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十一)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八十八)
基础医学综合基础医学综合的科目在考试中所占的分数较少,在复习过程中需要理解记忆的东西也相对少一些。
有些科目如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是我们口腔整体医学的一个基础性的科目,可能考试中考察的分数并不多,但也是我们理解、学习专业科目时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不可或缺。
其他科目的知识内容涉及多而广,考察的内容复杂,但考试中考察的知识相对表浅,难度不大,得分难度也不是非常高。
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复习策略应该是考前的综合复习,记忆为主,不建议花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它是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
在执业医师考试中,预防医学占分比例比较少,大约占1%左右,题目量小,其中的统计学知识难度较高。
除统计学内容,都比较简单,经简单记忆、复习可达到较好成效。
建议复习策略:放弃统计学内容,考前一周每天拿半小时记忆、背相关重点内容即可。
不建议在此科目用太多时间去复习。
第一单元绪论一、预防医学的概述:定义、内容、特点(一)预防医学的定义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其工作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
这是一个“健康生态模型”,它强调环境与人群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并以人群健康为目的。
(二)预防医学的内容包括: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行为科学与健康促进、卫生管理学(包括卫生系统功能、卫生决策和资源配置、筹集资金和健康措施评价等),以及在临床医学中运用三级预防措施。
要求所有医生应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学会如何了解健康和疾病问题在人群的分布情况,分析物质与社会环境和人的行为及生物遗传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作用的规律,找出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的主要致病因素,以制定防制对策;并通过临床预防服务和社区预防服务,达到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预防疾病、防制伤残和早逝的目的。
2018年【必考】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口腔粘膜病
2018年【必考】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口腔粘膜病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6月份,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概述发生在口腔粘膜软组织中的疾病,主要为局部疾患,也有一些全身疾病在口腔中的表征。
口腔粘膜病基本病理变化一、过度角化 hyperkeratosis角化亢进,是指粘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临床上为乳白色或灰白色。
1.过度正角化 hyperorthokeratosis2. 过度不全角化 hyperparakeratosis二、角化不良 dyskeratosis错角化,为上皮的异常角化,是指在上皮棘层或基底层内个别或一群细胞发生角化。
1. 良性角化不良:多在高度增生的上皮钉突中出现;2. 恶性角化不良:有时可见胞核,细胞形态有一定异形性,见于原位癌及鳞状细胞癌。
三、棘层增生 acanthosis----指棘细胞层较正常厚,增厚的棘层常不规则,伴有上皮钉突的延长或增宽。
---可由棘层细胞的肥大或细胞数目增加所致,但通常是由于细胞数目增加所致。
此病变常见于白斑。
四、上皮异常增生 epithelial dyspla非典型性增生:个别细胞改变。
上皮异常增生:上皮总的紊乱,包括:1.细胞多形性;2.细胞核浓染;3.核浆比例增加;4.核仁增大;5.有丝分裂象增加,可见少数异常有丝分裂6.上皮浅表1/2处出现有丝分裂;7. 棘细胞层中单个或成团细胞角化;8. 上皮基底细胞极性消失;9. 出现一层以上基底样细胞;10. 上皮钉突呈滴状;11. 上皮层次紊乱;12. 细胞粘着力下降。
并不是以上12项均出现才诊断为上皮异常增生,根据以上项目出现的数目,而分为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
重度异常增生实际上就是原位癌,其上皮层内细胞发生恶变,但基底膜尚完整,未侵犯结缔组织。
2018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真题25道及解析
2018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真题25道及解析七颗牙学堂盘点在近几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病例分析部分中出现频次较高的真题,邀请七颗牙学堂名师作答并解析,然后分享给各位考友,希望给大家的口腔执业医师考试通关带来帮助!七颗牙学堂衷心祝愿考生们都能顺利通关考试,拿到梦寐以求的执业医师证书。
温馨提醒各位考友,七颗牙学堂《口腔执业医师历年考点解析4000题》《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历年考点解析3000题》已经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印制完成,有需要的考友可以登录七颗牙学堂官网或者电联我们。
同时,七颗牙学堂真题题库已经全面上线,想要练习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真题的学员请登录官网购买学习。
1.义齿修复前骨尖修整的最佳时机是拔牙后A.2周左右B.4周左右C.8周左右D.10周左右E.12周左右【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牙齿拔除后由于骨质的吸收不均,常可形成骨尖或骨突。
若经过一段时间后仍不消退,且有压痛,或有明显倒凹,妨碍义齿摘戴时,应进行牙槽骨修整,一般在拔牙后1个月左右修整较好。
2.开口度是指患者最大开口时A.上下唇之间的距离B.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的距离C.上下中切牙龈缘之间的距离D.上中切牙切缘至颏底的距离E.鼻底至颏底的距离【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开口度及开口型:开口度是指患者大张口时,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的距离。
可用双脚规或游标尺测量。
正常人的开口度为 3.7~4.5cm,低于该值表明有张口受限。
3.修复前口腔的一般处理有A.处理急性症状B.保证良好的口腔卫生C.拆除不良修复体D.治疗和控制龋病及牙周病E.以上都对【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修复前口腔的一般处理有、处理急性症状、保证良好的口腔卫生、拆除不良修复体、治疗和控制龋病及牙周病都属于之前处理的内容。
4.金属全冠戴用2天后,咀嚼时修复牙出现咬(牙合)痛,检查有明显叩痛,其原因为A.牙髓炎B.牙周炎C.咬(牙合)时有早接触点D.牙龈炎E.接触点过松【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咬(牙合)时有早接触,会使该牙承受较大的咬(牙合)力,形成(牙合)创伤,因此会有咬(牙合)痛。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二百九十一)
四、诊断要点1.多有高血压病史。
2.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3.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
4.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5.急性期脑CT中见高密度血肿,周围有少许水肿,有占位效应和或脑组织移位。
MRI对小脑和脑干能显出Tl加权和T2加权有出血的高信号区。
6.腰穿脑脊液多含血和压力增高(其中20%左右可不含血)。
五、鉴别诊断1.小量脑出血与脑梗死相似,而重症脑梗死可出现明显高颅压症状甚至脑疝,又与脑出血难以鉴别,此时需靠CT以助诊断。
2.外伤性颅内血肿,特别是硬膜下血肿鉴别,以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为主,但多有头部外伤史,头颅CT表现可以鉴别。
3.此外,如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而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不明显,应注意与可引起意识障碍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肝性昏迷、尿毒症、急性酒精中毒、低血糖、药物中毒、CO中毒等鉴别。
六、急性期治疗方法急性期治疗总体原则是保持安静,防止继续出血,积极抗脑水肿;减低颅内压,调整血压改善循环,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
(一)对症治疗基本上与脑血栓形成相同。
1.尽可能就近治疗不宜长途搬运,如搬动,亦尽量保持平稳,减少颠簸,以免加重出血。
2.保持气道通畅一般头平卧。
昏迷病人头歪向一侧,避免舌根后坠。
吸氧。
如患者分泌物不能流出,应随时吸出,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务必保持一条通畅的气道,以减轻缺氧,防止窒息。
3.高血压处理脑出血患者发病时血压都有升高,甚至比平时更高,应首先进行脱水、降颅压治疗,暂不使用降血压药物,尤其是不能注射利血平等强力降压药物。
降颅压治疗后,如收缩压在200mmHg以上,可适当给予作用较温和的降压药如呋塞米(速尿)及硫酸镁等。
急性期过后(约2周),血压仍持续过高时可系统应用降压药。
急性期血压急骤下降时表明病情严重,应给升压药物以保证足够的脑供血量。
4.脱水降颅压治疗脑出血后第2天即开始出现脑水肿,3~5天达到高峰,因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治疗脑出血的重要措施。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六十一)
(2)患者的口腔条件:对下颌牙槽嵴低平、用普通全口义齿难以满足患者对咀嚼食物的要求者,口腔黏膜对义齿基托材料过敏者,可优先推荐选择种植义齿。
(3)患者的全身情况:患者的年龄及全身状况能经受种植义齿手术及反复多次就诊的需要。
治疗步骤(一)无牙颌的口腔检查和修复前的准备1.病史采集与患者面对面的采集病史,有助于医师了解患者的个性特点和社会经济情况,这是治疗之前必不可少的交谈。
尤其全口义齿修复的成功有赖于患者的合作,患者应被看成是参与者,而不仅仅是治疗对象。
在采集病史时主要了解以下情况:(1)主观要求:患者希望义齿所能达到的效果,患者对义齿修复的过程、价格、效果的理解程度。
(2)既往牙科治疗情况:缺牙原因、缺牙时间的长短、是否修复过,既往义齿使用情况。
(3)年龄和全身健康状况。
(4)性格和精神心理情况。
2.口腔检查(1)颌面部:患者的颌面部左右是否对称,唇的丰满度,上唇的长短,面部比例是否协调。
下颌张口习惯有无偏斜和前伸,下颌运动是否正常。
侧面面型是直面、凸面还是凹面型。
颞下颌关节有无疼痛、弹响、张口困难等颞下领关节功能紊乱病的症状。
(2)牙槽嵴:检查拔牙后伤口愈合情况,以了解牙槽嵴吸收的稳定程度等。
一般在拔牙2~3个月后,可以开始制作正式的全口义齿。
高而宽的牙槽嵴对义齿的固位、支持、稳定作用好,低而窄的牙槽嵴对义齿的固位、支持、稳定作用差。
(3)颌弓的形状和大小:颌弓一般分为方圆形、卵圆形和尖圆形三种形状,并有大、中、小三类。
检查时,应注意上下颌弓的形状和大小是否协调,上下颌吸收情况是否一致。
如上下颌弓形状和大小相差较多时,会给排列人工牙造成困难。
(4)上下颌弓的位置关系1)水平关系:指上、下颌颌弓的前后,左右关系,一般有以下三种:正常的位置关系:上、下颌颌弓的前后位置关系正常,形状和大小大致相同。
侧面观上下颌弓的唇面基本在同一平面上,或上颌弓位于下颌弓的稍前方,此种关系,有利于人工牙的排列。
上颌前突的位置关系:上颌弓位于下颌弓的前方和侧方,上颌弓大,下颌弓小。
口腔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口腔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为帮助口腔医师备考,以下总结口腔医师考试的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备考有所帮助。
一、解剖学1.口腔解剖学(1)头颅解剖主要包括颅骨、颞下颌关节、面颌关节等的结构与功能。
(2)口腔解剖主要包括口腔腔咽部的结构、牙齿、舌、牙龈、口腔黏膜等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3)颈部解剖主要包括颈部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结等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2.牙周解剖主要包括牙周组织的结构、功能、牙龈疾病的病理生理等。
3.面部解剖主要包括面部肌肉、神经、血管及其相互关系。
二、生理学1.消化系统生理学主要包括口腔消化、胃肠道运动、胃酸分泌、胃肠蠕动、胰腺分泌、胆汁分泌、肠道吸收等。
2.内分泌生理学(1)胰岛素分泌(2)甲状腺功能(3)垂体激素分泌等。
3.口腔生理学主要包括口腔内的消化、唾液分泌、咀嚼、吞咽等。
三、病理学1.口腔病理学主要包括口腔疾病的分类、病因、病变形成机制。
2.牙周病理学主要包括牙周疾病的分类、病因、病变形成机制。
3.颞下关节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颞下关节疾病的分类、病因、病变形成机制。
四、诊断学主要包括口腔疾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
五、牙体牙髓病诊疗学主要包括:龋病的诊断与治疗、牙髓病的诊断与治疗。
六、口腔颌面外科诊疗学主要包括: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适应症、宣传、门诊检查、门诊诊断、医用器械和器械管理、手术保护与消毒、手术切口的绷带。
七、口腔颌面修复学主要包括:牙列正畸治疗计划、正畸治疗器械、正畸治疗过程、正畸治疗结果保护等。
八、口腔颌面放射学主要包括:口腔颌面放射学的基本原理、口腔颌面X线片的解读、常见疾病的X线表现。
九、口腔预防保健学主要包括:口腔疾病的预防、口腔卫生保健知识。
十、口腔颌面护理学主要包括:口腔颌面护理的原则、口腔颌面康复。
这些知识点是口腔医师考试的重要内容,备考过程中需要着重掌握。
希望考生们认真复习,顺利通过口腔医师考试。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二百六十一)
厌氧芽孢梭菌一、破伤风梭菌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1.生物学性状革兰阳性细长杆菌,专性厌氧,有鞭毛,无荚膜。
破伤风杆菌芽孢与菌体形成鼓槌状。
芽胞的抵抗力强。
2.致病物质产生两种外毒素,即破伤风溶血素和破伤风痉挛毒素。
3.所致疾病细菌在局部繁殖释放的破伤风痉挛毒素进入血液到达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封闭了抑制性神经纤维,导致肌肉强直性收缩,出现破伤风所特有的苦笑面容和角弓反张等。
4.防治原则①正确处理伤口:清创并用过氧化氢(双氧水)冲洗创面以消除厌氧环境;②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生素:大剂量使用青霉素;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中和游离的破伤风外毒素;④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主要对象是儿童、军人和易受伤的高危人群。
二、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1.生物学特性革兰阳性粗大杆菌,专性厌氧,有荚膜,无鞭毛。
在血平皿上形成双溶血环。
2.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能产生多种外毒素,如肠毒素等。
引起气性坏疽、食物中毒、厌氧性蜂窝组织炎。
3.微生物学检查气性坏疽发展急剧,后果严重,应尽早作出细菌学报告。
①直接涂片镜检:这是极有价值的快速诊断法。
②分离培养与动物试验:取坏死组织制成悬液,接种血平板或庖肉培养基,厌氧培养,观察生长情况。
4.防治原则伤口的及时处理,破坏和消除厌氧微环境,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可预防大多数(90%)感染。
三、肉毒梭菌形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1.形态革兰阳性短粗杆菌,有鞭毛,无荚膜。
芽孢位于菌体次极端,整个菌体呈网球拍状。
2.致病物质主要是外毒素,即肉毒毒素。
3.所致疾病毒素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作用于颅脑神经核、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阻碍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麻痹。
四、艰难梭菌的致病性艰难梭菌是人类肠道内正常菌群成员之一。
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后,耐药的艰难梭菌能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或假膜性结肠炎。
无芽孢厌氧菌致病条件、感染特征及所致疾病种类1.致病条件无芽孢厌氧菌均为正常菌群,在下述条件下才引起内源性感染:①因手术、拔牙、肠穿孔等原因,使屏障作用受损,致细菌侵入非正常寄居部位;②菌群失调;③机体免疫力减退;④局部组织形成厌氧微环境。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
口腔组织病理学考试中口腔组织病理学大概占总分值的4~5%左右,执业大概25~30分,助理大概12~15分。
考试中所占比例不大,但此部分内容是我们复习专业课的基础内容,复习好口腔组织病理学,对专业课复习时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是我们要重点复习,打基础的重点科目。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基础医学中较为重点的学科,常与临床实际病例结合考察,但所占分数不多,是口腔执业医师中的基础科目。
考试复习时一定要与临床疾病相结合,即从临床表现反推病理变化,病理变化反映临床表现。
第一单元牙体组织成釉质(一)理化特性釉质(牙釉质)是人体中最硬的组织,牙釉质的薄厚不均匀,在牙尖部和切缘处最厚,约2~2.5mm,向牙颈部逐渐变薄。
由占总重量96%~97%的无机物以及少量有机物和水所组成。
按体积计,其无机物占总体积的86%,有机物占2%,水占12%。
釉质的无机物主要由Ca10(PO4)6(OH)2组成釉质中的有机物约占总重量的1%,主要由蛋白质和脂类所组成。
基质蛋白主要有釉原蛋白(amelogenin)、非釉原蛋白和蛋白酶等三大类。
(二)组织结构1.釉质的基本结构釉质的基本结构是釉柱。
釉柱是细长的柱状结构,起自釉质牙本质界,呈放射状,贯穿釉质全层,达到牙齿的表面。
在窝沟处,釉柱由釉质牙本质界向窝沟底部集中,而在近牙颈部,釉柱排列几乎呈水平状。
釉柱的直径平均为4~6μm。
由于釉质表面积比釉质牙本质界处的大,因此,釉柱的直径在表面者较深部的稍大。
釉柱的横断面呈鱼鳞状。
2.釉质牙本质界以及与釉质最初形成时相关的结构(1)釉质牙本质界:釉质和牙本质相交不是一条直线,而是由许多小弧形相连而成。
小弧形的凹面位于牙本质,凹陷处是釉质的圆形突起所在。
此种连接增大了釉质与牙本质的接触面,有利于两种组织间更牢固地结合。
(2)釉梭:釉梭在牙尖部较多见,呈纺锤状,穿过釉质牙本质界包埋在釉质中,它是成牙本质细胞的胞质突起的末端膨大。
在干燥的牙磨片中,釉梭的有机物分解代之以空气,在透射光下,此空隙呈黑色。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两百零一)
3)关节柔韧性活动:指通过躯体或四肢的伸展、屈曲和旋转,锻炼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的活动,也称作拉伸。
4)身体平衡和协调性练习:指改善人体平衡和协调性的组合活动,可以改善人体运动能力。
5.身体活动的强度及其衡量(1)身体活动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身体活动的能耗水平或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
(2)身体活动强度衡量方法:身体活动强度可以根据身体活动者的生理反应或活动的绝对物理负荷量来衡量,常用的衡量指标包括最大心率百分比、最大耗氧量百分比、自我感知运动强度和代谢当量。
1)最大心率百分比:以最大心率百分比来衡量身体活动强度在身体活动促进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最大心率=220-年龄身体活动中应达到的适宜心率即靶心率(THR)与最大心率的百分比值即为最大心率百分比。
2)最大耗氧量百分比:是机体在进行有大肌肉群参与的肌肉动力性收缩活动(如跑步或骑自行车运动)中,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的耗氧量。
身体活动的实际耗氧量与最大耗氧量之比即为最大耗氧量百分比。
3)自我感知运动强度(RPE):是以受试者自我感觉来评价运动负荷的心理学指标,它以个体主观用力和疲劳感的程度来判断身体活动的强度。
4)代谢当量(MET):是指身体活动时的能量消耗与安静坐姿时的能量消耗之比,即相当于安静休息时身体活动的能量代谢水平。
6.身体活动总量是个体活动强度、频度和每次活动持续时间的综合度量,其数值上等于身体活动强度、频度和每次活动持续时间这三个变量的乘积。
国际上常采用梅脱·分钟(MET-min)或梅脱·小时(MET-h)来度量一定时间内身体活动总量。
二、身体活动与健康:身体活动的健康益处;身体活动上海;有益健康的身体活动推荐量1.身体活动的健康益处现有证据显示:①平常缺乏身体活动的人,如果能够经常(如每周3次以上)参加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其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都可以得到改善;②强度较小的身体活动也有促进健康的作用,但产生的效益相对有限;③适度增加身体活动量可以获得更大的健康效益;④不同的身体活动类型、时间、强度、频度和总量促进健康的作用不同。
2018口腔执业医师理论考点30个
2018口腔执业医师理论考点30个口腔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考查范围大、内容广、知识点多,以下是七颗牙学堂小七老师总结整理的30个易错考点,参加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们要认真阅读并记忆。
1.腮腺导管口:腮腺导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粘膜上,呈乳头状突起。
2.翼下颌皱襞:为延伸于上颌结节后内方与磨牙后垫后方之间的粘膜皱襞,其深面为翼下颌韧带,该皱襞是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也是翼下颌间隙及咽旁间隙口内切口的标志。
3.口腔前庭沟:又称唇颊龈沟,马蹄形,是口腔局部麻醉常用穿刺和手术切口部位。
4.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及牙龈,是牙的支持组织。
5.舌扁桃体:舌根部粘膜有许多卵圆形淋巴滤泡突起,其间有浅沟分隔,整个淋巴滤泡称为舌扁桃体。
6.混合牙列期:6~12岁之间,口腔内乳牙逐渐脱落,恒牙相继萌出,恒牙与乳牙发生交替,此时口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这种乳恒牙混合排列于牙弓上的时期称为混合牙列期。
7.颞下颌关节:全身唯一的联动关节,具有转动和滑动两种功能,上由颞骨关节窝、关节结节,下有下颌骨髁突以及位于两者间的关节盘、关节囊和周围的韧带所构成,其活动与咀嚼、语言、表情等功能密切相关。
8.龋病:牙在以细菌(主要是变形链球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9.四环素牙:牙齿发育期间过量使用四环素药物,致使萌出后牙齿颜色和结构发生改变。
10.牙隐裂:牙冠表面的非生理性细小裂纹,常不易发现。
11.急性根尖周炎:从根尖部牙周膜出现浆液性炎症到根尖周组织形成化脓性炎症的一系列反应过程,可发展为牙槽骨的局限性骨髓炎,严重时还将发生为颌骨骨髓炎。
12.慢性根尖周炎:指根管由于长期有感染及病原刺激存在,根尖周围组织呈现慢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炎性肉芽组织形成和牙槽骨破坏。
13.楔状缺损:指牙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缺损呈楔形。
14.根管治疗术(RCT):通过清除根管内的炎症牙髓和坏死物质,并进行适当消毒填充根管,以去除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周围组织的不良刺激,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或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为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围病的一种方法。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七十三)
2)唾液流率:唾液流率是龋危险性评估的有效工具,而且比较容易测定。
可以测定刺激性或非刺激性唾液流率。
根据唾液流率分辨龋危险性高低,判断标准是>1ml/min,0.7~1ml/min和<0.7ml/min,分别提示龋危险性低、中和高。
3)唾液氟水平:唾液是牙的外环境,无机离子可以影响釉质的脱矿和再矿化,其中尤以氟离子最为重要,当口腔中保持一定浓度的氟水平时有防龋作用。
现在的研究结果已认同唾液中持久、略高的氟浓度有防龋作用。
(4)全身健康状况:某些全身性疾病改变了机体的抵抗力,可导致龋病。
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可破坏唾液腺,导致唾液急剧减少,增加龋危险性;出生状况如低出生体重和早产,婴幼儿时期营养状况及生活环境、某些疾病影响釉质发育,使牙易于患龋;某些全身疾病需要长期用药,而使用的药物因其组成中的高碳水化合物、低pH以及对唾液腺功能的影响,可损伤牙。
例如,一些抗副交感神经药、抗高血压药、止痛药、抗心律失常药、抗组胺类药、平喘药和利尿药等长期使用可造成严重口腔干燥,提高龋危险性。
鉴于全身健康与龋病的关系,在检测龋危险性时,应该全面了解检测对象的全身健康状况,对所患的系统性疾病必须深入了解。
这种情况通常用询问或问卷的方式获得。
(5)社会行为方面:社会行为这个预测指标对儿童和老年人的龋预测较为有效。
因为这个阶段免疫力较低,因此,细菌侵害和不良的口腔健康行为都会影响龋的发生。
但是这个危险因素始终是各种预测模型中影响因子较弱的一个,也没有一个社会行为方面的危险因子可以单独作为龋预测的指标。
1)社会经济学因素:家庭收入、家庭背景、母亲教育程度、移民背景也是儿童龋的预测指标。
尤其是父母的饮食行为和态度、口腔卫生状况、态度和认知也是儿童龋的预测指标。
社会经济地位与龋病的关系己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社会经济地位对龋病的影响主要通过蔗糖消耗量、口腔卫生观念和口腔保健行为变化而实施。
社会经济地位对家庭摄糖量、对口腔卫生关注程度、饮食习惯和口腔预防措施的利用等因素产生影响。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十)
牙骨质龋牙骨质龋多发生于牙龈萎缩、牙根面暴露后,牙骨质表面菌斑沉积,继而龋病形成,临床上多见于老年人根龋。
(一)牙骨质龋的病理变化。
早期的牙骨质龋扫描电镜即可见表面小而浅的凹陷内有大量的细菌及菌斑。
病变始于菌斑下,早期病变为表层下脱矿,脱矿后释放的无机盐离子、唾液和菌斑中的矿物离子可重新沉积于牙骨质表面,造成表层矿化相对增高。
显微放射摄影显示表层下脱矿,而表层矿化相对增高。
随着病变进展,细菌产生的蛋白溶解酶破坏有机基质,病变既可沿与牙面垂直的穿通纤维向深层进展,也可沿与牙面平行的生长线及层板状结构向牙骨质上、下扩展。
(二)病变进展,牙骨质磷灰石晶体出现程度不同的溶解、破坏,胶原纤维断裂消失,最终结构崩解、龋洞形成。
由于牙骨质较薄,脱矿的牙骨质很容易沿生长线崩裂、缺失而使病变较快地累及牙本质,形成类似于冠部牙本质龋的组织学改变,或形成牙骨质下的潜行性龋。
同样,牙骨质龋进展缓慢时,在相应的髓腔侧也可出现类似于冠部牙本质龋发生时的修复反应,即形成修复性牙本质。
总结牙平滑面龋:由深层至表层病变可分为四层,即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表层。
牙本质龋:由深层至表层病变可分为四层,透明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
【必考点总结】本单元内容相对不太重要,考试很少出现。
重点掌握釉质龋和牙本质龋的分层及各层的由龋所致的早期病变局限在龋洞下方,可见血管扩张充血,通透性增加,液体成分渗出,组织水肿,水肿液集聚于微血管周围和结缔组织间,沿着血管壁有炎症细胞游出和纤维蛋白渗出,此时称急性浆液性牙髓炎。
随着炎症加重,血流减慢,炎症细胞沿血管壁排列,成牙本质细胞层变性坏死。
大量中性粒细胞游出集聚于该区,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也浸润至病变中,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在吞噬细菌的同时也受各种损伤因子的作用而发生变性坏死,释放溶酶体酶、蛋白水解酶,使自身和坏死组织溶解液化,脓肿形成。
早期病变局限、形成小脓肿,其余牙髓组织基本正常。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一十一)
3.治疗:在局麻下手术切除。
沿颜面部皮纹方向做梭形切口,应切除包括与囊壁粘连的皮肤。
(二)皮样或表皮样囊肿1.概念: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为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发展而形成囊肿;后者也可以由于损伤、手术使上皮细胞植入而形成。
皮样囊肿囊壁较厚,由皮肤和皮肤附件所构成。
囊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腺、汗腺和毛发等结构,中医称为“发瘤”。
囊壁中无皮肤附件者,则为表皮样囊肿。
2.临床表现:多见于儿童及青年。
皮样囊肿好发于口底、颏下,表皮样囊肿好发于眼睑、额、鼻、眶外侧、耳下等部位。
生长缓慢,呈圆形。
皮样囊肿常位于黏膜或皮下较深的部位或口底诸肌之间。
囊膜表面的黏膜或皮肤光滑,囊肿与周围组织、皮肤或黏膜均无粘连,触诊时囊肿坚韧而有弹性,似面团样。
皮样或表皮样囊肿一般无自觉症状,但位于口底正中,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或颏舌肌以上的囊肿,则多向口内发展;囊肿体积增大时可以将舌推向上方,使舌体抬高,影响语言,甚至发生吞咽和呼吸功能障碍;位于下颌舌骨肌或颏舌骨肌以下者,则主要向颏部发展。
3.诊断:皮样囊肿的诊断除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外,穿刺检查可抽出乳白色豆渣样分泌物,有时大体标本可见毛发。
在镜下可见有脱落的上皮细胞、毛囊和皮脂腺等结构。
4.治疗:手术摘除。
在口底下颌舌骨肌,特别是颏舌骨肌或颏舌肌以上的囊肿,应在口底黏膜上做弧形切口,切开黏膜,显露囊壁。
因囊壁较厚故可用手指或钝器分离囊肿,完整摘除;如囊肿位下颌舌骨肌以下,则应在颏下部皮肤上做切口。
囊肿摘除后,分层缝合创口。
颜面部表皮样囊肿,应沿皮纹在囊肿皮肤上做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囊壁,然后将囊肿与周围组织分离,完整摘除,分层缝合。
(三)甲状舌管囊肿1.概念:胚胎发育第4周时,第一对咽囊之间,咽腔腹侧壁的内胚层向下方陷入,形成一个憩室状结构,即甲状腺始基;以后逐渐向下面的间质内伸展,借甲状舌管和咽表面的上皮粘连。
第6周时,甲状舌管自行消失,在起始点处仅留一浅凹即舌盲孔。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零七)
第七单元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瘤样病变【考试大纲】续表概论(一)概念肿瘤是人体正常组织细胞由于内在和外界致病因素长时间的作用,使细胞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产生突变,对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而发生异常增生和功能失调所造成的一种疾病。
(二)口腔颌面肿瘤的分类及命名口腔颌面部肿瘤是按其生长部位、组织来源和生物学特性进行分类和命名。
通常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需掌握的几个基本概念:瘤:一般指良性肿瘤。
如牙龈瘤、牙瘤、腺淋巴瘤等。
个别以瘤命名的恶性肿瘤在前面均加“恶性”的定语,如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恶性多形性腺瘤等等。
癌:来自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通常称为癌。
如舌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下颌骨中枢性鳞癌等等。
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通常称为肉瘤。
如骨肉瘤、横纹肌肉瘤、尤文肉瘤等等。
临界瘤:某些良性肿瘤形态上属良性,病程较长,但常浸润生长,切除后易复发。
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之间,具有恶性倾向而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的这类肿瘤。
如成釉细胞瘤、乳头状瘤、多形性腺瘤等等。
囊肿和瘤样病变:虽不是真性肿瘤,但常具有肿瘤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表现。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以牙源性及上皮源性肿瘤为多见,如成釉细胞瘤、多形性腺瘤等;其次为间叶组织肿瘤如管型瘤,纤维瘤等。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以上皮组织来源最多,尤其是鳞状上皮细胞癌最为常见,约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80%(口腔恶性肿瘤约90%)以上;其次为腺源性上皮癌及未分化癌;肉瘤发生于口腔颌面部者较少,主要为纤维肉瘤、骨肉瘤等。
淋巴和造血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也可首发于口腔颌面部,前者近年来增长趋势迅速。
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建议应用于临床的分类中,头颈部癌瘤正式分为七大解剖部位,即唇、口腔、上颌窦、咽(鼻咽、口咽、喉咽)、唾液腺、喉和甲状腺,其中大多部位均位于口腔颌面部。
(三)口腔颌面肿瘤的致病因素肿瘤病因至今尚未明了,一般认为是外来和内在的多种致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九十)
牙拔除术的基本知识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常用的手术,是治疗某些牙病和由其引起的局部或全身一些疾病的手段。
牙拔除术本身可导致软组织(牙周组织、口腔粘膜)和骨组织的创伤;拔牙是在有唾液和存在大量微生物的环境下,或在已有感染的组织上进行的,因此,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全身和局部反应或并发症。
有时可以引起全身病的激化或加重。
一、适应证牙拔除术的适应证是相对的,应根据医疗水平及患者自身条件进行选择。
1.牙体病:严重广泛不能修复的龋坏,如残根、残冠。
2.根尖病:不能用根管治疗、根尖切除等方法保留的根尖周病患牙。
3.晚期牙周病:牙周围骨组织大部分破坏或因条件所限不能治疗者。
4.创伤牙:因创伤折裂至龈下,或同时有根折,不能用其他治疗方法保存者。
骨折线上的牙,在不影响骨折愈合的前提下应尽量保留。
5.移位或错位牙:影响功能及美观,引致疾病或创伤,妨碍义齿修复的移位牙或错位牙,均应拔除。
6.阻生牙:反复引起冠周炎或引起邻牙龋坏者。
7.多生牙:形状异常,影响美观;位置不正或妨碍功能的多生牙,均可拔除。
8.治疗需要:因正畸治疗或义齿修复而需要拔除的牙;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前,为预防严重并发症而需要拔除的牙;良性肿瘤波及的牙。
9.滞留乳牙:滞留的乳牙影响恒牙正常萌出者,应予拔除。
但在成人牙列中的乳牙,下方无恒牙(先天缺失)或恒牙阻生,乳牙无松动且有功能时,则不必拔除。
10.病灶牙:对可疑为某些疾病,如风湿病、肾炎,特别是一些眼病(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炎、视网膜炎等)的病灶牙,在有关科室医生的要求下,可予拔除。
引起某些局部疾病如颌骨骨髓炎、上颌窦炎等的病灶牙,在急性炎症控制后也应予以拔除。
二、禁忌证拔牙的禁忌证也是相对的。
应根据具体情况,慎重考虑后决定。
必要时,应同有关各科医生,共同决定。
如必须拔除,还应做好周密的术前准备。
(一)心脏病1.有5种情况应视为拔牙的禁忌证:①6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
②不稳定的或最近才开始的心绞痛。
③充血性心力衰竭。
【干货】2018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高频考点
【干货】2018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高频考点医学教育网特别整理了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高频考点,希望对参加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口腔组织病理学1.味觉感受部位是——前甜,后苦,两边酸,咸全部。
2.牙龈固有层可分为以下几组——(1)龈牙组(2)牙槽龈组(3)环形组(4)牙骨膜组(5)越隔组。
3.牙龈组织结构——牙龈由上皮和固层组成,无黏膜下层。
4.透明牙懒人医考本质也称——硬化性牙本质。
5.釉柱的直径平均为——4~6μm。
6.釉质是中无机物占总重量的——96%~97%。
7.牙本质透明层内侧的一层颗粒状未矿化区是——托姆斯颗粒层。
8.腭裂——懒人、医考侧腭突与鼻中隔未融合。
9.混合型唇裂——一侧完全性,一侧不完全。
10.釉质与牙骨质在牙颈部最常见的连接方式是——牙骨质少许覆盖牙釉质。
11.根面龋累及牙本质后其病变进展较冠部牙本质龋缓慢的原因是——颈部牙本质小管数量比冠部少,且随年龄增加牙本质矿化程度提高。
12.死区位于牙本质龋病损的哪一层——脱矿层。
13.所有恒牙的牙蕾在胚胎第几个月时形成——4个月。
14.新形成的原发性牙骨质是无细胞的,它覆盖了牙根的——冠方2/3处。
15.牙本质龋的脱矿层在窝洞制备时可以保留,其原因是——无细菌侵入。
16.口腔黏膜上皮中蛋白质合成最活跃的细胞是——棘层细胞。
17.结合上皮是在龈沟底部约含15~30层细胞。
18.艾滋病时伴发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好发于口腔的——牙龈。
19.骨纤维异常增生症X线表现——如病变区纤维成分较多,则显示囊性透影区。
20.四环素牙主要是由于四环素沉积在哪一层形成的——牙本质。
21.在牙釉质的无机离子中,最易被细菌产生的酸溶解的是——镁、碳酸根。
22.口腔卡波西肉瘤内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为——浆细胞。
23.牙髓中的主要细胞又称为牙髓细胞的是——成纤维细胞。
24.构成牙齿主体的组织是——牙本质。
25.细胞能主动吸收钠,排出钾,转运水,改变唾液的量和渗透压的是——分泌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尖周肉芽肿的发展变化:
1.当身体抵抗力较强而病原刺激较弱时,肉芽组织纤维成分增多,牙槽骨吸收暂停或有修复,有新骨和新牙骨质形成,病变缩小;相反,当机体抵抗力低下而病原刺激增加时,则炎症成分增加,破骨细胞活跃,牙槽骨和根尖周牙骨质出现吸收、破坏,病变范围增大。
2.慢性根尖周肉芽肿可随条件变化而急性发作。
因此,慢性根尖周炎常有反复疼痛、肿张的病史,可出现急性根尖周炎的症状,若有脓肿形成则发展成为急性牙槽脓肿。
3.上皮性根尖周肉芽肿内,由于上皮炎性增生可导致炎性根尖周囊肿形成。
可通过以下方式:①增生的上皮团、中心部分由于营养障碍,液化变性,渗透压增高吸引周围组织液,发展为囊肿。
②增生上皮被覆脓腔,当炎症减轻后变为囊肿。
③被增生上皮包裹的炎性肉芽组织发生退变、液化,形成囊腔。
4.某些青年患者在抵抗力很强、感染轻微的低度刺激作用下,肉芽肿可呈现修复性反应,炎症减轻,吸收处骨质重新沉积,骨小梁增生,骨髓腔缩小,髓腔中纤维组织增生,散在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与此同时牙骨质也可在根面沉积,牙骨质过度增厚。
X线片可见根尖周局灶性阻射区,与周围正常骨分界不清,此又称为致密性骨炎。
【必考点总结】
本单元内容相对较少,但考点集中,应全面掌握。
急性根尖周炎掌握其不同的排脓途径;
第十一单元牙周组织疾病
【考试大纲】
(一)慢性龈炎和龈增生的病理变化
慢性炎症主要局限于牙龈组织的边缘部位时,称为边缘性龈炎;炎症主要局限于牙龈乳头时,称为牙龈乳头炎。
慢性龈炎可以长期单独存在,其中一部分也可能发展为牙周炎。
目前还无法区别单纯性龈炎以及将要发展为牙周炎的龈炎,而且在临床、X线及组织病理学上也无明确的鉴别诊断标准。
慢性龈炎与牙周炎两者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仅一少部分慢性龈炎可能发展为牙周炎。
镜下见主要在牙龈的龈沟壁处有炎症细胞浸润,在沟内上皮的下方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再下方为大量的淋巴细胞(主要为T淋巴细胞)。
炎症细胞浸润区域的胶原纤维大多变
性或丧失。
根据慢性龈炎的病理变化又可分为以下两型:
1.炎症水肿型:牙龈的纤维结缔组织水肿明显,其间有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还可见少量浆细胞,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充血。
2.纤维增生型:上皮下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成束,束间可见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增生不明显,其炎症成分比水肿型为少。
以上两型炎症均只局限于牙龈组织内,其深部的牙周膜与牙槽骨均未见明显变化。
炎症水肿型类似于炎症肉芽组织;纤维增生型类似于瘢痕组织。
龈增生主要是指由多种原因引发的以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组疾病,又称增生性龈炎。
主要由全身性因素引起(包括月经期、青春期、妊娠性及苯妥英性药物性龈炎),常常合并有局部菌斑感染,而呈现炎症性的增生。
龈增生其主要组织病理学变化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粗大的胶原纤维束类似瘢痕组织结构,还可出现胶原纤维水肿、变性及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充血等变化。
一般炎症不明显。
上述龈增生合并口腔菌斑感染时,则与慢性龈炎并存,其病理学变化也出现炎症反应的一系列改变。
(二)剥脱性龈病损的概念和病理变化
剥脱性龈病损是局限于牙龈的发红及脱屑样病变。
临床特征是牙龈鲜红、光亮及上皮表层剥脱,形成粗糙的糜烂面;或上皮分离后未脱落,形成灰白色假膜。
镜下剥脱性龈病损可分为疱型与苔藓型。
疱型是上皮与结缔组织间形成基底下疱,结缔组织内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病变同良性黏膜类天疱疮;如果在上皮内形成上皮内疱,则病变同天疱疮。
苔藓型者,上皮萎缩、棘层变薄,基底细胞水肿、液化,基底层附近常见胶样小体,病变符合于疱型或萎缩型扁平苔藓。
牙周炎
牙周炎是发生在牙支持组织上的炎症性感染性疾病。
主要病理变化为:龈牙结合上皮破坏致使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
牙周炎的发展过程为活动期与静止期交替出现。
(一)牙周炎的发展过程:始发期、早期、病损确立期及进展期四个阶段。
其病变可以缓解或停止,呈现出修复现象的静止态;也可以持续发展。
1.始发期:龈沟区的沟内上皮与结合上皮周围表现为急性渗出性炎症反应。
中性粒细胞浸润,其下方可见少量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
一般持续2~4天左右。
2.早期病变: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主要为T淋巴细胞。
炎症滲出液继续增多,此期仍为急性炎症期,临床患者出现典型的牙龈炎表现,此期可持续3周或更长时间。
3.病损确立期: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主要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也不断增多,可见多数浆细胞。
形成较浅的牙周袋。
无牙槽骨吸收破坏,是治疗的关键时期。
4.进展期:结合上皮向深部增生,形成深牙周袋。
破骨细胞活跃,牙槽骨发生吸收、破坏。
此期临床出现明显的牙周溢脓与牙齿松动等典型牙周炎症状。
(二)牙周炎活动期的病理变化
是指已经出现牙周袋及牙槽骨吸收时的牙周组织的各种病理改变
1.牙面上可见不同程度的菌斑、软垢及牙石的堆积;
2.牙周袋内有大量炎性渗出物,可检测出多种免疫球蛋白及补体;
3.沟内上皮出现糜烂或溃疡,一部分上皮向结缔组织内增生呈条索状或网眼状,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并见一部分炎症细胞及渗出物移出至牙周袋内;
4.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延伸,形成深牙周袋,其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
5.沟内上皮及结合上皮下方的胶原纤维水肿、变性、丧失,大部分已被炎症细胞取代,牙槽嵴项骨吸收明显;
6.牙槽骨出现活跃的破骨细胞性骨吸收陷窝,牙槽嵴顶及固有牙槽骨吸收、破坏;
7.牙周膜的基质及胶原变性、降解,由于骨的吸收、破坏,导致牙周膜间隙增宽;
8.深牙周袋致使根面的牙骨质暴露,可见牙石与牙骨质牢固地附着。
牙槽骨吸收与牙周袋形成在临床病理上可分为三种情况:
①龈袋:又称假性牙周袋,是由于牙龈组织炎症性增生、肿大,导致龈缘覆盖牙冠面而形成的龈袋;此时牙槽骨无明显吸收,牙槽骨高度并未丧失;
②骨上袋:牙周袋底在牙槽嵴顶的上方,由于牙槽嵴为水平型骨吸收,牙槽骨高度明显降低,导致骨上袋形成;
③骨内袋:牙周袋底位于牙槽嵴顶的下方,牙槽骨在袋的侧方,牙周袋处于牙根面与牙槽骨之间,主要由牙槽骨发生垂直型骨吸收所致。
X线表现为牙槽骨垂直吸收,牙周膜间隙明显增宽。
(三)牙周炎静止期(修复期)的病理变化
1.牙周袋的袋壁组织在炎症修复期,沟内或袋壁上皮及结合上皮周围的炎症明显减少,在牙周袋与牙槽骨之间可见大量新生的纤维结缔组织,或见粗大的胶原纤维束增生,其间可见少量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还可见新生的毛细血管。
2.牙槽骨吸收处于静止状态,一般观察不到破骨细胞,常可见原有的骨吸收陷窝区又有新的类骨质形成。
牙槽嵴部位的吸收亦可见有类骨质或新骨形成。
3.牙根面被吸收的牙骨质也出现新生现象。
增生的粗大胶原纤维束附着在根面的牙骨质上,被牵拉而增厚或呈棘状增生。
被吸收的根面牙骨质也见新生的牙骨质或类骨质修复。
其他病理变化
牙周变性
指牙周组织的非炎症性、营养不良性退行性变、变质、退化等,牙周变性也称为牙周症。
牙周创伤
牙周组织的创伤有多种来源,包括咬合创伤、外科创伤、牙髓治疗创伤等,其中咬合创伤可以加重牙周炎的发生、发展。
它是一种致伤性咬合关系引起牙周组织的病理性改变,这种咬合关系称为创伤性咬合。
牙周萎缩
在临床上主要指的是牙龈退缩。
一般先有牙槽骨嵴的吸收,即先有骨的退缩、牙槽骨高度变低,后出现牙龈退缩。
【必考点总结】
本单元内容不多,但较为重要。
主要掌握牙周炎发展过程的四个时期及各期特点,其次牙周炎活动和静止期的典型病例变化也要掌握。
熟悉慢性龈炎和龈增生的病理,一个是炎症
来源:金樟教育集团医考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