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测定

合集下载

(整理)可溶性糖测定.

(整理)可溶性糖测定.

引言可溶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单糖和双糖,是植物品质的重要构成性状之一,尤其是以果实为目的产品的植物,可溶性糖与酸的含量及其配比是影响果实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

对于鲜食品种,一般来讲,高糖中酸,风味浓,品质优;低糖中酸,风味淡,品质差。

因此,可溶性糖的定量研究对植物的品质育种、储藏、加工特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可溶性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块和种子中,是人体热量的最最主要来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本文重点介绍蒽酮比色法、铜还原碘量法、费林试剂法、原子吸收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及连续流动法这几种实验如何定量测定可溶性糖含量。

1 蒽酮比色法1.1 原理糖在硫酸作用下生成糠醛,糠醛再与蒽酮作用形成绿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糖含量有关。

在625 nm波长下的OD值与糖含量成正比。

由于蒽酮试剂与糖反应的呈色强度随时间变化,故必须在反应后立即在同一时间内比色。

1.2 仪器与材料1.2.1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电炉,铝锅,电子天平,20ml刻度试管,刻度吸管5ml 1支、1ml 2支,漏斗。

1.2.2实验试剂(1)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取分析纯蒽酮1g,溶于50ml乙酸乙酯中,贮于棕色瓶中,在黑暗中可保存数星期,如有结晶析出,可微热溶解。

(2)浓硫酸(比重1.84)。

1.2.3实验材料植物叶片。

1.3 实验方法1.3.1标准曲线的制作取20ml刻度试管11支,从0~10分别编号,按表24-1加入溶液和水。

然后按顺序向试管内加入1ml 9%苯酚溶液,摇匀,再从管液正面快速加入5ml浓硫酸,摇匀。

比色液总体积为8ml,在恒温下放置30min,显色。

然后以空白为参比,在485nm 波长下比色测定,以糖含量为横坐标,光密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标准直线方程。

按表1加入标准的蔗糖溶液,然后按顺序向试管中加入0.5ml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和5ml浓硫酸,充分振荡,立即将试管放入沸水浴中,逐管均准确保温1min,取出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以空白作参比,在630nm波长下测其光密度,以光密度为纵坐标,以糖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求出标准线性方程。

百蕊草物候期及越冬休眠生理研究

百蕊草物候期及越冬休眠生理研究

±
2.
575
b b
10.
448
±
0.
905
b b
9.
182
±
1.
241
a b

7.
670
±
0.
995
c b
19.
903
±
2.
138
c a


5.
405
±
0.
347
b b

9.
039
±
0.
594
c a
8.
887
±
1.
079
c a


4.
830
±
0.
594
b b


59.
933
±
1.
376
c a
18.
392
百蕊草各器官在不同生长阶段淀粉含量差异明 显。百蕊草生长期Ⅰ、浅休眠期、休眠期、解除休眠 期和生长期Ⅱ进程中主根、侧根和叶内淀粉含量呈 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型曲线变化; 主根、侧根、叶和 根颈芽淀粉含量均在浅休眠期最高,与其他时期达 到显著差异; 浅休眠期主根含淀粉( 805. 917 mg · g - 1 ) 为 最 高,而 生 长 期 Ⅱ 茎 含 淀 粉 ( 48. 297 mg · g -1) 为最低( 表 1) 。
物候期观察采用定点标记法,2011—2013 年标记 50 株百蕊草,每隔 15 d 观察 1 次。根据百蕊草物候 期观察结果,将其生长阶段划分为 5 个时期,分别为: 生长期Ⅰ( 实生苗旺盛生长期,植株直立生长,基本不 分枝或少分枝,4—5 月采样) 、浅休眠期( 实生苗地上 部分逐渐枯萎,根颈处分化出芽,11 月中—12 月末采 样) 、休眠期( 根颈芽发育,12 月末—次年 1 月采样) 、 解除休眠期( 根颈芽生长,根颈芽生长到 1. 5 cm 以 上,1 月末—2 月中采样) 、生长期Ⅱ( 宿根苗旺盛生长, 但未进入开花阶段,3 月采样) [17-18]。将各时期生长

苹果、梨以及香蕉中所含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比较测定和探讨

苹果、梨以及香蕉中所含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比较测定和探讨

苹果、梨以及香蕉中所含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比较测定和探讨姓名:赵云霞同组者:辛芝红指导教师:郝雪峰(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112班学号2011131229)摘要本文用考马斯亮蓝法、蒽酮法分别对苹果、梨和香蕉提取液中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进了测定。

结果表明:等质量的香蕉、苹果、梨中,香蕉含糖量最高,苹果次之、梨最低;香蕉含蛋白质量最高、其次为梨、苹果最少。

Abstract this paper by Coomassie brilliant blue,anthrone colorimetry respectively on apple, pear and bananaextracts.Protein content, soluble sugar content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lity of banana,apple, pear, banana and sugar content of apples, pears was the second highest, lowest; Banana containing proteinI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the least, apple pear 关键词苹果、梨、香蕉、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Key words apple, pear, banana, soluble protein, soluble sugar 引言苹果和梨、香蕉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也是最多糖是单糖缩合的多聚物。

水果多糖作为天然植物多糖中的一类,虽然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早期的研究主要是为了搞清其作为结构物质在水果质构方面的作用及在水果贮藏与加工过程中的变化与控制,以改善和保持水果及其加工制品的感官品质。

近年来随着天然活性多糖研究的深入,对水果多糖的研究重点也逐步转向了以开发利用为目的的水果多糖的提取分离、结构、化学和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已有人对苹果果肉中多糖蛋白质进行过测定(刘杰超,焦中高2009),但还没有人对三叶草体内多糖做过相关的研究,也未对其叶和茎中所含多糖进行过对比。

实验25植物组织中淀粉含量的测定要点

实验25植物组织中淀粉含量的测定要点

实验25植物组织中淀粉含量的测定要点实验 14 植物组织中淀粉含量的测定Ⅰ蒽酮硫酸法⼀、原理淀粉是由葡萄糖残基组成的多糖,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使其⽔解成葡萄糖,然后在浓硫酸的作⽤下,使单糖脱⽔⽣成糠醛类化合物,利⽤蒽酮试剂与糠醛化合物的显⾊反应,即可进⾏⽐⾊测定。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实验材料任何植物材料。

(⼆)试剂浓硫酸(⽐重 1.84 )。

9.2mol/L HClO 4 。

蒽酮试剂,同实验 24 。

(三)仪器设备电⼦天平,容量瓶: 100 mL 4 个、 50 mL 2 个,漏⽃,⼩试管若⼲⽀,电炉,刻度吸管 0.5mL1 ⽀、 2.0 mL 3 ⽀、 5 mL 4 ⽀,分光光度计,记号笔。

三、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制作同实验 24 恩酮法。

2. 样品提取称取 50 ~ 100 mg 粉碎过 100 ⽬筛的烘⼲样品,置于 15 mL 刻度试管中,加⼊ 6 ~ 7 mL 80 %⼄醇,在 80 ℃⽔浴中提取 30 min ,取出离⼼( 3000 rpm ) 5 min ,收集上清液。

重复提取两次(各 10 min )同样离⼼,收集三次上清液合并于烧杯,置于 85 ℃恒温⽔浴,使⼄醇蒸发⾄ 2 ~ 3 mL ,转移⾄ 50 mL 容量瓶,以蒸馏⽔定容,供可溶性糖的测定。

向沉淀中加蒸馏⽔ 3 mL ,搅拌均匀,放⼊沸⽔浴中糊化 15 min 。

冷却后,加⼊ 2 mL 冷的9.2 mol/L ⾼氯酸,不时搅拌,提取 15 min 后加蒸馏⽔⾄ 10 mL ,混匀,离⼼ 10 min ,上清液倾⼊ 50 mL 容量瓶。

再向沉淀中加⼊ 2 mL 4.6 mol/L ⾼氯酸,搅拌提取 15 min 后加⽔⾄ 10 mL ,混匀后离⼼ 10 min ,收集上清于容量瓶。

然后⽤⽔洗沉淀 1 ~ 2 次,离⼼,合并离⼼液于 50 mL 容量瓶⽤蒸馏⽔定容供测淀粉⽤。

3. 测定取待测样品提取液 1.0 mL 于试管中,再加蒽酮试剂 5 mL ,快速摇匀,然后在沸⽔浴中煮 10 min ,取出冷却,在 620 nm 波长下,⽤空⽩调零测定光密度,从标准曲线查出糖含量(µg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同步培优第5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2课时无氧呼吸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同步培优第5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2课时无氧呼吸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第5章第3节第2课时A级·基础达标练1.测定下列哪一项,可简便而且准确判断贮存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D) A.有无酒精生成B.有无水生成C.有无有机物消耗D.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解析: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可以简便、准确测定,若二者比值等于1,则小麦种子进行的是有氧呼吸,若比值为0,则小麦种子进行的是无氧呼吸,若比值在0~1之间,则小麦种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存在。

2.下列对细胞的有氧呼吸场所的叙述,最准确的是(D)A.细胞膜B.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细胞质基质D.细胞膜和细胞质基质或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解析: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它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所以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膜和细胞质基质;真核细胞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酵母菌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

将酵母菌在含有培养液的密闭的锥形瓶中培养,测得CO2的释放量是O2吸收量的2倍。

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的比为(B)A.1∶6 B.1∶3C.1∶2D.1∶0解析:假设O2的吸收量为1 mol,则因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与吸收的O2量相同,所以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也为1 mol,又由题干可知,CO2的释放量是O2吸收量的2倍,所以共释放CO2的量为2 mol,那么无氧呼吸释放CO2的量则为1 mol。

又由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有氧呼吸产生1 mol CO2需要消耗1/6 mol葡萄糖,而无氧呼吸产生1 mol CO2需要消耗1/2 mol葡萄糖,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之比为(1/6)∶(1/2)=1∶3。

4.(2021·广东潮州高一检测)如图表示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三个途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A.催化过程②③④的酶均分布于细胞质基质B.过程①②③④中均有A TP生成C.过程①②③均能发生在酵母细胞中D.过程③中的二氧化碳产生于线粒体内膜上解析:过程②和④都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催化过程②④的酶都分布于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催化过程③的酶分布于线粒体基质中和线粒体内膜上,A错误;过程①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过程①③中均有ATP生成,B错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因此过程①②③均能发生在酵母细胞中,C正确;过程③中的二氧化碳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其场所是线粒体基质,D错误。

植物抗旱生理指标测定原理及方法

植物抗旱生理指标测定原理及方法

植物抗旱生理指标测定原理及方法植物抗旱生理指标测定原理及方法生命科学学院杨歌指标测定:一、可溶性糖(蒽酮法)二、脯氨酸三、丙二醛四、叶绿素五、蛋白(考马斯亮蓝法)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七、过氧化物酶(POD)八、谷胱甘肽(GSH)九、电导率一、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1.蒽酮法1.1原理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可见光吸收峰位620nm。

测定对象:几乎可以测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而且可以测所有寡糖类和多糖类,其中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反应液中的浓硫酸可以把多糖水解成单糖而发生反应,所以用蒽酮法测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实际上是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量)。

1.2 步骤试剂:(1)浓硫酸;(2)蒽酮乙酸乙酯试剂:蒽酮------------1g加乙酸乙酯至----50ml实验步骤:(1)称取样品0.1g,置于研钵中,加4ml ddH2O研磨成匀浆,8ml ddH2O洗涤研钵。

(2)100°C沸水浴10min,冰上冷却。

(3)4000rpm离心10min。

(4)取上清5ml转移至100ml容量瓶定容。

(5)1ml提取液+ 1mlddH2O+0.5ml蒽酮+5ml浓硫酸,轻轻混合均匀,100°C沸水浴10min,冰上冷却。

(6)620nm处测吸光值。

1.3 计算方法可溶性糖含量% = C*V/(W*10^6)*100%V为植物样品稀释后的体积(ml)------100mlC为提取液的含糖量(μg/ml)--------根据标准曲线计算W为植物组织鲜重量(g)-------------0.1g 问题及质疑:1.目标糖含量:标准曲线是用葡萄糖位标准制作的,而蒽酮法是测总糖的量,包括己糖、戊糖,浓硫酸将淀粉、纤维素水解成的单糖,将总糖得出的OD值代入由单一糖做出的标准曲线,有一定误差存在。

注:查看所有文献的标准曲线都是用葡萄糖制作。

可溶性淀粉测定方法

可溶性淀粉测定方法

可溶性淀粉测定方法
材料和试剂:
1.食用淀粉样品
2.无水乙醇
3.磷酸酶
4.磷酰巯基胆碱
5.葡萄糖氧化酶
6.酵母葡糖激酶
7.二氧化钛
仪器设备:
1.离心机
2.分光光度计
3.恒温水浴
实验步骤:
1.将一定量的食用淀粉样品称入离心管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并用超声波或搅拌器混合均匀,形成淀粉悬浮液。

2.将离心管放入恒温水浴中,在50-60℃恒温条件下,离心10-15分钟。

3.取出离心管,将上层溶液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留下下层的淀粉沉淀。

4.将新的离心管中的溶解液放入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其吸光度。

此时,吸光度的值与可溶性淀粉的浓度成正比。

5.根据测定结果计算样品中可溶性淀粉的含量。

实验原理:
这种可溶性淀粉的测定方法主要依赖于淀粉颗粒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通过将样品中的淀粉溶解并分离出来,再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其溶解液的
吸光度,进而根据吸光度的值来计算可溶性淀粉的浓度。

总结:
可溶性淀粉测定方法可用于食品、饲料等样品的分析,通过测定可溶
性淀粉的含量,可以评估样品中淀粉的溶解特性和食品质量。

此外,还有
其他可溶性淀粉测定方法,如碘滴定法等。

同时,实验中需要注意操作规范,并确保实验条件的控制,如温度的恒定和混合的均匀等。

植物可溶性糖的测定

植物可溶性糖的测定

植物组织可溶性总糖的测定2015-8-16一、目的:测定植物组织中总糖(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用以研究体内能量储藏和渗透物质积累情况,检测范围为10-100ug/ml。

因淀粉在超过45度可能糊化水解,如果已知样品含淀粉较多,应考虑70%乙醇提取或冷水提取(不包括淀粉)或1:4盐酸水解(包括淀粉)。

二、样品前处理:鲜样要称重后105度烘干,称干重,计算含水量,粉碎。

三、可溶性总糖的提取:干样测定完含水量后,称取样品0.25g,或鲜样2.50g,放入250ml 消煮管中,加水100ml,调整消煮炉温度约150-160度,煮沸30分钟,冷却,加水定容,取上清液过滤,滤液或离心上清液以水稀释适当倍数(5-10倍左右)待测。

注:西红柿总糖:取1ml匀浆,用水稀释1000倍,取2ml测定。

四、测定4.5.1试剂配制:4.5.1.1 80%硫酸:200ml水加入到1000ml烧杯中,在搅拌和水冷条件下,缓慢加入800ml浓硫酸,冷却备用。

4.5.1.2 蒽酮试剂:取2g蒽酮溶解到1000ml 80%(V/V)硫酸中,搅拌均匀,冷却后备用。

蒽酮试剂当日配制使用。

4.5.1.3 100μg/ml 葡萄糖标准液制作:称取0.0100g无水葡萄糖(分子量180.16)或者1水葡萄糖(分子量198.18)0.0110g溶于水中,加0.5ml浓硫酸,定容100ml。

4.5.2标准曲线浓度μg/ml(ppm) 0 20 40 60 80 100 样品ml葡萄糖标准液(ml) 0 0.4 0.8 1.2 1.6 22 水 2 1.6 1.2 0.8 0.4 0蒽酮试剂ml 84.5.3 总糖测定:取2ml提取液于试管中,在冷水浴中加8ml蒽酮试剂,沸水浴5分钟,取出迅速冷却,于625nm测定含糖量。

同时取上表标准液2ml加8ml蒽酮同样测定。

如果含糖量太低,可适当减低稀释倍数,如果糖含量太,可适当增加稀释倍数。

此方法适于含糖量1-10%样品的测定,如果超过此含量,需稀释后测定,低于此含量,需增加称量样品。

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

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淀粉、氨基酸及蛋白质的系列测定一、目的从一份植物样品中系统分离和测定可溶性糖、淀粉、氨基酸及蛋白质等多种成分,不仅对研究植物体内碳、氮代谢,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有重要意义,亦可以作为鉴定其品质的重要指标,而且也有助于训练基本操作技能。

二、原理(一)分离提取原理在80~85%的乙醇中,植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蔗糖以及游离氨基酸和叶绿素等溶解,而淀粉及蛋白质沉淀,再用9.2mol/L高氯酸溶解淀粉(蛋白质沉淀),最后用0.1mol/L氢氧化钠溶解蛋白质,然后选用适当的方法测定各个提取液中相应物质的含量。

(二)测定原理1.蒽酮比色法——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碳水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经浓硫酸处理,生成糠醛,再与蒽酮脱水缩合而生成蓝绿色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碳水化合物含量成线性关系。

蒽酮反应的颜色深浅,随温度条件和加热时间而变化,葡萄糖显色高峰在100℃时,加热10min后出现,而核糖在相同温度下,加热3min后出现。

此法灵敏度高,糖含量达30μg即可测定。

2.茚三酮比色法——氨基酸含量测定氨基酸的游离氨基与水合茚三酮作用后,产生二酮茚胺的取代盐等蓝紫色化合物,在570nm下有最大光吸收。

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氨基酸的含量呈正比。

3.考马斯亮蓝G-250结合法——蛋白质含量测定考马斯亮蓝在游离状态时呈红色,当与蛋白质结合后变为蓝色,后者最大光吸收在595nm,在一定范围内(0~1000μg/mL),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的含量呈正比。

此法快速灵敏,反应在2min内即达到平衡,室温1h内颜色稳定,而且干扰物也少。

三、实验用品(一)实验材料:植物样品。

(二)器皿:1.25mL刻度试管×8,15mL试管×20;2.10mL离心管×2;3.容量瓶:50mL×1,25mL×1;4.移液管:5mL×2;2mL×4,1mL×2,0.1mL×2;5.恒温水浴锅;6.离心机;7.电子天平;8.分光光度计。

可溶性糖测定

可溶性糖测定

引言可溶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单糖和双糖,是植物品质的重要构成性状之一,尤其是以果实为目的产品的植物,可溶性糖与酸的含量及其配比是影响果实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

对于鲜食品种,一般来讲,高糖中酸,风味浓,品质优;低糖中酸,风味淡,品质差。

因此,可溶性糖的定量研究对植物的品质育种、储藏、加工特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可溶性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块和种子中,是人体热量的最最主要来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本文重点介绍蒽酮比色法、铜还原碘量法、费林试剂法、原子吸收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及连续流动法这几种实验如何定量测定可溶性糖含量。

1 蒽酮比色法1.1 原理糖在硫酸作用下生成糠醛,糠醛再与蒽酮作用形成绿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糖含量有关。

在625 nm波长下的OD值与糖含量成正比。

由于蒽酮试剂与糖反应的呈色强度随时间变化,故必须在反应后立即在同一时间内比色。

1.2 仪器与材料1.2.1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电炉,铝锅,电子天平,20ml刻度试管,刻度吸管5ml 1支、1ml 2支,漏斗。

1.2.2实验试剂(1)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取分析纯蒽酮1g,溶于50ml乙酸乙酯中,贮于棕色瓶中,在黑暗中可保存数星期,如有结晶析出,可微热溶解。

(2)浓硫酸(比重1.84)。

1.2.3实验材料植物叶片。

1.3 实验方法1.3.1标准曲线的制作取20ml刻度试管11支,从0~10分别编号,按表24-1加入溶液和水。

然后按顺序向试管内加入1ml 9%苯酚溶液,摇匀,再从管液正面快速加入5ml浓硫酸,摇匀。

比色液总体积为8ml,在恒温下放置30min,显色。

然后以空白为参比,在485nm 波长下比色测定,以糖含量为横坐标,光密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标准直线方程。

按表1加入标准的蔗糖溶液,然后按顺序向试管中加入0.5ml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和5ml浓硫酸,充分振荡,立即将试管放入沸水浴中,逐管均准确保温1min,取出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以空白作参比,在630nm波长下测其光密度,以光密度为纵坐标,以糖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求出标准线性方程。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淀粉、氨基酸及蛋白质的系列测定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淀粉、氨基酸及蛋白质的系列测定

实验四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淀粉、氨基酸及蛋白质的系列测定一、目的从一份植物样品中系统分离和测定可溶性糖、淀粉、氨基酸及蛋白质等多种成分,不仅对研究植物体内碳、氮代谢,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有重要意义,亦可以作为鉴定其品质的重要指标,而且也有助于训练基本操作技能。

二、原理(一)分离提取原理在80-85%的乙醇中,植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蔗糖以及游离氨基酸和叶绿素等溶解,而淀粉及蛋白质沉淀,再用9.2 mol/L高氯酸溶解淀粉(蛋白质沉淀),最后用0.1 mol/L氢氧化钠溶解蛋白质,然后选用适当的方法测定各个提取液中相应物质的含量。

(二)测定原理1.蒽酮比色法——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碳水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经浓硫酸处理,生成糠醛,再与蒽酮脱水缩合而生成蓝绿色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碳水化合物含量成线性关系。

蒽酮反应的颜色深浅,随温度条件和加热时间而变化,葡萄糖显色高峰在100℃时,加热10 min后出现,而核糖在相同温度下,加热3 min后出现。

此法灵敏度高,糖含量达30 μg即可测定。

2.茚三酮比色法——氨基酸含量测定氨基酸的游离氨基与水合茚三酮作用后,产生二酮茚胺的取代盐等蓝紫色化合物,在570 nm下有最大光吸收。

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氨基酸的含量呈正比。

3.考马斯亮蓝G-250结合法——蛋白质含量测定考马斯亮蓝在游离状态时呈红色,当与蛋白质结合后变为蓝色,后者最大光吸收在595 nm,在一定范围内(0-1000 μg /mL),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的含量呈正比。

此法快速灵敏,反应在2 min内即达到平衡,室温1h内颜色稳定,而且干扰物也少。

三、实验用品(一)实验材料:植物样品。

(二)器皿:1. 25 mL刻度试管⨯8 ,15 mL试管⨯20;2. 10 mL离心管⨯2;3. 容量瓶:50 mL⨯1 ,25 mL⨯1;4. 移液管:5 mL⨯2,2 mL⨯4,1 mL⨯2,0.1 mL⨯2;5. 恒温水浴锅;6. 离心机;7. 电子天平;8. 分光光度计。

植物生理指标检测方法

植物生理指标检测方法

植物生理指标检测方法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作为一种营养素,主要指可溶性糖和淀粉。

其营养功能主要包括:合成纤维素形成细胞壁;转化并形成其他有机物质,如核苷酸、核酸等;分解产物是合成许多其他有机化合物的原料,例如糖在呼吸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可以转化为氨基酸作为NH3受体;作为呼吸基质,糖为作物的各种合成过程和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因为碳水化合物具有这些重要的功能,它是营养中最基本、最需要的物质。

ⅰ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一、原则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定量测定。

该方法的特点是,它可以测定几乎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仅是戊糖和己糖的含量,还可以测定所有低聚糖和多糖,包括淀粉和纤维素(因为反应溶液中的浓硫酸可以将多糖水解成单糖并反应),所以蒽酮法测得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实际上是溶液中所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总量。

不需要对所有种类的碳水化合物进行详细的划分,可以用蒽酮法一次测量总量,省去了很多麻烦。

因此,它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

然而,在测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时,应注意不要将样品的未溶解残留物添加到反应溶液中,否则由于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与蒽酮试剂反应,会增加测量误差。

此外,不同糖和蒽酮试剂的显色深度不同,果糖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和甘露糖较浅,戊糖较浅。

因此,在测定糖混合物时,误差通常由不同糖的不同比例引起,但在测定单一糖时,可以避免这种误差。

糖类与蒽酮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峰为620nm,故在此波长下进行比色。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一)实验材料任何植物鲜样或干样。

(二)试剂1.80%乙醇。

2.葡萄糖标准溶液(100)μG/ml):准确称取分析纯无水葡萄糖100mg,溶于蒸馏水中,定容至100ml,使用时稀释10倍(100%)3.蒽酮试剂:称取1.0g蒽酮,溶于80%浓硫酸(将98%浓硫酸稀释,把浓硫酸缓缓加入到蒸馏水中)1000ml中,冷却至室温,贮于具塞棕色瓶内,冰箱保存,可使用2~3周。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法、分光光度法)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法、分光光度法)

Ⅳ、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法)二、原理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寡糖)在浓硫酸存在下,脱水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然后蒽酮与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经脱水缩合,生成蓝绿色的糠醛衍生物,颜色深浅与糖浓度成正相关。

显色反应与反应温度、加热时间、反应系统中水和硫酸比例有关。

本实验通过控制反应系统中水和硫酸比例,利用硫酸与水发生水合作用释放的热能,使反应系统自行升温而达到显色效果免去外加热步骤。

蒽酮法具有很高灵敏度,适用于糖的微量测定,且试剂简单,操作简便,因而得到普遍应用。

三、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1.材料:烘干材料粉末(过筛100目)或剪碎混匀鲜样品。

2.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水浴锅;50ml容量瓶;试管;漏斗;剪刀;移液管;洗耳球等。

3.试剂及配制:蒽酮乙酸乙酯试剂:称取蒽酮2 g溶于100ml乙酸乙酯中,棕色瓶保存。

加热溶解。

每次用前检查,有结晶则微热溶解后使用。

100μg·ml-1蔗糖标准母液:准确称取蔗糖1 g于烧杯加少量水溶解后,洗入1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

再取1ml稀释定容100ml,即100μg/ml 蔗糖标准液。

四、实验步骤1.蔗糖标准曲线制作1.1取6支试管,编号,按下表配制每管含量为0~100μg蔗糖标准液。

加入表中试剂后,按顺序加入0.5ml蒽酮乙酸乙酯溶液,沿壁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并立即摇动使混合均匀,立即沸水浴,每管准确保温1min,冷却后倒入比色杯,以0号管作空白对照,在630nm波长处,以多点校准总量法,制作标准曲线。

2.样品提取称取干样品粉末100mg或剪碎混匀的鲜样品1g,放入试管中,加入蒸馏水10ml,置于沸水浴中提取30min,冷却后过滤入50ml容量瓶中,再次加水10ml,沸水浴30min,一并滤入容量瓶中,待冷至室温,定容至刻度,即为样品待测液。

残渣如需继续测定淀粉,则过滤前离心,防止残渣流失。

3.糖含量测定吸取待测液0.5ml,加入试管中,再加蒸馏水1.5 ml。

常用样品分析方法--可溶性糖、淀粉、酚类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常用样品分析方法--可溶性糖、淀粉、酚类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常用样品分析方法——可溶性糖、淀粉、酚类和叶绿素含量测定一、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为硫酸---蒽酮比色法。

测定原理为:淀粉是由葡萄糖残基组成的一类多糖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可使其水解成单糖葡萄糖,然后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单糖葡萄糖可以脱水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类化合物,然后利用蒽酮试剂与糠醛化合物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即可比色进行定量测定。

测定步骤如下:1. 标准曲线的制作1.1 100ug/ml葡萄糖标准液的配制将分析纯葡萄糖在80℃下烘干,用0.0001g分析天平精确称取1g葡萄糖,转入50ml烧杯中,然后加入少量蒸馏水搅拌溶解,接着将溶解液转入100ml容量瓶,然后再往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洗,最后将润洗液转入上述100ml容量瓶,重复上述润洗操作三次(注意溶解液和三次润洗液的体积总和控制在80ml 以内,以免超过容量瓶量程),然后定容至容量瓶刻度线,塞上塞子,上下颠倒5次以,得到10mg/ml的葡萄糖溶液。用移液枪吸取1ml葡萄糖标准液转入100ml 容量瓶,定容至刻度线,所得溶液即为100ug/m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

1.2蒽酮乙酸乙酯试剂的配制用0.0001g分析天平精确称取分析纯蒽酮1g溶于50ml乙酸乙酯试剂中,贮藏于棕色瓶中,置于黑暗中保存。1.3标准曲线制作编号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100ug/ml葡萄糖溶液(ml) 00.2 0.4 0.6 0.8 1.0 1.2蒸馏水ml 2 1.8 1.6 1.4 1.2 1.0 0.8稀释液葡萄糖浓度(ug/ml)010 20 30 40 50 60注:1 2为一个重复,以此类推。取13支20ml试管并分别编号为0-12,按照上表加好相应体积的葡萄糖溶液与蒸馏水并混匀后,再依次向每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5ml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和5ml浓硫酸,加入浓硫酸时要缓慢以免反应过快液体飞溅,然后小心震荡,将试管放入沸水浴(100℃)1min,取出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以编号为0的试管为空白对照,于62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值,然后以葡萄糖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值(OD 值)为纵坐标,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并拟合出方程(R2=0.99)。

实验24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测定

实验24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测定

实验24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测定植物体内的碳素营养状况以及农产品的品质性状,常以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作为重要指标,本实验学习几种定量测定可溶性糖和淀粉的方法。

一、苯酚法测定可溶性糖【原理】植物体内的可溶性糖主要指能溶于水及乙醇的单糖和寡聚糖。

苯酚法测定可溶性糖的原理是:糖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能与苯酚缩合成一种橙红色化合物,在10~100μg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长下测定。

苯酚法可用于甲基化的糖、戊糖和多聚糖的测定,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基本不受蛋白质存在的影响,并且产生的颜色稳定160min以上。

【仪器与用具】分光光度计;电炉;铝锅;20ml刻度试管;刻度吸管5ml 1支,1ml 2支;记号笔;吸水纸适量。

【试剂】1.90%苯酚溶液称取90g苯酚(AR),加蒸馏水10ml溶解,在室温下可保存数月;2.9%苯酚溶液取3ml 90%苯酚溶液,加蒸馏水至30ml,现配现用;3.浓硫酸(比重1.84);4.1%蔗糖标准液将分析纯蔗糖在80℃下烘至恒重,精确称取1.000g。

加少量水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0.5ml浓硫酸,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5.100μg/ml蔗糖标准液精确吸取1%蔗糖标准液1ml加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

【方法】1.标准曲线的制作取20ml刻度试管11支,从0~10分别编号,按表24-1加入溶液和水。

表24-1 各试管加溶液和水的量然后按顺序向试管内加入1ml 9%苯酚溶液,摇匀,再从管液正面快速加入5ml浓硫酸,摇匀。

比色液总体积为8ml,在恒温下放置30min,显色。

然后以空白为参比,在485nm波长下比色测定,以糖含量为横坐标,光密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标准直线方程。

2.可溶性糖的提取取新鲜植物叶片,擦净表面污物,剪碎混匀,称取0.10~0.30g,共3份,或干材料。

淀粉的测定

淀粉的测定

3.பைடு நூலகம்器
①回流冷凝管。 ②水浴锅。 ③高速组织捣碎机。 ④回流装置。
回流装置 高速组织捣碎机
4.试剂
(1)乙醚。(2)85%乙醇。(3)6 mol/L盐酸溶液。
(4)10 mol/L氢氧化钠。 (5)2.5 mol/L氢氧化钠。 (6)甲基红指示剂:称取2 g甲基红,用乙醇溶解稀释至 100 mL。
+201.5°—+205°。
⑤ 与碘有呈色反应(是碘量法的专属指示剂)。
淀粉不溶于含量大于30%的乙醇溶液的原因?
乙醇溶液破坏了淀粉分子之间的氢键,降低了溶解度。
淀粉的作用
稳定剂-雪糕、冷饮食品;
增稠剂-肉罐头; 胶体生成剂; 保湿剂; 乳化剂;
粘合剂;
填充料-糖果。
几种测定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方法 优点 酸水解法 酶水解法 旋光法 重量法 高压酸水 解法 酶-比色法 简单快速, 选择性好, 不受其他 糖类物质 的干扰
③测定肉制品中淀粉含量的方法也可采用容量法。此方法没
有将淀粉和其他多糖分离开,如果在水解条件下这些糖也能 水解为还原糖,将产生正误差。
五.高压酸水解法
1、原理:
在高压下用硫酸水解样品,使淀粉水解为葡萄糖,测定水解 液中还原糖总量,同时测定样品总糖量,两者之差即为淀粉 水解产生的还原糖量,再乘以换算系数即得淀粉含量。
操作繁琐、 误差大 时间较长
需专用试 剂。价格 昂贵,不 易保存, 应用受到 限制
一、酸水解法
1.原理 样品经乙醚除去脂肪,乙醇除去可溶性糖类后,用酸 水解淀粉为葡萄糖,按还原糖测定方法测定还原糖含 量,再把葡萄糖含量折算为淀粉含量。 2. 反应式 (C6H10O5)n+nH2O→nC6H12O6

实验七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

实验七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

实验七植物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I、植物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的测定一、原理由于蛋白质中存在着含有共轭双键的酪氨酸和色氨酸,因此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最大吸收峰在280nm 波长处。

在此波长范围内,蛋白质溶液的光密度OD280nm 与其浓度呈正比关系,可作定量测定。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一)材料植物叶片(二)仪器设备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研钵、移液管等(三)试剂0.1 mol/L pH7.0 磷酸液三、实验步骤1.样品中蛋白质的提取称取植物叶片0.5~1.0 g放入研钵中,加入2mL 0.1 mol/L的磷酸缓冲液,研磨成匀浆,转移至15mL 离心管中,再用6mL磷酸缓冲液分次洗涤研钵,洗涤液收集于同一离心管中,在室温(20~25℃)下放置05~1.0h,以充分提取,然后在4000 r/min离心10 min,将上清液转入25 mL容量瓶中,并以磷酸缓冲液定容至刻度,即得待测样品提取液。

2.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取适量稀释后的蛋白质提取液,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分别于280 nm和260 nm波长条件下(以磷酸缓冲液为空白对照),测定提取液的吸收值,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四、结果计算样品中蛋白质的浓度(mg/mL)=(1.45A280—0.74A260)×稀释倍数式中:1.45 和0.74 ——校正值。

A 280 ——蛋白质溶液在280 nm 处的吸光度。

A 260 ——蛋白质溶液在260 nm 处的吸光度Ⅱ、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的测定--蒽酮法一、原理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定量测定。

该法的特点是几乎可以测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以测定戊糖与己糖含量,而且可以测所有寡糖类和多糖类,其中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因为反应液中的浓硫酸可以把多糖水解成单糖而发生反应),所以用蒽酮法测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实际上是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量。

植物组织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植物组织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植物组织中淀粉含量的测定2007-01-12 08:55Ⅰ蒽酮硫酸法一、原理淀粉是由葡萄糖残基组成的多糖,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使其水解成葡萄糖,然后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使单糖脱水生成糠醛类化合物,利用蒽酮试剂与糠醛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即可进行比色测定。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一)实验材料任何植物材料。

(二)试剂浓硫酸(比重1.84 )。

9.2mol/L HClO 4 。

2%蒽酮试剂,同实验24 。

(三)仪器设备电子天平,容量瓶:100 mL 4 个、50 mL 2 个,漏斗,小试管若干支,电炉,刻度吸管0.5mL 1 支、 2.0 mL 3 支、 5 mL 4 支,分光光度计,记号笔。

三、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制作取小试管11支从0~10编号,按表24-3加入溶液和蒸馏水。

以下步骤按苯酚法或蒽酮法均可,见方法一或方法二,绘制相应的标准曲线。

表24-3 各试管加入标准液和蒸馏水量管号1~23~46~5.7~89~10淀粉标准液(ml)0.40.81.21.62.0蒸馏水(ml)2.01.61.20.80.4淀粉含量(mg)4080120160200.2. 样品提取称取50 ~100 mg 粉碎过100 目筛的烘干样品,置于15 mL 刻度试管中,加入6 ~7 mL 80 %乙醇,在80 ℃水浴中提取30 min ,取出离心(3000 rpm )5 min ,收集上清液。

重复提取两次(各10 min )同样离心,收集三次上清液合并于烧杯,置于85 ℃恒温水浴,使乙醇蒸发至 2 ~ 3 mL ,转移至50 mL 容量瓶,以蒸馏水定容,供可溶性糖的测定。

向沉淀中加蒸馏水3 mL ,搅拌均匀,放入沸水浴中糊化15 min 。

冷却后,加入2 mL 冷的9.2 mol/L 高氯酸,不时搅拌,提取15 min 后加蒸馏水至10 mL ,混匀,离心10 min ,上清液倾入50 mL 容量瓶。

再向沉淀中加入2 mL 4.6 mol/L 高氯酸,搅拌提取15 min 后加水至10 mL ,混匀后离心10 min ,收集上清于容量瓶。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法目的要求:掌握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原理,学习用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方法。

实验原理:在NaOH和丙三醇存在下,3,5-二硝基水杨酸(DNS)与还原糖共热后被还原生成氨基化合物。

在过量的NaOH碱性溶液中此化合物呈桔红色,在54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光吸收值呈线性关系,利用比色法可测定样品中的含糖量。

黄色桔红色试剂和器材一、试剂3,5-二硝基水杨酸(DNS)试剂:称取6.5g DNS溶于少量热蒸馏水中,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入2mol/L氢氧化钠溶液325ml,再加入45g丙三醇,摇匀,冷却后定容至1000ml。

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干燥恒重的葡萄糖200mg,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后,以蒸馏水定容至100ml,即含葡萄糖为2.0mg/ml。

6mol/L HCl:取250ml浓HCl(35%~38%)用蒸馏水稀释到500ml。

碘-碘化钾溶液:称取5g碘,10g碘化钾溶于100ml蒸馏水中。

6N NaOH:称取120g NaOH溶于500ml蒸馏水中。

0.1% 酚酞指示剂。

二、材料藕粉,小麦淀粉或玉米淀粉。

三、器材723PC、S22型分光光度计,天平,水浴锅,电炉,试管若干等。

一、葡萄糖标准曲线制作取5支15mm×180mm试管,按下表加入2.0mg/ml葡萄糖标准液和蒸馏水。

管号葡萄糖标准液蒸馏水葡萄糖含量OD540 /ml /ml /mg0 1 00.210.80.42 0.4 0.6 0.83 0.6 0.4 1.24 0.8 0.2 1.65 1 0 2操作方法在上述试管中分别加入DNS试剂2.0ml,于沸水浴中加热2min进行显色,取出后用流动水迅速冷却,各加入蒸馏水9.0ml,摇匀,在540nm波长处测定光吸收值。

以1.0ml蒸馏水代替葡萄糖标准液按同样显色操作为空白调零点。

以葡萄糖含量(mg)为横坐标,光吸收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与
淀粉的测定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测定
一、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
【仪器与用具】
分光光度计;电炉;铝锅;20ml 刻度试管;刻度吸管5ml 1支,1ml 2支;记号笔;吸水纸适量。

【试剂】
1.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取分析纯蒽酮1g ,溶于50ml 乙酸乙酯中,贮于棕色瓶中,在黑暗中可保存数星期,如有结晶析出,可微热溶解。

2.浓硫酸(比重)。

【方法】
1.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20ml 刻度试管11支,从0~10分别编号,按表24-1加入溶液和水。

表1 各试管加溶液和水的量
然后按顺序向试管内加入1ml 9%苯酚溶液,摇匀,再从管液正面快速加入5ml 浓硫酸,摇匀。

比色液总体积为8ml ,在恒温下放置30min ,显色。

然后以空白为参比,在485nm 波长下比色测定,以糖含量为横坐标,光密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标准直线方程。

按表1加入标准的蔗糖溶液,然后按顺序向试管中加入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和5ml 浓硫酸,充分振荡,立即将试管放入沸水浴中,逐管均准确保温1min ,取出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以空白作参比,在630nm 波长下测其光密度,以光密度为纵坐标,以糖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求出标准线性方程。

2.可溶性糖的提取
取新鲜植物叶片,擦净表面污物,剪碎混匀,称取~0.30g ,共3份,或干材料。

分别放入3支刻度试管中,加入5~10ml 蒸馏水,塑料薄膜封口,于沸水中提取30min (提取2次),提取液过滤入25ml 容量瓶中,反复冲洗试管及残渣,定容至刻度。

3.显色测定 吸取样品提取液于20ml 刻度试管中(重复2次),加蒸馏水,以下步骤与标准曲线测定相同,测定样品的光密度。

4.计算可溶性糖的含量
可溶性糖含量(mg/g)=3
10⨯⨯⨯
W n a V C
式中 C -标准方程求得糖量(μg); a -吸取样品液体积(ml);
V-提取液量(ml);
n -稀释倍数;
W-组织重量(g)。

四、淀粉含量的测定
【仪器与用具】
电子天平;容量瓶:100ml×4,50ml×2;漏斗;小试管若干支;电炉;刻度吸管×1,×3,5ml×4;分光光度计;记号笔。

【试剂】
(1)浓硫酸(比重);
(2)L HClO
4

(3)2%蒽酮试剂:同蒽酮法(或9%苯酚,同方法一);
(4)淀粉标准液:准确称取100mg纯淀粉,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60~70ml热蒸馏水,放入沸水浴中煮沸,冷却后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则每ml含淀粉1mg,吸取此液,加蒸馏水稀释至50ml,即为每ml含淀粉100μg的标准液。

【方法】
1.标准曲线制作
取小试管11支从0~10编号,按表2加入溶液和蒸馏水。

以下步骤按苯酚法或蒽酮法均可,绘制相应的标准曲线。

表2 各试管加入标准液和蒸馏水量
2.样品提取
将提取可溶性糖以后的残渣,移入50ml容量瓶中,加20ml热蒸馏水,放入沸水浴中煮沸15min,再加入L高氯酸2ml提取15min,冷却后,混匀,用滤纸过滤,并用蒸馏水定容(或以2500r/min离心10min)。

3.测定可采用苯酚法或蒽酮显色法测定。

按下式计算淀粉的含量。

淀粉水解时,在单糖残基上加了1分子水,因而计算时所得的糖量乘以才为扣除加入水量后的实际淀粉含量。

淀粉含量(%)=
100
106



W
a
V
C
式中 C-标准曲线查得的淀粉含量(μg);
V-提取液总量(ml);
a-显色时取液量(ml);
W-样品重(g)。

注:淀粉水解完全度试验样品测定中可同时作1份用于淀粉水解完全度检验的样品,在酸解过滤后,将其残渣加上2ml水,搅拌均匀,吸2滴于白瓷-KI溶液,显微镜下观察,若出现紫蓝色颗粒,证明水解不完盘上,加2滴I
2
全,其正式测试样品需再加高氯酸水解,直至不出现蓝紫色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