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气头多联产系统的相对节能率及其参照基准

合集下载

热能动力联产及其系统优化分析

热能动力联产及其系统优化分析

热能动力联产及其系统优化分析摘要:多联产系统理论的核心就是化学能和综合能的阶梯型利用,该种利用方式可以控制co2的一体化,这也是热能动力联产及其系统优化分析的基础。

目前,在常规的热力系统之中关于污染控制的思路大多集中在流程尾部的脱除中,即延续传统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为了解决这一传统的治理模式,可以使用能量转化利用与co2的控制一体化原理,这种原理的本质就是将化学能梯级利用同降低co2的能耗分离相结合,提高能量的利用水平,并降低co2的排放。

本文主要分析多联产系统集成理论以及相关的优化方式。

关键词:热能动力联产系统优化分析在长期以来,热系统都是一种相互独立的关系,常规的热动力系统为热力循环,传统工业生产的重点就是组分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常常伴随环境污染和化学能损失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研究一种多产品联合、多能源互补的热能动力联产系统。

多联产就是通过系统集成的方式将动力系统与化工过程进行组成,在完成供热、发电的过程中生产适宜的化工产品,这就可以实现一种多领域的功能化综合,实际上,多联产的本质就是联产概念的一种集成,是一种能量的阶梯型的转换利用。

1 多联产系统集成理论相关介绍多联产系统理论的核心就是化学能和综合能的阶梯型利用,该种利用方式可以控制co2的一体化,这也是热能动力联产及其系统优化分析的基础。

1.1 化学能和物理能阶梯利用的方法在传统热力循环系统中,热力学的卡诺定理为其中心理论,该种理论就是将燃料的品位降低成热能品位的一种模式,该种模式并未涉及燃料化学能品位的利用,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基于传统理论的基础上,相关专家学者建立了关于反映gibbs自由能、燃料化学能以及热能品位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解释了关于化学能可控转换联产相关的集成机理。

大量的调查研究解释了,组成转化同能量转化之间是一种相互利用耦合的关系,其中,动力侧与化工侧的相互整合也成为整个系统的集成关键,其共同的核心理论就是关于能量的阶梯利用。

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设计优化理论与方法

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设计优化理论与方法
第2 4卷第 3期 《 燃气轮


术》
V 1 2 No 3 o. 4 . S p ,0 1 e . 2 1
2 1 年 9月 01
GAS TURB NE I TECHN0LoGY
化 工 动 力 多联 产 系统 设 计 优 化 理 论 与 方 法
金 红 光 , 汝谋 ,高 林 林
图 2 化 学能转换 利用 与 C : O 分离一体化 原理
2 多联 产 系统 类 型 与 集成 原 则思 路
基 于 上 述两 原 理 , 研究 分 析 了多联 产 系统 类 型
与集 成特 征 、 集 成 一 般性 原 则 思 路 以 及体 现 这 系统
些原则的优化整合途径与手段等。
论基 础 。
¥ 收稿 日期 :0 1 0 2 1 — 3—1 改稿 日期 :0 l 3— 1 0 2 1 一0 2 基金项 目: I 9 3计划 多联 产项 目( 0 5 B 2 2 7 NI N ̄ 7 2 0 C 2 1 0 ) 自然科 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 目( O 92 o 3 ) 资助 。 N .0 10 2 等
109 ) 0 10
( 国科 学 院工程 热物 理研 究所 , 中 北京

要 : 工动力联产备受关注 , 化 文章概述作者团 队对 多联 产系 统设计优化 理论 与方 法的研究 。从 领域交 叉
层面探讨联产系统集成理论 , 阐明 了能 的综合梯 级利用 和控 制 C : O 一体 化原 理 ; 于新原 理 , 基 诠释 了多联产 系统类型和集成特征 , 练了系统集成 的三个 一般性 原则思 路 和体 现这 些原则 的优化 整合途 径和 手段 。然 凝 后, 构建 了相关 的联 产系统设计优化方法 : 基于相对节能 率和基 于化学能梯 级利用机 理的设计方 法 。实例研 究验证 了所提 出理论 与方法 的有效 性 、 实用性 。 关 键 词: 化工动力 多联产 ; 联产类 型 ; 系统集成理论 ; 设计优化方法

煤化工热能动力多联产系统的评价方法探讨

煤化工热能动力多联产系统的评价方法探讨

3 1 卷 第 4 期
CI 删




2 0 1 3 年 4 月
I C AL I NDUS TRY
煤 化 工 热 能动 力 多联 产 系统 的评 价 方 法探 讨
陈希 章 ,吴 晓峰 ,龚 华俊 ,白 颐 ,曲风 臣
( 石 油 和 化 学 工 业 规 划 院 ,北 京 1 0 0 0 1 3 )
国务 院 印发 的 《 能源 发 展 “ 十 二五 ” 规划 》 ( 国发
相对 节 能率 、经 济 火 用 效 率 、经 济 火 用 系数 以及 能 量
综合 梯 级 利 用 率 等 .本 质 上 都 是 从 单 纯热 力 性 能
指标 人 手 .仅 用单 一 的标 准 与 方 法对 不 同产 品或 能量 加 以 区分 .不 能科 学 描 述 复 杂 的联 产 系 统 的
性 能 特性
[ 2 0 1 3 ]2号 )提 出 加 快 能 源 生 产 和 利 用 方 式 变
随着 经济 的 发展 ,能 源 、环 境 问题 日益 突 出 ,
革 ,强化 节 能优 先 战略 ,构 建 安全 、稳定 、经 济 、
清洁 的现 代能 源产 业体 系
由此 而 诞 生 的能 源 、环 境 、经 济 等综 合 的评 价 准 则 受 到 重 视 专 家 们 试 图从 多 目标 综 合 层 面 来 评 估 煤化 工 热能 动力 多联 产 系统
联 产是 近 年来 多能 源互 补 与多 功能 综合 典 型代 表
煤 化 工 热 能 动 力 多 联 产 系 统 是 一个 多种 形 式
原 燃 料 及 电能 等能 源 输 入 、多种 形 式产 品及 热 能
动 力 等 能 量输 出 的复 杂 系 统 。在 此 过 程 中 .原 燃 料 、化 工 产 品 、热 能 动力 等 能 源 存 在 不 等 价 性 ,

双级耦合空气源热泵系统供暖经济性分析

双级耦合空气源热泵系统供暖经济性分析

双级耦合空气源热泵系统供暖经济性分析双级耦合空气源热泵系统供暖经济性分析近年来,环境保护和能源使用效率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人们对于更加环保和高效的供暖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

空气源热泵系统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供暖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而双级耦合空气源热泵系统则作为一种提高系统性能的技术手段,也在供暖领域逐渐得到应用。

双级耦合空气源热泵系统是将两台空气源热泵(一级热泵和二级热泵)串联或并联工作,通过一级热泵回收二级热泵排放的废热,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供暖效率。

这种系统在能源利用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更好地适应供暖的需求。

首先,双级耦合空气源热泵系统在供暖效率上相对于传统的空气源热泵系统有较大的提升。

传统空气源热泵系统在严寒条件下会面临着制热效率下降的问题,而双级耦合系统则通过回收废热,充分利用能源,提高了制热效率。

这使得双级耦合系统无论在何种气候条件下,都能够稳定高效地供暖。

其次,双级耦合空气源热泵系统在经济性上也有明显的优势。

虽然该系统的投资成本相对较高,但在长期运行中,由于其较高的热能利用率,可以实现较为显著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

尤其是在能源价格较高的地区,采用双级耦合系统供暖可以减少运行成本,从而节约能源费用。

此外,双级耦合空气源热泵系统对于环境保护也具备积极作用。

相对于传统的煤炭或天然气锅炉供暖方式,该系统无烟无火,不产生废气和污染物排放,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符合当前社会对于绿色环保的需求,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最后,双级耦合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值得关注。

由于该系统是由两台独立运行的热泵组成,互相协同工作,使得系统运行更加平稳可靠。

即使一台热泵出现故障,另一台依然可以正常工作,保证了供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双级耦合空气源热泵系统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供暖方式,具备较高的供暖效率和经济性。

它通过回收废热,提高了整个系统的供暖效率;在经济性上,通过节约能源费用实现了较为显著的节能效果;同时,它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可持续性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能源基准能源绩效参数

能源基准能源绩效参数
能源绩效参数
企业B关注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回收再 利用率、单次办公用品采购量等指标 ,通过这些参数来衡量企业内部的资 源利用效率和环保程度。
企业C的能源基准和绩效参数体系
能源基准
企业C与供应商合作,共同制定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能耗标准,确保从源头控制能源消耗。同时,企业 C还制定了工厂设施的能效标准。
能源绩效参数
PART 04
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能源 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体系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数据收集与整理
确定数据收集范围
明确需要收集的能源数据,包括电、水、气等各类能源的使用情 况。
建立数据收集系统
采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数据采集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 时性。
数据整理与分类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归档,以便于后续分析和比较。
能源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 设备性能、操作方式、维护状况等。
能耗
定义
能耗是指一定时期内所消耗的能源量,通常以单 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品能耗等指标来衡量。
影响因素
能耗受到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技 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降低途径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广节 能技术等措施可以降低能耗。
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 参数
https://
REPORTING
目录
• 能源基准概述 • 能源绩效参数介绍 • 能源基准与能源绩效参数的关系 • 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
数体系 • 案例分析 • 结论
PART 01
能源基准概述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确定能源绩效参数的基准值
能源基准为能源绩效参数提供了参考标准,帮助 企业或组织确定合理的能源消耗和排放目标。

SDC智能节能双循环空调产品介绍及节能率分析2011 0414

SDC智能节能双循环空调产品介绍及节能率分析2011 0414

双门下送风机组
双门上送风机组
节能模块
室内机型号
制冷量 机组尺寸(宽×深×高,mm)
机组重量(kg) 满负荷电流(A) 冷凝器型号(35℃)
风机台数 机组尺寸(宽×深×高)
机组重量(kg) 冷凝器型号(40℃)
风机台数 机组尺寸(宽×深×高)
机组重量(kg) 冷凝器型号(45℃)
风机台数 机组尺寸(宽×深×高)
艾默生商业秘密
3
艾默生 SDC 智能节能双循环空调产品介绍及节能率分析
示屏的主菜单上进入浏览各设定点、事件记录、图形数据、传感器数据,报警设置 等更详细的信息。用户界面操作简洁,多级密码保护,能有效防止非法操作。智能 控制器具有掉电自恢复功能,以及高/低电压保护。通过菜单操作可以准确了解各主 要部件运行时间。专家级故障诊断系统,可以自动显示当前故障内容,方便维护人 员进行设备维护。可存储 200 条历史事件记录,可以记录 MESSAGE(消息), WARNING(警告), ALARM(报警)三种事件。配置 RS485 接口,通信协议采 用信息产业部标准通信协议。友好的用户操作菜单界面可以使操作人员很方便的对 系统和报警状态进行查询及消声,机组的智能控制器具有声、光信息报警,标准报 警信息包括:高温报警、低温报警、高湿报警、低湿报警、系统高压报警、系统低 压报警、滤网堵报警、风量丢失报警、其他用户自定义报警等。机组信息可以通过 PC 机监控。
同 PEX P2055
同 PEX P2070
同 PEX P3090
1704×874×1970
2553×874×1970
570
650
930
53.5
61.3
77.7
LSF62
LSF4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多联产系统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多联产系统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2013年 序号
科研热词 1 联供联产系统 2 3 联供因子 4 联产因子 5 碳税 6 环境成本 7 煤基动力系统 8 火用分析 9 气体辐射 10 数值计算 11 层析结构化 12 宽带k分布 13 多联产系统 14 合成煤气 15 变工况 16 17 18 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 19 aspen plus 20 3e分析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科研热词 焦炉煤气 气化煤气 多联产 流程模拟 多联产系统 二甲醚 集成机理 适度转换 系统集成 甲醇 特性规律 多联供 多种能源输入 多种产品输出 合成气 ch_4/co_2重整
推荐指数 3 3 3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科研热词 碳汇 生物质 焦炭 热解 吸附
推荐指数 1 1 1 1 1
推荐指数 4 3 3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科研热词 联合循环 煤气化 模拟 多联产 甲醇 生物质气化 生物能源 多联产系统 二甲醚 ft合成 eud分析
推荐指数 2 2 2 2 1 1 1 1 1 1 1
200பைடு நூலகம்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科研热词 多联产 多联产系统 变负荷 系统集成 甲醇合成 焦炉煤气 气化煤气 四象限图 主导因素 (火用)分析 能源系统工程 联产系统 联产气 系统工程 石油焦 相对节能率 燃料电池 煤气化 炼焦 液相甲醇合成 流程模拟 水煤气变换 氢 方法论 循环经济 乙炔 excel dme-电联产 aspen与gt pro模拟

多联机系统的新风处理及其节能方式

多联机系统的新风处理及其节能方式
科 技 论 坛
多联机 系统 的新 风处理及其 节能 方式
王 宏 韬
( 辽宁省城 乡建设规 划 空 调 系 统 刚 刚 起 步 ,并 没 有 经 历 多长 的 发 展 时 间 ,在 开 始 时 , 多 联 机 空 调系 统 并 不 具 备 新 风 处 理 系 统 。 但 随 着 多 联 机 空调系统的使用范 围不断扩大,加上人们对生活 品质 不断提 出新的
【 关键词 】多联机 系统 ;新 风处理;节能方式
多联机系统 的全程 为制冷机容量可调 的直接蒸 发式空调系统 , 也可 以被叫做冷媒直接蒸 发式变频一拖多系 统。这种 系统十分方便 灵活,而且具有较好 的节 能作用,使用效果舒适 ,而且不需要有大 型 集 中机 房 就 可 以开 始 工 作 , 因 此 我 国空 调 市场 上 最 主 要 的一 种 空 调系统形式就是 多联机 系统。相对于传统 的中央 空调系统来说 ,多 联机系统和 单元 式空调器或者房间空调器更 加相 似 ,但是新风处理 的方式却 比传统 的中央空调系统更加 困难 。因此研究多联机系 统的 新风处理方 式和 节能方式对于 多联机 系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 的意

要求,多联机空调系 统开 始寻求新的 出路 ,在此背 景下,新风处理 系统开始被 引入到 多联机 空调系统 中。但是受技术 条件的限制 ,多 联 机 空 调 系 统 的设 计 难 点 也 正 是 如 何 将 新 风 系 统完 美 地 融 合 进 去 , 这也使得 目前 多联机 空调系统很难进一步扩大应用 范围。早期 的新 风系统使用方式 是将 普通室 内机作为新风机来进 行新风的处理 ,虽 然 这 种 方 法 十 分 简便 , 因 此 被 各 项 工 程 运 用 ,但 是 由于 普 通 室 内机 的盘 管 并 不 适 应 新 风 机 , 因 此 室 内空 气 处 理 的 质 量 并 不 能 达 到 预 期 , 而 且 还 会 给 压 缩 机 带 来 额 外 的 压 力 。 目前 比 较 成 功 的 新 风 处 理 方 式 主 要 是 采 用 热 回 收装 置 或 者 高 静 压 新 风 机 组 进 行 处 理 。 4 多联机系统新风供应方式 4 . 1 无 组 织 新 风 这 种 新 风 处 理 方 式 严 格 意义 上来 讲 并 不 算 是 新 风 供 应 , 因 为 它 并不设置新风系统 ,仅仅依靠 门窗缝隙的渗透或者开 窗引进新风 的 方 式 来 进 行 新 风 供 应 ,不 过 鉴 于 这 种 方 式 在 实 际 工 程 中有 较 多 的 运 用,因此在此进行分析 。不同的房间、楼层 由于受到 建筑 物本身热 压和风压的影响 ,进入 到室内的空气量有很大 的不 同,有 些房间即 便打开 了门窗也很难 引进 新风 。而直接 引入 的新风不 论是质量还是 数量都很难达到规 定的标准,而且直接 引入 的新风没 有经过处理 , 这就使得室 内空 调的负荷大大增加 ,而且冬季 极有可能造成供热量 不 足 的情 况 。夏 季 的 新 风 有 较 高 的湿 度 ,如 果 直 接 引 入 就 会 给 室 内 机 的除湿工 作带 来很大压力 ,室 内的相对湿度 很难达到标准 。因此 这 种 直 接 引入 新 风 的方 法 应 该 尽 量避 免 使 用 。 4 . 2 室 内 自吸 新 风 方 式 这种 方 式 通 过 换 用 新 风 组 件 ,将 新 风 引 入 室 内机 组 ,采 用 室 内 机 自吸 的 方 式 将 新 风 送 入 到室 内 。 一般 新 风 直 接 从 室 外 吸 取 ,最 多 进 行简单地过滤就送入到 室内,新风处理的所有负荷都 由室内机进 行承担,室 内机会 因此获 得较 大的除湿负荷 ,所 以这种方 式如 果处 在湿度较大 的地 区,室 内机就 很难对室 内的湿度进行有效控制 ,从 而影响空调 的效果 。新风 管可 以采用分层设置 ,也可 以集 中进 行设 置 ,如果室 内机 的数量 比较少 ,新风管也可 以根据 实际情 况分机组 进 行 设 置 。这 种 新 风 处 理 方 式 的 条 件 限 制 较 多 , 一般 只 适 用 于 天 花 板 嵌 入 风 管 内藏 型和 天 花 板 卡 式 嵌入 型 的 室 内机 。 4 . 3 采 用 专 用 新 风 处 理 装 置 目前的多联机系统 中有一种专 门处理 新风的室 内机 ,它依 旧采 用冷媒 直接 蒸发的方法进行制冷和制 热,并且 自身带有一定的机外 余压,可 以根据室 内外温度 的具体情 况和温差来进行供液量 的自动 调节,从而通过变频控制来实 现送 风量的有效控制 。在进行新风 处 理时有一点需要注意 ,由于机 组的制冷制热能力有一定 的范围,因 此如果室外状态发生 了变化 ,在进 行新风处理时新风 的状 态参 数也 会有所变化 ,应该根据焓一湿 图来进 行计算 。 4 . 4 采 用 新 风换 气 机 通过对 显热回收式和全热 回收式新风 换气机 工作情况的定量分 析 ,可 以得 出以下结论 :多联机空调系 统中新风 换气机有很好 的使 用效果 ,并且节能效果显著 ;和专用新 风处理装置相 比,新风换气 机 在进 行 新 风 的 供 应 时 ,会 给 室 内 机 带 来 一 定 的 负 荷 ,而 且 室 内机 的 除湿 工 作 加 大 ,室 内 的相 对 湿度 有 明 显 增 长 ; 在 冬 季 的新 风 供 应 中 ,新 风 换 气 机 可 以很 好 地 达 到 空 调 系 统 的 需 求 ,并 且 有 较 好 的节 能效果 ;两种新风换气机相 比,在 夏季全热 回收式新风换气机 有更 高 的节能效果 ,在冬季两 者没有太大的 区别 ;在冬季全 热回收式装 置不需要进行过 多的加湿工作 ,

多联机系统的新风处理及其节能方式

多联机系统的新风处理及其节能方式

多联机系统的新风处理及其节能方式【摘要】文章简单阐述了多联机系统的各种新风处理方式,并分析了它们的特点,针对节能的要求,重点分析了多联机系统中的新风换气机,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多联机系统中的新风换气机应用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新风供应方式。

文章还详细分析了这种新风换气机在冬季进行加湿所用到的新风供应方式问题。

【关键词】多联机系统;新风处理;节能方式多联机系统的全程为制冷机容量可调的直接蒸发式空调系统,也可以被叫做冷媒直接蒸发式变频一拖多系统。

这种系统十分方便灵活,而且具有较好的节能作用,使用效果舒适,而且不需要有大型集中机房就可以开始工作,因此我国空调市场上最主要的一种空调系统形式就是多联机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中央空调系统来说,多联机系统和单元式空调器或者房间空调器更加相似,但是新风处理的方式却比传统的中央空调系统更加困难。

因此研究多联机系统的新风处理方式和节能方式对于多联机系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多联机的特点多联机系统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90年代从日本传入我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的高新科技也在不断进步,多联机系统也得到了日益完善,因此目前正逐渐成为家用空调的主要选择之一。

多联机系统包括了智能控制技术、一拖多技术、节能技术、多重健康技术等等多种高新技术,和传统的家用空调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它只使用一个室外机,因此安装起来十分方便,而且不会给房屋造成美感的破坏,它的投资成本相对来说也更少。

它的操作系统也十分简便,可以通过网络控制技术对室内的空调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可以实现一台室外机控制多台室内机的要求。

它采用先进的变频技术,可以根据实际负荷的变化情况来调整压缩机的功率,从而实现节能要求,设备相对来说不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而且噪音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目前,多联机技术正在稳步发展之中,在未来的空调市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不过受技术条件限制,多联机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果不好好处理,极有可能比传统的中央空调系统更加耗能。

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解读

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解读

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解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是评定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根据2021年的最新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在我国不断提升,这对于推动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

能效标杆水平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同类产品或同类生产工序的最佳能源利用效率水平。

而基准水平则是指根据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规定的最低能源利用效率要求。

通过对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的监测和评估,可以有效地识别出能源消耗过高的环节,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在当前全球加速推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我国一直在致力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的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在不断提升。

各行业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的力度,通过采用高效节能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在工业领域,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能源消耗量也在增加。

提高工业生产的能源利用效率变得尤为重要。

各行业纷纷对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升级,采用更加节能环保的技术和设备,以提高整体的能源利用效率。

特别是在能源密集型行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改进,不断提升能效水平和基准水平,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交通领域,我国正在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具有低能耗、零排放的特点,可以有效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我国的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为建设节能型社会贡献了力量。

在建筑领域,能源消耗一直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我国开始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通过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减少建筑能耗,提高建筑的能效水平和基准水平。

加强建筑节能管理与监督,促进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助力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多联机系统的新风处理及其节能方式

多联机系统的新风处理及其节能方式

多联机系统的新风处理及其节能方式一、前言在空调使用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考虑空调的相关功能,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其节能效果,减少电能的消耗,多联机系统在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的同时还能减少投入成本的同时,减少能源的消耗。

二、多联机的特点该技术起源于上世纪80 年代初期,90 年代由日本传入中国,随着我国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变频等技术的发展迅速发展起来,成为目前家用空调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它集一拖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多重健康技术、节能技术等多种技术于一身,与传统空调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

它只用一个室外机,安装方便美观,并且投资少。

控制灵活方便。

它可采用网络控制技术实现各室内机的集中管理。

与传统的多台家用空调使用多个室外机分别控制相比,可控制多台室内机的起动与运行,使得控制更加灵活;并且可以采用变频技术根据负荷自动调整压缩机的功率,降低能耗,设备占用空间相对减少,噪音有效降低。

目前,多联机技术发展迅速,市场占有率大大提高。

虽然多联机空调系统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且需要的技术较为复杂,在技术上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对于采用多联机系统协调各个室内空调需要进行智能控制与优化运行。

由于各个蒸发器之间相互耦合、冲突,系统设计或者控制不好的话,其节能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造成比传统空调系统更加耗能三、新风系统设计空调系统中,新风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参数,是达到室内卫生标准的保证。

相对于传统的中央空调系统,多联机系统更接近单元式空调器或房间空调器,新风处理与常规中央空调系统不同。

设计中如果对新风供应注意不够,会使室内空气品质(空气新鲜度、洁净度、相对湿度等)无法保证,造成恶劣的卫生条件,多联机也就只能是单纯供冷、供暖的设备,也会影响到多联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因此,研究多联机系统的新风供给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新风处理中需注意,不能将专用新风室内机与普通室内机连接在一个系统中,也不能将普通室内机作为新风机组使用。

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的能量梯级利用率新准则

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的能量梯级利用率新准则
EC
。由 于它主要 从经 济角度 来区分 热与功
第 1期
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的能量梯级利用率新准则
3
热力系统。但是 , 火用 的概念是从热功转换的最大可 能性出发, 并不适合于用来描述制冷的能量转换利 用热力过程 , 而冷量与功的当量 火用值比值 ( A EC /AEP ) 也不能准确反映两者之间的不等价性。另外 , 冷 火用 与热火用的难以选择统一的基准环境 , 衡量两者价值 的基准常常是不同的。因此, 冷热电联产系统以
。相关的科技问题已成为能
[ 11 - 16]
源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与热点
, 例如 , 分布式
能量系统开拓与应用 , 冷热电联产系统集成理论、 系 统特性规律以及设计优化研究 , 热电冷联供系统技 术经济与效益分析等。主要的核心科技问题有 : 化 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和环境资源的互补问题 , 不同 热力循环的耦合问题 ( 包括热力循环与非热力循环 的耦合 , 正循环与逆循环的耦合 ) , 燃料化学能与物 理能和不同品位热能的综合梯级利用, 联产系统运 行特性与设计工况性能相悖问题、 并由此引起的系 统设置与储能措施和全工况优化调控问题 , 以及多 能源输入与多能量输出的多功能系统设计优化和评 估的基础问题等。但是 , 联产系统理论研究滞后于 工程应用发展, 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关的 基础问题急待深层次研究。特别是对联产系统性能
效率比热效率更合理之处就在于: 基于热力
学第一定律 的式 ( 1 ) 认为 冷或热与 功之间没 有区 别; 而式 ( 2) 对冷或热与功的品位或价值有不同的 评价 , 它通过 A EC、 A ER 和 A EP来表达的冷或热与功的 不同价值 , 并用热力学第二定律来定量评定的, 而且 A EC或 AER是一个与制冷或供热参数有关的变数。可 见, 火用 效率的确在热力学上更加正确地看待了冷或 热与功的不同 , 它注意到了功和冷或热在热力学方 面的不等价性 , 考虑了冷或热与功价值的当量 火用 值 比值 ( A EC /AECP或 AER /A EP ), 对有效冷或热等输出进 行打折扣 , 因此能够比较合理地从热力学角度评价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节能认证实施规则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节能认证实施规则
≥额定制冷量的 92% ≤额定制冷消耗功率的 110% 不应小于 GB21454 中节能评价值
依据 GB/T18837§5.4.5 GB/T18837§5.4.6 GB21454-2008
4.2.3 检验方法 依据 4.2.2 中表 1 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4.2.4 判定 进行检验的 3 项指标均应符合表 1 规定的要求,则可判定该型号产品符合节能产品认证要求,
产品认证模式为:产品检验+初始工厂检查+获证后监督。 认证的基本环节:
a) 认证的申请 b) 产品检验 c) 初始工厂检查 d)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e) 获证后的监督 3 认证申请 3.1 申请认证单元划分 按认证单元申请认证。相同型号的室外机和可能配套使用的、可以满足 IPLV(C)测试要求的 室内机共同组成一个申请单元。不同的生产场地产品为不同的申请单元。 3.2 申请文件 3.2.1 申请资料(CQC 提供,申请人填写) a) 正式申请书 b) 工厂检查调查表(附质量手册目录,组织机构图或组织描述等) c) 一致性声明 d) 产品描述及其他必要的产品说明文件 e) 品牌的使用声明(如使用商标做品牌,提交商标注册证明) 3.2.2 证明资料 a) 申请人/制造商/生产厂的注册证明(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等)(首次申请时) b)产品已获 CCC 认证证书复印件 c)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书复印件 d) 销售者和生产者、进口商和生产者订立的相关合同副本(申请人为销售者、进口商时) e) 代理人的授权委托书(如有) 4 产品检验 4.1 样品 4.1.1 选样原则 CQC 从申请认证单元中选取代表性样品进行检验。每个认证单元选择 1 套室外机以及可以满足 IPLV(C) 测试要求的最少数量、出风静压最高的室内机组合送样。根据需要,申请单元需送覆盖 型号进行差异试验。 4.1.2 样品数量 申请人按 CQC 的要求送样,并对选送样品负责。样品数量 1 套。 4.1.3 样品处置 试验后,相关资料存于检测记录中,样品按 CQC 有关规定处置。 4.2 产品检验的依据标准、检验项目及要求、检验方法 4.2.1 依据标准

13.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标识实施规则

13.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标识实施规则

附件13 编号:CEL 011—2016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标识实施规则1 总则1.1 本规则依据《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质检总局第35号令,以下简称《办法》)制定。

1.2 本规则适用于气候类型为T1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能源效率标识(以下简称标识)的使用、备案和公告。

本规则不适用于双制冷循环系统和多制冷循环系统的机组。

2 标识的样式和规格2.1 标识为蓝白背景的彩色标识,长度为109mm,宽度为66mm。

2.2 标识名称为:中国能效标识(英文名称为CHINA ENERGY LABEL),包括以下内容:(1)生产者名称(或简称);(2)规格型号;(3)能效等级;(4)制冷综合性能系数(W/W);(5)额定制冷量(W);(6)制冷消耗功率(W);(7)依据的能源效率强制性国家标准编号;(8)能效信息码;(9)能效“领跑者”信息(仅针对列入国家能效“领跑者”目录的产品)。

2.3 标识样式示例见附件1。

3 能源效率检测3.1 制冷综合性能系数、额定制冷量和制冷消耗功率等产品能效性能相关参数的检测方法应当依据GB21454的现行有效版本和附件2。

3.2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检测报告》(以下简称检测报告)的格式见附件3。

3.3 生产者或进口商可以利用自有检测实验室,或者委托依法取得资质认定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检测,并依据能源效率强制性国家标准,确定产品能效等级。

利用自有检测实验室确定能效等级的生产者或进口商,应当保证其检测实验室具备按照能源效率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的能力,并鼓励其取得国家认可机构的认可。

3.4 利用自有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的,应当提供实验室检测能力证明材料(包括实验室人员能力、设备能力和检测管理规范),已经获得国家认可机构认可的,还应当提供相应认可证书复制件;利用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应当提供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证书复制件。

建筑节能率的计算和转换关系研究

建筑节能率的计算和转换关系研究

2020年第12期(总第48卷第358期)建筑节能■标准规范与检测doi :10.3969/j.issn.1673-7237.2020.12.023收稿日期:2020-02-23;修回日期:2020-12-18建筑节能率的计算和转换关系研究殷健1,瞿海霞2(1.常熟市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江苏常熟215500;2.南京方园建设工程材料检测中心,南京320115)摘要:对当前建筑领域中的建筑单体节能率、相对节能率、本体节能率、综合节能率的术语来源、计算内容、原理进行梳理,并分析不同建筑节能率之间的关系,得出GB /T 51350—2019《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中的建筑本体节能率、建筑综合节能率以及“基准建筑”新的定义标准更加符合新时代建筑节能领域概念统一和推广。

关键词:建筑单体节能率;相对节能率;本体节能率;基准建筑中图分类号:TU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7237(2020)12-0129-03On Calculation and Conversion of Building Energy Saving RateYIN Jian 1,QU Hai-xia 2(1.Changshu Construction Quality Testing Center ,Changshu 215500,Jiangsu ,China ;2.Nanjing Fangyuan Testing Center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Nanjing 320115,China )Abstract :The term source ,calculation content and calculation principle of single building ’s energy saving rate ,relative energy saving rate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ment rate ,and comprehensive energy saving rate in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field are expounded.The conversion relationship among different building energy saving rates is analyzed.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nergy-saving rate of the building body ,the comprehensive energy-saving rate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new definition standard of “baseline building ”in the “Technical Standard for Nearly Zero Energy Buildings ”(GB /T 51350—2019)are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concept of uniformity and promotion of the field of building energy-saving in the new era.Keywords :energy-saving rate of single building ;relative energy-saving rate ;energy-saving rate of building body ;baseline building0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绿色建筑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对建筑的节能、健康、耐久等性能更加关注。

双套管气力输送系统运行节能分析与调整

双套管气力输送系统运行节能分析与调整

双套管气力输送系统运行节能分析与调整摘要:黔东电厂一期建设2*600MW型号:DG2028/17.45-Ⅱ3,型式:亚临界压力,一次中间再热的自然循环锅炉,双拱形单炉膛,“W”型火焰燃烧方式,尾部双烟道结构锅炉。

输灰系统采用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和生产的双套管密相气力输灰系统。

自投产以来,空压机单台炉运行时一直要运行3台空压机才能满足输灰系统的要求,达不到设计2台运行的要求,弯头磨损严重等,针对这几个现象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措施,调整后运行情况良好,综合效益十分明显。

关键词:双套管密相气力输灰系统;节能;调整1.黔东电厂除灰系统情况介绍黔东电厂2×600MW机组每台炉配两台电除尘器,该厂采用双套管密相气力除灰系统,每台炉设一个单元,每个单元系统设计出力为150t/h(出力为设计煤种的200%)。

电除尘器为双室五电场,共40个灰斗,每个灰斗下设一仓泵;一电场为8个仓泵,每4个仓泵为一组,两根母管输送至粗灰库;二、三、四、五电场每4个仓泵分为一组,每室共用一根输送母管至灰库,共两根输送母管;省煤器每4个灰斗为一组,与一电场对应共用一根输送母管至只省煤器灰斗,每台炉安装的仓泵为48个。

该厂输灰气源系统采用螺杆空压机和后处理设备等组成压缩空气系统。

布置有6台输送空压机,4运2备。

2.系统调整前存在的问题及分析该厂输灰系统采用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和生产的双套管密相气力输灰系统。

自投产以来单台炉运行时一直要运行3台空压机才能满足输灰系统的要求,达不到设计2台运行的要求,厂用电率一直居高不下。

2.1 调整前输灰系统运行状态单台炉运行时3台空压机运行,减压阀后调整压力0.35 MPa,各电场输灰管进气门前手动门全开;单个输灰管输灰压力最高0.15MPa。

2.2 运行分析经过对双套管技术的深入学习、厂家咨询、其他电厂的询问和了解以及3个多月的现场跟踪调整,分析原因如下:(1)对双套管密相气力输灰系统的理解不够深入双套管输灰系统的工作原理:在输灰管内上方增设一根辅助空气管,辅助空气管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开口,开口中安装节流板,飞灰在输送气的作用下,以较低的速度向前运动。

最新我国主要工业设备能效标准的节能潜力分析讲解

最新我国主要工业设备能效标准的节能潜力分析讲解

我国主要工业设备能效标准的节能潜力分析讲解终端用能产品的节能潜力——以能效标准提高我国终端用能产品的能源利用效率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梁秀英李爱仙概述提高终端能效是当前节能工作的重点改革开放之初,面对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能源紧缺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节能受到了必要的重视。

以1980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节约能源工作的报告》为标志,节能作为一项专门工作被纳入到国家宏观管理的范畴,同时国家成立了专门的节能管理机构,制定并实施了我国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长期指导方针,节能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后,能源供需关系出现了重大变化,特别是1997年我国能源供给首次出现相对过剩,解决能源短缺已不再是节能的驱动力。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逐步将消费者培育成为市场选择的主体,在新的市场条件下,能源供应和消费企业的节能观念随之发生转变,从减少能源的使用来弥补能源开发的不足转向通过提高用能产品的能效来寻求高质量的能源服务、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相应地,国家对节能工作的管理方针和思路也进行了重大调整,由过去对企业的直接管理转向引导性的间接管理,通过法规建设的强化、价格和市场手段的运用,向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以及保护消费者的方向转变,政府节能工作的重点由对企业的生产过程管理向终端用能产品管理转变,终端能源利用效率成为决定整个能源价值链最终的、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能效标准是促进终端能效提高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能效标准主要是指在不降低产品的其他特性,如性能、质量、安全和整体价格的前提下,对用能产品的能源性能做出具体的要求,从而限制高耗能产品的生产、销售和进口并最终将它们从市场中淘汰。

近年来,世界各国通过实施能效标准所取得的显著社会经济效益充分证明了能效标准对提高能效的积极促进作用。

美国、欧盟及其成员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菲律宾、泰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先后成功制定和实施了能效标准,从大量终端用能电器和设备的使用中产生了可观的节能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的节能率 第2部分:多能源互补驱动系统-最新国标

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的节能率 第2部分:多能源互补驱动系统-最新国标

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的节能率 第2部分:多能源互补驱动系统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多能源互补驱动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节能率的系统界定与统计范围、计算方法、系统评价的实施步骤与方法。

本标准所述多能源主要指:气体或液体化石燃料、气体或液体生物质燃料、氢、可再生电(光伏电和风电)、网电、外部工业余热、太阳热能等。

本标准不适用于纯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系统。

系统输入的网电仅限于用作风机、水泵的动力。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87—2009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GB/T 2589—2020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3484—2009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 17167—1997 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导则GBT 19001—2018 质量管理体系GBT 19001—2016应用指南GB/T 28750—2012 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通则GB/T 32910.4—2021 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第4部分:可再生能源利用率GB/T 33757.1—2017 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的节能率第1部分:化石能源驱动系统3 术语和定义多能源互补驱动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Multi-energies hybrid systems of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临近用户设置,各类以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氢能驱动的发电,并梯级利用、互补利用各类输入能源和系统发电余热联产冷和(或)热,且就地向用户输出电、冷和/或热的能源系统;以下简称多能源系统。

注:参考GB/T 33757.1-2017的术语和定义3.1修改。

统计报告期statistical reporting period统计用计时时段,为一个供冷季和一个供热季的连续运行年;以下简称报告期。

[多联机技术标准和要求]

[多联机技术标准和要求]

[多联机技术标准和要求]技术标准和要求一、技术要求:1.1产品规范及标准产品的设计、制造、性能、材料的选择和材料的检验、产品的测试等,都应按国内外通行的现行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规范执行。

若标准跟新则以新标准为准,包括但不限于:《空气冷却器与空气加热器》GB/T14296-93《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JGJ174-2010《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GB/T18837-2002《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xxxx-2008《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GB9237-200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GB4706.32-2004《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空调用通风机》GB/10080-88《空调与制冷用无缝铜管》GB/T17791-1999《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GB/T21087-2007《盘管耐压试验与密封性检查》JB/T9064-1999《旋转电机基本技术要求》GB755-2000《整体式机电一体化空调机组》JB/T-8544-1997《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GB/T18836-2002《一般通风用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JG/T22《采暖通风与空调设备噪声声功率级测定-工程法》GB9068-88/HS561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xxxx─93《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GB/T4942.2《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GB7251《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133841.2基本要求:1.2.1空调系统应在当地气象参数条件下,能满足多种运行负荷和工况的需要,达到室内设计参数规定的制冷、制暖效果。

1.2.2工作环境温度:1.2.3制冷运转范围:15℃~43℃(DB);制热运转范围:-15℃~15℃(WB)。

1.2.4设备应符合如下供电条件:三相交流电电压为380V±10%,单相电电压为220V±10%,频率为50HZ。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第11期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V ol.29 No.11 Apr. 15, 20092009年4月15日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09 Chin.Soc.for Elec.Eng. 1 文章编号:0258-8013 (2009) 11-0001-07 中图分类号:TQ 021 文献标志码:A 学科分类号:470⋅20双气头多联产系统的相对节能率及其参照基准林汝谋1,孙士恩2,金红光1,高林1(1.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 10019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市石景山区 100049)Energy Saving Ratio and Its Reference Performance Benchmark ofPolygeneration Systems With Two Kinds of Fuel GasLIN Ru-mou1, SUN Shi-en2, JIN Hong-guang1, GAO Lin1(1.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0, China;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100049, China)ABSTRACT: The method of evaluating the polygeneration system and the selection of reference performance benchmark are very important to analyze and optimize polygenertion systems, and the conventional thermal performance index cannot estimate the systems with multi-inputs and multi-outputs effectively.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estimating the polygeneration systems by energy saving ratio, and disclosed the defects of those methods. Then a new equation was proposed for deciding the reference performances benchmark, which was deduced from foundational thermodynamics equations and the definition of energy saving ratio. The benchmark was calculated semi- theoretically by the new equation with typical performance data of the reference systems. This method is easy and exact, which provide a better way to calculate reference performances benchmark for the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polygeneration systems.KEY WORDS: polygeneration system; mixing of two kinds of gas; energy saving ratio; reference performance benchmark摘要:多联产系统评价准则及其参照基准对系统集成开拓与设计优化至关重要,传统热力学性能指标难以全面科学地评估多能源输入、多功能系统性能特性。

文中概述了目前采用相对节能率来评价联产系统性能时通常的做法和存在问题,从热力学基本方程和节能率定义出发推导出参照性能基准方程,提出一个半理论性参照分产系统折合性能的新参照基准,它将众多参照性能指标集中起来以一个折合指标描述,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2005CB 221207)。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973 Program) (2005CB221207) 应用简便、又合理准确,为联产系统集成开拓与设计优化提供一个新的更好的参照基准。

关键词:化工–动力多联产;双气头共制;相对节能率;参照性能基准0 引言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是指通过系统集成将化工生产过程和动力系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完成发电、供热等热能转换利用功能的同时,生产替代燃料或化工产品,从而同时满足能源、化工以及环境等多功能、多目标综合的能源利用系统。

联产系统的本质特征是在联产概念基础上的系统集成,即通过对热工过程和化工过程的集成,达到更合理的燃料成分转化与能量利用,呈现出节能、环保、经济等可持续发展的鲜明特征,因而受到特别关注。

一些联产科研计划与示范工程项目正在实施,学者们进行了相关研究[1-21]。

有些国际组织和国家将联产系统作为洁净煤技术的战略选择,并拟依靠其来实现能源系统近零排放,如美国FutureGen等项目提出的虚拟能源工厂,就是多能源综合、CO2零排放的替代燃料–动力联产系统。

欧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制订了“兆卡”(thermic program)计划,其中最典型的多联产系统是Shell公司提出的合成气园(syngas park)项目,还在第6框架计划(FP6)中开发以气化为核心、CO2减排的电热氢联产系统。

澳大利亚在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fica- tion combined cycle,IGCC)基础上将煤发电、合成气产氢以及CO2控制联合,作为今后发展方向。

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制订了以氢能利用为2 中 国 电 机 工 程 学 报 第29卷目标的“国际能源网络”(WE-Net)计划,1998年提出了煤基气、液态燃料和电多联产(coal energy application for gas ,liquid & electricity ,EAGLE)项目,重点是各种合成气综合转化利用的煤–化工–电力联产系统,将多联产作为实现近零排放的和循环经济与氢经济的洁净煤战略技术。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发多联产系统,如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的“煤代油”联产系统,上海焦化厂的“三联供”系统以及兖矿集团的多联产项目等。

总之,多联产已成为世界能源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但是,多联产系统基础理论滞后于工程应用发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许多基础问题亟待深层次研究[1,19],如联产系统性能评价的问题。

化工和动力等产出的不等价性使它成为难题,而多能源输入(双气头整合)时能源的不同品质性则又使其变得更加复杂。

本文依托国家重要科研项目,开展双气头共制的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相对节能率及其参照性能基准的研究,为联产系统集成开拓与设计优化提供新方法和参照基准。

1 多能源的联产系统能源利用评价准则1.1 多能源互补的联产系统折合性能指标对于不同类型的能源动力系统,有各自描述系统性能特性的多功能性能指标[1],而对于多能源输入、多产品输出的联产系统的情况比较复杂(如 图1),至今没有一致认可的性能评价指标,常用的性能指标都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深入研究解决。

目前,评价多联产系统能源利用情况常用的性能指标,除了少数采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效率外[16],多采用系统相对节能率或折合性能指标[10-15,21]。

当能源动力系统存在多种能源输入和多种产空分 单元净化单元净化单元气化单元废锅合成单元粗甲醇5甲醇6分离器精馏排放功79 排气功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和 汽轮机膨胀器8未循环气蒸汽流; 功流;废物流。

3焦炉煤气煤空气N 2 O 2124循环气酸性气体颗粒物精馏 单元图1 合成煤气与焦炉煤气共制甲醇–动力联产系统流程图Fig. 1 Scheme of the polygeneration system for methanol and power based on coal gas and coke oven gas品输出时,若假定其中一种能源转换利用的性能指标与参照的分产系统(或过程)相同时,另一种能源利用性能指标就被称为联产系统的折合性能指标;或者,若假定一种产品的比能耗与参照的分产系统相同时,另一种产品的比能耗就成为联产系统的折合比能耗。

如对于双气头(合成煤气与焦炉煤气)整合的联产系统,则有:煤(或合成煤气)与焦炉煤气互补的发电系统的煤折合发电效率(假定焦炉煤气发电效率保持与分产系统相同时)为IGCC cog og c uc ()/(P P G H η=−)M (1) 式中:P cog 为联产系统的总发电量;P og 为为相同技术条件下以焦炉煤气为燃料的联合循环在消耗相等的焦炉煤气量时的发电量;G c 为联产系统消耗的煤量;H uc 为煤净比能,kJ/kg 。

化工–动力联产系统化工产品折合比能耗(假定发电系统的能耗保持与相同技术条件的分产系统相同时)为M cog P ()/q Q Q G =− (2) 式中:Q cog 为联产系统的总能耗;Q P 为联产系统中发电子系统的能耗;G M 为系统化工产品量。

可以看出,上述联产系统折合性能指标存在明显缺陷,将联产集成带来的好处统统归于一种产品,而主观地认为对另一种产品没有任何影响。

这样处理虽然简单明了,但与实际情况不符,是不合理的,因此,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系统相对节能率。

1.2 双气头整合的联产系统相对节能率对于一个双气头(如合成煤气和焦炉煤气或其他气体燃料)整合的多种能源输入、并有多种产品输第11期 林汝谋等: 双气头多联产系统的相对节能率及其参照基准 3出(电力和甲醇、二甲醚等化工产品)的化工动力联产系统,有下列性能指标:参照分产系统的能源利用率:ηD =(P D +Q DM )/Q D (3)Q D =G Dc H uc +G Dg H ug =P D /ηDcc +G DM q DM (4) P D =P cog =ηDcc Q DP =P Dc +P Dog =ηIGCC Q Dc +ηccog Q Dog (5)Q DM =G DM q DM (6) Q Dc =Q Dcg (1/ηl )=G Dcg H ucg (1/ηl ) (7)式中:P D 为分产系统总功率,kW ;Q DM 为分产系统产生总化工产品化学能,kJ/s ;Q D 为输入分产系统总热量,kJ/s ;ηDcc 为分产系统发电效率;ηIGCC 为燃煤IGCC 系统发电效率;ηccog –燃用焦炉煤气联合循环发电效率; G DM 为分产系统甲醇量,kg/s ;q DM 为分产系统化工产品比能耗,MJ/kg ;Q Dc 为分产系统煤的化学能,kJ/s ;Q Dcg 为分产系统合成煤气不含显热时化学能,kJ/s ;Q Dog 为分产系统焦炉煤气的化学能,kJ/s ;ηl =Q cg /Q c 为冷煤气效率;H ucg 为合成煤气净比能,kJ/k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