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课标说教材语文鲁人版高中必修一

合集下载

语文组“研课标说教材”总结发言

语文组“研课标说教材”总结发言

语文组“研课标说教材”总结发言9月25日下午,学校举办了“研课标说教材共交流促提升”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加强了我们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引导老师们全面掌握、正确理解小学语文的课程标准。

强化了对课程标准的运用,梳理出了教材的知识结构,以点带面让教材在老师们的心中形成一个连贯的有机整体。

本次活动中语文老师们说清楚了新课标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基本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内在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对教材内容系统分析,并且结合教材内容提出教学方法建议,对教材的处理提出合理建议,还有的老师对如何在课堂上进行多元评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郑校长的《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绿色习作实践》,系统的为我们讲解了各学段习作的标准,她倡导绿色作文,既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

要求学生多写生活日记、生活随笔。

她的习作课通过创设习作情境,激发学生潜在情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写出的文章,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避免写空话、假话的弊端。

最后她还就自己的习作教学经验提出多元的评价的习作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改让学生去思考,明白自己作文优点与欠缺的地方。

可以说郑老师在做学生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放飞心灵,用笔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

张海瑞老师以五年级《成吉思汗和鹰》为例,向我们展示了小学高年级段的语文课程标准。

张老师依据教材特点,把“体会‘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这句话的含义”作为重点,把“体会成吉思汗四次接水时都被鹰撞翻了的心情变化“作为难点。

在实际教学中,直接抓住重点段落,以有感情的朗读为主要手段,体会成吉思汗的心理变化,通过教师的引导,展开想象,自我感悟,解决了教学难点。

这正是对《课准》在小学高年级学段阅读要求的完美诠释: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张彩云老师的《研课标促成长》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翠鸟》的说课对小学语文三、四年级段课程标准进行了具体地解读。

研课标说教材(周晓红)

研课标说教材(周晓红)

研课标说教材沽源县第一小学周晓红一、说课标1、内容目标说课标明方向2、学段目标(1)识字与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我要说的第五单元要求会写19个生字。

正确读写新词并灵活运用,抄写指定段落。

(2)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朗诵优秀诗文并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我要重点说的第五单元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部分课文会背诵。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内容。

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3)习作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我要说的第五单元要求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能运用这些方法完成写人的作文。

(4)口语交际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我要说的第五单元要求交流对鲁迅的认识,训练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

(5)综合性学习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高中语文《劝学》的说课稿

高中语文《劝学》的说课稿

高中语文《劝学》的说课稿高中语文《劝学》的说课稿范文高中语文《劝学》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劝学》位于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得到修养的途径”这一专题,和韩愈的《师说》组成了“修业之道”这一模块.《劝学》是一篇叙述学习的紧张意义,劝导人们以准确的目标、态度和要领的去学习的散文。

也是门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要是他们能很好的掌握课文的深层寄义,对他们树立精良的学习态度和进步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资助。

二、说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学习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

2、理解文中20多个比喻句的内在含义。

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阅读浅议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和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三、说重点难点重点:诵读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把理解词句与理解理解文章统一起来。

新课标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

《劝学》是新课标规定的诵读篇目之一。

难点:文章里的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如果驾驭不好,是很容易正襟危坐,流于枯燥和单调的。

但这篇文章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

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句中,全文多达20个比喻句,运用比喻时手法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

四、说教法1、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法进入高中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贯穿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新思维。

2、朗读式相结合的方法本文语言锤炼精深,许多语句千年不衰。

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本文采用朗读式的教学。

鲁人版-语文-高一语文必修一鲁人版教师用书 第4单元9 赤壁之战

鲁人版-语文-高一语文必修一鲁人版教师用书 第4单元9 赤壁之战

9 赤壁之战本课话题——优势与劣势朗读——课文中的名段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

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杖舟楫,与吴、越争衡。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赤壁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典型战役,战前双方力量悬殊,曹操号称拥有八十万水军,因此东吴一方中的以张昭为首的一批大臣主张投降曹操,但以鲁肃、周瑜为代表的少数大臣,在综合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后,找到了自己的优势,发现了敌人的多方劣势,从而将劣势转为优势,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京剧名家周信芳在其表演艺术渐趋成熟、日臻完美时“倒仓”——嗓子哑了。

面对这个致命的打击,他冷静地分析了自己的嗓音条件,决定在唱腔上讲究气势,学“黄钟大吕之音”。

经过长期的钻研、探索,周信芳不仅没有受“倒仓”劣势的限制,反而创造了独树一帜的麒派艺术。

试想,如果周信芳也随他人改行,他又怎么能成为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所以他的成功源于他改变角度去看待问题,将自己的劣势转化为优势,成就自我。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楚辞·卜居》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

——王充即使断了一条弦,其余的三条弦还是要继续演奏,这就是人生。

——爱默生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枭.雄( ) 刘琮.( ) 强驽.( ) 鲁缟.( ) 旌麾..( ) 奄.有( ) 番.阳( ) 斫.案( ) 慑服( ) 燥荻.( ) 邂逅..( ) 走舸.( ) 羸.兵( ) 蹈藉.( ) 芟.夷大难( ) 以实校.之( ) 蹶.上将军( ) 王室之胄.( ) 烟炎张.天( ) 【答案】 xiāo cón ɡ nǔ ɡǎo jīnɡ huī yǎn pó zhuó shè díxiè hòu ɡě léi jí shān jiào jué zhòu zhàn ɡ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进住鄂县之樊口( )2.将军禽操( )3.五万兵难卒合( )4.卿能办之者诚决( )5.烟炎张天( )6.雷鼓大震( )【答案】 1.住,通“驻” 2.禽,通“擒” 3.卒,通“猝” 4.诚,通“请”5.炎,通“焰”,火焰;张,同“涨”,弥漫6.雷,通“擂”,敲击。

山东省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必背古诗文

山东省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必背古诗文

必修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 chì chù)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pǐ)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呈给你吻过我的唇,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1《劝学》课件1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1《劝学》课件1


蛇鳝.(shàn)

骐.骥.(qí)(jì)
连 接
本 初
驽.马(nú)
金石可镂.(lòu)
锲.而不舍(qiè)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LR·语文 必修一

读 开
2.通假举要
素 材


有 益
(1)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车柔,通“煣”,用火烤木
积 月
课 前
使弯曲)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

资 源
主 文

译文: 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 接
研 课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声望、声名)

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出名)
互 动 探
扫后更闻香(用鼻子嗅)

菜单
LR·语文 必修一







有 益
4.词类活用
积 月

课 前
(1)木直中绳,车柔· 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弯曲

主 导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用作状语) 每天

教 学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快,
资 源
主 文
走得快
连 接

初 研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用作动词) 游水
课 堂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用作状语) 向上、向下




菜单
LR·语文 必修一



鲁人版-语文-高二语文鲁人版必修教师用书 第1单元2 离骚(节选)

鲁人版-语文-高二语文鲁人版必修教师用书 第1单元2 离骚(节选)

2 离骚(节选)本课话题——志向朗读——课文中的名段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诗人“太息”“掩涕”,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

写诗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竟是因为他太注意修身。

表现了屈原同周围小人之间的尖锐冲突和君主不分贤愚忠奸的昏庸。

尽管如此,他仍然立下了“心之所善”的志向并为之努力,付出再大的代价也不后悔。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司马光的警枕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

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努力读书,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

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圆木头做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枕头就滚到了地上,头便滑落在床板上,他自然会被惊醒。

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大文豪,编出了著名的《资治通鉴》。

巴尔扎克立志写作1828年4月的一天,巴黎贫民区卡西尼街的一座四面透风的小房子里搬来一位新房客。

他简单地布置了一下屋子,在壁炉架上立上一座拿破仑的小雕像,并在雕像的底部贴上一张纸条,上面写道:“彼以剑锋创其始者,我将以笔锋竟其业。

”就是说,拿破仑想用武力征服全世界,没有做到,而我却要用笔征服全世界。

这个雄心勃勃的有志向的青年,就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2.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3.志在顶峰的人,决不会因留恋半山腰的奇花异草而停止攀登的步伐。

——高尔基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修姱.(kuā)谣诼.(zhuó)侘傺..(chà)(chì)岌岌.(jí) 攘诟.(ɡòu) 偭.规矩(miǎn)芰.荷(jì) 溘.死(kè) 朝谇.(suì)方圜.(yuán) 揽茝.(chǎi) 方枘.(ruì)忳.郁邑(tú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2)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同“郁悒”,忧愁苦闷的样子)(3)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4)延伫乎吾将反(“反”同“返”,返回)(5)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6)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显著)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固⎩⎨⎧固.前圣之所厚(副词,本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动词,巩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形容词,顽固)(2)修⎩⎨⎧余独好修.以为常(名词,美好的德行)退将复修.吾初服(动词,整理)乃重修.岳阳楼(动词,修建)茂林修.竹(形容词,高)(3)乎⎩⎨⎧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相当于介词“于”,在)延伫乎.吾将反(语气词,用在句中表舒缓的语气)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语气词,呢) (4)以⎩⎨⎧宁溘死以.流亡兮(相当于连词“而”,表顺接)既替余以.蕙兮(介词,因为)竞周容以.为度(介词,把) (5)虽⎩⎨⎧余虽.好修姱以羁兮(副词,只是)虽.九死其犹未悔(连词,即使)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连词,即使) (6)之⎩⎪⎨⎪⎧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结构助词,的)哀民生之.多艰(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又申之.以揽茝(代词,我)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謇朝.谇而夕.替(名词作状语)在清晨;在晚上 (2)余虽好修姱以羁.兮(名词作动词)束缚、约束 (3)鸷鸟之不群.兮(名词作动词)合群 (4)屈.心而抑.志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5)回.朕车以复路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返回,掉转 (6)步.余马于兰皋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行走 (7)伏清白以死.直兮(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为……献身 (8)何方圜..之能周兮(形容词作名词)方枘,圆凿 (9)固前圣之所厚.(形容词作动词)看重 (10)高.余冠之岌岌兮(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高 (11)长.余佩之陆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长 (12)哀.民生之多艰(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哀伤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恣情,放纵。

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师说》素材《进学解》

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师说》素材《进学解》

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师说》素材《进学解》进学解【全文】进学解[唐]韩愈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2]。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3]。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4]。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5]。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6]。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7]。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8]。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9]。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牴排异端,攘斥佛老[1 0]。

补苴罅漏,张皇幽眇[11]。

寻坠绪之茫茫[12],独旁搜而远绍。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13]。

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27]?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28]。

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2 9]。

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30]。

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

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3 1]。

【注释】[1]国子先生:韩愈自称,当时他任国子博士。

唐朝时,国子监是设在京都的最高学府,下面有国子学、太学等七学,各学置博士为教授官。

国子学是为高级官员子弟而设的。

太学:这里指国子监。

唐朝国子监相当于汉朝的太学,古时对官署的称呼常有沿用前代旧称的习惯。

[2]嬉:戏乐,游玩。

随:不经意,随便。

治具:治理的工具,主要指法令。

《史记•酷吏列传》:“法令者,治之具。

导入 跨越时空的对话-鲁科版必修1教案

导入 跨越时空的对话-鲁科版必修1教案

导入跨越时空的对话-鲁科版必修1教案一、教学背景简介《鲁科版必修1》是山东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

该教材紧贴山东文化和学科课程标准,注重学情分析,易于操作。

其中的《导入——跨越时空的对话》是该教材引入本单元的重要部分。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该部分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本单元的主题和故事背景;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和价值观;3.尝试使用文言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4.练习发现和理解文本细节,分析语言的含义和修辞技巧;5.增强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审美意识。

三、教学设计1.教师简单介绍本单元故事背景,鼓励学生尝试自己描述和解释赵明诚和冯小青之间的关系;2.教师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故事中反映的道德观和家庭观;3.学生阅读《牡丹亭》中关于琴媒梦、地藏菩萨和善恶鬼神的部分,分别尝试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和彩虹、琴声等形象语言;4.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尝试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情感变化和语言修辞技巧,并讨论善恶鬼神与主人公的命运关系;5.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欣赏,写一篇短文谈谈对《牡丹亭》中跨越时空的对话的认识和感悟。

四、教学亮点1.在教学的最初阶段,教师引入了生动的故事背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紧接着,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后续文言文阅读提供了更好的基础;3.教师在分析文本的时候,引导学生同时观察文本和生活,理解文言文中的形式和背后的人文含义;4.最后,学生在进行自我思考和表达的同时,还能够巩固和拓展自己的文学审美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分析《鲁科版必修1》中《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重心,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能够提高教师自身授课的质量,并加深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山东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 语文(精选)-高三语文

山东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 语文(精选)-高三语文

山东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精选)-高三语文山东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目录第一册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1 劝学………………………《荀子》 22 师说………………………韩愈 4学习活动一文本品读二学习成果展示三关于“教师作用”的调查选读文本从美学角度看数理科学(赵鑫珊) 9读书的艺术(林语堂) 14第二单元感受艺术魅力3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234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乔治·桑 27学习活动一鉴赏园地二音乐沙龙选读文本蒙娜丽莎的魅力(傅雷) 34梅兰芳(格里格) 38第三单元走进自然怀抱5 荷塘风起…………………颜元叔496 古代诗歌二首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53 山居秋暝…………………王维54学习活动一读书金钥匙:摘录与评点二学习成果交流三*走进演播室选读文本自然(歌德) 57尼亚加拉瀑布抒情(刘长春) 60第四单元体悟山水神韵7 听听那冷雨………………余光中648 再别康桥…………………徐志摩719 石钟山记…………………苏轼73一文本赏读二“山水”诗文展示选读文本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79钩台的春昼(郁达失) 82活动性学习专题走进孔子 (89)第二册第一单元追求人生的五彩梦1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2 离骚……………………屈原 4学习活动一鉴赏园地二学习成果展示选读文本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9远方(许达然) 11第二单元跨越时空的美丽3 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17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30一文本品读二青春论坛选读文本悼念乔治·桑(雨果) 36千秋遗爱在人间(刘征泰) 39第三单元透视人世百相5 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456 鸿门宴……………………司马迁 59 学习活动一文学大观园二刘邦与项羽:英雄人物纵横谈选读文本警察和赞美诗(欧·亨利) 68梦(卡夫卡) 75第四单元解读昨日战争7 赤壁之战…………………司马光788 荷花淀……………………孙犁87 学习活动一文本品读二模拟采访选读文本崤之战(《左传》) 97兵车行(杜甫) 102永别了,武器(海明威) 104活动性学习专题与经典对话 (118)第三册第一单元建构精神家园1 报任安书………………司马迁 22 富有的是精神……………谢冕9学习活动一学习成果展示二*课堂讨论三演讲比赛选读文本苏武传(班固)15西西弗的神话(加缪)21第二单元倾听自然的声音3 敬畏自然…………………詹克明 274 天论………………………《荀子》 38学习活动一读书金钥匙:做读书笔记二辩论会三“我爱自然”征文选读文本与天地精神往来(李汉荣)43庞贝梦魇(周瑞金)48第三单元体味至爱亲情5 陈情表……………………李密546 我不是个好儿子…………贾平凹 58 学习活动一文本品读二亲情颂歌选读文本项脊轩志(归有光)62母亲颂(米斯特拉尔)65第四单元追寻文明的踪迹7 都江堰……………………余秋雨728 兰亭集序…………………王羲之78 学习活动一鉴赏园地二家乡风情文化展选读文本古希腊的石头(冯骥才)83书生论剑(韩静霆)88活动性学习专题真情伴我成长 (96)第四册第一单元谱写生命赞歌1 屈原列传…………………司马迁 22 贝多芬百年祭……………萧伯纳 7学习活动一阅读快车道二读书金钥匙:勾画与批注三论文答辩会选读文本文天祥千秋祭(卞毓方)14梅花岭记(全祖望)23第二单元探求美的真谛3 滕王阁序…………………王勃 264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宗白华 34学习活动一文本品读二语文游艺宫选读文本情采(刘勰)43月夜的美感(高山樗牛)47第三单元洞察世道沧桑5祝福………………………鲁迅57 6雷雨………………………曹禺 73 学习活动一文学大观园二创新天地选读文本高老头(巴尔扎克)87窦娥冤(关汉卿)95第四单元打开科技之窗7张衡传…………………范晔1028论无性造人……………托马斯 105 学习活动一文本品读二关于克隆人的辩论会三走近科学家选读文本读数时代(南帆)111镭是一种恐怖物质(比埃尔·居里) 120活动性学习专题语文与我同行 (124)第五册第一单元爱的生命的乐章1 孔雀东南飞(并序) (2)2 长亭送别…………………王实甫 123 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 18学习活动一文学大观园二*诗歌朗诵会选读文本致橡树(舒婷)30外国诗三首(公园里/雅克·普雷韦尔当你老了/叶芝小花/普希金)31第二单元探索科学奥秘4 黑洞旅行…………………霍金355 祖冲之传…………………萧子显41学习活动一问题征答二科技报告厅选读文本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杨焕明)46短文两篇(沈致远)52第三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6 宋词二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6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627 六国论……………………苏洵 648 阿房宫赋…………………杜牧67学习活动一鉴赏园地二家乡访古选读文本第十二座雕像(邓琮琮张建伟)73金字塔感言(夏多布里昂)82第四单元以天下为己任9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8510 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92学习活动一文本品读二读书报告会选读文本华盛顿的选择(傅国涌)98中国西部(朱增泉)活动性学习专题感受古代汉语的文化意蕴山东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第 11 页共 11 页。

鲁人版-语文-高一-开学第一课鲁人语文必修一第1课《劝学》教案2

鲁人版-语文-高一-开学第一课鲁人语文必修一第1课《劝学》教案2

语文:1.1劝学三案合一(鲁人版必修1)教学目标1.体会学习的意义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

2.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等12各文言实词,“于、者、而”3个文言虚词和文中出现的通假字的意义和用法。

3.学习比喻论证的手法,掌握比喻论证的特点。

聚焦重点1.掌握文章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文章中比喻论证的方法和作用。

3.了解文章中出现的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

学习正面设喻和反面设喻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建议1.抓住文眼,定好教眼。

中心论点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个分论点从三个角度论述、体现本文的思想性和逻辑性,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以及比喻论证,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证的比喻,不仅可以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写作特点和思想性,而且一些文言词句的重要意思也可迎刃而解。

2.把本文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与分析段落层次结合起来分析,以利于学生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3.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补充练习以及熟读、背诵等反复训练,切实巩固掌握。

4.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

1.通假字輮使之然也( 通 )虽有槁暴( 通 , 通 )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 )君子生非异也( 通 )2.一词多义①君子生非异也()②蛟龙生焉( ))②用心一也( )①非利足也( )②金就砺则利(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神明自得( )3.词类活用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 ;下: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 )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足: )⑤登高而招(高: )⑥积善成德(善:)4.古今异义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②声非加疾.也(古义,今义)③假.舆马者(古义,今义)④蟹六跪.而二螯(古义,今义)⑤金.就砺则利(古义,今义)⑥用.心一也(古义,今义)5.文言句式①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都的秋》说课稿(通用10篇)

《故都的秋》说课稿(通用10篇)

•••••••••••••••••《故都的秋》说课稿《故都的秋》说课稿(通用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故都的秋》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故都的秋》说课稿篇1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故都的秋》。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故都的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是郁达夫先生的一篇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写景抒情散文。

本文通过对“秋晨的天空、秋槐的落蕊、秋蝉的残鸣、秋雨的凉意、秋枣的色彩”等画面描写表现了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赞美了故都秋色特有的美,抒发了作者眷念、热爱故都的真挚感情,从中也流露出作者忧郁、冷清的情怀。

整体而言,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将自然的“客观色彩”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完美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

学习本文可以逐渐提高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感受散文情景融合的艺术之美。

二、说学情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高一的学生已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自主性不断增强,具备一定的散文鉴赏能力,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停留在初读和泛读的层面,难以深入理解本文的抽象形象以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作者丰富的情感内涵。

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用心品味,感悟所写之景,通过鉴赏品味语言,把握文章的思想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概括课文内容,品味文中形象,学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领悟法、合作探究法,分析故都的秋的特点。

研课标,说教材

研课标,说教材

研课标,说教材今天我解读的教材版本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记得有人说过:“不看不识君,一看就动心”,当我初读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之后,确实是“动心”了。

这册教材保持和发扬了前四册教材的特色,以丰富多彩的内容,深厚的人文底蕴,新颖活泼的呈现方式,富有新意的导学和练习设计,深深地打动了我。

那么,如何让我的语文课堂因“心动”而美丽呢?心动要看行动,今天,我就从课标,教材和建议三个部分来进行研说。

第一说课标一、课程总目标小学语文同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它是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融合在一起的。

小学语文的课程总目标是以三个维度来呈现的,全面而又富有新意。

首先知识目标是要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能说普通话;能力目标则是要求孩子们能主动探究性学习,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并能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最后情感目标则是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我们所说的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二、年段目标下面我就从这五个方面来简单谈一谈小学语文的学段目标。

小学语文的十二册教材共分为三个年段。

在识字写字方面,一二年级的孩子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到了中年级孩子们则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了,高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了。

而在阅读方面,一二年级的孩子喜欢阅读并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会积累词语了。

中年级,孩子们则会提出疑问来体会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高年级的孩子则可以抓住文章大意来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口语交际部分,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听人说话时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

到了中年级则可以把握主要内容并可以作简要转述了。

高年级的孩子则可以在听人说话时抓住要点来做简要转述。

在写作方面也是如此,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写作时乐于运用学到的词语,到了中年级孩子们则可以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地方了。

高中语文新课标版高一第一单元新教材说课稿

高中语文新课标版高一第一单元新教材说课稿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及编排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2019版)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具体文本为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闻一多《红烛》、昌黎《峨日朵雪峰之侧》、雪莱《致云雀》、茹志鹃《百合花》、铁凝《哦,香雪》。

其中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闻一多《红烛》、昌黎《峨日朵雪峰之侧》、雪莱《致云雀》共同构成了第2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诗集《女神》中的代表作,表达“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红烛》是闻一多同名诗集的序诗,赞美了红烛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

《峨日朵雪峰之侧》创作于1962年,诗人昌耀受到时代、社会等因素影响创作了这首蕴含谦卑而强劲生命力量的诗作。

《致云雀》是英国诗人雪莱的抒情诗代表作,热情赞颂了象征欢乐、光明、美丽的云雀。

2.所属任务群及课标要求该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课程标准“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3.主要学习内容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把握,第二课的学习内容确定为(1)精读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形象、意蕴、情感、形式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诗歌创作。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2023年高中语文说课稿12篇

2023年高中语文说课稿12篇

2023年高中语文说课稿12篇2023年高中语文说课稿12篇1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__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八课《词七首》的一篇__。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

按新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品位,并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

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全词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雨霖铃》是课内自读课文,但也可以做教读课文,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作为课内自读课文来处理,主要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

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

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

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

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三)鉴于以上两点,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领会唐诗、宋词的艺术特点;初步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词中意象,具体领会唐代几位诗人和宋代几位著名词人的艺术风格;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以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作者当时的理想;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说课标说教材2

说课标说教材2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

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说得失”四个方面分别进行说明。

一、说课标1. 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加强语文积累,注重梳理,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提升审美的境界,提高道德修养。

思考•领悟: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质疑探究的习惯。

应用•拓展: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文;注重跨领域的学习,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发现•创新: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2.文言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第八条规定: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第九条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这些表述,实际上就是高考关于文言文的三大类考试内容:一是考实词、虚词、句式及翻译这些属于“语言”层面的知识;二是考信息筛选和文意理解这些属于“文学(章)”层面的知识;三是考名言名句默写这些属于“积累”方面的知识。

新课标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

据此,我把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三维目标设定为:“知识与能力”(工具性)目标:掌握文言知识,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鉴赏,背诵名篇;“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文性)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形成高尚人格。

二、说教材目前,语文新课程教材建设情况是“一标多本”。

1.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的编写特点(1).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一条主线:语文与生活两大分类:必修和选修两部分三大特点: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四个系列:每个模块均包含“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系列。

高中语文 (石钟山记)三合一教案 鲁教版必修1 教案

高中语文 (石钟山记)三合一教案 鲁教版必修1 教案

鲁教版必修一《石钟山记》三合一教与学资料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代表作。

掌握“鼓、殆、何、莫、发、临、鸣、扣、适、向、识、考”等词,总结词的活用知识。

2.学习借记游以阐述自己的见解,把议论、记叙、描写和抒情有机结合的写作方法。

3.学习古人反对主观臆断,有疑必察的某某态度。

聚焦重点1.了解课文大意,掌握文言实词,辨析词类活用现象及一些特殊句式。

2.学习古人反对主观臆断、存疑必察的某某精神。

教学建议1.首先布置预习或课堂引领学生扫除文字障碍。

2.本文虚词用得较少,建议教学中重视实词教学,把实词活用作为一个专题,讲全面。

3.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结合的表达方式,可在简要的提示下,让学生自己分析掌握。

1.通假字至莫夜月明(通)汝识之乎(通)2.一词多义①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 ③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 ④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 ①噌吰如钟鼓.绝( ) ②一鼓.作气( ) ③令赵王鼓.瑟( ) ④微风鼓.浪( ) ①得.双石潭上( ) ②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 ③此余之所得.也( )3.词类活用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 ②事不目.见耳.闻( ) ③微风鼓.浪( )④而此独以钟名.( ) ⑤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4.古今异义①自以为得其实..(古义:;今义:) 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古义:;今义:) ③空中..而多窍(古义:;今义:)5.文言句式①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②此世所以不传也( )③得双石于潭上 ()④而大声发于水上()⑤古之人不余欺也( )⑥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⑦余是以记之( )⑧空中而多窍( )⑨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6.文学常识(1)苏轼,字,号,宋代著名文学家。

其散文与并称“欧苏”,其诗与并称“苏黄”,其词与并称“苏辛”,是词派的创始人。

(2)《水经注》:我国古代的地理学专著,共40卷。

鲁人版-语文-高二语文鲁人版必修教师用书 第1单元自读文本 哦香雪

鲁人版-语文-高二语文鲁人版必修教师用书 第1单元自读文本 哦香雪

自读文本哦,香雪本课话题——自尊最美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和她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不知怎么的也红了脸。

她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还说她住在学校吃食堂,鸡蛋带回去也没法吃。

她怕香雪不信,又指了指胸前的校徽,上面果真有“矿冶学院”几个字。

香雪却觉着她在哄她,难道除了学校她就没家吗?香雪一面摆弄着铅笔盒,一面想着主意。

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就在火车停顿前发出的几秒钟震颤里,香雪还是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迅速离开了她。

文字运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将一个可爱、单纯、自尊的女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一面摆弄……一面想着……”“猛然……迅速……”,这些细致的描写,充分表现了香雪内心强烈的自尊意识:人穷志不穷。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丁肇中坚持用汉语演讲丁肇中尽管已在美国生活多年并加入美国国籍,但他一直牢记自己是中国人的后代。

得知自己荣获诺贝尔奖的那一刻,一个强烈的愿望在心头升起,他要让自己的母语——汉语回响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大厅。

得知丁肇中的决定后,美国多方进行阻挠,美国驻瑞典大使亲自找到丁肇中,要求他演讲时使用英语,因为丁肇中是美国公民。

对此,丁肇中理直气壮地回答:“我确实加入了美国国籍。

但我是在瑞典而不是在美国领奖,用什么语言是我个人的事情。

”颁奖典礼上,丁肇中用流利的汉语发表了演讲。

这是诺贝尔奖问世以来第一次有人用汉语在颁奖大厅进行演讲,而从这第一次响彻在诺贝尔奖颁奖大厅的汉语里,我们听到了一个中国人的民族尊严。

拜伦的故事英国著名诗人拜伦从小跛足,身体虚弱。

有一次,体格健壮的顽皮学生印司当众羞辱他,强迫他把一只脚放进竹篮绕操场走一圈。

拜伦很想揍他,又因身单力薄,只好忍气吞声,一瘸一拐地绕操场走起来。

事后,他想,自己受印司羞辱,就是因为体弱,从第二天起,他开始参加各种运动,锻炼身体。

为了减肥,他还节制饮食。

不久,学校举办运动会,他参加了拳击比赛,恰好跟印司分在一个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 故事
展示,其他 学生欣赏
教学
三、说建议
2.评价建议
学生互评
主体
内容 评 价 建 议
方式
三、说建议
3.课程资源开发
积累知识 教学技能 情感育人
重课堂生成 学生作品成果展示
张扬个性
学生资源
教师资源
敬老院 社区
时事
地方风俗
社会资源
阅读其他版本教材
读本
教材资源
最大限度地 利用课内资源
合理开发 课外资源
简况。
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 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 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要进一步培养学生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热爱中华民族优秀 文化的感情。
能力目标
发展健康个性,形成 健全人格。
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诵读浅易文言文, 理解词句的含义和 作品的思想内容。
内 容 标 准
研课标说教材 语文鲁人版高
中必修一
教材编写意图、 体例及内容结构
立体式整合 教材
教学建议
内容标准
说教材
评价建议
说课标
说建议
课程目标
课程资源的开 发与利用
一、说课标
1. 说课程目标
课程总目标
感受·鉴赏 积累·整合
思考·领悟
说课标



发现·创新
文Leabharlann 课程总目

一、说课标
2. 说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
了解课文涉及 的重要作家作 品知识,了解 中国文学发展
文学名著 综合性学习
风景建筑
开课 发程 和资 利源 用的
校园文化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两个关键点
一个关键点是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 把握
一个关键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 学的学习方法
感悟
理想的语文课堂
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 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基础知识
字 字形 音
现代文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教材处理建议
学习文化内涵
比较丰富的现
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
代论文、科技
人生,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
说明文和文学名家名作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道德修养、
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致力于
梳理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提高语文
加强整合优化, 将知识与技能、情感 态度、价值观融为一 体,不断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构建全方 位开放的语文综合实
践系统。
工 具 性
积极倡导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教材体例
教材
必修教材
语文读本 选修教材
学习主题
必读文本
自读文本
活动性 学习专题
写作单元
语文与我
同行 跨越时空
走进自然
的美丽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
寓学于乐,快乐交流 健康成长,共同进步!
谢谢!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开启智慧 No Image
之门
No
Image 昨日的

战争



立体式整合教材
记叙文
实词 虚词
句式
阅读
文言文
专题 阅读
文学类文
本阅读
实用类 文阅读 阅
文学作

诗 品阅读



学 常

言 识代
文 文
文学常识
说明文 议论文 应用文

表达

修辞
标句 点子
短 语 词义
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 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 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
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编写意图
以人的发展为本,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
定基础。
提高语文能力
遵循语文教育的规
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 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
程。
人 致力于学生
文 语文素养的

形成
丰富语言积累
背诵名句名篇
素养
养成良好的 语文学习习惯
突破教学难点
把握教学重点
根据“学习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写作
挖掘内在联系
学习语文 与实践语 文相结合
故事教学建议 ImNoage
No优秀者自我
对于理解力、记忆力强 的学生,要求他们理解 故事,会讲述故事,表
No 演故事,并鼓励他们运
ImIm age age 用故事中的新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