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生产企业分析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其内容涉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生产系统分析中的作用和原理、仿真软件的介绍,重点介绍排队系统、库存系统、加工系统以及输入、输出数据分析。

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堂教育和上机训练,能了解如何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生产系统的布置和调度管理;并熟悉和掌握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能够实现的功能;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步骤。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基本内容:生产系统的基本特征、生产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生产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思路、以及生产系统仿真研究的步骤。

重点:系统、系统模型、系统仿真等建模与仿真相关的基本概念;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的区别;生产系统建模的方法与仿真研究的步骤。

难点:系统、系统模型、系统仿真等建模与仿真相关的基本概念;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的区别。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生产系统的基本特征;理解掌握系统、系统模型、系统仿真等建模与仿真相关的基本概念;了解系统仿真的类型;理解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的区别;熟悉生产系统建模的方法与仿真研究的步骤。

第二章生产仿真用概率统计教学基本内容:介绍随机变量、概率函数、随机数;均匀的连续分布随机数及其生成;各种离散分布随机数的产生;非均匀的连续分布随机数及其产生。

0904071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大纲.doc

0904071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大纲.doc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904071课程中文名称: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英文名称:System Modeling & Simulation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考核方式:考查开课专业: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开课学期:7总学时:24 (其中理论24学时,实验0学时)总学分:1.5二、课程目的《系统建摸与仿真》是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课。

《系统建摸与仿真》课程以实验建摸方法为主要内容,包括经典实验建摸和以平稳随机过程理论为基础的现代实验建摸方法。

课程目的和任务:为本科高年级学生继续深造、开阔知识面,开设本课程;通过学习,使测控技术与仪器等的本科生掌握《系统建摸与仿真》基础理论、实验建摸基本方法,为今后从事系统建摸等工作、学习自适应控制等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自动控制理论”基础和“线性代数”、“随机过程”等工程数学基础。

本课程将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以下主要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干扰模型及随机过程;系统实验建摸基础;最小二乘法及其改进算法;模型阶次检验;闭环系统的参数辩识;神经网络建模;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方法。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动态系统数学模型;建摸基本步骤与方法;连续时间系统的连续模型与离散模型。

第二章干扰模型及随机过程(4学时)干扰及干扰特性;随机过程基础;离散时间白噪声;工程中常用干扰随机模型;谱分解定理。

第三章系统建摸基础(2学时)过渡过程法;频率响应法与傅立叶分析;相关技术与频谱分析。

第四章最小二乘法(6学时)最小二乘算法;最小二乘估计的主要性质;最小二乘估计的递推算法;缓慢变化参数的估计方法;最小二乘法举例。

第五章最小二乘法改进算法(2学时)辅助变量法;广义最小二乘法;增广最小二乘法。

最新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大纲资料

最新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大纲资料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3701040课程名称: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英文名称: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Production Systems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6 实验学时:6学分:2适用对象:工业工程专业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统计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是面向工程实际的应用型课程,也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在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步骤的基础上,熟悉各种随机数的生成方法及性能测试方法,了解系统仿真算法,掌握输入数据建模、输出结果分析对比的理论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排队系统、库存系统、加工系统等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方法。

同时,通过相关实践环节,使学生熟悉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基本功能,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还应重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软件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系统仿真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的仿真的基本知识对生产系统、物流系统等进行建模与仿真。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一)概论了解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历史,系统仿真技术的特点,系统仿真的应用,物流现代化与系统仿真,系统仿真的相关技术。

(二)系统仿真基本知识掌握系统仿真基本概念;掌握离散事件系统、单服务台排队系统、单品种库存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

(三)随机数与随机变量了解确定性系统,掌握随机系统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与随机数,常用分布,随机数发生器,随机数性能测试,随机变量的产生方法。

(四)输入数据建模掌握输入数据建模方法:收集原始数据,随机变量分布的辨识,参数估计,拟合度检验,随机变量的相关与回归分析,经验分析。

(五)系统仿真算法事件调度法、活动扫描法、进程交互法三种方法的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系统建模与仿真
课程名称(英文):System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课程编码:Y********C
开课单位:电气**学院
授课对象:硕士研究生
任课教师:王仁明
学时:32 学分:2学期:2
考核方式: 大型作业
先修课程:现代控制理论、数值分析
课程简介: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电气信息类硕士研究生的基础学位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及其仿真结果分析方法。

能熟练地运用这些方法和技术及MATLAB、mathematica 等软件对各类典型的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有效地分析。

了解建模与仿真的学科前沿,包括Agent 的建模方法,Swarm仿真,Petri网建模方法,分布建模与仿真。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1、课程主要内容:
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方法论和计算机仿真实现技术.包括:系统建模方法论及其发展历史;层次分析法在系统建模中的应用; Matlab/Simulink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原理及应用; 模糊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 遗传算法系统建模与仿真; 基于Petri网的建模与仿真; Agent 的建模与仿真.
2、课程具体安排:
三、实验、实践环节及习题内容与要求
布置大型作业,进行编程上机仿真.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文献:
1、建模与仿真. 王红卫编著. 2002. 北京:科学出版社
1)系统仿真技术. 黄柯棣等编著. 1998.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 顾启泰编著. 1999. 北京:**大学出版社
3)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 薛定宇编著. 2006. 北京:**大学出版社
4)连续系统仿真与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熊光楞,肖田元,张燕云. 1991. 北京:**大学出版社5)MATLAB7.0/Simulink6.0建模仿真开发与高级工程应用. 黄永安等编著. 2005. 北京:**大学出版社
6)基于MATLAB/Simulink的系统仿真技术与应用. 薛定宇等编著. 2002. 北京:**大学出版社
7)MATLAB 7.0控制系统应用与实例. 刘叔军等编著. 2006.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撰写人:XXX
学位分委员会签字:
学院主管研究生教学院长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