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人物形象分析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b3f8fde009581b6ad9eb09.png)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人物形象分析刻画人物形象是记叙文的主要目的之一,所以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就成为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最重要的考核点之一。
人物形象分析,不是指外表特征,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事迹,获得对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思想倾向、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准确认识。
一、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1.从人物的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入手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如果要求结合具体语言或动作,分析时一定要将具体词语找出来。
某动作或语言表现出……)1.1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心理,体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品质。
记叙文阅读中,大多依据人物的事件来分析人物性格及品质。
所以,在概括人物形象时,大家要紧紧抓住事件,从中体会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及品质。
1.2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注意区分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前者刻画人的长相和衣着等,是一种先天的和经常性的状态;后者是指某一具体情境下人物的神情状态。
1.3心理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
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2.从人物的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入手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从人物的细节描写入手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场面、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要经得起推敲;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
4.从对比、抑扬结合等写作手法入手不同人物形象的对比,人物自身不同言行、境遇的对比,多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对比等,都能有力地揭示人物性格。
2024陕西中考语文备考《现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 (课件)
![2024陕西中考语文备考《现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965d2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0.png)
中年闰土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
勤劳质朴 生活困苦 麻木迟钝 愚昧落后
(人名)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 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 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孔乙己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自欺自人 自命清高 迂腐不堪
人物描写
描写对象 描写方法 人物形象
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 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东西, 似乎更能擦退一个少年的心思。
一、经典设问
1.请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3.**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二、变式设问
1.说说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和理解。 2.文中**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三、新考法,拓展式设问
[图片][图片]
想要解答以上问题,需要我们回归教材分析作家们是 如何来写人物的,从而归纳出方法,请同学们结合以下 给出的语段,小组合作分析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塑造人 物形象的?完成表格。
杜小康
心理描写
胆小懦弱 对未来迷茫 而又向往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
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轨边,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轨,要爬上那边月
《背影》 父亲
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关爱儿子
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
样子。
运用正面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6.小说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何作用?请根据文章
简要回答。(4分)
7.如果给本文拟一个题目,你认为下列两个题
目哪个更好?请结合文本说明选择的理由。(4
(完整版)中考现代文阅读写作手法
![(完整版)中考现代文阅读写作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f07ae4af58fb770bf78a55ba.png)
现代文阅读方法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暗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暗示人物身份地位、推动情节发展;3.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二.写作手法及作用?一.表达方式写作手法:二.修辞手法三.表现手法(一)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二)修辞手法:1.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2.现代文阅读关于修辞手法的答题公式:A.本句使用了()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三.表现手法:(一)学会辨析归纳文段的表现手法及在文中的作用:1.对比(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A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
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
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语文贵阳现代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
![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语文贵阳现代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4c8d2a58eff9aef8951e061d.png)
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语文贵阳现代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第4讲分析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分析人物形象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还要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例】(2011贵阳中考)老师,请您记住我①静静的夜里,一位姑娘在自己的小屋里忙碌着。
②灯光下的她是那么专注,一手拿着一条雪白的手绢,一手拿着绣花针,认真地绣着,额头上渗出了密集的汗珠。
她绣着绣着,想起了白天劳技课上老师布置的作业:每人回家绣一条手绢,明早带来。
希望每个人所绣的手绢都能烙在老师的脑子里。
“哎哟。
好疼呀!”原来她想着想着走了神,手指给针扎了。
她吹了吹手指。
又绣了起来。
③“铛,铛,铛……”桌上的老座钟敲了十一下。
“梅,时间不早了,快睡吧!”从里屋传来了声音。
“知道了,妈。
”她嘴里虽这么应着,可手还没有停下。
她又想,如果我的手绢被评为最佳作品,如果老师能够表扬我,如果……那该多好啊!④想着,绣着……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绣好了。
她看了看这条手绢,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多么美丽的图案啊:几枝粉红色的梅花,含苞欲放的花骨朵错落有致,形态各异;道劲的枝干疏密相间,生机勃勃。
这图案,在雪白的手绢上,好似一束绽放着青春火焰的生命图腾,它在静静地期盼着阳光的沐浴和雨露的滋润。
手绢的右下角还工工整整地绣上了“冬梅”两个字。
欣喜过后,她把手绢折好,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
她躺在床上,带着甜甜的笑容进入梦乡……⑤冬梅,一个中学生,成绩一般,长相也一般。
她很文静,不爱说话,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
因此,没人注意她,这位老师也没有关心过她,甚至至今还不知道她的名字呢。
她的心愿就是得到老师的关注。
使自己也能够时时被老师提起。
这次作业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绝好机会。
中考语文复习《阅读题中人物形象分析方法谈》公开课教案
![中考语文复习《阅读题中人物形象分析方法谈》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2732b9a58da0116c17496e.png)
中考语文复习:《阅读题中人物形象分析方法谈》公开课教案【学习目标】一、掌握中考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二、熟悉中考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教学重难点】准确理解题目要求、精准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同学们,期末考试在即,阅读能力是考查的重点,更是中考必备。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专题复习——阅读题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二、题型归纳:中考人物形象分析常见的题型有哪些呢?1.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或直接概括)。
2.结合具体的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3.人物形象补白(补充、分析人物心理等)。
三、方法探讨(一)题型 1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或直接概括)1、分析形象的角度:分析人物,首先要知道作者如何塑造了人物。
你知道哪些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呢?明确:运用各种描写、巧用写作手法、叙述故事情节、作者概括评价,这些方法无疑可以成为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的突破口。
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描写方法、写作手法、故事情节、作者概括评价。
2、真题示例请同学们根据①②③语段思考:你认为下面“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曾妈妈的性格特征”的回答正确吗?为什么?她拼凑旧桌布继续使用。
平时来看望她的人不少,甚至门庭若市,有求她办事的,也有纯粹出于关心的,她一概热情招待。
曾妈妈最常见的送客动作就是骤然起身,一溜小跑、疾如迅风地追出门外,把客人送来的礼品坚决奉还。
经过一番推拒,总是笑吟吟地婉谢。
错误答案展示:小气、清廉、热情、高尚学生发言指错。
明确错误总结技巧:(1)“小气”是贬义词,不符合文章的主题对曾妈妈的赞美。
(2)“高尚”性格特征太笼统不具体。
(3)具体内容照抄原文,结合了具体内容但不够简明。
(4)整体表述杂乱无条理。
3.方法总结这一答案的诸多病症我们应该如何一一对症下药,消除病患呢?把握文章中心,性格特征具体,依据恰当概括,特征依据对应,标序号有条理。
这张药方就是我们解决第1个题型的方法。
4.实战演练你掌握的如何呢?请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曾妈妈的性格特征。
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阅读题大纲
![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阅读题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0ab22d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1.png)
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阅读题大纲中考作为学生学业生涯中的一次重要考试,语文阅读部分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以下是对 2024 年全国中考语文阅读题的大纲分析。
一、现代文阅读1、记叙文阅读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本,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和情感。
分析人物形象,包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理解文章的情节发展,能够理清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对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赏析,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体会其对表达效果的增强作用。
2、说明文阅读准确获取文中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作者是如何清晰、准确地介绍这些特征的。
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并能分析其作用。
理清说明文的结构,包括总分式、递进式、并列式等,把握文章的条理和逻辑。
考查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能够将文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3、议论文阅读明确论点,能够从文章中准确找出作者的观点,并理解其内涵。
分析论据,判断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以及其对论点的支撑作用。
理解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并体会其论证效果。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判断推理的合理性。
二、文言文阅读1、实词和虚词的理解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如“之”“其”“以”“于”等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能够结合上下文,准确推断出文言词语的意思。
2、句子翻译要求学生能够将文言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3、内容理解理解文言文的主旨大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析文中人物的形象和品质,体会古代文化中的价值观。
4、文学常识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学流派、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
三、古诗词阅读1、诗词赏析对诗词的意境进行分析,感受诗人所营造的氛围和情境。
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理解诗词中蕴含的喜怒哀乐。
赏析诗词的语言特色,包括用词的精妙、句式的特点等。
2、诗词主题把握诗词的主题思想,理解其反映的社会现实或个人情怀。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5 小说阅读(七大考点七种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5 小说阅读(七大考点七种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0d6e368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8.png)
重难点05 小说阅读(七考点七技巧)小说阅读是中考的重要内容。
从命题材料看,小说阅读材料几乎都来自课外,所选材料突出思想性,注重艺术性和时代感,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重视材料的思想内涵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
从考查内容看,突出考查整体阅读能力,对小说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的把握,始终是命题的方向和重点;以文意把握、词句品析、人物评价、情感体验、写法揣摩、哲理感悟等为考查着力点;而对小说艺术技巧的考查将会更加灵活;引导学生提升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人文发展要素的试题将得到进一步重视。
从题型看,与散文的考查一样,以主观性试题为,选择、填空等客观性试题将进一步淡出,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和表达的的开放性试题会逐步增加,而且赋分相对较高。
从试题数量和赋分看,一般5个左右,赋分多在12-15分之间,有的省市会高达20分。
考点一、分析人物形象【设题形式】1.阅读全文,概括/分析××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
4.小说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5.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6.分析某一次要人物的作用。
【答题要点】1.总体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2.分析情节发展,感知人物性格。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3.品析人物描写,彰显人物性格。
借助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侧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以此衬托主要人物。
4.品读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品读,通过对人物最传神的细节的品味,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
5.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结局的外因。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解题方法(品味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含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解题方法(品味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2c405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4d.png)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解题方法品味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一、人物形象刻画1.正面描写(1)直接描写:即描写主人公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这样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的性格特征。
(2)细节描写:即抓住人物细微而又具体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
突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如《故乡》中“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就是抓住对“豆腐西施”杨二嫂的外貌进行生动细致地描绘,鲜明地刻画出杨二嫂俗不可耐的形象;“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把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中的一个“塞”字是对杨二嫂的动作进行的生动细致的描绘,把杨二嫂爱占小便宜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2.侧面描写(1)描写周围人物:衬托主人公……形象。
(2)描写环境、场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思想)或为主人公的出场和故事的展开做铺垫(埋伏笔)。
二、写作手法及作用1.表达方式及作用(1)记叙:交代背景,为下文做铺垫。
(①顺叙:使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②倒叙:使情节曲折,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内容对比鲜明,突出中心。
③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文章内容充实,结构紧凑;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2)描写: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人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①人物描写:展示……人物……特征。
②景物(自然环境)描写:交待时令、地点,营造……氛围;烘托人物……情感;为下文……做铺垫。
③社会环境描写:交待作品的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社会现实。
)(3)抒情: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表达观点,引发读者共鸣;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
(4)说明:详细、准确地介绍事物以突出事物的特征。
(5)议论:揭示主旨、画龙点睛、深化(升华)主题。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共26张PPT)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b9dd0e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1d.png)
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
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
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
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
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
别人看见。 侧面描写:烘托父爱的伟大 —— 朱自清《背影》
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辛劳卑微、病入膏肓
⑪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 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 (有删改)
小说中的唐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试作简要概括。
答:
职业、爱好
①有才华,热爱艺术,绘画雕刻都有造诣。从唐先生红极一时,
重戴桂冠后也是高朋满座可见。(对雕花烟斗的正面老范连口称
贬义:
狡诈、虚伪、卑鄙,贪婪, 任性,蛮横, 自私,虚荣, 阴险,轻蔑, 伪 善、 恶毒、阴险、庸俗、奸诈、自私自利、阳奉阴违、见 利忘义、诡计多端、不思进取、十恶不赦、蛮横无理、刚愎 自用、顽固不化、冷漠无情、横行不法等
【常见误区】
①脱离材料
②以偏概全
③观点重复
④抓小漏大
⑤照搬照抄,无自己的概括理解。
⑦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 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⑧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 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 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 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 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边 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 的赞叹:“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 很难为情。
202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分析作品人物形象考点解读
![202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分析作品人物形象考点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e29cbd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6b.png)
202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分析作品人物形象考点解读1.考点解读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是指在一定时代、社会、环境中人物所体现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征。
阅读文学作品,只有把握了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命题形式(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的形象。
(或:你认为××是一个怎样的人?)(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解题思路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理清故事情节。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一般来说,首先要理清故事情节。
因为文学作品是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来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抓住了故事情节的特点就抓住了人物形象分析的突破点。
(2)对作品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进行分析。
分析人物形象,要通过品析作家笔下的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分析作品中人物活动的环境。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
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
(4)分析作品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
一个人离不开与社会上的人的交往,人在社会里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
因此,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不例外,作者常常会将一些反面人物放到作品里,以更加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
(5)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文中作者或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人物的议论、评价性的语句,是分析人物形象最直接、最可靠的依据,可根据这些议论和评价性的语句概括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解答这类题目可分四步走:(1)总体把握文章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2)画出文章中关于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评价性的语句。
中考语文 第4讲 分析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无答案)
![中考语文 第4讲 分析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e945078762caaedd33d4e6.png)
第4讲分析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分析人物形象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还要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例】(2011贵阳中考)老师,请您记住我①静静的夜里,一位姑娘在自己的小屋里忙碌着。
②灯光下的她是那么专注,一手拿着一条雪白的手绢,一手拿着绣花针,认真地绣着,额头上渗出了密集的汗珠。
她绣着绣着,想起了白天劳技课上老师布置的作业:每人回家绣一条手绢,明早带来。
希望每个人所绣的手绢都能烙在老师的脑子里。
“哎哟。
好疼呀!”原来她想着想着走了神,手指给针扎了。
她吹了吹手指。
又绣了起来。
③“铛,铛,铛……”桌上的老座钟敲了十一下。
“梅,时间不早了,快睡吧!”从里屋传来了声音。
“知道了,妈。
”她嘴里虽这么应着,可手还没有停下。
她又想,如果我的手绢被评为最佳作品,如果老师能够表扬我,如果……那该多好啊!④想着,绣着……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绣好了。
她看了看这条手绢,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多么美丽的图案啊:几枝粉红色的梅花,含苞欲放的花骨朵错落有致,形态各异;道劲的枝干疏密相间,生机勃勃。
这图案,在雪白的手绢上,好似一束绽放着青春火焰的生命图腾,它在静静地期盼着阳光的沐浴和雨露的滋润。
手绢的右下角还工工整整地绣上了“冬梅”两个字。
欣喜过后,她把手绢折好,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
她躺在床上,带着甜甜的笑容进入梦乡……⑤冬梅,一个中学生,成绩一般,长相也一般。
她很文静,不爱说话,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
因此,没人注意她,这位老师也没有关心过她,甚至至今还不知道她的名字呢。
她的心愿就是得到老师的关注。
使自己也能够时时被老师提起。
这次作业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绝好机会。
⑥第二天早上,她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到了教室,急切地等待着劳技课的到来。
可是时间老人似乎在刁难她,每一节课都过得那么慢。
中考 现代文阅读指导 人物形象分析指导(教师版) 语文 精品
![中考 现代文阅读指导 人物形象分析指导(教师版) 语文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c0146e67a26925c52cc5bfc3.png)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人物形象分析篇一、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二、考点指向:本考点主要考查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准确理解、评价和感悟能力。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的感人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要求根据作品的内容,分析归纳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等特点;根据人物形象去理解作者的态度和作品的主旨;对人物形象作出赏析性的评价、启示性的联想等。
重点考查感悟评价能力。
三、考点分析:1、以分析归纳为方式的解说题。
要求学生能通过分析作品中的环境、情节、关键语句和具体的写人方法,说明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特征,并据此能概括出作品的主题。
2、以赏析评价为方式的论说题。
要求学生在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观点和具有说服力的理由对人物形象的价值取向进行评价。
3、以感悟、联想为方式的延伸题。
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获得启示。
四、解答思路:一是要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入手去剖析,抓住关键的抒情议论语句去体会;二是要用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理性的思考来品味人物的特征;三是要善于联想和想象。
五、方法指导:分析人物形象必须与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具体的事件表现出人物具体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以下结合《赌》这篇文章讲解“人物形象分析”的突破方法——四步分析法,或许能给你一些有益的启示。
赌①一个暴君,一个哲人。
他们同时生活在一座城市里。
②暴君指着哲人的鼻子吼道:“你,必须从内心臣服于我!否则,我杀你!”哲人笑笑,不说话。
暴君突然笑了:“不会让你这么痛快地死的!”哲人笑笑,不说话。
③这时上帝来了。
暴君臣服于地;哲人谦卑地躬下腰。
上帝说:“孩子们,不要太吵闹。
”他指着暴君说:“你一吵闹,我就痛苦难忍。
”他又指着哲人说:“你一思考,我就想笑。
”然后,上帝建议他们一同穿过沙漠,不带任何补给。
谁活着出来,谁就是王者。
中考语文(陕西省)习题课件: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第2讲专题四 人物与写作手法
![中考语文(陕西省)习题课件: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第2讲专题四 人物与写作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2a2ebed5856a561252d36f40.png)
一、(2015·杭州)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继父 张亚凌
听母亲说,他进门时我只有五个月大。对“父亲”的记忆,别说我,就 连比我大两岁的三哥、大五岁的二哥,都说记忆里只有他。 他在离我家不远的钢厂上班。外乡人,矮小,黑瘦,长得倒很筋骨。
记忆里,他一下班,随便吃点,就到街口摆摊——修自行车捎带配钥匙。 我呢,一直在旁边玩。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 软软地撒了我一身。有时,他会喊,妮儿,甜一下去。我就欢快地跑向 他,从那油腻腻的大手掌里捏起五分钱,买几颗水果糖。一剥开糖纸, 我会举到他的嘴边,让他先舔一口,也甜甜。他会用干净点的手背噌一 下我的小脸蛋,说,爸不吃,妮儿吃。妮儿嘴里甜了,爸就心里甜了。 天黑了,准备回家了。不用他说,我就爬上小推车,不歇气地连声喊着 “回家喽——”“回家喽——”。 直到去世前,他还在街口摆摊修自行车。
3.表现手法作用 (1)抑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作者的本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 先_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突出________;使情节更曲折,使人印象深 刻。 (2)对比现在读者眼前, 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________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 地表现出________。 (3)象征:本文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抓住了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相 似的特点,通过对________准确地描写刻画,更好地达到了表现________ 的目的。
语文
陕西省
专题四 人物与写作手法
一、刻画人物的方法和作用 人物形象是通过其言行举止、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可以通过分析人物描 写的手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句子归纳概括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时还 需注意文段是否采用了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 (1)直接描写:即描写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作用:能 更好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暗示人物身份、地位、遭遇等。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c809a3327284b73f24250fd.png)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掌握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2、了解常见题型,能够运用解题方法规范答题。
复习过程:一、导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复习中考记叙文阅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类问题。
二、明确复习依据(一)中考回放1、结合具体语境,对选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作简要赏析。
(3分)——2014《五猖会》第21题2、请简要赏析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眼睛里冒着愤怒的光”。
(3分)——2015《寒冷的冬夜》第20题3、从选文第⑤段内容看,祥子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2016《骆驼祥子节选》第20题4、从选文第⑥段看,周有光先生的哪些精神品质令人敬佩?(3分)——2017《至深至纯师生情》第19题5、从选文第④⑤⑥段看,齐白石先生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2018《回忆齐白石先生》第18题从这五年的中考题中我们不难看出,近几年人物形象分析类的问题以不同的形式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而且分值相当大。
(二)《语文课程标准》、河北省初中语文考试说明: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三、明确复习目标四、方法探究:首先我们结合学过的课文一起来探讨一下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阅读下面的选段说出选段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以及判断依据。
⑴母亲是个好劳动。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回忆我的母亲》母亲:勤劳能干依据: 母亲每天早晨煮饭,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等具体事件。
⑵(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分析人物形象
![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分析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5fb61f3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1.png)
现代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考查重点】1.人物形象概括。
2.次要人物作用。
3.人物形象的塑造。
【命题趋势】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记叙文阅读的命题有三个重要走向:一是从选文范围看,阅读材料由课内继续向课外延伸拓展,大多出自文摘类杂志(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特别关注》《微型小说选刊》)等精美时文,作者一般集中于当代热点作家(如张丽钧、张抗抗、毕淑敏、刘亮程、周国平、李丹崖、周海亮、马德、丁立梅等)。
二是从选文内容看,更加贴近《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要求,更加注重对文化内涵、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挖掘,十分重视选文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写青少年成长历程的文章占较大比例。
三是从命题方向看,分值比重仍会不断加大,主观试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越来越受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有所体现。
试题重点考査考生的知识与能力,关注考生对阅读材料的体验和感悟能力,体现阅读个性。
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领悟以及考查学习方法、表述阅读心得的创新型试题将增多,且更具开放性。
应注意的是,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灵活;对学生语言的表述、思维的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
考向1:人物形象概括1.常见题型①概括······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有哪些优秀品质?③·······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④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的形象。
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思路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核心是人物的性格特点,但还包括人物形象的身份、职业、地位、技能等。
中考现代文考点八 - 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模板+模板示例
![中考现代文考点八 - 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模板+模板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06226a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1.png)
中考现代文考点八 - 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模板+模板示例在小说或散文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很多种。
其中正面描写的基本方法有六种: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外貌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语言描写可以形象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心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还推动情节的发展。
心理描写可以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神态描写可以反映人物喜、怒、哀、乐的神态变化,揭示人物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
细节描写可以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情态,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示故事情节,创造典型环境,渲染人物的心情。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都可以衬托出人物某种思想、心情、性格等。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
情节的安排以人物为轴心,从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
也可以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来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性格。
还要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举例来说,文中一处语言或动作描写可以分析某个人物的形象。
通过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可以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某人物的语言描写可以反映他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动作描写可以表现他的身份和地位,心理描写可以揭示他的内心世界,神态描写可以反映他的情感变化。
通过这些描写,可以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在全文中,可以概括主角的性格特征。
主角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他表现出了很多不同的性格特征。
他可能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也可能有矛盾的情感。
他可能是一个善良、聪明、勇敢的人,也可能是一个自私、胆小、懦弱的人。
总之,通过全文的描写,可以深入了解主角的性格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他的行为和情感。
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专题阅读精讲精练专题07 判断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含解析)
![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专题阅读精讲精练专题07 判断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13cd71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12.png)
专题07:判断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考点7:判断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考情梳理】人物描写及其作用人物描写举例作用①外貌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这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祖母刚去世,黑色有哀悼的意味,同时也反映了家境的困顿,与全文气氛一致。
②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如: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这是对父亲的语言描写。
在当时巨大的生存压力下,他急于谋事,但“我”在他的心目中高于一切,他唯恐“我”在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亲自送“我”去,表现出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③动作描写,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还推动情节的发展。
如:“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是父亲的动作描写,连用七个动词,描绘出父亲过铁道、爬月台买橘子的艰难情景,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④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如:“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 这句话是“我”的心理描写,照应上文“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写出了“我”当时对藤野先生的帮助不是很理解的心理。
⑤神态描写,反映人物喜、怒、哀、乐的神态变化,揭示人物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
如《动物笑谈》:“所以,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
中考现代文考点八 - 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模板+模板示例
![中考现代文考点八 - 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模板+模板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d6cbb3b856a561253d36f18.png)
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考点八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模板1.刻画人物的方法。
小说中人物描写一般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方式,其中正面描写的基本方法有六种: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①外貌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动作描写,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还推动情节的发展。
④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⑤神态描写,反映人物喜、怒、哀、乐的神态变化,揭示人物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
⑥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情态,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示故事情节,创造典型环境,渲染人物……心情。
⑦正面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⑧侧面描写,衬托出人物某种思想、心情、性格等。
2.分析人物形象。
①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
(1).情节的安排以人物为轴心。
(2).从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
②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来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性格。
还要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③抓住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往往暗藏在对人物的描写之中)。
④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言行都往往决定人物的性格。
⑤通过环境补充人物性格。
自然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反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⑥借助表达方式反映人物性格。
议论: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性格,突出中心,升华主题。
初中现代文阅读题型专题讲解(三)(表现手法、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的作用等!!!)
![初中现代文阅读题型专题讲解(三)(表现手法、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的作用等!!!)](https://img.taocdn.com/s3/m/549c855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07.png)
现代文阅读专题讲解三教学目标:1、学会记叙文阅读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2、掌握记叙文的人物形象分析3、阐述感情体验教学过程:记叙文阅读方法解读(三)一、分析表现手法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法.在中考中,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显得非常重要。
中考考察到的题型和几种表现手法如下:【常考题型】(1)本文(某部分)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2)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前后照应等),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方法点拨】(1)伏笔: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紧凑,结构严谨.(2)铺垫:制造悬念,引人入胜,突出重点,使情节衔接自然紧密.(3)象征:把抽象的事理和情感表现得具体可感,含蓄而耐人寻味.(4)衬托:突出本体特征、作者情感,增强表现力。
(5)对比:突出事物(人物)特征和情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6)欲扬先抑: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情节曲折生动。
(7)设置悬念:使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8)前后照应:使文章前后贯通,脉络清楚,主题突出,结构严谨。
(9)托物言志:把事理和情感表现得具体可感、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模板一:文章先写.。
为下文写。
.。
买下伏笔,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模板二:先写。
.。
.。
为下文写.。
.。
.作铺垫,制造悬念,突出重点,使情节衔接自然紧密。
模板三:运用象征,抓住。
..。
.与。
.。
相似点,通过对。
...。
形象描述,更好地表现了.。
..。
,含蓄而耐人寻味。
模板四:用。
.。
.。
衬托。
...。
,使。
.。
特点更突出、鲜明,增强表现力.模板五:把..。
.。
和。
.。
.对比,突出事物.。
.。
特点或人物精神品质,鲜明地表现出。
.。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模板六:作者本意是.。
而先。
.。
,用抑扬之法,突出重点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
,使情节曲折生动.模板七:先把。
.。
...抛给读者,设下悬念,后面再解释,使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讲分析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分析人物形象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还要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例】(中考)老师,请您记住我①静静的夜里,一位姑娘在自己的小屋里忙碌着。
②灯光下的她是那么专注,一手拿着一条雪白的手绢,一手拿着绣花针,认真地绣着,额头上渗出了密集的汗珠。
她绣着绣着,想起了白天劳技课上老师布置的作业:每人回家绣一条手绢,明早带来。
希望每个人所绣的手绢都能烙在老师的脑子里。
“哎哟。
好疼呀!”原来她想着想着走了神,手指给针扎了。
她吹了吹手指。
又绣了起来。
③“铛,铛,铛……”桌上的老座钟敲了十一下。
“梅,时间不早了,快睡吧!”从里屋传来了声音。
“知道了,妈。
”她嘴里虽这么应着,可手还没有停下。
她又想,如果我的手绢被评为最佳作品,如果老师能够表扬我,如果……那该多好啊!④想着,绣着……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绣好了。
她看了看这条手绢,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多么美丽的图案啊:几枝粉红色的梅花,含苞欲放的花骨朵错落有致,形态各异;道劲的枝干疏密相间,生机勃勃。
这图案,在雪白的手绢上,好似一束绽放着青春火焰的生命图腾,它在静静地期盼着阳光的沐浴和雨露的滋润。
手绢的右下角还工工整整地绣上了“冬梅”两个字。
欣喜过后,她把手绢折好,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
她躺在床上,带着甜甜的笑容进入梦乡……⑤冬梅,一个中学生,成绩一般,长相也一般。
她很文静,不爱说话,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
因此,没人注意她,这位老师也没有关心过她,甚至至今还不知道她的名字呢。
她的心愿就是得到老师的关注。
使自己也能够时时被老师提起。
这次作业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绝好机会。
⑥第二天早上,她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到了教室,急切地等待着劳技课的到来。
可是时间老人似乎在刁难她,每一节课都过得那么慢。
她终于熬到了劳技课。
大家都把手绢放在桌上,老师踱着步子,走来走去观看大家的作品。
她激动极了,在心里默念:“老师,快来看看我的手绢吧!”时间似流水,眼看就要下课了,可老师始终没有“光临”她的座位。
她失望了,彻底地失望了……⑦突然,老师的身体一点一点地向她移来,近了,近了……她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心蹦到了嗓子眼上。
可是,老师停住了脚步,停在了冬梅的前一桌。
就在此时,下课的铃声响了。
她的心凉了,凉遍了全身。
她呆呆地坐着,她的心在流泪。
在她的心灵深处,她的心声在回荡:老师,您为什么不来看看我的手绢?这手绢是我花了不知多少心血才绣成的,您知道吗?我也需要您的关心呀,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语!老师,请您记住我,好吗?⑧傍晚,她意外地收到了老师托人带来的纸条。
“冬梅同学:下课后请到办公室,我从大家的手绢中发现了你的作品,它设计精美,色调相宜,做工精细,当时我多么地激动。
这是我的欣慰,更是你的骄傲……能将这条手绢留给我做纪念吗?”⑨当天晚上,冬梅做了一个很美的梦。
(原文有删改)1.填空:文段运用第________人称的口吻,按照____的顺序,以________为线索,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
【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查题,考查了人称、写作的顺序、线索、主要事件等知识点。
人称很显然是第三人称。
文章的顺序包括时间、空间、时空结合、事情发展先后等顺序,而此文可从“静静的夜里”“第二天早上”“傍晚”“当天晚上”等表示时间的词语看出文章是以时间为顺序。
而线索是以物为线索即“手绢”。
而所写的事就是绣手绢:引起老师的关注。
【答案】三;时间;手绢;冬梅精心绣制出漂亮的手绢,终于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2.考点1文段中对冬梅的描写细腻生动,其中运用最突出的是哪一种人物描写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心理描写3.考点2本文的行文较曲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是一道考查写法的题。
题干已言明写法是行文较曲折,也就是一波三折。
曲折的好处就是激发读者兴趣,它与索然无味的平铺直叙是截然相反的。
关键是要结合画线句具体分析。
【答案】使文章跌宕多姿,波澜起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画线句中的“近了,近了”最终又“停住了脚步”的曲折描写,不仅激起读者对情节发展的期待心理,而且使之对冬梅精美的手绢是否能被老师发现,产生了更强烈的关注之情。
4.第④段中女孩为什么还要在手绢的右下角工工整整地绣了“冬梅”两个字?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谈看法的题,也可看作是一道个性表达题,关键是结合文章分析,可以说她是为了引起老师的关注,也可以说她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满意,署上自己的名字,有一种成就感。
【答案】因为冬梅是一个成绩长相均一般,性格内向而又极普通的女孩,她非常想进步,想得到他人的认可,尤其是迫切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
为此,她熬夜绣制了一条精美的手绢,并工整地绣上自己的名字,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给老师留下更深更好的印象。
,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及作用(、已考查) 1.正面描写(1)主人公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细节描写:以小见大,突出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丰满。
2.侧面描写(1)周围人物:描写次要人物,意在衬托主要人物……的形象。
(2)环境、场面描写:描写风光景物,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或……的思想,或为主人公的出场和故事的展开作铺垫。
历年中考试卷中概括人物形象常用的词语:寡言少语、平凡、朴实、纯真、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郁郁寡欢、洒脱、循规蹈矩、狡猾、豪放、泼辣、热心、胆小、老实、圆滑、暴躁、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执着、势利……写作手法及作用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结构手法、表现手法等。
(1)常见表达方式及作用(、已考查)记叙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①记叙:是指作者在文章中,对人物、事件和景物的基本情况不加修饰地交代清楚,使读者有个概括的了解,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
②描写:是指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做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对描写的对象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
其包括:A.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五种。
B.环境描写:a.自然景物描写,包括时序节令、自然气候、山川湖海、动物、植物等描写。
b.社会环境描写:包括两类:一是某种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二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气氛、色调等所做的描写。
C.场面描写:对中心人物活动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③说明:主要是解说性状。
直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
④抒情:是作者在文章中抒发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法,着重于感情的抒发。
抒情的方法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
⑤议论:在记叙文中,议论不是主要表达方式,它只是在叙述、描写或说明的过程中,直接表达作者的某种感受和评价,或者借以抒发胸臆。
(2)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已考查)送阿宝出黄金时代(益阳中考)丰子恺①阿宝,我和你在世间相聚,至今已十四年了,在这5000多天内,我们差不多天天在一处,难得有分别的日子。
我看着你呱呱坠地、牙牙学语,看你由吃奶改为吃饭,由匍匐学成跨步。
你的变化微微地、逐渐地展进,没有痕迹,使我全然不知不觉,以为你始终是我家的一个孩子,始终是我们这家庭里的一种点缀,始终可做我和你母亲生活的慰安者。
然而近年来,你态度行为的变化,渐渐证明其不然。
你已在我们不知不觉之间长成了一个少女,快将变为成人了。
在送你出黄金时代的时候,我觉得悲喜交集。
②记得去春有一天,我拉了你的手在路上走。
落花的风把一阵柳絮吹在你的头发上、脸孔上和嘴唇上,使你好像冒了雪,生了白胡须。
我笑着搂住了你的肩,用手帕为你拂拭。
③你也笑着,仰起了头依在我的身旁。
这在我们原是极寻常的事:以前每天你吃过饭,是我为你洗脸的。
然而路上的人向我们注视,对我们窃笑,其意思仿佛在说:“这样大的姑娘,还在路上让父亲搂住了拭脸孔!”我忽然看见你的身体似乎高大了,完全发育了,已由中性似的孩子变成十足的女性了。
我忽然觉得,我与你之间似乎筑起一堵很高、很坚、很厚的无影的墙。
你在我的怀抱中长起来,在我的提携中大起来,但从今以后,我和你将永远分居于两个世界了。
一刹那间,我心中感到深痛的悲哀。
我怪怨你何不永远做一个孩子而定要长大,怪怨人类何必有男女之分。
然而怪怨之后立刻破悲为笑,恍悟这不是当然的事、可喜的事吗?④记得去年有一天,我为了必要的事,将离家远行。
在以前,每逢我要出门,你们一定不高兴,要阻住我,或者约我早归。
在更早的以前,我出门须得瞒过你们。
你弟弟后来寻我不着,须得哭几场。
我回来了,倘预知时期,你们常到门口或半路上来迎候。
我所描的那幅《爸爸还不来》,便是以你和你的弟弟等我归家为题材的。
因为在过去的十来年中,我以你们为生活的慰安者,天天晚上和你们谈故事、做游戏、吃东西,使你们都感到家庭生活的温暖少不了一个爸爸,所以不肯放我离家。
去年的一天,我要出门了,你的弟妹们照旧为我惜别,约我早归,我以为你也如此,正在约你何时回家和买些什么东西来,不意你却劝我早去,又劝我迟归,说你有种种玩意可以骗住弟妹们的阻止和盼待。
原来,你已在我和你母亲的谈话中闻知了我此行有早去迟归的必要,决意为我分担生活的辛苦了。
我此行感觉轻快,但又感觉悲哀。
因为我家将少却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幸福儿。
⑤以上原都是过去的事,但是常常切在我的心头,使我不能忘却。
现在,你已是中学生,不久就要完全脱离黄金时代而走向成人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