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诗词原文及译文
《渔父》全词翻译赏析
![《渔父》全词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b8a0cf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1a.png)
《渔父》全词翻译赏析《渔父》全词翻译赏析《渔父》出自《楚辞》,东汉文学家王逸认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渔父》全词翻译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渔父》全词翻译赏析篇1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译文] 浪花仿佛是有意地欢迎我,卷起了千万重的飞雪。
桃花李花默默地站成了一队,让我感受到了春天。
[出自] 五代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注释:①此词调名亦作《渔父》,《历代诗余》中作《渔歌子》。
据宋阮阅《诗话总龟》载:“予尝于富商高氏家,观贤画《盘车水磨图》,及故大丞相文懿张公弟,有《春江钓叟图》,上有南唐李煜金索书《渔父词》二首。
其一曰:‘浪花有意千里雪,……’其二曰:‘一棹春风一叶舟,……’”。
②浪花:《词谱》、《花草粹编》中均作“阆(láng)苑”。
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有意:有本作“有情”。
千重雪:《词谱》、《花草粹编》、《历代诗余》中均作“千里雪”。
千重,千层,层层叠叠。
③桃李:《历代诗余》、《全唐诗》、《诗话总龟》中均作“桃花”。
一队春:指桃李盛开,由近及远,好像队列有序一样排列着,言春色正浓,春意盎然。
④身:《南唐二主词汇笺》中作“轮”;《诗话总龟》中作“鳞”。
一竿身:一根钓竿。
⑤侬(nóng):指我,江南口语。
快活:《诗话总龟》中作“世上”。
⑥纶:《五代名画补遗》中作“轮”。
纶,钓鱼用的粗丝线。
句解: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这两句诗写渔父所处的生活环境——船头浪花翻滚如白雪般一望千里;岸上桃林里的桃花,默默地竞相开放,点缀得春日美景如画,万紫千红。
“有意”、“无言”二词用得妙,使“千里雪”、“一队春”成为有意识的活动,给人以新鲜、动感,增强了感染力,读来韵味深长。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①侬:江南一带称自己为“侬”。
②渔父:词牌名,此处亦实指。
这两句是说,渔父孤身一人,生活在船上端来一壶酒自斟自饮,只有一竿竹篙陪伴,还在自我安慰:世上像我这样乐哉优哉能有几人?俨然一幅图画,画面简洁、明朗、素描韵味很浓。
渔父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
![渔父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99fbc4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63.png)
原文:渔父之问于孔子也,曰:“吾闻夫子游于宋,有钓者,其父之口也,不知其钓也。
夫子何如?”孔子曰:“吾闻之,钓者之得,不在于鱼,而在于钓。
吾游于宋,见者皆笑我,不知我所以笑者,非笑吾也,笑吾所以笑者耳。
”渔父曰:“夫子之钓,何如也?”孔子曰:“吾钓,非欲得鱼,而欲得道。
吾钓之道,不在于饵,而在于心。
”渔父曰:“何谓钓之道?”孔子曰:“夫钓之道,在于虚静,虚静则道存。
吾之钓也,非钓鱼,钓道也。
故吾钓,心无欲,意无求,物我两忘,是以钓而不获,获而不贪。
”渔父曰:“善哉!夫子之道,吾闻之矣。
吾闻之,钓者之得,在于心也。
心静则得,心躁则失。
夫子之心,何以静之?”孔子曰:“吾闻之,心静如止水,其清也,可以照见天地。
吾之静心,非求静也,静自得也。
吾之钓,非求鱼也,求道也。
道存于心,心静则道明,道明则物我两忘,是以钓而不获,获而不贪。
”渔父曰:“夫子之道,诚妙矣!吾愿从夫子学钓之道。
”孔子曰:“善哉!吾道非钓之道,乃治国之道也。
吾之钓,非钓鱼,钓心也。
心正则国治,心乱则国乱。
夫子欲学钓之道,先学心之道。
”注释:1. 渔父:指渔夫。
2. 宋:指宋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
3. 钓者之口:指钓鱼者的口技,比喻言辞巧妙。
4. 道存于心:道存在于心中,指道德修养。
5. 物我两忘:指忘却物我之分,达到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6. 治国之道:治理国家的道理。
翻译:渔夫向孔子问道:“我听说先生游历到宋国,有个钓鱼的人,他的言辞巧妙,却不知他在钓鱼。
先生您怎么样?”孔子回答说:“我听说,钓鱼的人所得,不在于鱼,而在于钓鱼的技巧。
我在宋国游历,看到的人都嘲笑我,不知道他们嘲笑的不是我,而是嘲笑我之所以嘲笑的。
”渔夫又问:“先生钓鱼的技巧是怎样的?”孔子说:“我钓鱼,不是想要得到鱼,而是想要得到道。
我钓鱼的道,不在于鱼饵,而在于心灵。
”渔夫问:“什么是钓鱼的道?”孔子说:“钓鱼的道,在于虚静,虚静则道存。
我钓鱼,不是钓鱼,而是钓道。
所以,我钓鱼时,心无欲,意无求,物我两忘,因此钓而不获,获而不贪。
高中语文文言文屈原《渔父》原文、译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屈原《渔父》原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08d26f0d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5a.png)
屈原《渔父》原文、译文渔父作者:屈原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
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
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
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
”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渔父文言文原文翻译
![渔父文言文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eeee34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c.png)
原文:渔父词苏子瞻渔父山前江水清,白鸥飞处波光明。
白首垂纶谁相识,一钩一饵一扁舟。
翻译:渔父词苏轼在渔父山前,江水清澈见底,白鸥在飞翔中映照出波光粼粼的景象。
满头白发的渔父在垂钓,却没有人相识,他只拥有一根钓竿、一钩一饵,以及一叶扁舟。
原文:柳岸花明水绕村,一蓑一笠一扁舟。
斜风细雨不须归,蓑笠任平生。
翻译:柳树成荫,花朵盛开,江水绕过村庄。
渔父穿着一蓑一笠,驾驭一叶扁舟。
即使有斜风细雨,他也不需要归去,蓑笠任凭一生。
原文:桃花流水鳜鱼肥,笑问客从何处来。
酒醒只在花间坐,酒醉还来花下醉。
翻译:桃花盛开,江水潺潺,鳜鱼肥美。
渔父笑着询问客人从何处而来。
酒醒后,他只在花间坐着,酒醉时,他又来到花下陶醉。
原文:不知江上春来早,江花江水共留连。
世人皆知渔父乐,不知渔父心亦悲。
翻译:不知道江上的春天来得这么早,江边的花朵和江水相互依恋。
世人皆知渔父的快乐,却不知道渔父内心也有悲伤。
原文: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翻译:太阳落山,青山遥远,天寒地冻,白色的房屋显得贫寒。
柴门响起狗叫声,风雪交加的夜晚,渔父归家。
原文:渔父山前江水清,白鸥飞处波光明。
白首垂纶谁相识,一钩一饵一扁舟。
翻译:在渔父山前,江水清澈见底,白鸥在飞翔中映照出波光粼粼的景象。
满头白发的渔父在垂钓,却没有人相识,他只拥有一根钓竿、一钩一饵,以及一叶扁舟。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在渔父词中描绘的渔父生活,既有悠闲自在的垂钓时光,也有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渔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渔父屈原原文及翻译
![渔父屈原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058790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e.png)
渔父屈原原文及翻译渔父是屈原非常著名的诗歌作品,也是有关于屈原非常有趣的一个问答故事,诗歌中,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一问一答,表现两者不同的思想观和人生理想,具有很深的思想意义!渔父原文: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渔父翻译: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
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
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
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
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
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
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
"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屈原个人资料: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渔父》翻译赏析
![《渔父》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2819195ef7ba0d4b733bb4.png)
《渔父》翻译赏析
《渔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煜。
其古诗全文如下: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翻译】
浪花仿佛是有意地欢迎我,卷起了千万重的飞雪。
桃花李花默默地站成了一队,让我感受到了春天。
一壶美酒在手上,一根钓杆在身边,世上像我这样快活的人有几个呢。
【鉴赏】
词史上最早写《渔父》词的',是唐代的张志和。
李煜这首词,继承的是张志和的“渔父家风”,写渔父的快乐逍遥。
开篇选取两个场景来表现渔父的生活玩境,一是江上,千里浪花翻滚如雪,一望无际,境界阔大。
浪花翻滚,本是“无意”,而词人说“有意”,就写出了渔父与大自然的亲和感。
江涛有意卷起雪浪来娱乐渔父的身心,衬托出渔父心情的快乐轻松。
岸上,一排排的桃花李花,竞相怒放,把春天装点得十分灿烂。
江上岸中所见,尽是美景。
接着写渔父的装束和生活,身上挂着一壶酒,手里撑着一根竿,想到哪就把船撑到哪里,想喝酒随时都可以喝上几口,高兴了就唱首渔父歌,多自由,多快活!这世上像我这样的自由人,能有几个。
结句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出,实是作者对渔父的羡慕,就像王维《渭川田家》诗里所说的“即此羡闲逸。
”。
渔父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渔父文言文翻译及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5be0993a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e.png)
渔父者,楚人也。
居沅湘之间,结庐于水滨,渔钓为业。
性嗜酒,不事生产,日与渔童相随,泛舟于江湖。
其言谈举止,皆率真自然,不拘小节。
人或笑之,而渔父不以为意。
一日,有客过沅湘,见渔父,问:“子何人?”渔父答曰:“吾渔父也。
”客曰:“子何以自处?”渔父笑曰:“吾生于斯,长于斯,渔钓自给,何求于外?”客曰:“子虽渔父,然不知世之变故否?”渔父曰:“世变与否,吾固不知。
然吾自得其所,安知他人之苦乐?”客愕然,无言以对。
又一日,客见渔父钓,问:“子何以钓?”渔父曰:“吾钓非为利,但求其乐耳。
世人皆知利,而不知乐。
吾得乐,足矣。
”客曰:“子真渔父也,能知乐。
”渔父笑曰:“吾何能知乐?但随性而行,顺其自然,乐自心生。
”客叹曰:“子之乐,吾所不能及也。
”渔父闻之,不以为喜,亦不以为忧。
仍日与渔童钓鱼,饮酒,自得其乐。
客归去,其后数年,沅湘之间常有渔父之迹,而世之知渔父者,日益增多。
译文:渔父,楚地之人也。
居住在沅湘之间,在水边搭建草屋,以捕鱼钓鱼为生。
性喜饮酒,不从事农业生产,每天与渔童相伴,驾舟在江湖之上。
他的言谈举止,都显得率真自然,不拘小节。
有人嘲笑他,但渔父并不在意。
有一天,一位客人经过沅湘,见到渔父,问道:“你是谁?”渔父回答说:“我是渔父。
”客人问:“你是如何自处的?”渔父笑着说:“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捕鱼钓鱼自给自足,还需要向外寻求什么呢?”客人说:“你虽然是渔父,但难道不知道世间的变迁吗?”渔父说:“世间的变迁与否,我固然不知道。
然而我自得其乐,又怎会知道别人的苦乐?”客人惊讶,无言以对。
又有一天,客人看到渔父在钓鱼,问:“你为何钓鱼?”渔父说:“我钓鱼并非为了利益,只是追求其中的乐趣。
世人皆知追求利益,却不知追求乐趣。
我得到了乐趣,就足够了。
”客人说:“你真是个真正的渔父,能够懂得乐趣。
”渔父笑着说:“我怎能懂得乐趣?只是随性而行,顺应自然,乐趣自然而生。
”客人感叹说:“你的乐趣,是我所达不到的。
屈原渔父原文及翻译
![屈原渔父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3e7e6774b73f242336c5fff.png)
屈原渔父原文及翻译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原文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翻译: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
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
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
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乎?”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
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
”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渔父四首原文翻译文赏析注释作者苏轼
![渔父四首原文翻译文赏析注释作者苏轼](https://img.taocdn.com/s3/m/e372dd55fd0a79563d1e729a.png)
渔父四首作者:苏轼朝代:宋类型:词渔父四首【原文】渔父饮,谁家去。
鱼蟹一时分付。
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
渔父醉,蓑衣舞。
醉时却寻归路。
轻舟短棹任斜横,醒后不知何处。
渔父醒,春江午。
梦断落花飞絮。
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
渔父笑,轻鸥举。
漠漠一江风雨。
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渔父四首【翻译文】【其一】渔父想饮酒,到哪一家去好呢?鱼和螃蟹同时交给了酒家换酒喝。
饮酒不计多少量,一醉方休。
渔父的鱼蟹与酒家的酒彼此之间何必谈论钱数。
【其二】渔父酒醉了,披着蓑衣走路跌跌跄跄像跳舞。
醉酒的渔父想寻找回去的归途。
短桨小船无人执掌,任它随意漂流。
酒醒后,渔父不知身在何处。
【其三】渔父酒醒后,春江上时光已是正午。
醒来只见阵阵落花飞絮。
醒后还会再喝醉,醉后又会再醒。
将古往今来人间的功名利禄付之一笑。
【其四】渔父仰天大笑、吟唱,轻飘飘的江鸥在飞翔,宽阔的长江上吹洒满江风雨。
江边骑马奔波的当差的小官,现在竟然借我的小船往南渡过长江。
渔父四首【评析】元豐七年(西元一〇八四年),苏东坡从黄州调任汝州团练副使,第二年到河南商丘,收到诰命,宋神宗准许其在常州宜兴居住。
想东坡半生凋零,屡遭贬谪,心内悽苦。
而作於此间的四首《渔夫》组词(一说为组诗),颇得人生感慨。
第一首写渔父以鱼蟹与酒家换酒喝,彼此不计较价钱;第二首写渔父饮归,醉卧渔舟,任其东西,醒来不知身在何处;第三首写渔父在落花飞絮中醒来已是中午时分,醒复饮,饮复醉,醉复醒;第四首写渔父在风雨中与江鸥相伴,逍遥自在,奔波的官人借孤舟渡河。
四篇作品既独立成篇,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运用了描写、记叙和议论结合以及景、事、理融合的方法,生动地展示了渔父超然物外、悠闲自得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情趣。
东坡以最具特徵的饮、醉、醒、笑之行为来描写渔父的形象,并且借鉴了船子和尚的渔父,把渔父描写为已悟道的佛家渔父。
全首渔父词在表面上描绘了渔父饮酒之乐,实际上赞美了以不同方法来施行教化和启导人生的渔父之慈悲心,并以此自比。
《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
![《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9776a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7.png)
《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汛边白鹭在飞翔,散花洲外汛上片片白帆船在轻轻地飘动。
桃花水汛期鳜鱼长得肥胖。
自有遮护全身的青竹壳斗笠,与斗笠相伴的还有绿蓑衣。
斜风夹杂着细雨,过着乐而忘归的渔翁生活。
注释浣溪沙:山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南山李煜有仄韵之作。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
散花州:鄂东长汛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汛中,早已塌没。
一在浠水县汛滨,今成一村。
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汛上建“怡亭”之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吴王散花滩”。
该词中所写散花洲系与西塞山相对的浠水县管辖的散花洲。
鳜(guì)鱼:又名“桂鱼”,长汛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产。
庇:遮盖。
箬(ruò)笠:用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赏析: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
苏轼离开黄州赴汝州途中,沿长江而下,在途中看到渔父生活的景象,即景联想,作该词描写渔父的生活。
《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2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江边白鹭在飞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轻轻地飘动。
桃花水汛期鳜鱼长得肥胖。
自有遮护全身的青竹壳斗笠,与斗笠相伴的还有绿蓑衣。
斜风夹杂着细雨,过着乐而忘归的渔翁生活。
注释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
散花州: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江中,早已塌没。
《渔父》诗词原文及译文
![《渔父》诗词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f4a6342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9.png)
《渔父》诗词原文及译文《渔父》诗词原文及译文《渔父》是南唐李煜创作的一组杂言古诗。
此词后主为情势所迫,沈潜避祸,隐遁世尘并写词表露自己的遁世之心,以释文献太子的疑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渔父》诗词原文及译文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渔父五代李煜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注释:⑴此词调名亦作《渔父词》,《历代诗余》中作《渔歌子》。
据宋阮阅《诗话总龟》载:“予尝于富商高氏家,观贤画《盘车水磨图》,及故大丞相文懿张公弟,有《春江钓叟图》,上有南唐李煜金索书《渔父词》二首。
其一曰:‘浪花有意千里雪,……’其二曰:‘一棹春风一叶舟,……’”。
另《古今诗话》中亦云:“张文懿家有《春江钓叟图》,上有李煜《渔父词》二首。
”又,《花草粹编》中此词有题作“题供奉卫贤《春江钓叟图》,并注云:“金索书,不知书名抑书法也。
”据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南唐二主年谱》引陶谷《清异录》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
”依王仲闻解,“金索书”即“金错刀书”,也就是李煜的书法。
⑵棹(zhào):摇船的工具。
短的叫楫,长的叫棹。
⑶纶:《五代名画补遗》中作“轮”。
纶,钓鱼用的粗丝线。
茧缕(lǚ):丝线,这里指渔弦。
茧,茧丝。
⑷渚(zhǔ):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⑸瓯(ōu):装酒的器具,即盅,一种平底深碗。
⑹顷:土地面积单位。
一百亩为一顷。
译文:在春风中我荡着一叶小舟,相伴我的呢只有一根蚕丝和一个鱼钩,眼望着长满鲜花的小洲,手举着斟满美酒的瓦瓯,在无边的波浪中我拥有了自由。
赏析《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这是《春江钓叟图》的题画词。
全词借景寓意,突出了渔父的独立自由,表达了作者追求闲适、向往自由、隐逸遁世的思想情趣。
从词意上看,此词耽于隐逸、格调不高,当是李煜前期意念消沉的.作品。
这首词短而不丽,工而不奢,四个“一”字连用而不避重复,是词人有意为之,不但不显重复,反而有一气呵成、悠然不断之感。
渔父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渔父文言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e60aa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18.png)
江上之渔父,得鱼而心乐,持竿而不释。
问之,曰:“子何乐也?”答曰:“得鱼而心乐,持竿而不释,何乐如之?”又问之,曰:“子得鱼乐,何以不归?”答曰:“吾渔者,得鱼而食,得乐而忘忧,何为归也?”复问之,曰:“子既得鱼而忘忧,何以不乐?”答曰:“乐非吾所求,忧非吾所惧,乐忧之间,吾独无耦。
”《渔父》译文:江上的渔父,捕到了鱼心中喜悦,拿着鱼竿却不放下。
问他说:“你为什么这么高兴?”他回答道:“捕到了鱼心中喜悦,拿着鱼竿却不放下,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呢?”又问他:“你捕到了鱼就高兴,为什么还不回家?”他回答道:“我是个渔夫,捕到了鱼就有吃的,得到了快乐就忘记了忧愁,为什么要回家呢?”再问他:“你既然捕到了鱼就忘记了忧愁,为什么还不快乐?”他回答道:“快乐不是我追求的,忧愁不是我害怕的,快乐和忧愁之间,我独自一人,没有伴侣。
”赏析:《渔父》是一篇典型的文言文,通过渔父与问者的对话,展现了渔父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以下是对《渔父》的赏析:1.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全文语言简练,用词准确,通过渔父与问者的对话,勾勒出一幅宁静、悠然的江上渔景。
渔父的心态,犹如一幅淡泊名利、顺应自然的山水画,给人以无限遐想。
2. 体现道家思想。
文章中渔父的回答,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他认为,快乐并非追求的结果,忧愁也不是需要害怕的,只有顺应自然,才能达到真正的快乐。
3. 强调内心的平和。
渔父在捕鱼过程中,得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这种心态,是现代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所追求的境界。
渔父的这种生活态度,启示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追求内心的平和。
4. 倡导自然生活。
渔父以捕鱼为生,过着简单、自然的生活。
这种生活方式,与现代人追求的低碳、环保、自然的生活理念相契合。
文章通过对渔父生活的描绘,倡导人们回归自然,追求简单、环保的生活。
5. 传递人生哲理。
文章通过渔父与问者的对话,传递了以下人生哲理:一是顺应自然,随遇而安;二是追求内心的平和,而非外在的物质享受;三是珍惜当下,享受生活。
屈原《渔父》原文及译文
![屈原《渔父》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54c1f35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f.png)
屈原《渔父》原文及译文《渔父》的写作背景,按司马迁本传和东汉文学家王逸的说法,大约是在楚顷襄王执政时期,屈原遭到流放,政治上遭到重大打击,个人和楚国面临着厄运的情况下,诗人心情忧愤苦闷,来到汨罗江畔,边行边吟而成的。
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屈原《渔父》的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阅读!渔父先秦:佚名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译文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
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
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
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
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
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
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
渔父古诗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渔父古诗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2f685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2.png)
渔父古诗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渔父古诗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渔父古诗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渔父古诗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渔父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
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翻译渔父仰天大笑、吟唱,轻飘飘的江鸥在飞翔,宽阔的长江上吹洒满江风雨。
江边骑马奔波的当差的小官,现在竟然借我的小船往南渡过长江。
注释轻鸥举:轻盈的鸥鸟飞起来。
漠漠:云烟弥漫。
赏析“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写渔父从酒醒之后的大笑、大吟的悠然闲适的神情。
仰天而笑“轻鸥举”,隐喻渔父如海鸥那样自由飞翔。
平视而笑“漠漠一江风雨”,隐喻渔父如江阔那样的心胸,无视风雨。
这是自然的壮观,也是渔父的身影。
渔父与自然融为一体了,恬淡悠然。
“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以写实对比的手法,进一层以官人的奔波映衬出渔父的悠闲,突出了官人高贵反而累赘、无能,渔父卑下反而自由自在。
“笑”中最能令人深思的是笑官人:一群群骑马的官人,这时也不得不借渔父的“孤舟”南渡。
嬉笑诙谐之情,表现在最后两句中。
第四首词先描景,后叙事,景事相缀,以“笑”为中心线,贯串全词,写出了渔父的闲适自由的生活情景。
也反映农村劳动人民的生活,呈现出一股逸然超脱的思想情趣:静谧的荒野江边,质朴的莞尔而笑的渔父与轻盈自由的江鸥为伴,跟风雨中追名逐利的官人构成鲜明的对照,作者的美丑标准也在这里明显地得到标示。
这一点,又是在非常自然的化工妙手中表现出来,显示出一种“真态”的村野气息。
渔父古诗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2渔父词二首·其二侬往东吴震泽州,烟波日日钓鱼舟。
山似翠,酒如油,醉眼看山百自由。
翻译我住在太湖边上,在烟波里每天划船钓鱼。
青山像翠玉,美酒浓如油,喝醉了就看着山非常自由。
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ddc27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b.png)
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1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翻译江上千里浪花翻滚如雪,岸上一排排的桃花竞相怒放,春意正浓。
身边一壶美酒,手中一支钓竿,世上这样自由快乐的人有几个?注释渔父:词调名,又名“渔父词”、“渔歌子”,单调,正体为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韵。
浪花:一作“阆(láng)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有意:一作“有情”。
千里:一作“千重”。
桃花:一作“桃李”。
一队春:指桃李盛开,由近及远,好像队列有序一样排列着。
一竿身:一根钓竿。
身,一作“纶”,一作“鳞”。
快活:一作“世上”。
侬:我,江南口语。
赏析这首词是题《春江钓叟图》画之词。
据《南唐书·后主纪》载:“文献太子恶其有奇表,后主避祸,惟覃思经籍。
”由此,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后主为情势所迫,沈潜避祸,隐遁世尘并写词表露自己的遁世之心,以释文献太子的疑嫉”(蒲仁、梅龙《南唐二主词全集》辑注),也有道理。
词史上最早写《渔父》词的,是唐代的张志和。
李煜这首词,继承的就是张志和的“渔父家风”,写渔父的快乐逍遥。
从词意上看,此词耽于隐逸、格调不高,当是李煜前期意念消沉的作品。
此词开篇入画,将画中意境以言辞写出,以画境言心境。
“浪花”成“千里雪”,“桃花”作“一队春”,写春江浪涌,春光明媚。
一队”后着一“春”字,不仅显示出桃李的生机,而且又透出别样的俏皮,绘出明畅绚丽的意境。
这两句寥寥数字便将画中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画中的主人公渔父,趁着春江水涨,驾一叶小舟,随水顺风而下;好风推舟行进,轻舟分浪飞驶,浪花迎面而来,如溅起千里雪;渔父心中开怀,而浪花也似有意;船行浪中,两岸桃红李白,列队相随,花树多情,渔父恬畅。
余下三句描写了渔父的装束,是点睛之笔,写出了渔父淡泊潇洒的人生境界。
两个三字句看似信手拈来,其实也是锤炼的结果:“一壶酒”写出渔父的精神状态;“一竿纶”点明渔父的职业和身份。
屈原《渔父》原文及翻译
![屈原《渔父》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c6a1a7dc850ad02df804107.png)
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
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
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
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乎?”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
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
”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屈原《渔父》原文及翻译
![屈原《渔父》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56020bfc5da50e2524d7fd2.png)
原文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翻译: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
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
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
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乎”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
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
”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高中语文-文言文-屈原《渔父》原文、译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屈原《渔父》原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4ddd726502020740bf1e9b66.png)
高中语文-文言文-屈原《渔父》原文、译文-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屈原《渔父》原文、译文渔父作者:屈原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
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
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
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
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
”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2。
渔父原文及翻译
![渔父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17b701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3.png)
渔父原文及翻译范文一: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渔父》这篇经典的原文及其中英翻译。
《渔父》的原文是这样的:渔父晨起出猎仙,坐船欲渡满河涟。
游女衣轻风娇动,笑语盈盈语自然。
船到中流失掉篙,渔父摇橹思无涯。
湖光掩映翠梧里,芳草渐渐深山下。
仙女垂云下凡塵,寻渔问道精神真。
渔父襟怀含无限,慷慨将真授仙心。
仙女得性登高聚,淡云轻烟隳石阶。
此情此景皆总括,白首犹闻细叙说。
这篇原文写的是一位渔父晨起出猎仙,在坐船渡河时遇到游女,二人交谈之间,渔父颇有志气,言吐精神流畅。
但随着船到中流时失掉篙,渔父变得思无涯,景色也渐渐深山隐没,这时,一位仙女垂云下凡塵,寻渔问道,渔父便慷慨将真授仙心。
然而,仙女得悟之后便登高聚,这一情景,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最后,白首人犹能听闻这一段细节。
这篇原文非常的精彩感人,给人一种美丽的想象空间。
而其中英翻译,对照来看,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这篇经典之作。
值得注意的是,翻译中涉及到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句子,比如“渔父襟怀含无限,慷慨将真授仙心,”这一句,翻译成英文之后,大致意思相同却表达不同。
这需要读者去深入理解原文和翻译的意思,才能真正掌握这篇文章。
这也告诉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学会翻译,这不仅是对于语言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于文化理解和把握的考验。
范文二:大家好,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下《渔父》这篇经典之作的原文和它的英文翻译。
渔父用早起的时间去寻找仙女,坐在船上,他想要穿过满河涟。
游女静静地站着,舞动着轻盈的衣裙,她俏皮的语气在阳光下发着微光。
在船的中流位置,渔父失去了船桨,他摇起橹来,这个时候他的思想彷徨。
湖水掩映着翠绿的梧树,越往深处,草木渐渐拥抱着山谷。
一位仙女从云中降落到尘埃的世界,她到这儿来是为了寻找渔父摇橹的真谛。
渔父怀着无限的思维,他的心慷慨地奉献出真谛,而仙女因对此达到了感性的道德,便登高而去。
这一番景象描述了爱和思维的真正含义,这正是人类智慧之光所能表达的细节。
这篇原文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渔父出猎仙的情景,游女和渔父之间的对话也很有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父》诗词原文及译文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出自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渔父》
渔父
五代李煜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注释:
⑴此词调名亦作《渔父词》,《历代诗余》中作《渔歌子》。
据宋阮阅《诗话总龟》载:“予尝于富商高氏家,观贤画《盘车水磨图》,及故大丞相文懿张公弟,有《春江钓叟图》,上有南唐李煜金索书《渔父词》二首。
其一曰:‘浪花有意千里雪,……’其二曰:‘一棹春风一叶舟,……’”。
另《古今诗话》中亦云:“张文懿家有《春江钓叟图》,上有李煜《渔父词》二首。
”又,《花草粹编》中此词有题作“题供奉卫贤《春江钓叟图》,并注云:“金索书,不知书名抑书法也。
”据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南唐二主年谱》引陶谷《清异录》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
”依王仲闻解,“金索书”即“金错刀书”,也就是李煜的书法。
⑵棹(zhào):摇船的工具。
短的叫楫,长的叫棹。
⑶纶:《五代名画补遗》中作“轮”。
纶,钓鱼用的粗丝线。
茧缕(lǚ):丝线,这里指渔弦。
茧,茧丝。
⑷渚(zhǔ):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⑸瓯(ōu):装酒的器具,即盅,一种平底深碗。
⑹顷:土地面积单位。
一百亩为一顷。
译文:
在春风中我荡着一叶小舟,相伴我的呢只有一根蚕丝和一个鱼钩,眼望着长满鲜花的小洲,手举着斟满美酒的瓦瓯,在无边的波浪中我拥有了自由。
赏析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这是《春江钓叟图》的题画词。
全词借景寓意,突出了渔父的独立自由,表达了作者追求闲适、向往自由、隐逸遁世的思想情趣。
从词意上看,此词耽于隐逸、格调不高,当是李煜前期意念消沉的作品。
这首词短而不丽,工而不奢,四个“一”字连用而不避重复,是词人有意为之,不但不显重复,反而有一气呵成、悠然不断之感。
取“一”与“万顷”相映照,细巨对应,工整而精妙。
词题画抒怀,借景寓意,虽然情趣不高,但悠然散淡之意境却清丽不俗,也可视为题画诗词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