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良反应:(1)有潜在的肝毒性,长期及大剂量服用可 引起胆汁淤积和肝酶升高。(2)可致耳鸣、听觉减退, 注射给药较易引起。(3)心血管系统可见室性心律失常 、室速、QT间期延长等。(4)其他:消化道及过敏反应 等。
红霉素
注意事项: (1)红霉素属于时间依赖性且半衰期及抗生素后
效应(PAE)较短,应一日3~4次给药,才能使药物 浓度高于MIC。药物浓度维持在病原菌的MIC以上的 时间,对于病原菌的清除甚为关键,药物的浓度在 MIC的4~5倍时杀菌作用即处于饱和状态,再加大剂 量毫无意义。而血清和组织浓度低于MIC时,细菌很 快开始继续生长。如果给药方法不当,非但不能将细 菌杀死,反而可对菌群产生选择,导致耐药变异菌生 长。
大 环 内 酯 类 抗 生 素的特点
10. 用于治疗免疫功能不全合并隐孢子虫、弓 形体、分枝杆菌感染。
11. 对细菌生物被膜有抑制作用。与其他抗生 素合用,治疗产生生物被膜细菌所致的慢 性感染。
12. 免疫调节作用,对DPB(弥漫性泛细支气 管炎)有特殊疗效。
第一代
代表药物: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 红霉素1952 年由礼来公司开发上市。 红霉素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治疗肺
3. 不易进入血脑屏障。
大 环 内 酯 类 抗 生 素的特点
4. 不同品种间交叉耐药。 5. 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强,故尿路感染时要碱化尿液。 6. 口服给药时不耐酸,常采用肠溶片或酯化衍生物。 7. 主要经胆汁排泄进入肠循环。 8. 毒性低,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损害。 9. 细胞内浓度>细胞外浓度,有利于杀灭细胞内繁殖的病 原,如军团菌。
药物品种分布
14元环: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 15元环:阿奇霉素 16元环:交沙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
大 环 内 酯 类 抗 生 素的特点
1. 抗菌谱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厌氧菌、部分 革兰阴性菌及非典型病原体。
2. 体内分布广泛,在肺、痰、皮下组织、胆 汁、前列腺等组织内的浓度明显超过血药 浓度。
阿奇霉素
更短疗程获得同等疗效
Framke等人报道,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 口服阿奇霉素每日1次,连服3天,第14天时的临床有效率 为100%,第28天时的感染复发率为0;而口服头孢克洛 20mg/kg,每日2次,连服10天,第14天时的临床有效率 为98%,第28天时的感染复发率为10%。
阿奇霉素
是唯一的15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仿,但对流感嗜血杆
菌、脑膜炎奈瑟菌、卡他莫拉菌等革兰 阴性菌同样具有强大的抗菌效果。
阿奇霉素
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对胃酸稳定。虽然口服生物利用度仅37%,但组织分布好, 蛋白结合率低(7%~23%),血浆半衰期长。50%以上的药 物以原形由胆汁排泄。
但第二代主要是药动学性能得到改善,对耐药菌的抗菌 活性仍较弱并有交叉耐药性,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的新要 求。
克拉霉素
14元环的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对G+菌的抗菌活性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作用最强 者。 对军团菌、肺炎衣原体、溶脲脲原体的作用在大环 内酯类中最强。 口服迅速吸收,绝对生物利用度约50%,食物不影 响其总的生物利用度。在扁桃体内浓度为血清浓度的1 倍,肺内浓度为血清浓度的5倍。 每日2次的给药方案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药物在组织中滞留时间较长,释放缓慢,单剂服药后14日, 仍可在尿中测得原形药物。1周内经尿排泄率低于6%,肾清除 率为1.67~3.156ml/s。 高组织浓度以及吞噬细胞在感染组织持续释放药物等特性, 使得阿奇霉素在药代动力学上有别于其他传统抗生素,从而在 有效保证抗菌疗效的同时,缩短抗生素暴露时间。
炎球菌等所致呼吸道感染以及军团菌肺炎、支原 体肺炎等有较好的疗效。 红霉素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在中性、弱碱性液 中较为稳定。
红霉素
药代动力学:口服吸收率18%~45%,血浆蛋白结合率 73%,胆汁中浓度为血清浓度的30倍,但难以通过正常的 血脑屏障。大部分在体内代谢,有10%~15%呈原形由尿 排泄,半衰期为1.5h,无尿者为6h。
此外,多项临床研究证实,阿奇霉素短程疗效与头孢类、 喹诺酮类的5~10天疗效相当。可能与阿奇霉素独特的药 代动力学、药效学特性及其抗生素后效应(PAE)密切相 关。
阿奇霉素
特有的“特洛伊木马”现象 抗生素后促白细胞效应(PALE)指细菌与高浓度抗
生素接触后,菌体发生变形,更容易被吞噬细胞识别与杀 伤。吞噬细胞能摄取高浓度阿奇霉素,并转运至感染部位 ,在感染靶组织释放药物,从而产生了抗生素与吞噬细胞 的协同杀菌作用,并极大提高了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该 效应也称“特洛伊木马”现象。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合理wk.baidu.com应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由链霉菌产生 弱碱性抗生素 结构特征
分子中含有一个内酯结构的14元至16元大环
作用机制及耐药性
作用机制:通过与敏感细菌的核 糖体50S亚基可逆性结合,通过 抑制新合成的氨酰基-tRNA分子 从核糖体受体部位(A位)移至肽酰 基结合部位(P位),而抑制细菌蛋 白质合成。 耐药性:主要由三种质粒诱导变 更而形成:①对细菌细胞壁、膜 渗透性减少;②甲基酶形成物改 变了核糖体靶位;③肠杆菌产生 的酯酶使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水解。
红霉素
注意事项:
(2)红霉素片应整片吞服,若服用药粉,则受胃酸破坏 而发生降效。幼儿可服用对酸稳定的酯化红霉素。 (3)静脉滴注易引起静脉炎,滴注速度宜缓慢。 (4)红霉素在酸性输液中破坏降效,一般不应与低pH的 葡萄糖输液配伍。因葡萄糖溶液偏酸性,必须每100ml溶 液中加入4%碳酸氢钠1ml。
第二代
代表药物:克拉霉素(1986 年)、阿奇霉素( 1986 年)、罗红霉素(1986 年)、罗他霉素(1988 年)和 地红霉素(1988 年)。
与红霉素相比,第二代不仅对酸稳定,而且抗菌谱扩大 、抗菌活性增强,对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等胞内病 原体作用强,同时口服吸收好、体内分布广、组织浓度 高、半衰期长、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