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报告编制规定

合集下载

检验报告单管理制度(5篇)

检验报告单管理制度(5篇)

检验报告单管理制度检验报告单是疾病诊断及治疗的参考依据,也是病人知情权的一种体现,因此,对检验单内容、格式、报告及发放有必要做详细的规定,指导检验人员正确书写检验报告,为患者提供完整、正确、规范、及时的检验报告。

____具有职业医师资格的临床医生电子申请检验项目,必须规范填写(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临床诊断、科别、标本种类、送检日期、送检医生),对申请内容含糊不清或缺项的,本科人员应退回修改,并在标本拒收记录本上登记。

2.检验报告内容应包括检验项目中文名称、报告单位、标本类型、参考范围、异常值提示、唯一编码、标本采集和接受日期时间、报告日期时间、备注、检验者和审核者的双签名(夜班除外)。

报告单书写必须规范,严禁涂改,严禁使用热敏打印或打印不清楚的报告。

3.检验报告一经审核,就通过信息网络自动传送到门诊服务台和并区,病区的检验报告单统一由专人下午送到病房各科室,并有病房护士核实接收。

在报告单发放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病人的隐私,不得随意泄露病人检验结果,病区办公室只限于医务人员进入电脑(或病历)查看病人检验报告,门诊需凭病人的就诊卡或条码号取化验单。

门诊服务台工作人员负责检验报告单发放和咨询。

4.发放报告单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避免报告单的丢失、遗落。

报告单如有丢失,由实验室负责查找记录补发报告。

5.检验报告单应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相关规定,污染的报告单必须经消毒后再发放。

是指企业或组织建立和实施的一套管理流程和规定,用于管理和控制检验报告单的流程、内容、存储与使用,确保检验报告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保密性。

具体的检验报告单管理制度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检验报告单的编制规定:包括报告单的格式、填写要求、检验项目及标准、采样方法等内容。

2. 检验报告单的审批流程:规定报告单的审批人员及流程,确保报告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检验报告单的编号管理:规定报告单的编号方式和管理要求,方便追溯和管理检验报告。

检验原始记录,台帐和检验报告的填写、编制、审核制度

检验原始记录,台帐和检验报告的填写、编制、审核制度

检验原始记录、台账和检验报告的填写、编制、审核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检验原始记录、台账和检验报告的填写、编制、审核制度,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规范性。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检验工作的部门和人员。

2. 检验原始记录的填写制度2.1 原始记录的定义原始记录是指检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实际数据、观察记录、操作记录等信息的记录。

原始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检验过程和结果,并需要在检验完成后立即填写。

2.2 原始记录的填写要求•应使用规定的填写表格或模板进行记录,确保格式统一、便于阅读和理解。

•检验人员应及时填写原始记录,记录内容要详细、具体、清晰,不能有模糊或含糊不清的表述。

•对于涉及测量、测试等数据的记录,应包括测量设备的标识、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等信息。

•对于观察记录,应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特征等信息,并可以配合相应的照片、示意图等进行说明。

•原始记录应由检验人员本人填写,禁止代填、抄录或修改他人的记录。

2.3 原始记录的保管和归档•原始记录应妥善保管,确保其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原始记录应存放在指定的文件柜或电子系统中,并设置访问权限。

•原始记录应按照一定的分类和编号规则进行归档,便于查阅和管理。

•原始记录的归档期限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公司规定进行规定,并按时执行。

3. 检验台账的编制制度3.1 台账的定义检验台账是对进行检验的样品、项目、设备等进行记录和管理的文件。

台账应用于对检验过程中的样品流转、项目进度、设备维护等进行跟踪和监控。

3.2 台账的编制要求•台账应由专人进行编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台账内容应包括样品编号、样品名称、所属项目、检验进度、检验结果等信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补充。

•台账应定期进行更新,及时记录检验进展和结果,以便于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查阅。

•台账应保密,只能由授权的人员查阅和使用,禁止随意传递、抄录或修改。

3.3 台账的保管和归档•台账应妥善保管,确保其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检验报告编制规范

检验报告编制规范

检验报告编制规范1 目的为了对检验报告的格式、组成、编制进行统一、规范。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体系内检验报告的编制。

3 基本要求3.1 数据的录入应与原始记录一致,编写的检验报告格式应规范、统一。

3.2 带有计量单位的必须首选法定计量单位(客户有特殊要求除外),表达要正确,数值应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3.3 报告中无内容填写的项目,用短横线“—”表示。

3.4 检验报告装订顺序见附表 1。

4 检验报告编制内容4.1 封面4.1.1 检验报告封面顶部应有实验室资质认定、机构验收和实验室认可标志。

具体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中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标志及其使用要求”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及其使用要求”的规定执行。

4.1.2 “检验报告”标题。

4.1.3 委托类封面没有打印的内容,在标志下左侧漏空,显出首页唯一性编号及条形码、产品名称和委托单位。

4.1.4 监督类封面打印的内容应与首页同。

4.1.5 封面底部应有检验院名称及标志。

4.2 首页4.2.1 报告唯一性编号、条形码及二维码,与“唯一性编号规定”相同。

4.2.2 共×页第 1 页中“×”为发出报告的总页数(不包括封面和封底)。

4.2.3 样品名称、规格型号、商标、生产日期、样品等级和批号或货号应如实规范填写。

4.2.4 生产单位:生产该产品的单位。

4.2.5 委托单位:委托协议书登记的委托方。

4.2.6 受检单位:接受检验的产品所归属的单位(抽样类检验应与抽样单上受检单位公章相同)。

4.2.7 检验日期:领样日期起到原始记录上交日期止。

4.2.8 检验依据:指对样品进行检验和判定的标准或技术性文件。

除特殊情况外,应填写现行有效的标准代号、年号及名称。

4.2.9 样品数量:指参加检验的样品总数。

样品数量应与检验结果相对应;对于有外观检验的样品,应分别注明现场检验外观数量和内在指标检验数量。

4.2.10 抽样基数:抽样时该产品现存的实际数量。

检验报告编制考核标准

检验报告编制考核标准

检验报告编制考核标准编制检验报告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对于评估产品或服务的符合性、质量控制以及质量改进提供有力的支持。

下面是检验报告编制的考核标准:1. 完整性:检验报告应包含所有必要的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报告编号、检验日期、检验标准、样品信息、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

报告内容应全面,不应有遗漏,确保从报告中可以获取到所有有关信息。

2. 准确性:检验报告中的数据和结果应准确无误。

检验结果应基于可靠的检验方法和实验数据,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

数据应经过检查和验证,确保没有错误和拼写错误。

3. 清晰易懂:检验报告应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描述检验的过程和结果。

报告中的专业术语应尽量减少,必要时应提供解释或定义。

各项内容应按照逻辑顺序排列,保证报告的结构清晰。

4. 信息全面性:检验报告应包含必要的信息以满足客户需求。

报告中应明确指出测试的目的和范围,并提供充分的细节和说明。

同时,报告应提供背景信息、测试方法和设备的描述,以便读者理解背景和测试条件。

5. 一致性:检验报告应在整体性和格式上保持一致。

使用相同的标准和方法评估不同样品,结果和格式应保持一致。

报告中的图表应具有相同的格式和标注。

6. 可追溯性:检验报告应提供可追溯的信息,包括参考文件、标准和方法。

在报告中应清楚标注测试所使用的设备和仪器的信息,以确保结果的可追溯性。

7. 及时性:检验报告应按时完成并提交给相应的部门或客户。

如果有延迟,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提供合理的解释。

8. 精确性和规范性:检验报告应遵循相应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报告应符合组织内部制定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流程,并经过审核和确认。

9. 机密性:检验报告应保证机密信息的安全,并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组织内部的机密保护程序。

总之,检验报告编制的考核标准包括完整性、准确性、清晰易懂、信息全面性、一致性、可追溯性、及时性、精确性和规范性,以及机密性。

通过遵循这些标准,可以保证检验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提供有效的质量控制和改进依据。

检验报告单管理规范

检验报告单管理规范

检验报告单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检验报告单是检验机构出具的对被检验物品进行检验的结果和评定的证明文件,对于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检验报告单的管理,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制定本管理规范。

二、检验报告单的编制要求1. 报告单的格式(1) 报告单应具有统一的格式,包括报告单编号、被检验物品信息、检验项目、检验结果、评定结论等内容。

(2) 报告单的字体、字号、行距等要求统一,确保清晰易读。

(3) 报告单应包含检验机构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以及检验人员的姓名、资质等信息。

2. 报告单的内容(1) 报告单应明确标注被检验物品的基本信息,如名称、型号、规格、批号等。

(2) 报告单应列出所有的检验项目,并注明检验方法、标准要求等相关信息。

(3) 报告单应详细记录每一个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包括数值、单位等。

(4) 报告单应根据检验结果进行评定,并给出评定结论,如合格、不合格等。

3. 报告单的签发(1) 报告单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人员签发,确保签发人员的身份真实可靠。

(2) 签发人员应在报告单上签字并注明签发日期,确保报告单的可追溯性。

(3) 报告单的签发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经过检验机构的内部审核。

三、检验报告单的管理流程1. 报告单的接收(1) 检验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报告单接收制度,确保及时接收到被检验物品的相关信息。

(2) 接收人员应核对报告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检验人员沟通。

2. 报告单的编制(1) 检验人员应按照规范要求编制报告单,并确保报告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编制报告单时应子细核对被检验物品的信息和检验结果,确保无误。

3. 报告单的审核(1) 检验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审核岗位,对编制的报告单进行审核。

(2) 审核人员应对报告单的内容进行子细检查,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3) 审核人员应及时反馈审核结果,对不符合要求的报告单提出修改意见。

检验检测结果报告管理制度

检验检测结果报告管理制度

检验检测结果报告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检验检测结果报告管理工作,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制度订立。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科室的检验检测结果报告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的执行机构为医院质量管理部。

第四条检验检测结果报告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医院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管理。

第二章报告编制和审核第五条检验检测结果报告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本领、经过相关培训的医务人员编制。

第六条检验检测结果报告的编制应当依据实际检验检测情况,准确记录检验检测项目、方法、结果及对应的参考范围。

第七条检验检测结果报告应当经过两名以上具有相应专业资质的医务人员独立审核,审核人员应当对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负责。

第八条审核人员应当依照规定的时间要求完成对检验检测结果报告的审核工作,并在报告上签名确认。

第九条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检验检测结果报告,审核人员应当及时通知编制人员进行修改,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报告传递和存档第十条检验检测结果报告应当采取安全可靠的方式进行传递,禁止使用电子邮件、微信、短信等不安全的通讯工具传递。

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在接收到检验检测结果报告后,应当进行认真阅读,并及时进行相关操作,如下达诊疗建议、供应治疗方案等。

第十二条检验检测结果报告应当依照规定的时间要求进行归档,并应当保存充分的时间,以备医疗纠纷调查及相关法律要求。

第十三条归档的检验检测结果报告应当依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分类、编号,并确保报告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应当依照规定的时间要求对存档的检验检测结果报告进行定期审核,并及时更新、增补相关信息。

第四章报告查询和打印第十五条检验检测结果报告应当建立查询系统,允许患者及其合法代理人查询个人相关的检验检测结果报告。

第十六条查询系统应当采取安全可靠的方式进行用户身份验证,保护患者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第十七条查询系统应当供应检验检测结果的认真信息,包含检验检测项目、方法、结果及对应的参考范围。

产品型式检验报告相关规定

产品型式检验报告相关规定

产品型式检验报告相关规定1. 引言在产品质量控制和管理中,产品型式检验报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对产品型式进行检验,可以确保产品的规格、性能和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本文将对产品型式检验报告的相关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2. 报告编制要求2.1 报告格式产品型式检验报告应使用规定的标准格式进行编制。

报告包括标题、引言、检验目的、检验依据、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内容,并应包含相应的图表和数据。

2.2 语言要求报告应使用本国语言进行编写,对于涉及国际贸易的产品,可使用英文作为工作语言。

报告中使用的术语和表达应准确、清晰。

2.3 签字和盖章报告应由检验机构的专业人员进行签字并加盖机构印章,以确保报告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3. 报告内容3.1 引言引言部分应简要介绍产品的基本情况,包括产品名称、型号、生产厂商等信息。

同时,还应说明本次型式检验的目的和意义。

3.2 检验目的检验目的部分应明确阐述本次型式检验的目标和要求,以及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估的标准和方法。

3.3 检验依据检验依据部分应详细列出本次型式检验所应遵守的相关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

必要时,还应提供相应的引用文献。

3.4 检验方法检验方法部分应详细介绍本次型式检验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包括样品选取、检测设备、试验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3.5 检验结果检验结果部分应陈述本次型式检验的具体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评价。

必要时,还可以提供相关的测试数据、图表和图片作为支持。

3.6 结论结论部分应对本次型式检验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明确说明产品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若存在不合格的情况,还应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4. 报告保存与传递4.1 报告保存检验机构应将产品型式检验报告原件进行归档保存,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报告保存时间一般根据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进行确定。

4.2 报告传递检验机构应将原件或复印件的产品型式检验报告及其相关资料及时传递给委托方。

同时,对于市场监督部门和其他有权机构的要求,检验机构也应积极提供相关报告。

检测报告的编制和管理制度

检测报告的编制和管理制度

检测报告的编制和管理制度检测报告的编制和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对检测报告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科学,并提供给相关利益方使用。

以下将从编制流程、质量保证、审核及管理等方面详细阐述。

一、编制流程1. 样品送检样品送检时应附上需要检测的项目清单、用途、数量、包装方式等,经过检测部门确认相关信息无误后,进行样品的接收、登记、编号、质量把关等工作。

2. 样品检测样品检测完成后,检测人员应将检测结果及时、准确地记录,并按照规定填写样品检测报告。

3. 技术审查技术人员应对检测报告的数据和结果进行审查,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可靠,符合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和质量体系要求。

4. 报告编制编制员应根据检测结果和技术审查意见,按照标准格式编制检测报告,并应用电脑模板,确保报告的格式、内容、文字、图片等符合要求,并对报告进行排版。

5. 报告审核单位领导及质控人员应对报告进行全面的审核,确保报告符合有关国家、行业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6. 报告签发单位领导应对审核后的检测报告进行签发,并加盖单位专用章,以确认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二、质量保证1. 标准化指制定、实施和改进各项规程、标准、方法、流程和流程文件等,通过标准化管理,确保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2. 精密仪器的验证和校准检测仪器的精准度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应对仪器进行周期性的验证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度符合要求。

3. 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认证对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培养其系统的检测知识、技能和素质,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能力,确保检测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检测方法、操作规程,并能够正确解读和处理检测结果。

4. 严谨的样品处理和处理记录应对样品进行精心的处理,确保取样、制样等标准作业程序的合规性,实施全过程监控,确保信息可追溯。

三、审核及管理1. 领导审核对检验执行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包括标准操作流程、检验规范,检验结果质量和技术文档。

核对并审批结果文件及相关记录表,对结果提交审计结果记录表响应。

检测报告编制审核规定

检测报告编制审核规定

1目的为了贯彻公司的质量方针,加强对检测报告编制与审核的管理,保证公司所出具检测报告的准确性,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客户,特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公司对外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

3 职责与权限报告编制人:依据正确的报告模板,严格按照实验室的真实数据,客观真实编制报告,对所编制报告内容负责。

报告一级审核人: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核对相关内容报告二级审核人:由有资历的从业人员担任,核对报告的相关内容,发现错误及时和相关人员确认,对负责审核的内容负责,有权对检测报告提出更正意见,有权调动相关人员对检测报告内容进行确认。

三级审核人:由授权签字人担任,对报告内容全盘进行把控,正确合法使用和保管检验检测专用章,有权对检测报告内容提出质疑或更正意见,有权对检测报告的发放与否进行裁决,对发放的报告承担应法律责任。

实验室主管:负责审核原始记录,保证原始记录的完整准确性。

采样室主管:负责审核采样记录,保证采样记录的完整准确性。

4 编制与审核工作内容报告编制:依据编制模板,和相关部门所提供的原始数据,客观准确进行检测报告的编制,编制内容要素如下样品信息:包括样品性状、检测项目、送样/采样时间、分析时间、样品唯一性编号,送样照片或现场采样照片。

委托方受检方第三方检测方(本机构)的信息:名称、地址。

仪器设备:主要采样仪器设备和分析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编号匹配。

检测方法名称及标准号:采样依据方法,分析依据方法、执行标准的名称和标准号匹配、标准限值对应。

检测人员:包括分析和采样人员姓名,客户有特殊要求的需要附上人员相关的其他信息。

采样分析环境:如温度、天气、大气压、风向、风速等,分析现场排放口位置,工况情况等。

报告框架:报告模板是否正确,报告页码,报告页眉页脚。

其他信息:三级审核人员姓名、报告日期、签发日期、公司对于送样委托的说明、及报告有限性说明、若有分包,则包括分包方名称、资质、分包项目、分包服务的说明;若需要做出评价性结论,还需要包括评价结论;客户有其他要求需要说明的内容,客户提供的信息数据对报告的准确性有影响的情况下,需要备注说明,免责声明。

工程检验报告管理制度内容

工程检验报告管理制度内容

工程检验报告管理制度内容一、总则为规范工程检验报告的管理工作,提高检验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保障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检验报告管理工作。

三、管理要求1. 检验报告编制(1)检验报告应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工作经验。

(2)检验报告应准确反映实际情况,内容完整,数据真实可靠。

(3)在编制检验报告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验报告审查(1)检验报告应由项目负责人或其授权代表进行审查。

(2)审查人员应对检验报告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全面核查,确保其符合项目要求和相关规范。

(3)审查人员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查工作,并在审查意见中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改进建议。

3. 检验报告归档(1)经审查合格的检验报告应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归档,并对归档文件进行编号和登记。

(2)归档文件应按照工程类别和时间进行分类管理,确保文件的检索和利用便捷。

(3)归档文件应妥善保管,防止遗失和损坏。

4. 检验报告使用(1)检验报告应按照规定流程使用,不得擅自修改和篡改。

(2)检验报告的使用范围应明确,不得超出规定范围。

(3)检验报告用于评价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和安全状况,为项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五、责任分工1. 项目负责人:负责对检验报告进行审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检验报告编制人员:负责编制检验报告,确保报告的数据真实可靠。

3. 检验报告审查人员:负责对检验报告进行审查,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4. 检验报告归档人员:负责对审查合格的检验报告进行归档管理。

六、监督检查1. 检验报告管理工作应每月进行一次自查,定期进行一次外部检查,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检验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

2. 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和改进,防止问题的重复发生。

七、附则1.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正式施行。

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工程管理部门所有。

以上就是工程检验报告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最大家认真遵守,共同维护工程质量和安全。

检验检测报告编写审核注意事项

检验检测报告编写审核注意事项

2020 报告编制要点和审核注意事项2020年11月提纲一、报告的编制要求j二、报告的编制、审核流程j三、报告编制的要点和注意事项j四、报告审核内容要点一、报告的编制要求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214-2017)4.5.20结果报告条款中规定:检验检测机构应准确、清晰、明确、客观地出具检验检测结果,符合检验检测方法的规定,并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结果通常应以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形式发出。

一、报告的编制要求检验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1)标题;(2)资质认定标识和检验检测专用章;(3)检验检测机构名称和地址;(4)报告唯一性标识和每一页上的标识,报告结束的清晰标识;(5)客户的名称和联系方式;(6)检验检测方法;(7)样品的描述、状态和标识;(8)检验检测的日期,接样日期和采样日期;(9)报告签发人和签发日期;(10)测量结果的单位;(11)声明(仅对来样复制);(12)结果来自外部提供者时的清晰标注;(13)未经本机构批准,不得复制报告或证书的声明(全文复制除外)一、报告的编制要求总结一下就是:报告要有标题、签发人、签发日期、CMA章、检验检测专用章、声明、委托人信息、样品状态描述、采样/接样日期、检测日期、检测方法、测定结果、单位、相关备注信息。

一、报告的编制要求报告编制总体要求是:信息全面格式统一完善监测结果描述准确结论恰当审批流程完整。

二、报告的编制审核流程公司报告编制审核流程:原始记录及数据报告单报告编写人编制报告编写完成提交审核审核不通过退回整改授权签字人签字批准,加盖CMA和专用章三、报告编制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报告编写是否成功,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格式正确、美观、信息全面;2、检测结果的描述正确,包括单位正确、相关参数齐全,比如污水厂氨氮结果需要参考水温;3、排版整齐、美观;4、检测方法和评价依据正确;5、数据再处理正确,比如折算浓度、去除效率等;5、结论准确、恰当。

检验报告单管理规范

检验报告单管理规范

检验报告单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检验报告单是在各种检验活动中产生的重要文档,用于记录检验结果和评价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

为了确保检验报告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制定本管理规范。

二、适合范围本管理规范适合于所有需要生成和使用检验报告单的组织,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生产厂商、质量控制部门等。

三、报告单编制要求1. 报告单格式:报告单应具备清晰的结构和易读的排版,包括标题、报告编号、日期、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结果、评价等内容。

2. 报告单标识:每份报告单应有惟一的标识,以便追溯和管理。

3. 报告单语言:报告单应使用明确、准确的语言描述检验结果,避免含糊和歧义。

4. 报告单签发者:报告单应标明签发者的姓名、职务和签发日期,以确保责任明确。

5. 报告单审核:报告单应经过审核,确保结果准确无误。

四、报告单内容要求1. 报告编号:每份报告单应有惟一的编号,方便查找和管理。

2. 日期:报告单应标明检验完成的日期。

3. 检验项目:报告单中应列明检验的具体项目和要求。

4. 检验方法:报告单应详细描述检验所采用的方法和标准。

5. 检验结果:报告单应准确记录检验结果,包括数值、单位和判定。

6. 评价:报告单应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价,如合格、不合格、待定等。

7. 备注:报告单可附加其他需要说明的信息,如异常情况、特殊要求等。

五、报告单存档和保管1. 存档要求:报告单应按照一定的存档要求进行分类、编号和归档,以便于查找和追溯。

2. 保管期限:根据相关法规和组织要求,报告单的保管期限应进行规定,并确保报告单在保管期限内完好无损。

3. 保密措施:对于涉及商业机密或者敏感信息的报告单,应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确保信息安全。

六、报告单审查和验证1. 审查要求:报告单应经过审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规性。

2. 验证要求:报告单的检验结果应与实际情况进行验证,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七、报告单修订和废止1. 修订要求:对于已签发的报告单,如需修订,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并在修订版本上注明修订日期和原因。

检测机构报告编辑制度范本

检测机构报告编辑制度范本

检测机构报告编辑制度范本一、总则为确保检测机构报告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检测服务质量,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检测机构报告的编制、审核、审批、发布和存档等环节。

二、报告编制1. 报告编制依据:检测标准、检测合同、检测原始记录、检测方法、检测设备检定/校准证书等。

2. 报告内容:(1)委托信息:工程名称、委托单位、经手人、监理单位和责任人、联系方式、委托检测项目的内容和要求。

(2)材料信息:材料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时间、规格型号、出厂日期、出产批号。

(3)样品信息:样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取样或制样日期、设计(委托)要求、样品(对象)的特征和技术状态描述、代表性、送样日期和样品委托编号及其标识,样品送达人姓名和送达时间、样品接收人姓名和接收时间。

(4)检测条件和依据:检测时间(如标准有要求应有开始和结束时间,并准确到分钟)、地点环境条件、采用的对检测结果准确性有影响的所有检测仪器设备(包括设备名称编号和检定/校准有效期)、检测参数、检测依据的标准(包括方法标准和指标标准)及采用非标准方法的说明和有关文件的标识。

(5)检测结果和结论:检测数据、分析整理结果、与指标相对比的结论。

(6)分包结果:如有分包项目,明确分包项目,并注明承担分包的另一检验检测机构的名称和资质认定许可编号。

3. 报告格式:按照检测机构报告模板进行编制,确保报告格式规范、统一。

三、报告审核1. 审核人员: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监督员、内审员等。

2. 审核内容:(1)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客观性。

(2)检测方法、检测设备、检测环境等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检测结果是否可靠,结论是否合理。

(4)报告格式是否规范,表述是否清晰。

3. 审核意见:审核人员对报告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填写在审核记录表上。

四、报告审批1. 审批人员:检测机构负责人。

2. 审批内容:(1)审核意见的完整性。

检验报告编制管理规程

检验报告编制管理规程

SMP-QC-8-023-A 检验报告编制及书写管理规程第1页共 8 页题目:检验报告编制及书写管理规程编码:SMP-QC-8-023-A 起草: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生效日期:颁发部门:质管部分发部门:检验室目的:为保证检验报告书的统一规范性,加强检验报告书书写规范,特制订本制度。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检验室检验报告书的管理。

职责:检验人员、检验室主任、质量部部长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

规程:一、检验报告单编制及书写要求1.各种检验报告单的标头栏目(原辅料、包材、中间产品、成品)及报告单单中检验项目均按规定的编排格式书写,不得随意更改(各种报告单见附表)2.表头栏目的书写:2.1 各种报告单的编号:为8为数,前4位为年号,后4位为流水号。

2.2 检品的分类代码:代号+该品种的流水号。

2.3 取样日期:按抽取供试品的年、月、日填写。

2.4 报告日期:为负责人签发报告单的日期。

2.5 检验依据:按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质量标准检验。

已成册的质量标准应写明标准名称、版本和部、册等。

单项的质量标准应写出标准名和标准编号。

3.原辅料及包装材料报告单表头栏目的书写3.1 品名:按药品包装上的品名填写,品名为商品名的应在商品名之后加括号注明法定名称。

3.2 批号:按包装实样上的批号填写。

3.3 包装规格:为包装实样上的规格乘以入库数。

3.4 厂牌来源:指生产企业或直接提供者,应写单位的全称。

3.5 进厂编号:代号+入库流水号3.6 有效期:原辅料若生产厂家注明有效期则以厂家标示有效期为准,若生产厂家未注明有效期则一般规定按照固体原辅料为检验报告后两年,液体原辅料为检验报告后一年。

SMP-QC-8-023-A 检验报告编制及书写管理规程第2页共 8 页包装材料规定内包材为检验报告后一年,外包材为检验报告后两年。

3.7 检验目的:应注明“入库检验”、“复验”或“抽验”。

4.成品表头栏目的书写。

4.1 品名:按质量标准上的名称书写。

检验报告编制规定

检验报告编制规定

检验报告编制规定
检验报告是一种对实验或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和总结的文档,主要用于
向相关人员提供准确和可靠的数据分析。

编制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报告的基本结构、内容要求、格式规范、语言要求和报告的提交等。

其次,报告的内容要求应包括实验或测试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
和分析等方面。

目的部分应明确实验或测试的目标和意义;方法部分应详
细描述实验或测试的步骤、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等;过程部分应记录实验
或测试的具体操作过程;结果部分应以详尽准确的数据、表格、图表等形
式展示实验或测试的结果;分析部分应对实验或测试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和解释,提供科学合理的结论和推论。

此外,报告的格式规范应包括页边距、文章字体、行距、题目字号、
编号方法等要求。

页边距一般设置为2.5厘米左右;文章字体一般采用宋
体或其他易于阅读的字体;行距一般为1.5倍或2倍;题目字号应根据不
同层次进行分级设置;编号方法一般采用1、2、3或1.1、1.2、1.3等方式。

此外,报告的语言要求应准确、简明、逻辑清晰。

语句应通顺,用词
准确,避免使用模糊、歧义的表达方式。

使用简洁精炼的语言,尽量避免
冗长和啰嗦的叙述。

同时,逻辑结构应合理,段落之间要有明确的逻辑关系。

总之,检验报告编制规定主要包括报告的基本结构、内容要求、格式
规范、语言要求和报告的提交等方面。

通过制定合理的编制规定,可以确
保报告的准确性、可读性和规范性,提高报告的质量和价值。

监督检验报告编制规范

监督检验报告编制规范

附件2检验报告编制规范1.检验报告填写要求1.1检验报告应采用统一格式。

格式见附件1。

检验报告表格中各项栏目应完整填写,不得缺项。

无内容填写的栏目应使用“—”表示,不得空缺。

编写内容应包括检验结果所必需的各种信息,以及采用方法所要求的全部信息。

检验报告表格栏目排列顺序可以适当调整,内容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加。

1.2检验报告应包括封面、首页、检验结果页,如有需要可以有封底。

1.3检验报告中数据、公式、表格和其它技术内容应真实可靠、准确无误,带有计量单位的应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

其数值应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1.4检验报告中所用的符号、代号应符合GB/T1.1-200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规定,打印检验报告字体统一采用“宋体”。

1.5检验报告正本首页应加盖检验机构相关印章,检验报告正、副本(含检验原始记录)应加盖骑缝章。

检验机构负责检验报告副本的存档。

2.报告封面2.1报告封面应包括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证书标记、检验报告编号、产品名称、受检单位、生产单位、委托单位、检验类别、检验机构名称。

报告封面格式见附件1-1。

2.2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证书标记:应正确使用CMA/CAL标志。

不得使用不在有效期内的认可证书标志,未经认可的产品或参数不得使用带CMA/CAL标志的报告封面。

2.3检验报告编号:应为所属检验机构的检验报告的唯一识别编号。

2.4产品名称:应填写抽检样品标准名称,企业给出非标准名称时,应在标准名称后用括弧加注。

2.5受检单位名称:应填写抽检样品所属单位工商营业执照上的名称。

受检单位名称应与受检单位公章相同。

如在流通领域抽样,受检单位指经销企业,生产单位指生产企业。

如在生产企业抽样,受检单位同生产单位。

2.6委托单位名称:应填写下达监督检查任务单位的全称(如: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7生产单位名称:应填写抽检样品实际生产单位工商营业执照上的名称,生产单位名称应与生产单位公章相同。

检验原始记录,台帐和检验报告的填写编制审核制度

检验原始记录,台帐和检验报告的填写编制审核制度

检验原始记录,台帐和检验报告的填写编制审核制度1. 引言检验原始记录,台帐和检验报告的填写编制审核制度是为了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规范检验过程中相关文档的编制、填写和审核流程。

本制度旨在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 相关术语定义在本制度中,以下术语的定义适用于整个文档: - 检验原始记录:指检验过程中实际采集的数据和记录的文档,包括检测设备使用记录、检验样品编号、检验操作过程等。

- 台帐:指记录检验原始记录的文档,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日期、操作人员等信息。

3. 检验原始记录的填写编制要求3.1 检验原始记录的编制 - 所有检验原始记录必须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编制,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日期、操作人员等。

- 检验原始记录必须由专业的检验人员填写,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检验原始记录要求清晰、规范、易于阅读,不得有涂改、错漏等情况。

3.2 检验原始记录的填写要求 - 所有检验原始记录必须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包括样品信息、检验条件、检验结果等。

- 填写过程中要注明每一步操作的时间、人员和地点。

- 检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或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记录,并在记录中说明原因和处理方法。

4. 台帐的填写要求4.1 台帐的编制 - 台帐应按照统一的格式编制,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日期、操作人员等。

- 台帐应按照检验项目的分类进行归档,方便查询和管理。

4.2 台帐的填写要求 - 台帐应及时更新,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台帐中的信息要与相应的检验原始记录保持一致,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日期、操作人员等。

5. 检验报告的填写编制审核要求5.1 检验报告的编制 - 检验报告应按照统一的格式编制,包括报告编号、检验项目、检验日期等。

- 检验报告要求简明扼要,清晰明了,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检验结果。

- 检验报告必须由专业的检验人员编制,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2 检验报告的填写要求 - 检验报告中的信息必须与相应的检验原始记录和台帐保持一致,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日期、操作人员等。

检验报告编制规定

检验报告编制规定

检验报告编制规定XZTJ-ZC-A1/006B/11.目的:对本所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检验检测报告证书的编制、审核、批准、存档、发放等作出规定,以确保本所的检验检测报告证书符合国家有关的法规、标准、技术规范的要求;2.使用范围适用于本所的各类检验检测报告证书及相应的原始记录;3.职责3.1检验检测人员负责原始记录的编制,主检人员负责原始记录的校核及报告的一级审核;3.2接收人员负责原始记录的接收、登记,负责报告的流转、发放;3.3报告输录人员负责检验检测报告的输录、校对;3.4检验责任师负责检验检测报告的二级审核;3.5所长或授权的技术负责人负责报告的批准;3.6资料档案管理员负责检验报告的登记、签章、存档;4.工作程序及要求4.1检验检测原始记录4.1.1检验检测原始记录应当由检验检测人员在检验检测时完成,应当及时将应察结果、数据和计算结果填入记录,不得事后追记;每张记录应能够按照特定的任务或项目分类识别;具体内容严格按照各类原始记录填写办法填写;4.1.2原始记录应有该记录人员的签名和记录的日期,填写好的原始记录应经主检人员校核;记录的更改采用划改方式,更改处应有更改人的签名及更改日期;4.1.3定期检验原始记录必须在检验复检工作完成后五个工作日内交回,监督检验原始记录必须在检验复检工作完成后三个工作日内交回;安全阀效验原始记录必须在效验工作完成后两个工作日内交回;4.2原始记录的接收缺项,符合要求后填写“原始记录接收登记表”并经交接双方签字确认;4.2.2原始记录的编号由接收人员按“编号规则”统一编写;4.3报告的输录4.3.1输录人员按原始记录信息输录报告,所输录的报告应由输录、接收人员校对,以确保与原始记录信息相一致;4.4报告流转还应付相应的收费回执,相关人员在流转卡上签字并签署实际日期;4.4.2流转完成后,流转卡与报告、原始记录及相关技术资料一并存档;4.5一级审核一级审核由该项目的主检人员进行;审核时应重点核实报告与原始记录信息的符合性并做好记录,审核无误后在报告相应栏目及流转卡上签字确认;4.6二级审核二级审核由检验责任师负责,审核时应着重核实报告与原始记录信息的符合性、符合判断的正确性,及相关人员的签字并做好记录,审核无误后在报告相应栏目及流转卡上签字确认;4.7批准报告批准由所长或授权的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应着重核实相关人员的签字并在批准栏及流转卡上签字确认;4.8登记加盖签章资料档案管理员负责批准后的报告的登记工作,登记完成后在相应部位加盖检验专用印章并同时加盖齐缝章;4.9存档、发放4.9.1检验报告加盖印章后流转至原始记录接受岗,由接收人员负责发放;发放报告时,应填写“报告发放登记表”,领取人应在登记表上签名确认;4.9.2存档由资料档案管理员负责,存档时应将原始记录、报告、流转卡及相应的技术文件等按国家标准进行装订存档;4.9.3发放报告时;应填写“报告发放登记表”领取人应在登记表上签名确认; 5.相关记录5.1检验原始记录接收登记表;XZTJ-ZC-A1/006-015.2检验报告审核批准流转卡;XZTJ-ZC-A1/006-025.3报告发放登记表;XZTJ-ZC-A1/006-03附件一:检验工作流转图检验原始记录接收登记表检验报告审核、批准流转卡XZTJ-ZC-A1/006-02序号:报告发放登记表↓↓↓↓↓A——业务室主任BE——输录人员F——主检检验人员H——检验责任师I——专业技术负责人J——资料档案管理员K——接收人员L——资料档管理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报告编制规定
XZTJ-ZC-A1/006 B/1
1.目的:
对本所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检验检测报告(证书)的编制、审核、批准、存档、发放等作出规定,以确保本所的检验检测报告(证书)符合国家有关的法规、标准、技术规范的要求。

2.使用范围
适用于本所的各类检验检测报告(证书)及相应的原始记录。

3.职责
3.1 检验检测人员负责原始记录的编制,主检人员负责原始记录的校核及报告的一级审核。

3.2 接收人员负责原始记录的接收、登记,负责报告的流转、发放。

3.3 报告输录人员负责检验检测报告的输录、校对。

3.4 检验责任师负责检验检测报告的二级审核。

3.5 所长或授权的技术负责人负责报告的批准。

3.6 资料档案管理员负责检验报告的登记、签章、存档。

4.工作程序及要求
4.1 检验检测原始记录
4.1.1 检验检测原始记录应当由检验检测人员在检验检测时完成,应当及时将应察结果、数据和计算结果填入记录,不得事后追记。

每张记录应能够按照特定的任务或项目分类识别。

具体内容严格按照各类原始记录填写办法填写。

4.1.2 原始记录应有该记录人员的签名和记录的日期,填写好的原始记录应经主检人员校核。

记录的更改采用划改方式,更改处应有更改人的签名及更改日期。

4.1.3 定期检验原始记录必须在检验(复检)工作完成后五个工作日内交回,监督检验原始记录必须在检验(复检)工作完成后三个工作日内交回。

安全阀效验原始记录必须在效验工作完成后两个工作日内交回。

4.2 原始记录的接收
4.2.1接收人员接收原始记录时应检查记录是否有缺项,符合要求后填写“原始记录接收登记表”并经交接双方签字确认。

4.2.2 原始记录的编号由接收人员按“编号规则”统一编写。

4.3报告的输录
4.3.1 输录人员按原始记录信息输录报告,所输录的报告应由输录、接收人员校对,以确保与原始记录信息相一致。

4.3.2报告输录应在原始记录接收后24小时内完成。

4.4 报告流转
4.4.1报告的流转由原始记录接收人员统一进行,原始记录、报告及流转卡同时流转,监检报告流转时还应付相应的收费回执,相关人员在流转卡上签字并签署实际日期。

4.4.2 流转完成后,流转卡与报告、原始记录及相关技术资料一并存档。

4.5一级审核
一级审核由该项目的主检人员进行。

审核时应重点核实报告与原始记录信息的符合性并做好记录,审核无误后在报告相应栏目及流转卡上签字确认。

4.6 二级审核
二级审核由检验责任师负责,审核时应着重核实报告与原始记录信息的符合性、符合判断的正确性,及相关人员的签字并做好记录,审核无误后在报告相应栏目及流转卡上签字确认。

4.7 批准
报告批准由所长或授权的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应着重核实相关人员的签字并在批准栏及流转卡上签字确认。

4.8 登记加盖签章
资料档案管理员负责批准后的报告的登记工作,登记完成后在相应部位加盖检验专用印章并同时加盖齐缝章。

4.9 存档、发放
4.9.1 检验报告加盖印章后流转至原始记录接受岗,由接收人员负责发放。

发放报告时,应填写“报告发放登记表”,领取人应在登记表上签名确认。

4.9.2 存档由资料档案管理员负责,存档时应将原始记录、报告、流转卡及相应的技术文件等按国家标准进行装订存档。

4.9.3 发放报告时。

应填写“报告发放登记表”领取人应在登记表上签名确认。

5.相关记录
5.1 检验原始记录接收登记表。

XZTJ-ZC-A1/006-01
5.2 检验报告审核批准流转卡。

XZTJ-ZC-A1/006-02
5.3 报告发放登记表。

XZTJ-ZC-A1/006-03
附件一:检验工作流转图
.
整理范本编辑word!()检验原始记录接收登记表
检验报告审核、批准流转卡XZTJ-ZC-A1/006-02 序号:
报告发放登记表XZTJ-ZC-A1/006-03
附件一:
A——业务室主任 B——分管所长 C——检验人员 D——接收人员E——输录人员 F——主检检验人员 H——检验责任师
I——专业技术负责人 J——资料档案管理员 K——接收人员 L——资料档管理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