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色谱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氧化铝 氧化铝可分为中性(pH7.5),碱性 (pH9.0)和 酸性(pH4.0)三种。
应用范围: 碱性氧化铝用来分离中性或碱性化合物, 如生物碱、脂溶性维生素等。 中性氧化铝适用于酸性及对碱不稳定的 化合物的分离。 酸性氧化铝可用于酸性化合物的分离。
表19-1 硅胶与氧化铝的活度与含水量的关系
Rr = Rf(a) / Rf(s) = La / Ls
薄层色谱Rr值的示意图
参考物质可以是加入试样的纯物质,也 可以是试样中的某一已知组分。
Rr的优点: 1)可以消除系统误差,重现性和可比 性都比Rf好。 2) Rr可以大于1,也可以小于1。
(二)相平衡参数
分配系数K 和容量因子k。
1因. K为、k与RRf值' 的v关系 u
(三)面效参数 理论塔板数,塔板高度
1.理论塔板数(number of theoretical plate;n):反映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 动力学特性的色谱技术参数,代表色谱 分离效能的指标。
计算公式
n =16(L/W)2 L:原点到斑点中心 的距离, W:组分斑点的纵 向宽度。 若L相等,斑点越集 中,即W越小,n越 大。
吸附薄层色谱法 分配薄层色谱法 分子排阻薄层色谱法 胶束薄层色谱法
按分离效能分: 经典薄层色谱法 高效薄层色谱法
(一)吸附薄层色谱法 定义:固定相为吸附剂的薄层色谱法为 吸附薄层色谱法。
分离原理:将A、B两组分的混合溶液 点在薄层板的一端,在密闭的容器中 用适当的溶剂(展开剂,developing solvent,developer)展开。
Rf = L / L0
定时展开, L=ut, L0=u0t, L/L0=u/u0
v=u,u=u0 ; 所以 Rf =R΄
R' 1
1 k
Rf
1 1 k
或
k 1 Rf Rf
1 R'
1 K Vs Vm
则
Rf
1
1 KVs
/ Vm
Rf =1,K=0,k=0,组分不被固定相保留。 Rf =0,K=k=∞,组分停留在原点,完全 被固定相保留。
R (L2 L1) 2d (W1 W2 ) / 2 W1 W2
L2 ,L1:分别为原点至两斑点中心的距 离。 d:两斑点中心的距离, W1,W2:斑点的宽度。
2.分离数(separation number; SN) 分离数是衡量平面色谱分离容量的主 要参数,也是面效的评价参数。
20cm的硅胶板上,用氯仿-乙醇-庚烷(1:1:1)为 展开剂上行展开。当展开剂前沿距板上沿1.5cm 时停止展开。此时,磺胺嘧啶斑点距板下沿 6.7cm,斑点直径9mm。磺胺噻唑斑点距板下沿 9.2cm,斑点直径12mm。已知样品原点距板下沿
2cm,计算它们的Rf值各为多少?分离度又是多
少? 解:L0=20-1.5-2=16.5cm L嘧=6.7-2=5.7cm, Rf嘧 =L嘧/L0=5.7/16.5=0.28 L噻=9.2-2=7.2cm, Rf噻=L/L0=7.2/16.5=0.44
薄层色谱法的特点: ①分离能力强,斑点集中。
②灵敏度高,几微克,甚至几十纳克 的物质也能检出。
③展开时间短,一般只需十至几十分 钟。一次可以同时展开多个试样。
④试样预处理简单,对被分离物质性 质没有限制。 ⑤点样量较大,可点成点或条状。 ⑥所用仪器简单,操作方便。
一、薄层色谱法的主要类型 按使用的固定相和分离机制分:
1.硅胶 吸附特性:硅胶为多孔性无定形粉末, 表面带有硅醇基(silanol, Si OH )呈弱酸 性,通过硅醇基(吸附中心)与极
性基团形成氢键而表现其吸附性能, 由于各组分的极性基团与硅醇基形成 氢键的能力不同,而各组分被分离。
O H·····O H Si O Si
活化:硅胶吸附水分形成水合硅醇基而 失去吸附能力,将硅胶加热至100℃左 右,该水能可逆被除去,而提高活度, 这一过程称为“活化”(activation).
2.相对比移值(relative Rf ,Rr) 定义:组分与参考物质在同一条件下
的Rf值(或移行距离)之比。
计算公式
Rf = Rf(i) / Rf(s) = L(i) / L(s) 其中 Rf(i):组分i的Rf值。 Rf(s):参考物质的Rf值。
同一条件 下测得。
前沿 S A
l0
原点
ls la
薄层色谱法: 1938年 产生 20世纪60年代 发展和普及 20世纪80年代 仪器化薄层色谱法 (instrumental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第一节 平面色谱法的分类和原理
• 平面色谱法的分类 • 平面色谱法参数
一、平面色谱法的分类
按操作方式分为薄层色谱法、纸色谱法、 薄层电泳法。
(b0 b1) (0.36 0.94)
分离数SN=7.3,说明TLC板为普通板, 板效不高。HPTLC板的SN应大于10。
第二节 薄层色谱法
• 薄层色谱法的主要类型 • 吸附薄层色谱的吸附剂和展开剂 • 薄层色谱操作方法 • 定性和定量分析 • 高效薄层色谱法 • 薄层扫描法 • 薄层色谱的应用及实例
第十九章 平面色谱法
• 平面色谱法的分类和原理 • 薄层色谱法 • 纸色谱法
平面色谱法(plane chromatography): 在平面上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方法, 主要包括薄层色谱法和纸色谱法。
纸色谱法: 20世纪40年代 产生 应用于生化医药学方面的微量分析。 20世纪60年代后,应用减少。
常见化合物的极性由小到大为: 烷烃( CH3, CH2 )<烯烃( CH CH ) <醚( OCH3, OCH2 )<硝基化合物 ( NO2)<酯<酮( C O)<醛( CHO)
<胺( NH2)<醇( OH)<酚(Ar OH) <羧酸( COOH)。
常用溶剂的极性强弱: 水>酸>吡啶>甲醇>乙醇>正丙醇
定义:在相邻斑点分离度为1.177时, 在Rf=0和Rf=1两种组分斑点之间能容纳 的色谱斑点数。
计算公式: SN=L0/(b0+b1)-1
b0,b1: Rf=0和Rf=1的组分的半峰宽。
SN越大,平面的容量越大。经典薄层 板的分离数为7~10,高效薄层板的 分离数在10~20范围内。
例1:含磺胺嘧啶和磺胺噻唑的样品,在20cm×
2.塔板高度(height of theoretical plate;H) 塔板高度是由理论塔板数及原点到展开 剂前沿的距离(L0)算出的单位理论塔板 的长度。
计算公式: H= L0/n
H与n成反比,n值越大,H值越小。
(四)分离参数 分离度和分离数
1.分离度 (resolution; R): 两相邻斑点中心的 距离与两斑点平均 宽度的比值。 计算公式:R = 2(L2 –L1) /(W1+W2) =2d/(W1+W2)
A,B两组分 吸附剂
吸附
新的吸附剂
A,B移动
吸附
展开剂溶解 解吸附
展开剂 薄层板上
解吸
吸附,解吸附,再吸附
再解吸,反复多次
A ,B得以分离
KA>KB, RfA<RfB
注意:一般极性大的组分移动速度慢, 极性小的组分移动速度快。
(二)分配薄层色谱法 定义:利用试样中各组分在固定相与流 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的不同,各组分在 板上迁移速度不同而获得分离的薄层色 谱法。
1.薄层色谱法 定义:把固定相均匀地铺在玻璃板、铝 箔或塑料板上形成薄层,在此薄层上进 行色谱分离,称薄层色谱法。 分离原理:随所用的固定相不同而异, 与柱色谱相同。
2.纸色谱法 定义:以纸作为载体的色谱法。 分离原理:属于分配色谱的范畴。
3.薄层电泳法 电泳法是指带电荷的分离物质(蛋白质、 核苷酸、多肽、糖类等)在纸、醋酸纤维 素、琼脂糖凝胶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等支 持介质上,向与其相反的电极方向以不 同速度泳动(或迁移)而实现分离,然后 对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聚丙烯 胺凝胶平板电泳等属平面色谱。
二、平面色谱法参数
(一)定性参数 比移值 ,相对比移值。
1.比移值(retardation factor, Rf) 定义:比移值是溶质移动距离与流动相 移动距离之比。或者说原点到斑点中心 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之比。
基本公式:
Rf= L/L0 L:原点(origin)至斑点中心 的距离, L0:原点至溶剂(solent front)前沿的距离。 要求: 0<Rf <1 适宜范围:0.2<Rf <0.8 最佳:0.3<Rf <0.5
3.硬板的制备:
硬板加了粘合剂,常用的粘合剂有羧甲 基纤维素钠(CMC-Na)和锻石膏 (CaSO4·1/2H2O)两种。
a.硅胶-G板制备 商品硅胶-G本身含有13%的锻石膏,制备 时只需取一定量的硅胶-G在研钵中,加 2~3倍量的水,朝同一方向研磨成糊状, 当稠度适宜时,立即铺板。
b.硅胶-CMC板制备 取羧甲基纤维素钠5~7g,加1000ml水, 加热使溶解,放置澄清,取上清液 100ml,分次加入硅胶约33g,调成糊状。 去除气泡后,将糊状的吸附剂倒在清 洁的玻璃板上,使均匀涂布于整块玻 璃板上,平放自然晾干,105℃活化1h, 置干燥器中保存备用。
c.硅胶GF254板的制备 取硅胶GF254板5g, 加入15~17mL 4‰ 的CMC-Na,调成糊状。去除气泡后,
硅胶的类型: 常用的有硅胶H、硅胶G和硅胶GF254。
硅胶H不含黏合剂,铺成硬板需另加粘 合剂。 硅胶G是硅胶和锻石膏混合而成。 硅胶GF254含锻石膏和无机荧光剂,即锰 激活的硅酸锌(Zn2SiO4:Mn),在254nm紫 外光下呈强烈黄绿色荧光背景。
应用范围:
酸性和中性物质的分离。如有机酸、酚 类、醛类等。
>丙酮>乙酸乙酯>乙醚>氯仿>二 氯甲烷>甲苯>苯>三氯乙烷>四氯 化碳>环己烷>石油醚
选择原则: 先用单一溶剂展开,根据被分离物质在 薄层上的分离效果,进一步考虑改变展 开剂的极性,即采用二元、三元甚至多 元展开剂。
选择依据见 Stahl设计的 一个简图。
例:某物质用氯仿展开时,⑴Rf值太小, 甚至停留在原点,该如何调整展开剂? ⑵若Rf值太大,斑点在前沿附近,又 该如何调整展开剂?
定义: 1.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将细粉状的吸附剂或载体涂布于 玻璃板、塑料板或铝箔上,成一均匀薄 层,经点样、展开与显色后,与适宜的 对照物质在同一薄层板上所得的色谱斑 点作比较,用于进行定性鉴别或含量测 定的方法。 2.薄板(thin layer plate):铺好薄层的板, 称为薄板或薄层板。
解: ⑴Rf值太小,说明流动相极性太 小,应该加大流动相的极性。在氯仿 中加入一定量的甲醇或丙酮。 ⑵若Rf值太大,说明流动相极性太大, 应加入一定量的烷烃或石油醚。
三、薄层色谱操作方法 薄层色谱法一般操作程序可分为制板、 点样、预饱和、展开和显色5个步骤。
(一)薄层板的制备
1.对玻璃板的要求: 表面光滑,清洁。 2.对薄层板的要求: 吸附剂涂铺均匀,表面光滑,厚度一致。 一般厚度为250μm为宜。
分类 正相色谱:流动相的极性比固定相小。 反向色谱:流动相的极性比固定相大。
在正相色谱中,极性大的组分在固定 相中保留时间大,分配系数大,Rf值 小; 在反相色谱中,极性大的组分在固定 相中保留时间短,分配系数小,Rf值 大;
二、吸附薄层色谱的吸附剂和展开剂
(一)吸附剂 吸附薄层色谱法的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为吸附剂,常用吸附剂有硅胶、 氧化铝和聚酰胺等。
R 2d 2 (9.2 6.7) 2.4 W1 W2 0.9 1.2
例2:用薄层扫描法在一氧化铝薄层板 上物测质得半如峰下宽数为据3.6:mLm0;=R1f=0.18的cm物,R质f=半0的峰 宽为9.4mm,试评价该薄层板的板效。
解:SN L0 1 10.8 1 7.3
硅胶含水量%
0 5 15 25 38
活性级
Ⅰ Ⅱ Ⅲ Ⅳ Ⅴ
氧化铝含水量%
0 3 6 10 15
含水量越高,活性越弱。
源自文库
(二)展开剂 展开剂选择是薄层分离成功的重要条 件之一。
选择依据: 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极性、吸附剂的活性、 展开剂的极性来考虑。 一般的极性大的组分用极性大的展开剂, 极性小的组分用极性小的展开剂,即 “相似相溶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