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弯曲应力

合集下载

第五章 弯曲应力

第五章 弯曲应力
z1 A 2 1 2
2 2
A
A
A
同理知
2 I y1 I y b A :
横截面对任一轴的惯性矩等于它对平行于该轴的形心 轴的惯性矩加上截面面积与两轴间距离平方的乘积。
例题 【例5-1】求T字形截面的 惯性矩。尺寸单位为cm。 【解】1)求T字形截面中 性轴z轴即形心坐标yC。 将截面分成I、II两部分。
腹板上剪应力为:
腹板上的剪应力沿腹板高 度按抛物线变化。
当y=0时, max
Q S z max Q [b( H 2 h 2) d h 2] 8I z d Izd Qb ( H 2 h2) min 当y=h/2时, 8Izd
当d≤b时,τmax≈ τmin ,可视为均匀分布。 翼缘上剪应力基本上沿水平方向,其值很小可不考虑。 由对各种不同形状的截面上的剪应力的讨 Q max S z max 论知,最大剪应力一般位于最大剪力截面 max I zb 的中性轴上,其计算公式可统一为:
第五章 弯曲应力
§5-1 梁弯曲正应力 §5-2 惯性矩计算 §5-3 梁弯曲剪应力 §5-4 梁弯曲时的强度计算 §5-5 塑性弯曲的概念 §5-6 提高梁抗弯能力的措施
§5-1 梁弯曲正应力
一、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 一般情况下,梁受外力而弯曲时,其横截面上同时有 弯矩和剪力两个内力。弯矩由分布于横截面上的法向 内力元σdA所组成,剪力由切向内力元τdA组成,故横 截面上同时存在正应力和剪应力。
【例5-2】求图示阴影部分对中性轴z轴的惯性矩。 【解】因 I 阴z 2 I 1z
D4
64
d I1z
故 I 阴z
D4
64
4
2 I 1z

工程力学2第五章 弯曲应力

工程力学2第五章 弯曲应力

max
M max ymax M max IZ WZ
目录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
σmax
M
max
y max
Iz

M
max
WZ
σ
1.等截面梁弯矩最大的截面上 2.离中性轴最远处 3.变截面梁要综合考虑 M 与 I z 4.脆性材料抗拉和抗压性能不同,两方面都要考虑
FS 90kN

M
-
x 90kN
I Z 5.832 10-5 m4 1 M EI
ql 2 / 8 67.5kN m
EI Z 200 109 5.832 10 -5 C MC 60 103 194.4m

x
目录
21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第五章 弯曲应力
目录
第五章
弯曲应力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目录
§5-1 纯弯曲
回顾与比较 内力 应力
FN A
T IP
M FS
目录
? ?
§5–1 引言
(Introduction)
4 103 8810-3 c,max 7.6410-6 46 .1106 Pa 46 .1MPa c
目录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3)作弯矩图
(4)B截面校核
2 .5kN.m
t ,max 27.2MPa t
c,max 46.1MPa c
目录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材料力学第五章

材料力学第五章

y
= ∫ y dA
2 A
1 1 π ⋅ d4 π ⋅ d4 I y = Iz = I ρ = ⋅ = z 2 2 32 64
1 π ⋅ (D4 − d 4 ) 对空心圆截面: 对空心圆截面: I = I = I = y z ρ 2 64
第五章 弯曲应力
§5-2 对称弯曲正应力 对称弯曲正应力
M⋅ y 二、弯曲正应力一般公式: 弯曲正应力一般公式: σ= Iz
Ip
弯曲 剪力Q 剪力

第五章 弯曲应力
§5-1 引言 y
梁段
M τ Q
z
σ
横截面上剪应力 横截面上正应力
横截面上内力
Q = ∫τdA
剪应力造成剪力
M = ∫σydA
正应力造成弯矩
剪应力和正应力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剪应力和正应力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超静定问题
第五章 弯曲应力
§5-1 引言
§5-2 对称弯曲正应力 对称弯曲正应力 §5-3 对称弯曲切应力 对称弯曲切应力 弯曲 §5-4 梁的强度条件与合理强度设计 梁的强度条件与合理强度设计 §5-5 双对称截面梁的非对称弯曲 双对称截面梁的非对称弯曲 §5-6 弯拉(压)组合 弯拉( 对称弯曲(平面弯曲): 对称弯曲(平面弯曲): 外力作用在纵向对称面内, 外力作用在纵向对称面内,梁轴线变形 后为一平面曲线,也在此纵向对称面内。 后为一平面曲线,也在此纵向对称面内。
(3)
Mz = ∫ σ ⋅ y ⋅ dA = M (5) A E 2 E 2 E (5) M z = ∫ ρ y dA = ∫ y dA = ρ I z = M
A
ρ
A
1 M = ρ EIz
第五章 弯曲应力

材料力学第5章弯曲应力

材料力学第5章弯曲应力
Iz
M
M
中性轴
z
m
n
y
o
o
dA
z
mn
y
dx
Mzy
Iz
max
Mz Wz
M
MZ:横截面上的弯矩
y:到中性轴的距离
IZ: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M
中性轴
§5-2 惯性矩的计算
一、静矩 P319
y
Sz ydA
A
z dA
zc
c y
S y zdA
yc
A
o
z
分别为平面图形对z 轴和 y 轴的静矩。
ySc Az ydA
F M
F
a
B
F
Fa
5.3 梁弯曲时的正应力
若梁在某段内各横截
面上的弯矩为常量, F
F
a
a
剪力为零, 则该段梁 A 的弯曲就称为纯弯曲。
B
Fs
在 AC 和 DB 段 内 横 截 面上既有弯矩又有剪 M 力, 这种情况称为横 力弯曲或剪切弯曲。
F F
Fa
平面假设
变形前原为平面的梁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保持为 平面, 并绕垂直于纵对称面的某一轴旋转, 且仍 然垂直于变形后的梁轴线。这就是弯曲变形的 平面假设。
C y'
a
x'
xc
b
注意!C点必须为截面形心。
六、组合截面的惯性矩
Iy Iyi
Iz Izi
例2:求对倒T字型形心 轴yC和zC的惯性矩。
解:1. 取参考轴yOz 2. 求形心
2cm y(yc)
1 c1
6 cm
yc
Ai yi A
y
c 1

第五章弯曲应力

第五章弯曲应力

AI 20 60 1200mm2
y'I
20
60 2
50mm
AII 60 20 1200mm2
y'II
20 2
10mm
第五章弯曲应力
整个截面的形心C至z’轴 的距离为:
y'C
Ai yi A
1200 50 120010 30mm 1200 1200
(2) 求各组成部分对中性轴z的
惯性矩 设两矩形的形心轴
为z1和z2,它们对中性轴z的 距离分别为:
aI CCI 20mm, aII C性轴z的惯性矩分别为:
I zI
I z1I
a2 I
AI
20 603 12
202 1200
840103 mm4
I zII
I z2II
a2 II
AII
60 203 12
202 1200
520103 mm4
(3)求整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为:
Iz IzI IzII 840103 520103 1360103 mm4
第五章弯曲应力
§5-3 梁弯曲时的强度计算
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处正应力的计算公式:
My
Iz
(5-3)
最大正应力位于最大弯矩所在截面上距中性轴最远的地方:
IZ1
A
y2 1
dA
IZ1
y a2dA
A
y2dA 2a ydA a2 dA
A
A
A
IZ1 Iz a2 A
同理:
I y1 I y 第b五2 章A弯曲应力
例5-2 已知一T字形截面,求其对中性轴Z的惯性矩
解:(1)确定形心和中性轴 的位置

第五章 弯曲应力

第五章 弯曲应力

缩短。
2、平面假设:
梁弯曲变形后,其原来的横 截面仍保持为平面,只是相 邻横截面绕某一轴相对转了 一个小角度,且仍垂直于梁 变形后的轴线。
中性层:靠近底部的纵 向线伸长,靠近顶部的 纵向线缩短,根据变形 的连续性,中间必有一 层纵向线既不伸长也不 缩短。
中性轴:中性层与横截 面的交线 z 轴,横截面 z 就是绕中性轴转动的。
是拉应力还是压应力,可根据梁的变形情况直接判断。 (3) 由公式推导可知,公式不仅适用于矩形截面梁,而且还适用
于其它一些截面梁,如:圆截面梁、工字形截面梁、T字形
截面梁,等等。
p
(4)由于y、z轴就是横截面的形心主轴,从而可得到启示:当横
截面没有对称轴时,只要外力偶作用在形心主轴之一(例如
y轴)所构成的纵向平面内,上述公式仍适用。
(5)对于用铸铁、木材以及混凝土等材料制成的梁,在应用上述 公式时,都带有一定的近似性。
例5-1 T形截面外伸梁尺寸及受力如图所示。已知横截面对中性轴
的惯性矩Iz=5.33×106mm4。求跨中C截面上a、b、c点的弯
曲正应力。
F = 8kN A
D
0.6m
Fs / kN
解:首先作剪力图和弯矩图,由
( y)d d y
d

即: y
a
故 y
二、物理关系
Me 由于弯曲变形微小,可设各层纤维之间 没有挤压,亦即可认为各纵向纤维处于
单向应力状态。并设 Et Ec E
当 p时
E E y
b

故 y
z o
y
说明:
推导过程简单总结:(三方面)
由变形几何关系得到

材料力学《第五章》弯曲应力

材料力学《第五章》弯曲应力
上海交通大学
1
2
c
O1
d
O2
a
1 1 2
b
2
M
d
O2
c
O1
a
1
b
2
O z y
由变形的连续形可知:
从伸长到缩短的过程中,必存在一 层纵向纤维既不伸长也不缩短,保 持原来的长度。 中性层:由既不伸长也不缩短的纵 M 向纤维组成。 中性轴:中性层与梁横截面的交线。 中性轴垂直于梁横截面的纵向对称轴。 a
1
1
2
c
O1
d
O2
a
1 1 2
b
2
M
d
O2
c
O1
b
2
3. 在伸长区,梁宽度减小, 在缩短区,梁宽度增加。 与轴向拉、压时变形相似。
上海交通大学
O z y
二、假设 1. 梁弯曲平面假设 梁弯曲变形后,横截面仍保持为平 面,并仍与已变弯后的梁轴线垂直, 只是绕该截面内某轴转过一个微小 M 角度。 2. 单向受力假设 设想梁由许多层纵向纤维组成,弯 曲时各纵向纤维处于单向受拉或单 向受压状态。 由实验现象和假设可推知: 弯曲变形时: 靠近梁顶面的纵向纤维受压、缩短; 靠近梁底面的纵向纤维受拉、伸长。
O1Biblioteka 1dqr2
O2
M
a
1
y
b
2
中性层下方,y 为正值, s 也为正值,表示为拉应力; 中性层上方,y 为负值, s 也为负值,表示为压应力。 y =0 (中性轴上),s = 0 ; y |max (上、下表层), s max 。
由(b)式可得s 的分布规律,但因r 的数值未知,中性轴的位置未确定, y 无从算起,所以仍不能计算正应力,用静力学关系解决。

第五章 弯曲应力

第五章 弯曲应力


28.8 106 Pa

28.8MPa
Z
cC

M
B
y 2
Iz

2.5103 N m 52 10-3m 7.6410-6 m4
17.0 106 Pa
17.0MPa
3)计算B截面上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
cB

M
B
y 2
Iz

4 103 N m 8810-3m 7.6410-6 m4
目录
第五章 弯曲应力\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5.2. 2 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横力弯曲时梁横截面上不仅有正应力,而且有切应力。由于切 应力的存在,梁变形后横截面不再保持为平面。按平面假设推导出 的纯弯曲梁横截面上正应力计算公式,用于计算横力弯曲梁横截面 上的正应力是有一些误差的。但是当梁的跨度和横截面的高度的比 值 l >5时,其误差甚小。因此,纯弯曲时横截面的正应力计算公
5.2.1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1. 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
研究梁横截面上正应力的方法与 研究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切应力所用 的方法相似,也须综合研究变形的几 何关系、应力与应变间的物理关系以 及静力平衡关系。
1) 变形的几何关系 取截面具有竖向对称轴(例如
矩形截面)的等直梁,在梁侧面画 上与轴线平行的纵向直线和与轴线 垂直的横向直线,如图a所示。然后 在梁的两端施加外力偶Me,使梁发生 纯弯曲(图b)。此时可观察到下列 现象:
上式是研究梁弯曲变形的基本公式。由该式可知,EIz越大,曲
率半径越大,梁弯曲变形越小。EIz表示梁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
称为梁的弯曲刚度。
将上式代入式 σ E y ,得 My

第五章 弯曲应力知识讲解

第五章  弯曲应力知识讲解

第五章弯曲应力第五章 弯曲应力内容提要一、梁的正应力Ⅰ、纯弯曲和横力弯曲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剪力为零,弯矩为常量,这种弯曲称为纯弯曲。

横力弯曲:梁横截面上同时有剪力和弯矩,且弯矩为横截面位置x 的函数,这种弯曲称为横力弯曲。

Ⅱ、纯弯曲梁正应力的分析方法:1. 观察表面变形情况,作出平面假设,由此导出变形的几何方程;2. 在线弹性范围内,利用胡克定律,得到正应力的分布规律;3. 由静力学关系得出正应力公式。

Ⅲ、中性层和中性轴中性层:梁变形时,其中间有一层纵向线段的长度不变,这一层称为中性层。

中性轴:中性层和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梁发生弯曲变形时横截面就是绕中性轴转动的,在线弹性范围内,中性轴通过横截面的形心。

中性层的曲率,平面弯曲时中性层的曲率为()()1zM x x EI ρ=(5-1) 式中:()x ρ为变形后中性层的曲率半径,()M x 为弯矩,z EI 为梁的弯曲刚度。

(5-1)式表示梁弯曲变形的程度。

Ⅳ、梁的正应力公式1. 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为zMyI σ=(5-2)正应力的大小与该点到中性轴z 的距离y 成正比,试中M 和y 均取其绝对值,可根据梁的变形情况判断σ是拉应力或压应力。

2. 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为maxmax z My I σ=(5-3) maxzz I W y =(5-4) z W 为弯曲截面系数,对于矩形、圆形和弯环截面等,z W 的公式应熟记。

3. 弯曲正应力公式的适用范围:1)在线弹性范围内()p σσ≤,在小变形条件下的平面弯曲弯。

2)纯弯曲时,平面假设成立,公式为精确公式。

横力弯曲时,平面假设不成立,公式为近似公式,当梁的跨高比5lh≥时,误差2%≤。

Ⅴ、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拉、压强度相等的等截面梁[]maxmax zM W σσ=≤ (5-5) 式中,[]σ为料的许用正应力。

当梁内,max ,max t c σσ≠,且材料的[][]t c σσ≠时,强度条件应为[],max t t σσ≤,[],max c σσ≤Ⅵ、提高梁正应力强度的措施1)设法降低最大弯矩值,而提高横截面的弯曲截面系数。

第五章 弯曲应力

第五章 弯曲应力


2 、措施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1)减小M(合理按排梁的受力情况):支座

2 、措施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1)减小M(合理按排梁的受力情况):布载

2 、措施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2) 增大W(合理截面):矩形

2 、措施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2) 增大W(合理截面):工字形、槽形、矩形、
圆形比较(W/A值)
习题讨论课
2)不同材料
组合截面梁
c
Ac
hc
sc
∑Fx=0
σt=Ety/ρ σc=Ecy/ρ
t
s d A = F
A
N
At
ht
t
st
FN=0
c
中性轴?
At
s dA s
Ac
dA = 0
习题讨论课
2)不同材料
c
Ac
hc
组合截面梁
sc
∑My=0
At
ht
t
st
( E ) zdA = 0
例(书例5-1)
★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 弯曲强度特点
1)危险面往往有几处 2)同一截面危险点往往不只一个
★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 有些材料 s t s c 拉压强度要分别校核
s t max
M s t = W t z max
M s c = W c z max

2 、措施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2) 增大W(合理截面):注意和思考 a) 工艺成
本(如空心截面) b) 考虑材质(如铸铁T形梁等)

第五章 弯曲应力

第五章  弯曲应力

三类条件
物理关系
静力关系
1.变形几何关系
m a
n
a
m a o b m
n a o dx
b m
dx
b n
b n
假设oo层为中性层 变形前:aa = bb = oo = dx
m M a
o b m
n a M M
d M
dx
o b n
m o
b′
n o
b′
m
n
变形后:假设中性层oo层变形后的曲率半径为,则
max
M [ ] Wz max
(2) 设计截面尺寸
(3) 计算许用载荷
M Wz [ ]
M max Wz [ ]
例2. T形截面铸铁梁,已知[σt]=30MPa,[σc]=60MPa, 试 80 校核梁的强度。
9kN
A 1m
4kN
B D 1m
20
CLeabharlann 1m120讨论: 1.横截面是绕中性轴转动。 (中性层不伸长也不缩短,中性轴是中性层与横截
面的交线 。) 上部受压
当M > 0时 下部受拉 上部受拉 下部受压
当M < 0时
讨论: 2.纵向纤维的伸长或者缩短与它到中性层的
距离成正比。
m
n′
n a
y
a
y
b m
b
中性层 n′
中性轴 横截面
n
定量分析
与圆轴扭转问题相似,弯曲问题的理论分析也 必须包含三类条件。 变形几何关系
结论: 1.横截面上只存在正应力。
(纵向线与横向线保持直角。)
2.正应力分布不是均匀的。
(纵向线中既有伸长也有缩短的。)

材料力学课件第五章 弯曲应力

材料力学课件第五章  弯曲应力
三、作心轴弯矩图: 作心轴弯矩图:
MI = RA ×200×10 = 23.6×200×10 = 4.72kN⋅ m= Mm ax
−3 −3
MIV = RB ×115×10−3 = 27×115×10−3 = 3.11kN⋅ m
可能的危险截面: 截面, 截面, 可能的危险截面: I-I截面,II-II截面,III-III截面 截面 截面 截面
※一般实心截面细长梁: 最大正应力强度是梁强度的控制因素 一般实心截面细长梁:
Mm ax ≤[σ] W z
※如下情况,需特别校核剪应力: 如下情况,需特别校核剪应力: a) 自制薄壁截面(组合截面)梁: ) 自制薄壁截面(组合截面) b)梁跨度较小 ) c)支座附近有较大集中力 )
简支梁L=2m,a=0.2m。梁上载荷为 例 5.5:图示 简支梁 : 。 q=10kN/m,P=200kN。材料许用应力为 。材料许用应力为[σ]=160MPa, , [τ]=100MPa 。试选择适用的工字钢型号。 试选择适用的工字钢型号。 解: 一、作Q、M图 、 图
m m m m
(三)梁横截面上各点变形规律 三 ①中性层 ②中性轴 ③变形规律
m b x
y b dx
m z y
∵b b′ = ( ρ + y)dθ = ρdθ + ydθ
'
b'b′ − dx = ydθ ∴ε x = dx dx
=
y
b dx
b

ρ y b’
ρ
b’
∴ε x =
y
ρ
(1)
m b x
例5.2 卷扬机卷筒心轴的材料 为45钢,弯曲许用应力 = 钢 弯曲许用应力[σ] 100MPa,心轴的结构和受力 , 情如图所示。 情如图所示。P = 25.3kN。试 。 校核心轴的强度。 校核心轴的强度。 画心轴计算简图: 解: 一、画心轴计算简图: 求支反力: 二、求支反力:由整体平衡

材料力学课件 第五章弯曲应力

材料力学课件   第五章弯曲应力

1 M = ρ EI z
EIz—弯曲刚度。表示梁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 正应力公式
My y σ=E I zρ
公式适用范围: 1、对称弯曲,且纵向纤维无挤压。 2、线弹性范围,且拉压弹性模量相等。 思考题:若不是对称弯曲,以上正应力公式能 否成立?什么条件下成立?
4、最大正应力
最大正应力在横截面的上、下边缘点处
M B = 2.5kNm M C = −4kNm
9kN
A 2.5kN B
8kN/m
C D 88
80 b
20 z 120 20
I z = 763 × 106 mm 4
M B = 2.5kNm
1m
1m
14.5kN
1m
a
M C = −4kNm
3、确定危险点进行强度计算 C截面a点 C截面b点 B截面a点
[q2 ] = 8Wz [σ ] = 8 × 7.22 × 104 × 10 × 10 −6 = 5.78 kN
m
☻提高弯曲截面系数是提高梁的承载能力的主要 措施之一。
例题:一T型铸铁梁受外力如图所示,已知横截面对 中性轴的惯性矩Iz=763×104mm4,铸铁材料的容许 拉应力[σt]=30MPa,容许压应力[σc] =60MPa。试校 核梁的正应力强度。
梁满足强度条件 ☻非对称截面梁可能有两个危险截面、三个危险点
例题:图示20号槽钢受弯曲变形时,测出边缘点A、 B两点间长度的改变量为Δl=27×10-3mm,材料的弹 性模量E=200GPa。试确定两横截面上的弯矩M。
A M 50 B M
问题分析 边缘点
σ max M 单向应力 = Wz
Δl = ε max l AB
σ t max ≤ [σ t ] σ c max ≤ [σ c ]

第五章 弯曲应力

第五章  弯曲应力

此梁为等截面直梁,故全梁最大弯曲正应力在最大弯矩
所在截面上,其值为
max

M max Wz

6M max bh2

6 7.5106 40 802
175MPa
第五章 弯曲应力
5.2 弯曲切应力简介
5.2.1 矩形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 矩形截面梁的任意横截面上,剪力FS皆与横截面的对称
轴y重合(见图5-11(b))。设横截面的高度为h,宽度为b, 现研究弯曲切应力在横截面上的分布规律。
图5-8
第五章 弯曲应力
5.1.4 弯曲正应力公式的适用范围 弯曲正应力公式是在纯弯曲情况下推出的。当梁受到
横向力作用时,一般横截面上既有弯矩又有剪力,这种弯曲 称为横力弯曲。剪力会在横截面上引起切应力τ,从而存在 切应变γ=τ/G。由于切应力沿梁截面高度变化(见下一节), 故切应变γ沿梁截面高度也是非均匀的。因此,横力弯曲时,
第五章 弯曲应力
综上所述,对于各横截面剪力相同的梁和剪力不相同的 细长梁(l>5h),在纯弯曲情况下推导的弯曲正应力公式 (5-2)仍然适用。
第五章 弯曲应力 例5-1 图5-10(a)所示悬臂梁,受集中力F与集中力 偶Me作用,其中F=5kN,Me=7.5kN·m,试求梁上B点左邻 面1-1上的最大弯曲正应力、该截面K点处正应力及全梁的 最大弯曲正应力。
FN 2
dA
A1
式中A1为右侧面pn1的面积,正应力 可按弯曲正应力公式算出,
于是
FN 2
dA
A1
M dM y1 dAM dM
A1
Iz
Iz
A1
y1dAM
dM Iz
S
* z

第五章 弯曲应力

第五章 弯曲应力

C
xc
比较: 比较 Ix1、Ix2、Ixc 的大小
x1
求右图对形心轴的惯性矩。 例3 求右图对形心轴的惯性矩。 解:
20 ×1203 120 × 203 I z = I z1 + I z 2 = + 12 12 = 2.96 ×106 mm 4 I y = I y1 + I y 2
zc
∑S = ∑A
h
z y D d
空心圆截面 W =
πD3
32
(1 − α )
4
d α= D
z y
(2)对于中性轴不是对称轴的横截面 应分别以横截面上受拉和受压部分距中性轴最远的距离 ycmax 和
yt max 直接代入公式 σ = My 求得相应的最大正应力 Iz
σ cmax
σt max =
ycmax
M
Myt max Iz Myc max Iz
M( x) 等直梁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公式为 σ = Wz 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 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
例1:图示梁的截面为T形,材料的许用拉应力和许用 图示梁的截面为T 压应力分别为[ ],则 压应力分别为[σt]和[σc],则 y1 和 y2 的最佳 比值为多少?(C为截面形心) 比值为多少?(C为截面形心) ?(C为截面形心
A
I z = ∫ y dA
2 A
2 A
dA
I P = ∫ r dA
y
A
O
r
z
IP = I y + I z
z
dA
dr
已知:圆截面直径d 例2 已知:圆截面直径 求:Iy, Iz
dA = 2 rdr π
r C
IP 1 Iy = Iz = = ∫ r2dA 2 2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材料(例铸铁),宜采用截面不对称于中性轴。
z
z
2.变截面梁与等强度梁
等截面梁:Wz = 常数,
等强度梁是一种变截面梁,即各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都相 等,且等于许用应力:
3. 梁的合理受力 ① 合理布置载荷
P
Wz = 常数,降低 P
(+)
(+)
P
(+)
q=P/l
(+)
(+)
② 合理布置支座位置
型钢的Iz 和Wz 可查型钢表。
B
y
(中性轴)
z
q=60kN/m
【例】简支梁如图所示,
A
B 试求:梁内的最大正应力。
3m
解:画弯矩图,求最大弯矩
120
180
z
y
M
Mmax
+
x
【例】 求图示梁的最大弯曲正应力,d = 60mm。
d
z
解:
(-)
【例】 求图示梁中央截面上的最大拉应力和 最大压应力以及 G点的正应力,梁由10号槽钢制成。
x
§5–2 对称弯曲正应力
M 纵向对称面
M 一、变形及基本假设
中性层 中性轴 横向线ab变形后仍为直
线,但相对于原来的位置
aa bb
旋转了一个角度;纵向线 弯成弧线(M>0,上缩下伸 ;M<0,上伸下缩),横向
M
M 线与变形后的纵向线仍保
aa
b
b
持垂直。 平面假设
中性层和中性轴
由梁的变形规律,可知梁内必有一层纤维既不伸长也不缩短 ,此层纤维称为中性层。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 中性轴通过截面形心且垂直于外力作用平面。
M 6kN·m
(+)
(-)
x
4kN·m
一、矩形截面 b
z hy
§5-3 对称弯曲切应力 FS
y
t 方向:与横截面上剪力方向相同; t 大小:沿截面宽度均匀分布,沿高度h 分布为抛物线。
最大切应力在中性轴上,为平均切应力的1.5倍。
二、工字形截面
d
比值
可查型钢表中

三、圆形截面
A
FS +
q=3.6kN/m L=3m
A
B
C
2.5m
1m
[习题5-3]
1m
M 7.5kN·
m
(+)
1m 5kN·m
80
40
z 解: 画弯矩图。
30
k
y ② 计算最大弯曲正应力
x
③ 计算k点的弯曲正应力
(拉应力)
[习题5-4] 解:梁发生纯弯曲,

NO.22槽钢:
最大弯曲拉应力: 最大弯曲压应力:
[补充题]
A
B
C
2.5m
1m
解: 画弯矩图。 ② 计算最大正应力
【例】矩形(bh=0.12m0.18m) B 截面梁,试求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切
应力之比。 解:画剪力、弯矩图
–x
M
(+)
x
求最大正应力、最大切应力 应力之比
若将上述梁改为10号工字钢,试计算其最大切应力。
表中: 表中:d = 4.5mm
§5-4 梁的强度条件与合理强度设计 一、梁的强度条件
1. 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
FN=F, M=Fe e = x/2 应力分析,及强度条件
。求切口的允许深度x。
2.方截面 3.矩形截面
4.工字钢 根据 系数
,查表选18号工字钢,其抗弯截面 ,比所需值略小,此时梁的
查表 四种截面面积之比为
可用。
作业:
5-10(梁长l=3m) 5-12
5-16
5-20
二、梁的合理强度设计 1.梁的合理截面形状
合理截面: ★ 矩形截面
z
z
b
★ 工字形截面是由矩形演变而成
对于等截面梁:
2. 弯曲切应力强度条件
三类强度计算的问题
、校核强度:
校核强度
设计截面尺寸
设计载荷
q 【例】试求图示简支梁的载荷集度q。
A
B
已知[s]=100MPa。
解:画M图,求最大弯矩。 3m
180
z
120 y
M
Mmax
+
x
q ≤57.6kN/m
取 q = 57.6kN/m
【例】 已知梁的[s]=120MPa,[t ]=60MPa,d=60mm。
解:画弯矩图,确定
M
(+)
查型钢表,求截面有 关几何量 x
(压应力)
A 1m
M
B
D 【例】 倒T形截面梁,已知


1m 1m
试求该梁内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
解:画弯矩图
(-)
B截面弯矩的绝对值最大: x
4kN.m
作业:
5-3,5-4
[补充题]图示圆截面梁,已知:直径


试求梁内的最大弯曲正应力,并指出其作用位置。
q
q
(+)
(-)
(+)
(-)
§5-6 弯拉(压)组合
一、弯拉(压)组合
A l
P F
FN 图
(+)
M图 ( )
危险面的正应力:
[例] 25a工字钢受力如图,已知:q=10kN/m,F=20kN,l=3m。
试求最大正应力。
解: (1) 画各基本变形的内力图
q
F (2) 危险面的正应力
l
FN
x
(-)
F
试校核该梁的强度。
解:
d
z
(-)
2.5kN.m
Fs 5kN (+)
该梁满足强度要求。 x
【例】 简易吊车横梁由工字钢制成,最大起吊量F=20kN 并可沿
梁轴移动。已知[s]=100MPa,[t ]=60MPa,试选择工字钢型号

解:画剪力、弯矩图,确定
FSmax= F =20kN,Mmax=Fl/4=30kN.m
作业: 5-25,5-28
[习题5-25] 已知:F=40kN, 解: 外力分析 画内力图,确定危险截面
应力分析,及强度条件
。试选择槽钢型号。
先根据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 选择槽钢型号,再按弯曲与 压缩组合校核强度。
FN 图 M图
(—) (—)
[习题5-28] 已知:F=12kN, 解: 内力分析
M
(+) x
二、偏心压缩(或拉伸)
x zP
y
x Pz
y M
b a
x Pz
y M
z
+
n
n
叠加两种应力:
z
b a
[例] 图示环由直径d =50mm的棒料制成。a =60mm,材料的许用
应力
。求许可拉力F。
解:
[例] 图示开口环由直径d =50mm的棒料制成。a =60mm,材料的
许用应力
。求许可拉力F。 解:
①先按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选择截面
Fs
x 查表选22a号工字钢,其抗弯截面系数
M

(+)
x ②校核弯曲切应力强度条件
故选择22a工字钢,可满足强度要求。
【题】已知图示简支梁,
,
,
,
试为梁选择四种截面,并比较它们的用料。
q
30kN.m
解:画弯矩图,求最大弯矩 Mmax=30kN.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根据强度条件,梁所需的抗弯截面系数应满足 1.圆截面
第五章弯曲应力
第五章 弯曲应力
§5–1 引言 §5–2 对称弯曲正应力 §5–3 对称弯曲切应力 §5–4 梁的强度条件与合理强度设计 §5–6 弯拉(压)组合
§5-1 引言 对称弯曲
内力
剪力FS 弯矩M
应力
切应力t 正应力s
aF A
Fa B
FS F
(+)
M
Fa
(+)
(-)
F
纯弯曲: 梁某段的内力只有弯矩没有 剪力时,该段梁的变形称为纯 弯曲。如AB段。 x
梁横截面就像刚性平面一样绕中性轴发生轻微转动。距 中性轴等高处,伸长量或缩短量相等。
二、弯曲正应力公式
(中性轴)
IZ -截面对中性轴 z 的惯性矩。

处,
当截面对称于中性轴时: Wz — 梁的抗弯截面系数。
z
D
圆截面: 圆环形截面:
z
d D
a= d
D
z b 矩形截面:
z
b B
箱形截面:
z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