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工程知识点汇总

1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方法学:三要素

1.1软件工程:应用系统化的、规范化的、可度量的方法来开发、运行和维护

软件,即将工程应用到软件;对的各种方法的研究

1.2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

软件的学科

1.3软件工程三要素是:方法、工具、过程

软件工程的方法:是指完成软件开发各项任务的技术方法

软件工具:是指为软件工程方法的运用提供自动半自动的软件支撑环境

软件工程过程:是指将软件工程方法和工具综合起来以达到合理、及时地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这一目的

2软件工程的原则包括:模块化原则、信息隐蔽原则、抽象化原则、模块独立原则(内聚、耦合)、依赖倒转原则、开闭原则等

2.1模块化原则: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为若干

模块的过程。模块是程序中相对独立的成分,一个独立的编程单位,应有

良好的编程接口,模块的大小要适中,模块过大会使模块内部的复杂性增

加不利于模块的理解和修改,模块过小会导致整个系统表示过于复杂,不

利于控制系统的复杂性。

2.2信息隐蔽原则:采用封装技术,将程序模块的实现细节隐藏起来,使模块

接口尽量简单。

2.3抽象化原则:抽取事物最基本的特性和行为,忽略非本质细节,采用分层

次抽象,自顶向下,逐层细化的办法控制软件开发过程的复杂性。

2.4模块独立原则:是指每个模块只完成系统要求的独立子功能,并且与其他

模块的联系最少且接口简单。要求在一个物理模块内集中逻辑上相互关联

的计算机资源,保证模块间由松散的偶合关系,模块内部有较强的内聚性,

这有助于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即:高内聚低耦合)

2.5依赖倒转原则: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

2.6开闭原则:软件实体应该是可扩展的,但是不可以修改。即对于扩展是开

放的,对于更改是封闭的。

3软件开发模型:瀑布模型;快速原型;喷泉模型;各种模型的工作原理、阶段、每阶段任务、特点、示意图;

软件开发模型(也称为软件过程模型):是从软件项目需求定义开始直至软件经

使用后废弃为止,跨越整个生命周期的系统开发、运行和维护所实施的全部过

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

3.1瀑布模型(又称线性模型):

3.1.1工作原理: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

流水,逐级下落。

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是后一阶段工作开始的基础.所以,每个阶段都必须交

出合格的文档,必须对前阶段的工作进行评审,前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才可

以开始后一阶段的工作

3.1.2阶段:

计划时期: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

开发时期: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

运行时期:运行和维护

3.1.3各阶段任务:

1.需求分析和定义

在软件项目进行过程中,需求分析是从软件定义到软件开发的关键步骤,是今后软件,开发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用户对软件产品进行验收的基本依据。需求分析和定义是以用户需求为基本依据,从功能、性能、数据、操作等多个方面,对软件系统给出完整、准确、具体的描述,用于确定软件规格。

2.软件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的定义,确定系统的结构,进行系统的概要设计和各部分的功能与结构的详细设计。

3.编码与单元测试

在这一阶段,根据软件设计文档完成了程序模块或程序单元的编码。

通过程序单元测试,验证其是否满足设计规范。

4.集成和系统测试

程序模块或程序单元被组装集成起来成为一个软件系统,然后进行系统测试。测试完成后即交付用户使用。

5.运行和维护

通常这是软件生命周期中最长的一个阶段。如果在运行期发现了软件的错误,就要修改软件,可能会重复上述某个或多个阶段的活动。

3.1.4特点:

①顺序性、依赖性:下一阶段依赖上一阶段的完成。

②推迟实现:阶段任务结束形成文档,并审核后方能进行设计任务,将程

序的实现推迟进行。

③质量保证:文档完整、文档评审,避免错误积累与放大效应。

3.1.5示意图:

3.2快速原型

3.2.1工作原理:

快速原型是利用原型辅助软件开发的一种新思想。经过简单快速分析,快速实现一个原型,用户与开发者在试用原型过程中加强通信与反馈,通过反复评价和改进原型,减少误解,弥补漏洞,适应变化,最终提高软件质量。

废弃型:也称快速建立需求规格原型法:先构造一个功能简单而质量要求不高的模型系统,针对这个模型系统反复的进行分析修改,从而形成较好的设计思想,据此设计出更加完整、准确、一致可靠的最终系统,系统构造完成后,原来的模型就被废弃

追加型:也称快速建立渐进原型法。它采用循序渐进的开发方式,对系统模型作连续精化,即先构造一个功能简单而且质量要求不高的模型系统,最为最终系统的核心,将系统需要具备的性能逐步添加上去,通过不断地扩充修改,逐步追加新的要求,直至所有性能全部满足,此时原型模型也就是最终的产品。

3.2.2阶段及任务

原型快速分析:是指在分析者和用户的紧密配合下,快速确定软件系统的基本要求,根据原型所要体现的特性(总体结构、处理功能、模拟性能、界面形式等),描述基本需求规格说明,以满足开发圆形的需要。

原型构造:在快速原型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基本需求规格说明,忽略细节只考虑主要特性快速构造一个可运行的系统。

原型运行与评价:是软件开发人员与用户频繁通信、发现问题、消除误解的用药阶段,目的是验证原型的正确程度,进而开发新的并修改原有的

需求。

原型修改:根据评价原型的活动结果进行修改。若原型未满足需求说明的要求,说明对需求说明存在不一致的理解或实现方案不够合理,则根

据明确的要求迅速修改原型。

3.2.3特点

1.增强了软件开发人员和用户对系统需求的理解,便于将用户模糊的功能需求明确化

2.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学习手段

3.易于确定系统的性能,是理解和确定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良好工具

4.按照快速建立渐进原型法建立的原型即为最终的产品

利用快速原型化技术可以为软件开发提供一种完整、灵活、近似动态的需

求规格说明方法。

3.2.4示意图

3.3喷泉模型

3.3.1工作原理:喷泉模型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动力,以对象为驱动的模

型,主要用于描述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该模型认为软件开发过

程自下而上周期的各阶段是相互重叠和多次反复的,各个开发阶段没

有特定的次序要求,并且可以交互进行,可以在某个开发阶段中随时

补充其他任何开发阶段中的遗漏。

3.3.2阶段

3.3.3每阶段任务

3.3.4特点:喷泉模型体现了软件创建所固有的迭代和无间隙的特征。迭

代指系统中某个部分常常重复工作多次,无间隙指活动之间没有明显

的间隙,如在分析和设计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3.3.5示意图

4软件生命周期:阶段、各阶段功能、所涉及的内容(图、工具和文档)

4.1软件生命周期:是指一个计算机软件从功能确定、设计到开发成功投入使

用,并在使用中不断地修改、增补和完善,知道被新的需求所替代而停止

该软件的使用全过程。

4.2四个工作阶段:

初始阶段:建立业务模型,定义最终产品视图,并且确定项目的范围。

精化阶段:设计并确定系统的体系结构,制定项目计划,确定资源需求。

构建阶段:开发出所有构件和应用程序,把它们集成为客户需要的产品,

并且详尽地测试所有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