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72《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必修2-7.2《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必修2-7.2《功》教学设计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二节《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功》是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7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根据人们的认知规律对“功”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循序渐进的编排。

首先从起重机搬运货物、机车牵引列车前行等常见的事例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功与能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然后,复习了初中所学的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两种特殊情况下计算功的方法,接着,提出了如何解决“一般情况下力做功的计算问题”。

在引导学生分析推导出功的一般计算公式之后,又提出了新问题:力对物体做正功和做负功的条件。

对于这个知识点,教材上只做了简单的提及和说明,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实例的分析与解答,引导学生明白: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成不同角度时,此角度的余弦值可以是正的,可以是负的,还可以为零。

从而总结出力对物体做正功、做负功的条件。

紧接着,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正功、负功表示什么样的物理意义”。

这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材上对这个知识点也只是一笔带过。

所以,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为了有效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中可以直线运动为例,引导学生进行了分析探究。

分析过程中若能巧妙的结合图解法,则更有利于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更有助于学生对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在完成了上述知识点的学习之后,再提出问题:“如何求各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加以分析,总结出求各个力对物体所做总功的两种方法。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探究,学生不仅要完成本节课需要解决的新问题,而且也能够让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得到有效训练。

同时也有利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从而真正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学情分析学习《功》这节课时,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以及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同向时功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物理必修一中已经学习了下列知识点:当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反向时,物体做减速运动;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关系等。

人教版必修2物理:7.2 功 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2物理:7.2 功  教案设计

7.2功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功》这一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是《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章中的重要知识点和后续课程的基础,是高考常考的内容。

能量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而功是能转化的量度,直观表现就是一个力对物体做正功(负功),使这个物体的能量增加(减少)。

功能关系方面的问题是高考必选的内容,所以本节课不仅仅是本章教学体系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2、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课中功的定义比较抽象,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功的定义并能判断一个力是否做了功,这节课主要是对功概念的完善,以及对做功在一般情况下的计算,分析力对物体做功的正负,所以本节课内容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原有模糊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深入和细化。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区分高中知识和初中知识的不同。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初步学了功的有关知识,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的定义、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以及功的计算。

此阶段的学生理解和思考能力很强,但主要以抽象思维为主,所以对正、负功比较难以理解。

本节课授课内容并不是将初中已学知识的重复,而是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化、细化。

所以在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方面,我将侧重于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探讨的方式对初中知识的概念修正以及对功的正负等知识点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

2、明确功是标量,能够应用功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3、理解正功和负功的物理意义.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功的计算公式以及应用难点:正负功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将主要采取探究式教法,并以讨论法和合作交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体,且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对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六、教学过程问题1:如果力F 是竖直向上时,则力F 做了多少功问题2:如果力F 是水平方向时,F 又做了多少功?由以上的两个例子得出力做功的两个特例: (1)当F 与l 垂直时:W=0 (2)当F 与l 同向时:W=FL【理论探究】现实生活中拉力并不总是与位移同向或垂直,当拉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为α时,此时拉力F 做的功又该如何计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将此时的情况化简成F 与L 同向或垂直来计算?αcos 1F F = αsin 2F F =根据分力具有的独立性和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可知:分力F 1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F 1L 。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机械能》的第二节“功”。

详细内容包括:1. 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功与能的关系;3. 恒力做功和变力做功的计算;4. 功的物理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定义,掌握功的计算方法;2. 掌握功与能的关系,理解能量转化的过程;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功的计算公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难点: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斜面、滑块、弹簧测力计;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际操作,展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一定距离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 例题讲解:(1)计算恒力做功;(2)计算变力做功;3. 知识讲解:(1)介绍功的定义、计算公式;(2)阐述功与能的关系;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功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六、板书设计1. 定义:功 = 力× 距离× cosθ2. 公式:W = Fd cosθ3. 物理意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4. 变力做功计算方法:积分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恒力F的作用,沿直线移动距离s,求该力所做的功;(2)一物体在斜面上受到一恒力F的作用,沿斜面向上移动距离s,求该力所做的功;2. 答案:(1)W = Fs;(2)W = Fscosθ。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功的概念有了直观的认识。

但在讲解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时,可能部分学生难以理解;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如摩擦力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引出下一节内容——功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作业设计中题目的选择和答案的解析;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变力做功的计算是本节课的难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72《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72《功》教学设计

《功》授课方案授课种类:新授课课时安排: 1 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术:1、掌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能从特别到一般,一般到特别推导功的一般表达式,知道功的单位。

3、掌握 W = F l cos α只适用于恒力,l应为对地位移。

2、过程与方法:1、经过事例,研究做功的两个因素。

2、在推导过程中,从特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其余理论论证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并浸透等效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3、感神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引入做功的必要因素,使学生领悟到物理本源于生活。

2、经过科学研究授课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和热情。

授课重点:1、功的看法的理解2、功的相关计算授课难点:功的正负的理解,总功的计算授课方法:合作研究法、小组设计法、表达法、讲练结合法授课过程:一、课前定向:功能关系为高考中的必考内容,而功是功能关系的基础,是学好本章其余八节的前提。

本节的重点理解功的看法及功的相关计算;难点在于理解功的正负,计算会总功。

二、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能量,在能量转变的过程中陪同做功。

看生活中的两个场景:1.马拉木头前进,马对木头的拉力可否做了功?2.起重机吊起汽车的时候,汽车在钢绳拉力作用下上升一段距离,钢绳的拉力对汽车可否做功?三、授课内容:(一)功的看法解析图片中生活场景,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功的定义:一个物体碰到力的作用,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做功的两个因素:①力②力的方向上的位移研究 1:怎样计算功的大小?2、功的计算用恒力 F 表示力的大小,用l表示物体有对于地面的F F位移大小,用 W表示功的大小。

l(1)若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则有:功F F 的大小 W=Flαα(2)若力 F 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时,功的l大小 W又该怎样计算呢?过渡:初中学过功等于力乘以力的方向上的距离,现在力与位移有夹角怎么办呢?①分解力:先向位移的方向和垂直位移的方向分解力,再求功。

《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

邯郸市第三届高中物理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必修 2第七章第 2 节《功》教学设计单位:武安市第一中学授课人:***第七章第二节功---《功》教学设计武安一中李湘茹一、教学任务分析(一).教材分析:《功》节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功是高考常考概念,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能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是介绍功的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以后功能关系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本章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初步接触过功,本节课是让学生加深对功的深入理解。

此阶段的学生理解和思考能力很强,主要以抽象思维为主,但是对正、负功比较难于理解。

因此在对功的学习中,我会采取合理方法给予引导。

(三).教材特点与学生特征联系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原有的力和位移同向求功的思维基础上,我将主要采取探究式教法,并以讨论法和合作交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教学,探索力和位移不共线时的表达式及夹角的含义。

且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对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师利用多媒体电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总结得出结论。

这样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

学法上依据教学目标,结合物理情境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处理具体问题中学会思考与分析、演绎推理和归纳总结。

学生在此过程中对知识由生疑到释疑,从而提高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1、能够从有趣的实验中感受能量变化,建立做功和能量变化关系的概念。

2、通过观察实例得出做功的两个要素,并形成功的概念。

3、会运用力的分解观念推导功的表达式,并能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科学思维:1、在演示实验的引领下推导归纳功的表达式,体会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论证能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7.2功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7.2功

《功》教学设计方向上移动了一段位移,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在初中学习功的概念时,强调物体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的一致性,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致呢?相反呢?力对物体做不做功?若做了功,又做了多少功?怎样计算这些功呢?本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功的知识,在初中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2.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该怎样计算功呢?展示问题一:物体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水平向前行驶的位移为s,如图甲所示,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3.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致,而是成某一角度,又该怎样计算功呢?展示问题二:物体m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前行驶的距离为s,如图乙所示,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可根据力F的作用效果把F沿两个方向分解:即跟位移方向一致的分力F1,跟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F2,如图所示:据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可知:分力F1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F1s。

而分力F­2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物体在F­2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所以分力F2所做的功等于零。

所以,力F所做的功W=W1+W2=W1=F1s=Fs cosα。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体会:①功是标量、过程量;②F一般为恒力,可以是某一个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但要求这个合力也是恒力,若作用力是变力,千万不能用;③S为力F 作用时物体所发生的位移,不一定是力的方向上的位移;④α是F与S的夹角;⑤要计算功只要找恒力F、S和α就可以了,不必计较物体的做怎样的运动。

2.根据学生画图情况,点评、总结。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提出问题,力对物体做正功或负功时有什么物理意义呢?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4.倾听学生回答,点评、总结。

在对功的意义认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讨论体会正功的意义是:力对物体做功向物体提供能量,即受力物体获得了能量。

负功的意义是:物体克服外力做功,向外输出能量(以消耗自身的能量为代价),即负功表示物体失去了能量。

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功》的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功》的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二《功》教学设计就有确定值.4.功是过程量,是力在空间的积累量.(多劳多得?)5.公式中的单位:F——牛(N);l——米(m);W ——焦(J).突破难点(三)正功和负功公式理解:功的计算式W=Flcosα包含cosα这一要素,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随着α的变化,cosα的值也变化.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讨论随α的变化,cosα的取值如何变化,从而得到功W的意义如何.画出各种情况下力做功的示意图.并通过示意图总结:1.当α=2π时,cosα=0,W=0.力F和位移l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2.当α<2π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3.当2π<α≤π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负功.有做功.①功的正负表示是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阻力对物体做功功的正负由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决定,所以功的正负决不表示方向,而只能说明做功的力对物体来说是动力还是阻力。

当力对物体做正功时,该力就对物体的运动起推动作用;当力对物体做负功时,该力就对物体运动起讨论总结:力F与物体位移l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0°≤α≤180°.那么,在这个范围之内,cosα可能大于0,可能等于0,还有可能小于0,从而得到功W也可能大于0、等于0、小于0.1.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正功、负功从效果上和能量上的意义。

2.学会负功的两种等效说法,会比较功的大小。

拓展规律(四)计算总功的方法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学习了一个力对物体所做功的求解方法,而物体所受到的力往往不只一个,那么,如何求解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呢?例题:一个质量m=2 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方的力F1=10 N作用,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l=2 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2=4.2 N,求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根据例题引出多个力对物体做功的求法:几个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这个物体所做的功。

《功》精品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功》精品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功》精品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机械能》,第一节《功》。

详细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的性质以及功与能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的定义,理解功的概念。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功的性质以及功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重点:功的定义,功的计算方法,以及功与能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挂图、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弹簧测力计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挂图或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斜面上的小车,并思考:小车在斜面上下滑过程中,哪些力对其做功?2. 教学新课(1)定义:介绍功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功是描述力对物体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推导功的计算公式,强调力和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3)性质:讲解功的性质,指出功是标量,有大小无方向。

(4)功与能的关系:阐述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公式3. 功的性质4. 功与能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物体在恒力作用下沿直线运动时所做的功。

(2)分析物体在斜面上下滑过程中,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例题和随堂练习的完成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非恒力作用下物体的功如何计算,为下一节课《动能定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的理解与运用2. 功的性质,特别是功与能的关系3. 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的教学设计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拓展延伸一、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的理解与运用1. 力和位移的夹角:要让学生明白,夹角θ是力和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而非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2. 功与能的关系;3. 功的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的概念,能熟练运用公式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功;2. 使学生了解功与能的关系,理解能量守恒定律;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及与能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挂图、模型;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举重、推车等),引出功的概念;2. 新课讲解:a. 介绍功的定义;b. 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c. 阐述功与能的关系;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实际情景,让学生判断哪些情况下会产生功;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功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板书《功》2. 板书内容:a. 功的定义;b. 功的计算公式;c. 功与能的关系;d. 典型例题及解答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c. 解释生活中的一个实例,说明功与能的关系。

2. 答案:见课后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程度较好,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需加强;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形式的功(如摩擦功、电功等),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功的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功与能的关系;3. 实践情景引入及例题讲解;4. 作业设计。

一、功的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 在讲解功的计算方法时,要强调公式中力、位移和夹角的含义。

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对功的计算有重要影响,需特别讲解。

2. 通过举例分析不同情况下功的计算,如水平方向、垂直方向、斜向等,使学生掌握各种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必修2物理:7.2 功 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2物理:7.2 功  教案设计

功即力对物体做的功的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及力和位移夹角的佘弦的乘积。

功的标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记为“J”,1J=1N ×1m=1N·m讨论与交流:2、功的正、负力F和位移s之间的夹角取值范围是0°≤α≤180°。

那么,在这个范围之内,cosα可能大于0,可能等于0,还有可能小于0,从而得到功W也可能大于0、等于0、小于0。

画出各种情况下力做功的示意图,并加以讨论。

①当α=π/2时,cosα=0,W=0。

力F和位移s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②当α<π/2时,cosα>0,W>0。

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③当π/2<α≤π时,cosα<0,W<0。

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负功。

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往往说成是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正功负功的理解:1、理解正功和负功:①功的正负表示是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阻力对物体做功;功的正负由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决定,所以功的正负决不表示方向,而只能说明做功的力对物体来说是动力还是阻力。

当力对物体做正功时,该力就对物体的运动起推动作用;当力对物体做负功时,该力就对物体运动起阻碍作用。

②功是标量,只有量值,没有方向。

功的正、负并不表示功的方向,而且也不是数量上的正与负。

我们既不能说“正功与负功的方向相反”,也不能说“正功大于负功”,它们仅表示相反的做功效果。

2、在对功的意义认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讨论体会正功的意义是:力对物体做功向物体提供能量,即受力物体获得了能量。

负功的意义是:物体克服外力做功,向外输出能量(以消耗自身的能量为代价),即负功表示物体失去了能量。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三、合力做功的问题当物体在几个力共同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时,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各力分别对物体所做的功的总和。

课堂训练:如图所示,一个人用与水平方向成300角的力F=40N拉一个木箱,在水平面上沿直线匀速前进了8m,求。

高一物理精品教案《功》(通用8篇

高一物理精品教案《功》(通用8篇

高一物理精品教案《功》(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功》。

主要内容包括:功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功的性质。

具体涉及教材的章节有:5.1节的功的定义,5.1.1节的功的计算,5.1.2节的功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功的概念,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2. 学会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功的性质,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功的性质。

难点: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演示用小车,斜面,弹簧测力计,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小车在斜面上下滑动的实验,引导学生关注力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计算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功。

(2)计算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功。

(3)讨论正功和负功的含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几种不同情况下的功,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与讨论: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和讨论,加深对功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功的概念:力在物体运动方向上的作用效果。

2. 功的计算公式:W = F·s·cosθ。

3. 功的性质:正功和负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10N的力,移动5m的功。

(2)计算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15N的力,上升3m的功。

(3)解释正功和负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W = F·s = 10N × 5m = 50J。

(2)W = F·s = 15N × 3m = 45J。

(3)正功表示力对物体的推动作用,负功表示力对物体的阻碍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部分学生对正功和负功的理解仍有所欠缺,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高中物理功教学教案

高中物理功教学教案

高中物理功教学教案一个优秀的物理老师,总能编写出优秀的物理教学教案进行授课。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功教学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高中物理功教学教案篇111.1 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的概念;能用公式W = F·s进行简单运算,知道功的单位。

(2)知道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功率的单位。

(3)能用公式P = W / t进行简单运算。

2.进程和方法经历比较做功快慢的活动,认识功率概念的建立进程中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感受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干。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功率概念的形成进程。

难点:功的概念建立。

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钩码、弹簧测力计、木块、铅球、秒表、矿泉水瓶、直尺等。

2.各种做功和功率的图片、视频等。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引入1.浏览活动卡p16小故事,讨论回答问题。

在两人用力大小和移动物体距离不同的情形下,怎样比较两人奉献大小(让学生充分讨论)?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关注“力的大小”及“移动距离”这两个量。

(二)新课2.机械功(1)问题做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视察、讨论观看一些力做功、一些力未做功的视频,描写视察到的情形中力的大小、方向及物体移动的距离大小。

讨论做功的要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

(3)浏览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公式:W = F·s。

单位:1焦=1牛·米体会1焦的大小。

(三)知识运用3.运用(1)问题任何情形下力都对物体做功吗?(2)活动进行活动卡p17活动,通过对表格中实验结论的分析,体会机械功的含义。

(3)例题运算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做功值。

教科书p14例题1、例题2。

高中物理 7.2《功》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 7.2《功》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学生活动教学活动(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初中我们学过做功的两个因素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扩展:高中我们已学习了位移,所以做功的两个要素我们可以认为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

导入: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位移,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在初中学习功的概念时,强调物体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的一致性,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致呢相反呢力对物体做不做功若做了功,又做了多少功怎样计算这些功呢本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功的知识,在初中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二)进行新课1、推导功的表达式教师活动: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该怎样计算功呢投影问题一:物体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水平向前行驶的位移为,如图甲所示,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学生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根据功的概念独立推导。

在问题一中,力和位移方向一致,这时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W=F教师活动: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该怎样计算功呢投影问题二:物体m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前行驶的距离为,如图乙所示,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学生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根据功的概念独立推导。

在问题二中,由于物体所受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α,可根据力F 的作用效果把F 沿两个方向分解:即跟位移方向一致的分力F 1,跟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F 2,如图所示:αcos 1F F =αsin 2F F =据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可知:分力F 1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F 1。

而分力F 2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物体在F 2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所以分力F 2所做的功等于零。

所以,力F 所做的功W =W 1+W 2=W 1=F 1=F co α教师活动:展示学生的推导结果,点评、总结,得出功的定义式。

人教版必修2物理:7.2 功 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2物理:7.2 功  教案设计

功【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1)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区别;(2)知道当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2.掌握功的计算:(1)知道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 α;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知道功是标量。

(2)能够用公式W=Fscos α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使学生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这是难点。

3.要使学生对负功的意义有所认识,也较困难,也是难点。

【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搬运工王师傅在工地劳累了一天,将一批贵重物品从甲仓搬到了乙仓。

工地虽平整,但来回却很忙活。

他口干舌燥、背疼腰酸,回家后便嚷着上高二的儿子小乐“快给我泡杯茶”。

小乐便泡茶,便问:“你干什么了。

累得这样?”“倒仓,来回跑,做工太多了。

” 小乐递上1.功: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2.做功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3.功的大小: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其表达式为αcos Fl W =.4.功是标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1J 等于1N 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1m 的位移时所做的功.5.正功和负功:根据功的公式αcos Fl W =,当α=2π时,力F 对物体不做功;当α<2π时,力F 对物体做正功;当2π<α≤π时,力F 对物体做负功.某力对物体做负功,通常说成物体克服某力做功.茶却说“爸,你这不叫做功?”一句话气坏了王师傅“这不叫做工,叫做啥?小孩子胡说八道?” 小乐是胡说八道吗?简答:小乐没胡说八道。

王师傅说的“做工”和小乐说的“做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高中物理72功教案

高中物理72功教案

高中物理72功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熟练掌握72种功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功的定义和公式;
2. 功的计算方法;
3. 72种功的具体应用。

教学难点:
1. 区分不同种类的功;
2. 掌握72种功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物理》;
2. 教学PPT;
3.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入功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功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功的概念和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功的意义;
2. 示范不同种类的功的计算方法;
3. 讲解72种功的具体应用和计算方法。

三、实验(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不同种类的功,并加深对功的认识。

四、练习(15分钟)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不同种类的功的练习。

五、总结(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功的重要性和应用,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

六、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7.2功教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7.2功教案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课题:《功》(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教材)【教学目标】环节一:明确教材内容及重难点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是做功两个不可缺少因素。

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α,会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

3.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对做正功或负功。

4.知道什么是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教学重点】功的计算方法及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正功和负功的物理意义环节二:自主学习初中我们已经学习关于功的一些基本知识了,同学通过讨论和交流,归纳功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知识点。

(1)物体受到力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位移,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两个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

2.思考与讨论:功计算公式的推导(1)复习两种特殊情况下功的计算(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时:W=FS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垂直时:W=0(2)提问: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既不相同又不垂直时,力对物体做的功如何计算?(3)归纳总结:功的计算方法W=FScosα环节三:探究学习二.正功与负功的物理意义1.思考与讨论力与位移所成的角度可以在什么时候范围内变化,当角度逐渐增大时会出现什么情况?老师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

2,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在零度到九十度之间时力沿位移方向的分量与位移方向相同,物体的速度增加;反之,物体的速度减小。

因此,有如下结论动力对物体做正功、阻力对物体做负功(设计说明: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是高考是要求的重要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逐步形成这种能力)三.合力所做的功的计算1.提出问题:在解决了单个力做功的计算问题后,当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力作用时,多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应如何计算?(1)各力做的功应如何计算?合力做的功与各力做的功有何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2)这些力既然同时作用在物体上,能否找到一个力能代替这些共同作用的力的效果?(引导学生回忆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得出结论)(3)教师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总功的两种计算方法先求出各力做的功,再求代数和先求合力,再求合力做的功(设计说明:这是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应通过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这种方法,对于今后学生进一步学习和适应社会都是极为有利的)四、例题引导学生解决课本上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单个力做功的计算方法,合力做功的计算方法,以及正、负功的含义。

高中物理《7.2功》教案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7.2功》教案人教版必修2

《7.2功》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两个要素。

2. 知道功的公式Ω=Φλχοσ⎝,会用这个公式计算恒力做功。

3. 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做正功或负功。

4. 知道什么是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也等于各个力分别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

学习重点:1. 功的概念和功的计算公式。

2. 正、负功的意义。

学习难点:功的概念、正、负功的意义。

【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 自主探究案木头在起重机的拉力作用 列车在机车牵引力的作用 握力器在手的压力作用 下重力势能增加 下动能增加 下弹性势能增加1、功和能是两个密切联系的物理量,即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变化,这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功在能的转化过程中担任重要的角色。

2、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 ,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3、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和⎽⎽⎽⎽⎽⎽⎽⎽⎽⎽⎽⎽⎽⎽⎽⎽⎽⎽⎽⎽⎽⎽⎽⎽⎽.4、纤夫拉船的力的方向与船前进的方向有一定的夹角,不在同一方向上,拉力对船做不做功?5、在国际单位制单位中,功的单位是 ,用符号 来表示.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1μ的位移时所做的功为 ϑ.6、你认为功是矢量还是标量?5ϑ的功与-8ϑ的功哪个多?二、课堂互动案(一)功探究1、力做功的必要因素物体静止,力Φ是否做功?物体匀速运动,力Φ是否做功?力与位移方向垂直,力Φ是否做功?结论1: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 (2) 。

探究2、推导功的表达式当力Φ的方向与位移方向成一角度〈时,请你推导出力Φ所做功的表达式。

结论2: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 、 、 这三者的乘积。

[例1] 分别计算这三种情形下力对物体做的功。

设这三种情形下力和位移的大小都相同:作用力Φ=10N,位移λ=2μ。

角⎝的大小如图所示。

解析:(二)正功和负功探究3、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完成下面的表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教学设计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能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推导功的一般表达式,知道功的单位。

3、掌握 W = Flcosα只适用于恒力,l应为对地位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事例,探究做功的两个因素。

2、在推导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理论论证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
力和推理能力,并渗透等效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入做功的必要因素,使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

2、通过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1、功的概念的理解
2、功的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
功的正负的理解,总功的计算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小组设计法、讲述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定向:功能关系为高考中的必考内容,而功是功能关系的基础,是学好本章其余八节的前提。

本节的重点理解功的概念及功的相关计算;难点在于理解功的正负,计算会总功。

二、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能量,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伴随做功。

看生活中的两个场景:
1.马拉木头前进,马对木头的拉力是否做了功?
2.起重机吊起汽车的时候,汽车在钢绳拉力作用下上升一段距离,钢绳的拉力对汽车是否做功?
三、教学内容: (一)功的概念
分析图片中生活场景,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功的定义: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做功的两个因素: ①力
②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探究1:怎样计算功的大小? 2、功的计算
用恒力F 表示力的大小,用l表示物体相对于地面的位移大小,用W 表示功的大小。

(1)若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则有:功的大小 W=Fl
(2)若力F 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时, 功的大小W 又该如何计算呢?
过渡:初中学过功等于力乘以力的方向上的距离,现在力与位移有夹角怎么办呢? ①分解力:先向位移的方向和垂直位移的方向分解力,再求功。

②分解位移:先向力的方向和垂直力的方向分解位移,再求功。

学生板演,分析。

3、功是标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

4、功的理解
(1)功的公式W = F lcos α适用条件是F 必须是恒力,l表示物体相对于地面的位移大小,α是力F 的方向与位移l的方向的夹角。

(2)功是过程量。

原因:物体发生一段位移需要时间。

所以求解功时需要指明是哪个力在哪段位移做的功。

例1:一个质量m=60kg 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斜向上的拉力 F =10N 的作用下向前运动了5m ,求拉力所做的功。

(cos37°=0.8)
学生做例1,教师提问。

(二)功的正负
探究二:功是矢量还是标量?功的正负反映什么物理意义呢? 学生做例2,思考什么情况下力做正功,什么情况下力做负功。

例2:如图所示,物体在力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发生一段位移L ,试分别计算这四种情况下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

设在这四种情况下力F 和位移L 的大小都相同:F=10N ,L=2m ,角θ的大小如图所示。

投影学生做的例2,点评优缺点,得出结论。

要求学生完成【小结】。

1. 正功和负功:
当力F 和位移L 夹角为锐角时,力F 对物体做正功,此时力F 对物体起着动力作用。

当力F 和位移L 夹角为钝角时,力F 对物体做负功,此时力F 对物体起着阻力作用。

2.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三)总功
探究三:物体在发生一段位移的过程中,往往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求解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有哪些方法?
例3:一个质量 m =150kg 的雪橇,受到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斜向上方的拉力F =500N ,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L=5m 。

雪橇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100F N 阻。

求:(1)各力分别对雪橇所做的功.
(2)各个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
(3)物体所受的合力 (4)合力对雪橇做的功
.
L = 5m
θ
F
F 阻
学生上黑板做例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比较第二问和第四问结果,探究求解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

一、功
1 功的概念及二因素
2 功的计算 W=Fl cosα
二、正功与负功
所谓正功负功,是反映力对物体做功性质的,若为正功,表明该力促进了物体的运动,若为负功,表明力阻碍物体的运动。

三、总功的计算
五、课后作业:
完成【反馈练习】。

板书设计:
7.2 功
一、功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功的公式 W=Fl cosα
二、正功与负功
正功,表明该力促进了物体的运动
负功,表明力阻碍物体的运动
三、总功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