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课后习题-第十一章至第二十章【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课后习题(第十一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1.试述青少年概念的涵义。
答:青少年概念的涵义包括:(1)青少年是一个生理特别发展的时期生理的快速发展是青少年最明显的特征。
个体的身高、体重、骨骼、内脏都有十分显著的发展,性征的发展尤为突出。
青少年生理的发展既是量的增长,也是质的飞跃。
应该说,生理的急剧发展是青少年不同于其他人生阶段或其他人群的最重要的特征。
(2)青少年是一个转折期青少年是儿童向成人的过渡。
从生理上,它是由萌芽发育为成人的过渡;从心理上,是从不成熟的自我向成熟的自我的过渡;从社会上,是从一个生理的人向一个社会的人的关键性过渡。
在这一时期,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化方面都有巨大的变化。
因此,这一时期发生种种成长问题的几率大大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
(3)青少年是一个关键期正因为青少年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因而这一时期的发展对人的一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青少年期对人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会影响到个体的生理心理,而且会全面影响其一生,婚姻、家庭甚至下一代。
青少年期发生的各种障碍,将直接导致各种心理的、社会的危机。
(4)青少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青少年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时会表现出区别于其他代群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人格倾向,故形成了独特的“青少年文化”概念。
这是根植于时代文化基础上的亚文化,是一种极具特征,既有积极意义又包含不安定因素的文化,其明显的“反叛性”常常令成人社会产生烦恼和不安。
2.试述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涵义及功能。
答:(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涵义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以青少年为案主的社会工作。
从过程角度去认识,则可以将青少年社会工作定义为: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兴趣倾向、特长嗜好、家庭背景以及智力等实际情况,予以个别的或集体的辅导,使其获得正常的发展与进步,并启发其个别的才能与志趣,使其发展至最大限度,以贡献于社会和国家。
“青少年社会工作”概念应包括如下要素:①青少年社会工作是面向青少年的社会工作。
这种划分是建立在“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之上的,即针对青少年期常见的问题。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社会福利政策)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十一章社会福利政策1.什么是社会政策?它有哪些特点?答:(1)社会政策的含义社会政策是指为国家或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和实现社会发展而制定和采取的各种原则、方针。
(2)社会政策的特点①社会政策是政府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而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行动;②具有社会性的特征,包括社会性目标和社会性价值;③社会政策是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政策体系;④坚持福利性的原则;⑤具有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的特征。
2.试述西方社会政策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
答:工业革命以来,为适应人类社会变迁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现代社会政策,帮助人们应对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各种风险。
而在社会政策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其理论形态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1)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政策理论这一时期的西方社会政策理论,主要仍是以古典自由主义为代表,基于人道主义“仁爱”、“人性”和自然权利观念。
人道主义宣扬人类的“自由、平等、博爱”,强调人是平等、自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主的,人有权利得到社会平等的关心和尊重。
这一时期西方社会政策把改善劳工阶级的生活状况,对穷人实施某些有限的救助当做主要目标来推行。
这样,以人道主义的道德动机为出发点,而以维护人的平等和尊严为目的的自然权利理论,就成为19世纪以前社会政策的主要思想观念基础。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政策理论这一阶段,社会政策理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流派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形成了一些新的派别,其中以社会民主主义为主要代表。
社会民主主义来源于社会主义。
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可以以改良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由此产生了社会民主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虽然背离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但是它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对包括经济平等在内的更大程度的平等的重视,以及把社会政策视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的思想。
社会工作概论:第11-12章课后答案
第十一章青年少社会工作112遷后习题洋解1.式述脊少年概念的涵义.答:讶少年概◎的涵义包括,(1)好生年見一个化理盘剧发加的时期生懋的快遽发般悬悴少年最明區的将征。
个体的身臥体仏骨蔽内般都有十分妙著的发展.性花的发域尤为突乩荷少年生理的发屣坯是墩的堆长,也是质的飞跃G生理衔忽剧发展是腎少年不同于其他人生阶段.或其他人群的址垂耍的特1E(2)旨少年是•个转折期疔少年足儿汛向成人的过雲生理上是由萌芽发育为成人的过忍心理上是从不威热的自现向成熟的自我的过渡:汪会方面是从生理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在这一时期.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特征祁何巨大的变化.如果人生发展足一条宜线,羚少年期就足一种蛻变、一种跃迁.一种顾交.因此.这-时期发生种种我长问遞的儿率丈大擒于贰他年舲枚的人WL(3>冊少年爲•个洪檢期疋因为育少年足人生发fAMm折期.伪而熔一时期的发憾对人的生IUM番性的感义.矽少年IWM人的協响尿全而的.不仅©影哺到个休的生现心理•冊11.僉金面影响其4..影响桥姗•京於與电F代.疔少年期发化的存种m.将血按卩致冷神心總的.H:金的危机.(<)雪少年兄•种社自文化观欽背少年魁•个卅殊的代M.肉为生长发胃的转躱性以及用社公生涵中的肾少年现霞逐渐成为现代丹公文化观乂的•札腎少年住參打冷种补金活动时知发现出区別门(他代少的价値标孤苻为規抓患紺方式和人搐龍向•形醴了蝕將的“芳少年丈化“紇念.区超报《n・肘代文化施砒上的议立化,ft •种«tn«»ff. O' 俶楼盘义乂何金不咨定冈第的立化.RWIWM “反城性“鴛欽今加人社矢产牛.加惭和川鼠2.试述懵少年浊会T•作他涵艾及功能.»r <1)囱少年社合工作的淄义行少綽枕会工件足撇以習少彳为对念的H & n作・从过穆角度去认识.可以将溝少年社含工作宜义划鹤抵錚少年的竺理和心理状态.W趣师向.特长喑好■家迩背釆仪及楡力彎实际情况.F以个别的戒集体的输号.傥其获御止常的发展埒进步.并心发其卜别的才能与占妙使兀达致堆大发赂以贡就「甘・公的活动・舒少年杜合r作的帰念应包拆如下毬無(»席少年社幺工作走血向称少年的社会工作WSiii对衿肿何越的VM少年,也耍師对所冇疔少仙RI谡耐对阳少年本人及典团体.也娈而对所有形*1 纣少年咸氏的社会、家瓠学枚笹元粘BUH衲対何》8实推圻海也餐为促进发屣实懺科学辅导,②M少年村公工作以将少年发展为根本II的启发今体的才能和消烦・使其任茯得H:常发展的曲握卜.发取到披夫琨度.竣终尖现肓少年•个体号社会发展的村九促进•足评少年社会工作的«i»任。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第一章至第十章【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上篇社会工作总论第一章社会工作导论一、名词解释1.社会救助(中科院2012年研)答:社会救助又称社会救济,指政府和社会团体对那些维持社会基本生活水平有困难者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
社会救济工作的关键是要正确划定被救济对象最低生活标准,维护贫困者的基本权益。
我国长期开展的扶贫工作是社会救济中很有特色的事业,把社会救济与生产开发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贫困者的生活水平。
2.倡导者(中科院2012年研)答:在一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即当受助者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
应该指出的是,这里的倡导不是不顾受助者接受程度的强行推动。
3.社会服务(中科院2012年研)答:社会服务是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
它是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传至有需要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服务与营利性商业服务有本质区别,它是社会福利服务。
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的区别与联系。
答: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的区别与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对社会上处于困难境地的人们提供帮助。
(2)二者的区别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①社会保障基本上是由国家法律规范的救援措施与政策,属于社会政策的范畴;社会工作则是具体、直接的社会援助的提供。
社会工作将社会保障政策、项目转化为现实的服务,使之成为社会大众所共享的成果;②社会保障属于收入或物质上的帮助;社会工作不仅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而且提供精神上的帮助;③社会保障的直接目的是维持有困难者的基本生活以不致发生危险,所以也叫社会安全;社会工作除了救助之外,还有发展受助者能力的任务;④社会保障是对个人、家庭而言的;社会工作的对象包括个人、家庭及社区;⑤社会保障的基本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社会工作的责任主体是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双方,是他们之间的合作。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第二章 社会工作发展)【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工作发展一、名词解释社会工作实习(中山大学2013年研)答:把学习社会工作的学生安排到实际工作机构中去,将课上所学的知识、价值与技巧运用到实际工作情境中,即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知识与技巧整合、内化到工作者的工作行为中去,并能转化为实际的服务。
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工作实习。
二、简答题1.简述西方专业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答:西方专业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如下:(1)思想背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助人思想,基督教的博爱思想等,是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最早的思想来源之一。
起源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人道主义强调人的尊严、重视人的价值和平等权利,对社会工作的出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应特别指出,社会福利观念从“个人责任观”向“社会责任观”的转变,对社会工作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2)时代背景工业化、市场经济等在欧美的推进,导致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这是社会工作产生的基本的时代背景。
①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转型加速了传统社会福利模式的解体。
②工业化、市场经济导致了社会收入分配愈益两极分化,激烈的竞争使中小企业破产,使工人、农民变成赤贫者,激起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③工业革命、市场经济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社会关系,将以初级关系(血缘、地缘关系等)为主的社会变成了以次级关系(业缘关系)为主的社会。
2.简述英、美慈善组织会社和睦邻组织运动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有哪些贡献?答:(1)慈善组织会社的工作对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慈善组织会社的实践直接影响了日后专业社会工作的方法。
①慈善组织会社强调科学的工作方法。
他们派“友善访问员”访问申请救济者,以了解其社会背景、确定应采取的措施,对每个申请救助的个人和家庭在进行调查后,按其个别情况分别予以处理。
这种强调“个别化”的做法,是日后社会个案工作的滥觞。
②慈善组织会社促进各救济机构、慈善组织为解决贫困问题进行协调合作,也为社区组织、社会行政工作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第十一章 社会福利政策)【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社会福利政策一、简答题1.什么是社会政策?它有哪些特点?答:(1)社会政策的含义社会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和实现社会发展而制定和采取的各种原则、方针。
它与社会行政相对应,属于间接社会工作的一种。
社会政策涉及的面较广,可以解决多数人遇到的问题。
(2)社会政策的特点①社会政策是政府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而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行动;②具有社会性的特征,包括社会性目标和社会性价值;③社会政策是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政策体系;④坚持福利性的原则;⑤具有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的特征。
2.简述社会政策制定的一般程序。
答:社会政策的制定涉及从发现问题到政策方案的出台的一系列过程,包括确认政策问题、建立政策议程、制定政策方案、政策方案选优、政策方案合法化等各种环节。
(1)确认政策问题确认政策问题的必要条件是:①存在一种可以确认的客观情势某一问题不但业已客观存在,且公众与政府对该问题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达成了某种共识。
②出现了强烈的公众诉求当某一问题日趋严重,导致部分乃至全体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发生障碍,社会公众的政策诉求便会出现并日趋强烈。
③形成了明显的政策需要当问题严重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即如再不采取行动,政府履行政治责任、行政责任的能力与公信力将受到挑战时,从政府的角度看,便形成了明显的政策需要。
(2)建立政策议程政策议程是将政策问题纳入政治机构的行动计划的过程。
公共议程和政府议程大体可视为政策议程的两个阶段。
在前一阶段,人们对问题的界定比较模糊,一般也不提出可行性方案或解决办法。
到了政府议程阶段,对问题已有了明确的界定与陈述。
(3)制定政策方案确定政策目标是设计政策方案的第一步。
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是政策方案设计与择优的基础,也为政策效果的评估提供标准。
政策方案的设计包含一系列具体步骤,大致可分为轮廓勾画和细节设计两个步骤。
轮廓勾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为实现特定目标,尽可能多地提出相应方案;二是将各种方案的轮廓勾画出来。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工业社会工作)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十七章工业社会工作一、简答题1.谈谈发展工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答:发展工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性(1)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员工和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未曾遭遇的问题,非员工和企业自身所能解决,需要依赖专业的知识和技术。
这就为专业化的工业社会工作进入工业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社会转型中所引发的结构性问题反映在工业界会导致员工失业等以及员工的利益诉求等问题,已非单纯的企业界人士所能解决,需要工业社会工作的介入。
(3)劳资间的问题、劳动条件问题、工作环境的适应、健康保健问题、家庭与婚姻问题、失业、职业安全卫生、休闲娱乐问题、相关法律问题等困扰着企业员工,使其工作积极性大大受挫。
(4)职场的激烈竞争和优胜劣汰的风险使劳工强烈要求职业保障、失业救助、新兴技术的职业培训、再次就业的指导等。
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工业社会工作的重点。
(5)员工在工作中遭遇的各种困难需要工业社会工作者的帮助。
紧张、单调、乏味的工作方式使得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降低,个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受到压抑,员工的工作成就感难以得到满足;员工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与交流,不满和压抑情绪难以疏解。
工业社会工作者“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以及拥有专业的社工技术和方法,能够帮助员工解决工作中的困扰。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6)尤其对于中国而言,目前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加速转型期,难免会出现以下问题:其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工业人口的增多使得工业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象增多。
目前,城镇人口不断增加,而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更使企业在职职工的人数剧增。
职工福利、职工福利保障、职工权益保障,应当成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
其二,随着企业的结构改组、减员增效等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技术水平低、能力较差的员工不可避免地会被淘汰,出现了下岗、失业等现象。
这些下岗工人、失业者不仅在生活上出现困难,在心理上受到极大的创伤,而且再次就业也非常困难。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 【圣才出品】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社会服务2.专业伦理3.社区4.移情5.预防与治疗模式6.社会工作研究7.危机调适理论8.社会福利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社会工作的要素。
2.试述人类需要有哪些类型?如何帮助服务对象分析他们的需要?3.概述个案社会工作的实施原则。
4.什么是儿童社会政策?制定儿童社会政策应遵循哪些原则?5.社会工作在贫困治理中有何作用?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社区工作价值观包含哪些内容?其困境体现在哪里?其行为原则如何?2.试述我国社会政策现状的特点及其原因。
3.简述中国内地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社会服务答:社会服务是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
它是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传至有需要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服务与营利性商业服务有本质区别,它是社会福利服务。
2.专业伦理答:专业伦理指专业团体对其案主的专业关系与服务关系,以责任为中心,又可分为企业伦理、科技伦理、行政伦理、助人伦理等。
社会工作伦理属于专业伦理。
社会工作者通过其团体的讨论与共识,以集体自律的方式,订立专业守则或公约,要求全体成员共同遵守。
3.社区答:社区是一种个人集合,可以以个人为单位,也可以以家庭、小群体、组织等为单位,有共同的利益关系,为了实现这些利益,要发生正式和非正式的相互交流,并且在认同层面上有互相之间的认同感,认为自己是某个集体的一份子。
4.移情答:移情是指受助者将早期生活经验中对某个特定人士(如父母)的特殊感受反应或投射到工作者身上,将其视为受助者早年情绪生活经验的某个特定人来看待,并将其情感和态度表现在专业关系上。
工作者应将专业关系维持在现实的基础上,只要受助者不过分受制于这些反应,就不构成问题。
但是,受助者的反应若不恰当而有不符事实的态度和情感反应时,就必须做适当处理。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课后习题-第一章至第十章【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上篇社会工作总论第一章社会工作导论1.什么是社会工作?试比较各国对社会工作的不同理解。
答:(1)关于社会工作的,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①陈良瑾等人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助人自助的专业性社会服务工作,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和专门的职业。
②社会工作是为帮助人们满足那些仅凭个人努力无法满足的需求而采取的各种有组织的做法;它视受助者为积极能动的主体,而不只是被动消极的客体;它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运用专业的方法使受助者发挥潜能,以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它是一门以现代科学所提供的知识为基础的应用性社会科学。
③我国学者李宗派、李增禄、徐震和林万亿等对社会工作的定义也是采用综合式的。
④我们也倾向于从综合的角度给社会工作下定义,因为只有这样的定义才能使人们对社会工作产生全面、完整的认识。
只是这样的定义表述起来稍嫌哕唆、累赘。
鉴于此,我们认为,社会工作是遵循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的专业价值观,在社会服务及社会管理等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专业和职业。
(2)国际上关于社会工作的三种认识角度①把社会工作视为一种个人慈善事业。
认为社会工作是社会中上层成员出于人道主义或宗教信仰的驱使,对社会上贫苦及不幸者举办的慈善、施舍。
②将社会工作视为由政府或私人社团举办的以解决各种因经济困难所导致的问题为目的的各种有组织的活动。
如对社会上由于失业、贫困、疾病、老年、残障、精神疾患、孤寡等各种原因面临经济方面困难的人们的扶助与救济事业。
③将社会工作视为一种由政府或私人社团所举办的专业服务。
它不分性别、年龄与贫富,以协助个人发挥其最大潜能,使其获得最美满、最有意义的生活为目的。
它的工作重心已不仅仅局限于对被救助者社会关系的调整与革新,也不仅仅局限于对被救助者物质的扶助,而且有专业的咨询服务,以协助他们自觉、自立及发挥潜能。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十三章~第十六章 【圣才出品】
下篇社会工作实务第十三章老年社会工作1.什么是老年社会工作?其发展经过如何?答:现代社会中,老年问题已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发展老年社会工作对解决老年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老年社会工作的含义老年社会工作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界定。
①狭义的老年社会工作,又称专业老年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方法,充分协助老年人解决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使老年人度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晚年。
专业老年社会工作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工作。
②广义的老年社会工作,又称为老年人服务或老年人福利,泛指社会上一切有利于增进老年人适宜生活的社会服务活动。
(2)老年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①老年人福利思想与福利措施在我国起源很早。
舜以“孝”治天下;周公制六礼,提倡尊敬老人;孔子提倡“老者安之”,“老有所终”;孟子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都无不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尊老敬老传统。
②西方国家的慈幼、养老、赈穷等综合性福利思想,也可追溯到古希腊的“幸福主义”、古罗马的“责任观”和希伯来人的“正义论”等观念的启发。
③工业革命以前,北欧及美国等先进国家皆因社会现实的需要,而制定各种济贫法案以协助贫民,其中受助者大部分为老人。
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英国开始,西方国家纷纷宣布建立了福利国家。
西方发达国家的老年社会工作和老年人福利在这一时期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实现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
⑤20世纪末,为适应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政策的变化,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直接提供的老年人福利工作有所减少,从而鼓励多种形式的民间承办的老年社会工作,非政府组织、私人机构也积极参与老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的社会化和专业化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2.如何正确认识现代社会中的老年问题?答:对现代社会中的老年问题论述如下:(1)老年问题的含义老年问题又称老年人问题、老龄问题等等,是指老年人由于自身老化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所带来的个人问题、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包括老年人个人方面出现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社区福利服务)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十章社区福利服务1.如何理解社区服务的概念?它与西方国家的“社区照顾”有何联系和区别?答:(1)社区服务的概念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在社区范围内实施的具有福利性和公益性的各种社会服务活动。
它主要面向社区中的弱势群体成员及其家庭,也包括面向全体居民的公益性服务活动。
一般为无偿或低偿提供。
(2)社区服务和西方国家的“社区照顾”一词的含义的联系与区别社区照顾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英国,是指在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下,动员社区资源,使社会弱势人群能在自己生活和熟悉的社区内获得各种照顾和支持。
在这里,照顾与支持包括了行动照顾、物质资源、心理支持和整体关怀等四个不同层面的含义。
与社区服务相比较,在政府的主导作用、服务对象的范围、注重利用社区资源等方面二者比较接近;但西方的社区照顾对政府的作用更加强调,服务对象的范围更加固定,服务的专业化程度更高,更加强调全面提高照顾对象的生活质量。
2.如何理解“福利性”是社区服务的本质特征?答:福利性应当是社区服务最根本、最本质的特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1)社区服务首先以维护、确保社会弱势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及其他特殊群体的最基本生活为出发点和归宿,这是它的福利特性最明显的体现。
同时,随着国家和社会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社区服务的对象也在日益扩大,日益扩大到将社区全体居民包括于其中。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2)这方面的社区服务包括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的生活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卫生保健服务、环境保洁服务等等。
这种服务以提高全体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社区凝聚力和整合度为目标,是社会工作所追求的更高一个层次的目标。
(3)社区服务的福利性使之与商业性或市场化服务从根本上相区别,但也不是说福利服务就等于无偿服务。
毫无疑问,面向社会弱势群体的社区服务基本上是无偿的,但也有属于低偿性的有偿服务。
面向全体居民的社区服务更多地体现出有偿服务,但这种服务和商业性服务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不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基本目标,而是以追求社会效益为基本目标。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课后习题(第二章 社会工作发展)【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工作发展1.简述西方专业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答:西方专业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如下:(1)思想背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助人思想,基督教的博爱思想等,是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最早的思想来源之一。
起源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人道主义强调人的尊严、重视人的价值和平等权利,对社会工作的出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应特别指出,社会福利观念从“个人责任观”向“社会责任观”的转变,对社会工作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2)时代背景工业化、市场经济等在欧美的推进,导致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这是社会工作产生的基本的时代背景。
①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转型加速了传统社会福利模式的解体。
②工业化、市场经济导致了社会收入分配愈益两极分化,激烈的竞争使中小企业破产,使工人、农民变成赤贫者,激起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③工业革命、市场经济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社会关系,将以初级关系(血缘、地缘关系等)为主的社会变成了以次级关系(业缘关系)为主的社会。
2.简述对专业社会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的西方社会工作实践。
答:涉及伊丽莎白济贫法、德国的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英美慈善组织会社、英美的睦邻组织运动以及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内容。
(1)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①基本内容及其特点:a.规定每一教区每周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b.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教区举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c.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劳动。
教区设贫民习艺所,配给原料及工具,强迫有劳动能力者从事生产;d.对不能工作的贫民实行救济,救济工作分院外与院内两种;e.规定人们对贫穷亲属负有救济的义务。
济贫法产生于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社会,旨在阻止劳动力的流动和稳定旧的社会秩序。
但由于其基础仍是以承认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社会权利不平等为前提的,统治者履行保障被统治者最低生存条件的责任,但以后者接受其支配为条件。
因此,这种救济形式仍没有摆脱“慈善”的性质。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社会工作理论)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四章社会工作导论一、名词解释AGIL功能分析模型(中山大学2013年研)答:A-G-I-L框架是帕森斯社会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A——适应(Adaptation),即社会系统对环境的适应功能。
G——目标达到(Goal—attainment),即社会系统确立总目标的功能。
I——整合(Integration),即协调社会系统各组成部分,使它们达到某种程度的团结而开展有效的合作。
L——潜在的模式维持(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即根据某些规范与原则,维持系统行动秩序与活动方式连续性的功能。
二、简答题1.社会工作理论具有哪些特点?答: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具有专业性、改良性、操作性、客观性等特点。
(1)社会工作理论的专业性所谓社会工作理论(知识)的专业性,是指这些理论、知识体系对社会工作专业而言具有独占性和专门性。
这是社会工作取得社会认可与专业权威的主要来源,是社会工作者取得专家权的主要依据。
(2)社会工作理论的改良性社会工作理论,特别是社会工作的实务知识,对人与社会资源、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并将其目标设定为帮助他人、改善环境、促进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因此,社会工作的知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识是助人的知识,是改良性知识,这是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最突出的特性之一。
(3)社会工作理论的操作性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不是抽象的理论思辨,它能够转变为具体的运用。
因此,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是可操作的。
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也是有层次的,但即便是最抽象意义上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也是来自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反过来指导新的实践。
社会工作领域所存在的更多的理论(知识)是实务性理论,可操作性是实务理论最显著的特点。
(4)社会工作理论的客观性社会工作理论是经过无数次实践验证而被证明为真实、正确、有效的一些观念和认识,这些理论(知识)是可由别人基于充分、健全和合乎逻辑的证据而加以证实的。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社会工作发展)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章社会工作发展一、名词解释社会工作实习(中山大学2013年研)答:把学习社会工作的学生安排到实际工作机构中去,将课上所学的知识、价值与技巧运用到实际工作情境中,即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知识与技巧整合、内化到工作者的工作行为中去,并能转化为实际的服务。
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工作实习。
二、简答题1.简述西方专业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答:西方专业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如下:(1)思想背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助人思想,基督教的博爱思想等,是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最早的思想来源之一。
起源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人道主义强调人的尊严、重视人的价值和平等权利,对社会工作的出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应特别指出,社会福利观念从“个人责任观”向“社会责任观”的转变,对社会工作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2)时代背景工业化、市场经济等在欧美的推进,导致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出现了各种社会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问题,这是社会工作产生的基本的时代背景。
①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转型加速了传统社会福利模式的解体。
②工业化、市场经济导致了社会收入分配愈益两极分化,激烈的竞争使中小企业破产,使工人、农民变成赤贫者,激起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③工业革命、市场经济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社会关系,将以初级关系(血缘、地缘关系等)为主的社会变成了以次级关系(业缘关系)为主的社会。
2.简述英、美慈善组织会社和睦邻组织运动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有哪些贡献?答:(1)慈善组织会社的工作对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慈善组织会社的实践直接影响了日后专业社会工作的方法。
①慈善组织会社强调科学的工作方法。
他们派“友善访问员”访问申请救济者,以了解其社会背景、确定应采取的措施,对每个申请救助的个人和家庭在进行调查后,按其个别情况分别予以处理。
这种强调“个别化”的做法,是日后社会个案工作的滥觞。
②慈善组织会社促进各救济机构、慈善组织为解决贫困问题进行协调合作,也为社区组织、社会行政工作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医疗社会工作)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十六章医疗社会工作一、简答题1.试述医疗社会工作的含义及其理论基础。
答:(1)医疗社会工作的含义医疗社会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①狭义的医疗社会工作是指在医院围绕医疗过程而展开的社会工作,它包括对病人的心理援助、提升病人的自助能力、帮助病人寻求社会资源、安排病人的康复计划、为病人提供出院转介等工作。
②广义的医疗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中运用社会工作专门的知识、方法和技巧,开发和利用社区、社会资源,协助病人及其家属解决与疾病相关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增进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对健康的保护。
(2)医疗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①疾病的社会学观:将疾病视为一种偏差是社会学者对疾病的看法,相对于正常的健康状况,疾病就是一种社会偏差。
社会学者对疾病与偏差模拟的原因可以综合归纳如下:a.疾病是不正常的状态,健康一般被认为是常态,而疾病是偏离常态的状况;b.疾病与偏差均为不受欢迎的情况,需要做矫正治疗;c.偏差受到非我族类的待遇(社会排斥),疾病也是;d.疾病产生偏差行为,病人不管生理或心理有病都无法服从社会行为规范,扮演正规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的社会角色(如工作)。
在社会学疾病观影响下,现代医学逐渐认识到,一个人生病的原因、发病的过程及治病的效果均与现代社会复杂的生活有关;因此,社会工作者成为医疗卫生保健团队中的成员之一,担负着探索疾病中的社会因素、人际关系与心理情绪的任务,成为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桥梁。
②生活适应模式a.医疗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知识、技术与医疗卫生机构,以医疗团队一份子身份协助病人及家属排除医疗过程中的障碍,不但使疾病早日痊愈,而且使因疾病而产生的各种态度问题得以解决,进而重新适应社会。
因此,医疗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应以生活适应的模式为主,亦即以往强调的生理——心理——社会的模式。
b.生活适应模式的三个核心概念是:适应、压力和因应。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社会工作行政)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十章社会工作行政一、简答题1.什么是社会行政?其范围应当如何理解或划分?答:社会行政是现代国家公共行政的一个部门,也是现代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
社会行政出现的时间尚不长,关于社会行政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在学术界尚不统一。
(1)社会行政概念的含义基德内认为,社会行政工作可以说是把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的过程。
白秀雄认为,社会行政一方面是政府公共行政的一个部门,另一方面是社会工作的一种间接方法。
崔克尔认为,社会行政是与他人共事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扶持,力求运用各种资源,以提供社区所需要的服务与计划。
笔者倾向于给社会行政下一个综合性的定义:社会行政是依照行政程序,通过协调运用各种资源,将社会福利政策转变为具体的社会服务,以实现政府或机构特定社会福利目标的过程。
(2)社会行政的范围①三层次说按照帕森斯的意见,可将社会行政划分为制度、管理和技术三个层次。
a.制度层次:属于宏观控制,包括制定社会工作整体规划,制定社会政策、法规,决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定各级行政组织的职责范围等。
b.管理层次:包括筹措与安排各种资源的运用;设计组织结构,协调各组织间的关系;指导机构成员充分发挥作用,以人尽其才;以及招聘、培训职员等。
c.技术层次:包括向受助者提供咨询服务;个案转介;案主辅导;社会资源的提供;制定工作目标,选择工作方案;人员的具体配置;执行、评估;资金预算等。
②二层次说二层次说将社会行政划分为宏观、微观两大层次。
a.宏观社会行政是指在政府的社会行政系统中和在大型社会福利组织(非营利组织)中,从事社会政策的执行设计、为其建立条件及规则并全面地推动政策实施的活动。
宏观社会行政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社会政策的实施细则,进一步阐明政策的目标及意义,明确政策对象的范围,指出政策的责任部门,明确资源的来源及筹集方法,指明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及推动政策实施的方法,说明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及责任承担等。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社会工作理论)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1.谈谈你对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与重要性的认识。
答: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和总结。
(1)理论具有描述、解释、预测一定事物或现象的存在、变化并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多方面的功能。
①描述。
理论能对事物或现象的状态及其变化发展做出比较科学的描述,帮助人们了解一定事物或现象。
社会工作涉及个人、群体、社会各个类别和不同层次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在实际介入之前,对各类问题的状态应当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②解释。
理论能解释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
事物或现象间存在着多种多样复杂的关系,其中因果关系是最重要的一种关系。
在社会工作中,了解问题的成因,是制定适宜的服务方案的前提性条件。
③预测。
根据理论所揭示的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便能通过调查所掌握的事实,对特定事物或现象的未来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测。
在社会工作中,它能帮助工作者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同时,它也能使社会工作者在做出某种介入时,便于对其效果作出一定的预测。
④提示方法。
不少实用型理论是对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其有效性、合理性是被前人无数次的经验证明了的。
这类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领域有很多,它提示乃至提供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程序及技巧,从而使社会工作者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成竹在胸,沉着应对。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2)理论对社会工作的重要性①是否有“一个理论体系”,是衡量一个专业能否成立且获得社会承认的重要标志。
有了一套系统化的理论体系,进而对社会现象做出有说服力且符合逻辑的解释,一门专业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
同时,也正是由于理论体系发展的系统化、复杂化,掌握这种理论体系所需要经过的教育和训练就会很长、很困难;而一旦掌握了这种理论,一个人也就可能成为一个专业的权威。
②社会工作理论对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解决案主问题能力的培养产生着重要影响。
社会工作是解决社会问题的。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课后习题(第十二章社会工作研究)【圣才出品】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课后习题(第十二章社会工作研究)【圣才出品】第十二章社会工作研究1.社会工作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是什么?答:开展社会工作研究无论对于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选择服务项目、制定服务计划、确定服务的方法与技术、提高社会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以及修订与完善相关社会政策,还是对于检验和发展社会工作理论等都是非常必要的。
关于社会工作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开展社会工作研究是及时了解和掌握服务对象需求以提供适宜的服务的需要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不是盲目地提出与提供的,而是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经过科学设计的。
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便成为设计与提供一定的服务项目的前提,而这就必须进行社会工作研究,掌握案主真实的服务需求,以设计与提供最合适的服务。
(2)开展社会工作研究是科学地探寻社会问题成因并加以合理解决的需要社会工作是为解决社会问题,特别是与社会弱势群体有关的社会问题而存在的。
(3)开展社会工作研究是不断改进社会工作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益的需要为了使社会服务取得最佳的效果与效益,就必须通过调查研究、评估研究等科学方法,了解服务对象、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以不断改进工作的模式、方法与技术,从而达到增进案主福利、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益的目的。
(4)开展社会工作研究是不断完善社会政策、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要使社会政策的目标得以实现,就必须通过对各种情况下社会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形的研究,掌握社会政策的实际效果,及时发现社会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及时修正相关政策,通过如此反复的过程,使之日臻完善,从而发挥社会政策应有的指导作用。
(5)开展社会工作研究是验证和发展社会工作理论的需要社会工作原有的理论、模型、方法与技术是否具有科学性、普适性,必须经过实际的运用加以验证;同时,在社会工作具体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在不断地创造新经验、新方法、新技巧,这些都需要加以理论提炼,使之补充原有的理论或形成新的理论。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配套题库(1-5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一章社会工作导论一、名词解释1.社会救助(中科院2012年研)答:社会救助又称社会救济,指政府和社会团体对那些维持社会基本生活水平有困难者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
社会救济工作的关键是要正确划定被救济对象最低生活标准,维护贫困者的基本权益。
我国长期开展的扶贫工作是社会救济中很有特色的事业,把社会救济与生产开发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贫困者的生活水平。
2.倡导者(中科院2012年研)答:在一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即当受助者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
应该指出的是,这里的倡导不是不顾受助者接受程度的强行推动。
3.社会服务(中科院2012年研)答:社会服务是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
它是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传至有需要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服务与营利性商业服务有本质区别,它是社会福利服务。
二、简答题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1.简述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的区别与联系。
答: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的区别与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对社会上处于困难境地的人们提供帮助。
(2)二者的区别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①社会保障基本上是由国家法律规范的救援措施与政策,属于社会政策的范畴;社会工作则是具体、直接的社会援助的提供。
社会工作将社会保障政策、项目转化为现实的服务,使之成为社会大众所共享的成果;②社会保障属于收入或物质上的帮助;社会工作不仅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而且提供精神上的帮助;③社会保障的直接目的是维持有困难者的基本生活以不致发生危险,所以也叫社会安全;社会工作除了救助之外,还有发展受助者能力的任务;④社会保障是对个人、家庭而言的;社会工作的对象包括个人、家庭及社区;⑤社会保障的基本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社会工作的责任主体是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双方,是他们之间的合作。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反贫困社会工作)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十九章反贫困社会工作一、简答题1.什么是绝对贫困?如何测量绝对贫困?答:(1)绝对贫困的含义绝对贫困是指一种低于最低的物质生活水准的生活状态。
(2)绝对贫困的测量方法①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法(GNP)。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国际上衡量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贫困状况的重要指标。
运用国民生产总值能够反映富国和穷国之间在人均国民收入上的重大差别,也可以反映一国内部不同地区的收入差距。
但运用这一方法的局限在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指标并不能衡量人与人之间以及家庭与家庭之间的贫富差异状况。
②恩格尔系数法。
在研究中,恩格尔绘出的表示生活必需品开支占收入比例变化的曲线就是“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上有一个可以测定贫困的转折点,当一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高于这一转折点时,这个家庭就属于贫困户。
现在,国际上一般以59%作为临界点,高于这一比例的家庭即为贫困户。
在这一比例以下的划分大致是:50%~59%为勉强度日;40%~49%为小康水平;20%~39%为富裕;小于20%为极富。
③市场菜篮法。
市场菜篮法也叫“标准预期法”。
它所依据的是一张按照营养学的标准确定的能够维持体力恢复的生活必需品清单。
在中国,这种方法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一般是通过对贫困户的实际调查确定生活必需品的清单,而专家按营养学标准制定的清单仅供参考。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2.社会工作在贫困治理中有何作用?答:社会工作在贫困治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工作为反贫困提供了专业价值观①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服务活动,这种专业化的服务活动是建立在系统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的;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这种助人活动是建立在利他主义等价值基础上的。
②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
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助人的工作中,协助案主摆脱困境与发展自我的能力,使其在离开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后也能够解决或避免发生类似其之前遇到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社会福利政策
1.什么是社会政策?它有哪些特点?
答:(1)社会政策的含义
社会政策是指为国家或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和实现社会发展而制定和采取的各种原则、方针。
(2)社会政策的特点
①社会政策是政府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而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行动;
②具有社会性的特征,包括社会性目标和社会性价值;
③社会政策是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政策体系;
④坚持福利性的原则;
⑤具有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的特征。
2.试述西方社会政策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
答:工业革命以来,为适应人类社会变迁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现代社会政策,帮助人们应对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各种风险。
而在社会政策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其理论形态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1)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政策理论
这一时期的西方社会政策理论,主要仍是以古典自由主义为代表,基于人道主义“仁爱”、“人性”和自然权利观念。
人道主义宣扬人类的“自由、平等、博爱”,强调人是平等、自主的,人有权利得到社会平等的关心和尊重。
这一时期西方社会政策把改善劳工阶级的生活状况,对穷人实施某些有限的救助当做主
要目标来推行。
这样,以人道主义的道德动机为出发点,而以维护人的平等和尊严为目的的自然权利理论,就成为19世纪以前社会政策的主要思想观念基础。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政策理论
这一阶段,社会政策理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流派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形成了一些新的派别,其中以社会民主主义为主要代表。
社会民主主义来源于社会主义。
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可以以改良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由此产生了社会民主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虽然背离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但是它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对包括经济平等在内的更大程度的平等的重视,以及把社会政策视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的思想。
(3)福利国家时期的社会政策理论
这一时期的社会政策理论是以公民权利观念为基础的。
公民权利包括法律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和参与权利。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石油危机所引发的经济问题使得福利国家面临诸多困境,诸如福利机构的行政化和低效率、个人对福利的依赖性、政府财政负担过重以及社会缺乏活力等问题,日益拷问着“福利国家”。
其中,新自由主义对“福利国家”的攻击最为猛烈。
新自由主义主张在尊重人的自由、不破坏市场原则的基础上,以适当的方式实施福利保障,这就是尽可能地在社会政策领域里也贯彻竞争的原则,而不是用保护去代替竞争。
这一主张过分强调了市场的自由竞争原则,将个人自由绝对化,忽视了个人规避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存在高低之分,这对那些能力较弱的人群来说是不公平的。
(4)社会政策理论的多元化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政策理论的典型代表有:
①否定公民权利理念和福利国家制度,鼓吹市场自由竞争原则的新自由主义。
②试图调和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的对立、主张混合社会政策的所谓“第三条道路”的新社会民主主义。
3.社会政策的一般过程包含哪些基本环节(程序)?
答:社会政策的一般过程包括制定、执行、评估和调整四个阶段。
(1)社会政策的制定
①确认政策问题
确认政策问题的必要条件是:
a.存在一种可以确认的客观情势
某一问题不但业已客观存在,且公众与政府对该问题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达成了某种共识。
b.出现了强烈的公众诉求
当某一问题日趋严重,导致部分乃至全体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发生障碍,社会公众的政策诉求便会出现并日趋强烈。
c.形成了明显的政策需要
当问题严重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即如再不采取行动,政府履行政治责任、行政责任的能力与公信力将受到挑战时,从政府的角度看,便形成了明显的政策需要。
②建立政策议程
政策议程是将政策问题纳入政治机构的行动计划的过程。
公共议程和政府议程大体可视为政策议程的两个阶段。
在前一阶段,人们对问题的界定比较模糊,一般也不提出可行性方案或解决办法。
到了政府议程阶段,对问题已有了明确的界定与陈述。
③制定政策方案
确定政策目标是设计政策方案的第一步。
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是政策方案设计与择优的基础,也为政策效果的评估提供标准。
④政策方案选优
政策方案的选优是指对已设计出来的各种政策方案进行评选,从中找出一个最佳方案的过程。
⑤政策方案合法化
政策方案要得到社会的认同和遵循,还需经过一定的程序获得合法性。
政策方案通过一定程序获得合法地位的过程称为政策方案合法化。
(2)社会政策的执行
针对政策执行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模型,从不同的视角研究政策的实施过程。
①四因素论
四因素论是美国学者史密斯于1973年提出的一种有关政策执行过程的理论,史密斯认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重大的因素有四点:a.理想化政策;b.目标群体;c.执行机构;d.环境因素,包括影响政策执行与受政策执行影响的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因素。
②六因素论
六因素论又称“互动模式”,由密特与霍恩提出。
在这一模式中,他们用六个变项研究政策与执行之间的关系。
最先加以确认的两个变项是政策的标准与目标及政策的资源。
其他四个变项分别是:组织间的沟通与有效执行,执行机构的特质,经济、社会与政治条件,以及执行的意向。
③循环理论
该模式系美国政策学者马丁·雷恩和弗朗希·F·拉宾诺维茨于1978年提出。
他们将政策执行过程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a.纲领发展阶段。
政策制定机构将政策纲领通过各种途径告知大众,并根据他们反馈的意见加以修正以获得广泛的支持。
b.资源分配阶段。
将政策执行所需资源公平地分配给执行者,赋予执行者充分的同时又不至于引起争议的权力去推行政策。
c.监督阶段。
通过预算、审计、评估等手段对政策执行过程与成果进行审视与评估,确认执行者的责任以提高执行的成效。
④中国模式
叶海平、李冬妮在《社会政策与法规》一书中,将社会政策的执行细分为准备与实施两个阶段,其中准备阶段又包括制定计划、组织落实、政策宣传、物质准备、典型试验等内容;实施阶段包括指挥、协调、监督、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两个阶段都体现出中国执行社会政策的特点,特别是准备阶段的政策宣传与典型试验等内容。
陈振明在其主编的《政策科学》一书中更明确地将注重政策宣传、重视政策试验、强调以点带面等视为政策执行过程的中国特色。
(3)社会政策的评估
社会政策的评估是指这样一个科学过程,政府或专业政策分析机构根据社会政策的投入、政策执行过程、政策实际产出与政策现实影响之间的因果关系,判断政策投入、政策过程、政策产出是否直接导致了实际的政策影响,分析政策的投入、过程、产出、影响等各方面因素,理解社会政策的实际结果、影响与政策的预期目标是否一致。
(4)社会政策的调整
社会政策的调整是根据政策评估结果,对现行社会政策进行修改、补充、分解或终止的
过程。
有些政策推行后,预期目标已经实现,问题已解决,因而其继续存在已无必要;有些政策经执行,虽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结果,但尚未实现预定目标,在负面影响可以控制的前提下,这类政策可以继续实行,但也应进行适当调整;还有一些政策,根本不能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其实施过程已证明了其无效或失败,这就需要由新的政策来替代。
4.试述社会政策制定的一般程序。
答:社会政策的制定涉及从发现问题到政策方案的出台的一系列过程,包括确认政策问题、建立政策议程、制定政策方案、政策方案选优、政策方案合法化等各种环节。
(1)确认政策问题
确认政策问题的必要条件是:
①存在一种可以确认的客观情势
某一问题不但业已客观存在,且公众与政府对该问题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达成了某种共识。
②出现了强烈的公众诉求
当某一问题日趋严重,导致部分乃至全体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发生障碍,社会公众的政策诉求便会出现并日趋强烈。
③形成了明显的政策需要
当问题严重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即如再不采取行动,政府履行政治责任、行政责任的能力与公信力将受到挑战时,从政府的角度看,便形成了明显的政策需要。
(2)建立政策议程
政策议程是将政策问题纳入政治机构的行动计划的过程。
公共议程和政府议程大体可视为政策议程的两个阶段。
在前一阶段,人们对问题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