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驱动程序进入内核
Linux系统关系族谱图:应用程序、内核、驱动程序、硬件详解
Linux系统关系族谱图:应用程序、内核、驱动程序、硬件详解目前,Linux软件工程师大致可分为两个层次:01Linux应用软件工程师(ApplicaTIon Software Engineer):主要利用C库函数和Linux API 进行应用软件的编写;从事这方面的开发工作,主要需要学习:符合linux posix标准的API函数及系统调用,linux 的多任务编程技巧:多进程、多线程、进程间通信、多任务之间的同步互斥等,嵌入式数据库的学习,UI编程:QT、miniGUI等。
02Linux固件工程师(Firmware Engineer):主要进行Bootloader、Linux的移植及Linux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工作。
一般而言,固件工程师的要求要高于应用软件工程师的层次,而其中的Linux设备驱动编程又是Linux程序设计中比较复杂的部分,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设备驱动属于Linux内核的部分,编写Linux设备驱动需要有一定的Linux操作系统内核基础;需要了解部分linux内核的工作机制与系统组成2)编写Linux设备驱动需要对硬件的原理有相当的了解,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针对一个特定的嵌入式硬件平台编写驱动的,例如:针对特定的主机平台:可能是三星的2410、2440,也可能是atmel的,或者飞思卡尔的等等3 )Linux设备驱动中广泛涉及到多进程并发的同步、互斥等控制,容易出现bug;因为linux本身是一个多任务的工作环境,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在同一时刻对同一设备发生并发操作4 )由于属于内核的一部分,Linux设备驱动的调试也相当复杂。
linux设备驱动没有一个很好的IDE环境进行单步、变量查看等调试辅助工具;linux驱动跟linux内核工作在同一层次,一旦发生问题,很容易造成内核的整体崩溃。
在任何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大至服务器、PC机、小至手机、mp3/mp4播放器,无论是复杂的大型服务器系统还是一个简单的流水灯单片机系统,都离不开驱动程序的身影,没有硬件的软件是空中楼阁,没有软件的硬件只是一堆废铁,硬件是底层的基础,是所有软件。
linux下静态动态加载驱动程序的方法
linux下静态/动态加载驱动程序的方法linuxfrom:/bbs/viewthread.p hp?tid=91244linux下静态/动态加载驱动程序的方法说明:这是我最近给单位写的一篇文档,没有什么复杂的东东,对刚接触linuxdriver的朋友或许有点帮助。
文档本来是针对我们自己的产品的,有些地方(路径、mknod、动态分配主设备号等)本来应该改改,因为懒惰也没去改。
在LINUX下加载驱动程序可以采用动态和静态两种方式。
静态加载就是把驱动程序直接编译到内核里,系统启动后可以直接调用。
静态加载的缺点是调试起来比较麻烦,每次修改一个地方都要重新编译下载内核,效率较低。
动态加载利用了LINUX的modul e特性,可以在系统启动后用insmod命令把驱动程序(.o文件)添加上去,在不需要的时候用rmmod 命令来卸载。
在台式机上一般采用动态加载的方式。
在嵌入式产品里可以先用动态加载的方式来调试,调试完毕后再编译到内核里。
下面以我们的nHD板卡为例讲述一下加载驱动程序的方法。
假设我们需要添加一个名为mydrv的字符型设备驱动,主设备号为254,次设备号为0(只有一个从设备)。
静态加载的步骤如下:1、编写自己的驱动程序源文件mydrv.c,并放在firmware\uClinux-Samsung-2500\linux-2.4.x\drivers\char下面。
一个典型的字符型驱动的最后一般包括如下内容:static int mydrv_init(void){int ret;ret=register_chrdev(mydrv_major,"mydrv",&my_fops);if(ret==0)printk("register_chrdev succeed!\n");else printk("register_chrdev fail!\n");return0;}static__exit void mydrv_cleanup(void){unregister_chrdev(mydrv_major,"mydrv");printk("register_chrdev succeed!\n");return;}module_init(mydrv_init);module_exit(mydrv_cleanup);函数mydrv_init的任务是注册设备,mydrv_cleanup的任务是取消注册。
嵌入式linux系统的启动流程
嵌入式linux系统的启动流程
嵌入式Linux系统的启动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硬件初始化:首先会对硬件进行初始化,例如设置时钟、中
断控制等。
这一步骤通常是由硬件自身进行初始化,也受到系统的BIOS或Bootloader的控制。
2.Bootloader引导:接下来,系统会从存储介质(如闪存、SD
卡等)的Bootloader区域读取引导程序。
Bootloader是一段程序,可以从存储介质中加载内核镜像和根文件系统,它负责进行硬件初始化、进行引导选项的选择,以及加载内核到内存中。
3.Linux内核加载:Bootloader会将内核镜像从存储介质中加载到系统内存中。
内核镜像是包含操作系统核心的一个二进制文件,它由开发者编译并与设备硬件特定的驱动程序进行连接。
4.内核初始化:一旦内核被加载到内存中,系统会进入内核初
始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内核会初始化设备驱动程序、文件系统、网络协议栈等系统核心。
5.启动用户空间:在内核初始化完毕后,系统将启动第一个用
户空间进程(init进程)。
init进程会读取并解析配置文件(如
/etc/inittab)来决定如何启动其他系统服务和应用程序。
6.启动其他系统服务和应用程序:在用户空间启动后,init进
程会根据配置文件启动其他系统服务和应用程序。
这些服务和应用程序通常运行在用户空间,提供各种功能和服务。
以上是嵌入式Linux系统的基本启动流程,不同的嵌入式系统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同时,一些特定的系统也可以添加其他的启动流程步骤,如初始化设备树、加载设备固件文件等。
Linux设备驱动程序原理及框架-内核模块入门篇
Linux设备驱动程序原理及框架-内核模块入门篇内核模块介绍应用层加载模块操作过程内核如何支持可安装模块内核提供的接口及作用模块实例内核模块内核模块介绍Linux采用的是整体式的内核结构,这种结构采用的是整体式的内核结构,采用的是整体式的内核结构的内核一般不能动态的增加新的功能。
为此,的内核一般不能动态的增加新的功能。
为此,Linux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机制,叫(可安装) 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机制,可安装) 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机制模块” )。
利用这个机制“模块”(module)。
利用这个机制,可以)。
利用这个机制,根据需要,根据需要,在不必对内核重新编译链接的条件将可安装模块动态的插入运行中的内核,下,将可安装模块动态的插入运行中的内核,成为内核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内核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或者从内核移走已经安装的模块。
正是这种机制,走已经安装的模块。
正是这种机制,使得内核的内存映像保持最小,的内存映像保持最小,但却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
和可扩充性。
内核模块内核模块介绍可安装模块是可以在系统运行时动态地安装和卸载的内核软件。
严格来说,卸载的内核软件。
严格来说,这种软件的作用并不限于设备驱动,并不限于设备驱动,例如有些文件系统就是以可安装模块的形式实现的。
但是,另一方面,可安装模块的形式实现的。
但是,另一方面,它主要用来实现设备驱动程序或者与设备驱动密切相关的部分(如文件系统等)。
密切相关的部分(如文件系统等)。
课程内容内核模块介绍应用层加载模块操作过程内核如何支持可安装模块内核提供的接口及作用模块实例内核模块应用层加载模块操作过程内核引导的过程中,会识别出所有已经安装的硬件设备,内核引导的过程中,会识别出所有已经安装的硬件设备,并且创建好该系统中的硬件设备的列表树:文件系统。
且创建好该系统中的硬件设备的列表树:/sys 文件系统。
(udev 服务就是通过读取该文件系统内容来创建必要的设备文件的。
)。
Linux数码管驱动详细过程
嵌入式Linux系统系列培训基于JXARM9-2410-1 实验嵌入式Linux中驱动程序的编写(静态加载方式,模块(动态)加载方式)与应用程序开发。
分5个步骤:①数码管驱动程序seg和应用程序segtest编译;②修改驱动程序seg虚拟地址空间---- smdk.c;③(静态或动态)加载驱动程序seg到linux内核(zlmage);④修改文件系统Ramdisk.gz,将应用程序segtest加入其中;⑤下载linux内核和文件系统,并自动运行应用程序运行。
一、在Linux下编译驱动程序,以学习机上的数码管显示驱动Seg应用程序为例。
数码管显示驱动和应用程序包括seg.h, seg.c, segtest.c segc四个文件,其中seg.h, seg.c是驱动程序,segtest.c是调用驱动的应用程序,segc是编译文件。
DEVICE_NAME: char_deV' (seg.c 定义)MAJOR_NUM: 96 (seg.h 定义)DEVICE_FILE_NAME: seg' (seg.h 定义)1. 将WinXP下的seg目录下的四个文件复制到VMware中的linux中的/home/cvtech/jx2410/examples/seg 目录下。
采用两种方法将winxp中的文件夹映射到VMware中的linux系统中。
方法①:(共享目录)在VMware中,选择;VM > Settings > Option, 选shared folders,eg:e:\segAdd 共享文件夹在VMware 下的linux 中,显示的文件夹为:/mnt/hgfs/seg方法② : (TFTP)通过tftp将winxp中的seg文件夹中的文件复制到VMware中的linux中,具体步骤:a)改winxp 主机IP 为192.168.1.16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其它不填b)在VM > Linux 中,输入:$ifconfig eth0 192.168.1.180/ (激活IP)(Linux login:root, password:123456)c)在Winxp 下启动tftp,设置e:\seg为目录,serverinterface:192.168.1.160d)在VM > linux 中,执行$cd /home/cvtech/jx2401/examples/ $mkdir seg/$cd seg/$tftp 192.168.1.160/Tftp > get * . /(get seg.c按照文件名copy,copy 完,q 退出)$chmod 777 */ (设置刚复制的文件属性为可读写)以上步骤,则将winxp 中的下的文件,复制到VMware->linux 下的/home/cvtech/jx2401/examples/seg中。
Linux Kernel学习笔记——启动
Linux Kernel学习笔记——启动启动当PC启动时,Intel系列的CPU首先进入的是实模式,并开始执行位于地址0xFFFF0处的代码,也就是ROM-BIOS起始位置的代码。
BIOS先进行一系列的系统自检,然后初始化位于地址0的中断向量表。
最后BIOS将启动盘的第一个扇区装入到0x7C00,并开始执行此处的代码.这就是对内核初始化过程的一个最简单的描述。
最初,Linux核心的最开始部分是用8086汇编语言编写的。
当开始运行时,核心将自己装入到绝对地址0x90000,再将其后的2k字节装入到地址0x90200处,最后将核心的其余部分装入到0x10000。
当系统装入时,会显示Loading...信息。
装入完成后,控制转向另一个实模式下的汇编语言代码boot/Setup.S。
Setup部分首先设置一些系统的硬件设备,然后将核心从0x10000处移至0x1000处。
这时系统转入保护模式,开始执行位于0x1000处的代码。
接下来是内核的解压缩。
0x1000处的代码来自于文件Boot/head.S,它用来初始化寄存器和调用decompress_kernel()程序。
decompress_kernel( )程序由Boot/inflate.c, Boot/unzip.c和Boot/misc.c组成。
解压缩后的数据被装入到了0x 处,这也是Linux不能在内存小于2M的环境下运行的主要原因。
解压后的代码在0x处开始执行,紧接着所有的32位的设置都将完成: IDT、GDT 和LDT将被装入,处理器初始化完毕,设置好内存页面,最终调用start_kernel过程。
这大概是整个内核中最为复杂的部分。
[系统开始运行]Linux kernel最早的C代码从汇编标记startup_32开始执行|startup_32:|start_kernel|lock_kernel|trap_init|init_IRQ|sched_init|softirq_init|time_init|console_init|#ifdef CONFIG_MODULES |init_modules|#endif|kmem_cache_init|sti|calibrate_delay|mem_init|kmem_cache_sizes_init |pgtable_cache_init|fork_init|proc_caches_init|vfs_caches_init|buffer_init|page_cache_init|signals_init|#ifdef CONFIG_PROC_FS|proc_root_init|#endif|#if defined(CONFIG_SYSVIPC)|ipc_init|#endif|check_bugs|smp_init|rest_init|kernel_thread|unlock_kernel|cpu_idle·startup_32 [arch/i386/kernel/head.S]·start_kernel [init/main.c]·lock_kernel [include/asm/smplock.h]·trap_init [arch/i386/kernel/traps.c]·init_IRQ [arch/i386/kernel/i8259.c]·sched_init [kernel/sched.c]·softirq_init [kernel/softirq.c]·time_init [arch/i386/kernel/time.c]·console_init [drivers/char/tty_io.c]·init_modules [kernel/module.c]·kmem_cache_init [mm/slab.c]·sti [include/asm/system.h]·calibrate_delay [init/main.c]·mem_init [arch/i386/mm/init.c]·kmem_cache_sizes_init [mm/slab.c]·pgtable_cache_init [arch/i386/mm/init.c]·fork_init [kernel/fork.c]·proc_caches_init·vfs_caches_init [fs/dcache.c]·buffer_init [fs/buffer.c]·page_cache_init [mm/filemap.c]·signals_init [kernel/signal.c]·proc_root_init [fs/proc/root.c]·ipc_init [ipc/util.c]·check_bugs [include/asm/bugs.h]·smp_init [init/main.c]·rest_init·kernel_thread [arch/i386/kernel/process.c]·unlock_kernel [include/asm/smplock.h]·cpu_idle [arch/i386/kernel/process.c]start_kernel( )程序用于初始化系统内核的各个部分,包括:*设置内存边界,调用paging_init( )初始化内存页面。
LINUX内核模块编译步骤
LINUX内核模块编译步骤编译Linux内核模块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源代码2.配置内核进入源代码目录并运行make menuconfig命令来配置内核。
该命令会打开一个文本菜单,其中包含许多内核选项。
在这里,你可以配置内核以适应特定的硬件要求和预期的功能。
你可以选择启用或禁用各种功能、设备驱动程序和文件系统等。
配置完成后,保存并退出。
3. 编译内核(make)运行make命令开始编译内核。
这将根据你在上一步中进行的配置生成相应的Makefile,然后开始编译内核。
编译的过程可能需要一些时间,请耐心等待。
4.安装模块编译完成后,运行make modules_install命令将编译好的模块安装到系统中。
这些模块被安装在/lib/modules/<kernel-version>/目录下。
5.安装内核运行make install命令来安装编译好的内核。
该命令会将内核映像文件(通常位于/arch/<architecture>/boot/目录下)复制到/boot目录,并更新系统引导加载程序(如GRUB)的配置文件。
6.更新GRUB配置文件运行update-grub命令来更新GRUB引导加载程序的配置文件。
这将确保新安装的内核在下次启动时可用。
7.重启系统安装完成后,通过重启系统来加载新的内核和模块。
在系统启动时,GRUB将显示一个菜单,你可以选择要启动的内核版本。
8.加载和卸载内核模块现在,你可以使用insmod命令来加载内核模块。
例如,运行insmod hello.ko命令来加载名为hello.ko的模块。
加载的模块位于/lib/modules/<kernel-version>/目录下。
如果你想卸载一个已加载的内核模块,可以使用rmmod命令。
例如,运行rmmod hello命令来卸载已加载的hello模块。
9.编写和编译模块代码要编写一个内核模块,你需要创建一个C文件,包含必要的模块代码。
嵌入式linux内核下串行驱动程序的实现
型 设 备驱 动 的一 般 方 法 。
其 中 的 c c a ) 指 字 符设 备 , 面 的 第 (h r 是 后
一
个 数 字 ( 2 ) 一 个 未 被 使 用 的 主 设 备号 , 11是
收 稿 日期 : 1 帅 2—0 6一1 3
A b t ac Ba i on e s s r t: s c c c pt of de c drve a I s nt r pt vie i r nd t i er u han i i Li dlng n nux r a e i r nt oduc d.W ih a U A RT s drv r i e t i e n uClnu s a xa p e, h i pl m e aton of i x a n e m l t e m e nt i s ra drv i d t ie e il i er s e al d, w hih a be go r f r nc t o her e i l c c n a od e e e e o t s ra dr v r ie de e opm en n Li vl t i nux. Ke y wor s: d Em b de nu ; rv r Bo t ed d Li x D i e t om —hal ;Fa k q ue; i g Bu f r f s ue R n fe
・
产 品 , 格 昂 贵 , 且 各 自 的 源 代 码 又 不 公 价 并
开 , 得 每 个 系 统 上 的 应 用 软 件 与 其 它 系 统 使 都 无 法 兼 容 。这 种 封 闭性 同 时还 导 致 了商 业
嵌 入 式 系统 在 对 各 种 设 备 的 支 持 方 面 也 存 码等 特 征 , 得 L n x在 近 两 年 开 使 iu
基于linux2.6内核的字符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 sr t t uc
o ne = TH I M ODULE; w r S
… … … … …
//获 取 字 符 设 备 号
2ce d v结构体
存 ln x2. 核 中 , 用 c e 结 构 体 描 iu 6内 使 dv 述 一 个 字 符 设 备 , d v结 构 体 定 义 如 下 : ce
.
_
的 结构 体 , 中 包 含设 备所 涉 及 到 的c e 其 d v、 私有数据及信号量等信息 。 下所 示: 如 / 设 备 结 构 体 /
sr t t uc XXX—d v t —e
— —
{, i e t l f t ) sz , of ;
_ —
f
s r t de c v; t uc c v de
s ie sz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从 设 备 中 同 步 读 取 数 据 t* ie(tutf e} h r u r (wrt) rc i .c a s s l e
—
}, i e t, l f t { ; sz of )
//该 设 备 其 他 的 私 有 数 据 和 信 号 量 的 信 息 的 定 义
… …
/ /向 设 备 发 送 数 据 u sg e n * o1 sr c i ,src n in d it(p l(tutfl ) e十 tu t
p l t bl sr c ) o l a e tu t :
—
}X —e X X d v; 模 块 加 载 和 卸 载 函数 的 形 式 如 下 : /+ 备 驱 动 模 块 加 载 函 数 / 设
・
计 算机技 术 ・
基 于 l u 26 i x . 内核 的字 符 设 备驱 动程 序设 计 n
linux驱动启动顺序
linux驱动启动顺序⾸先,我们可以查看Linux内核编译完成后的System.map⽂件,在这个⽂件中我们可以看到macb(dm9161驱动模块)链接到了dm9000驱动之前,如下所⽰:c03b6d40 t __initcall_tun_init6c03b6d44 t __initcall_macb_init6c03b6d48 t __initcall_dm9000_init6c03b6d4c t __initcall_ppp_init6c03b6d50 t __initcall_ppp_async_init6我尝试修改arch/arm/mach-at91/board-sam9260ek.c中DM9000和DM916设备添加的顺序,即先添加 dm9000,后添加dm9161。
编译后运⾏发现,结果还是⼀样。
⾃⼰想了想,这也在情理之中。
因为这个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这两个驱动加载的先后顺序,⽽不是设备添加的先后顺序。
在Linux内核中维护着两个链,⼀个设备链,⼀个驱动链,他们两个就像情侣⼀样互相依赖,互相纠缠在⼀起的。
当我们新添加⼀个设备时,他会被加⼊到设备链上,这时内核这个红娘会就会到驱动链上给他找他的另外⼀半(驱动),看是否有哪个驱动看上了他(这个驱动是否⽀持这个设备),如果找到了这个驱动,那么设备就能够使⽤(⼤家纠缠到⼀块了,该⼲嘛就⼲嘛去了)。
⽽如果没有找到,那么设备就只能默默地在那⾥等待他的另⼀半的出现。
下⾯是arch/arm/mach-at91/board-sam9260ek.c添加设备的代码:static void __init ek_board_init(void){ /* Serial */at91_add_device_serial(); /* USB Host */at91_add_device_usbh(&ek_usbh_data); /* USB Device */at91_add_device_udc(&ek_udc_data); /* SPI */at91_add_device_spi(ek_spi_devices, ARRAY_SIZE(ek_spi_devices)); /* NAND */ek_add_device_nand(); /* Ethernet */ ek_add_device_dm9000(); /* Add dm9000 driver by guowenxue, 2012.04.11 */at91_add_device_eth(&ek_macb_data); /* MMC */at91_add_device_mmc(0, &ek_mmc_data); /* I2C */at91_add_device_i2c(ek_i2c_devices, ARRAY_SIZE(ek_i2c_devices)); /* SSC (to AT73C213) */#if defined(CONFIG_SND_AT73C213) || defined(CONFIG_SND_AT73C213_MODULE)at73c213_set_clk(&at73c213_data); /* Modify by guowenxue, 2012.04.11 */#endifat91_add_device_ssc(AT91SAM9260_ID_SSC, ATMEL_SSC_TX);#if 0 /* comment by guowenxue */ /* LEDs */at91_gpio_leds(ek_leds, ARRAY_SIZE(ek_leds)); /* Push Buttons */ek_add_device_buttons();#endif}MACHINE_START(AT91SAM9260EK, "Atmel AT91SAM9260-EK") /* Maintainer: Atmel */.timer = &at91sam926x_timer,.map_io = at91_map_io,.init_early = ek_init_early,.init_irq = at91_init_irq_default,.init_machine = ek_board_init,MACHINE_ENDMACHINE_START主要是定义了"struct machine_desc"的类型,放在 section(".init"),是初始化数据,Kernel 起来之后将被丢弃。
Linux ——Driver
第一章驱动程序基本框架星期二, 06/08/2010 - 00:21— william前言不管是Windows还是Linux,驱动程序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应用程序只能通过驱动程序才能同硬件设备或系统内核通讯。
Linux内核对不同的系统定义了标准的接口(API),应用程序就是通过这些标准的接口来操作内核和硬件。
驱动可以被编译的内核中(build-in),也可以做为内核模块(Module)存在于内核的外面,需要的时候动态插入到内核中运行。
就像你学习操作系统概念时所了解的那样,Linux内核也分为几个大的部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设备控制、网络系统等,参考图1-1。
图1-1 Linux系统(来源:O‟Reilly Media, LDD3)这里就不对Linux系统内核的各个部分做过多的介绍了,在后面的学习中你就会逐渐地对这些概念有个更深入的了解。
其实Linux内核的精髓远不止这些,对于一个Linux内核的爱好者或开发者来说,最好详细的浏览内核源代码,订阅Linux内核相关的邮件列表,或是登陆Linux开发社区。
更多的信息,请登陆Linux内核官方网站:一个简单的驱动下面我们来编写第一个驱动程序,它很简单,在运行时会输出…Hello World‟消息。
// hello.c#include <linux/init.h>#include <linux/module.h>#include <linux/kernel.h>static int __init hello_init(void){printk(KERN_ALERT "Hello World!\n");return 0;}static void __exit hello_exit(void){printk(KERN_ALERT "Goodbye World!\n");}module_init(hello_init);module_exit(hello_exit);MODULE_LICENSE("GPL");这就是一个简单的驱动程序,它什么也没做,仅仅是输出一些信息,不过对于我们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2-Linux驱动和内核模块编程
设备驱动的Hello World模块 设备驱动的 模块
模块卸载函数
static void __exit cleanup_function(void) { /* 释放资源 */ } module_exit(cleanup_function);
在模块被移除前注销接口并 释放所有所占用的系统资源
标识这个代码是只用于模块卸载( 标识这个代码是只用于模块卸载 通过使编译器把它放在 特殊的 ELF 段) 原型: 原型:#define __exit __attribute__ ((__section__(“.exit.text”)))
查看已加载模块
lsmod cat /proc/modules.
卸载驱动模块 卸载模块
从内核中卸载模块可以用rmmod工具.
注意,如果内核认为该模块任然在使用状态, 注意,如果内核认为该模块任然在使用状态,或 者内核被禁止移除该模块,则无法移除该模块。 者内核被禁止移除该模块,则无法移除该模块。
内核打印函数
隐藏硬件细节,提高应用软件的可移植性 提供安全性 开发模式 内核态驱动 用户态驱动
提供机制,而不是提供策略
机制:驱动程序能实现什么功能 策略:用户如何使用这些功能
设备的分类和特点Biblioteka 设备分类字符设备(char device) 字符设备 块设备(block device) 块设备 网络设备(network device) 网络设备
MODULE_LICENSE()---模块许可证声明 模块许可证声明
模块许可证(LICENSE)声明描述内核模块的许可权限 如果不声明LICENSE,模块被加载时,将收到内核被污染(kernel tainted)的警告
动手写一个内核模块
linux内核编译过程解释
linux内核编译过程解释
Linux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控制着系统的资源管理、任务调度、驱动程序等重要功能。
编译Linux内核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它决定了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Linux内核的编译过程。
1. 下载内核源代码:首先,我们需要从官方网站上下载Linux
内核的源代码。
这里我们可以选择下载最新的稳定版本或者是开发版,具体取决于我们的需求。
2. 配置内核选项:下载完源代码后,我们需要对内核进行配置。
这一步通常需要使用make menuconfig命令来完成。
在配置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系统所需的各种驱动程序和功能选项,以及定制化内核参数等。
3. 编译内核:配置完成后,我们可以使用make命令开始编译内核。
编译过程中会生成一些中间文件和可执行文件,同时也会编译各种驱动程序和功能选项。
4. 安装内核:编译完成后,我们可以使用make install命令将内核安装到系统中。
这一步通常需要将内核文件复制到/boot目录下,并更新系统的引导程序以便正确加载新内核。
5. 重启系统:安装完成后,我们需要重启系统以使新内核生效。
如果新内核配置正确,系统应该能顺利地启动并正常工作。
总的来说,Linux内核的编译过程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操作经验。
但是,通过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编译技巧和命
令,我们可以轻松地完成内核编译工作,并为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做出贡献。
Linux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
Linux 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运行在内核空间,应用程序运行在用户空间,二者不能简单地利用指针传递数据,因为Linux利用的虚拟内存机制,用户空间的数据可能被换出,当内核空间利用用户空间指针时,对应的数据可能不在内存中。
Linux内核地址映射模型x86 CPU采纳了段页式地址映射模型。
进程代码中的地址为逻辑地址,通过段页式地址映射后,才真正访问物理内存。
段页式机制如以下图。
Linux内核地址空间划分通常32位Linux内核地址空间划分0~3G为用户空间,3~4G为内核空间。
注意那个地址是32位内核地址空间划分,64位内核地址空间划分是不同的。
Linux内核高端内存的由来当内核模块代码或线程访问内存时,代码中的内存地址都为逻辑地址,而对应到真正的物理内存地址,需腹地址一对一的映射,如逻辑地址0xc0000003对应的物理地址为0×3,0xc0000004对应的物理地址为0×4,… …,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对应的关系为物理地址= 逻辑地址– 0xC0000000假设依照上述简单的地址映射关系,那么内核逻辑地址空间访问为0xc0000000 ~0xffffffff,那么对应的物理内存范围就为0×0 ~ 0×,即只能访问1G物理内存。
假设机械中安装8G物理内存,那么内核就只能访问前1G物理内存,后面7G物理内存将会无法访问,因为内核的地址空间已经全数映射到物理内存地址范围0×0 ~ 0×。
即便安装了8G物理内存,那么物理地址为0×的内存,内核该怎么去访问呢代码中必需要有内存逻辑地址的,0xc0000000 ~ 0xffffffff的地址空间已经被用完了,因此无法访问物理地址0×以后的内存。
显然不能将内核地址空间0xc0000000 ~ 0xfffffff全数用来简单的地址映射。
因此x86架构中将内核地址空间划分三部份:ZONE_DMA、ZONE_NORMAL和ZONE_HIGHMEM。
linux内核中sci驱动的调用流程
5. 中断处理程序返回:SCI中断处理程序执行完毕后,会返回到原来的执行流程,继续处 理其他的任务。
linux内核中sci驱动的调用流程
2. 中断处理程序调用:当系统发生与电源管理或系统控制相关的事件时,硬件会触发SCI 中断。当SCI中断发生时,CPU会暂停当前的执行流程,并跳转到注册的SCI中断处理程序。
linux内核中sci驱动的调用流程
3. SCI中断处理程序执行:SCI中断处理程序会根据具体的事件类型进行相应的处理。例 如,对于电源管理相关的事件,SCI中断处理程序可能会执行电源状态的检查、电源管理策略 的调整等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SCI驱动的具体实现可能会因不同的硬件平台和内核版本而有所差异。上 述流程仅为一般情况下的调用流程,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在编写SCI驱动或进行相关开 发时,应该参考具体的硬件文档和内核源代码,以了解准确的调用流程和接口。
linux内核中sci驱动的调用流程
在Linux内核中,SCI(System Control Interrupt)驱动是用于处理系统控制中断的驱动 程序。SCI是一种特殊的中断,用于处理系统的电源管理和系统控制相关的事件。以下是SCI 驱动的基本调用流程:
1. 注册SCI中断处理程序:SCI驱动首先需要在系统启动时注册SCI中断处理程序。这通常 在驱动的初始化阶段完成。注册SCI中断处理程序的目的是告诉内核当有SCI中断发生时,应 该调用哪个函数来处理。
linux 驱动 内核态与用户态的方法
linux 驱动内核态与用户态的方法Linux 作为一个开源的操作系统,其内核和驱动程序的开发一直是开发者关注的焦点。
在 Linux 系统中,内核态和用户态是两个不同的运行环境,分别对应了操作系统内核和用户程序。
在驱动程序的开发中,涉及到内核态和用户态的交互,需要开发者了解内核态与用户态的方法。
首先,内核态和用户态是操作系统中的两种运行级别。
内核态是操作系统的最高特权级别,可以直接操作硬件资源和访问系统内存,而用户态则是应用程序运行的环境,受到操作系统的限制,不能直接访问硬件资源。
驱动程序一般运行在内核态,用于控制硬件设备和提供接口给用户程序调用。
在 Linux 系统中,内核态和用户态的切换是通过系统调用实现的。
系统调用是用户程序调用操作系统功能的一种方式,通过软中断将用户程序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让内核执行相应的操作。
在驱动程序的开发中,需要通过系统调用来实现内核态和用户态的交互。
在编写驱动程序时,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函数和数据结构来实现内核态与用户态的通信。
其中,包含了一些必要的函数接口和机制,如 file_operations 结构体、ioctl 函数、copy_to_user 和 copy_from_user 函数等。
这些函数和数据结构可以帮助开发者在内核态和用户态之间传递数据,并实现对硬件设备的控制和操作。
此外,在驱动程序的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内核态与用户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内核态具有最高特权级别,可以直接操作系统资源,因此在编写驱动程序时需要谨慎处理数据的传递和操作,避免造成系统崩溃或安全漏洞。
同时,需要考虑到用户态程序的异常情况和错误处理,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内核态与用户态的方法在 Linux 驱动程序的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开发者需要了解内核态与用户态的区别和特点,利用系统调用和相关函数接口实现内核态与用户态的通信,确保驱动程序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只有深入理解内核态与用户态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开发出高效、稳定的 Linux 驱动程序。
linux中编译驱动的方法
linux中编译驱动的方法
在Linux中编译驱动的方法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1. 编写驱动代码:首先,您需要编写适用于Linux内核的驱动代码。
这通常是在内核源代码树之外编写的。
驱动代码通常以C语言编写,并遵循内核编程约定。
2. 获取内核源代码:为了编译驱动,您需要获得Linux内核的源代码。
您可以从Linux官方网站或镜像站点下载内核源代码。
3. 配置内核:在编译驱动之前,您需要配置内核以包含您的驱动。
这可以通过运行`make menuconfig`命令来完成。
在配置菜单中,您可以选择要编译的驱动以及相关的内核选项。
4. 编译驱动:一旦您配置了内核并选择了要编译的驱动,您可以使用`make`命令来编译驱动。
这将在内核源代码目录下生成可执行文件或模块文件。
5. 加载和测试驱动:一旦驱动被编译,您可以将其加载到Linux 内核中以进行测试。
您可以使用`insmod`命令将模块加载到内核,然后使用`dmesg`命令检查内核日志以查看驱动是否正确加载。
这些是基本的步骤,但具体的步骤可能会因您的环境和需求而有所不同。
在编译和加载驱动时,请确保您具有适当的权限和知识,因为这可能需要管理员权限,并且错误的操作可能会导致系统不稳定或损坏。
嵌入式Linux内核模块的配置与编译
嵌入式Linux内核模块的配置与编译一、简介随着 Linux操作系统在嵌入式领域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到这方面的开发中来。
但是,面对庞大的Linux内核源代码,开发者如何开始自己的开发工作,在完成自己的代码后,该如何编译测试,以及如何将自己的代码编译进内核中,所有的这些问题都直接和Linux的驱动的编译以及Linux的内核配置系统相关。
内核模块是一些在操作系统内核需要时载入和执行的代码,它们扩展了操作系统内核的功能却不需要重新启动系统,在不需要时可以被操作系统卸载,又节约了系统的资源占用。
设备驱动程序模块就是一种内核模块,它们可以用来让操作系统正确识别和使用使用安装在系统上的硬件设备。
Linux内核是由分布在全球的Linux爱好者共同开发的,为了方便开发者修改内核,Linux的内核采用了模块化的内核配置系统,从而保证内核扩展的简单与方便。
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示例,首先介绍了如何在Linux下编译出一个内核模块,然后介绍了Linux内核中的配置系统,讲述了如何将一个自定义的模块作为系统源码的一部分编译出新的操作系统,注意,在这里我们介绍的内容均在内核2.6.13.2(也是笔者的开发平台的版本)上编译运行通过,在2.6.*的版本上基本上是可以通用的。
二、单独编译内核模块首先,我们先来写一个最简单的内核模块:#include <linux/module.h>#include <linux/kernel.h>#include <linux/errno.h>#define DRIVER_VERSION "v1.0"#define DRIVER_AUTHOR "RF"#define DRIVER_DESC "just for test"MODULE_AUTHOR(DRIVER_AUTHOR);MODULE_DESCRIPTION(DRIVER_DESC);MODULE_LICENSE("GPL");staticintrfmodule_init(void){printk("hello,world:modele_init");return 0;}static void rfmodule_exit(void){printk("hello,world:modele_exit");}module_init (rfmodule_init);module_exit (rfmodule_exit);这个内核模块除了在载入和卸载的时候打印2条信息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功能,不过,对于我们这个编译的例子来讲,已经足够了。
Linux内核调试
可以看到,jiffies 的值得到了更新。
1.7.2 调试模块
由于模块并没有作为 vmlinux 的一部分传给 gdb,因此必须通过某种方法把模块信息告 知 gdb。 1.模块文件的组成
Linux 的模块是 ELF 格式的可执行映像,分成了很多个 section。与调试关系较为密切的
的三个 section 如下: .text:包含了模块的可执行代码。 .bss 和.data:包括了模块的变量(在模块编译阶段被初始化的变量在.data,其他的 在.bss )
(1)启动 gdb。
在第一行调用 gdb 时所传入的参数中: vmlinux:未压缩的 ELF 内核可执行文件变量。 此时可以通过 p 命令查看系统变量,例如
在没有选中 CONFIG_DEBUG_IN FO 时也可查看 jiffies
需要注意的是,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虽然 jiffies 是不停变换的,但是 gdb 每次读取同一 个变量时将得到相同的值,这是因为 gdb 对读到的值进行了缓存。如果希望去掉缓存的影响, 可以使用 core-file 命令。
(1)如果不清楚当前正在运行的内核源代码的目录,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查看。
(2)进入内核源代码所在目录,通过 make menuconfig 命令进入编译选项配置环境, 如图 1.1 所示。
调试内核
图 1.1 编译选项配置环境
在选项配置环境中每个选项有“*”(编译进内核)、“M”(以模块方式编译)和“”(不 编译)三种状态,可以分别使用“Y”、“M”和“N”键来设置。 2.配置编译选项
(2)加载模块信息。模块名称和.text 基址是 add-symbol-file 命令的必要参数,.bss 和.data 的基址可使用-s 选项传给 add-symbol-file 命令。
linux应用层调用内核接口函数的实现方法
在Linux操作系统中,应用层调用内核接口函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系统调用(System Call):系统调用是应用程序请求内核服务的一种方式,它是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内核之间通信的桥梁。
通过系统调用,应用程序可以访问内核提供的各种服务,例如文件操作、进程控制、网络通信等。
2. 库函数(Library Function):库函数是应用程序可以直接调用的函数,这些函数通常是由C标准库提供的。
库函数在实现时通常会使用系统调用来与内核交互,因此实际上是通过库函数间接地调用了内核接口函数。
3. 设备驱动程序(Device Driver):设备驱动程序是内核的一部分,它负责管理硬件设备。
应用程序可以通过设备驱动程序来访问硬件设备,实现与硬件的交互。
设备驱动程序通常通过系统调用来与应用程序通信。
4. 套接字(Socket):套接字是一种通信机制,用于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通过套接字,应用程序可以与其他应用程序或远程主机进行通信。
套接字在实现时通常会使用系统调用来与内核通信,因此也可以视为一种间接调用内核接口函数的方式。
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使用系统调用接口来实现应用程序与内核之间的通信。
系统调用接口提供了一组函数,例如`syscall()`、`access()`、
`mmap()`等,应用程序可以通过这些函数来发起系统调用,请求内核服务。
在内核中,相应的服务会被实现为内核函数,这些函数可以访问内核的数据结构和资源,以完成相应的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M-uClinux下编写加载驱动程序详细过程本文主要介绍在uClinux下,通过加载模块的方式调试IO控制蜂鸣器的驱动程序。
实验过程与上篇文章所讲的过程基本相似,更多注重细节及注意事项。
本文适合学习ARM—Linux的初学者。
//==================================================================硬件平台:MagicARM2200教学试验开发平台(LPC2290)Linux version 2.4.24,gcc version 2.95.3电路连接:P0.7——蜂鸣器,低电平发声。
实验条件:uClinux内核已经下载到开发板上,能够正常运行;与宿主机相连的网络、串口连接正常。
//==================================================================编写蜂鸣器的驱动程序相对来说容易实现,不需要处理中断等繁琐的过程,本文以蜂鸣器的驱动程序为例,详细说明模块化驱动程序设计的主要过程和注意事项。
一、编写驱动程序驱动程序的编写与上文所说的编写过程基本相同,这里再详细说明一下。
//==========================================//蜂鸣器驱动程序:beep.c文件//-------------------------------------------------------------------#include <linux/module.h> /*模块相关*/#include <linux/kernel.h> /*内核相关*/#include <linux/types.h> /*linux定义类型*/#include <linux/fs.h> /*文件系统 file_opertions 结构体定义*/#include <linux/errno.h> /*出错信息*//*PINSEL0 注意:低2位是UART0复用口,不要改动*/#define PINSEL0 (*((volatile unsigned*) 0xE002C000))/*P0口控制寄存器*/#define IO0PIN (*((volatile unsigned*) 0xE0028000))#define IO0SET (*((volatile unsigned*) 0xE0028004))#define IO0DIR (*((volatile unsigned*) 0xE0028008))#define IO0CLR (*((volatile unsigned*) 0xE002800C))#define MAJOR_NUMBER 254 /*自定义的主设备号*/#define BEEP_CMD 0 /*自定义的控制命令*//*函数声明*/static int beep_open(struct inode *inode, struct file *file);static int beep_ioctl(struct inode *inode, struct file *file, unsigned int cmd, unsigned long arg);static int beep_release(struct inode *inode, struct file *file);static int beep_init(void);static void beep_cleanup(void);/********************************************************/volatile static int beep_major = MAJOR_NUMBER; /*全局变量:主设备号自定义为254*//********************************************************//*注册函数:用到file_operations结构体。
将蜂鸣器结构体自命名为 beep_test ,在注册模块时要用到*/static struct file_operations beep_test ={owner : THIS_MODULE,ioctl : beep_ioctl,open : beep_open,release : beep_release,}; /*注意:此处的分号(;)不要丢掉*//*********************************************************/#define BEEPCON 0x00000080static void beep_port_init(void) //蜂鸣器端口初始化:设置P0.7口为输出,初始值为高(蜂鸣器不发声){IO0DIR = BEEPCON;IO0SET = BEEPCON;}static void beep(int beep_status) //蜂鸣器操作:根据参数(beep_status)状态判断是否发声{if(beep_status == 0)IO0CLR = BEEPCON;elseIO0SET = BEEPCON;}static int beep_open(struct inode *inode, struct file *file) //beep_test结构体中的open()函数实体,以下同{MOD_INC_USE_COUNT; //注册模块数加1beep_port_init();return 0;}static int beep_ioctl(struct inode *inode, struct file *file, unsigned int cmd, unsigned long arg){if(cmd == 0){printk("beep on!\n");beep(0);}else{printk("beep off!\n");beep(1);}return 0;}static int beep_release(struct inode *inode, struct file *file){MOD_DEC_USE_COUNT; //模块数减1return 0;}static int beep_init(void) //模块加载、初始化函数:将模块加载到内核运行{int result;result = register_chrdev(beep_major, "named_beep", &beep_test);if(result < 0){printk(KERN_INFO"beep: can't get major number\n");return result;}if(beep_major == 0) beep_major = result;printk(KERN_INFO"beep: init OK!\n");/*注意:驱动程序运行在内核空间,从内核打印信息要用printk()函数而不是printf()函数,而且要配有优先级*/return 0;}static void beep_cleanup(void) //模块卸载函数:将模块从内核卸载出去{unregister_chrdev(beep_major, "named_beep");}/************************************************************//*以下部分是驱动程序的关键,后面做详细说明*///module_init(beep_init);//module_exit(beep_cleanup);int init_module(void) //加载模块{return beep_init();}void cleanup_module(void) //卸载模块{beep_cleanup();}//-------------------------------------------------------------------//驱动程序文件结束//==========================================以上是整个驱动程序文件的全部内容,将文件保存,这里将其命名为beep.c。
整个驱动程序很简单,只填写了几个操作函数 beep_open()、beep_release()和beep_ioctl()。
其实控制蜂鸣器用beep_ioctl()一个函数即可,其它函数基本都是空操作。
在驱动文件最后的两个函数对驱动程序来数是及其重要的。
应用程序与内核的区别就是应用程序从头到尾完成一个任务,而内核则为以后处理某些请求而注册自己,完成这个任务后,他的“主”函数就立即终止。
换句话说,init_module()函数(名称不能更改)是模块入口点,如同应用程序的main()函数一样,换句话说,模块入口点init_module()函数的任务就是为以后调用模块的函数做准备;cleanup_module()函数(名称不能更改)是模块的第二个入口点,此函数仅当模块被卸载前才被调用。
它的功能是去掉init_module()函数所作的事情。
这两个函数由<linus/modele.h>头文件声明,有关模块实现的源代码可以参见../kernel/module.c。
init_module()函数在模块被加载时执行,模块的初始化就是通过调用init_module()函数完成的。
它注册驱动设备,需调用register_chrdev()函数实现。
register_chrdev有3个参数:(1):希望获得的设备主号,即beep_major全局变量,如果是0,系统将选择一个没有被占用的设备号返回;(2):设备文件名,自定义设备文件名,这里用named_beep,它返回这个驱动程序所使用的主设备号;(3):用来登记驱动程序实际执行操作的函数指针,即beep_test结构体。
如果登记成功,register_chrdev返回设备的主设备号;否则返回一个负值。
模块是内核的一部分,但并未被编辑到内核中,他们被分别编译和连接成目标文件。
用命令insmod 插入一个模块到内核中,用命令rmmod卸载一个模块。
这两个命令分别调用init_module()函数和cleanup_module()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