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对策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对策1
(李碧宏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邓正琦重庆师范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特征和经济结构特征,并从政府机构设置、经济联动机制建立、财政金融政策制定、发展基金创立和意识观念转变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对我国跨省交界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交界地区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对策
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以武陵山为中心,习惯上也称武陵山民族地区。包括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一区四县”(即黔江区、酉阳县、秀山县、彭水县和石柱县)、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贵州省的铜仁地区。该地区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400万,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32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研究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对解决我国其他跨省交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特征
近年来,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经济总量获得较大提升,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消费支出明显增加。但是,由于起点低,底子薄,与全国及本省市其它地区相比,GDP增速差异较大,人均生产总值仍然偏低,地区发展存在较大的失衡。
1.1 GDP迅速提升,但低于本省市平均水平
“十五”以来,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GDP总额迅速提升,经济综合实力日益增强。据统计,渝东南地区20XX年共完成GDP138.6亿元,是2000年GDP总额的2.04倍,人均生产总值20XX年达5552元。恩施自治州20XX年生产总值17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507元,相当于2000年的1.5倍。湘西自治州实现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69.58亿元,到20XX年达到123.3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26元,比2000年人均生产总值高出2350元。铜仁地区20XX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29亿元,相当于2000年的2.3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915元。
渝鄂湘黔跨省交界各民族地区GDP总额虽然增长很快,但绝对量偏低,GDP总额在各省市GDP总额中的比重偏少。20XX年渝东南、恩施自治州、湘西自治州、铜仁地区GDP
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联动与经济力量整合研究”(项目编号04XJY042)的部分研究成果。
占本省市的比重,分别为4.51%、2.67%、1.90%和6.53%;人均生产总值也都远远低于本省市人均水平(见表1)。其中,湖北省差距最大,恩施自治州人均生产总值只有本省人均水平的39.6%;贵州省差距最小,铜仁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是本省人均水平的77.5%。
表1 20XX 年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生产总值状况
数据来源:20XX 年渝鄂湘黔各省市统计年鉴
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人均GDP 偏低,同时四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其中渝东南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最高,为5552元;铜仁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最低,只有3915元(见图1)。
01000
2000
3000
40005000
6000
人均G D P (元)
图1 20XX 年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人均GDP 对比图
1.2投资规模合理增长,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渝东南地区20XX 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15.6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在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当中,建设与改造投资达110.1亿元,占95.3%。这说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据了固定投资的较大比重。恩施自治州投资总额快速增长。“十五”期间全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01亿元,年均增长19.8%;五年的投资额相当于全州1950年至2000年51年间投资总额186亿元的1.62倍。湘西自治州截至20XX 年,五年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4.98亿元,年均增长23.1%,比“九五”期间增幅提高4.2个百分点。铜仁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加快,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5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8倍,年均增幅达到30%以上。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图2 20XX 年渝鄂湘黔跨省交界民族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比
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的同时,发展却不平衡。其中渝东南地区得益于直辖效应投资增长最为迅速,20XX 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15.6亿元,年增长率32.2%,并呈加快趋势。铜仁地区投资规模最小,20XX 年为61.73亿元(见图2)。
1.3消费支出增长较快,但人均水平很低
随着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总支出增长较快。
渝东南地区20XX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比2000年增加28.3亿元,年均增长13.5%。恩施自治州20XX 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9%,比2000年增加20.21亿元,年均增长率9.6%。湘西自治州20XX 年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十五”期间,年均增长9.4%。铜仁地区20XX 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31.6亿元,比2000年增长81.6%,五年间年均增长12.7%。
在城乡消费支出稳定增长的同时,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人均消费水平仍然很低。从
绝对值看,铜仁地区人均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最低,仅有804元;渝东南最高,为2421元。从相对值看,四个地区均低于本省(市)平均水平,其中恩施自治州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3元,仅仅相当于湖北省人均水平的28.9%,差距最大;渝东南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1元,相当于重庆市整体人均水平的63.1%,差距最小(见表2)。
表2 20XX年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比
数据来源:20XX年渝鄂湘黔各省统计年鉴
2. 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结构特征
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结构逐渐改善,但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收入结构仍然不够合理。
2.1 二、三产业比重逐步提升,但产业层次仍然偏低
近年来,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三次产业呈现出不同的增长速度。第二、三产业增长较快,第一产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三次产业结构趋向于合理化发展。
渝东南地区三次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38:30:32调整为20XX年的29:33:38,产业结构由“一三二”向“三二一”方向发展。烤烟、蚕桑、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化农业发展势头良好,以电力、锰加工、烤烟、绿色食品加工和生物制药生产为代表的特色工业发展较快,少数民族特色风情展示有效促进当地旅游业逐渐升温。恩施自治州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00年的43:29:28调整为20XX年的41:23:36。全州卷烟、电力、药化、富硒绿色食品、建材等五大支柱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6.1%,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等新型服务业蓬勃兴起。湘西自治州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2000年为32:31:37,20XX年调整为21:35:44。产业结构基本实现了由“农业为主”向“工业引领”的大跨越。湘西自治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20XX年全州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速名列全省之首。铜仁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产值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第一产业的发展。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九五”末的61:18:21调整为43: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