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渗透德育教育案例汇编
数学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数学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哎呀呀,说起数学德育渗透教学案例,那我可得好好给你讲讲啦!
有一次在课堂上,我们正在学习几何图形,就像探索一个奇妙的图形世界一样。
我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个三角形,像不像我们生活中的某个东西呀?”同学们有的说像屋顶,有的说像三明治。
这时候,平时调皮捣蛋的小明突然说:“老师,那圆形像不像我爱吃的大饼呀!”哈哈,这孩子,真逗!我笑着说:“小明呀,你说得太对啦!那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要珍惜粮食,就像对待我们的数学知识一样认真呀?”同学们都纷纷点头。
接着我们在做练习题的时候,有个同学不小心把答案写错了,着急得都快哭了。
我走过去轻轻拍拍他的肩膀说:“别着急呀,这只是一个小错误,就像我们走路偶尔会摔一跤一样,爬起来继续往前走就好啦!”然后我耐心地给他讲解,看着他恍然大悟的表情,我心里也特别开心。
还有一次,我们分组进行数学竞赛,每个小组都齐心协力,那场面,真像一场激烈的战斗呀!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
小红平时数学不太好,在小组里有点担心拖后腿,可是其他组员都说:“别怕,我们一起努力!”最后他们小组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小红笑得像朵花儿一样。
这不就是数学德育渗透的很好例子嘛!通过这些小小的事情,让同学们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还懂得了团结、勇敢、坚持和珍惜。
数学不只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和公式,它也可以充满温暖和力量呀!难道不是吗?
所以呀,我们要善于在数学教学中找到那些可以渗透德育的点,让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能成长为有良好品德的人。
这样的教学才更有意义,更能让孩子们受益终身呀!。
教学案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案例
教学案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案例教学案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案例XXXXXX《数学课程标准》在分类目标中指出:“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研究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研究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那么如何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在数学统计教学中渗透德育,下面就结合教学案例谈一下浅薄的认识。
案例:在教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一课时,教材在94页提供了4种颜色的花,让学生统计喜欢哪种颜色的花。
教学完例题,学生已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教师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把统计知识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师:我们的学校是花园式的学校,你们在校园里都见过那些树?生:柳树、桃树、银杏树。
师:你们知道这些树各有多少棵吗?生:不知道。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块去统计校园里的树。
经过实践活动,师生共同收集、整理出了数据,银杏树22棵,柳树8棵,桃树12棵。
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你能想到什么?生1:银杏树比柳树多14棵。
生2:桃树比银杏树少12棵。
生3:柳树和桃树共18棵。
学生提出并解决了很多数学问题,教师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追问了一句:“在统计校园的树时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生1:我们的学校很美,我很喜欢这个学校。
生2:我们的学校是花园式学校,我们要爱护校园里的花草树木。
师:我们的学校很美,我们要爱它。
我们的生活中填塞了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从小就要学好它。
反思;一、体会应用,对学生进行研究目的教育宏伟的目标发生宏伟的毅力。
”“坚强的意志源于高尚的幻想。
”教师应通过活泼形象的头脑教育,以及数学知识在日常糊口、生产扶植和科技等方面的广泛使用,不断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变更他们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研究目标教育。
比如:案例1中学生通过对校园里树木的统计,不但体会到糊口中处处有数学,还遭到了头脑的熏陶,发生了爱校、爱护花草树木的情绪。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中,教师通过介绍不同场景下的时间和分针位置,让学生认识时间和分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时间和珍惜时间,例如:“你们每天有多少时间在玩游戏?如果把这些时间用来研究,你们会更聪明哦!”这样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珍惜时间、利用时间的好惯。
案例四:[数学竞赛]四年级数学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
在竞赛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竞赛中感受到成功和失败的快乐和挫折,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竞赛结束后,教师还组织学生分享竞赛经验和感受,让学生互相研究和借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上案例都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研究数学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惯。
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科研究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本单元的课堂中,我让学生回家记录自己的作息时间,并制成时间表。
在课堂上,我鼓励同学们互相交流,了解彼此的生活安排。
我们思考了哪些地方可以更合理地安排时间,是否有浪费时间的地方。
我们分享了好的例子,例如有些同学不仅列出了日常生活,还合理规划了课后的体育锻炼时间。
有些同学完成家庭作业用的时间很少,而有些同学要花很长时间,我们探讨了原因,并请做作业又快又好的同学分享经验。
通过交流和借鉴,每个同学修正了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养成了合理利用时间的好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而不仅仅是育才。
在每堂课中,我们应该渗透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
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恰到好处地进行思想教育是每位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从知识中受到教育,而且可以从教师的态度、作风和情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教育,从而达到育人的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种解法即代入消元法,下面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一起来研究一个有趣的数学题目。
生1(迫不及待地):老师是什么问题啊?师:同学们,《孙子算经》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数学著作。
是我国古代《算经十书》之一,许多问题浅显有趣。
其中“鸡兔同笼”流传尤为广泛,它还漂洋过海流传到了日本等国呢!师: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和兔在同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三十五个头;从下面数,有九十四只脚。
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同学们你们会解吗?……【同学们一阵思考讨论后】生2:老师,我会解。
(用小学算术方法求解)生3:老师我有另外的解法。
(学生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学生小组讨论非常激烈】生4:用今天所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这个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
设鸡有x只,兔有y只,则根据题意有:,用代入消元法解这个方程组得。
师:同学们的解法都很好,特别是生4的解法,他把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都应用进来了,使我们更容易理解。
那你们知道孙子是如何解答这个“鸡兔同笼”问题的吗?【学生们流露出迫切想知道的神情】师:原来孙子提出了大胆的设想。
他假设砍去每只鸡和每只兔二分之一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而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
这样,“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而每只“鸡”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1,每只“兔”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2。
由此可知,有一只“双脚兔”,脚的数量就会比头的数量多1。
所以,“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的数量与他们的头的数量之差,就是兔子的只数。
生5:孙子真伟大啊,《孙子算法》真棒!师:孙子的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
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生6:老师,什么是化归法啊?师: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数学课渗透德育教育案例汇编
学习-----好资料数学课渗透德育教育案例——列方程解应用题王春秀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数学课渗透德育教育案例列方程解应用题王春秀一、学生起点分析:通过前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通过分析简单问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出方程解应用题,初步掌握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但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常常会遇到一下困难,就是从题设条件中找不到所依据的等量关系,或虽能找到等量关系但不能列出方程。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课以“希望工程”义演为例引入课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借助列表的方法分析问题,体会用图表语言分析复杂问题表达思维方法的优点,从而抓住等量关系“部分量之和等于总量”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抽象的符号变换应用等活动,展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因此,本节教材的处理策略是:展现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检验解的合理性。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借助表格学会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体会间接设未知数的解题思路,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必须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希望工程义演中的数学问题的探讨,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同时,从情感上认识希望工程,懂得珍惜今天的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景引入;第二环节:活动探究;第三环节:运用巩固;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内容:出示六幅图片如下: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共出示教材情境:某文艺团体为“希望工程”募捐组织了一场义演,(图成人票与学生票各售出多少张?张票,筹得票款6950元.1000售出如上)什么是“希望工程”?“希望工程”是一项扶贫工程,通过社会集资,帮助贫困地区的失学促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改变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儿童继续学业,发展。
数学德育渗透案例
数学德育渗透案例 How long is forever? Who can tell me三年级上册德育渗透案例周长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1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2使学生建立周长的观念;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周长含义的形成过程;体验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知识内在的美;陶冶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突破方法: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来突破..难点:周长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突破方法:情景教学与直观演示的方法..教具准备钟面、树叶、作业卡、若干平面图形、多媒体课件、绳子、学生准备尺子..教学策略本节课的教学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周长的概念是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本节课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对周长的意义从初步的感知一步步变为深刻的理解..学科与德育有效融合点在教学设计中利用学生们非常喜爱的情境引入新课;介绍学生认识一位新朋友:小蚂蚁..通过小蚂蚁的行动和语言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长”这两个词语;把比较陌生的知识和平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了;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的数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等操作活动;既培养学生动脑又培养学生动手动笔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培养学生好学、乐学、善学的优秀学习品质..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知识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知识形成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课件2、它是一只喜欢运动的小蚂蚁..瞧;它已经整装待发;开始锻炼了..课件:蚂蚁绕树叶跑同学们要认真看小蚂蚁是怎么运动的..设计意图:由小蚂蚁这只可爱的小动物引入新课;能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动画的形式出现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所以观察和倾听也很主动积极;为后面学习新知;做好了充分心理准备..3、小蚂蚁告诉了我们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周长”..板书课题..4、说说你对周长的理解..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已备在后面的教学中不断补充和完善学生对周长含义的理解..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一初步感知;理解周长..1、通过观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1 课件:播放赛车绕跑道跑一周..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帮助学生把话说完整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让学生说一说;一方面了解学生对周长的认识程度;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完善对周长的认识..2 课件:出示不规则泳池;逐步完善周长的含义..你能指出它的周长吗2、亲身参与;体会周长的含义..出示一组图形;学生小组活动;在小组内说一说、找一找每个图形的周长3、小结周长的含义..我们把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叫做它的周长..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周长的活动;强化学生对周长的理解..二自主探究;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我们认识的这些图形的周长;你们想自己测量这些图形的周长呢1、出示:长方形..你打算怎样测量长方形的周长说说你的想法..1、学生分小组测量并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2、学生汇报测量和计算结果;每种图形分别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和计算的..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测量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周长的理解;特别是在对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中;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2、出示:圆形问:那象这样的图形还能象刚才那样量吗怎样才能量出圆形的周长呢你打算怎样做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1、同桌合作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教师巡视;并及时辅导帮助..2、全班交流汇报测量结果和方法..3、提问小结:什么图形可以直接用直尺测量什么图形不能用直尺测量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汇报;了解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各种图形特征的把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找生活中的周长 ..1学生说说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与生活;又应用与生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2课件:A、树桩面一周的长..B、小朋友的胸围、腰围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周长;你能找一找吗腰围、胸围、头围……2、思考题:把一张长方形纸沿对角任务撕开;这两部分的周长相等吗课件先猜一猜;再播放课件演示验证..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四、课堂小结;评价反馈..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深化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板书设计周长的认识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叫做它的周长..贴各种图形数学德育渗透案例砚山镇中心校三年一班2017.12。
小学数字教育德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本文将以一个小学数字教育德育案例为例,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在数学学习上一直表现较好,但性格较为内向,不太善于与人交往。
在一次数学课堂上,教师发现小明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便主动询问他。
小明表示自己不太会解题,因为他没有掌握解题思路。
教师意识到小明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困难,便决定在教学中关注他的德育教育。
2. 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分数的概念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蛋糕”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在游戏中,小明积极参与,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游戏,小明的合作意识得到了提高。
(2)关注个体差异,培养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针对小明的学习特点,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例如,在讲解分数的加减法时,教师让小明先尝试解答,即使他的答案不正确,教师也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小明的努力下,他逐渐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并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通过这个过程,小明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
(3)培养创新思维,激发潜能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时,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出自己独特的图形。
小明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图形设计。
教师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他继续发挥自己的潜能。
(4)注重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例如,在讲解面积和体积的概念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和计算。
小明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测量和计算的方法,还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通过实践,小明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3. 教学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德育教育,小明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他变得开朗自信,善于与人交往。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案例三篇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案例三篇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案例一篇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学科渗透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渗透德育,笔者谈谈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可以介绍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二年级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要使学生知道已学过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能满足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需要;三年级教学三步计算式题时,可以介绍小括号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在运算顺序中的作用;四年级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时,可以介绍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应用;五年级教学比例尺时,可以介绍按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以及按比例尺绘制图纸,在建筑、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
通过教师简明扼要的介绍,要使学生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逐步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祖国和爱科学的教育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例如:一年级教学准备课、5的认识、10的认识时,教师可利用插图为媒体,将画面编成数学小故事,通过对画面的处理,对学生进行爱校、爱国教育。
中年级教学读数、写数时,可以有选择地介绍我国的地形概况,如我国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长6300千米,等等。
中、高年级在教学应用题时,可以根据应用题中所反映的日常生活、工业、农业、交通、教育、科技等方面有说服力的数据,经过比较、分析,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雍妮瑛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所以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外,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案例一:[分桃子]二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认识平均分”一课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6个桃子,你和你的爸爸妈妈吃,你准备怎么分?为什么?”生1:爸爸1个,妈妈1个,我吃4个。
师:这个小朋友把6个桃子分成了1个,1个和4个。
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呢?生1:因为我最喜欢吃桃子了,爸爸妈妈肯定给我多吃。
师:还有不同分法吗?生2:我准备分给爸爸2个,妈妈2个,我自己2个。
师:这个小朋友是把6个桃子分成2个,2个和2个,你为什么这样分呢?生2:“我,爸爸,妈妈,每人都是2个,一样多,这样谁也不吃亏。
”师:还有不同分法吗?生3:我准备给爸爸3个,妈妈2个,自己留1个。
师:他把桃子分成了3个,2个和1个。
你为什么自己只留1个呢?生3:因为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很辛苦,所以我要多给他们。
师: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除了教授学生有关“分”和“平均分”的数学知识外,还渗透了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良好习惯。
案例二:[有趣的七巧板]二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有趣的七巧板”这一课时,教师介绍七巧板:七巧板是古时候中国人发明的一种非常有趣的玩具,利用它可以重新组合成很多种不同的图形,外国朋友对我们中国的七巧板也很感兴趣,还给它取了个神奇的名字,叫做“东方魔板”。
你们想认识它吗?教师对七巧板历史的介绍可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鼓舞学生不断探索、不断追求得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态度。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案例故事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案例故事案例分析事件一:该同学从升入初中以来对学习没有兴趣,对校规校纪不遵守。
在刚升入七年级,学校屡次强调不准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该学生一次数学课上公然玩手机还发出了声音影响了我的讲课,我将其手机收到讲桌上,该学生直接站起来走到讲桌上拿起了自己的手机,在我管教的过程中锁上了教室的门,并与我动手将我的手抓伤。
事件二:该同学一次和同学产生矛盾,两人大打出手,事后被政教处批评教育,再此过程中,该学生不仅不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将班级所有学生平时的一些没有被老师发现的小问题都揭发一遍,被班级学生知道后引起了公愤,导致在班级没有声望没有朋友。
事件三:该学生在一次假期中没有完成数学作业,开学第一天早上到校后在楼梯值日,突然跑回教室,拿起自己藏在书包里的手机给他的母亲打了一个电话,说自己没有完成作业不想念书了,之后并未请假,翻墙出了学校私自坐车回家。
事件四:七年级上学期该学生在校园附近的商店赊欠零食等共计金额一百余元,七年级下学期不仅没有还钱,还继续赊欠,家里并不知道该情况,一次因为家里给的零花钱少了还对其母亲大声呵斥,将母亲给拿的上学要交的伙食费扔在家里,扬言要辍学外出打工。
该学生还有很多问题行为,再此不一一列举。
解决方案第一:我与该学生也多次交谈,经过几次交谈后该学生打开心扉,向我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他说自己对学习没有兴趣,所以不爱学习,课堂上还想要得到老师的关注所以违反纪律。
对此,我告诉该学生,要向老师记住你关注你,可以做一些自己擅长的事得到老师的夸奖,他说自己爱读课外书,我建议他到图书室多借一些课外书,他说自己爱劳动,我建议他多帮助其他同学、帮助班级做一些劳动,这样有助于化解他与学生之间的矛盾,获得友情。
第二:我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上经常由数学问题发展到现实问题并上升到道德知识。
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他。
并且对他多多的关注,让他找到自身的价值,不断发现其闪光点。
多鼓励他,让他找到自己的优点,多展示自己。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案例范文(通用4篇)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案例范文(通用4篇)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案例篇1说起小学数学中的德育渗透,大家脑中或许会闪过牵强附会四个字。
因为数学似乎没有语文学科中俯拾皆是的德育资源,也没有音美学科中覆盖全程的美育渗透。
其实,不然,真正深入到数学学科中,你就会发现,数学中的德育内容不仅全面,还有极强的说服力。
若其他学科的德育是以情动人居多,则数学学科中的德育是以理服人为上。
数学从内容到思想方法都充满了唯物辩证法。
数学思维的训练使人的思维逐步具有广泛性、深刻性、组织性、批判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这使学生受益终身。
数学发展史中那些辉煌灿烂的成就足以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
数学习题中也有很多关于环保、互助、爱国、爱家等德育素材,这些信息提供的数据和实实在在的计算,最具说服力、最真切。
现在只谈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两个的案例:案例1:让学生进入数学的角色情景,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自信心、责任心。
又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在A班上第一节数学课。
学生放松两天后,躁动的心尚未平静,加之又是节稍显枯燥的计算练习课,教室中凳子吱呀不停,小声说话的声音不断。
我便也有些烦躁起来,连吓带哄地领着学生做到课本40页第3题。
题目提供了这些信息:二年级198人,三年级270人,四年级201人,五年级281人,他们要去儿童剧场看电影,剧场能容纳500人,问题:哪几个年级安排在一起合适?需要安排几场?我让学生先读题目,他们个个有气无力。
再让读一遍,读得还是很勉强。
读完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解决问题?等了片刻,举手者寥寥无几。
叫了一个学生,陈述自己的想法,其他学生似听非听,漫不经心。
看着学生茫然又漠然的眼神,耐着性子领着说了一遍,又问了几个学生,还是说不太清楚,看到花费了这么多时间,效果却不好,心中非常窝火,忍不住又批评了学生几句。
如此这般,折腾掉不少时间,下课铃响了,预定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带着沮丧的心情来到B班,准备上今天的第二节数学课。
看着那些在课间游戏时活蹦乱跳的孩子,忽然觉得刚才的发火多么可笑!浪费时间,破坏心情!这么小的孩子,前面说完后面忘,生气发火只是做了无用功,何苦!想到此,我调整了心态,微笑着面对孩子们。
小学数学老师德育故事或案例三篇
小学数学老师德育故事或案例三篇故事一:李老师的奇妙数学课李老师是一位小学数学教师,他热爱教学,对学生的成长也非常关注。
他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
一天,李老师上课讲解几何知识,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设计了一个特别的活动。
李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些彩色软木棍和橡皮筋,并要求他们利用这些材料组装出一个立体图形。
学生们兴奋地开始动手,通过讨论和合作,他们互相帮助,创造出了各种立体图形,如立方体、长方体、金字塔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复习了几何知识,还锻炼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李老师通过这个活动,成功地将德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故事二:王老师的关怀与鼓励王老师是一位细心而受学生喜欢的小学数学老师。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重视学生成长的每个环节。
有一次,一位学生小明因为个人问题表现得郁郁寡欢,成绩也有所下降。
王老师并没有责怪小明,相反,他主动找到小明,关切地询问他的情况,并提供帮助。
王老师鼓励小明积极面对困难,相信他的潜力,并给予他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他每天和小明交流,倾听他的心声,帮助他排解压力,并耐心地解答他的问题。
通过王老师的关心和鼓励,小明逐渐摆脱了困境,恢复了自信,成绩也逐渐提升。
而且,王老师还鼓励小明主动参与学校的公益活动,培养他的社会责任感。
小明在王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关爱下,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并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一致赞誉。
故事三:张老师的生活实践教育张老师是一位富有创意和思想活跃的小学数学教师,他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他设计了一系列生活实践教育活动。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时候,张老师组织学生们参观了一家面包店。
学生们亲自体验面包的制作过程,学习如何将整个面团分割成相等的份额,了解分数的实际运用。
这样的活动既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分数的概念,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
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案例背景在中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德育渗透是指将德育元素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在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案例描述案例一:数学课上的公平原则一位中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课的教学时,注重强调公平原则。
他在讲解数学问题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公平性,并与学生一同探讨公平原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他引用了分配公平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配有限的资源。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理解了数学概念和问题解决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公平意识和价值观。
他们在将来的生活中更加注重平等和公正,并能够在面临选择时做出公平的决策。
案例二:数学竞赛中的团队合作一所小学举办了一场数学竞赛,其中有个题目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来解决。
这个题目需要学生相互协作,共同解决复杂的数学难题。
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要发挥个人的数学能力,还要和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他们需要协商解决方案,分工合作,并最终达成共识。
通过这个竞赛,学生们不仅提高了数学水平,还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他们学会了互相信任,尊重他人的意见,并能够在团队中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案例总结以上两个案例展示了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效果。
通过在数学课堂中注重公平原则和团队合作,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德育渗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还能增强他们的学科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在数学教学中适用,也可以在其他学科中进行实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精选5篇)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三角形相似复习》德育渗透教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复习巩固相似三角形知识,掌握测量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旗杆高度的活动,巩固相似三角形有关知识,累积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建模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相似以及已学过的知识对国旗高度的测量,培养学生要珍惜和平的时光,热爱学习,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复习相似三角形的主要性质?2、当你走进学校,仰头望着操场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你也许想知道操场旗杆有多高?我们知道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首先请同学量出太阳下自己的影子长度,旗杆的影子长度,再根据自己的身高,计算出旗杆的高度。
(100页图24.1.1)如果在阴天,你一个人能测量出我们国旗旗杆的高度吗?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例1.书.P.98试一试.如图所示,站在离旗杆BE底部10米处的D点,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AB与水平线的夹角∠BAC=34°,并已知目高AD为1米。
现在请你按1:500的比例得△ABC画在纸上,并记为△A1B1C1,用刻度尺量出纸上B1C1的长度,便可以算出旗杆的实际高度。
你知道计算的方法吗?B1BACE二、合作交流、尝试练习A1C1D例2.为了测出旗杆的高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案,并测得图(a)中BO=6m,OD=3.4m,CD=1.7m图(b)中CD=1m,FD=0.6m,EB=1.8m图(c)中BD=9m,EF=0.2;此人的臂长为0.6m。
(1)说明其中运用的主要知识;(2)分别计算出旗杆的高度。
ABODEAAECCCFBBFDD(a)(b)分析:图(a)和图(c)都运用了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图(b)运用了同一时刻的物高与影长成正比的性质。
解:(1)∵△AOB∽△COD,∴CDAB=OBAB 即 1.7OD=36.4 ∴AB=3(m).(2)∵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BE(3)∵△CEF∽△CAB ∴ABEFAB=CDDFAB 即 1.8=01.6 ∴AB=3(m).=FG0.2BD 即AB.6=09 ∴AB=3(m).方法技巧:测量物体的高度可利用自己的身高、臂长等长度结合相似形的性质求出物高,也可以运用同一时刻的物高与影长成正比的性质测量物体的高度。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案例一:个人道德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研究和互动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例如,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协作探讨,培养他们的友爱精神和相互尊重的意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选取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并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判断和行为准则。
案例二:社会公德的培养数学教学中可以融入一些与社会公德相关的话题,引发学生对公平、公正等价值观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在解决分配问题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情景,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分配资源,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通过这样的研究,学生可以理解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并明白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应如何行为,做到公平、公正。
案例三:责任意识的培养在数学研究中,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例如,通过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数学任务或项目,要求学生自己负责整个过程的实施与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对待任务,具备组织、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责任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项目展示和分享,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案例四:诚信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考试中,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例如,通过讲解学术诚信原则、考试纪律等内容,引导学生明确诚信的重要性,并提醒他们在考试中要自觉遵守规则。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能够诱发学生违规行为的操作,让学生自己思考违反诚信原则的后果和影响,从而树立起诚信意识。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渗透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们应当通过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道德、伦理问题,并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综合素质。
这种德育渗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促使他们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小学数学老师德育故事或案例三篇
小学数学老师德育故事或案例三篇很高兴能为您撰写小学数学老师德育故事或案例三篇,下面是三个案例,每篇故事约600字。
案例一: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一个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案例:我们的主人公是一位小学数学老师,她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团队竞赛。
这次,她安排了一个有关解决数学难题的小组任务。
老师将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能力水平。
她在每个小组中设置了一个组长,负责统筹、协调和鼓励小组成员。
在团队竞赛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合作,共同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难题。
每个小组的成绩将取决于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贡献。
在竞赛前,老师向学生们宣布了比赛规则,并且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
她鼓励学生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并向他们展示了一些成功的合作案例。
通过这个团队竞赛,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合作的力量。
他们意识到,只有团结一致,相互支持,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位数学老师通过组织团队竞赛,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
她教会了学生们通过相互合作,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精神不仅在数学学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案例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个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案例:我们的主人公是一位小学数学老师,她有一个特别的教学方式,那就是通过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这位老师常常给学生出一些有趣的数学题目,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解决。
她告诉学生们,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游戏中,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老师鼓励他们讨论解题思路,相互启发,互相学习。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这位数学老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她教会了他们不仅要追求正确的答案,还要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案例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案例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目标愈加丰富,不再只重视智育,德育同样占有重要位置。
教育部门也在积极推进德育工作,鼓励各学科开展德育渗透实践活动。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也应该加强德育渗透的力度。
下面,本文就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案例分析。
一、小学数学学科的德育渗透意义1.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其基本理论和方法,也需要具备创新意识、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批判性思维,这与数学中的思维训练和数学思维的开发有着紧密联系。
德育渗透作为一种育人形式,可以通过丰富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推进数学教育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数学教育的主体功能已经从孕育数学家、理论研究者转化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在这一背景下,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对于推进数学教育的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3.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指导意见国家教育方针指出,要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
德育渗透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要方式,既要重视知识传授,又要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
因此,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符合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也是学科发展必须走的方向。
二、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的案例分析案例一:数学竞赛中德育渗透有色数学竞赛是小学常见的校际活动,为了增加比赛趣味性,少儿活动中央推出了“有计划”入驻校园,开展大型数学盛会。
本次比赛运用德育渗透的方式,将情感教育、道德教育、智育教育等各个方面扣在比赛设计中,旨在让小学生在竞争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在比赛的策划目标上,注重了德育的渗透,确立了竞赛的理念、宗旨和原则,让参赛选手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比赛、认识合作和认识团队。
在比赛中,评委根据表现积极的小运动员,给予一定分数加成,让小朋友的努力与收获更多元化、更丰富化、更及时化。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案例范文(精选11篇)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案例范文(精选11篇)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案例范文(精选11篇)案例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所经历的具有多种意义的典型事件陈述。
它是对人们经历的故事的有意截取。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案例的文章11篇,欢迎品鉴!第1篇: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案例教学思路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它出现在北师大版三年级艺术(上册)《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的主题图中,与油画作品《狼牙山五壮士》、国画作品《铜墙铁壁》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局部组成了一曲用生命谱写的瑰丽乐章。
当年,这首雄壮激昂的歌曲曾经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号角。
今天,中华民族在走向富强之路的同时,依然面临着挑战与危机!《国歌》仍然传递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它时刻鼓舞着炎黄子孙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国家。
《国歌》,对学生来说,听得多,也唱得比较多。
但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学生很难体会到歌曲中包含着的特有的深刻含义,所以在演唱时,往往只有动嘴在哼唱,很难达到慷慨激昂的效果。
因此,我选择了对这首歌曲的演唱教学、点评、赏析,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习惯性错误与不严谨的缺陷。
在新课程艺术学科的精神指导下,我围绕热爱祖国这一个重要的人文主题,我采用了如下五个篇章:《国歌》奥运篇自豪、《国歌》战争篇庄严、《国歌》识唱篇能行、《国歌》成就篇激情、《国歌》歌舞篇祝愿这一艺术体验的过程将《国歌》在不同时代、不同场合的演唱意义在学生面前拉开生动的帷幕。
通过现代电化多媒体展示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无数英雄的中华儿女冲锋陷阵,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在庄严的《国歌》声中,荣获世界冠军的奥运健儿热泪盈眶;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万人注目着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使学生自然地进入了《国歌》的音乐意境,并产生了强烈的学唱愿望。
把歌曲中蕴含的情感予以深刻的揭示,并唤起了学生的感情共鸣,在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渗透德育教育案例
——列方程解应用题
王春秀
数学课渗透德育教育案例
列方程解应用题
王春秀
一、学生起点分析:
通过前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通过分析简单问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出方程解应用题,初步掌握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但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常常会遇到一下困难,就是从题设条件中找不到所依据的等量关系,或虽能找到等量关系但不能列出方程。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以“希望工程”义演为例引入课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借助列表的方法分析问题,体会用图表语言分析复杂问题表达思维方法的优点,从而抓住等量关系“部分量之和等于总量”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抽象的符号变换应用等活动,展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因此,本节教材的处理策略是:展现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检验解的合理性。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借助表格学会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体会间接设未知数的解题思路,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必须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
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希望工程义演中的数学问题的探讨,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同时,从情感上认识希望工程,懂得珍惜今天的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景引入;第二环节:活动探究;第三环节:运用巩固;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内容:出示六幅图片如下:
出示教材情境:某文艺团体为“希望工程”募捐组织了一场义演,共售出1000张票,筹得票款6950元.成人票与学生票各售出多少张?(图如上)什么是“希望工程”?
“希望工程”是一项扶贫工程,通过社会集资,帮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继续学业,改变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促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目的:1.培养学生的爱心;2.通过与贫困地区学生的对比,让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多做贡献。
让学生在一个比较熟悉的氛围中接触学习主题,有利于他们启动思维。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内容:教材中的问题情境。
请两位同学就自己对教材中问题的理解,把这个场景表演一下,并分析题目中的每一句话所包含的含义、数量关系、等量关系,以及在这个问题中,售出1000张票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理解票款6950元?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你能求出哪些量?
目的:题目以短剧的形式出现,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了题意。
让学生将应用题中的场景,模拟到现实生活中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悟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了解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必要性.
活动注意事项:本节内容通过一幅问题情境图展示题目中的一些数量关系,需要学生把书中的文字叙述与卡通图结合起来,才能组成一道应用题,在这里应引导学生学会读图、审题,学生在表演时,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题意,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的含义和数量关系等是否交待的清楚、明了,不要只流于热闹的形式。
当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建议他们采用表格的形式加以分析,从而达到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目的。
由于,在前几节课应用题的学习中,一般采用直接设未知数法,即当问题中的未知量只有一个时,求什么就设什么为x;而这里首次采用间接设未知数法,即当问题中所求的未知数不止一个,而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也不止一个,所以一些学生必然会遇到困难,这时,才使学生真正感到,列表分析法对于解题的重要性,从而接受这样一种新的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让学生体会间接设未知数解方程的思路,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
进一步的问题:
1.请大家回忆一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
效果:学生的答案主要围绕以下点:1).在前几节课应用题的学习中,求什么就设什么为x;而本题中所求的未知数不止一个,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也不止一个,比前面的问题复杂,在分析问题时理不清楚数量关系时,是表格帮了忙。
2).发现本题含有两个未知量,两个等量关系,可以把其中一个未知量设为未知数,另一个未知量就用其中的一个等量关系表示为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而另一个等量关系则用来列方程.
通过交流大家发现本题含有两个未知量,两个等量关系,可以把其中一个未知量设为未知数,另一个未知量就用其中的一个等量关系表示为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而另一个等量关系则用来列方程.那么,看看刚才我们利用等量关系1设未知数,用等量关系2列方程,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
2.比较两种解题方法,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目的:虽然解法一要比解法二优化的多,但仍需让学生通过亲手计算,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前面提到的含有两个未知量,两个等量关系,可以把其中一个未知量设为未知数,另一个未知量就用其中的一个等量关系表示为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而另一个等量关系则用来列方程是如何实施的;解法一的求解过程比较简单;不论选择哪种方法,在解
题前,首先要明确数量关系,而在这里运用列表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工具。
注意事项:学生也许会有这样的认识,解法一是直接设法,而解法二是间接设法,直接设法一定比间接设法简单。
其实不然,教师应适时地指导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如可以让学生尝试解上题中所得的学生票款和学生票款各多少元,学生通过比较得出,这里运用直接设法,要比用间接设法求解的难度大。
同时,让学生体会间接设未知数解方程的思路。
3.在以上问题中,如果票价和票的总数不变,票款能不能是6930元或6932元?如果你认为可能,请你分别求出学生票、成人票各售出多少张呢?如果你认为不可能,请说明为什么?
目的:加强学生在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必须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
第三环节:运用巩固
内容:提供补充问题:1.一个办公室有五盏灯,其中有40瓦和60瓦两种,总的瓦数是260瓦, 则 40瓦和60瓦的灯泡各有多少个?
2.将苹果分给若干个小朋友,每人8个余14个,每人9个,则最有一个小朋友得6个,问小朋友有几个人?
3.地板砖厂的原料是有白土、沙土、石膏、水按25:2:1:6的比例配制搅拌而成,现已将前三种料称好,共5600千克,应加多少千克的水搅拌?前三种料各称了多少千克?
目的:给学生提供进一步巩固对建立方程模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的熟悉机会。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1.通过对“希望工程”的了解,我们要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时光,并尽力去帮助那些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
2.遇到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借助表格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借此列出方程,并进行方程解的检验.
3. 同样的一个问题,设未知数的方法不同,所列方程的复杂程度一般也不同,因此在设未知数时要有所选择.
目的: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性活动增强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水平。
感受到数学的作用。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