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沿海发展规划纲要
盐城市沿海发展规划纲要

第一章战略意义与发展背景加快盐城沿海发展,不仅事关全国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大局,而且也为盐城的振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要立足于不断发展壮大比较优势,化解不利因素的影响,将区位、资源、产业等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第一节战略意义一是承接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急需盐城“出海”、“东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步伐。
为积极承接国际(特别是日韩)产业转移,主动接受国内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长三角)产业的辐射与对接,盐城必须尽快改变以往虽地处沿海却无沿海之利的尴尬局面,主动“出海”、“东进”。
二是走出中国沿海“经济低谷”和打造盐城“战略高地”的需要。
在中国沿海地区54个地级市中,盐城市按人均GDP、人均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和经济外向度,大体相对于沿海地区平均水平的40%~50%。
因此,盐城只有加快沿海发展,才能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变“经济低谷”为“经济高地”,并为协调中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作出应有贡献。
三是加快中西部内陆腹地对外开放迫切要求盐城打通“出海通道”。
盐城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南翼,今后随着对外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如新长铁路经淮安向西延伸),其直接腹地将不仅限于苏北内陆地区的淮安、宿迁,而且可向西延伸至淮北、豫中、豫南和陕南一带,将成为上述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出海口(目前河南正在建设禹州至亳州铁路与大丰港相接)。
因此,盐城沿海必须率先加快港口和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通出海通道,才能更好满足中西部腹地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四是全面贯彻落实《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需要。
盐城作为江苏沿海发展的战略重点地区,《沿海规划》和《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到2020年盐城要成为国家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东部沿海地区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新型工业基地和重要的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长三角地区能源供应储备基地和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盐城发展2035规划方案

盐城发展2035规划方案1. 引言盐城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东部沿海地区,是江苏省的副省级城市,也是南通、连云港等城市的门户。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盐城市面临着诸多发展挑战和机遇。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和抓住机遇,制定盐城发展2035规划方案是当务之急。
本文档旨在提出盐城发展2035规划方案的框架,并解释核心步骤、目标和主要政策。
2. 规划目标盐城发展2035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建设成为现代化、宜居宜业的创新型国际化城市,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具体目标如下:1.发展经济:实现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相结合,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2.提升城市品质:构建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推动创新:培育创新创业氛围,培养创新人才,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4.促进开放合作:拓展对外开放,加强与国内外城市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5.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3. 规划步骤盐城发展2035规划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3.1 问题分析通过深入调研和数据分析,全面了解盐城市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包括经济结构落后、环境污染、交通瓶颈、人才流失等。
3.2 制定发展愿景基于问题分析结果,明确盐城发展的愿景和定位,明确未来希望实现的发展目标。
3.3 制定发展战略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包括经济发展战略、城市规划战略、创新创业战略、环境保护战略等,确保各项战略相互协调。
3.4 提出政策措施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以支持和推动盐城发展,包括财政扶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产业引导政策、土地利用政策等。
3.5 实施和监测制定实施计划,并建立监测系统,跟踪评估规划方案的实施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方案。
4. 主要政策为了实现盐城发展2035规划的目标,将推出以下主要政策:4.1 经济发展政策•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增加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提供创业担保和贷款便利等政策措施。
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盐城市“十一五”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盐城市“十一五”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盐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1.09•【字号】盐政发[2007]4号•【施行日期】2007.0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盐城市“十一五”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盐政发〔2007〕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盐城市“十一五”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盐城市人民政府二○○七年一月九日盐城市“十一五”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时期。
为引导工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速度和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结合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实际,特编制本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做强做精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我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加快大市区、沿海、港口和开发区建设步伐,促进集聚节约发展,尽快形成我市新一轮工业发展的战略性布局框架。
继续保持工业有效投入的快速增长,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的升级和优化,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推行资源节约,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和谐发展。
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结构高度化、布局合理化、企业规模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发展型”的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更加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更加重视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
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1.12.10•【字号】苏政发[2001]159号•【施行日期】2001.1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资源正文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01〕159号2001年12月10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现将《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上苏东”,是我省一项跨世纪的重大战略举措。
“九五”以来,我省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全省海洋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4.6%,大大超过了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2000年达到了360亿元。
海洋经济的发展,对我省沿海地区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实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海洋经济已逐步成为我省一个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本规划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五”计划纲要》编制,力求从我省实际出发,明确未来五年海洋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是《“十五”计划纲要》的延伸、体现和具体落实,是一个实施性的规划。
一、发展目标与原则“十五”期间,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新要求,继续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以富民强省、争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揽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拓创新,以加快发展、壮大总量、优化结构、创造优势为主攻方向,提高海洋经济的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规模化程度和技术水平,形成大开发、大推进、大发展的新局面,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屈起。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规划思路(⼀)⽴⾜区域、跨越发展⽴⾜长三⾓、江苏省及沿海等区域,充分利⽤沿海开发战略优势及⾃⾝⼟地、劳动⼒及岸线等资源禀赋,实施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并重、⼯业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并重、沿海与内陆空间并重、本地与异地城市化并重的跨越发展战略,全⾯提升中⼼城市综合竞争⼒,尽快缩⼩与先发地区差距并赶超区域平均发展⽔平,建设现代化沿海中⼼城市。
(⼆)重点向海、特⾊发展把握沿海开发战略机遇,⼤⼒促进沿海地区发展,以沿海资源禀赋为基础,保护⽣态、合理开发,加强沿海港⼝与临海产业、内陆城市的互动,使沿海地区成为盐城⼯业化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与周边沿海城市错位发展、特⾊发展,建设⽣态型沿海中⼼城市。
(三)整合资源、低碳发展充分依托盐城⽣态资源条件及全省轨道交通建设的机遇,通过区域性交通设施的建设有效引导城乡空间及产业的合理发展;强化对⾃然保护区、基本农⽥等⽣态空间的保护,引导城镇空间集约布局;积极倡导紧凑集中的混合布局模式、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绿⾊交通模式、⽣态系统多样化保护、新能源利⽤和节能为导向的清洁能源发展,实现低碳发展。
(四)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统筹城乡,促进城市化⽔平的质与量的提升,实现以城带乡、以⼯促农的协调发展;优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形成惠及全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调社会公平,提⾼⽣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现代化、⽣态型沿海中⼼城市。
规划2030年城市⼈⼝170万。
(⼀)东北亚特⾊物流转运基地盐城应依托空港、海港两个⼀级开放⼝岸,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开通扩⼤盐城⾄韩国、⽇本等东北亚地区的交通专线。
通过空港、海港的有效组合,重点发展对外的特⾊物流,发挥物流产业集聚效应,确⽴盐城在江苏北部、长三⾓乃⾄全国物流供应链中针对韩国等东北亚地区的物流中转重要节点地位,建设成为东北亚特⾊物流转运基地。
(⼆)沿海新型产业基地和长三⾓北翼中⼼城市发展空间的局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空间结构的重组促使长三⾓产业布局开始由沿江、沿湾向苏北沿海地区转移。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1.07•【字号】苏政办发[2011]158号•【施行日期】2011.11.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158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根据国家《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和我省《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精神,现将《江苏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对需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的事项,省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并指导督促各地认真组织实施。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的思路,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机制,提升发展水平,合力推动江苏沿海地区更好更快发展。
二○一一年十一月七日江苏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目标任务分解方案一、重大项目任务分解着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重大滩涂围垦、重大载体平台建设,加快形成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和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
到2015年,沿海地区重点推进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滩涂围垦、载体平台四大类项目180个,计划总投资13447亿元。
(一)构筑现代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加快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增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突出沿海交通大通道、主枢纽建设和公铁水空管综合交通网配套衔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
实施7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投资4342亿元。
1.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临海高等级公路、连盐铁路等25个交通项目。
(省交通运输厅、铁路办、发展改革委)2.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实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泰州引江河二期、川东港整治、临海引江供水、沿海平原水库、入海河流治理及海堤巩固、挡潮闸下迁等9个水利设施项目,着力增强淡水资源供给和防洪保安能力。
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盐城市“十一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盐城市“十一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盐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6.16•【字号】盐政发[2007]129号•【施行日期】2007.06.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盐城市“十一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盐政发〔2007〕12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盐城市“十一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盐城市人民政府二〇〇七年六月十六日盐城市“十一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2006-2010年,是我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推进开放型经济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盐城市“十一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根据《江苏省对外经贸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述“十一五”期间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战略措施。
一、“十五”期间盐城开放型经济发展基本情况“十五”期间,我市积极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坚持将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我市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切入点,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开放型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对外贸易高速增长。
200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4.35亿美元,是2000年的3.8倍,其中出口8.7亿美元,为2000年的3.16倍。
外贸依存度为11.49%,比“九五”期末提高5.79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55%,比“九五”期末提高5.22个百分点。
“十五”期间,我市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一是外贸经营主体迅速扩大。
到2005年,全市有出口实绩的企业366家,比“九五”末增加199家。
二是民营企业出口迅速扩张。
十二五规划

盐城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初稿)盐城市环境保护局盐城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2010年9月目录1前言 ........................................................................................ - 1 -1.1规划编制目的和意义 . (1)1.2规划编制依据 (1)2 盐城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回顾及面临的形势 ............. - 4 -2.1“十一五”环境保护取得的成绩 (4)2.2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2.3“十二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2)3 “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及指标体系 ....... - 15 -3.1“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 (15)3.2“十二五”规划的目标 (16)3.3“十二五”规划的指标体系 (16)4 “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 ................................................. - 19 -4.1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水环境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大气环境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工业污染防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创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盐城行动计划的通知-盐政办发〔2019〕20号

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盐城行动计划的
通知
正文:
----------------------------------------------------------------------------------------------------------------------------------------------------
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盐城行动计划的通知
盐政办发〔2019〕2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城南新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委、办、局,市各有关直属单位:现将《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盐城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紧扣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取得实效,将盐城加快打造成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城市。
附件: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盐城行动计划
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5月27日
——结束——。
盐城市城总体规划 (2013—2030)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文件(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文本、图纸院长:邹军总规划师:袁锦富证书号:[建]城规编第(141094)号项目编号:2011P1020完成时间:2014年7月技术负责姓名职务、职称签名批准邹军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审定陈沧杰副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分管总工胡海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所长汤春峰副所长高级规划师审核胡海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技术校对专业姓名签名专业姓名签名规划设计王海勇产业杨红平生态环境叶兴平道路交通许炎旅游张鑫磊给水排水顾军供电通信毕波综合防灾顾军项目组成员姓名职称、专业签名项目负责申翔高级规划师、规划设计项目成员曹华娟高级规划师、规划设计吴义士城市规划师、规划设计张超城市规划师、规划设计高峰城市规划师、规划设计汤春峰高级规划师、城乡统筹段兆广高级规划师、规划设计李铭高级工程师、道路交通陈宗军工程师、道路交通周秦工程师、生态环境吕龙工程师、旅游规划施卫红高级工程师、给水排水华海荣高级工程师、供电通信陈鼎超工程师、综合防灾《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参编人员:孔逸忻:盐城市规划局局长、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张亚钊:盐城市规划局副局长、教授级高工、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吴立新:盐城市规划局副局长、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宋迎春:盐城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高级工程师夏刚:盐城市规划局副总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高级规划师吴莉:盐城市规划局规划技术信息处主任科员花明生:盐城市规划局规划技术信息处副处长、主任科员盐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说明意见1落实说明:1、规划成果充分落实中央新型城镇化要求,在规划理念及城镇化方针中,均补充提出“以人为本”,并根据盐城生态大市、人口大市、农业大市等基本特点,提出生态保护优先、推进本地人口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等策略,以实现盐城的科学发展与跨越发展,详见文本第3、10、15等条。
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doc 33页)

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doc 33页)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纲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盐城市沿海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名单盐委[2006]75号组长:赵鹏盐城市委书记副组长:李强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李驰盐城市委副书记成员:丁宇盐城市委常委、大丰市委书记储金泉盐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古城盐城市政府副市长朱传耿盐城市市长助理石为斌盐城市市长助理、市公安局局长徐国均盐城市委副秘书长、农办主任沈洪清东台市委书记谷家栋射阳县委书记王斌滨海县委书记潘道津响水县委书记何桂英盐城市发改委主任顾春芳盐城市经贸委主任崔爱国盐城市财政局局长胡凤娥盐城市外经贸局局长许新建盐城市旅游局局长穆启生盐城市环保局局长刘长青盐城市交通局局长王瑾盐城市规划局局长崔士明盐城市国土局局长还学东盐城市水利局局长茆训东盐城市农业局局长符文华盐城市林业局局长周纯明盐城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卢峰盐城市农业资源开发局局长李曙光盐城市铁路筹建办主任李玉明盐城海关关长朱志强盐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王世刚盐城海事局局长蔡云冲盐城边防支队支队长周士跃盐城供电公司总经理孙明珍禽自然保护区主任丁玉华麋鹿自然保护区副主任办公室主任:何桂英盐城市发改委主任《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成果整合组专家名单组长:方创琳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副组长:毛汉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专家组组长黄金川副教授,博士后,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成员:班茂盛博士,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王炜博士后,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鲍超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刘晓丽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李铭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乔标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宋吉涛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张蔷高级工程师,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刘海燕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祁巍锋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蔺雪芹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

附件3: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前言在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和中国实施长三角与珠三角领先、环渤海起飞、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中国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历史时期,作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低谷的盐城市,同时面临着江苏省实施沿海开发战略、长三角扩容纳新等多重历史机遇和多重挑战,在机遇与挑战面前,盐城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如何贯彻“五个统筹”和循环经济的战略指导思想,将以何种优势、何种定位、何种目标、何种模式、采取何种方式、沿着何种方向率先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又将以何种功能和路径对接上海,融入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确保盐城在东部沿海经济低谷地区率先突破?为了回答上述一系列战略性问题,盐城市委市政府以超前的战略眼光,不失时机地面向国际招标编制《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作为三家中标单位,分别编制完成了《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成果,并与2006年12月27日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根据评审与现场打分结果,最后确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完成的规划方案为最佳方案,同时确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为《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最终成果的整合单位。
本规划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完成的《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成果方案为主线,按照赵鹏书记在规划整合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以盐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签发的整合委托授权函为依据,根据盐城市沿海开发的实际,有选择性地吸收了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规划成果中的一部分观点;与《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进行了充分衔接;与《盐城市沿海开发农业规划》、《盐城市沿海开发环保规划》、《盐城市沿海开发旅游规划》、《盐城市沿海开发电力规划》、《盐城市沿海开发水利规划》、《盐城市沿海开发交通规划》、《盐城市沿海开发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等9大专项规划和陈家港节点、滨海节点、射阳节点、大丰节点和弶港节点等5个节点规划进行了充分对接;汲取了2006年11月5日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中期成果汇报会上专家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汲取了2006年12月27日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成果评审会上专家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汲取了2007年1月14日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盐城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发改委、市农业局、市旅游局、市城市规划局、市海洋渔业局、市国土局、市环境保护局、市经贸委、市电力公司、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响水县、滨海县、射阳县、大丰市、东台市等部门和县市领导关于规划整合工作的相关建议;吸收了2007年2月20日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整合成果汇报会上国家发改委、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专家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吸收了2007年3月24日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在南京汇报会上江苏省省委、省政府领导、省发改委、省建设厅、省水利厅、省交通厅、省海洋渔业局、省电力公司等单位领导提出的建设性意见。
盐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盐城市人民政府2011年1月16日目录序言 (4)第一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第一章“十一五”发展成就 (4)第二章“十二五”发展前景 (10)第一节指导思想 (11)第二节总体目标 (13)第二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4)第三章加快推进产业发展 (14)第一节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15)第二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17)第三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19)第四节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 (21)第五节增强信息化带动能力 (24)第四章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25)第一节发展创新载体 (26)第二节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27)第三节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 (29)第三篇加快城市化进程 (30)第五章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30)第六章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 (33)第一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33)第二节科学确定市区产业布局 (34)第三节加快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 (35)第七章提高中心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36)第一节强化城市功能 (37)第二节提升城市品质 (38)第三节彰显城市特色 (39)第四篇推进城乡统筹 (40)第八章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40)第一节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40)第二节有序推进农民转市民 (42)第九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2)第一节扎实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 (43)第二节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44)第三节加快富民强村步伐 (45)第五篇深入实施沿海发展战略 (46)第十章大力推进沿海发展 (46)第一节加快盐城港建设 (46)第二节培育沿海优势特色产业 (47)第三节加快港城建设 (49)第四节推进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 (50)第五节加强区域合作 (51)第十一章形成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52)第一节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53)第二节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54)第六篇保障和改善民生 (55)第十二章大力改善民生 (55)第一节积极扩大就业 (56)第二节增加居民收入 (57)第三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8)第四节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59)第十三章发展社会事业 (59)第一节加快发展现代教育 (60)第二节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62)第三节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64)第十四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66)第一节提升法治盐城建设水平 (66)第二节加大社会管理力度 (67)第三节切实保障社会公共安全 (68)第七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70)第十五章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 (70)第一节加快绿色盐城建设 (70)第二节维护生态平衡 (71)第十六章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72)第一节实施“清水”工程 (72)第二节实施“蓝天”工程 (73)第三节建设“清洁家园” (74)。
江苏盐城发展战略研究(四)

第二部分规划思路及构想第一章沿海开发的背景1.世界及中国沿海经济发展世界有150多个为沿海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沿海地带都是一个国家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全世界约3/4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都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左右的沿海地带。
目前已有大约100多个国家把海洋开发确立为基本国策,把沿海产业发展放在了重要地位。
美国把海洋和海岸认定为国家最重要的经济资产,海洋已成为对美国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兴旺极为重要的体系。
日本把海洋立国作为保持并提高其国际竞争能力的根本。
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立法保障海洋开发与保护,近30年来,世界已进人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期,海洋经济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得到了飞速发展,几乎每10年翻一番。
1985年全球主要海洋产业产值只有3500亿美元,而到1995年就超过了8000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3.8%,到2000年,这一比重已超过10%。
沿海地区已成为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无可替代的龙头。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成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上海、深圳、广州、青岛、大连、宁波等港口城市已成为带动中国内地经济发展的龙头,表现出很强的发展活力和吸引力。
目前,中国东部沿海形成了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开放地区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一条最发达的南北主轴带。
东部沿海三大都市圈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创造了全国35.7%的GDP、40%的财政收入、78%的实际利用外资。
其中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
2005年中国东部沿海三大都市圈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的比重(%)2.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虽居全国前列,但省内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主要表现在:苏南地区发达,苏北地区落后;沿江开发区域发达,沿海地带落后。
从经济发展总量来看,2004年,GDP总量苏南地区是苏北地区的3倍,其中第二产业是苏北的4倍,第三产业是苏北三倍多,只有第一产业产值苏北地区的高于苏南地区,为苏南地区的两倍多。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全文细则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全文细则序言:江苏沿海地区处于我国沿海、长江和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陆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54公里。
2021年末总人口196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86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760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江苏沿海地区区位优势独特,土地后备资源丰富,在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实力、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这一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增强服务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能力,完善全国沿海经济布局,特制定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这一地区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为2021--2021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重大意义第一节发展条件独特的区位优势。
江苏沿海地区是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部毗邻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北部连接环渤海地区,东与东北亚隔海相望,西连新亚欧大陆桥和长江黄金水道,1是陇海兰新沿线地区出海通道的战略要冲。
专栏l:新亚欧大陆桥简介新亚欧大陆桥又称第二亚欧大陆桥,从中国东海岸的连云港到欧洲西海岸的荷兰鹿特丹,全长10870公里,其中中国境内4131公里,沿线涉及江苏、山东、山西、安徽、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l0个省区,面积377.1万平方公里,人口4.55亿,经济规模9.32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39.3%、34.4%、37.3%;东向日本、朝鲜、韩国等国家;西经中亚、西亚、俄罗斯、东欧、中欧、西欧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所经过国家和地区的面积397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6.6%;居住人口22亿,占世界人口的36%。
与西伯利亚大陆桥相比,新亚欧大陆桥具有明显优势,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优越,运输距离短,辐射面广,对亚太地区吸引力大。
新亚欧大陆桥的发展,为沿线国家和亚欧两大洲经济贸易交流提供了一条便捷的大通道,对形成陆桥经济走廊、扩大亚太地区与欧洲的经贸合作、促进亚欧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盐城市沿海开发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盐政发[2007]173号
![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盐城市沿海开发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盐政发[2007]173号](https://img.taocdn.com/s3/m/ede782e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1f.png)
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盐城市沿海开发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盐城市沿海开发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盐政发〔2007〕17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盐城市沿海开发规划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执行。
盐城市人民政府二OO七年八月三十日盐城市沿海开发规划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沿海开发规划的管理,增强沿海开发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性,保证沿海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沿海开发规划是指市委、市政府为指导全市沿海科学开发又快又好发展而组织编制的,是科学决策、专家智慧和沿海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全市沿海开发的指导性文件,具体包括沿海开发战略规划、节点规划和专项规划。
第二章规划报批第三条沿海开发战略规划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后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批。
第四条沿海开发节点规划经所在县(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后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审批,其中涉及港口规划的按照《港口法》规定的程序报批,港城控制性详规由所在县(市)政府审批;涉及到县城所在地集镇,报市政府审批。
第五条沿海开发专项规划实行分级审批。
港口发展专项规划由市政府报省政府审批,交通部备案;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电网发展专项规划、水利发展专项规划、农业发展专项规划、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交通发展专项规划由市政府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由市政府报省政府审批。
第六条沿海各县(市)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沿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沿海开发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原审批机关备案;涉及城镇规划、产业布局等重大变更的,必须经原审批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战略意义与发展背景加快沿海发展,不仅事关全国和沿海地区发展的大局,而且也为的振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要立足于不断发展壮大比较优势,化解不利因素的影响,将区位、资源、产业等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第一节战略意义一是承接国际和国产业转移急需“出海”、“东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围的自由流动和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步伐。
为积极承接国际(特别是日)产业转移,主动接受国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长三角)产业的辐射与对接,必须尽快改变以往虽地处沿海却无沿海之利的尴尬局面,主动“出海”、“东进”。
二是走出中国沿海“经济低谷”和打造“战略高地”的需要。
在中国沿海地区54个地级市中,市按人均GDP、人均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和经济外向度,大体相对于沿海地区平均水平的40%~50%。
因此,只有加快沿海发展,才能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变“经济低谷”为“经济高地”,并为协调中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作出应有贡献。
三是加快中西部陆腹地对外开放迫切要求打通“出海通道”。
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南翼,今后随着对外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如新长铁路经向西延伸),其直接腹地将不仅限于北陆地区的、宿迁,而且可向西延伸至、豫中、豫南和陕南一带,将成为上述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出(目前正在建设禹州至亳州铁路与大丰港相接)。
因此,沿海必须率先加快港口和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通出海通道,才能更好满足中西部腹地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四是全面贯彻落实《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需要。
作为沿海发展的战略重点地区,《沿海规划》和《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到2020年要成为国家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东部沿海地区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新型工业基地和重要的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长三角地区能源供应储备基地和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为此,要求加快沿海开发。
第二节发展条件综合区位优势。
市地处沿海中部,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都市圈的结合部,北邻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在新一轮的长三角扩容中,已成为长三角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经济区位上看,位于沿海地带与新长铁路东延线的交会区,隔海与日两国相望,是距离日两国最近的沿海城市之一;南依长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区域,与联系十分便捷,具有对接、融入长三角的综合区位和地缘经济优势。
自然资源优势。
土地资源是沿海的第一大优势。
全市沿海滩涂面积455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70%和全国的15%,是太平洋西海岸最大的淤涨性海滨湿地,且每年还以13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外淤长。
全市海岸线582公里,占省的56%,拥有大丰港、滨海港、家港、射阳港等天然优良港口,具备建设3~5万吨级、甚至10万吨级深水泊位条件。
耕地面积82.68万公顷,占全省16.4%,粮棉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首位。
海洋生物资源和风力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风电可开发总量1470万千瓦(陆上170万千瓦,海上1300万千瓦),占全省70%;以滩涂和湿地为主的旅游休闲资源独特,开发潜力大;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水系发达,区域开发条件良好,空间开发潜力较大。
人力资本优势。
全市劳动资源充裕,2008年全市811.7万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62.57%,非农业人口占37.43%;人口密度为478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9‰;全市共有从业人员336.11万人,占总人口的41.4%,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为36.8:30.1:33.1。
由于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较发达,劳动力总体素质较高。
良好的产业基础。
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生产条件优越,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高,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发展较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居全省首位,是全省最大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
工业呈快速发展态势,现已形成汽车、新能源、装备制造、纺织、化工、造船、节能环保等特色支柱产业,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初步形成。
服务业水平逐步提升,现代物流与金融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旅游、商贸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
较完善的基础设施。
全市初步建成了“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宁靖盐、徐淮盐和沿海三条高速公路在交会,新长铁路纵贯全境,拥有港大丰港区和南洋机场2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机场现已开通、、、等国航线和通往国首尔及等国际航线;家港区、射阳港区、滨海港区建设也初具规模,干线公路和河航运经过改造提升,运力得到明显提高。
第三节发展机遇与挑战当前,沿海发展面临极为有利的国际和国宏观发展环境,如何抢抓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凝聚力量,迎接新挑战,推动新发展,显得尤为紧迫。
全球经济面临新一轮调整。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发展背景下,传统的原材料与初级产品生产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制成品在发达国家的垂直分工体系,已让位于技术的垂直分工体系和生产的水平分工体系。
在跨国公司主导下,新一轮国际分工既包括将高端产品和关键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也包括从生产领域分工向服务领域分工转移,特别是服务业成为产业转移的新热点。
因此,对地处沿海并具有土地、人力资本等比较优势的,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主动承接先进制造业和包括研发、营销等现代服务业的转移,有利于在新一轮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抢占制高点、提升高端竞争力。
节能减排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2009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减少40%~45%。
因此,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将成为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
市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海洋生物、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并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
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一方面中西部与东部沿海地区深化合作的在需求进一步增强,并对沿海地区港口及出海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的崛起,将为沿海地区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长三角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
根据2008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沿海地区全部纳入长三角区域围,这为沿海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可借机推进与和长三角核心地区的对接融合,实现资源融通、交通互联、市场互通、信息共享、产业互补、环境同治、机制互动,将给带来巨大的发展战略机遇。
沿海发展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为全面贯彻落实《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三年实施计划,分别在基础设施、工业、农业、服务业、能源、城乡统筹、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八个方面提出了245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达4653.6亿元,其中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含能源)占45.97%,重点工业项目占28.01%,两者合占74%,这对沿海和全市的发展将是巨大的推动力。
但与此同时,沿海加快发展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一是国际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特别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不稳定因素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
二是港口功能和中心城市带动能力不强。
与沿海地区其他两市相比,港口建设相对滞后,其功能发挥尚需时日;同时,中心城区经济总量规模偏小,产业结构层次不高,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三是开发与保护协调任务艰巨。
沿海地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要求制约了开发的规模、时序与空间布局;在沿海发展过程中,必须时刻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四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集聚科技、人才资源的能力较弱。
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匮乏,自主创新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数量较少,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尚不高。
五是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创新。
现有的体制机制还不适应加快发展的要求,在行政管理、城乡统筹、区域合作、土地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才能满足沿海加快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总体战略与发展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国家、长三角经济区和沿海地区的发展需要与区域分工,来定位沿海的发展,并以更高的起点、更大的空间、更广的视野谋划市未来的开发建设。
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市沿海发展的指导思想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领沿海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实施《沿海规划》和《实施意见》,围绕国家和省对沿海发展的新定位,以及加快沿海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发挥沿海的区位、土地后备资源、劳动力和现有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按照“三港联动、海河并举、滩涂造地、产业兴市”的基本思路,坚持以港口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全力打造沿海大产业基地,建设新的增长极;科学实施滩涂综合开发,建成国家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和临港产业发展的后备区;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改善民生,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将沿海建成为我国沿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基地,在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更大作用。
沿海发展的原则是:生态发展原则。
突出生态保护优先,实行保护式开发,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根据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资源环境承载力,选择重点区域,优先推进,采取据点式发展模式,同时加强面上的保护;在开发建设上要提高环境准入门槛,积极推进清洁生产,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建成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示区。
综合发展原则。
充分发挥沿海的港口、土地和滩涂资源优势,科学实施综合开发,坚持沿海特色农业、临港型产业和高端制造业、港口物流业、湿地生态休闲旅游四业并举,加快构建具有沿海特点和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集约发展原则。
根据“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要求,实施城镇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土地集约利用,提高滩涂资源的集约化开发程度,按其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开发利用方式;依托港城和重点开发区,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特色产业集群;依托深水港口,实行节点开发,集中发展临港产业。
开放发展原则。
以市场化为导向,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分享全球市场利益,并在更高层次上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充分发挥政府在对外开放中的引导作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国际资本,加强与周边地区、长三角和泛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坚持走大开放促大发展之路。
一体化发展原则。
为提高发展的整体效率,大力推进四个一体化,即:推进产业错位发展,并按产业链分工协作实行产业布局一体化;统筹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构建一体化交通体系;积极构建生态网络体系,协同治理跨区域(或流域)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一体化;加强行政管理和政策对接,形成一体化的市场体系,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