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城市治理的理论依据

合集下载

城市水系治理专题(二)-城市水系治理的理论基础

城市水系治理专题(二)-城市水系治理的理论基础

二、城市水系治理的理论基础水的服务功能理论水的系统循环理论投入产出经济理论水文化社会学理论1水的服务功能理论城市水系是城市系统中的自然要素首先具有一般水系1、水的服务功能理论城市水系是城市系统中的自然要素。

首先具有一般水系的功能,如供水、行洪、灌溉等,同时又具备城市相关的一些特殊功能,包括如下几种:1、城市的生态廊道2、城市的休闲游憩带城市洪水的调蓄空间城市的供水水源3、城市洪水的调蓄空间4、城市的供水水源5、城市的景观界面6、城市的文化遗产廊道7、城市的交通要道(1)城市的生态廊道城市河流是水和各种营养物质的流动通道,是城市城市河流是水和各种营养物质的流动通道是城市蓄水行洪的载体,是各种乡土物种的栖息地,是改善气候功能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底。

(2)城市的休闲养生带城市水系是满足城市居民贴近自然、实现归属感的最重要空间,也是休闲、旅游、娱乐等水文化和水文明重要载体。

城市河流提供广阔多彩的空间和丰富生动的内容,是居民休闲的最佳场所,也是城市居民步行、非机动车行驶的最佳通道,同时城市旅游的特色之地。

道同时城市旅游的特色之地(3)城市洪水的调蓄空间随着城市人口和经济总量的增加,洪水冲击的风险在加大。

城市建设导致小雨中内涝,中雨大内涝,大雨全城瘫痪的恶性循环。

城市水系在排泄和调蓄城市径流中的作度视,调就调蓄,减轻排压力用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强调就地调蓄,减轻排泄压力。

城市要的供水水源(4)城市重要的供水水源河流、湖泊等是重要的水源地,不仅为饮用水提供安全保障,也是景观用水、生态用水等的重要水源,关系到城市的供水安全和用水安全。

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以保护这些功能为前提。

(5)城市的景观形象界面城市河流是城市形象与特色的体现,也是市民生动的日常生活的界面,是城市对外展示的窗口和界面,也是当地人与自然与社会的交流场所是当地人与自然、与社会的交流场所。

(6)城市的文化遗产廊道城市河流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地,也是城市故事与古迹的发生和留存之处,河流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

城市管理及其理论基础

城市管理及其理论基础

物质形态规划可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大
部分问题。


城 市
★马丘比丘宪章

《 雅 典 宪 章

理 现代建筑运动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
》 到 《
论 出了功能主义和规划决定论的主张。但
马 丘
无论是在其理论还是实践当中均出现了
比 丘
一些脱离社会现实、矫枉过正的情况,
宪 章
并在20世纪中期前后开始,受到质疑和
要有市政学、市政管理学和城市管理学等 三种不同的用法。这三种概念具有时间上
其 的前后传承关系,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 城市管理学(urban management或city
关 概 念
management)和市政管理学(municipal management)都起源于市政学(municipal
administration),三者间的基本区别,在
于对城市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和管理过程
的理解不同。

市 市政学是传统术语,它建立在政府与市场二分法 管 的基础之上,强调市政当局对城市公共事务具有
理 垄断性和排他性的管制权,主张城市管理不同于
学 私人部门的管理,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的官僚与
及 其 相 关
科层体制进行运作。市政管理学仍然强调城市政 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具有主导权,它侧重于研究 城市政府的管理组织和职能配置;同时,市政管 理学引入了市场机制和企业管理的理念与手段, 主张用企业管理的模式来改造城市管理,以提高
义 行动。其目的是处理城市居民面临的主要
的 问题和打造一个更具竞争力、更公平和可
国 际
持续发展的城市。
比 (B)在所有城市参与者的帮助下,兼顾 较 私营部门目标和市民利益,在上级政府为

治理理论主要思想综述

治理理论主要思想综述

第8卷第3期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01.8No.3 2007年6月JOURNAL O F ZH ENGZ HOU U N IV E RS IT Y 0F L I G H T INDUSTRY(Social Science)Ju n.2007【文章编号]1009—3729(2007)03—0038-04治理理论主要思想综述张宝锋(郑州轻工业学院法政系,河南郑州450002)【摘要】治理理论是影响当今世界各国治道变革的主流理论,其逻辑体系包括“经济人”假设、公民参与、自组织治理、强势民主、顾客导向、市场化政府等。

自组织治理是治理逻辑体系的内核,其主要特征是交换与合作、支持与制衡、互惠与信任。

【关键词】治理;自组织治理;公民社会【中图分类号]D O;C91—06【文献标识码】A治理作为当今新公共管理或新公共行政的代成本,或是取得最大收益,或是把成本降到最低。

名词,在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已发挥了巨大(2)知识的完备性、偏好的稳定性和较强的计算能作用,成为一种居于主流地位的治国理念,鉴于其对力。

知识的完备性是指个人在经济活动时具备关于我国政府的治理尤其是社区治理具有借鉴意义,因其所处环境的各方面知识,其具备程度即使达不到此对治理的主要思想进行梳理十分必要。

绝对完备,至少也是相当丰富与透彻的。

偏好的稳定性是指个人的偏好体系是有序的,理性排序是经一、“经济人"假设济学对个人偏好的起码要求。

较强的计算能力是指治理的思想基础主要是公共选择理论和管理个人能计算出在各种备选方案中,哪个可达到其偏主义,而二者都是以“经济人”作为自己学说出发点好尺度上的最高点。

[1l 的。

治理理论在承袭公共选择理论和管理主义思想的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经济人”假设也适用于政治同时,也将它们立论的基石“经济人”假设接纳了过领域。

政治活动的本质是一种公共选择,与在经济来。

“经济人”假设是指每一个活动在经济过程中的个活动中一样,个人在参与政治活动时也以个人利益人都以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为动机,面临选择时总是的最大化为目的。

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

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
治理、社会治理、全球治理是近些年产生和 发展起来的一种思潮和理论,其产生和发展的 背景十分复杂,包括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各国政 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世界范围内“结 社革命”的兴起,以及新管理主义思潮的影响 等。在治理理论的影响下,作为城市和乡村的 基层的社区的治理话题,也提上了议程。目前 中国城乡社区的管理与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在经 历的过程一样,正处于由社会控制向社区治理 的历史性转变中,但由于中国历史和现实政治、 经济、社会、文化制度和运行机制的独特性, 中国城乡社区治理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问题又 独具特点,这是社区治理各行为主体必须认识 清楚和认真对待的。当我们致力于社区治理这 一新的理论和实践领域的探索时,别国和中国 过去实践所依据的理论概念,如社区发展、社 区建设、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工作等, 有重要的比较和参考价值。
2、关于治理概念的不同用法 (1)作为最小国家的治理 (2)作为公司治理的治理 (3)作为新公共管理的治理 (4)作为“善治”的治理 (5)作为社会—控制论系统的治理 (6)作为自组织网络的治理
3、关于治理理论的含义 (1)在主体上,超越企业治理的局限, 也突破一国治理的范围 (2)在基础上,超越国家权力中心论, 对内不再享有唯一的、独占性的统治权 威;对外国家主权或自主性观念受到各 类超国家体制概念的挑战和削弱 (3)在方式上,既实行正式的强制管理, 又有行为体之间的协商;既采取正统的 法规制度,又要自愿接受并享有共同利 益的非正式的约束 (4)在目的上,各行为体在互信互利的 基础上进行协调,合作,化解矛盾,维 持秩序,最终实现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 的最大化
(二)善治及其基本要素 1、 善治的定义: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 社会管理过程。 2、 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 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 市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 状态。 3、 法国学者玛丽提出善治或有效治理的四 个要素p45 4、中国学者俞可平提出善治的十个要素: P45 合法性、法治、透明性、责任性、回应、 有效、参与、稳定、廉洁、公正

学科竞赛-社区治理教材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学科竞赛-社区治理教材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社区治理教材综合练习参考答案《社区治理》教材综合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综合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德国社会学家(A )早在1887年就曾经著有《社区与社会》一书,探讨古代社区群落和现代社会的分别。

P2A.腾尼斯B.迪尔凯姆C.韦伯D.帕森斯2、1978年,提出社区功能包括生产、分配、消费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互相支持功能等五个方面内容的学者是( B )。

P7 A.美国学者桑德斯B.美国学者华伦C.中国台湾学者徐震D.中国香港学者林香生、黄于唱二、多项选择题:1、美国学者希腊里和威尔士所提出的社区定义的基本要素包括(A B C D )。

P4 A.一群人B.地域或地点C.社会互动D.共同的依附归属感、心理认同2、美国学者法林根据社区的性质提出的社区类型包括(ABC )。

P5—6A.地理社区B.身份利益社区C.个人网络社区D.行政社区3、系统功能主义学派主要代表者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社会系统从低到高的层次包括(ABCD )。

P14A.有机体系统B.人格系统C.社会系统D.文化系统三、名词解释:1、社区P3中2、地理社区P53、身份利益社区P64、个人网络社区P65、社区问题P26四、简答题:1、简述社区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P2—52、美国学者法林提出的地理社区、身份利益社区和个人网络社区三者有什么区别?P5—63、简述以帕森斯为代表的功能主义学者关于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各自特点。

P144、就一般意义来言,现代化对传统社区的冲击和转变有哪些内容?P24—265、简述社区问题的类型。

P276、在社会学中,关于社区问题的归因有几种理论模式?P28—29(七种理论模式)五、论述题:1、论述当代社会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功能的特点。

P9—122、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有什么特点?P22 它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社区生活有什么冲击和改变?P22—243、简述中国当前城市社区面临的独特挑战和转变。

空间理论视阈下当代中国城市治理研究

空间理论视阈下当代中国城市治理研究

空间理论视阈下当代中国城市治理研究空间理论视阈下当代中国城市治理研究从空间理论的角度来看,城市是一种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社会空间。

城市治理是指通过政府和其他社会力量的合作,对城市中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进行协调和解决的一系列活动。

在当代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治理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

空间理论视阈下的城市治理研究,主要关注城市空间的结构、组织和演变,并探讨这些空间现象对城市治理的影响。

空间理论视阈下的城市治理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是空间理论视阈下城市治理研究的基础。

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城市的布局、空间形态以及城市内部不同区域的功能划分等。

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可以了解城市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城市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研究城市内的空间差异可以揭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从而引导城市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次,城市组织的研究是空间理论视阈下城市治理研究的核心内容。

城市组织是指城市各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包括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

通过对城市组织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城市治理的运行机制和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例如,研究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关系可以帮助城市政府更科学地规划城市发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再次,城市空间演变的研究是空间理论视阈下城市治理研究的重要方向。

城市空间演变是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空间格局的变化和转变。

通过对城市空间演变的研究,可以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城市治理提供发展路径和思路。

例如,研究城市扩张和收缩的模式和原因能够帮助城市政府更好地应对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最后,空间理论视阈下的城市治理研究还应关注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

城市作为一个综合体,各种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通过对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的研究,可以全面把握城市治理的挑战和现实需求。

例如,研究城市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和社会不平等等,可以为城市政府提供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改善建议。

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

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
2、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思想
3、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共驻 共建;责权统一、管理有序;扩大民 主、居民自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4、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P70
三、社区组织 (一)社区组织的不同含义和分类 1、名词意义上的解释是指社会组织在社区
中的表现形式 2、动词意义上的解释为动员、发动、策划
3、阐大释批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治理”理论进行
(二)治理理论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术背景出发 必然产生有所差异的理解,代表人物有:
奥利弗《治理机制》、青木昌彦《比较 制度分析》、詹姆斯《没有政府统治的 治理》和《21世纪的治理》
➢全球治理委员会的定义颇具代表性和权 威性:
2、运动论、工作方案论、方法论、过程 论的相关观点和理论P68 方法论的定义: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 组织和教育社区成员积极参与改善生活, 从而促进社区进步的方法
3、联合国引导了“社区发展”,使其成 为全球性的概念和课题
二、社区建设 (一)社区建设任务的提出过程 1991年5月民政部提出-----1998年7月民政
展任务之外,更看重社区基本要素的教育 ➢ 行为指向是社区中的公共事务,它是一个关
系社区成员切身利益的范围广阔的领域 ➢ 权力运行的方向是一种多向度的、上下互动
的过程
二、由社会控制到社区治理的转变 (一)传统社区管理模式及其特征 ➢ 身份制、单位制、行政制
➢ 特征:以单位制度为主体、以街居制 度为辅助,以社会控制为目标,以管 理的单向性、行政导向为主要特征
4、关于治理理论的主要论点 代表人物:格里.斯托克
(1)治理是指出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 府的一套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
(2)治理明确指出在为社会和经济问 题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存在的界限和责 任方面的模糊之点。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题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题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题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1、具体分析,现代城市的涵义主要从(人口数量和密度、产业构成、行政管辖)区别于农村地区。

2、(第四次)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

3、城市出现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4、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系统分析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综合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5、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较弱,主要以(军事功能、政治功能)为主。

6、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的流动、总人口的增长、技术进步、经济增长)。

7、(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8、与传统的公共管理相比较,(市场导向、结果趋向、绩效标准、顾客导向)成为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字眼。

9、我国城市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可以归纳为(首长负责制、纵向层级的集权制、层级制与职能制相结合、完整制与分离制相协同)。

10、以下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说法正确的是(强调管理对象的外部化)。

11、现代企业成长理论认为,成长经济理论主要包括(企业资源基础论、企业动力能力论、企业知识基础论、企业管理基础论),认为企业必须对能够扩展生产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不断积累才能得以成长。

12、一般认为,增长极通过(支配效应、溢出效应、乘数效应)对区域经济产生组织作用。

13、在我国城市中,城市政治权力系统包括(市法院、中共市委、市检察院、市政府)。

14、在我国城市中,城市政治权力系统包括(市人大、中共市委、市政府)15、(市人大)在城市国家机构中处于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

16、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主要是,具有地方(任免权、监督权、决定权、立法权)。

17、(市人民政府)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城市国家行政机关。

18、在我国城市中,下列的(市政协、市民、城市居委会)属于城市政治参与主体。

19、在我国,市人民团体特指(市妇联、市共青团、市工会)。

20、市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包括(市行政管理体制、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市政府构成体制、市建制体制)。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城市管理学》形考作业任务1-4网考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城市管理学》形考作业任务1-4网考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城市管理学》形考作业任务1-4网考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主观题)1理论联系实际讨论,题目如下(自动选择其一)1. “城市病”及其治理2.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3.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价值与方式考核形式及要求:采取课堂小组讨论形式。

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提交字数不低于500字的讨论提纲。

提纲需要包括以下内容:个人的讨论提纲、联系实际的 例子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讨 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的提纲给每一位学生评分。

答案:1、“城市病”及其治理个人讨论提纲:一、“城市病”的含义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导致现货化 的城市流动人口增加,就业压力增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 住房紧张,能源短缺,而造成的种种弊端,称之为“城市病”。

二、“城市病”的主要表现人口膨胀、就业压力增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能源短缺。

三、“城市病”对人类生活的危害常年在城市居住的人对城市形成的的依赖,会导致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它不公能影响健康,严重者还会发生疾病。

1、 以车代步,2、以补求寿,3、娱乐过度,4、迷恋电视,5、睡眠不足,6、钦食过精。

四、“城市病”的治疗方法比如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北京采取双号限制车辆出 行,未来在销售汽车方面更采取摇号的方法,实行宏观统一 的方式控制抑制问题。

形考任务(主观题)2一、案例分析题(共1道试题,共100分。

)1.撰写论文,题目如下(自动选择其一)(1)浅谈科学发展与城市经济管理;(2)试论科学发展观与城市政府职能转变;(3)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4)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

考核形式及要求:撰写一篇不低于2000字的论文。

撰写的论文要求用WORD修改功能,保持原始修改记录。

答案:浅谈科学发展与城市经济管理所谓的树立和落实 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导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理论武器,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城市管理的工作产生根本性、全面性的影响。

城市环境治理若干理论研究

城市环境治理若干理论研究

教授 , 主要从 事资源经济与环境研究.
第 3期
姜爱林等 : 城市环境治理若干理论研究
所 以 , 环境治 理 的本质 是 影 响人 的行为 , 城市 转变 城
重要性 , 实现从大生产、 高消费、 大排放的行 为方式 向清洁生产、 适度合理消费、 少排放 的行 为方式 的 转变, 即从对环境不友好 的行为方式转 向对环境友
资 源和 环境 城 市 环 境 治理 的 目的是要 解 决 城 市 环境污 染 和生 态破 坏所 造 成 的各 类 环境 问题 , 证 保
境 治 理 的 内容 非 常 广 泛 和 复 杂 , 城 市 其 他 治 理 与
( 或管理) 工作密切相关、 相互影 响和制约, 成为城 市治理 ( 或管理) 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城
中图分类号 : 3 1 X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4— 05 20 )3— 00— 7 17 53 (0 8 0 0 1 0
1 城市 环境治理的涵义 、 本质与特征
1 1 城市环境治理的涵义与本质 .
所谓城 市 环境 治理 是 指 为 维 护 城 市 区域 的环
此, 建立可持续发展 的城市经济体 系、 社会 体系和
市环境 治理与 城 市 治理 ( 或管 理 ) 系统 之 间 是 要 素
城市环境安全 , 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
收稿 日期 :08— 5—1 20 0 2
与整体的关系, 这就决定 了有什么样 的城市发展战 略就有什么样的城市环境保护战略 , 有什么样的城 市治理 ( 或管理) 体制和模式就有什么样 的城市环
钟 京涛 (9 2一) 男, 17 , 山东潍坊人 , 高级 经济师 , 主要从事资源经济与环境研究.

18秋四川网院《市政管理》第一二次作业答案

18秋四川网院《市政管理》第一二次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4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是指城市人口和城市职能向郊区和小城镇迁移和扩散的过程。

A.城镇化B.逆城市化C.大都市化D.地区城市化2.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律,城市化率超过()以后,城市化进程会呈加速发展趋势。

A.30%B.40%C.50%D.60%3.()是一种在消费商具有竞争性,但无法有效地做到排他的产品。

A.纯公共产品B.俱乐部产品C.公共服务D.公共资源4.1959年,经济学家()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区分开来。

A.奥斯特罗姆B.萨瓦斯C.蒂博特D.马斯格雷夫5.市委员会制是由()掌握所有的立法和行政权力。

A.全体委员B.委员长C.少数委员D.市长6.美国的大城市普遍采用(),市长和立法机构的议员均为全职并有薪金。

A.市委员会制B.市长制C.议会经理制D.弱市长制7.()在制定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方面,拥有相当于省级的权限。

A.直辖市B.地级市C.县级市D.副省级市8.()是指以表达和维护一定阶层的群众的具体利益为宗旨,担负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的群众性政治团体。

A.居民委员会B.非营利性组织C.市民参政D.人民团体9.英国学者格迪斯在其出版的()一书中,第一次从区域经济出发考察城市规划,并提出城市规划应该遵循“调查—分析—制定规划方案”的基本程序。

A.《明日的城市》B.《明日的田园城市》C.《建筑十书》D.《进化中的城市》10.下列不属于城市规划编制原则的是:A.统筹原则B.效益原则C.人文原则D.生态原则11.()是指排他性控制和独占某种经济资源、产品、技术或市场。

A.自然垄断B.垄断C.强制性垄断D.经营性垄断12.价格上限机制是由()提出的。

A.李特查尔德B.斯蒂格勒C.布坎南D.普令泰因克13.城市基础设施每增加1%,生产成本可以降低:A.0.219%B.0.325%C.0.129%D.0.437%14.()是人流、物流、信息流、能源流的载体,是保证城市经济和社会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性物质条件。

城市管理中的城市治理理念

城市管理中的城市治理理念

城市管理中的城市治理理念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的居住、工作、生活等多重功能。

而城市管理则是确保城市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

在城市管理中,城市治理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城市管理中的城市治理理念,并分析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治理理念的定义与内涵城市治理理念是指在城市管理中,对于城市发展、城市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基本观念和理念。

它包括了城市管理的目标、原则、方法和手段,以及对于城市发展的战略和规划。

城市治理理念是城市管理者对于城市发展和问题解决的认识和思考,是指导城市管理工作的理论依据。

城市治理理念的内涵丰富多样,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城市治理理念强调城市管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方面相互关联,城市治理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实现城市管理的整体性。

其次,城市治理理念强调城市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城市治理需要依据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不能凭主观意识和个人喜好行事。

同时,城市治理还需要遵循法律法规,确保管理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最后,城市治理理念强调城市管理的民主性和参与性。

城市治理需要广泛吸纳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增加市民参与的机会和途径,实现城市管理的民主化和社会化。

二、城市治理理念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治理理念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城市治理理念决定了城市管理的目标和方向。

如果城市治理理念偏重于经济发展,那么城市管理的重点将是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如果城市治理理念偏重于生态环境保护,那么城市管理的重点将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因此,城市治理理念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城市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其次,城市治理理念决定了城市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不同的城市治理理念将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如市场化管理、社会化管理、规划管理等。

这些方法和手段将直接影响城市管理的效果和成效。

最后,城市治理理念决定了城市管理的参与主体和方式。

如果城市治理理念强调市民参与,那么城市管理将更加注重市民的参与和意见反馈;如果城市治理理念强调政府主导,那么城市管理将更加注重政府的决策和执行。

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讲解

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讲解

(二)治理理论的含义 1、关于治理概念的种种定义 不同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术背景出发 必然产生有所差异的理解,代表人物有: 奥利弗《治理机制》、青木昌彦《比较 制度分析》、詹姆斯《没有政府统治的 治理》和《21世纪的治理》 全球治理委员会的定义颇具代表性和权 威性: 个人与公私机构管理其自身事务的各种 不同方式之总和;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 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 的过程。
二、社区建设 (一)社区建设任务的提出过程 1991年5月民政部提出-----1998年7月民 政部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基层政权和社区 建设司----1999年社区建设进入实验示 范阶段-----2000年1月社区建设进入全 面推进的新的发展阶段
(二)社区建设的含义与要点 1、定义: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 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 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 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 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 活质量的过程。 2、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思想 3、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共驻 共建;责权统一、管理有序;扩大民 主、居民自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4、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P70
第二节 治理理论兴起的背景
一、全球化时代人类政治生活的变化迹 象 (一)全球化及其分类 1、定义:全球化是指多大陆之间形成 的相互依存网络构成的一种世界状态。 2、分类: 经济全球性 军事全球性 环境全球性 社会和文化全球性 政治全球性 法律全球性
(二)经济全球化 1、 全球化首先是经济全球化 2、 定义:主要是指商品、资金、信息、 人员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经济要 素在全球范围内加以合理配置。 3、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两大推动力: (1)私营领域中运输、通讯成本降低 (2)公共领域内限制贸易、投资的政策 障碍的减少 全球化就是时空压缩,全球化使得人类 社会成为一个即时互动的社会。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_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逻辑理路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_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逻辑理路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逻辑理路一、引言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传统的单一主体治理模式已经逐渐显现出局限性。

第八章《区域治理理论》

第八章《区域治理理论》

表8.1
分类 1.强调治 理 是 一 种 社 会 统 治 方 式 2.强调治 理 的 过 程 特 征 学者、机构
中外学者、机构关于“治理”概念界定的代表性观点
`主要观点
世界银行(1996) 一个国家为了发展而对经济和社会资源进行管理时运用权力的方式。 世界经济合作组 织(1996) 运用政治权威管理和控制国家资源,以求经济和社会发展。具体而言,是由 许多不具备明确的等级关系的个人和组织进行合作以解决冲突的工作方 式,它灵活反映了非常多样化的规章制度甚至个人态度。 一国在所有层次上运用经济、政治和行政权力以管理它的事物,包括通过机 制、程序和机构让市民和团体得以表白意见,以及运用法律权力承担责 任和调解歧见。
(1)基于制度安排视角的“区域治理” 概念界说。郝寿义(2007)将“区域治理” 界定为:内生于一个区域的正式或非正式的 制度安排,通过这些制度安排,区域主体可 以实现区域内部的集体活动,包括设定区域 的目标和规则,制定区域公共决策,组织并 协调区域的集体活动等。
(2)基于地域空间资源整合视角的“区域治理” 概念界说。张京祥和黄晓春(2001)认为,区域治 理是一种基于地域空间资源的治理,是将经济、社 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同资本、土地、劳动力、 技术、信息、知识等生产要素综合包融在内的整体 地域治理概念,既涉及中央元,又涉及地区元,也 涉及非政府组织元等多组织元的权利协调,其中政 府、公司、社团、个人行为对资本、土地、劳动力、 技术、信息、知识等生产要素控制、分配及流通起 着关键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空间资源的分 配是协调各社会发展单元的相互利益的重要方式, 因此它是政府握有的为数不多而行之有效的调控社 会整体发展的手段之一,具体表现为各种形式的空 间规划与管理行动。
(2)企业 企业是区域治理的重要主体。企业一般 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常趋向积极参与区域 治理,以实现其利润目标。企业参与区域治 理的目的在于希望在税收等政策方面获得一 定的优惠。此外,企业通过与社会各界的沟 通,以此为公关手段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 企业形象,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超大城市治理的问题和关键探讨 附超大城市治理的几个问题

超大城市治理的问题和关键探讨 附超大城市治理的几个问题

超大城市治理的问题和关键探讨超大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中国新型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

一是抓住规律和特点,阐述超大城市治理的本质和内涵。

发展超大城市目的是为了提高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力,提升对国家现代化的引领力。

超大城市治理是实现国际化、现代化的方法和手段。

论文围绕治理目的、治理内容、治理方式、治理主体、治理对象等,以系统化思维论述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的逻辑性和独特性,显然具有理论创新价值。

由此,我们看到超大城市治理的基本规律,就是根据超大城市发展的使命和需要,采取适合超大城市特点的治理方略和策略,确保超大城市持续发展,服务超大城市建设,增强超大城市自身竞争力。

二是抓住问题和关键,论述超大城市摆脱治理困境、提高治理成效的对策。

优质资源和服务在城市空间的配置不当,造成结构失衡,是“大城市病”内在的主要根源。

具体说,优质资源过度集中于超大城市,在超大城市内部各种资源高度集中于核心区,由此引发超大城市病,而不单是表面上的外来人口增多和人口规模增长。

文章指出当前超大城市治理中存在两个致命的问题:一是治理对象的错位,二是治理方式的失当。

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告诉我们:抓错了痒点,出力不讨好;误诊了病因,猛药也无效。

治理越来越严重的“超大城市病”必须对症下药。

摘要:超大城市在区域和国家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发展与治理日益受到政府重视。

建设和发展超大城市,目的在于提高我国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力,牵引国家现代化发展。

基于超大城市的特殊性,超大城市治理必须尊重治理规律,明确治理对象和内容。

本文分析超大城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考察超大城市治理失当的不良后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超大城市有效治理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超大城市治理过程治理智慧治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量农村人口向大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迁移集中,推动人口城市化呈快速发展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9年全国城镇常住人口增长到8.48亿人,城市化率已超过60%。

城市环境治理问题的探讨

城市环境治理问题的探讨

体条例 。
固体废 物污 染的应对 措施 : 固体 废 物
2空气污染及应对措 施
随 着现代 工业和 交通运输 的发展 , 向 大 气 中持 续 排 放 的 物 质 数 量 越 来 越 多 , 种
类 越 来 越 复 杂 , 起 大 气 成 分 发 生 急剧 的 引 变化 。 当大 气 正 常 成 分 之 外 的 物 质 达 到 对 人 类 健 康 、 植 物 生 长 以 及 气 象 气 候 产 生 动 危 害 的 时候 , 们 就 说 大 气受 了污 染 。 决 落 后 生 产 方 式 , 粗 放 型 为 节 能 型 、 约 我 解 变 集 杜 低 对 大 气 污 染 问 题 的 关 键 是 了 解 空 气 的 污 染 型 , 绝 高 污 染 、 效 能 项 目建 设 , 垃 圾 源, 目前 来 说 , 要 有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业 污 染物 实 行 总 量 控 制 , 别 是 对 有 毒 有 害 主 工 特 是 大 气 污 染 的 一 个 重 要 来 源 。 外 还 有 生 此 活 炉 灶 与采 暖 锅 炉 排 放 的 有 害 物 质 。 通 交 运 输 工 具 汽 车 、 车 、 机 、 船 等 产 生 的 火 飞 轮 废 气 也 是 重 要 的 污 染 物 , 为 大 城 市空 气 成 的主要污染源 之~。 空 气 污 染 的 应 对 措 施 : 治 空 气 污 染 防 是一个庞大 的系统工程 , 要个 人、 体 、 需 集 国 家 、 至 全 球 各 国 的共 同 努 力 。 乃 1工 业合 理 布 局 : 是 解决 大 气 污 染 的 ) 这 重 要措 施 。 厂 不 宜 过 分 集 中 , 减 少 一 个 工 以 地 区 内污 染 物 的 排 放 量 。 ) 域 采 暖 和 集 2区 中 供 热 : 散 于 千 家 万 户 的 炉 灶 和 市 内 密 分 如 树 林 的矮 烟 囱 , 煤 烟 粉 尘 污 染 的主 要 是 污 染源 。 ) 少 交通 废 气 的 污 染 : 少汽 车 3减 减 废 气 污 染 , 键 在 于 改 进 发 动 机 的 燃 烧 设 关 计 和 提 高汽 油 的 燃 烧 质 量 , 油 得 到 充 分 使 的 燃 烧 , 而 减 少 有 害 废 气 。 ) 变 燃 料 构 从 4改 成: 实行 自煤 向燃 气 的 转 换 , 同时 加 紧 研 究 和 开 辟 其 他 新 的 能 源 , 太 阳能 、 燃 料 、 如 氢 地 热 等 。 样 , 以 大 大 减 轻 烟 尘 的污 染 。 这 可 5 绿 化 造 林 : 密的 林 丛 能 降 低 风 速 , 空 ) 茂 使 气 中携 带 的 大 粒 灰 尘 下 降 。 叶 表 面粗 糙 树 不 平 , 的 有 绒 毛 , 的 能 分 泌 粘 液 和 油 有 有 脂, 因此 能 吸 附 大 量 飘 尘 。 尘 的 叶 子 经 雨 蒙 水 冲 洗 后 , 继 续 吸 附飘 尘 。 此 往 复 拦 阻 能 如 和吸附尘埃 , 使空气得到净化 。 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城市治理的理论依据
摘要:本文在城市治理基本理论框架及特性的基础上,先将政府危机管理置于全球化背景之下,对城市治理的理论诞生加以阐述,指出可以为我国城市治理提供借鉴的方面。

然后,根据中国社会不同于别国的特殊状况,分析了面对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现在和即将要面对的问题主要在哪些方面,引出一些问题并加以简述,为提高我们的城市治理水平提出建设性的看法。

关键词:城市治理理论依据
一、城市治理理论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治理作为促进参与、透明度和问责性的制度模式被推广到各个层面。

从企业、城市、政府以及全球均致力于寻求治理素质的改善。

以达到更佳的效益和更能适应信息时代急剧转变的要求。

因此,当人们将治理的分析框架应用于城市管理层面时城市治理理论便应运而生。

城市治理作为一个引导城市发展的思维其实只始于15年前左右。

在20世纪80年代中全球化的方兴未艾改变了许多城市的性质和运作尤其是全球经济的兴起转化了城市边缘的作用与城乡之间的关系。

城市治理一词涵盖了非常广泛的实践其中一些迄今仍未得到恰当的描述、分析和解释。

现代管理文献表明,这些实践包括诸如社会福利、环境保护、教育和自然规划等领域,并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表现出共同协调指导、共同生产、合作管理和公私营伙伴制
等方面的创新。

联合国人居中心在“良好的城市治理全球运动”中,界定“城市治理”的定义来源于全球治理委员会的工作,并作了适当的修改使之适用于城市一级。

第一,治理不仅仅是施政。

治理的概念涉及承认政府正式当局内部和外部都存在有权力。

在许多案例中,治理包括政府、私人部门和民众社会。

第二,治理是一个中性概念。

治理可以有多种表现:专横或仁慈,有效或无能。

第三,治理强调的是“过程”。

城市治理是个人和公私机构用以规划和治理城市公共事务的众多方法的总和;是一个调和各种相互冲突或彼此不同的利益以及可以采取合作行动的连续过程。

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其“良好的城市治理”的理念,联合国人居中心制定了良好的城市治理之标准:
(1)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可持续性:城市必须平衡兼顾当代人和后辈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需要。

领导者必须在可持续的人的发展方面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并有能力为共同的福利而调和各种不同利益。

(2)下放权力和资源:应根据附属性原则分配服务提供的责任亦即在最低的适宜级别上按照有效率和具有成本效益地提供服务的原则分担责任。

(3)公平参与决策过程:分享权力的结果是公平地使用资源。

包容性城市为每个人提供平等机会,获得基本的、适宜标准的营养、教育、就业和生计、保健、住房、安全的饮水、卫生和其他基本服务。

(4)提供公共服务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效率:城市必须有健全的财政制度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管理收入来源和支出管理和提供服务并根据相对优势。

使政府、私人部门和社会各界都能正式或非正式地对城市经济做出贡献。

(5)决策者和所有利益攸关者的透明度和责任制:透明度和责任制是使利益攸关者得以深入了解本地施政状况和评估哪些社会阶层从所作决定和行动中得到惠益的必要条件。

法律和公共政策的实施应做到透明而具有可预测性。

城市政府官员应始终保持专业能力和个人品德的高标准。

(6)市民参与和市民作用:人是城市的主要财富,对于实现可持续的人的发展而言。

人民既是对象,也是手段。

市民参与的含义是生活在一起并不是一个被动行为:在城市中市民必须积极参与谋取共同的福利;必须得到权力来有效参与决策过程。

另外还有一个包容性,既是一个原则也是个目标,其贯穿于整个城市治理过程。

二、城市治理理论在我国的使用
城市治理要求由原来的强制性的、自上而下的模式,过渡到具有较强参与性、依靠开放的民主程序的模式。

国家与地方政府、私
营部门和市民各担其责,共同努力。

城市治理必须调动各级人力、财力和技术资源,才能实现成熟的城市社会所要实现的目标。

城市治理还要求市民和企业都参与进来作为负责的伙伴互相协作共同
改善生活环境。

从相关的分析可以看出城市治理理论也只是民主理论的翻版或者是公民社会理论在城市管理理论领域里的应用而已。

其所要求的治理的基础是完善的民主制度、健全的法治以及发达的公民社会。

任何一种治理都要结合规则和契约。

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规则必须事前知道;必须实际实施;必须有实施规则的机制;必须由一个独立的司法机构做出有约束力的判决解决冲突问题应当有改
善规则的程序。

制定共同的规则,就要建立一个以契约为基础的社会。

一个社会的基础越具有契约性,就越能体现共同生活的愿望。

公民社会的建立需要外在的民主制度基础,民主本身建立在公民的最终决定之上;而民主的主要形式就是公民社会的积极参与治理之所以被视为比政府统治可取,就是因为它体现为一种更具参与性,因此也更为民主的过程。

治理,只是代表了一种新的民主精神,表达了对协商和公众参与的好处和合法化的信任,旨在进行民主的民主化。

纵观我国的国情与现状,法治不够完善、公民社会与契约精神的缺失以及民主制度的匮乏,都使得城市治理理论在我国的适用非常困难。

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行政管理体制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
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企业和公民已经养成了熟悉并遵从法律的良好习惯。

其理论产生的背景是后工业化的经济技术水平、成熟的市场机制、对契约规则重视的理性主义、强有力的政府调控能力等。

而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市场经济发育还不成熟法制还不完善。

中国的执政党既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模式”的经验,也无实现西方民主的基本土壤(发达的公民社会、民主制度、严格意义上的法治)。

城市治理理论中的政府、公民、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其是建立在民主制度和公民社会的基础之上的,而我国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发展的双重原因所导致的行政权力高度集中、公民参与不够、公民权利受限过多等现状决定了城市治理理论在我国只是一个遥远的理想。

例如一般公民特别是通常受到排斥的群体(如人数众多的城市民工)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并影响了城市治理?而且,目前中国的ngo或数量不足或力量不济,或因实际上被行政部门控制而起不到应有功用,导致了公民社会建立之艰难。

在背景问题上,中央政府的立法、城市的财政状况、城市的内外环境、以及不同的参与者所代表的利益的冲突等都决定了城市治理结构以及执行上的种种障碍。

城市治理所要求的经济效率、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正有机结合起来。

客观地说我国存在这种理想的“善治”的基础比较薄弱。

在城市治理方面,地区上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状况和历
史轨迹,产生了迥异的治理模式。

在这些地区探索有效的城市治理的过程中,经济发展、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会制度、教育投资和贫富悬殊等均留下不同的实质影响。

在全球竞争和跨国组织的环境中,世界主要城市并未发展出越来越相似的经济基础、空间组织和社会结构,而是按照各自的社会政治环境和历史时期走着不同的发展道路。

也就是说,城市的变化是演进的而不是趋同的。

因此,现阶段不是如何引进或实施城市治理理论,而是如何面对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尽快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的城市改府的发展水平,培育公民社会,建立法治改府与法治社会,强化改府与公民的责任,完善民主政治,鼓励公民参与城市政府管理过程,不断提升市民的参与度和自主性,逐步建立与民间社会部门之间的伙伴关系,以达到理想的城市治理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