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合集下载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 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 中汤,以甜故也。
【原文讲解】 经义阐释
同一个人,为何会 产生这两种相反的 症状?
从证状上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里急、腹中痛为里寒之象; 二是悸、衄,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为热象。
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十分甘草二十八分人参七分川芎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各六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阿胶七分干姜三分白蔹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原文讲解原文讲解经义阐释本条论述气血两虚兼患风气的治法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
古典医著教研室
吴萍
一、合篇意义
1、二病的概念:
血痹是一种因气血不足,感受风邪,血行阻滞引起的以 肢体局部麻木不仁,严重者可有轻度疼痛的疾病。 虚劳,非一种病证,是劳伤所致的慢性衰弱性疾病的总 《济生方· 诸虚门》中指出: 称。本病与劳瘵病不同,二者虽皆有虚弱症状,但劳瘵具有 “五劳六极之证,非骨蒸 传染性。 传尸之比,多由不能摄生, 始于过用所致。”不能与 “传变不下,积年染疰, 血痹与虚劳两病,一表一里,一轻一重,发病均以阴阳 甚至灭门”、“心肺受虫 气血不足为主 , 故合为一篇论述。 啮”的劳瘵相混淆。 2、合篇意义
【临床应用】
病案举例2:
张××,女,72岁。1992年12月5日初诊。患尿 频症3年余,先后曾用抗生素、激素及八正散、金匮 肾气丸等治疗,效果不显,而来就诊,症见小便频数, 日行10余次,每次排尿仅100ml左右,每当家务繁忙 及精神紧张时即有尿意,伴心悸失眠,腰酸腿软,舌 质红苔黄,脉细数。
【临床应用】
在寸口,而关上小紧,血痹也”。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1.血痹病如何辨证论治。

血痹的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足,感受外邪,血行凝滞,痹于肌肤。

临床以肌肤麻木不仁或轻微疼痛为主症。

血痹轻证仅见肌肤轻微麻木不仁,治以针刺引动阳气。

重者除肌肤麻木不仁外,甚则可见轻微疼痛,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通阳,和营行痹。

2.酸枣仁汤证与《伤寒论》栀子豉汤证均有“虚烦不得眠”,如何区别对待?酸枣仁汤证由肝阴不足,虚热内生,上扰神明,心神不安而致“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养阴清热,宁心安神。

方中重用酸枣仁养肝阴,安神明;知母养阴清热;川芎理血疏肝;茯苓宁心宁神;甘草清热缓急,调和诸药。

栀子豉汤证为伤寒汗、吐、下后,余热未尽,内扰胸中而致,其症状亦为虚烦不得眠。

栀子豉汤中栀子苦寒泻火,泄热除烦;豆豉透邪散表。

二药合用清热透邪而除烦,使余邪尽而虚烦自除。

3.何谓“缓中补虚”?“缓中补虚”即缓消淤血,淤血去,新血生,寓有补虚之意。

是虚劳干血的治法。

原文:“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缓中补虚,大黄蛰虫丸主之。

”虚劳日久不愈,营卫气血运行损伤,淤血内停,日久而成“干血”淤血不去则新血不生,肌肤失养,故证见“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此证由虚致瘀,治当攻补兼施,方用大黄蛰虫丸祛瘀生新,峻药丸服,扶正而不留瘀,祛瘀而不伤正,即“缓中补虚”之意。

4.简述虚劳失精的证治。

虚劳失精病机是阴阳两虚,阳虚失其固摄,阴虚不能内守。

主证可见梦遗,滑精,目眩发落,阴头寒冷,少腹弦急,梦交等症。

方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潜镇摄纳,桂枝汤调和阴阳,加龙骨牡蛎潜镇摄纳,阳能固摄,阴能内守,则精不致外泄。

5.试述薯蓣丸的适应证和组方意义。

薯蓣丸主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之证。

即由于气血阴阳俱虚,抵抗力弱,外邪容易侵犯人体致病。

治疗时既不能单纯地补虚,亦不能单纯祛邪,而应扶正祛邪。

薯蓣丸调补脾胃,则气血生化有源。

第六篇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第六篇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第六篇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原文1】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原文1,张仲景的学生问张仲景说:“血痹病从何得之?”。

血痹这个病症,到我们现在临床当中,确实是经常碰到的一类病。

我们看看张仲景说的症状是哪一类人?他说:“夫尊荣人”,在以前来说就是地主,比较有钱的王侯之类,有一定权利、有金钱的人。

那些人养尊处优,容易“骨弱肌肤盛”,这些就是白白胖胖的、最好的人了。

“重因疲劳汗出”,我在临床当中看到这一类人,血痹的人其实就是血不足的那一类人,跟阴没关系,是血的关系。

最简单说一句,现在更精确的说,就是血小板、红细胞不足的情况。

血小板不足的贫血病人容易手痹脚痹,不是这里痹就是那里痹。

还有如果严重一点的,很多同学在临床当中都知道的,刷牙的时候容易出血。

刷牙如果有出血的,就是身体已经警告你了,这个是血不足的一个表现,在医院叫贫血,在中医叫血虚。

这样的一个情况要留意。

还有小便潜血,小便方面有红色的、见血的,还有那个大便黑的,这个都是微细血管、内出血的一个症状。

其实出现这样的症,后面的原因就是血虚,要留意。

但是那一类人津液方面是够的,所以那些人看起来都是白白胖胖的。

我们以前研究相学的人就说,找老婆不要喜欢林黛玉那样纤纤弱弱的、白白净净的女孩子,因为血虚的女孩子容易白白净净的,不化妆都白白净净的,看起来很漂亮,但是手冷、脚冷、嘴唇白白、经痛,如果严重的还会出现刷牙有血。

还有一个情况,她那些都是下焦属寒的,也有宫寒症的那一类的,所以一定要注意。

如果有这样症状的情况,一定要调理过来才好的,要不然以后成家了,后面的问题就跟着来了。

出现宫寒的病人,如果严重的话就会影响生育能力。

宫寒、命门都是在下焦的,如果那个部位过寒的话,生育能力都会受影响的。

所以现在,特别是我们广州那边,因为现在夏天吃冷饮的机会太多了,所以很多年轻人出现结婚多年都没有小孩子,这个就是这一类的体质比较多的病人。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6.虚劳脉大 6.虚劳脉大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 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原文第10条) 词解: 痹夹背行:指脊柱两旁有麻木感。 马刀侠瘿:结核生于腑下名马刀,生 于颈旁名侠瘿,二者常相联系,或称 为瘰疠。 条文解释:略(说明一脉可主数病)

血 痹 虚 劳 病 脉 证 并 治 第 六
1.虚劳失精 1.虚劳失精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 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 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 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原文第8条) 词解:失精家、阴头寒 提示:论述虚劳病阴阳两虚而偏于下 焦不固的证治 讨论:
虚劳之阴阳两虚证治
血 痹 虚 劳 病 脉 证 并 治 第 六

血 痹 虚 劳 病 脉 证 并 治 第 六

2.气血不足 2.气血不足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 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 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原文第5 条) 讨论:(条文解释) 面色白,时目瞑,兼衄——肝脾血虚 短气里急,小便不利,少腹满——肾 气不足不能温化水液。 脉虚沉弦——沉取带弦而无力的脉象,
虚劳之阴阳两虚证治
血 痹 虚 劳 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证 并 治 第 六
讨论(建中汤证) 讨论(建中汤证)
(1)阳虚证候: 里急、腹中疼、四肢酸痛——不能温煦 精自出——不能固摄 (2)阴虚证候: 手足烦热、咽干口燥——阳浮于外 悸——阳浮于上,扰乱心神 衄——阳络伤 梦失精——阴不能内守 (3)后方加黄芪:少气身重自汗恶风 脉大无力等证

血 痹 虚 劳 病 脉 证 并 治 第 六

4.虚劳无子证 4.虚劳无子证

胡希恕讲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胡希恕讲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胡希恕讲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胡希恕讲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这个血痹病按照现在来说就是肢节神经麻痹,古人不知道什么叫肢节神经啊,可是他会治,所以这个也是妙不可言,底下讲的都是古人的看法。

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这几句话啊,就说血痹得病的原因,"尊荣之人"竟吃好的,养尊处优,他不是体力劳动,所以他是外表看着很丰肥,人挺肥,但内里头却是弱的,所以他一小有劳,稍稍一干点什么,就疲劳汗出,他不任劳嘛,所以这个问题说的还是蛮好的。

那么由于他太虚,虽然睡觉在卧时,不时的,谁还不有个翻身动摇,这样的微风,他也要得血痹病。

"加被微风遂得之",不是说受了大风了,不是的,就是这个人,他不任劳,就是不能担任重体力劳动,一般轻体力劳动也不行,所以稍稍有点劳动他就汗出。

汗出不被微风呢,他不至于得痹证,而很小的微风,就是睡觉的时候,不时的有个翻身动摇,就是这样一个微风,他受了也得这个病,这一段是这个意思。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这是说血痹证的脉,既微又涩,气虚则微,咱们在《伤寒论》讲很多,阳气不足就是津液不足,这个微就是津液不足,在《伤寒论》上说嘛,"脉微者不可发汗",古人管津液叫阳气。

涩就是血不足,涩就是血管里的血液行动不滑利谓之涩,这就是血液虚。

就是脉外的津液也虚,血液也虚,就是津液血液俱虚,虚在哪儿呢?虚在外。

仲景这个诊脉的方法啊,关以上,以候表,关以下,以候里。

诊脉有很多方法,咱们以浮沉,浮候表,沉候里,那么在关前呢?古人也是候表,事实也是这样,关以下的候里。

比如说脉浮吧,在寸口,就是关以上,这可以说得外感了,外有表证;关以下就不是了,大概都是肾有热的时候多。

他说微涩之脉,现于寸口,就是寸部脉,这是寸口是指的寸部说的,那么这个是表,他的津液血液不足于外。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原文朗诵解读】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原文朗诵解读】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原文朗诵解读】I导读:2018年,中医书友会每周两期《伤寒诵读》,用一年时间和大家完成了伤寒记诵。

今年,咱们正式开始《金匮诵读》,也是每周两期,我们一起记诵《金匮要略》。

第六篇: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灵兰·用耳朵学中医》白云出岫诵读•正文: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天雄散方天雄三两(炮)白术八两桂枝六两龙骨三两上四味,杵为散,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

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二两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7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7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提 要
本条论述血痹的成因与轻证的证治。
讲 解
1.病因 内因:尊容人骨弱肌肤盛,卫阳不足,腠理不固。 外因: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微风侵袭。 基本病理变化:血型涩滞,痹于肌肤。
2.脉象: 微-阳微之证
涩-血滞之候 小紧-为感受风寒――见于寸口、关上,为受邪轻浅 3.治法:宜针引阳气
结果: 脉和:邪去脉自和
• • • • • • •
虚劳失精-桂枝加龙骨牡蛎汤(8) 虚劳腹痛-小建中汤(13) 虚劳腹痛—黄芪建中汤(14) 虚劳腰痛-肾气丸(15) 虚烦不眠-酸枣仁汤(17) 虚劳风气-薯蓣丸(16) 虚劳干血-大黄蟄虫丸(18)
第8条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 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①,小便不 利,面色白,时目瞑②,兼衄,少腹满,此为劳 使之然。(五)
词解
①短气里急:指呼吸急促,腹中拘急。 ②目瞑:瞑与眩通用。目瞑即目眩,两眼昏花的 意思。
提 要 本条论述气血两虚的虚劳脉症。
选注
• 曹颖甫:此证唯时目暝者为予所亲见。 予诗友吴峰青名希鄂者,恃才高傲,尝 患房劳病,畏阳光,虽盛暑亦以黄布掩 窗棂,与人对语时,忽然闭目良久,人 皆为目力不济,而不知脑力之不济,不 能濡养眸子,不能久耐阳光也。
★此寒热错杂之证出现,关键在
脾胃病久,气血并亏 脾胃为阴阳升降之枢
讲 解
2.证状: ▲阴虚生内热 手足烦热 咽干口燥 衄 ▲阴阳 气血 心失养营-心悸 (阴) 肾虚精不内守-
▲阳虚生外寒 里急
腹中痛
皆不足
(阳)梦失精
气血不足不能养 营四肢-四肢酸疼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七)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七)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七)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原文】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脉极虚亦为劳。

什么是“劳”,劳症,是因为有痹。

“平人”,就是指正常人。

瘦瘦小小的人,看他的体格那么瘦,摸他的脉怎么会那么大?人好好的看起来都没有病,结果摸他的脉却很数大,这就是劳症。

如脉出现极虚,这也是劳症。

脉大,脉极虚这两种出现在平常人的身上,都是劳症。

脉大,有两种解释,第一个,摸他的寸关尺的脉,手脉,第二个,就是血脉,这是望诊。

当一个病人坐在你的跟前,瘦瘦的,你一看他的手,血管显得很大,我们一般人的血管都是有比例的,但是,他的血管特别的粗大,这也是叫脉大,是劳症。

我们从上面这张图来理解脉大,正常的脉的血容量与脉大的血容量是相等的,但是,脉大是因为血管里面有湿,把血管撑大了,所以,劳症的人,带了两个血液循环系统,他很持重,因为有湿在血管里面,很吃力,只要一动就很累。

脉大代表里面是中空的,所谓劳症的人,稍微劳动一下就感觉很累,所以不能动,一动就累。

稍微做一点事情,必须睡一天,这就是劳症。

劳症的人,平常很正常,胃口也很好,吃了很多食物,然而吃完还是很累,身体还是吃不胖,有劳症的人是不会胖的,这是劳症的人有口福,这是劳症的好处。

现在很流行减肥,都希望自己瘦,如果减肥要成功,就想尽办法把你变成劳症,你就瘦掉了。

脉大就是湿跑到血脉里面去了。

我们前面学过,当湿在皮肤表面的时候,用麻黄加术汤,当湿在肌肉里面的时候,用麻黄薏甘汤,当湿到了血脉的外面的时候,用防已黄芪汤,当湿进入到血脉里面的时候,这是就是我们现在要讲的东西。

治疗劳症,我们就要用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就可以把血脉里面的湿排出来。

在临床上,风湿的病人,吃了桂枝芍药知母汤以后,血管会一直收小。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一、概述血痹:是一种因气血不足,感受风邪,血行阻滞引起的以肢体局部麻木不仁,严重者可有轻度疼痛的疾病。

虚劳:非一种病证,是劳伤所致的慢性衰弱性疾病的总称。

合篇意义:血痹与虚劳两病,一表一里,一轻一重,发病均以阴阳气血不足为主,故合为一篇论述。

二、血痹病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1)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2)病因病机:营卫虚弱,外邪侵入,经脉凝滞不行脉症: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或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

外证身体不仁。

血痹轻症:宜通阳行痹。

以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血痹重症:宜补气行血,温阳行痹。

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即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组成。

临床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振奋阳气,温通血脉,调畅营卫的作用,凡证属气虚血滞,营卫不和者,皆可选用。

临床可用于治疗产后身痛、汗证、末梢神经炎、不安腿综合征、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雷诺氏病等病证。

三、虚劳病(一)脉象总纲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3)脉大(浮大无力):阴虚阳浮(芤、革、浮、大等)极虚(浮大无根):精气内损,脉气不充。

(沉、细、小、弱等)陈念祖的《金匮要略浅注》云:“此以大虚二脉提出虚劳之大纲,意在色欲过度,肾精损,则真水不能配火故脉大;饥饿劳役过度,脾气损则谷不能内充,故脉虚”。

(二)虚劳失精证治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8)病机:阴阳两虚,心肾不交脉症:脉极虚芤迟——精亏阳虚——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得诸芤动微紧——或阴亏阳浮,或阳虚失固——男子失精,女子梦交。

治法:调补阴阳,镇潜固涩方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汤——调和阴阳龙骨、牡蛎——收敛固涩临床应用:临床对有梦无梦之遗精、带下、自汗、盗汗、偏汗、遗尿、乳泣等,辨证属阴阳俱虚,不能阳固阴守所致者,皆有较好疗效。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涩-血行不畅
关上小紧-外受风寒
麻痹不仁
治法:宜针引阳气-引导阳气,通调营卫。
脉和 邪去则脉自和

紧去
则愈
脉缓而不紧
[条文](2):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
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提要]论述血痹重证的证治。
内因:阴阳俱微-营卫气血不足。 血痹 寸口关上微-阳虚。 脉 尺中小紧-邪气侵入,阴血凝滞。
内因: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营卫虚弱
外因:重因疲劳汗出 加被微风-感受风邪 卧不时动摇 病因病机:体虚感受风邪,阳气痹阻,血脉凝滞。 二、证治 [条文](1)下段: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 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提要 ]论述血痹轻证的脉象和治法。 遂得之-血痹
微-阳气不足 寸口 血凝肌肤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金匮教研室
徐强
[ 目的要求 ]
【掌握】血痹、虚劳病的辨证论治。 【熟悉】血痹、虚劳病的病因、病机及 其辨证。 【了解】血痹与虚劳病的概念及合篇意 义。 【背诵】条文: 2、3、8、13、15、16、 17、18。
[重点]
1、血痹病证治。 2、虚劳的脉象纲要。 3、虚劳失精、虚劳腹痛的治法方药。 4、八味肾气丸、炙甘草汤的证治及临 床应用。 5、酸枣仁汤、薯蓣丸、大黄蛰虫丸的 证治及临床应用。
证状:外证身体不仁-阴血凝滞,阳气 痹阻。
病因病机:营卫虚弱,外邪侵入,经脉凝滞不行。
鉴别:
风痹-顽麻疼痛。
如风痹状 血痹-顽麻而无疼痛
历节-疼痛为主。
治则:补气行血,温阳行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
药理:
黄芪-补气行血 桂枝-通阳活络 芍药-和血济阴 生姜-辛散祛邪 补气行血,温阳行痹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 P13: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 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小建中汤主之。
原文13条: [提要] 论述脾胃阴阳两虚,寒热错杂的证治 [分析] 1.本病由脾胃阳虚,日久影响致阴虚,导致阴阳两 虚的虚劳病(偏于阳虚) 阳虚生寒→里急、腹中痛→虚寒 阴虚生热→衄血、手足烦热、 咽干口燥 →虚热 阴阳两虚, 心血不足→心悸 寒热错杂 肾虚阴不内守→梦遗失精 气血虚衰不能荣养四肢→四肢酸痛
虚 劳
概述: 虚劳—是因五劳、七伤、六极等各种劳伤因素 导致五脏的气血亏损所形成的慢性衰弱性的疾患。 仲景论虚劳的特点: 病因上:以五脏气血阴阳亏损为发病的基础 病型上: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阴阳两 虚、虚实夹杂 病情上:注重阴阳两虚、虚实夹杂证 治疗上:侧重甘温扶阳, 补益脾肾、建立中气为根本治法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长沙医学院 王明炯
一概述
1合篇意义 • 两病均由于气血虚损所导致,血痹病可 以演变成虚劳,虚劳进一步发展成为千 血痨,这两病在病因病机上相同,在病 情上有演变的过程,故合为一篇。
• 2概念 • 出《灵枢· 九针论》。 邪入血分而成的痹症。由气血虚弱,当 风睡卧,或因劳汗出,风邪乘虚侵入, 使血气闭阻不通所致。
(五)脾肾阳虚(原文11条) 脱气—在这里是指病机,即指阳气虚衰而言 沉—主里 脾 阳虚则生寒,寒盛于外 肾 →手足逆寒 脉 小—主虚 阳 肾气虚不纳气且劳则耗气 →疾行气喘 虚 脾胃阳虚→腐熟和运化 迟—主寒 功能减退→腹满便溏
(六)虚劳与季节的关系(原文6条) 手足烦热而脉浮大—阴虚生热,阴虚则阳浮于外 酸削—两腿酸痛消瘦 阴寒精自出—阴虚及阳、精关不固 本证阴虚阳亢,春夏木火正盛,阳气外浮,则 阴愈虚故病加重;秋冬金水相生,阳气内敛,故 病减轻。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雷)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雷)

病案分析
• 方药: 酸枣仁15g,茯苓18g,知母9g,川芎6g, 生地15g,白芍9g,栀子6g,朱砂1.5g,竹叶 4.5g。6剂,水煎服。 • 6剂后,睡眠稍好,头晕痛亦减;又进9剂,睡 眠已正常。后用天王补心丹,每晚2丸,调理善 后。
病案分析
• 张某,男,34岁,1987年11月2日就诊。两年 前偶因过食生冷,胃脘疼痛,某医生给予硫酸 阿托品片,服后痛止。时隔月余,胃痛又作, 便自购阿托品服之。后胃脘反复疼痛,均服阿 托品,两年来不能间断。如停服阿托品,则感 脘腹疼痛加重,腹胀如鼓,不思饮食,小便不 利,痛苦难以名状;继服阿托品诸症立即消失。 刻诊:患者面黄肌瘦,精神萎靡,畏寒肢冷, 体倦乏力,下肢微肿,舌质胖嫩,边有齿痕、 苔薄白,脉细无力。检查:胃脘钡餐透视,未 发现器质性病变。西医诊断为阿托品依赖症。
阳虚内寒:里急、腹中痛 阴虚生热:悸、衄、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气血不足:四肢痠疼 病机:阴阳两虚,寒热错杂
虚劳病证治
• 二、阴阳两虚
治法:缓急止痛、温中和胃、调和营卫 建中: 1.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2.脾胃为升降枢纽。
《灵枢.终始》:“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 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
血痹
区别?异同? 痹证
血痹虚劳病脉证病治第六
一、血痹与虚劳的概念
• 虚劳——因多种原因引起脏腑阴阳气血虚弱的一 种慢性虚弱性疾病。
血痹虚劳病脉证病治第六
二、血痹与虚劳合篇意义
两病都因气血虚损所致,都属虚证,故合为 一篇论述。
血痹病的病因、病机
問曰:血痹病從何得之? 師曰:夫尊榮人 加被微風,遂得之。 (1上)
虚劳病证治
• 三、虚劳挟瘀 • 病机:虚劳挟瘀 • 治法:缓中补虛 蟅虫、虻虫、水蛭、蛴螬、干漆:活血化瘀,通 行经脉 地黄、芍药:养血补虚 桃仁、杏仁:濡润理气祛瘀 大黄:消积 黄芩:清热 甘草、白蜜:益气和中 酒:助药势以活血通经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 之。 (14)
提要:论述阴阳两虚的虚劳里急证治。
讨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病 机:阴阳两虚,寒热错杂。
症状分析:
腹疼、里急、四肢酸疼 —— 阳虚内寒,经脉失煦

悸 —— 血虚心失其养
手 足烦 热、咽 干口 燥 —— 阴虚内热

血 ------ 热伤血络
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 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 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8)
提要:论述阴阳两虚的失精、梦交证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讨论
第一段:论述失精家日久出现阴阳两虚的脉证。
少腹弦急,阴头寒─阳虚筋脉失养
肝肾阴虚
目眩、发落─精血亏耗,不能上荣
失精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寸口 阴阳俱微─气血阴阳俱虚
重 关上 尺中小紧─感受风寒
正气虚弱 感邪较重

症状: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治疗:益气和营,通阳行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 益气通阳
桂枝 和营行痹
芍药 姜、枣 调和营卫
阳气通 血行畅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 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 枝五物汤主之。(2)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提要:论述血痹的脉因证治。 讨论:
第一 条论述血痹的轻证; 第二条论述血痹的重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病因病机与症状:


精 —— 阳虚不固,阴虚失守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详解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详解

病机:阴虚及阳,阴阳两虚 治法:调和阴阳,固精止遗 方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汤——调和阴阳 龙骨、牡蛎——潜阳入阴,固摄止遗
[临床应用]
许某,男,48岁。患遗精滑泄,延近20年。频频遗泄,有梦或无梦,手足心热,易汗出,少腹拘急, 脉弦而大,按之似觉中空。舌苔白,质淡红,口不渴。叠进滋补肾阴、固精止遗之方,达百余剂之多, 未见效果。
[原文]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 之。(十三)
[提要]指出阴阳两虚性虚劳的证治
里急,腹中痛——阳虚生寒 衄,咽干口燥,手足烦热——阴虚生热 悸——阴虚火旺,心神不宁 梦交失精——阳不摄阴,阴不守阳 四肢痠疼——四肢失去阳气阴血的滋养
病机:阴阳两虚 治法:建立中气,平调阴阳 方药:小建中汤 饴糖、大枣、甘草——甘温,补脾建中 配生姜、桂枝——辛甘化阳调卫气 配芍药——酸甘化阴和营气;缓急止痛
[提要]指出阴虚及阳,阴阳两虚的失精证治
失精家——经常梦遗、滑精之人。由于阴虚内热,相火扰动,即有梦而精出。阴精亏耗日 久,势必损及阳,即无梦而精自出,为滑精。
少腹弦急,阴头寒——肾阳亏虚,失于温煦 目弦,发落——精血损耗
脉极虚——精气不足 芤迟——阴血虚而及阳,阴阳两虚 芤动——阴血亏虚,心神不敛 微紧——指脉虚弦,主阳虚里寒 失精——阴失阳固,走而不守 梦交——阳失阴涵,浮而不敛
此证系阳气不足,气虚血滞,营卫不和之血痹证,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50克, 桂枝15克,赤芍15克,王不留行15克,生姜15克,大枣五枚,水煎服。
服十剂,病情好转,不怕冷,又照方加减服二十余剂,刺痛消失,麻木大减,仅在 寒冷时尚感不适,嘱其照方加当归50克,配丸药服之以善其后。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鸡血藤为基础方:黄芪、 桂枝、白芍、生姜各9克,大枣6枚, 鸡血藤9克。治疗60例肢体麻木症,痊愈22例,近愈15例,好转12例,无效2例。

【《金匮发微》曹颖甫】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金匮发微》曹颖甫】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金匮发微》曹颖甫】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问曰:血痹之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腠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嫱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

令脉和紧去则愈。

血痹初得之状仲师初无明文,但云尊荣之人骨弱,肌腠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事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自来注家,多未明了。

予特快其隐情而发之大约与虚痨失精家病,原相伯仲耳,夫所谓尊荣之人者。

美人充下,陈左雍,而右抱,卧必宴起,纳杀不多,静坐终日,动时愫少,脾阳先已不振(腑肉乏吸收作用)肌肉难盛,腠理实虚,加以肉甓,既多,精气遂削,精髓空虚,骨乃荏弱,有受外邪,固已不能任事,况又入房汗出,全身动摇,微风袭之,血受风遏,阳气不达,阴会遂凝,此风不受于肩井,即受于风池,风府,以其背在上也,故知其臂必麻木,背必疼痛,平时脉本微浃,而关上独见小紧者,正以痹在上部不及中下也,此病在草野之夫,不足为患,独纨绔少年,气体素弱,因而成痹,故但需针炙所病之穴,俾血从内动,即风从外解,而运费去脉和矣,玩则愈二字,此意自见,丁甘仁云,五之门诊,所以多,多用轻药者,彼固未有重病也,亦此意也,近有富人金姓,多姬侍,时发病,无锡华宗海钱即愈,后宗海难上海,求诊于宁波平亦如之,倘今不异于古所云耶。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关,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以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日合,日三服病至气血两虚,与上节本原柔脆,正虚病轻者,固自不同,寸口关上脉微,尺中小紧,阴血不充阳气,寒之脉证也。

气血不通,故身体不仁,如风痹状,甚则两足痿弱或更因阳气闭塞不濡分肉,麻木不知通处,此证治法,以宜达脾阳俾风邪从肌肉外泄为主,故用解肌去风之桂枝汤,去甘草而用黄芪者,正以补里阴之虚,而达之表也,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脉极虚亦为劳。

阴虚生内热,阳气外张,故脉大,阳衰生里寒,阴血不通,故脉极虚,脉大则发热,脉极虚则恶习寒,病情详后文药不实,男子面色薄,主渴及之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九)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九)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九)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原文】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劳症的人常常就会有上面原文里说的这些现象,常常有流鼻血,这都虚劳的现象。

这里提出劳症特有的几种症状,张仲景将这些分类出来。

男子如有“脉虚沉弦”,虚脉就是你摸到脉的时候有一点点脉,稍微重按又没有了,就叫做虚脉。

或者是脉很沉,要摸到骨边才有,重按又没有了。

或是摸到脉细细一根,其状如弦,这也是虚脉。

也就是说虚、沉、弦三种脉,都代表里面气血两虚了。

第一个情形是,病人并没有寒热现象。

你问他:会不会冷啊?会不会热?他说:也没有冷,也没有热。

“短气里急”就是病人有时候走动一下就会呼吸很难过,然后肚子常常胀痛。

“小便不利”小便次数多,量很少。

这都是湿盛的人,内经的观念,认为脾主少腹,所以,我们人体的腹部是脾脏在管,当肝有问题的时候,肝木会克到脾土,这时肚子就开始胀,腹水就是这样来的。

所以,当肝有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去先实脾,可以把水排掉。

中医还认为,脾主湿,身体上的湿是脾脏在管,当湿很盛的时候,就会累积到少腹里面,对膀胱就会造成负担,所以,就小便不利。

那么,我们治湿的方法,就是利小便。

“面色白”苍白的气色。

常常头会昏眩。

还有“兼衄”就是时常会流鼻血。

脸色白的话,代表脾脏功能有问题,因为我们脸上的气色是从脾胃功能来的,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流鼻血,是肝本身有问题。

一般出现这种情况时,就表示此人的肝心脾肺肾五脏都虚掉了,可是你看他时又好像都很正常,但却是五脏同时都虚掉了,这就是劳症。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九一)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九一)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九一)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原文】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原文】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髮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这里说“男子脉浮弱”浮脉代表气脉,脉浮起来时表示气上浮,就是意味病人的表虚掉了。

涩脉代表血不足,也代表病人的精血不够,代表里虚掉了。

有这种现象的病人一定不会生子,因为“精气清冷”。

这里说男子没有子,那么这种现象对于女人来说,不容易怀孕或者怀孕了也容易流产。

也就是说劳症的男人不容易生小孩,为什么不容易生小孩,因为精冷肯定不能让女人受孕,劳症的女人也不容易怀孕。

劳症的病人都是虚寒的症状,而我们中药里有处方可治。

“夫失精家”就是男人遗精,遗尿也是属于遗精的一种,所以如果十七、八岁的小孩居然面色薄白,这就是他在刚开始发育的期间,生理的反应造成晚上睡觉时他会梦遗。

如果只是偶而遗个一、两次是很正常的,没有多大关系,因为满则溢。

但是如果很严重时,人就会虚掉,此时可见他脸上的气色整个是薄白的,精神萎靡不振。

女人晚上睡觉,全身流汗,盗汗,如果肥胖的人,流汗流很多,那是阳明热证。

如果是很瘦弱,也很虚弱,疲劳,脸色又很苍白,晚上盗汗很严重,这也是属于失精家。

所以,失精家的定义,千万不要锁定说是男人遗精很厉害才叫失精家。

男子遗精有几种,第一种是做梦与女子梦交而遗精,这是最浅的一种,第二种就是不做梦都遗精,第三种,人要清醒的时候,白天都要遗精,这就是最严重的一种了。

这些都是属于桂枝龙骨牡蛎汤。

“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

为什么会少腹弦急,少腹弦急,与后面的桂附八味丸是一样,都有同样的症状,足厥阴肝经经过阴囊的地方,当少腹弦急的时候,筋很急,会拉痛得很厉害,这就是肝虚掉了。

当肝经虚掉以后,少腹弦急。

男人会感觉阴囊拉痛很厉害,女人会感觉到阴道抽筋很痛,这些都是属于少腹弦急。

这些统统都可以使用桂枝龙骨牡蛎汤。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九七)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病机,贫血虚劳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九七)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病机,贫血虚劳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九七)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病
机,贫血虚劳
(二)、津血不足虚劳1 (急性贫血虛劳)
【原文】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津血不足的虚劳在临床上常见的就是急性贫血,短时间内就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贫血,这一类虚劳的表现是什么呢?我们看看原文:“男子面色薄者”这个面色薄可不是我们生活中说的脸皮薄,张仲景是说,男人看上去,脸色的气色是淡的,淡,主要就是指的血色,也就是血色不够才会淡。

所谓的面色薄,就是说面色不够红润,看上去发白。

“主渴及亡血是口渴”这是津伤初期以及失血过多(亡血)的主要表现。

如果你是见到过这种失血过多的人,你会看到他的表现,一个是脸色是苍白的,再一个,出血以后,血容量不足,血补不上去,但是可以补血容量,这个时候这个病人会口渴,要水喝。

所以,这一类急性贫血虚劳的的病人血不足,面色苍白,口渴还伴随有出血,而且还有卒喘悸,卒,就是突然的意思,喘,在这里是指呼吸急促,呼吸是快的,悸,就是心跳是加快的,在短时间内就出现了呼吸急促和心律加快。

脉是浮的,比正常的脉摸上去还要大,也就是有一种反射性的。

因为我们人都是很智能的,失血以后,为了保证重要脏器的供血,其他的这些血管就会收缩,所以,脸部的皮肤颜色就偏黄或者是偏白。

脉大,看起来血容量好象是更充足了,实际上,这是一种自我调节,这就是由于亡血导致的里虚。

急性的贫血(亡血)就是这个特点。

【要点延伸】
脉浮,以前我们一提到脉浮,就说是外感,其实不一定。

实际上脉浮是和脉大为劳是同一个意思,只是说,还没有达到更大,也就是经原来大一些。

以上说的这一些症状,多见于现代的急性失血性贫血。

这是虚劳的一类。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八)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八)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八)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原文】男子面色薄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男子面色薄主渴及亡血”,面色薄就是脸色很苍白,脸色苍白是因为津血亏损得厉害,亡血很厉害的人会出现口渴,因为人有一个自救功能,血少了,希望喝水去增加血容量。

“卒喘悸”,这个'卒’就是猝然之间,发生气喘短气,心悸动,“脉浮者”就代表里虚,这是一种望诊。

这是劳症的一种。

而虚的人为什么会渴呢?因为里阴虚掉了以后阳会更盛,有一些病人就是又虚又热,而实际上这个热是因为阴虚而来的虚热,不是实热。

实热的话我们就要用白虎汤或是承气汤来攻,主渴的虚热是不一样的,没有东西你怎么去攻?这个时候病人产生的虚热还是有很高的温度,一样会把津液蒸发掉的,所以病人会口渴。

遇到这种情形时,我们补虚的药要开,去热的药也要开,如果只开了去实热的药,结果大承气汤下去后,热是去掉了,但是虚会更盛,所以虚症是绝对不可以用攻法。

如果病人是实热,就是实而且壮热,结果你开成去虚热的药,如开了补药下去,于是实会更实,中医学就是要会看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也就只是这样辨症而已。

突然发生“喘悸”就是病人突发喘的时候,就表示是气不足。

为什么会如此呢?当人体里虚掉的时候,肠胃功能一定不好,脾土就不能生金,肺里面的津液都是靠胰脏、脾脏来供应,脾脏吸收了营养再交给肺,当脾脏功能有问题时,病人就会卒喘,所以是气不足,才造成这样子。

悸,中医又叫做“血虚”,所以一个是气虚,一个是血虚。

有动悸的症状就是心脏的力量不够,才会产生动悸,中医叫做血虚。

“脉浮”因为脉的外面就是气,你摸到是气脉,没有摸到血脉,阳就是气,血就是阴,血不够了,阳就浮上来,于是就会摸到脉很大很浮,实际上病人是血虚掉了。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九二)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九二)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九二)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原文】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

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你遇到一位正常的男人,一切都好好的,能吃,能喝,能拉,能睡,什么都正常。

但是你摸他的脉时是虚弱细微的,而且还经常盗汗,这也是属于失精家。

也可以用桂枝龙骨牡蛎汤。

平常看起来正常的人,摸他的脉重按就没有,那么虚、那么弱。

不仔细找还找不到,就代表此人的气虚掉了。

气一但虚掉,表就不固,不该流汗时却会流汗出来,就是“喜盗汗也”,身体在很虚弱的状况之下才会有盗汗。

人到了五六十岁,脉大,有那个五十肩,或者是背痛,或者是脊椎骨督脉的问题,还有说肚子里面有肠鸣,马刀夹瘿,这是淋巴瘤,甲状腺肿瘤,这都是属于瘿瘤,都是因为劳病而得,都可以使用桂枝龙骨牡蛎汤。

牡蛎,就是钙,牡蛎是咸味的,咸能软坚,龙骨和牡蛎不太一样,龙骨是潜阳用的,当阳浮在外面的时候,我们用龙骨把阳内敛起来。

攻坚的时候,我们用牡蛎。

牡蛎是一味非常好用的药。

所谓盗汗的定义就是说,有时候醒到都会盗汗。

你运动跑步后会流汗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你坐着不动都会流汗,就是盗汗,有的人晚上睡觉时都会出一身汗。

当然如果你作梦梦到有人追杀你,于是出一身冷汗,这没什么问题。

如果没事而早上起来的时候床上都是湿的,就是严重的盗汗,这已经是代表气血两虚了,这个时候照样可以使用桂枝龙骨牡蛎汤,不是只有用在失精家。

中医的观念认为我们身体的津液、精、血这三样是同源的,所以可以用同样的治法来治。

所以遇到盗汗很严重的人,我们用桂枝龙骨牡蛎汤也一样可以将他治好。

【原文】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我们看到这一些症状,就知道是里寒了,。

这个条辨放在这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时间久远,有可能是传抄错误。

也就是倪海厦老师常说的一句,可能是竹简脱了,弟子过门坎的时候不小心,门坎高了,摔了一跤,竹简摔脱了,捡回来拼凑在这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A型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30 分)
1.大黄蟅虫丸治疗虚劳干血的作用是()
A.祛瘀兼补虚
B.峻逐瘀血
C.补虚扶正
D.补虚兼祛瘀
E.化痰消瘀
2.仲景对虚劳病阴阳两虚的复杂病证,治疗重点是()
A.补脾胃,建中气
B.温肾阳,固根本
C.滋肾阴,填精髓
D.补脾气,祛邪气
E.气血双补,阴阳兼顾
3.《金匮要略》条文中用肾气丸治疗的疾病共有几种()
A.二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E.六种
4.仲景对虚劳病的治疗大法是()
A.益气养血
B.滋补肝肾
C.补益脾肾
D.补益脾肺
E.益气养阴
5.虚劳所致的发黄,为何“小便自利”? ()
A.病因与湿无关
B.肾阳虚
C.肾阴虚
D.肾气虚,气化无力
E.肾阴阳两虚
6.体现缓中补虚治法的方剂是()
A.薯蓣丸
B.小建中汤
C.大黄蟅虫丸
D.黄芪建中汤
E.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7.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治疗虚劳病最重视哪些脏腑()
A.心、肝
B.脾、肾
C.脾、胃
D.肝、肾
E.五脏六腑皆相关
8.酸枣仁汤中含有的药物是()
A. 茯苓桂枝
B.川芎知母
C.芍药甘草
D.杏仁石膏
E.厚朴大黄
9.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小建中汤证、黄芪建中汤证的共同病机是()
A.气虚
B.血虚
C.阴虚
D.阳虚
E.阴阳两虚
10.虚劳虚烦不得眠,治宜()
A.栀子豉汤
B.酸枣仁汤
C.百合地黄汤
D.甘麦大枣汤
E.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11.虚劳干血的症状有()
A.梦失精
B.腹中痛
C.肌肤不仁
D.半身不遂
E.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12.体现缓中补虚治法的方剂是()
A.薯蓣丸
B.小建中汤
C.大黄蟅虫丸
D.黄芪建中汤
E.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13.黄芪桂枝五物汤中没有的药物是()
A.芍药
B.生姜
C.黄芪
D. 甘草
E.桂枝
14.仲景对虚劳的治疗大法是()
A.益气养血
B.滋补肝肾
C.补益脾肾
D.补益脾肺
E.益气养阴
15.仲景治疗虚劳干血,以什么方剂为主()
A.桂枝茯苓丸
B.当归芍药散
C.鳖甲煎丸
D.大黄蛰虫丸
E.下瘀血汤
16.《血痹虚劳病》篇中,治疗虚劳里急诸不足的用方是()
A.薯蓣丸
B.大黄蛰虫丸
C.八味肾气丸
D. 黄芪建中汤
E.薯蓣丸
17.某女,57岁,八年高血糖病史,手足麻木一月余,诊见:口渴喜饮但量不多,疲乏,
手足麻木,时有刺痛,下肢发凉,舌淡红,苔薄黄少津,脉缓细。

治宜选什么方?()
A.黄芪桂枝五物汤
B.桂枝芍药知母汤
C.小建中汤
D.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E.大建中汤(二)【B型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

每组若干题。

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每题1 分,共10 分)
A.肾气丸
B.酸枣仁汤
C.甘草泻心汤
D.小建中汤
E.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1.治疗虚劳失精的方子是()
2.治疗虚劳腰痛的方子是()
A.燥结发黄
B.湿热发黄
C.火劫发黄
D.脾虚萎黄
E.血瘀发黄
3.小建中汤治疗()
4.茵陈蒿汤治疗()
A.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B.八味肾气丸
C.薯蓣丸
D.酸枣仁汤
E.大黄蛰虫丸
5.心悸失眠,滑精频作,少腹拘挛感,目眩,汗出,发落,脉芤而迟,宜选用何方治疗()
6.腰痛遗精,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咽干口燥,脉沉细,宜选用何方治疗()
【X型题】(选项中有两至五个正确答案,每题1 分,共10 分)
1.肾气丸所治疗的病证有( )
A.痰饮
B.虚劳
C.消渴
D.转胞
E.肾着
2.下列各组症状,哪组宜用肾气丸()
A.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B.妇人烦热,倚息不得卧,不得溺
C.消渴,饮水一斗,小便一斗
D.脉浮发热,消渴,小便不利
E.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
3.依据原文,小建中汤的主治症状包括以下()
A.手足烦热
B.肌肤甲错
C.梦失精
D.咽干口燥
E.悸,衄
4. 下列诸方,哪些方剂需用酒煎或酒服()
A.胶艾汤 B.当归芍药散 C.大乌头煎 D.大黄蛰虫丸 E.栝楼桂枝汤
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10分)
1.尊荣人
2.干血
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1.血痹阴阳俱微,主之。

2.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

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意思对即可得满分)
1.如何辨证应用小建中汤治疗虚劳病?
2.什么是血痹病,如何辨证论治?
病例分析(共12分。

意思对即可得满分。

方名答加减者,加减药物合理亦可得满分)
周某,男、25岁。

两年来腹痛反复发作,经服中西药均不见好转,现症见面色少华,形体消瘦,精神倦怠,腹痛隐隐,时作时止,腹软无包块,肝脾未扪及,早晨四肢清冷,午后手足心热而烦躁不安,口干而饮不多,偶见鼻出血,血色淡稀,不思饮食,大便稀溏,脉细弱,舌淡苔白。

要求:诊断:(病名、证型)
病因病机:
治法:
方药:
答案:
选择题
10 分)
1. 尊荣人: 养尊处优,好逸恶劳之人。

2.干血: 由于虚劳日久不愈,使经络的营养和气血运行都受到影响,因而产生瘀血内停,日
久而成“干血”。

填空题
1.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
2.极虚亦为劳
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如何辨证应用小建中汤治疗虚劳病?
证候: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2分)
病机:中气不足,阴阳失调,内外失煦,精关不固。

(2分)
治法:温中补虚,建立中气。

(1分)
方药:小建中汤
甘草、饴糖、大枣、生姜、桂枝、芍药(1分)
2.无答案
病例分析(共12分。

意思对即可得满分。

方名答加减者,加减药物合理亦可得满分)
诊断:虚劳(虚劳腹痛)(4分)
病因病机:中气不足,阴阳失调,内外失煦,精关不固(2分)
治法:温中补虚,建立中气(2分)
方药:小建中汤。

(2分)
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胶饴(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