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眼中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学生:李东东

所在班级:能源1501

学号:41504617

一、选题背景

大别山是一块被鲜血染红的革命圣地,这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五师的根据地,是红四方面军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更是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主阵地。而我本人也来自于位于大别山生深处的全国第二大将军县——安徽省金寨县,自小就是听着鄂豫皖根据地和刘邓大军长大的。特此搜集更加详尽的有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历史。

二、介绍

解放战争第二年,随着整个形势的变化,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毛泽东主席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及时规定了解放战争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为了进攻中原,取得变化全局的作用,首先决定进攻大别山。大别山属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是一个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

如果能占领大别山,就可切断国民党军津浦、平汉和陇海三条交通线,还能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其实在我看来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当时陕北的困难,当时中原解放区相继遭到国民党重兵围剿,中央甚至主动撤出来延安,可见当时整个中原解放区的压力很大,而刘邓大军如果重兵直指大别山便可以迫使敌人的主力从山东、陕北回援,从根本上改变战局。

但是今天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小时候我听说过刘邓大军其实当时在家乡取得的战果并不好。我的太爷爷曾经是在土地革命时期也参加过当地的游击队,随着后来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之后,国明党依靠小保队对当地实施了残酷的报复。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们举家逃进了深山,躲避当地的国民党的追查。

其实在1947年6月刘邓大军出征前,总兵力为28万,数全军第一。到解放战争第二年结束时,我军正规部队总数由一年前的103万发展到149万,增长45%以上,中原野战军却降为不足15万人。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刘邓大军军转战大别山过程中的严重减员是主要原因。刘邓大军在创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斗争中,人员、装备遭受重大损失,作战能力严重削弱,不过如果说,建立大别山根据地是实现战略目标所必需或最佳选择,那么这种牺牲也是必然代价。

刘邓大军为创建大别山根据地付出巨大代价,个人认为有一下几个原因:

第一,大别山的地形特点,不适合于我大部队运动作战。大别山地形复杂,从总体上看仅适于游击战争而不适合于大兵团运动作战。大军

进入大别山后,由于山路崎岖,部队上山,大炮、辎重都要人抬着走。但是国民党却利用大别山周围交通便利的优点,调集了重兵围剿。刘邓大军转战大别山半年多,仅有两次成功的歼灭战。1947年12月,刘邓大军决定采取分兵作战,一部分主力撤出大别山,其余一部分则与敌人在大别山周围兜圈子。

第二,大别山地区当时的群众基础实际上并不适合于我在此建立根据地。毛主席之所以把大别山作为刘邓大军进攻的方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别山是老革命根据地,有利于由大别山起家的红四方面军发展而来的刘邓野战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大别山地区的确是老革命根据地,刘邓大军的不少高级干部也是是大别山人。但是由于每次共产党在此建立根据地然后又转移,每次撤走后,国民党都卷土重来,对当地进行残酷的报复,实行白色恐怖,尤其是疯狂的屠杀积极分子和革命军人家属,,一般老百姓也被国民党杀怕了。刘邓部队初到大别山时,老百姓一见就跑,并且是整村往山里跑。

第三,大别山的气候和经济条件也不适合刘邓大军在此立足。大别山地区,属南方地区。刘邓大军除以前四方面军高级领导外,其余的都是北方人,对大别山的生活环境却很不适应。山区到处是小路,车炮都扔掉了行军很慢,据说很多战士穿不惯草鞋,脚上常常流脓淌血,。在这种困难条件下,部队减员非常厉害

第四,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初步建立了根据地规模。但到后来国民党调集重兵对我大举“围剿”,由于战场形势严峻,刘邓大军只好实行分兵作战,其中刘伯承率领主力北渡淮河,其余的则由邓小平

率领采取分散活动方式,开展游击战争。但是大别山中心地带全部为敌所占,很多攻占的县城和大的市镇全部丢失。地方政权有都转入地下。到1948初,所有主力部队全部转出大别山时,根据地又变回了之前的样子。

刘邓大军转战大别山,配合中原战场作战,与陈粟、陈谢两军共同完成了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从根本上扭转全国战局的战略任务。但是我们也能看到刘邓在大别山的艰苦的奋战,为夺取全国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