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学案例分析-word
中学语文教研课教案《愚公移山》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中学语文教研课教案《愚公移山》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了解寓言的特点。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和愚公的形象。
能力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增强文言文语感,整体把握文意,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理解愚公与智叟的对话内涵,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
3.理解神话结尾及文中细节刻画的作用。
4.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培养顽强的毅力及敢于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文言文语感。
20理解本文深刻的寓意。
难点:1•理解愚公与智叟的对话内涵,把握愚公形象,领会愚公精神,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之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老愚公。
播放歌曲《愚公移山》。
这首歌源于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一一《愚公移山》,“听起来是奇文,讲起来是笑谈”,却昭示我们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要不畏困难勇于前行。
也有人说,生活的道路只有两种,一种是大路,一种是小路,但是不论哪种路都不是一路平坦的,都会有荆棘、有坎坷,面对荆棘坎坷,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今天我们就来拜会愚公,见识他移山的壮举。
二、整体感知课文。
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感知理解课文,体验课文的语感和人物的情感,并且把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音注到课本上。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初步区分叙述语言和人物对话的不同,尽量理解课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
三、理解课文,揣摩词句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试着翻译课文,要求尽量直译,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难。
1•补充注释的字词:面山而居面:面对。
损魁父之丘损:减少、削减。
叩石垦壤垦:挖。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不:连... 都。
而山不加增力口:增加。
如........ 何把.... 怎么样2.学生归纳通假字3 .找出文中一词多意义的词年且(将近,况且)之而焉其4.请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的词面险箕畚学生分为小组,各小组推举一人翻译课文,看看哪个小组译得最好。
《愚公移山》教案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内容,领会愚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2.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阅读和思考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素养。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启示,树立坚定信念,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文言文词汇、句式的学习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句式的理解。
2. 愚公移山精神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情节、人物及寓意。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启示。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愚公移山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相关背景资料。
3. 角色扮演道具。
4. 教学课件。
六、教学内容:1. 分析故事背景,了解愚公移山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
2.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分析愚公、智叟等人物形象,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七、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2. 小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
3. 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愚公移山的过程。
八、教学评价:2.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九、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愚公移山主题展览,加深对故事的了解。
2. 开展愚公移山精神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将精神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十、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学生对愚公移山精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十一、课后作业:1. 翻译课文,巩固文言文知识。
十二、课程资源:1. 相关书籍:关于愚公移山的故事及其解读。
2. 网络资源:愚公移山相关的故事、文章、视频等。
十三、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共计45分钟,具体安排如下:1. 导入新课(5分钟)2. 讲解课文(15分钟)3. 课堂活动(15分钟)4. 拓展活动(5分钟)5. 总结反思(5分钟)十四、教学评价方式:1. 课堂问答: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愚公移山》教案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愚公移山》的故事内容;(2)能够分析并概括愚公的人物形象及其精神品质;(3)能够理解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如何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精神品质;(3)学会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坚定的信念,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共同为美好未来努力;(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2)愚公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概括;(3)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深处含义的理解;(2)愚公精神品质的提炼;(3)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2)引发学生对愚公精神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2)要求学生划记重点句子,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愚公的人物形象及其精神品质;(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2)深入剖析愚公精神的时代意义。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点评。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愚公移山》;2. 根据课堂学习,分析自己身边的一个具有愚公精神的人物,写一篇短文;3. 结合课文学习,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自选题目进行写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价;2. 在课堂上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互评;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其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收获。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愚公移山的故事,使学生深刻理解愚公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文言文《愚公移山》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愚公移山》全文,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对文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解释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愚公移山的故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愚公身上学习到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生僻词汇的解释与运用。
2. 对愚公移山精神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断句与朗读。
2. 愚公移山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相关愚公移山故事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僻词汇解释卡片。
4. 分组讨论所需材料。
5. 课堂反馈问卷。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2. 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生僻词汇做好标记。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分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愚公移山的故事,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相关愚公移山故事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愚公的精神。
2. 学生分析案例,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对愚公移山精神的感悟。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愚公移山》。
2. 运用文中的生僻词汇造句。
3. 写一篇关于愚公移山精神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 针对课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重新讲解相关知识点。
七、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作者简介及文言文特点。
2. 分析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力量。
《愚公移山》的教案优质6篇
《愚公移山》的教案优质6篇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有条理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发展过程,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愚公移山》的教案优质6篇,感谢您的参阅。
《愚公移山》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文中细节的作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
★理读法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包括古今异义词、多义词、通假字及常用虚词。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从小就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故事——愚公移山。
那就让我们在上课文之前,先回忆一下这个故事。
请看flash《愚公移山》。
二、重点文章1、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已经散失,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的有关古代资料编写的,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2、文体:寓言这种体裁的特点是寄托一定的道理在一种比喻性的虚构的短小故事中,往往带有讽喻或劝戒的意味。
三、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解释全文,有问题的一会儿质疑。
2、学生质疑,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一些重点词语的解释。
四、理解全文1、愚公家周围环境如何?他为何要移山?移山有什么好处?(尽量用原句回答。
)答: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则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移山有何困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困难有山高大、面积广、年老力衰、移山人少、运土石工具简陋,往返路途遥远。
这样写的作用可以衬托出愚公移山的决心之大。
3、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眼前的,停滞的观点。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长远的,发展的观点。
《愚公移山》教学案例分析
《愚公移山》教学案例分析一、教材分析《愚公移山》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
在这篇寓言课文中,作者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具有神话色彩的人物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愚公的伟大精神,无疑是对学生树立人生信念,将起到熏陶、感染和鞭策作用。
二、学生分析学生进入初三阶段,两级分化的现象更加明显。
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无疑与学生智力差异有关,但更与他们后天形成的学习品质和学习精神有关。
本文对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无疑起到了较好的榜样的作用。
三、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继续深入体会愚公的伟大精神2、古为今用,让愚公精神走进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四、教学过程1、教学铺垫(以检查预习的方式完成)(1)文学常识填空(2)读准字音(3)掌握翻译古文的方法:A、积累文言词语B、注意常见的文言现象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省略句、倒装句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以自主学习和前后桌合作交流方式完成)(1)用文意概括的方法简说课文的内容。
(2)运用提取或组合全文中心句的方法获取全文信息。
(3)概括全文段意,写出全文的段落提纲。
3、默读课文,品析文章(以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方式完成)(1)、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直接参加挖山劳动的有哪几个人物?(2)、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并说出理由?(3)、其他人物在移山的过程中都充当了什么角色?(4)、你认为愚公愚不愚?智叟智不智?文章的人物为什么不叫“智公”和“愚叟”呢?(5)、你认为愚公在移山的过程中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6)、通过以上人物角色和愚公移山面临的最大困难的讨论,我们对愚公的伟大精神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体会。
愚公的伟大精神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理解。
学习了这篇课文要古为今用,下面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一谈怎样让愚公的伟大精神走进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呢?五、板书设计愚公移山愚公--挑战改革、开拓进取、改造世界、造福后代、虚心团结......子孙三人——(支持者 )深得人心智叟--害怕困难、顽固保守、鼠目寸光勇于认错操蛇之神帝 (参与者) 惊天动地夸峨氏二子遗男六、实践写作以本课为内容作文,题目为《难忘的一课》。
《愚公移山》教案范文
《愚公移山》优质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愚公移山》的故事内容;(2)能够分析并概括愚公的形象特点及其寓意;(3)能够运用文中的道理来启发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坚定的信念,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2)学会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3)培养责任感,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1. 《愚公移山》故事的理解和记忆;2. 愚公形象特点的分析和概括;3. 课文道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对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入理解和感悟;2. 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挖掘和提炼;3. 将课文道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愚公的精神品质;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愚公的形象特点及其寓意;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字词、句子,解释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5.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愚公移山精神的理解和感悟;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愚公移山精神的价值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愚公移山》;2. 写一篇关于愚公移山精神的心得体会文章;3. 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分析其是否体现了愚公移山精神,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估学生对《愚公移山》故事的理解和记忆,以及能否背诵课文;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分析、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运用;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估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能运用愚公移山精神,以及团结协作、责任感的体现。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教案Word)语文8上 24 愚公移山
24愚公移山一内容解读1.提议“平险”——情节关键。
“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力”显示了愚公移山的意志之坚。
“毕力平险”是全篇关键,是愚公及其支持者的行动指南。
此处写出了愚公办事民主,干什么和怎么干都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一句中“指通”说明愚公移山信心百倍,在这里初步表现了愚公有迎难而上的精神。
愚公的倡议,得到大家的热烈响应,“杂然相许”可以看出全家人的欢腾情绪。
2.其妻献疑——情节跌宕。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妻子的话体现了女人细腻的心思,她在众人情绪高昂时提示大家冷静思考,把移山中的困难考虑充分,事先做好准备。
她提出愚公年老与土石放置两个具体问题,使愚公移山的方案更加完善。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此话不由愚公回答,而由家人回答,反映愚公的群众路线是成功的。
太行与王屋距离渤海十分遥远,填石入海更显移山之难。
两山高耸,土石量巨大,非填入渤海难以堆放,移山填海是最好的选择。
这句话是点题之句,扣住题目“移山”。
留下另一个“年老”的问题作为悬念。
3.毕力平险——情节发展。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交代运土的人数和工具,与山的高度、广度形成对比。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写“京城氏之遗男”表明愚公此举深得人心。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交代往返时间之长,说明移山的艰巨,衬托出愚公的毅力。
这几句话写愚公一家的行动,既感染了别人,也为下文愚公驳斥智叟做铺垫。
4.智叟出场——丰富情节。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智叟显然是在讥笑和责难愚公,以阻止愚公移山。
“甚矣,汝之不惠”是很强烈的讥讽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简直是在讥笑愚公无能了。
“智叟”本与“愚公”对立。
智叟谈话的内容与愚公妻子的意见相呼应,是对“不惠”的解释。
秋语文版语文九上第21课《愚公移山》word教案
总第课时21、愚公移山主备人:审核老师:学生姓名: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做到字音正确,停顿恰当,并注意语气。
2、了解全文内容,理解其中深刻的寓意。
3、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对话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口语训练二、导入:由精卫填海的故事,引入新课三、掌握作家作品《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四、学生自主学习1、利用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惩山北之塞()()一厝雍南()万仞()河曲智叟亡以应()()无穷匮也()荷担者()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一厝朔东()始龀()箕畚()()指通豫南()2、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同“”,2)甚矣,汝之不惠“”同“”,3)河曲智叟亡以应“”同“”,4)一厝朔东“”同“”,5)指通豫南“”同“”,3、指出下列加横线词的古今意义1)何苦而不平古义:今义:2)曾不能古义:今义:3)损魁父之丘古义:今义:4)年且九十古义:今义:5)惩山北之塞古义:今义:6)聚室而谋曰古义:今义:7)如太行、王屋何?古义:今义:8)汝心之固古义:今义:4、指出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及意义1)冀州之南 2)山北之塞3)出入之迂 4)跳往助之5)何曲智叟笑而止之 6)操蛇之神闻之5、指出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1)面山而居2)笑而止之3)而山不加增4)何苦而不平6、指出下列加横线词的活用类型1)毕力平险 2)面山而居3)箕畚运于渤的海之尾7、指出下列同一词语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焉:始一反焉()杂然:杂然相许()且焉置土石()杂然前陈()固:汝心之固()且:年且九十()吾义固不杀人()且焉置土石()8、将下列倒装句改为一般语序1、且焉置土石?2、告之于帝3、甚矣,汝之不惠五、课后作业:完成学法大视野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2、指名回答: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二、朗读课文1、自读课文,划分句读,有疑的地方画出,师生讨论2、个别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听评3、分角色朗读,读出语气、语调、情感4、全班齐读5、全班背诵三、思考、讨论1、开头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两座山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2、“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一句中,“本在”有什么作用?3、愚公为什么想要移山?4、对于愚公移山的倡议,众人的反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5、哪些人反对愚公移山?他们反对时所表现的态度相同吗?试分析。
课文《愚公移山》教案范文
课文《愚公移山》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愚公移山》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寓言意义,领会愚公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对比分析,从课文中提炼出愚公移山的道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愚公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2)激发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坚持到底的决心。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愚公移山》的主要内容及其寓意。
2. 愚公形象的分析,愚公精神的具体体现。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对比手法,如何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愚公移山的道理。
2.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践行愚公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愚公移山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知愚公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对比手法,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愚公移山的道理。
5. 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践行愚公精神。
五、课后作业:2. 结合自己的生活,制定一个近期目标,并坚持到底。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愚公移山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坚持和毅力的价值。
2. 情景模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愚公移山的过程,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愚公移山的故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寓言的深层含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情景模拟表现: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资源1. 课文《愚公移山》:作为主要教学资源,用于讲解和分析。
2. 相关故事视频:用于辅助教学,增加学生对故事的直观理解。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愚公移山的背景,让学生默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愚公移山》教案范文
《愚公移山》优质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愚公移山》的故事内容;(2)能够分析并阐述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3)能够运用文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式、修辞手法等分析课文;(3)学会将课文中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毅力;(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退缩的精神;(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愚公移山精神的阐述。
难点:如何将课文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2)引发学生对愚公移山精神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2)学生通过注释、查阅资料等方式,解决生字词及语句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展示:(1)学生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提炼愚公移山精神。
5. 实践运用:(1)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愚公移山精神;(2)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愚公移山精神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愚公移山》;2. 写一篇关于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愚公移山精神的作文。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对愚公移山精神的理解和运用是否到位,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愚公移山》的背诵情况;2. 学生对愚公移山精神内涵的理解和阐述;3. 学生将课文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实例。
七、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为学生营造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实践性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验愚公移山精神。
文言文《愚公移山》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愚公移山》。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愚公移山的背景故事及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读文言文。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2)培养学生勇于担当,敢于挑战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愚公移山》的朗读与背诵。
(2)愚公移山故事的理解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课文中的长句和特殊句式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愚公移山的背景故事。
(2)引导学生思考愚公移山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愚公移山的寓意。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分享自己所学到的启示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愚公移山》。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 案例分析:精选与愚公移山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愚公移山》教例评析
《愚公移山》教例评析1.《愚公移山》教例评析篇1[教例简述]课型设计:分析、讨论课。
课时一节。
教学线条设计:抓住“平险”这个短词引发教学内容,重点分析讨论课文写作技巧和主要人物的艺术形象。
教学的警示语:注意,《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教学过程如下:预备动作:同学们,《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有其发生的原因,请大家想想并找一找,文中哪个词能起引发故事的作用:(“平险”——愚公的一个想法和举措,引发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步骤一:分析讨论故事的写作技巧。
1、愚公要“平险”,“险”在哪里?(找出故事的背景)。
为什么要“平险”?(故事的开端)“平险”是如何进行的?(这是故事的结局)。
围绕着“平险”表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是(故事的人物;进行分类。
)2、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手段是:(人物对话。
)有两次对话显现了故事的曲折和波澜,能否找出来?(顺势分析愚公妻和智叟对愚公“平险”的态度是否相同以及这两个人物的故事情节中的作用,穿插表情背诵愚公与智叟的对话。
)3、故事中还有一个生动的细节。
(顺势分析“遗男”在故事中的作用。
)步骤二:分析讨论愚公的人物形象:课文是怎样表现愚公这个人物的?(1)正确描写——语言、行动(愚公确知平险之利,有远大的抱负。
)(2)鲜明对比——智叟(重点分析愚公与智叟的对话。
认识:愚公深明查以“平险”之理,有正确的认识。
)(3)侧面烘托——山高、路远,操蛇之神惧、帝感其诚(愚公有万难不屈的“平险”精神。
)学生概括愚公形象的特点。
再概括《愚公移山》的主题。
教师点示: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道理。
[评析]这个教案的设计是很细心的。
它首先注意到了力避教学的误区,甚至写了一条“教学警示语”。
原来,不少的人忽略了“寓言”特点,淡漠了寓言常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人物或其它生物,将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寄寓于故事中的特点,不带领学生去正确的捕捉《愚公移山》的寓意,反而设置一些“是不是蛮干”、“决策是否正确”、“为什么不考虑搬家”、“要不要科学办事”之类“化虚为实”的问题引发课堂讨论,结果偏移了教学与教育的线条,无谓地花费了课堂教学时间。
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愚公移山》的故事内容。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愚公移山的寓意和道理。
学生能够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全面理解故事内容。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探讨故事中的道理和价值观。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努力、坚持和毅力的价值。
学生能够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面对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复述《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
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能够通过批判性思维分析故事中的深层次含义。
三、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或黑板《愚公移山》故事文本相关的问题和讨论题目3.2 课前准备:教师需要提前阅读并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内容。
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对《愚公移山》故事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听说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故事的内容?”4.2 故事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包括愚公的困难和挑战,他的决心和行动,以及最终的结果。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4.3 寓意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例如努力、坚持、毅力等。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例如:“你们认为愚公为什么能够成功?他具备了哪些重要的品质?”4.4 应用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情境或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道理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愚公移山的寓意和道理。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并培养努力和坚持的品质。
《愚公移山》阅读教学案例——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范文
本文主要介绍人教版初中语文《愚公移山》阅读教学案例的相关内容。
通过本篇文章,读者将会了解到该教材的一些特点,阅读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师如何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进行指导,使学生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一、教材特点《愚公移山》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经典篇目之一,它是一则著名的民间故事,通过生动的描写,讲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成器者困于一隅,成器者四海皆准”,即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有可能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此外,该故事还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一些优秀传统文化。
二、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背景和条件2、完成故事梗概或细节梳理3、理解并归纳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4、分析故事情节、体会主旨5、影射现实,学会寻求策略三、阅读教学策略1、了解故事背景和条件在讲解故事时,教师可以先从故事情节中的背景和条件入手,让学生理解故事背景,在故事中有哪些条件成为了故事发展和结局的重点,以及这些条件在现实中是否存在,并为学生提供附加信息。
通过深入了解故事的来源和条件,学生可以更容易地融入故事情节。
2、完成故事梗概或细节梳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故事梗概或细节梳理的任务,让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轨迹,并能够对故事中的人物、地点和时间等方面进行简要描述,在讲解故事中的细节方面,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理解细节对主题的重要性。
3、理解并归纳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讲解故事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强调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识别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让学生能深入思考人性中的各种复杂元素,比如威信,高大形象和诚实等。
4、分析故事情节、体会主旨故事情节的分析,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点。
为此,教师需要在书中找出主题和一些细节,以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并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包含的各种信息,以及如何加以应用。
5、影射现实,学会寻求策略在讲解故事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探讨故事反映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故事中所涵盖的思想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类似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影射现实的相关问题,并学会施展巧妙策略。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精选10篇)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精选10篇〕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精选10篇〕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p :1、教材地位:在前四册分散学习文言文的根底上,初中语文第五册将各篇相对独立的文言文集中编排在第八单元学习,旨在培养诵读习惯,增强文言语感,进一步进步阅读欣赏才能,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根底。
故教学要求侧重于朗读和背诵。
2、教材特点:《愚公移山》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有如下几个特点:①浓郁的神话色彩,易激发学习兴趣;②可读性强,易于记诵;③根底性强,有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需要积累;④寓意深化,理论性强;⑤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但教材侧重于理性,有可能束缚学生对“智叟”的形象思维。
3、教材重点:积累文言词汇,诵读课文第三段;认识愚公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材难点:神话结尾的作用,重新认识“智叟”。
4、教学目的: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认知特点,努力施行素质教育,本课目的确定如下:①知识目的:积累文言词汇,掌握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诵读课文第三段。
②才能目的:在比照中认识愚公形象及神话结尾的作用,理解故事的寓意。
③创新目的:“智叟也智”。
④德育目的:教育学生发扬愚公精神,克制困难,勤奋进取,移走学习中的“太行、王屋山”。
二、教法学法:为充分表达“学生主体、老师主导、训练主线”原那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主要采用导读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激趣、启思、点拨。
学法那么以诵读、讨论为主。
诵读分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及背诵。
讨论也可采用分组方式。
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学手段、技巧的运用运用自制课件及教学插图,目的在于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强化视听感受,既提快乐趣,又丰富教学内容,起到拓展迁移的作用,从而实现“小课堂”与“大语文”的有机组合。
四、教学程序:〔一〕、激趣启思,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观察比照,提问考虑,然后让其带着问题学习新课,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
在这篇寓言课文中,作者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具有神话色彩的人物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愚公的伟大精神,无疑是对学生树立人生信念,将起到熏陶、感染和鞭策作用。
二、学生分析
学生进入初三阶段,两级分化的现象更加明显。
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无疑与学生智力差异有关,但更与他们后天形成的学习品质和学习精神有关。
本文对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无疑起到了较好的榜样的作用。
三、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继续深入体会愚公的伟大精神
2、古为今用,让愚公精神走进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四、教学过程
1、教学铺垫(以检查预习的方式完成)
(1)文学常识填空
(2)读准字音
(3)掌握翻译古文的方法:
A、积累文言词语
B、注意常见的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省略句、倒装句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以自主学习和前后桌合作交流方式完成)
(1)用文意概括的方法简说课文的内容。
(2)运用提取或组合全文中心句的方法获取全文信息。
(3)概括全文段意,写出全文的段落提纲。
3、默读课文,品析文章(以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方式完成)
(1)、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直接参加挖山劳动的有哪几个人物?
(2)、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并说出理由?
(3)、其他人物在移山的过程中都充当了什么角色?
(4)、你认为愚公愚不愚?智叟智不智?文章的人物为什么不叫“智公”和“愚叟”呢?
(5)、你认为愚公在移山的过程中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6)、通过以上人物角色和愚公移山面临的最大困难的讨论,我们对愚公的伟大精神有了进一步的
深入体会。
愚公的伟大精神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理解。
学习了这篇课文
要古为今用,下面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一谈怎样
让愚公的伟大精神走进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呢?
五、板书设计
愚公移山
愚公--挑战改革、开拓进取、改造世界、造福后代、虚心团结......
子孙三人——(支持者 )深得人心
智叟--害怕困难、顽固保守、鼠目寸光勇于认错
操蛇之神
帝 (参与者) 惊天动地
夸峨氏二子
遗男
六、实践写作
以本课为内容作文,题目为《难忘的一课》。
要求:一要抓住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二要联系实际让愚
公的精神走进你的学习和生活,三文体不限,四文字要600字以上。
七、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开学到现在学习了第一单元和《愚公移山》一课,这些课文都是在探讨着有关人生的话题。
第一课,《敬畏生命》一课让我们认识了生命的本质,为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认识到生命来之不易。
《热爱生命》一课又告诉我们如何珍惜生命,要利用有效的时间,
让生命过得丰盈充实。
《紫藤萝瀑布》一课又为我们指出,
人和花一样,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要学会从不幸中解脱出来。
《愚公移山》一课向我们昭示了
这样的道理,我们不仅要学会从困境中解脱,还要善于排除前进中的各种困难。
只有排出前进中的各种困难,才能在人生的长河中泛舟远航。
八、课后反思
1、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性美
语文学科除了具有工具性外,更具有人性美。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打破了参考书的局限性,把愚公精神不仅仅定位在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上,而是根据情节的发展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愚公的形象意义。
一位九十岁的老人,能提出移掉挡在家门前的两座大山的问题,这本身就具有挑战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
愚公把自己的想法和家人商量,听取大家的意见,说明愚公很虚心,善于发到群众。
对于智叟的不同意见,愚公也能耐心的解释,说明愚公还具有团结精神,这样充分挖掘了教材的人性美。
2、课堂上注意课本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课文的教与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学知识又学会做人,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注意了课文与生活的紧密的联系。
通过“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一谈怎样让愚公的伟大精神走进我们的学
习和生活呢”一问,把愚公的伟大精神和自己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愚公精神的引领下,去挑战人生,塑造完美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