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教案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太阳直射点的概念及其在地球上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关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太阳直射点的定义及其与地球倾斜角度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在不同季节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移动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太阳直射点的概念和移动过程。
分组讨论太阳直射点移动对不同地区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
第二章:太阳直射点的定义和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定义及其测量方法。
2.2 教学内容:太阳直射点的定义及其与地球倾斜角度的关系。
测量太阳直射点的方法和工具。
2.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太阳直射点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太阳直射点的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
第三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太阳直射点在不同季节的移动规律。
3.2 教学内容:太阳直射点在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时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太阳直射点在不同季节的移动规律。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实验。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
第四章:太阳直射点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太阳直射点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太阳直射点移动与地球气候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移动对不同地区气候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太阳直射点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太阳直射点移动对不同地区气候的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
第五章:太阳直射点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太阳直射点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2 教学内容:太阳直射点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太阳直射点移动对植物生长和动物迁徙的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教案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直射点的概念及其在地球上的移动规律。
2. 使学生掌握太阳直射点与地球自转、公转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太阳直射点的概念:太阳直射点是指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地球表面的点。
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随着地球的公转而在地球表面上移动,大致每年移动约23.5度。
3. 太阳直射点与地球自转、公转的关系: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倾斜角度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4. 太阳直射点的分布: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上分布在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区域。
5. 太阳直射点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昼夜长短等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太阳直射点的概念、移动规律及其与地球自转、公转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的地球物理学原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太阳直射点的概念、移动规律及其与地球自转、公转的关系。
2. 演示法:利用地球仪、动画等演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过程。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太阳直射点移动对地球实际问题的影响。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动画演示课件。
2. 地球仪:准备一个地球仪用于演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3. 案例资料:收集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引出太阳直射点的概念。
2. 讲解太阳直射点的概念:解释太阳直射点的定义,强调其为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地球表面的点。
3. 讲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阐述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倾斜角度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
4. 演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利用地球仪和动画演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过程。
5. 分析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讨论太阳直射点移动对地球气候、昼夜长短等现象的影响。
6.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分析太阳直射点移动对地球的具体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47525精编版
二 、
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太
延长线过地心的太阳光线与地球表
阳 面的交点。 (同一时刻有且只有一个)
直பைடு நூலகம்
射
点 的
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太 阳直射点如何移动呢?
移
动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回归运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二课时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知
识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回
顾
远日点
(7月初)
近日点
(1月初)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一、重要概念
1、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2、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3、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 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
地轴的空间指向基
本不变,北端始终
想一想
秋分
9月23日前 后
次年春分
3月21日前后
23°26′N 0°
冬至
12月22日前 后日
23°26′S
近日点
太远阳日直点:射太点阳直的射移点动在北是半我球,们北感半觉球获到得冬的太冷阳夏辐热射能的量主多要,感原觉因较热。。
近日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少,感觉较冷。
课堂小结
引起
春分日
赤道
北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小结一
日期
3月21日 前后
6月22日 前后
节气
直射点位置 运动趋势
春分日
赤道
北
夏至日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经纬度课件
B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经纬度
[例2]、世界的某个地方,有一口垂直于地面的 深井,每年有2次太阳可以直射井底,其中1次 是7月6日,求此地的大致纬度( ) A、20°N B、20°S C、23°26′N D、7°N
•此题为简单知识排除题:根据直射运动图, 7月份是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不可能在南半 球,排除B,6月22日太阳才直射23°26′, 故错。北纬7°距离赤道比较近,3月和9月 左右才可以接近7月。20°N距离6月22日 23°26′最近,最接近6月22日。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经纬度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经纬度
第 16 届亚运会于 2010 年 113月月211日2 日至 27 日
在中国广州进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广州亚运会期间,地球的公转位置最接近1月初最快
图右图中的( )
A.a B.b C赤.道c以北6D月.22日d
赤道以南12月22日
2.右图中 a、b、c、d 四点平分地球公转轨道,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经纬度
0°
90°N
66.5°N
12点 90°
0°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经纬度
1.夏至日(6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
极昼
极夜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经纬度
2.冬至日(12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
பைடு நூலகம்极夜
极昼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经纬度
3.春分日和秋分日昼夜情况
全球各地的昼夜均等长。为12个小时。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经纬度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经纬度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经纬度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经纬度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经纬度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经纬度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经纬度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规律引言太阳直射点是指太阳在黄道上的最高点,即太阳光射到地球表面时垂直于地面的位置。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会随时间变化而移动。
本文将深入探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太阳直射点的定义太阳直射点是指太阳光垂直射到地球表面的地点。
由于地球的赤道倾斜,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之间来回移动,形成四个主要直射点: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和南极圈。
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是位于赤道以北和以南23.5度的位置,分别对应着夏至和冬至,标志着太阳直射点南移或北移最远的位置。
北极圈和南极圈则是两极附近太阳直射点的最远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规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规律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
由于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每天会在东西方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
每天中午的太阳直射点会在经度上向东移动15度,相当于地球自转一小时所需的角度。
2. 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5天。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会有所变化。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公转过程中会相应地沿着黄道移动。
3. 倾角的倾斜地球赤道与黄道的夹角是23.5度,被称为地球的倾角。
地球倾斜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会在赤道以北和以南23.5度的范围内移动。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四个主要的太阳直射点。
4. 日照时间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还受到节气和季节的影响。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椭圆形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会有所变化,导致不同季节的日照时间不同。
这种变化会影响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
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的计算方法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方法来估算。
以下是计算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的一般步骤:1.获取某一地点的日出和日落时间的数据。
2.计算每天的日照时间,即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
3.根据所选日期的日照时间计算太阳直射点在东西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地球的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偏心率较小, 因此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化范围 也相对较小,在南北纬23°26′之
间来回移动。
地轴的倾斜度导致太阳直射点在 赤道两侧的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这也是地球上四季变化的主要原
因。
不同地区日照时间变化
01
赤道地区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移动,因此赤道地区全年日照时间基本相等,
发展高精度地球观测技术
02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有望发展出更高精度的地球观测技术,
以更准确地监测和预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其相关现象。
拓展跨学科研究领域
03
地球运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研究将不断拓展到地质学、大气科
学、生态学等跨学科领域,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
对人类生活影响及挑战
•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 响。农民需要根据季节变化合理安排农作物种植和收割时间,以确保粮食产量 和质量。
04 太阳直射点移动对地球影 响
气候变化
季节变化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不同地区的季节会发生变化。在直射点北移的过程中,北半 球逐渐进入夏季,南半球则逐渐进入冬季;反之亦然。
温度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当直射点位于某地区时, 该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最大,温度相对较高;而当直射点远离该地区时,接收到的太 阳辐射量减少,温度相对较低。
现代科技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搭载的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 测,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太阳辐射数据 ,进而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自动气象站
自动气象站能够实时观测和记录气象要素数 据,包括太阳辐射强度、温度、湿度等,为 分析太阳直射点移动提供重要依据。
[全]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影子方向、昼夜长短)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影子方向、昼夜长短)考点详解•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平面为“赤道面”;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公转的平面为“黄道面”。
两个平面存在着一个23°26′的夹角:黄赤交角,因此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23°26′N~23°26′S之间往复移动,移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移动的规律如下: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回到赤道。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极昼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到赤道,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极夜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图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2、影子的方向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的视运动轨迹有关。
假设某地位于北半球,则影子的方向为:①春分-夏至-秋分:太阳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因此早上影子朝向西南,黄昏影子朝向东南;②秋分-冬至-春分:太阳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因此早上影子朝向西北,黄昏影子朝向西南;③正午影子方向:与观察者的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有关,太阳直射点位于观察者以南,则正午影子位于正北;太阳直射点位于观察者以北,则正午影子位于正南;④南/北极点:北极点的影子永远朝向正南,南极点的影子永远朝向正北。
图2 影子的方向例题图3 例题答案:C、A精讲精析:(1)分析影子的方向。
①由于该地为北极点,因此该点的四周,全部为“南”,因此中国结的影子指向正南,拍摄者也位于正南;②如果此时为3月21日(春分),则全球昼夜平分,北极点处应该是一半夜晚、一半白天,而图中全部都为白天,因此不是春分或者秋分。
(2)分析南极点的气候特点。
①南、北半球的季节恰好相反,1月份为南极的夏季,但南极点的冰层很厚,夏季虽然有融化,但仍然比北极要厚很多;②3月1日~21日为南半球的夏半年,南极点及其附近的昼长>夜长;3月21日~31日为冬半年,南极点及其附近夜长>昼长,因此总体来看3月份昼长>夜长,而北极点及其附近地区恰好相反,因此累计昼长:南极点附近>北极点附近;③南极的海拔较高,因此气压较低;④假设南极北极海拔相同,则9月1日~23日为南半球冬半年,气温较低;24日~30日为夏半年,气温较高,因此总体来说气温较低的日子更多。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与昼夜变化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在春分和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在夏 至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相反;在冬至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南半球 相反。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了该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进而影响该点的太阳辐射强度和 日照时间。
太阳直射点日移动的观测方法
01
02
03
使用日晷
通过观察日晷上影子的移 动,可以大致判断太阳的 方位和高度,进而推断太 阳直射点的位置。
使用天文望远镜
通过观察太阳黑子和光斑 等特征,可以判断太阳直 射点的位置。
使用现代科技
使用GPS和太阳辐射计等 现代科技手段,可以精确 测量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 移动速度。
05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实践应 用
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
指导作物种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和光照强度, 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通过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 律,可以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品种,提高产量和品 质。
农业气候区划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 ,可以对不同地区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为农业生产和布局提 供科学依据。
由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也会有所差
异。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点 位于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冬至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 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北半球昼短夜长。
夏至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 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在一年中,பைடு நூலகம்阳直射点在南 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完 成一次回归运动。
生物多样性
[全]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日出、日落、极昼、极夜)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日出、日落、极昼、极夜)考点详解•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平面为“赤道面”;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公转的平面为“黄道面”。
两个平面存在着一个23°26′的夹角:黄赤交角,因此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23°26′N~23°26′S之间往复移动,移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移动的规律如下: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回到赤道。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极昼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到赤道,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极夜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图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2、日出日落方向不同的季节,太阳日出、日落的方向不同。
以北半球为例,下图中的A点代表北半球的观察点,N、S、W、E分别表示北、南、西、东。
则不同季节太阳的日出日落方向为: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东北日出、西北日落;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东南日出、西南日落;③春分/秋分时正东日出、正西日落;④正午时,从北半球看时,太阳位于正南方;从南半球看时太阳位于正北方,从赤道看时太阳位于正上方。
图2 日出日落方向例题图3 例题答案:A、B、A精讲精析:(1)分析优惠政策的优势。
优惠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吸引北京的游客,但会造成景区游览人员增多,产生拥堵,游客交通与游览的用时的比值增长,但不会影响旅游服务设施的等级。
(2)分析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旅游资源可以分为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两大类,其中选项A中主要是人文资源,选项C、D主要是自然资源,选项B同时包含了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太行大峡谷)。
(3)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①9月23日为秋分,15天为一个节气,因此10月8日为寒露,10月23日为霜降,11月7日为立冬,11月22日为小雪。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1、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 赤道与公转轨道的夹角:23.5o 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66.5o
1、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
赤道与公转轨道的夹角:23.5o 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66.5o
二者之和是90o
1、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大小三者之间的关系
夏至
速度 渐慢
夏至
春分
近日点
冬至 春分
秋分 春分
远日点
秋分
速度
渐快
冬至
公转速度加快时段:7月初→秋分→冬至→1月初 公转速度减慢时段:1月初→春分→夏至→7月初
思考:1 下面节日,太 阳直射点的位置?此时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公转速度快慢?
①今天
②元旦
今天
③儿童节
儿童节 元旦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 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三个基本不变”指: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23.5
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两个变”指: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
射的点也不同。
二、黄赤交角的影响
• (1)太阳直射点: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 (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线垂直)
•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13:2 4:2513: 24:2513 :2412/ 12/2020 1:24:25 PM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213:24: 2513:2 4Dec-20 12-Dec-20
•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13:24:2 513:24: 2513:2 4Saturday, December 12, 2020
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变化规律是:
太阳直射点每时都在向西移动,每小时移过15度经度。
在地理题的计算中可粗略取每天移动0.25度纬度。
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
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
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
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
如此周而复始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也约是365.2422天,称为一个回归年。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从而导致四季的变化。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考试报·高考地理》第53期中的《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的》一文中,作者认为“许多权威资料把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移动方向图都画成了从左到右(自西向东)运动曲线图是一个科学性的错误(图1,源于原文)”。
作者认为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的,所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形成自东向西的运动轨迹。
另《考试报·高考地理》第61期中的《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的叠加》一文,认为“把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的往返移动方向画成从左到右(自西向东)运动曲线图并非是科学性错误”。
作者认为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的叠加,研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和方向,必须考虑自转和公转的共同影响。
为此作者分别作以下两种假设:①假设地球只自转而不公转时,太阳直射点自东向西移动,移动速度是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若取赤道上的最大值约为1670千米/小时;②假设地球只公转而不自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是自西向东移动,移动速度为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约为30千米/秒,即约为108000千米/小时。
由以上假设作者得出结论,太阳直射点由于公转而造成的自西向东的移动速度明显快于由于自转而造成的自东向西的移动速度,因此自转和公转叠加的结果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从而把移动方向画成自西向东并非科学性错误。
图1以上两位作者观点相反,各执己见。
那么,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轨迹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下面我们根据考试报第61期的两种假设重新分析:①当地球只自转而不公转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自东向西,移动轨迹(如图2)是螺旋式的不闭合圆圈(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每时每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都不相同,每天南北平均移动约为46°52′×2/1回归年≈0.256°/天),移动速度应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若直射赤道,则约为1670千米/小时(最大值),若直射回归线则约为1530千米/小时(最小值)。
北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北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首先,地球的轨道运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来回移动。
地球公转一周大约需要365.25天,这个运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每年向北移动约23.5度,然后再向南移动,形成了一年四季的变化。
其次,地球自转使得每天都会有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移动。
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约23.5度,这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上下移动,形成了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总体来说,北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以总结为,每年向北移动约23.5度,然后再向南移动,同时每天由于地球自转而在地球上上下移动。
这种移动规律导致了北半球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季节变化,对农业、气候和生态环境都有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定 ——北夏南冬
D
A 太阳 C
B
地球位于A位置时,太 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 半球夏至日,顺地球公 转方向可依次判断B、C、 D位置分别是秋分日、 冬至日、春分日
图甲
2.根据地轴的倾向 ——左倾做冬,右倾右冬
D D1
A
太阳
C B 图乙
A1
太阳
C1
B1
“左倾左冬,右倾右冬”,即地轴向左倾 斜,则左侧为冬至日,如图中的C1处;当 地轴向右倾斜时,则右侧位置为冬至日, 如图中的C处。
6.晨昏圈与极圈相切为二至 日,与经线重合则为二分日
思考并观察,哪里是正午,哪里是子夜, 哪里日落、那里日出?
晨 昏 线
图1.7
读图回答: (1)左图面对我们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 晨线还是昏线?说明判断理由。 (2)中图中MPN弧为晨昏线,其中MP弧为 _____ 晨 线,NP弧为_______ 昏 线。 晨线NA (3)判断右图上的晨线和昏线。
2、区时的计算方法:
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①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时区号数 =已知经度÷15°(余数<7.5°则整 数即为时区序号;余数>7.5°,则整 数+1为时区序号。) ②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计算两地时 差:(异区相加,同区相减)
③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 东加西减
例:一架飞机3月6日5点,从北京(东八 区)出发,飞行了11个小时到达伦敦,问到 达后的当地时间是多少?
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 逐渐减小,到极点为0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冬至 22日12月
秋分 9月23日 图1.1 <<返回
(参看地图册第6页)
图1.2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冬至
22日12月
图1.3
<<返回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3 º26ˊ 23 º26ˊ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这种周期性 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的周期为365日5时48 分46秒,叫做回归年。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3º 26´N
夏至
北回归线 赤道 秋分
0º
春分
春分
23º 26´S
南回归线
冬至
在地球公转图上如何判断二分二至 日:
——近日为冬,远日为 3.根据近日点和远日点的距离判定 夏 D
夏至日 A
太阳
C 冬至日
B
地球位于A位置时,距太阳最远,为远日点,时 间为7月初,最接近北半球夏至日,顺地球公转 方向可依次判断B、D位置分别对应秋分日、春 分日
第4课时
一、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现象及昼夜交替的区别
昼 夜 交 替
北京与伦敦时差为: 8-0=8小时 此时伦敦时间为:3月6日5时-8=3月5日21时 到达后的伦敦时间 为: 3月5日21时+11=3月6日8时
顺地球自转方向,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
人为界线与自然界线
180°
旧一天
0:00
N
新一天
注:180°经线的地方时如果是12时,新的一天的范围就是 12个时区,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24时)的时候, 即人为界线与自然界线重合,全球同属于一个日期。
2、晨昏线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 也不透明的球体 地球自转
昼夜现象
假如地球不自转,能否产生昼夜现象?周期是多少?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图1.4,1.5)。
图1.4
图1.5
夜
昼
夜弧 昼弧
图1.6
晨昏线的特点:
1.过地心的大圆
2.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垂 直
3.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晨 线 A
4.晨线附近为日出时刻,昏 线附近为日落时刻 5.与赤道有两个交点,晨线 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 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 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求地方时
求经度
(4) 给长途铁路运输、远洋航海事业、国际交往带来困难。
三、时区的划分和区时
时区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 区时(标准时) 各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 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1、时区的划分: 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以0°经线为基准,从 7.5°W到7.5°E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依次为东一区 至东十二区,以西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 合为一个时区。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地球在公转轨道 的不同位置,太阳直射点位置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 北半球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23°26′N,之 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到了秋分日,太阳直射 赤道。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在23°26′S,之后太 阳直射点逐渐北返。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到 了夏至日,太阳再次直射23°26′N。
昏线NB
B N
A
二、地方时
(1) 概念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 (2) 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①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 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②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 。 ③经度不同,时刻不同,地方时不同 。 (3) 计算:
经度每隔15º ,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º ,地方时相差4分钟。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中地理I(必修)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复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规律 概念 方向 周期
自转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 运动 自西向东
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自西向东
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 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 秒 分10秒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外, 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 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 同,为15。/时。 速度慢
北半球河流一般是右岸冲刷,左岸堆积。
2×23°26′
∠2 ∠a ∠3 ∠1
直射点的纬度 与出现极昼( 极夜)的 纬度互余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地转偏向力: 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 力。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南左北 右) 赤道为0,两极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 增)
地转偏向示意
随纬度增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北半球
赤 道
南半球
(图中虚线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表示偏转方向 ) 画的时候将偏向的角度画成与原运动方向大致呈45º 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