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第三课
小学科学公开课《热胀冷缩》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科学公开课《热胀冷缩》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3c6691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2.png)
小学科学公开课(热胀冷缩)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本课选自(科学)三年级下册的第—单元(热胀冷缩)的第三课时。
主要通过继探究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之后让学生观察探究固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现象,了解到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掌握肯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最终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内容)小学科学教材第三册下第—单元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经历固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观察认识多种物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合理分析实验现象。
2.感情态度与价值观:⑴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探究各种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的浓厚兴趣,初步认识到事物普遍的开展变化规律。
⑴在与他人的合作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体验合作的愉快,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一般生活之中。
3.科学知识:〔1〕、了解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了解一些液体、气体、固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相关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固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观察固体体积变化现象(实验器材)火柴、酒精灯、水槽、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1825年,英国铺设的第—条铁路在铁轨间没有留缝隙。
结果到了夏天,铁轨有的歪歪扭扭,有的朝上拱起;冬天,铁轨则发生了断裂。
是什么原因使英国的第—条铁轨发生了扭曲和断裂呢?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铁轨间留缝隙又是什么道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了解答案呢,好,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
㈠结合插图,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师:酒精灯的点燃和家中点燃蜡烛有肯定的区别,我们要特别注意并牢牢记住。
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从灯芯旁边引燃,不能从上面点燃;熄灭时不能吹灭,要用灯帽快速盖灭,再提起,看是否已熄灭;两个酒精灯之间不能相互引燃。
记住了吗?师:为了更好的掌握怎样使用酒精灯,我们用一个顺口溜记住操作方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第三课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第三课](https://img.taocdn.com/s3/m/4e0cf093a26925c52dc5bfa4.png)
狗尾草的特点
1.茎细长、柔软 2.叶细长、很窄 3.果实像狗尾巴 4.根像胡须 ……
像樟树பைடு நூலகம்一样 的茎叫木质茎
比较大树和小草
小草特点:生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 水分,比较矮小,茎细、比较软,有 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 种子,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大树特点:生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 水分,比较高大、茎粗、比较硬,有 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 种子,多年生、寿命长,是木本植物。
狗尾草
在校园、田野、 路旁、果园中都 能找到狗尾草, 它是一年生杂草, 全国各地都有分 布。它的果实串 毛茸茸的,很像 狗尾巴。
抬头见大树,低头见小草—— 你认识以下这些常见的小草吗?
黄 花 酢 浆
车 前 草
草
三
蒲
叶
公
草
英
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 的样子画下来。
探究活动:观察狗尾草
狗尾草的简图
所以,小 草是草本 植物,大 树是木本 植物!
比较大树和小草
把相同点写在中间,不 同的特点写在两边
大树
茎粗、很硬 寿命长
叶片宽阔 根粗大
小草
有生命 会长大
茎细、较软
需要阳光、水 寿命短
分和空气
会开花
叶片细长
有种子
根细小
比一比,看谁行
选择题 1.有一种小草,开黄色花,每个叶柄上长着
三张叶片,这种小草是( B )
A.蒲公英 B.黄花酢浆草(三叶草)C.狗尾草
2.( B )的叶片有特殊的香味。
A.柳树 B.樟树 C.梧桐树
3.像樟树一样比较硬的茎叫( C )。
A.草本植物 B.草质茎 C.木质茎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课《认识水和空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课《认识水和空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871fc8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8.png)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课《认识水和空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水和空气》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水和空气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通过对水和空气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水和空气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强,善于动手操作,因此,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水和空气的特性,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水的性质和特点,知道水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2.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空气的性质和特点,知道空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性质和特点的理解与掌握。
2.空气的性质和特点的理解与掌握。
3.实验操作的技能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亲身体验水和空气的性质。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如水、气球、杯子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
3.准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水杯倒置不漏水,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或视频,展示水的循环过程,让学生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水的一些特性,如透明、无色、无味等。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观察水的蒸发、水的溶解能力等。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总结水的性质和特点。
人教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c70ab3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1.png)
人教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第一课多种多样的食物1、我们一日三餐要吃多种(食物)。
2、这些食物来自哪里:米饭来自(水稻)、酱牛肉来自(牛)、炒白菜来自(白菜)。
3、米饭是怎样来到餐桌上的:①(育秧);②(插秧);③(稻谷);④(收割稻谷);⑤(晒稻谷);⑥(加工成大米);⑦(做成米饭)。
4、食物有(植物类)食物、(动物类)食物。
第二课食物的营养1、人需要(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和(矿物质)。
2、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纸上按压后会留下明显的(油迹)。
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后通常会变(蓝)。
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放在火上烧时,会产生像(烧头发)那样的气味。
3、使用酒精灯注意事项:①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②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③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④不要碰倒酒精灯。
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4、(脂肪)和(淀粉)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
5、(蛋白质)是组成身体的主要物质,(维生素)、(钙)、(铁)、(碘)等也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
6、(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功能)必需的物质;7、(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之一;8、(铁)是维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9、(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
10、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牛奶、大豆、虾米、海带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钙);猪肝、瘦肉、菠菜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海带、紫菜等许多海产品中含(碘)量较高。
第三课食物的消化1、对照人体消化器官示意图,说说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过程。
2、人体的不同消化器官能分泌不同的消化液:口腔分泌(唾液),胃分泌(胃酸),肝脏分泌(胆汁),小肠分泌(肠液)……这些帮助人体(消化)食物。
3、大块食物在口腔经过(咀嚼)被(磨碎)。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章第3课《观测天气》教案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章第3课《观测天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4a50190b4c2e3f57276380.png)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章第3课《观测天气》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观测计划。
2.能选择材料设计和制作简易的观测天气变化的仪器。
3.培养学生用简单仪器观察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进行观测,搜集有关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测天气的活动,使学生感受研究天气现象的乐趣,体会科学应该认真细致、实事求是,既做好按分工自己应完成的事情,又与同学合作完成小组的事情。
教学重点:选择材料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简易观测仪,并进行观测。
教学难点:依据自己的温度观测记录结果,绘制气温曲线图,并预测未来气温变化的趋势。
教学用具:吹风机、温度计、简易风向仪器和简易量雨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通过播放天气变化课件,引导学生进入“天气变化多端,观测认识天气”的情景,然后进行教学活动。
二、自主学习(一)、活动一:制定观测计划作为一个天气观测员,首先要学会制定计划。
1、根据P8页进行观测计划制定。
2、小组讨论:观测什么?用什么观测?怎样分工合作?师强调:在讨论制定计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①注意安全,观测计划具有良好的可操控性。
②小组分工明确,使大家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
③观测所使用的工具和仪器较容易得到。
④能由观测内容和工具设计出合理的观测步骤。
3、分组计划,完成计划表。
(二)、活动二:制作简易观测仪1、小组成员事先准备好活动中需要的材料,制作的步骤展示在投影屏幕,同学们既可以参照屏幕进行制作,也可以看书9-10页插图。
2、分组制作风向仪和雨量器。
三、展示交流1、每个小组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听取同学的意见,课下进行改进。
2、同时通过课件来展示风向与箭头指示方向的关系。
四、应用拓展拿制作的风向仪去室外检验效果。
五、达标检测填空1.温度对天气的()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
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可以知道当地气温。
2.风向是指(),通常用()个方向来表示。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3课认识水和空气ppt课件1新人教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3课认识水和空气ppt课件1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2aed2552ea551810a68765.png)
想一想:把这些物体分类,可以怎么分?
给袋中的物体分类
将水、醋、可乐分为一类,称它们为液体
将石头、木头和树叶分为一类,称为固体
空气单独一类,称为气体
完成将石头、木块、树叶、水、醋、 牛奶空气分类,并说明分类标准。
石头、木块、 水、牛奶、 醋
树叶
空气 气 体
固
体
液 体
智力闯关
一、我会选(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地球上大部分的水都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 B)★★★ A.固态 B. 液态 C.气态 D.不确定 A D) 2.你能用什么方法辨别水和白醋( ★★★【可多选】
如何保护水资源呢?
合理开发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把大气降水以 及洪水期多余的河水蓄积起来;开渠引水,把水 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的水调入水资源相对贫乏的 地区(即跨流域调水,如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 海水淡化;人工降雨…… 节流的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 意识,节约每一滴水;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等等。
5、将下面的物体填入合适的框中(填 序号)★★★ ①酱油 ②雪碧 ③饼干 ④豆浆 ⑤白糖 ⑥氧气(常温) ⑦空气 ⑧玻 璃
3、5、8
固体 固体
1 、2、 4
液体
6、7
气体
课后作业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都固体、 液体、气体你能把让它找出来 吗?
谢谢大家
水在哪里?
湖泊
海洋
冰川
空气
地下
瀑布
雪
植物离不水开
无色 冰川
无味
透明
讨
大气 江、河、湖 (地表)(井 水地下 海洋水 (咸水)
水是什么样的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压缩空气》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压缩空气》](https://img.taocdn.com/s3/m/578dcc0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2.png)
说课稿我的说课内容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压缩空气》。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一、说课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会产生弹力。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会使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
2.学生通过使用学习单,会运用绘画等形式记录实验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2.学生通过比较其他人的数据,体会多次实验能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感受空气是可以被压缩或扩张的,并且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
教学难点:解释空气为什么可以被压缩或扩张。
二、说教材《压缩空气》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的内容,通过前面两节课的研究,学生已经可以广泛认同:空气和石块、水等一样,能占据空间。
在此认知基础上,本课以及此后的学习内容要对空气的物质属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在科学的大概念里,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空气当然也不例外。
本课希望学生仔细观察有关空气压缩和扩张的现象,然后让学生试探性地从微粒的层面对现象做出解释。
三、说学生学生在上节课通过实验体验空气占据空间,而在对部分同学的前概念调查中,发现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否可以改变这一问题,非常不确定,不能说出有依据的猜测,所以这节课对学生很有价值。
四、说教法在科学教学中,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我将从以下两个方法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1)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
(2)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更好的去体验。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气泡图提问: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一种怎样的气体?(它是看不见、无色、无气味、会流动、可以被压缩)2.过渡:今天我们将继续来研究空气的另外特征。
人教版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二单元第3课《把它们分离》教案
![人教版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二单元第3课《把它们分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3560b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b.png)
例题1:请用过滤的方法分离下列混合物:沙子和盐水。
答案:首先,将沙子和盐水混合物放入漏斗中,漏斗下方放置一个烧杯。然后,用玻璃棒引流,使混合物缓慢流过漏斗。沙子会留在漏斗中,而水会通过漏斗流入烧杯。通过这种方式,沙子和盐水可以被分离。
例题2:请用蒸发的方法分离下列混合物:水和酒精。
答案:首先,将水和酒精混合物放入蒸发皿中。然后,在蒸发皿下方放置一个酒精灯,用酒精灯加热混合物。水会先蒸发,而酒精的沸点比水高,蒸发得较慢。通过这种方式,水和酒精可以被分离。
板书设计
重点知识点:
- 混合物的定义及组成
- 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过滤、蒸发、吸附等)
- 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
词:
- 混合物、纯净物、过滤、蒸发、吸附
句:
-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 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有过滤、蒸发、吸附等。
2. 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
- 使用图标、颜色、线条等元素,使板书更具视觉吸引力。
首先,我觉得导入部分的效果还不错。我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的方式,成功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他们对于混合物是什么,以及混合物与生活的关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是我预先没有想到的,也让我深感欣慰。
然而,在基础知识讲解部分,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混合物的组成部分和原理的理解有些困难。可能是因为讲解得不够生动,或者学生们还没有形成这样的认知。这个问题我需要认真思考,寻找更好的讲解方式,以便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科学实验指南:分离混合物》
- 《生活中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混合物的奥秘》
- 《混合物分离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 《科学家故事: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课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课](https://img.taocdn.com/s3/m/0afe92b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6e.png)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课一、课文知识点。
1. 主题相关概念。
- 如果课题是关于植物相关的(例如“植物的叶”)- 叶的结构:包括叶片、叶柄、托叶(有的植物没有托叶)等部分。
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通常扁平,有利于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叶柄连接叶片和茎,它能支撑叶片,并使叶片伸展在空中,便于接受光照和进行气体交换。
- 叶的功能:- 光合作用:叶肉细胞里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
其反应式为:二氧化碳+水→光能/叶绿体→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 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表面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还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叶片被灼伤。
- 如果课题是关于动物相关的(例如“动物的翅膀”)- 翅膀的结构:不同动物翅膀结构不同。
鸟类的翅膀有羽毛,羽毛分为正羽、绒羽等。
正羽的羽轴坚硬,羽片宽大,适合飞行时产生升力和控制飞行方向。
昆虫的翅膀薄而透明,一般由膜质构成,上面有翅脉,翅脉起到支撑和加固翅膀的作用。
- 翅膀的功能:- 对于鸟类来说,翅膀主要用于飞行,帮助鸟类寻找食物、逃避天敌、迁徙等。
在飞行时,鸟类通过扇动翅膀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向前的推力。
- 对于昆虫来说,翅膀除了飞行外,有的昆虫翅膀还具有保护身体(如甲虫的前翅硬化成鞘翅,保护后翅和身体)、吸引异性(如蝴蝶翅膀上绚丽的色彩)等功能。
2. 观察与实验。
- 以植物叶为例。
- 观察叶的结构:可以使用放大镜观察叶的表面,看叶片上的叶脉分布(叶脉有网状叶脉和平行叶脉等类型),还可以用镊子轻轻撕下叶片的表皮,观察表皮细胞的形状。
- 验证叶的光合作用:- 实验材料:天竺葵(或其他绿色植物)、黑纸片、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等。
- 实验步骤:- 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 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课《认识水和空气》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课《认识水和空气》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764585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e7.png)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课《认识水和空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水和空气》这一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物质——水和空气。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和空气的成分,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水和空气有了初步的认知,但缺乏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水和空气的特性,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和空气的成分,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探究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和空气的成分。
2.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和空气各成分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导入-探究学习-总结提高”的教学模式,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通过播放课件,展示生活中水和空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物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习:(1)水的三态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水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态变化,如加热蒸发、冷却凝固等,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理解水的三态变化。
(2)空气的成分: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如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等,从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
3.总结提高: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水的三态变化和空气成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三年级下册第三课
![三年级下册第三课](https://img.taocdn.com/s3/m/01e6543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54.png)
三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三课:在哪里看到蓝天?一、课题在哪里看到蓝天?二、学习目标1. 掌握小组合作、科学探究以及社会实践的基本能力;2. 掌握环境的变化的基本知识,感受实践中的责任感。
三、重点词汇及内容1. 环境:环境是指周围的事物,它可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2. 蓝天:蓝天是指空气很干净,空中无云,晴空下可以看见浅蓝色天空的现象。
3. 污染:污染指在局部区域内,气、水、声、温等环境因人类活动而引起破坏性变化,影响水、空气和其他环境的质量,从而导致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的危害的事称之为污染。
四、知识点补充1. 湖泊污染:湖泊污染是指在湖泊中排放了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导致水质受到破坏,湖泊的生态系统破坏,最终导致物种的死亡,水的污染程度也将提高的现象。
2.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排放或散布出大量污染物,影响大气层环境空气质量,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3. 噪音污染:噪音污染指在某地区,由于机器或其他各种设备发出声振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能够影响人们的健康并影响生态环境的现象。
五、科学探究及创新实践1. 小组合作:小组内讨论,分析在哪里会看到蓝天,理智分析,有利有弊探讨,有助于提高小组成员的领导能力和分析能力。
2. 科学探究:在实际活动中,通过说明书、数据收集、实验、调查、比较等方式,检测各种环境因素,查明影响蓝天的原因,深入地理解我们的环境。
3. 社会实践:能够探究环境污染的原因,识别应对措施,把握蓝天这一珍贵资源,从社会实践中感受到责任感,并较客观的体会分析问题的的心得。
六、教学活动1. 热身准备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并说明本节课进行科学探究和社会实践活动。
2. 小组探讨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分成小组,围绕蓝天,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形成一个共同的认识。
3. 讲解学习活动:教师讲授蓝天、污染等概念及科学探究之前对概念进行讲解,学生能够明确概念的知识。
4. 数据收集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让学生有利的掌握他们需要学习的数据,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章第3课《学一点种植技术》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章第3课《学一点种植技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e2a1fb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a.png)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章第3课《学一点种植技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章第3课《学一点种植技术》》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种植技术。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种植植物,并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植物的生长过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缺乏一定的技巧和耐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种植植物的基本技术。
2.学会正确种植植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植植物的基本技术。
2.难点:如何掌握正确的种植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际的种植活动,让学生掌握种植技术。
2.观察法:培养学生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的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总结种植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种植植物的器材和工具,如种子、花盆、肥料等。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图片。
3.安排合适的种植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植物生长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介绍种植植物的基本技术,如种子选择、土壤准备、种植方法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种植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互相交流种植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种植技术,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6.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种植技术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后,尝试运用所学知识种植一种植物,并观察其生长过程。
8.板书(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板书,便于学生复习和巩固。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https://img.taocdn.com/s3/m/57e10be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2.png)
18 、《鞋底花纹的秘密》教学设计
主备人: 执教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能够做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2、知道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了解摩擦力的大小既与重量的大小有关,也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绍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与注意问题。
(4)生自主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形成科学结论。
(1)教师提出探究任务:观察实验结果,有什么发现?
(2)学生通过自主发现、组内交流、相互补充,最终得出结论:在水平面上推或拉一个物
体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被推或拉动的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1.教师提出问题:鞋底为什么有不同的花纹?戴手套对拧瓶盖有什么影响?冬天汽车
3、对探究日常生活的摩擦现象感兴趣;意识到摩擦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也存在着负面影响。
教学重难点
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能够做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教学准备
课件、弹簧、鞋底、毛巾
课时安排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及 要 求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推测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教师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自己猜想的依据。
2.对比实验。
(1)教师提出问题:怎样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这些因素有关?
(2)学生在组内交流后,形成初步的探究方案。
(3)教师展示测量力的工具——测力计,根据学生的方案进行演示,并在演示过程中介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认识液体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认识液体](https://img.taocdn.com/s3/m/0cfdcdff5901020206409c19.png)
最新编辑ppt
1
• 请你说说,我们身边的液体 有哪些?
最新编辑ppt
2
1、像( 水)、( 油)、(醋)、 (酒精)、(牛奶 )、( 果汁)、 ( 蜂蜜)等都是(液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最新编辑ppt
3
研究各种不同液体的性质
说一说:每种液体都是什么?说说你是用什 么方法认出来的。
提示:这几种液体都是无毒的,可以尝。
9
比较不同液体的重量:
1、使用天平前天平的两
边一定是平衡的。
2、在大小相同的量杯里
倒进相同体积的油、水、
牛奶、蜂蜜,比较它们的
重量是不是相同。
最新编辑ppt
10
同体积液体的轻重比较
水
同体积液体由
轻到重排序
2
油
蜂蜜
1
3
我们发现同体积的液体轻重不 同,即密度不同
最新编辑ppt
11
比较各种不同液体的性质
最新编辑ppt
4
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判断出它们可能 是什么液体的?
用眼睛看、
用鼻子闻、 用 嘴尝等。
最新编辑ppt
5
清水 牛奶 食用油 蜂蜜
最新编辑ppt
6
比较各种不同液体的性质
水
牛奶
油
蜂蜜
颜色 无色 白色 黄色 黄色
透明度 完全透明 不透明 半透明 半透明
气味 无气味 奶香味 油香味 花香味
形状 无
把蜂蜜、水、牛奶这三种液体同时倒一 点在斜放的板子上,观察发生的现象。
最新编辑ppt
12
把不同的液体同时倒一点 在斜放的扳子上:
1、液体一定要同时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以,小 草是草本 植物,大 树是木本 植物!
比较大树和小草
把相同点写在中间, 不同的特点写在两边
大树 茎粗、很硬 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长 叶片宽阔 根粗大
小草
有生命 茎细、较软 会长大 需要阳光、水 寿命短 分和空气 叶片细长 会开花 有种子
根细小
比一比,看谁行
选择题 1.有一种小草,开黄色花,每个叶柄上长着 三张叶片,这种小草是( B ) A.蒲公英 B.黄花酢浆草(三叶草)C.狗尾草 2.( B )的叶片有特殊的香味。 A.柳树 B.樟树 C.梧桐树 3.像樟树一样比较硬的茎叫( C )。 A.草本植物 B.草质茎 C.木质茎
狗尾草
在校园、田野、 路旁、果园中 都能找到狗尾 草,它是一年 生杂草,全国 各地都有分布。 它的果实串毛 茸茸的,很像 狗尾巴。
抬头见大树,低头见小草—— 你认识以下这些常见的小草吗?
黄 花 酢 浆 草 三 叶 草
车 前 草
蒲 公 英
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 的样子画下来。
探究活动:观察狗尾草
狗尾草的简图 狗尾草的特点 1.茎细长、柔软 2.叶细长、很窄
3.果实像狗尾巴
4.根像胡须
……
像樟树茎一样 的茎叫木质茎
小草特点:生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 水分,比较矮小,茎细、比较软,有 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 种子,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大树特点:生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 水分,比较高大、茎粗、比较硬,有 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 种子,多年生、寿命长,是木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