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中十大技术指标
农药制剂的理化指标
叶片种类 甘蓝 棉花
回归方程
r
y=3.4049-0.0679x 0.9889 0.9889
Y=4.3529-0.0526x 0.9938 0.9938
临界表面张 (mN/m) 35.4
65.7
1.3达到临界胶束浓度的表面张力才有意义
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固体接触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可能在固 体表面发生吸附,使固体表面性质发生改变。 药液在低 于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情况下,润湿时间 的对数与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浓度越高,润湿性能越 好。当浓度达到CMC时,不再呈线性关系。 达到临界胶束 浓度后,才有药液才能有游离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在靶标上 形成界面膜,并通过界面膜在界面上发生吸附,改变界面 状态,从而实现或改善农药剂量传递过程 。 单层吸附 双层吸附 只有当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超过临界胶束 浓度(CMC) 时才能使雾滴迅速被叶片持留。
为了研究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润湿程度,引入接触角的概念, 从接触角的大小可以判别药液在植物叶片表面的润湿程度。
接触角就是停留在固体表面的液滴,形成固、液、气三个界 面,做气/液界面的切线,与经过液体内部和固体表面的夹角 当雨水在叶片表面的接触角θ>90 时,润湿性就差,液体容易 从叶片表面滚落。我们将这类植物称为疏水植物,如水稻。 当 雨水在叶片表面的接触角θ<90 时,液体能牢固地附着在固体 表面,甚至能完全展布在叶片表面。我们将这类植物称为亲水 植物,如棉花。 一般来讲,接触角越小,药液在植物叶面上的 持留就会越好。 但如果接触角过小,就会造成药液在植物叶面 上的过于展开和润湿,形成过薄的药膜而流失,反而会减小持 留。 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善药液在叶片表面的润湿作用。
特色小宗农作物可用农药及残留风险控制技术指标
111 番石榴
吡虫啉
微乳剂 150毫克/千克 2
112 甘薯
吡虫啉
水分散粒剂 31.5克/公顷
2
113 甘薯
噻虫嗪
水分散粒剂 30克/公顷
2
114 高粱 苯醚甲环唑 水分散粒剂 120克/公顷
2
115 高粱
吡蚜酮
水分散粒剂 150克/公顷
2
116 高粱 氟氯氰菊酯
水乳剂
34.1克/公顷
2
117
高粱
高效氯氟氰菊 酯
2
95 豆瓣菜
异菌脲
悬浮剂
500克/公顷
2
96 番木瓜 阿维菌素
乳油
10毫克/千克
2
97 番木瓜 苯醚甲环唑 可湿性粉剂 150毫克/千克
2
98 番木瓜
吡虫啉
微乳剂
50毫克/千克
2
99 番木瓜 吡唑醚菌酯
悬浮剂 250毫克/千克
3
100 番木瓜
虫酰肼
悬浮剂 100毫克/千克 2
101 番木瓜
啶虫脒
可溶粉剂 16毫克/千克
微乳剂 337.5克/公顷
3
58 葱
嘧菌酯
水分散粒剂 300克/公顷
2
59 葱
氰霜唑
悬浮剂
120克/公顷
2
60 葱
噻虫嗪
水分散粒剂 75克/公顷
2
61 葱
戊唑醇
悬浮剂
64.5克/公顷
2
62 葱
异菌脲
悬浮剂
750克/公顷
2
63 大麦
吡虫啉
水分散粒剂 42克/公顷
2
64 大麦
吡蚜酮
解读农药产品的几项特殊技术指标
解读农药产品的几项特殊技术指标
申继忠[1,2]
【期刊名称】《中国农药》
【年(卷),期】2018(014)012
【摘要】在从事农药登记工作时,时常需要阅读农药原药或制剂技术指标,有几项技术指标如水分、酸碱度(或pH)、不溶物(或颗粒物)以及灰分(灼烧残渣)等常常令人困惑或者似懂非懂,不知道什么产品需要制定这样的指标,甚至不知道这些指标的确切合义是什么。
正是因为如此,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农药标准制定联席会议(JMPS)也称这些指标为“灰色指标”。
因此,本文将这几项指标称为“特殊指标”,并根据作者自己的体会对这几个指标予以解读。
【总页数】6页(P24-29)
【作者】申继忠[1,2]
【作者单位】[1]上海艾农国际贸易有限公司;[2]江苏耘农化工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8
【相关文献】
1.造粒模板运行中的几项技术指标及测定 [J], 胡庭友;杜长伟;蒋莱;刘勋
2.有线数字电视维护中的几项关键技术指标探讨和分析 [J], 孟凡宇
3.中美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及几项主要技术指标的比较研究 [J], 肖宗涛
4.有线数字电视维护中的几项关键技术指标 [J], 陈建立
5.有线数字电视维护中的几项关键技术指标 [J], 谢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各类蔬菜农残不合格指标
各类蔬菜农残不合格指标
农残是指农产品中存在的农药残留物,包括农药本身以及其代谢物。
蔬菜农残不合格指标是指蔬菜中农药残留超过了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残限量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蔬菜农残不合格指标:
1. 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是一类常用的农药,包括敌敌畏、毒死蜱等。
国内常见的有机磷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为0.01-0.05mg/kg。
2.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包括甲胺磷、乙胺磷等。
国内常见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为0.1-0.5mg/kg。
3. 除草剂:除草剂主要用于防治杂草,常见的除草剂有草甘膦、草铵膦等。
国内常见的除草剂残留限量标准为0.1-1mg/kg。
4. 杀菌剂: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病菌,常见的杀菌剂有多菌灵、百菌清等。
国内常见的杀菌剂残留限量标准为0.1-0.5mg/kg。
5. 其他农药:除了上述几类农药外,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农药,如杀虫剂、杀螨剂等。
不同农药的残留限量标准也有所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蔬菜种类的农残限量标准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具体的农残不合格指标还需要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规进行查询。
同时,在选择蔬菜时,建议选择有机蔬菜或者经过严格农药控
制的蔬菜,以确保食品安全。
农药施用指标
农药施用指标农药施用指标农药施用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多个指标,以确保有效控制病虫害,同时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环境保护。
本文将介绍农药施用的七个指标,包括防治对象、施用时间、施用浓度、施用量、施用方法、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1.防治对象农药施用的首要指标是防治对象,即针对哪些病虫害进行防治。
在选择农药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和剂型。
例如,针对真菌性病害可以选择甲霜灵、百菌清等农药,针对虫害可以选择吡虫啉、阿维菌素等农药。
2.施用时间农药施用的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施用时间不当可能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或对农作物产生药害。
一般来说,最佳的施用时间是在病虫害发病初期和农作物生长关键时期。
例如,在防治虫害时,可以选择在虫害孵化期或幼虫期进行施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药的效果。
3.施用浓度农药施用的浓度是指单位面积上使用的农药量。
合适的浓度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同时减少对农作物的药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一般来说,浓度过高会增加农作物的药害和环境污染,而浓度过低则无法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因此,在选择农药时,需要根据防治对象、农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浓度。
4.施用量农药施用的量也是需要考虑的指标之一。
施用量不足可能无法有效地控制病虫害,而施用量过多则会对农作物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在确定施用量时,需要考虑农作物的生长阶段、病虫害发生情况、农药品种和剂型等因素。
一般来说,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的推荐剂量进行施用是比较安全的。
5.施用方法农药施用的方法也是需要考虑的指标之一。
不同的施用方法可能会影响农药的效果和安全性。
一般来说,喷雾法、拌种法、土壤处理法和熏蒸法等是常见的农药施用方法。
在选择施用方法时,需要考虑农作物的生长阶段、病虫害发生情况、农药品种和剂型等因素。
例如,在防治地下虫害时可以选择土壤处理法进行施用。
6. 安全性农药施用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
农药中十大技术指标
农药中十大技术指标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具,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并保护农作物免受虫害、病害和杂草的侵袭。
然而,由于农药的广泛使用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对农药进行技术指标的规定和监管变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农药中的十大技术指标。
1.活性成分含量:农药的活性成分是起到杀虫、杀菌和除草作用的主要化学物质。
农药的活性成分含量直接影响着其杀虫、杀菌和除草效果。
2.水溶性:农药的水溶性是指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水溶性较高的农药可以更好地在农田中分散,并且对目标害虫、病害和杂草产生更好的防治效果。
3.残留期:农药的残留期是指在作物上或土壤中存在的时间。
长时间的残留期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因此农药的残留期需要在国家标准中得到认可和限制。
4.毒性:农药的毒性是指其对目标害虫、病害和杂草的杀伤能力。
农药的毒性需要根据其目标害虫、病害和杂草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剂量使用,以避免对非目标生物造成伤害。
5.生物降解性:农药的生物降解性是指其在环境中被微生物、植物和动物降解的能力。
较好的生物降解性意味着农药可以自然降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物的危害。
6.摄入途径:农药的摄入途径是指农药如何进入害虫、病害和杂草的体内。
农药可以通过叶片吸收和根部吸收等方式进入作物体内,从而发挥其防治作用。
7.抗药性:农药的抗药性是指害虫、病害和杂草对农药产生的抵抗能力。
抗药性的产生可能会导致农药的防治效果下降,因此农药的抗药性需要得到及时监测和管理。
8.副作用:农药的副作用是指其对非目标生物(如蜜蜂、鱼类等)和环境(如土壤、水体等)造成的不良影响。
农药的副作用需要在农药的研发和应用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考虑和评估。
9.稳定性:农药的稳定性是指其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的耐受能力。
稳定性较好的农药可以长时间保存并且在使用时保持较好的药效。
10.安全性:农药的安全性是指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安全性较高的农药应该对人体无毒害、对环境无污染,并且在合理使用和保护措施下对操作人员无危害。
33种农药残留检测指标
33种农药残留检测指标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产品种植或储存过程中,农药在农产品中残留下来的现象。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都带来一定风险。
因此,准确检测农药残留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介绍33种常见的农药残留检测指标,并探讨其应用和意义。
1. 杀虫剂类检测指标杀虫剂是用来杀灭或控制害虫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杀虫剂类检测指标包括有机磷农药残留、氯氰菊酯、拟除虫菊酯、吡虫啉等。
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有效评估农产品中害虫防治的效果,确保食品安全。
2. 杀菌剂类检测指标杀菌剂是用于防止植物病原菌传播和感染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杀菌剂类检测指标包括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
合理使用和控制这些杀菌剂的残留水平,可以保障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3. 基本农药残留检测指标基本农药是指广泛用于农作物上的农药,如三唑酮、草甘膦、丙草灵等。
这些基本农药的检测对于评估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 激素类检测指标激素在增加农产品产量、改善品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但过量使用激素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常见的激素类检测指标包括瘦肉精、雌激素等。
合理控制激素的使用和残留水平,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5. 除草剂类检测指标除草剂是用来控制杂草生长的化学物质,常见的除草剂类检测指标包括草甘膦、草双膦等。
合理使用除草剂,降低其残留水平,有助于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消费者的健康。
6. 杀线虫剂类检测指标杀线虫剂是用来控制植物线虫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杀线虫剂类检测指标包括阿维菌素、多菌灵等。
合理使用这些杀线虫剂,并控制其残留水平,有助于保护农作物免受线虫的侵害。
7. 防腐剂类检测指标防腐剂是用来防止农产品因细菌、真菌污染而腐烂变质的化学物质,常见的防腐剂类检测指标包括硫代硫酸钠、甲酚等。
合理使用防腐剂,并控制其残留水平,保障产品品质和消费者的健康。
总结:农药残留检测指标的准确性和参考值的合理控制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不仅需要与国际标准接轨,还需要根据国内产业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常见农药质量技术标准
可 湿 性 粉 剂 产 品 有 外观 、有 效
湿 剂等 制成 适 宜 的 制剂 ,才 能 发挥 污 染环 境 ,再 则造 成 产 品 运输 、贮 成 分 含 量 、悬 浮 率 、酸 碱 度 或 PH 出它应 有 的防 治效 果 。 目前 农 药剂 存不 安全 。怕高 温 、怕 火源 。 型 种类 有5 多 种 。常 见 的有 乳 油 、 0
型 之 一 ,由农 药 原 药 、溶 剂 、乳化 2 .可湿性 粉 剂
助剂 混 合加 工而 成 。粒 径 为 1 8 0~ 6
剂 经 溶 解混 合 而 成 的均 匀 透 明的 油
-
可 湿 性 粉 剂 为 农 药 制剂 中 主要 2 9 米 ,若粒 径小 于2 9 7微 7 微米 则 为
叶 面 上 ,能 提 高其 药效 ;() 成 剂 、着色剂 等 。 3生产
该 制 剂 具 有 持 效 期 长 、使 用方
4 耐 贮藏 ( 些 农 药成 分 在 有机 溶 剂 本较 低 ,贮 存 、运 输 也 较 安 全 ;() 有
3 品牌农资 2tO8 4I 00
瑚
Ⅱ _ 蔓
被 雨水 淋洗 。药 效 期也 较 长 ,能 充 剂 有 皂 角 、茶 枯 、肥 皂 粉 、农 用乳 成分 的稳 定 性 ,具 有适 当 的硬 度 、
1能 分 发 挥 药剂 的 作 用 。 同 时 ,药 剂 易 化 剂 等 。其 主 要特 点 为 :() 使 不 密 度 、 吸附 性 和 逆 水解 体 率 适 中等
Hale Waihona Puke 状 液体 。有 的 还 加 入少 量 助 溶 剂 和 / 型 之一 , 为一种 易被 水 润 湿 并能 微粒 剂 。其 加 工 方 法有 捏 合 法 、吸 f 0
33种农药残留检测指标
33种农药残留检测指标
33种农药残留检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
1.马拉硫磷: -种广谱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重蒸作用,杀虫谱广,击倒力强,但毒性较大,对人、畜、植物易造成药害。
2.敌敌畏:是一种速效广谱性磷酸酯类杀虫杀螨剂,具有触杀、胃毒和重蒸作用。
3.甲基对硫磷:是-种中等毒性的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重蒸作用。
4.氧乐果:是一种中等毒性的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
5.甲胺磷:是一种低毒的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重蒸作用。
6.乙酰甲胺磷:是一种低毒的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
7.甲基异柳磷:是一种中等毒性的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
8.辛硫磷:是一种低毒的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重蒸作用。
9.吡唑酮类:这类农药的毒性一般较低,但若误食或与皮肤接触大量药物可使人中毒。
这些只是33种可能含有农药残留的物质的一部分。
在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时,应尽量覆盖所有可能含有农药残留的物质,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检测方法和技术也需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制定:审核:批准:。
农药中十大技术指标
农药中十大技术指标农药中十大技术指标衡量农药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可湿性粉剂应有外观、有效成分含量、悬浮率、润湿性、pH值、水分、筛析等;悬浮剂应有外观、有效成分含量、悬浮率、pH 值、筛析、倾倒性等;乳油应有外观、有效成分含量、乳液稳定性、pH值、水分等;烟剂应有外观、有效成分含量、成烟率、pH值、水分、燃烧时间等。
1、外观。
不同农药剂型有不同的外观要求。
如乳油:稳定的均匀液体,无可见的悬浮物和沉淀;可湿性粉剂:自由流动的疏松粉末,不应有团块;悬浮剂:流动的均匀悬浮液,长期存放可有少量沉淀或分层,但置于室温下用手摇动应能恢复原状,不应有结块。
2、有效成分含量。
即施用农药时起药效作用的成分。
有效成分含量达不到标准要求,施药后效果不好。
3、悬浮率。
是指有效成分在悬浮液中保持悬浮一定时间和均匀分散的能力。
悬浮性好的产品在兑水使用时,可使所有的有效成分都均匀地悬浮在水中,能够均匀一致地喷洒在作物上。
4、乳液稳定性。
即农药液珠在水中分散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乳剂类农药一般兑释后喷施,要求液珠能在水中较长时间地均匀分布;油水不分离,使乳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保持均匀一致,避免药害发生。
5、润湿性。
农药样品撒到水面至完全润湿所需要的时间。
限制润湿时间的目的是使农药能很快润湿,分散为均匀的悬浮液体。
6、pH值。
主要是保证产品中有效成分的稳定,减小分解;防止产品物化性质的改变或使用时发生药害;避免包装材料的腐蚀。
7、筛析。
制定此项指标的目的一是限制不溶粒子含量,以免造成施药时堵塞喷头和过滤器;二是控制产品度范围,以增加悬浮率。
8、水分。
限制水分含量的目的一是减小产品中有效成分的分解作用,二是使固体农药制剂保持良好的分散状态。
9、倾倒性。
规定此项指标的目的是保证产品能够均匀、平稳地从容器中倒出。
10.成烟率。
规定此项指标的目的是保证烟剂产品点燃成烟后,有足够的有效成分挥发、蒸发或升华,而不大量分解。
各种剂型农药检测指标
附件1:与农药剂型相关的控制项目1.粉剂(DP)1)水分含量2)细度(通过75μm试验筛)3)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4)其他2.乳油(EC)1)水分含量2)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3)乳液稳定性4)其他3.可湿性粉剂(WP)1)水分含量2)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3)悬浮率4)湿润时间5)细度(通过45μm试验筛)6)其他4.颗粒剂(GR)1)水分含量2)松密度和堆密度(视需要)3)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4)粒度范围5)脱落率或强度6)其他5.悬浮剂(SC)1)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2)湿筛试验(通过75μm试验筛)3)悬浮率4)倾倒性5)持久起泡性6)其他6.水剂(AS)1)水不溶物含量2)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3)稀释稳定性4)其他7.可溶粉剂(SP)1)水分含量2)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3)溶解程度和溶液稳定性(通过75 μm试验筛)4)湿筛试验5)润湿时间6)持久起泡性7)其他8.可溶粒剂(SG)1)水分含量2)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3)持久起泡性4)溶解程度和溶液稳定性(通过75μm试验筛)5)湿筛试验6)其他9.可溶片剂(ST)1)水分含量2)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3)持久起泡性4)崩解时间5)溶解程度和溶液稳定性(通过75 μm试验筛)6)湿筛试验7)粉末和碎片8)其他10.油剂(OL)1)水分含量2)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3)其他11.超低容量液剂(UL)1)水分含量2)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3)挥发性4)动力粘度5)其他12.烟片(FT)1)水分含量或干燥减量2)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3)成烟率4)自燃温度5)燃烧发烟时间6)跌落破碎率7)粉末和碎片8)点燃试验9)其他13.烟剂(FU)1)水分含量或干燥减量2)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3)成烟率4)自燃温度5)点燃试验6)燃烧发烟时间7)其他14.烟粉粒剂(FU)1)水分含量或干燥减量2)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3)成烟率4)干筛实验5)自燃温度6)点燃试验7)燃烧发烟时间8)其他15.水乳剂(EW)1)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2)乳液稳定性3)倾倒性4)持久起泡性5)其他16.微乳剂(ME)1)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2)乳液稳定性3)透明温度范围4)持久起泡性5)其他17.悬乳剂(SE)1)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2)湿筛试验(通过45μm试验筛)3)分散稳定性4)倾倒性5)持久起泡性6)其他18.微囊悬浮剂(CS)1)总有效成分含量2)游离的有效成分含量或比值3)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4)筛析(通过75μm筛)5)悬浮率6)分散稳定性7)倾倒性8)持久起泡性9)其他19.水分散粒剂(WG)1)水分含量2)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3)悬浮率4)湿筛试验(通过75μm试验筛)5)分散性6)湿润时间7)持久起泡性8)粒度范围9)其他20.可分散片剂(WT)1)水分含量2)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3)崩解时间4)悬浮率5)湿筛试验6)持久起泡性7)粉末和碎片8)其他21.可溶液剂(SL)1)水分含量2)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3)与水互溶性4)其他22.悬浮种衣剂(FS)1)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2)筛析3)悬浮率(通过44μm试验筛)4)成膜时间5)包衣均匀度6)脱落率7)其他23.气雾剂(AE)1)水分含量(醇剂、水基气雾剂可不制定此项控制项目)2)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仅限于水基气雾剂)3)内压力(规定具体的温度)4)净含量5)雾化率6)其他24.蚊香(MC)1)水分2)盘平均质量3)双盘分离度4)燃烧时间5)抗折力(盘强度)6)其他25.电热蚊香片(MV)1)片的大小2)挥发速率(4小时后测定残余量)3)其他26.电热蚊香液(LV)1)挥发速率2)最低持效期3)其他27.饵剂(RB)1)水分含量2)其他。
农药标准是农药产品质量技术指标及其相应检测方法标准化的合理规定
农药标准是农药产品质量技术指标及其相应检测方法标准化的合理规定农药标准是农药产品质量技术指标及其相应检测方法标准化的合理规定。
农药标准按其等级和适用范围分为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国际标准又有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两种。
国家标准由各国自行制订。
我国的农药标准分为三级:企业标准、行业标准(部颁标准)和国家标准。
农药“三证”指农药准产证、农药标准证和农药登记证。
“三证”以产品为单位发放,即每种农药产品,同一种农药产品不同厂家生产,都有各自的“三证’。
农药原药的质量标准知识1、纯度纯度即原药中有效成份的含量,以百分率表示。
纯度是原药质量的主要指标,有效成分含量百分率越高质量越好。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农药原药质量标准,纯度应在90%以上。
在我国的农药质量标准中,原药的纯度一般也能达到90%以上。
纯度低的农药原药中杂质的含量就高,原药中杂质过多有以下害处:(1)可能会对作物产生药害。
2000年在吉林省梅河口市稻田使用苄嘧磺隆出现药害,造成稻苗死亡。
苄嘧磺隆对稻苗的安全性较好,一般不会产生药害。
据初步研究表明:产生药害的原因是苄嘧磺隆中的杂质JP-003和JP-004含量超标。
(2)杂质较多会增高原药对人的毒性。
例如甲胺磷的纯品对大鼠的LD50为30mg/kg体重,而国内有的厂家生产的50%甲胺磷乳油对大鼠的LD50为13.6mg/kg,说明毒性增高,其原因为甲胺磷原油中有5种杂质的含量较高,而且这5种杂质的毒性也较甲胺磷纯品的毒性为高。
(3)原药中杂质都对以有效成分分子中含有某元素或某原子团的量计算有效成分含量的化学分析法失去原有的准确度。
由于杂质中同样含有与有效成分相同的元素或原子团,使测定的结果产生偏差,不能反映原药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的真实含量。
(4)原药中的杂质还给加工粉剂带来困难,因为杂质的存在使原药的凝固点下降,不易粉碎。
(5)原药的杂质能降低有效成分的稳定性,而且随着农药的使用,杂质进入环境之中,造成污染。
致富指南之法律顾问农药制剂的质量标准
1.有效成分含量有效成分含量是农药制剂中最重要的指标,以质量百分数克/千克或克/升表示。
有效成分是指农药产品中具有生物活性的特定化学结构成分。
生物活性系指对昆虫、螨、病菌、鼠、杂草等有害生物的行为、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机制的干扰、破坏、杀伤作用,还包括对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FAO对农药制剂的有效成分含量允许在标明含量上下一定范围内变化,例如50g/kg(±10%)。
我国的标准要求为应不低于标明含量,近年也有允许在标明含量上下一定范围内变化的趋势。
2.粉粒细度粉剂类农药制剂(粉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干悬浮剂、粒剂)质量指标之一。
以能通过一定筛目的百分率表示。
如日本、美国规定粉剂的细度为98%通过45微米筛(325目筛)。
我国目前对大多数粉剂只要求95%通过75微米筛(200目筛)。
粉剂的药效和细度有密切的关系。
在一定范围内,药效与粒径成反比,触杀性杀虫剂的粉粒愈小,则每单位重量的药剂与虫体接触面愈大,触杀效果也就越好。
在胃毒性农药中,药粒愈小,愈易为害虫吞食,食后亦较易被肠道吸收而发挥毒效。
但药粒过细,有效成分挥发加快,药效期缩短,喷药时飘移严重,反而会降低药效,并对环境不利。
因此,在确定粉剂的细度时,应根据原药特性、加工设备条件和施药机械水平,确定合适的粒径。
3.容重容重是粉剂的质量指标之一。
容重即每单位容积内粉体的质量(克/毫升),又称表现比重。
按填充紧密程度的不同,容重又分为疏松容重和紧密容重两种。
前者是粉体自然装满容器时的容重。
后者是粉体装入容器后,经规定的机械震动,使粉体装填比较紧密时的容重。
同一种粉体的容重小,表示粉粒较细,粉体含水量低。
在测定方法一致的条件下,粉剂和可湿性粉剂的容重与所用填料的容重、助剂的种类、有效成分的种类和浓度以及粉粒的细度有关,填料的容重影响最大。
选择填料的容重要考虑两个因素:(1)固体原药和填料的疏松容重相近,以避免在施药过程中原药和填料的分离,造成单位面积上药剂不均匀;(2)从施用的药械和风速考虑填料的容重。
水稻病虫害药剂防治指标
水稻病虫害防治是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使用药剂来控制病虫害时,需要遵守一定的指标和标准,以确保安全和环境保护。
以下是一般的水稻病虫害药剂防治的指标:
1. 最大残留限量(MRL):药剂在水稻中的残留量应符合国家和国际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以确保水稻和水稻产品的安全性。
2. 安全间隔期:药剂施用后的安全间隔期是指从施药到收获水稻的时间间隔,以确保水稻产出的农产品不含残留的有害物质。
安全间隔期应根据具体药剂的说明和要求进行合理安排。
3. 使用剂量和频次: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确保正确使用药剂的剂量和频次,避免过度使用或频繁使用,以防止残留物的累积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农药登记和合法使用:只使用经国家批准并登记的农药,遵循农药的合法使用标准,不使用过期或不合格的药剂。
5. 生物安全措施:在施药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生物安全措施,
减少人员接触和引起环境污染的风险。
例如佩戴防护服和手套,使用防护面具等。
6. 技术指导和专业咨询:在使用药剂防治病虫害时,最好有专业技术指导和咨询支持,包括农业技术人员或农业服务机构的帮助和建议。
请注意,以上指标和要求是一般性的参考,具体的药剂使用和防治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品种、病虫害类型和法规要求等而不同。
在实际使用药剂时,请遵循当地有关农药使用和安全的法规和指南。
农残检测指标
农残检测指标
农残检测指标是用来评估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水平的指标。
常见的农残检测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农药残留物:指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及其代谢产物。
常见的农药残留物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
2. 农药使用限量:指在农产品中允许残留的农药上限浓度。
根据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农产品中允许的农药残留限量是有明确规定的。
3. 安全系数:指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浓度与农药最低致害浓度之间的差距。
安全系数越大,说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水平越低,食用相对安全。
4. 健康风险评估:通过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水平进行评估,确定食用该农产品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根据不同农药的毒性和人体暴露水平,可以对农产品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
5.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和技术: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多种方法和技术,用于准确测定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水平。
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以上是常见的农残检测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可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减少农药残留带来的健康风险。
农药标准所需技术指标
附件1:农药产品规格要求1.原药(母药)有效成分含量一般不应分等级,含量不能过低。
其他有效成分及其含量一般指相关杂质、稳定剂、稀释剂(对母药)的含量。
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对水溶性原药或母药)其范围应保证有效成分稳定。
水分含量或加热减量其范围应保证有效成分稳定。
不溶物是指不溶于某种规定溶剂、溶液或水中杂质。
通常含量应不超过0.5%。
2.粉剂(DP)有效成分含量规定上下限。
其他成分及其含量一般指相关杂质含量和其他限制性成分含量,以≤表示。
水分含量一般应≤3.0%。
细度(通过75μm试验筛) 一般(通过75μm筛)应≥95%。
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应保证有效成分稳定和对包装和对包装材料无腐蚀性。
热贮稳定性(54℃±2℃,14天) 一般有效成分分解率≤5%,有机磷产品热贮分解率≤10%。
相关杂质的含量符合产品规格要求。
其他。
3.乳油(EC)有效成分含量规定上下限其他成分及其含量一般指相关杂质含量和其他限制性成分含量,以≤表示。
水分含量一般应≤0.5%。
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应保证有效成分稳定和对包装材料无腐蚀性。
乳液稳定性一般稀释200倍后合格或执行其他国际标准。
低温稳定性(0℃±2℃,7天)一般要求离心管底部离析物体积≤0.3mL热贮稳定性(54℃±2℃,14天)一般有效成分分解率≤5%,有机磷产品热贮分解率≤10%。
乳液稳定性和相关杂质的含量符合产品规格要求。
其他4.可湿性粉剂(WP)有效成分含量规定上下限。
其他成分及其含量一般指相关杂质含量和其他限制性成分含量,以≤表示。
水分含量一般应≤3.0%。
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应保证有效成分稳定和对包装和对包装物无腐蚀性。
悬浮率应≥60%。
湿润时间一般应≤120s。
细度(通过45μm试验筛) 一般应(通过45μm筛)≥95%。
热贮稳定性(54℃±2℃,14天) 一般有效成分分解率≤5%,有机磷产品热贮分解率≤10%。
农药可湿性粉剂的重要的质量指标
农药可湿性粉剂的重要的质量指标⼀、湿润性是指微粒被⽔湿润的能⼒,对可湿性粉剂来讲其含义有两点:⼀是药剂本⾝倒⼊⽔中能被⽔湿润下降形成悬液⽽不是浮在上⾯;⼆是药剂的稀释液(悬浮液)充分地湿润植物和有害⽣物体的表⾯,使药剂充分发挥触杀和胃毒作⽤。
所以湿润性是可湿性粉剂的重要指标。
展着和湿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常常是相伴出现的,有时⽤湿展性表⽰。
⼀般液体在固体表⾯上⾸先有湿润然后才展着,不能湿润就不能展着。
液体能否在固体表⾯上湿润展着,是由液体和固体的表⾯性质所决定的。
液体能湿润固体表⾯就说明该液体对固体表⾯的亲和⼒⼤于空⽓与该固体表⾯的亲和⼒。
⼆、悬浮性是可湿性粉剂的另⼀个重要技术指标,是指药粒在溶液中保持长时间悬吊的能⼒。
悬浮性好才能达到均匀喷雾,否则药粒粘结成团或沉降等,不能使喷雾前后药液浓度保持不变,影响施药均匀度甚⾄堵塞喷雾器,严重的可降低药效或造成药害。
影响悬浮性的因素主要有药剂种类、料径⼤⼩和粒径公布,载体、分散剂、抗结块剂等助剂,分散介质种类和性质,配制条件和贮藏条件等。
粒⼦在液体中受重⼒作⽤发⽣沉降的速度符合斯托克斯定律(stokes law)V=2ga2(d1-d2)/9η式中,V——粒⼦下降速度(cm/s);g——重⼒加速度(cm/s2);a——粒⼦半径(cm);d1——固体原药粒⼦或液体原药吸附于填料中的粒⼦密度(g/cm3)η——介质粘度(mP a·s)。
V越⼩粒⼦悬浮性越好。
对可湿性粉剂来说d2即⽔的密度是固定的,V的⼤⼩决定于a,d1, η,加⼊增粘剂如羧甲纤维可提⾼粘度,使药粒下沉速度降低,⽽且增加附着性,但量不能太⼤,否则粘度过⼤不易喷撒,影响喷雾质量。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a 值影响最⼤,因此,粒径⼤⼩是影响悬浮率有主要指标,可湿性粉剂悬浮差的主要原因是加⼯技术和设备落后,原药粒径较⼤且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只有当a为2.5µm左右,悬浮率才能达到50%以上;d1⼩表⽰载体的⽐重⼩,亦可提⾼悬浮率。
农药化肥减量 指标
农药化肥减量指标农药化肥减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旨在通过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
下面是关于农药化肥减量的指标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 有效成分使用量指标:有效成分使用量指标是衡量农药、化肥减量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该指标可通过计算农田或作物单位面积上农药、化肥的实际施用量与历史施用量之比来评估。
有效成分使用量指标的目标是降低单位农田面积或作物面积上的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负荷。
2. 施用技术改进指标:施用技术改进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农药、化肥的施用技术是否科学合理。
该指标包括使用高效配方农药、化肥,合理调整施用时间和剂量,选择适宜的施肥方法等。
通过合理改进施用技术,可以提高农药、化肥的利用率,降低总体施用量,达到减量的目的。
3. 污染防控指标:污染防控指标是评估农药、化肥减量效果是否能够有效防止农田和水体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
该指标可以通过监测农田土壤和水体中农药、化肥残留物的浓度来评估。
目标是使农田和水体中的农药、化肥浓度达到环境安全标准,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
4. 靶向管理指标:靶向管理指标是通过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农药、化肥的管理和监控,来实现减量的目标。
该指标包括建立农药、化肥的销售和使用登记制度,推广有机农业和无农药农土耕作等。
通过靶向管理,可以规范农药、化肥的使用行为,减少滥用和超标施用,保护环境和农产品质量。
5. 国际标准参考:国际上已经有一些关于农药、化肥减量的标准和指南可以作为参考。
例如,世界农业组织(FAO)、国际肥料协会(IFA)等国际组织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农药、化肥减量的技术指南和标准,可以作为我国农药、化肥减量工作的参考。
总之,农药化肥减量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相关的指标包括有效成分使用量、施用技术改进、污染防控、靶向管理等方面。
制定科学合理的减量指标,加强监测和管理,将有助于实现农药化肥的减量目标,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农药检测参数
农药检测参数
农药检测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而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
以下是常见的农药检测参数,这些参数可用于评估样品中农药残留的水平:
1.农药种类:检测应覆盖一系列常见的农药种类,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
2.检测对象:农药检测的对象可以包括各类农产品(蔬菜、水果、谷物等)、水体、土壤等。
3.残留限量:针对不同食品或环境样品,规定了农药残留的允许限量。
这是基于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的要求,确保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检测方法:使用的检测方法应该符合国家或地区的标准,这可能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质谱法(MS)、质谱联用技术(LC-MS/MS)、酶联免疫法(ELISA)等。
5.检测指标:具体的检测指标包括农药的化学结构、分子量、保留时间、检测灵敏度等。
6.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提取、净化、浓缩等步骤,以确保从复杂的样品中有效提取农药并降低干扰物质的影响。
7.质控标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使用质控标准物质,进行方法的验证和验证实验。
8.采样方法:采样是农药检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需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重复性。
9.数据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包括农药残留量的计算、趋势分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中十大技术指标
衡量农药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可湿性粉剂应有外观、有效成分含量、悬浮率、润湿性、pH值、水分、筛析等;悬浮剂应有外观、有效成分含量、悬浮率、pH 值、筛析、倾倒性等;乳油应有外观、有效成分含量、乳液稳定性、pH值、水分等;烟剂应有外观、有效成分含量、成烟率、pH值、水分、燃烧时间等。
1、外观。
不同农药剂型有不同的外观要求。
如乳油:稳定的均匀液体,无可见的悬浮物和沉淀;可湿性粉剂:自由流动的疏松粉末,不应有团块;悬浮剂:流动的均匀悬浮液,长期存放可有少量沉淀或分层,但置于室温下用手摇动应能恢复原状,不应有结块。
2、有效成分含量。
即施用农药时起药效作用的成分。
有效成分含量达不到标准要求,施药后效果不好。
3、悬浮率。
是指有效成分在悬浮液中保持悬浮一定时间和均匀分散的能力。
悬浮性好的产品在兑水使用时,可使所有的有效成分都均匀地悬浮在水中,能够均匀一致地喷洒在作物上。
4、乳液稳定性。
即农药液珠在水中分散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乳剂类农药一般兑释后喷施,要求液珠能在水中较长时间地均匀分布;油水不分离,使乳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保持均匀一致,避免药害发生。
5、润湿性。
农药样品撒到水面至完全润湿所需要的时间。
限制润湿时间的目的是使农药能很快润湿,分散为均匀的悬浮液体。
6、pH值。
主要是保证产品中有效成分的稳定,减小分解;防止产品物化性质的改变或使用时发生药害;避免包装材料的腐蚀。
7、筛析。
制定此项指标的目的一是限制不溶粒子含量,以免造成施药时堵塞喷头和过滤器;二是控制产品度范围,以增加悬浮率。
8、水分。
限制水分含量的目的一是减小产品中有效成分的分解作用,二是使固体农药制剂保持良好的分散状态。
9、倾倒性。
规定此项指标的目的是保证产品能够均匀、平稳地从容器中倒出。
10.成烟率。
规定此项指标的目的是保证烟剂产品点燃成烟后,有足够的有效成分挥发、蒸发或升华,而不大量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