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炔气MSDS

乙炔气MSDS
乙炔气MSDS

乙炔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微毒类。

急性毒性:LC900000ppm×2小时(小鼠吸入);500000ppm(大约浓度)(人吸入);人吸入10%,轻度中毒反应。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动物长期吸入非致死性浓度本品,出现血红蛋白、网织细胞、淋巴细胞增加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尸检有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肝充血和脂肪浸润。

危险特性: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

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编

乙炔亚铜比色法《化工企业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美国车间卫生标准5300mg/m3,窒息性气体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带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三、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编制单位:西安泰达低温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2011年04月25日

磷酸三甲苯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磷酸三甲苯酯 标识中文名: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甲酚酯 英文名:Tricresyl phosphate;Tritolyl phosphate 分子式:C21H21O4P分子量:368.36 CAS号:1330-78-5RTECS号:TD0175000 UN编号:2574危险货物编号:61112IMDG规则页码:6274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淡黄色的透明油状液体。 主要用途:用作塑料增塑剂、喷漆增塑剂。 熔点(℃):-33沸点(℃):420饱和蒸汽压(kPa):1.33/265℃相对密度(水=1): 1.16相对密度(空气=1):12.7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燃烧热(kj/mol): 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可燃建筑火险分级:丙 闪点(℃):225自燃温度(℃):385 爆炸下限(V%):无资料爆炸上限(V%):无资料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的氧化磷烟气。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磷、磷烷。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包装与储运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危险货物包装标志:14 包装类别:Ⅱ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 剂、食用化工原料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毒性危害接触限值: 中国MAC:未制定标准;苏联MAC:0.1mg/m3; 美国TWA:未制定标准;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LD50:5190mg/kg(大鼠经口)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先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后出现肌肉疼痛,继之迅即出现肢体发麻和肌无 力,可引起足、腕下垂。损害以运动神经为主,重者可有咽喉肌肉、眼肌和呼吸肌麻痹。 可因呼吸麻痹而致死。慢性中毒:长期小量接触邻位磷酸三甲苯酯,可出现与急性中毒 相同的神经系统损害。 急救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 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防护措施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泄漏处置: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 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雾状水,减少 蒸发。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大量泄漏, 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 后再用。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磷酸铁锂电池MSDS

Lithium Iron Phosphate Chemistry
Date: 7/27/10 Rev. 1.3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MSDS) Section 1. Product And Company Identification
Product name: Li-Ion Cells or Battery Pack Product description: Lithium Iron Phosphate Chemistry Product Size: Large Format Prismatic Type Cell (for all sizes) Company Name: International Battery, Inc. Address: 6845 Snowdrift Road, Allentown, PA-18106, USA Telephone Number: 610-366-3925 Fax Number: 610-366-3929 Emergency Telephone Number: Chemtrec for Spills, Leaks, USA 1-800-424-9300 International 703-527-3887
Section 2. Composition/Information on Ingredients
Common Chemical Name Lithium Iron Phosphate (LiFePO4) Carbon, as Graphite Aluminum metal Copper metal Electrolyte Ethylene carbonate Dimethyl carbonate Ethyl methyl carbonate Lithium Hexafluorophosphate 96-49-1 616-38-6 623-53-0 21324-40-3 CAS # 15365-14-7 7440-44-0 7429-90-5 7440-50-8 Percent of Content (%) 30-33 15-17 5-7 7-9 15-20 Classification and Hazard Labelling Eye, Skin, Respiratory Irritant Eye, Skin, Respiratory Irritant Inert Inert Mixture: Flammable; Reactive; Sensitizer; Eye, Skin & Respiratory Irritant
Section 3. Hazardous Identification
Lithium Ion batteries described in this MSDS data sheet are hermetically sealed and designed to withstand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encountered during normal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of use, there is no physical danger of ignition, explosion or chemical danger of hazardous materials leakage. The materials contained in this battery may only represent a hazard if the integrity of the battery is compromised or if the battery is mechanically, thermally or electrically abused. Caution: Do not open or disassemble the batteries. Do not expose the batteries to fire or open flame. Do not mix batteries of varying sizes, chemistries, or types. Do not short circuit, puncture, incinerate, crush, over-charge, over discharge, or expose the batteries to temperatures above the declared limit. Abuse of the batteries will result in the risk of fire or explosion, which could release hydrogen fluoride gas.

乙炔(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炔(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标识 中文名乙炔电石气英文名:acetylene 分子式C 2H2 相对分子质量26.04 CAS号74-86-2 结构号:CH≡CH h3w v,M G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化学类别:炔烃R3}0[2F:`K*b)Mp;q(G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97.5%https://www.360docs.net/doc/5d17097666.html,.^f F~c(T K p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 主要用途: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亦是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塑料的单体,也用于氧炔焊割。https://www.360docs.net/doc/5d17097666.html, \ l o U K{ O Q﷓U)e!f#j t)H~6|3p w 三健康危害&L9N4Tc/}O|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 ]~6jY0KbW 急性中毒: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以注意。{ Wc ~+WXq)@ `(n h u*q u$p {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六西格玛品质论坛@7x | }E#~$H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气。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https://www.360docs.net/doc/5d17097666.html,f%p"w g/PZ 食入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易燃闪点(℃)无意义 爆炸下限(%):2.1 引燃温度(%):305 爆炸上限(%):80.0 最小点火能(mJ):0.02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 危险特性: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U﷓g:is.n

氧气MSDS

化学品安全数据说明书—氧气 第一部分:化学品 化学品中文名称:氧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氧气 化学品英文名称:oxygen; 分子式:O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第三部分:危险品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征: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 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治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 第九部分:理化特征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Ph值:熔点(℃): -218.8 相对密度(水=1): 1.14(-183℃)沸点(℃): -183.1 相对密度(空气=1): 1.43饱和蒸汽压(kPa): 506.62(-164℃) 燃烧热(Kj/mol):无意义临界温度(℃): -118.4 临界压力(MPa): 5.08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 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 最小点火能(mJ):无意义最大爆炸压力(MPa):无意义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 主要用途:用于切割、焊接金属,制造医药、染料、炸药等。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磷酸二氢铵MSDS

一、 理化特性: 二、 危险性概述: 1、 危险性类别: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2、 G HS-分类:皮肤刺激(类别2);眼刺激(类别2A);特异性靶器官系统 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 3、 图标或危害标志: 警示词:警告 4、 危险信息: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刺激。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5、 预防措施: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操作后彻底清 洁皮肤。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穿戴防护手套/眼保护 罩/面部保护罩。 三、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请教医生。

2、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3、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请教医生。 4、食入: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用水漱口。请教医生。 四、消防措施 1、危险特性:不燃。周围着火可放出有害蒸气。有害燃烧产物:遇火可放出氧化磷,氧化氮。 2、灭火方法与灭火剂:选用适合周围火源的灭火器。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3、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防止化学品进入表层水和地层水。喷水以降低蒸气危害,防止化学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 五、泄漏应急措施 1、作业人员防护措施:使用个人防护设备。防止粉尘的生成。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保证充分的通风。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避免吸入粉尘。 2、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处置材料:采用安全的方法将泄漏物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采用液体吸收残留物,根据化学品性质进一步处置。清理污染区,洗液排入废水处理池。收集、处理泄漏物,不要产生灰尘。扫掉和铲掉。存放进适当的闭口容器中待处理。 六、操作处置与储存 1、操作注意事项: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防止粉尘和气溶胶生成。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氩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氩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氩。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氩气。 化学品英文名称:Argon。 分子式:Ar。 推荐用途:用于焊接、不锈钢制造、冶炼、半导体生产、钨化、离子珠如、截流、烧结。用作标准气、平衡气等。 限制用途:非说明书规定的其他任何用途。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和化学危险性:压缩气体,气体比空气重,惰性气体,无色、无味、无臭,在密闭空间内可将人窒息死亡。若遇高温,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健康危害:普通大气压下无毒。高浓度时,使氧分压降低而发生窒息。氩浓度达50%以上,引起严重症状;75%以上时,可在数分钟内死亡。当空气中氩浓度增高时,先出现呼吸加速,注意力不集中,肢体运动协调障碍。继之,疲惫乏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以至死亡。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无危害。但液态氩大量排放时会使密闭空间的氧含量降低,有缺氧窒息的危险。 危险性类别:压力下气体。 符号:

防范说明:1、远离热源和火源。2、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危险信息: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 警示词:警告。 危险信息: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 人员接触后的主要症状:见“第二部分健康危害”。 应急综述:若发生吸入性事故,将患者移入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安静,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如呼吸困难,给输氧或就医。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 化学品中文名称:氩。 有害物成分:氩。 浓度≥99.999% 。 CAS NO.:7440-37-1。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撤离到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如呼吸困难,给输氧或就医。 皮肤接触:皮肤接触液氩,易导致冻伤,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温水中复温。 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液氩进入眼中,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乙炔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炔安全技术说明书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炔 化学品英文名称:Acetylene 分子式:C2H2 分子量:26.04 CAS号:74-86-2 公司名称:xxxx 公司地址: xxxx 企业应急电话:xxxx 2、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炔化学品英文名称: Acetylene 有害成分:乙炔浓度:≥98% CAS号:74-86-2 3、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急性中毒: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 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 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当混有磷化氢、 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注意。 环境危害:电石法生产的乙炔含有H 2S、PH 3 等杂质,系无色毒性气体,对人体 有害。H 2 S在居住区大气的一次最高允许浓度为0.01mg/m3,作业场 所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为10mg/m3,PH 3 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0.3mg/m3,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燃爆危害:极易燃烧爆炸。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无资料。 眼睛接触:无资料。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无意义。 5、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物体、静电、放射线等点火源,极易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

剂接触会猛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 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纯乙 炔也会发生自身直接分解爆炸和其聚合物分解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关闭阀门,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为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 灭火注意事项: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来泄露气体燃烧的火焰,以防止发生回火现象,避免发生更严重的爆炸危险。禁止用四氯化碳等卤 代烷灭火剂灭火。着火容器和溶解乙炔气瓶,在灭火后应继续用水冷 却至正常环境温度(≤40℃)为止。 6、泄露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环境温度严格控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正压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 泄露气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消除方法: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防爆型排风机送至空旷处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溶解乙炔气瓶夹具等连接处泄漏,可关闭瓶阀,更换垫片处置。漏气 容器和气瓶要妥善处理,严禁用户自行焊补、任意敲打等,应送专业 检验单位修复并作检验合格后再用。 7、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溶解乙炔使用时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操作场所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电气设备和工器具。溶解乙炔气瓶操作时,必须配 置回火防止器。采用不发火专用瓶阀扳手,直立操作使用,严禁卧放 排气。放气压力不得超过0.15MPa,流量不得超过0.6m3/瓶.h。瓶内 气体严禁用尽,剩余压力不低于0.05MPa,用毕应关紧瓶阀。严禁在 泄露情况下操作使用乙炔气。验收时应注意品名,注意定期检验日期, 溶解乙炔气瓶每三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超期检验气瓶应及时送检。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操作规程。 储存注意事项:乙炔通常是溶解于溶剂(丙酮)、储存在钢瓶内多孔填料的毛细孔中(即采用溶解乙炔气瓶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仓间温度不宜 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 氯气等卤素、氧化剂等分开存放。仓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 爆型,开关尽量设在仓间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设置 消火栓。库存超过三年的乙炔瓶,无论空瓶或满瓶,均应送专业检验 单位检验后方可使用。 8、接触控制/个人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MAC):中国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隔爆型电器与照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

氧气(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氧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氧 化学品英文名:oxygen 中文名称:氧气 分子式:O2 分子量:32.0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 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乙炔。 避免接触的条件:

MSDS磷酸二氢钾

磷酸二氢钾 1. 产品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磷酸二氢钾 CAS No.: 7778-77-0 分子量: 分子式: KH2PO4 2. 化合物/成分信息 成分 CASNo 含量危险性 ------------------------------ ------------ ------------ --------- 磷酸二氢钾 (一价碱的) 7778-77-0 99-100% 是 3. 危险性识别 紧急情况概述 -------------------------- 警示:可能会引起皮肤、眼睛、呼吸道过敏,如果吞食或吸入是很危险的 ----------------------------------------------------------------------------------------- Page 1 Of 9 健康等级: 1 -轻度 易燃性危害: 0 –无

反应等级: 0 –无 接触等级: 1 -轻度 实验室保护装备: 护目镜; 实验服; 防护手套 ----------------------------------------------------------------------------------------------------------- 潜在的健康影响 ---------------------------------- 吸入:会引起轻度呼吸道过敏. 食入:食入后,磷酸盐会被缓慢地部分的吸收,少数会对全身系统有影响,此种影响会引起如下症状:呕吐、嗜睡、腹泻、血液生化效、心率效应和中枢神经系统效应。磷酸盐的毒性是因为可以隔离钙,食入导致的严重钾中毒很少,因为大量的食入会导致呕吐,如果没有肾脏问题,钾会被迅速排泄掉。钾中毒会导致心率反应,改变呼吸率,骨骼会有刺痛感,四肢麻木,恶心和腹泻。 皮肤接触:酸性会刺激皮肤,长期接触会引发炎症和疼痛,特别是皮肤上有水 眼睛接触:会引发炎症、红肿和疼痛。 长期接触:磷酸二氢钾会隔离钙物质,导致磷酸钙沉积在肾脏 已有病情的加重:肾脏功能受损的人会容易对物料发生反应 4. 急救措施 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

氧气(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氧气(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氧气 中文名:氧、氧气英文名:oxygen 标 分子式:O分子量:32.00 CAS号:7782,44,7 2 识危规号:22001 性状:无色无臭气体理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化熔点(?):,218.8 沸点(?):,183.1 相对密度 (水,1):1.14(,183?) 性临界温度(?):,118.4 临界压力(MPa):5.08 相对密度(空气,1):1.43 质燃烧热(KJ/mol):无意义最小点火能(mJ): 饱和蒸汽压(KPa):506.62(,164?) 燃烧性:助燃燃烧分解产物: 闪点(?):无意义聚合危害:不聚合燃 烧爆炸极限(V,):无意义稳定性:稳定 爆引燃温度(?):无意义禁忌物: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乙炔炸 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危 (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险 性消防措施: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 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毒接触限值: 性毒理资料:

侵入途径:吸入。对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人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体 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危 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害 压为60,100kPa(相对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然,给输氧。如呼吸停止,急 救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工程防护: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防个人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护其他:避免高浓度吸入。 泄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漏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理 包装标志: 5,11 UN编号:1072 包装分类:?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储运条件:不燃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源、贮 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气体、金属粉末分开存放。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运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磷酸氢二钠MSDS

一、理化特性: 二、危险性概述: 1、危险性类别:磷化物可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2、G HS-分类:皮肤刺激 (类别 3) 3、图标或危害标志 警示词警告 4、危险信息:引起轻微皮肤刺激。 5、预防措施: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作业后彻底清 洗。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 好之处使用。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三、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用水漱口。请教医生。 四、消防措施 1、危险特性:本身不能燃烧。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2、灭火方法与灭火剂:选用适合周围火源的灭火器。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3、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没有配备化学防护衣和供氧设备请不要待在危险区。喷水以降低蒸气危害,防止化学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 五、泄漏应急措施 1、作业人员防护措施: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保证充分的通风。 2、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处置材料:采用安全的方法将泄漏物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清理污染区,洗液排入废水处理池。 六、操作处置与储存 1、操作注意事项: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2、储存注意事项:贮存在阴凉处。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打开了的容器必须仔细重新封口并保持竖放位置以防止泄漏。 对光线敏感充气保存。 七、个体防护 1、呼吸系统防护: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

MSDS-氧气

氧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氧化学品英文名称:oxygen 中文名称2:氧气 技术说明书编码:83 CAS No.:7782-44-7 分子式:O2分子量: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氧≥% 7782-44-7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 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 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 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

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 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 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 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 高纯氧(体积)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pH: 熔点(℃):沸点(℃):相对密度(水=1):(-18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饱和蒸气压(kPa):(-164℃) 燃烧热(kJ/mol):无意义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溶解性:溶于水、乙醇。 主要用途:用于切割、焊接金属,制造医药、染料、炸药等。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禁配物: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乙炔。 避免接触的条件:不详聚合危害:不详分解产物:不详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不详刺激性:不详致敏性:不详 致突变性:不详致畸性:不详致癌性:不详

磷酸msds

磷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磷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phosphoric acid 分子式:H 3 PO 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一级≥85.0%。 CAS No.:7664-38-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蒸气或雾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液体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或体克。皮肤或眼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鼻粘膜萎缩、鼻中隔穿孔。长期反复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刺激。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的氧化磷烟气。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用大量水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 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 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易(可)燃物、碱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 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氦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w https://www.360docs.net/doc/5d17097666.html, 氦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成分/组成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名称:氦气 化学式:He 有害物成分: CAS No.:7440-59-7 执行质量标准:GB/T4844-1995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2.2 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 急性: 吸入:造成窒息。若降低空气中生命必须的氧的含量.暴露于缺氧(<19.5%)的大气中能引起头晕,恶心,呕吐, 失去知觉并死亡.在低氧浓度下(<12%),可发生失去知觉直至死亡。 眼睛、皮肤接触无不良影响。 慢性:长时间供氧不足会影响心脏和神经系统 环境危害:无 燃爆危险:曝露于高热或火焰时,钢瓶内压力会上升,大部分的钢瓶皆被设计可由瓶阀的破裂片释放高压气体,如果破裂片失效,会导致爆炸。

w https://www.360docs.net/doc/5d17097666.html, 第三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将由于缺氧窒息人员移到空气清新处,若已停止呼吸,采用人工呼吸。若呼吸困难,则输氧,并迅速进行医务处理。 食入:-- 医生须知:-- 第四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曝露于高热或火焰时,钢瓶内压力会上升,大部分的钢瓶皆被设计可由瓶阀的破裂片释放高压气体,如果破裂片失效,会导致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无 灭火方法:适合发火源的灭火方法 灭火剂:非燃性物质且不会助燃,使用适合发火源的灭火剂 灭火注意事项:如果可行,将钢瓶移出火灾区或使用水雾冷却,抢救人员需着SCBA 第五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将所有人员隔离泄漏区,对该区域进行通风换气并监测含氧量,使用SCBA 消除方法:允许排至大气 第六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一定不要拉、滚动或滑动钢瓶。用合适的手推车来移动钢瓶,不要试图抓住气瓶的盖子来拎起它。保证气瓶在使用的全过程中为固定状态。用一个减压调节阀或独立的控制阀安全地从气瓶内释放气体。用单向阀来防止倒流。不要加热气瓶以使压力和排出量加大。当钢瓶联结到制程时漫漫小心地打开钢瓶阀。如果使用者在操作气瓶阀时有困难,需停止使用,并与供应商联系。不可将工具( 如:扳手,螺丝刀,橇棍等)插入阀盖内。否则会损坏阀并引起泄漏,应使用可调式环状链式扳手来打开过紧的瓶盖。确实使用实瓶、使用中、残瓶的标签以分辨钢瓶的使用状况。为避免空气进入钢瓶内请勿完全用尽气体,用毕后请使用扭力扳手将阀出口盖(PLUG)锁回去。

磷酸三钠msds

磷酸三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磷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 sodium phosphate 中文名称2:磷酸三钠 英文名称2: trisodium phosphate 技术说明书编码: 1566 CAS No.: 10101-89-0 分子式: Na3PO4.12H2O 分子量: 380.1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磷酸钠 10101-89-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对粘膜有轻度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的氧化磷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磷。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收集于干燥、洁

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订标准 TLVWN:未制订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晶体, 在干燥空气中易风化。 pH: 熔点(℃): 73.4 沸点(℃):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 1.62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临界温度(℃):无资料

磷酸钙MSDS

磷酸钙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磷酸钙 化学品英文名称:calcium phosphate,tribasic 中文别名: 英文别名: 技术说明书编码: 分子式:Ca3(PO4)2 分子量:310.18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纯品 CAS No.:7758-87-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在生产加工、使用过程中,磷酸钙粉末可进入呼吸道,其职业危害取决 于所含有杂质二氧化硅和氟。据有关资料报道,磷酸盐只有在剂量很大 的情况下,才可能引起全身毒性作用,在一般生产条件下的剂量没有危 险。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 罩),穿 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 大量 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分开存放,切忌 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及时换洗工作服。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无臭、无味的晶体或无定形粉末。 PH: 熔点(℃):1670 沸点(℃):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3.1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临界温度(℃):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 溶解性:不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酸,溶于酸。 主要用途:用于制陶瓷、乳色玻璃、磷酸一钙、磨光粉、医药品、橡胶、媒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