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经典著作-读后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学经典著作■读后感

目录

一、《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0

二、《理想国》 (1)

三、《社会契约论》 (3)

四、《论自由》 (4)

五、《法律的概念》 (5)

六、《法律的道德性》 (7)

七、《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9)

八、《正义论》 (10)

九、《认真对待权利》 (11)

十、《德意志意识形态》 (13)

一、《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文明与社会控制(第一章)

作者在第一章中向读者展示了文明的两个方面的表现形式,即“文明是人类力量不断地更加完善的发展,是人类对外在的或物质自然界和对人类目前能加以控制的内在的或人类本性的最大限度的控制。”①文明的这两个方面是相互

依赖的。为什么要对人的本性实行社会控制呢?庞德以抽象的人性论为基础,认为人性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人为了寻求最大利益具有合作的倾向,另一方面,在人自私自利心态的主导下具有扩张自我的本性。②作者在文中谈到,在文明社会中,人们必须能假定其他人不会故意侵犯他们,必须能假定那些从事某种行为的人在其行为中将适当注意以免给其他人带来遭到损害的不合理危险,那么曾使物质自然界的许多东西有可能被控制起来供人类之用的研究、试验和调查,就不可能进行了。正如作者所说的:“社会控制的任务以及我们称之为法的那种高度专门化形式的社会控制的任务,就在于控制这种为了满足个人欲望的个人扩张性自我主张的趋向。”③人们对内在本性的控制,使人们得以继承这个世界并保有和增加他们所继承的东西。根据前文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所认为的文明与社会控制的关系问题,即文明就是社会控制,社会控制就是文明的证明(表现形式)。

作为文明的社会控制是一个有机整体,庞德论述文明与社会控制的内容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支配力”,这种支配力直接地是通过社会控制来保持的,通过对每个人施加压力来维护文明社会。而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又是多样性的,具体包括道德、宗教和法律。从历史的发展史来看,道德与宗教都曾是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在近代世界,法律逐渐从道德与宗教中分离出来,并且成为了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为什么会这样呢?庞德认为,“从十六世纪以来,社会政治组织已经成为首要的了。它具有,或者要求具有,并且就整个来说事实上保持着一种对强力的垄断。所有其他社会控制的手段被认为只能行使从属于法律并

①[美]庞德著,沈宗灵等译:《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

②王常松:《社会法学的理论大纲一一读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第6期。

③[美]庞德著,沈宗灵等译,《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9页。

法律的任务>》,《政治学研究》1988年

在法律确定范围内的纪律性权力。”①当今国家的首要职能就是通过法律实现社 会控制以维护社会文明,“柯勒认为,文化的意义在于提高人对于外在自然界和 内在本性的控制能力,法律的作用则在于维护、促进和传播文化。 ”②这与庞德 的观点不谋而合,文明是整个社会科学的出发点,同时,法律对文明的发扬与 传承功不可没。

通过法律实现社会控制的论断在现代国家的发展中意义深远,从各个国家 的历

史演变看来,法律在国家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法律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 重要。就以我国为例,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国家法治化的程度就是这 个社会文明的程度,这就是对庞德的观点的重要实践。当然, 在法治化的推动

过程中,要注意区分良法与恶法,法治的实质内涵应是“良法”与“善治”

。只 有通过良法实现社会控制,通过良法使民众遵守社会秩序的要求,才能最大限 度地发挥制度效益,才能让人民信仰法律,才能为人民创造文明、传承文明营 造出一个好的制度环境,最终实现社会控制的任务。

二、《理想国》

柏拉图的正义观

按照《理想国》中苏格拉底的阐述,正义分为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

苏格拉底说:当生意人、辅助者和护国者这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而不相 互干扰时,便有了正义,从而也就使国家成为正义的国家了。 为什么城邦的存 在需要人们各司其职呢? “根据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从 城邦的起源来看,由于 人们无法做到自给自足,所以他们需要相互帮助,因而,正义是城邦中的各个 阶层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而不僭越,其背后的假定是人们彼此之间是互利互惠 的,即互相帮助,而不是互相伤害。”③“根据一人一事原则规划后的城邦生活 将由三个不同部分或阶层组成,包括护卫者(统治者和战士)和手工艺者。这 三个部分根据自己掌握的技能在城邦中各自担任不同的角色,从事不同的职业, 过着互不干涉却又相互协调的生活。”④

《文明、法律与社会控制 <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法律的任务 >读后》,《读书》1987年第7期 《柏拉图 <理想国 >中的正义观辩证》,《哲学研究》2012年第8期。

《V 理想国 >正义生活的建构及内在缺陷》,《道德与文明》2010年第5期。

[美]庞德著,沈宗灵等译: 《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法律的任务》,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2页

梁治平 罗跃军 肖红春

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把柏拉图的这种城邦正义理解为纯粹正义生活

每个人都有一份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都能各司其职。然而,人的本性决定了人不可能像作者所叙述的那样“安分守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有的人甚至雄心勃勃期待改变自己的处境。“按照一开始的设计,纯粹正义生活是在自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这一过程受到太多干扰:为了保证正义生活的纯粹性,一种简单性和统一性必须在城邦中产生。”①因此,就必须根除人的本性中的不安分的因子以保持这种简单性和统一性,这明显会造成对个性的压抑,以现在的眼光看来是不可取和不可能实现的。苏格拉底其实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他说: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自身内的各种品质在自身内各起各的作用,那他就也是正义的,即也是做他本份的事情的。为实现正义,也就是前文所说的为了保持这种简单性和统一性,柏拉图提出了几点建议,即良好的教育、良好的制度、相应的德性以及一个具有真正智慧和知识的哲学王的存在。显然,哲学王的设想是

注定无法实现的,能够达到哲学王的要求的人太少太少,即使有的人确实具备了哲学王的素质,他本身也不一定真正想成为哲学王,所以哲学王的构想实施起来是很有难度的。

不管是城邦的正义还是个人的正义,他们都同属于正义这一类型。而且城邦的正义与个人的正义是具有相通性的,木匠做木匠的事,鞋匠做鞋匠的事,其他的人也都这样,各起各的天然作用,不起别种人的作用,这种“正确的分工”不仅体现城邦的正义,也体现个人的正义。那么正义在国家与个人之见起着什么作用呢?“正义是国家与公民个人联接的关节点:是国家与个人现实利益的连接,德性的连接,是在最高善指引下的连接。正义还是德性和幸福的联系环节。”②因为正义的存在,个人得到幸福的满足,同时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秩序,虽然前文分析了永久维持这种“简单性和统一性”几乎是空想,但是即使是从长远来看,正义仍联接着国家与个人,个人正义增强了同胞之间的联系和个人至高的追求境界,国家正义又为公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公民的民族自豪感。

①肖红春:《V理想国>正义生活的建构及内在缺陷》,《道德与文明》2010年第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