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论文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论文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亲属长期离家工作或其他原因,无法与父母一同居住并受其直接照顾的未成年人。
他们面临着许多教育问题,包括学习困难、心理问题以及社交障碍等。
本论文旨在探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以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
一、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问题1. 学习困难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环境的支持和监督,往往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充分的指导。
他们的学习动力较低,学习效果不理想。
2. 心理问题与父母长时间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容易感到孤独、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这种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3. 社交障碍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在社交能力上存在一定障碍。
他们不太擅长与人沟通,缺乏合作与交流的经验。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1. 父母缺乏陪伴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工作等原因,无法与孩子长期共同居住,无法提供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与陪伴。
2. 教育资源不足留守儿童所在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有限,师资力量不足,学校设施简陋,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3. 社会关注度不够留守儿童问题长期未引起足够的社会关注,缺乏专门的政策和措施保障他们的教育权益。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鼓励父母在家庭中培养良好的教育氛围,提供父母参与孩子教育的机会,以弥补缺乏陪伴的不足。
2. 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提高学校设施,引进优秀师资力量,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3. 设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心理咨询和社交能力培养等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和社交障碍。
4. 加强社会关注提高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度,通过媒体宣传和政府行动,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保障留守儿童的教育权益。
综上所述,要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我们需要关注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教育资源建设、设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并加大社会关注力度。
只有多方合作,才能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让他们健康成长,展望美好未来。
留守儿童大学生论文
留守儿童大学生论文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民工外出务工,导致众多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而长期独自在农村家中生活的儿童。
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重点探讨大学生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认知、态度和参与度,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大学生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知1.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在对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都对留守儿童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意识到留守儿童面临着心理和生活上的困境,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引导,容易导致身心健康问题的发生。
2.大学生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态度大学生普遍对留守儿童问题持关切和同情的态度,认为留守儿童应该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帮助。
他们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认为父母应该尽量陪伴和照顾孩子,而不是把他们留在农村。
二、大学生的参与度1.大学生参与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然而,调查发现,尽管大学生对留守儿童问题持关注态度,但实际参与度不高。
大部分大学生对留守儿童问题持观望态度,认为这是教育和政府部门应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而非他们个人的责任。
2.加强大学生的参与度的必要性然而,正是大学生这一群体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他们具备更多的资源和能力去关注并参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更主动地关注和帮助留守儿童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建议1.加强大学生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应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社会实践课程、举办座谈会等方式,让大学生深入了解留守儿童问题,并了解如何参与到相关活动中。
2.鼓励大学生参与留守儿童志愿者活动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留守儿童志愿者活动。
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大学生能够与留守儿童建立起情感联系,关注他们的需求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支持力度。
从政策层面,加强对农民工的扶持和保护,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从社会层面,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留守儿童倾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3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3篇留守儿童是近年来农村地区特有的群体,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你有何研究呢?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欢迎阅读!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篇一:关爱留守儿童心系特困学生家庭摘要:作为一名教师,在执教35年的教育生涯中,无论是担当科任教师还是班主任,我都坚持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的优良传统,关爱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只有心灵的对接,智慧的碰撞,才能创造绚丽多彩的人生。
关键词:走进心灵;关爱学生;留守儿童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集体流转承包,农民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大批涌入城市,充当着新型劳动大军。
同时,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单亲家庭的孩子自暴自弃现象尤为突出,困难家庭的孩子自卑心理更是令人担忧,如何让他们消除心灵的阴影,走出逆境,是我执教期间一直坚持以真情打动真心,最终赢得了童心。
一、真情点亮留守儿童心灵的灯去年冬天,我担任三年级班主任,有一天放学时下大雪,天色很快就变黑了,班上的李晓丹同学和她弟弟焦急地在学校大门口等奶奶,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也不见奶奶的身影,外面寒风凛冽,两个孩子急得默默掉眼泪。
正在这时,我备完课正准备下班,快走到大门口时,看到了他们俩焦急的样子,于是我上前问清了来龙去脉,安慰着他们说:“别急,奶奶今天肯定是有事情耽误了,不行我打车送你们俩回去!”于是我叫来了车子,送姐弟俩回家,十五分钟后,车子开到了山区的一个村庄,左弯右转到了她家门口。
经过一番了解后得知,她奶奶准备骑电瓶三轮车接他们放学,但是下雪路面湿滑,不小心在一个拐弯处翻车了,奶奶右手也骨折了。
两个孩子年龄小,生活也不能自理,父母又都在外地打工,一时也不能回家,照顾两个孩子的问题急坏了奶奶。
为了不因奶奶骨折而耽误他们的学习,于是我以老党员身份主动向学校请求,结对帮扶这两个孩子。
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论文
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论文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务工,将子女留在原居住地或他人监护下生活的儿童。
他们由于亲情缺失和家庭照料不足,面临着较多的困境和问题。
其中,受教育权的保障是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围绕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探讨相关问题并提出改善的措施。
一、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现状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在现实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往往是父母之外的亲属或他人,他们对于儿童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程度可能存在差异,可能影响到留守儿童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其次,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怀和父母的教育指导,容易出现情感上的问题,进而影响其学习和成长。
再次,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他们所处的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师质量和教育监管难以保证,导致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二、确保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重要性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是他们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基石。
良好的教育能够开发留守儿童的潜能,提供他们追求梦想和改变命运的机会。
同时,受教育能够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技能,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保障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不仅有助于实现他们个人的发展,也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公平的需要。
三、改善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策略1. 改善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素质和教育意识提高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水平和素质,增强他们对于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视和关心。
可通过开展家庭教育课程、提供教育指导手册和培训活动等形式,提高监护人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
2. 建设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和学校支持机构在农村地区建设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和学校支持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这些机构可以提供课后辅导、心理咨询和个性化教育等服务,满足留守儿童的多样化需求。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质量监管加大对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同时,加强对教育质量的监管,确保留守儿童在学校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重视留守儿童教育论文
重视留守儿童教育论文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中国的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离家在外工作,而在农村故乡由长辈或其他亲人照顾的儿童。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以其特殊的群体身份和教育需求备受重视。
一、留守儿童现状及问题分析留守儿童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亲子陪伴,留守儿童易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
其次,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部分留守儿童的教育资源匮乏,学习环境较差,影响了其学业发展。
同时,由于缺乏家人的监督和关爱,留守儿童容易走上不良的道路,陷入犯罪等问题之中。
这些问题直接制约了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亟待解决。
二、重视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性重视留守儿童教育是确保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之一。
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相比,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如果不加以关注和改善,容易加剧城乡教育差距。
此外,重视留守儿童教育还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降低社会治安成本,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因此,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学校应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三、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必须重视和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
一方面,要提供开放、宽容、有爱的家庭环境,与父母保持心理联系,增强亲子沟通。
另一方面,学校应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四、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为了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条件,需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增加学校和教师资源。
其次,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水平。
此外,还可以引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利用互联网等资源,拓宽留守儿童的学习渠道和机会。
五、加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鼓励留守儿童的父母亲自参与孩子的教育,加强亲子关系。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论文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论文要真正重视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切实重视公民的人格培养。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当看到这一点。
但是,以往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把力气花在了正面的、显性的教育上,花在外部灌输上,而很少从人格的和人的心理的角度来深化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日常化和潜移默化的效应。
因此,必须在人格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上来一个根本的转变,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优势和效益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全文如下:“留守儿童”专指那些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本文所提到的“留守儿童”确切的讲应当称作大龄“留守儿童”,他们是农村留守儿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12―16周岁的大龄农村留守儿童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但他们又是一群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却又远未成熟、十分需要父母关爱和引导的群体。
远离父母的生活状况,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对于大龄农村留守儿童目前处于的这种尴尬的境地,我们还必须考虑到,他们目前的生活状态。
12-16岁的年纪,正值从青春期到青年的过度时期,恰好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段时间大多数又是在学校度过的,这就给中学教育提出了一个难题――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政治教育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特征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必须从正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开始。
这类留守儿童的普遍特征是:1、易出现心理问题――缺少应有的父爱和母爱使他们的心灵容易受到创伤,往往只能无条件地、被动地接受现实。
他们孤独、自卑、精神压抑、性格孤僻,不愿意与同学和老师沟通;他们的内心痛苦,看上去冷漠、自闭。
2、自律能力较差――这些留守儿童多在自己的祖辈身边长大,多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和管教,因此他们多是一些纪律散漫的、道德品行较差的学生。
小学教育留守儿童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留守儿童毕业论文教育是一个国家或者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而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起点,更是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留守儿童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他们可能缺乏家庭关爱,教育资源有限,面临心理压力等问题。
本篇论文将以小学教育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提高他们的教育质量,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问题留守儿童是指因为父母长期离家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父母不常陪伴身边的儿童。
留守儿童通常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 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由于父母不常在家,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温暖、关爱和陪伴,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2. 学习资源不足:留守儿童所在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有限,学校条件差,师资力量不够强大,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3. 心理压力:长期独自面对困境和挑战,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压力,甚至出现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
二、提高小学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的策略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提高他们的教育质量:1.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如何在家中辅导孩子。
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2. 搭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配置适合留守儿童学习的教育资源和设施。
同时,学校应加强师资力量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帮助留守儿童学习。
3. 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与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不仅是对课程知识的拓展,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社交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文体比赛、社团活动等,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
4. 心理辅导和关怀: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帮助留守儿童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小学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果评估为了评估小学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实际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学习成绩:通过考试成绩和学业水平的提高,评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的进步和发展。
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论文
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论文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追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孩子被迫或选择与父母相隔千里之遥,成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成为社会关怀的焦点。
本论文旨在探讨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以期能够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可行的措施,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和良好教育环境的建设。
1. 留守儿童的定义与现状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或其他原因,与父母相隔较远,日常生活主要由其他亲属、邻居、教师或朋友照顾和教育的儿童。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留守儿童的数量已经逐年增加,估计已超过6000万,分布在各个地区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的家庭中。
2. 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1)情感需求不满足: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感到孤独、焦虑和情绪不稳定。
(2)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儿童通常生活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有限。
(3)生活自理能力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父母的指导和关爱,常常发展出弱化的生活自理能力,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3. 留守儿童教育的解决方案(1)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投入,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和社会支持体系,确保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权益。
(2)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丰富的课程和优质师资,确保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调适情绪,增强自信心,促进健康成长。
(4)加强家庭教育支持:建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支持网络,培养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育儿技能,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4. 留守儿童教育的启示与展望当今社会,留守儿童教育仍面临重大挑战,但也存在机会与希望。
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关注留守儿童成长的全面需求,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与配置,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全面提升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
同时,应加强社会各界的合作与协同,形成合力,共同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与未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论文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论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论文篇一《浅谈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更要从社会、家庭、学校、留守儿童自身等方面探讨当下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因素留守儿童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特别是近几年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增长,而他们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对他们的教育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我们要深入研究。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城市打工,而孩子自己留在农村生活,他们或者是与父亲、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长辈亲人、朋友一起生活而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群体。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正因为留守,所以他们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无法享受到父母的引导与帮助,成长的过程中情感上缺少了父母的呵护,使其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和心理发展上极易产生偏离和异常。
[1]在就学情况上,据统计当前在农村辍学的所有学生中留守儿童占73%,其中76%为女生,这些留守儿童辍学后大多随父母进城打工。
在学习情况上,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有一定差距。
在“学习成绩”问题中,大多数留守儿童感到有困难,在“学习遇到困难谁帮助”问题上,留守儿童主要依靠老师同学,非留守儿童还可以依靠父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年龄稍大的孩子还要帮家里做家务,所以学习时间相对得不到保证,对学习成绩造成一定影响。
在监护问题上,由于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管理制度等条件的限制,学校只是负责留守孩子在上课时间进行监管,课余时间监管只能由其临时监护人负责,而多数留守儿童的监管人都是(外)祖父母,他们多数文化水平很低且年事已高,只能在吃饱穿暖等生活上给予关怀,而对学习辅导上基本是空白,致使留守儿童缺少正常的监护。
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论文
浅议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致使许多农村孩子远离父母,这些孩子或其祖父母或其亲戚朋友监管,成了“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也积极参与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在实践中我对留守儿童的所处环境、性格成因、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有粗浅的认知,现剖析如下:一、留守儿童不良性格特征及成因1、养成大手大脚乱花钱的坏习惯,比吃、比穿、比用、比阔气。
打工的父母都觉得欠孩子的情,就在金钱上补偿,而孩子也觉得该用。
因此,吃零食成风,过生日请客,更有甚者,花钱请人抄作业、抄考卷。
2、读书上进的观念淡薄,认为“读书无用”,应付式读书,甚至厌学逃学。
这些孩子们普遍认为,自己的父母也没读多少书,现在依然能够走南闯北赚大钱,比有些读书多的人挣钱多,混个初中毕业,大不了和父母一样闯天下去,照样潇洒。
3、自由散漫,时间观念差,爱迟到、旷课、打台球,甚至逃学,有的祖父母年迈体弱管不了孙子,有的祖父母溺爱孙子,没有父母的严肃管教,这些孩子就自由放任,久而久之就可能成了日不进校、夜不归宿的“流浪汉”。
4、个性孤僻、倔强,不能融入集体之中,也不愿和别人交心。
孩子的个性形成与父母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脱离了父母的诱导与培养,孩子的个性必然走样。
有了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修整,个性的健康发展就受到严重影响。
二、留守儿童教育缺陷所在:1、监护人教育素质低由于留守儿童监护人都是爷爷奶奶辈,其文化素质偏低,教育观念落后,在教育引导孩子方面往往有心无力,只能管好孩子的温饱。
同时,祖辈与儿童之间也更容易产生代沟,缺乏深度沟通,导致监护功能弱化。
2、留守儿童心理压力无处疏导父母在外打工,给留守儿童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会担心父母在外是否安全,是否会生活的健康,是否会被人欺骗,是否会发生什么意外。
他们承受着不是他们这个年龄所承受的心理压力。
另一方面,很多留守儿童都觉得自己很孤单、寂寞,其他任何人都无法代替自己的父母。
[专题范文]留守儿童论文13篇
[专题范文]留守儿童论文13篇留守儿童论文留守儿童论文(一):一、农村留守儿童健康人格培养的思考留守儿童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构成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家庭、学校、社会就应共同行动起来,帮忙他们打下一个健康的人格基础。
(一)家庭是培养儿童健康人格摇篮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家庭是人类社会的第一块基石,是儿童健康人格培养的摇篮。
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位教师,家长的思想品德和作风习惯对子女有着很强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作用。
要求子女做到的,家长应率先垂范,务必首先做到,使子女从小模仿家长好的做法和习惯,逐步构成良好的品质。
要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父母需要有奉献精神,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就应多为下一代思考,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家长更不能忽视,留守儿童的家长首先要加强与孩子情感的沟通,不仅仅要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更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爱,除了与孩子经常持续联系外,还应经常与孩子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表现;其次要十分重视孩子监护人的选定问题,如果夫妻双方同时外出务工,必须要选取文化素养较高并且有必须职责感,能更好地监督和指导自我孩子的亲朋好友作为监护人。
总之家长要透过自身的言传身教使孩子逐渐领悟善恶、美丑和是非的界限,构成了最初的思想品德和心理,为孩子健康人格的构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校是培养儿童健康人格的主阵地学校在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康人格方面应担当“主角”:第一,学校的教育理念要更新,即从单纯追求升学率转向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上来,突出“以人为本”;第二,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尤其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第三,教师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德育论文留守儿童及学困生
德育论文留守儿童及学困生德育论文——留守儿童及学困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留守儿童及学困生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这两个人群都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等多重压力,因此在德育教育方面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和学困生两个角度,探讨他们在德育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1.1 家庭缺乏关爱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工作,无法亲自照顾他们的成长,导致他们在家庭中缺乏关爱,形成心理上的孤独感。
这种缺乏关爱的环境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对外界的不信任感和抑郁情绪的产生,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形成了负面影响。
解决办法: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等应当共同努力,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
该机构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等方面的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关心,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1.2 缺乏家规和家庭教育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明确的家规和家庭教育,容易陷入品德缺失、自律性差等问题。
他们往往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缺乏对社会行为准则的认同,对自身的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
解决办法: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工作。
通过制定学校德育规划、开设相关课程和德育活动,培养留守儿童拥抱积极价值观、树立正确人生观的能力,引导他们树立追求卓越、努力奋斗的意志。
二、学困生的德育问题2.1 学习压力大学困生由于学习上的困难,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学习焦虑。
他们常常面对着严峻的学业压力,既感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压力,又面临同学的排挤和嘲笑,从而导致他们对学习持消极态度,产生厌学情绪。
解决办法: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学校应当为学困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精准化的辅导和指导。
教师要注重学困生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化解学习上的困扰。
2.2 缺乏自律能力学困生在学习上缺乏自律能力,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扰,无法持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关于农村的留守儿童的论文
关于农村的留守儿童的论文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因工作等原因长时间离开农村家庭,留守在乡村中的儿童。
这个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因为这些孩子面临着许多社会、心理和教育方面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1. 现状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农村地区广泛存在的现象。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有数千万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城市打工,无法在家中照顾他们。
这些孩子的主要照料者通常是年迈的祖辈、亲戚甚至是邻居。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留守儿童容易面临许多问题。
2. 社会问题留守儿童在社会交往方面可能面临困境。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常常缺乏家庭温暖和情感支持。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缺乏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此外,留守儿童还容易受到欺凌和虐待。
3. 心理问题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注可能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他们可能感到孤独、无助和不安全。
长期的情感缺失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和自卑等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4. 教育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教育也面临着挑战。
他们可能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资源和教育支持。
教育不公平问题可能导致留守儿童在学业上落后于其他孩子,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未来的机会。
5. 解决办法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可能的解决办法:5.1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支持。
这些机构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教育辅导、兴趣培养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问题。
5.2 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对父母和家庭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陪伴。
政府可以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帮助父母更好地履行育儿责任。
5.3 引入亲友帮扶制度鼓励父母在城市工作的同时,引入亲友帮扶制度。
通过扩大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系网络,增加他们的社交资源和情感支持。
5.4 发展互联网教育利用互联网和科技手段,提供在线教育资源。
教师关于留守儿童的论文
教师关于留守儿童的论文近年来,中国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而长期留守在家乡的儿童。
他们常常面临缺乏父母关爱、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对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既是学校的一部分,也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
因此,教师在关注留守儿童问题的同时,应积极采取措施,帮助这些孩子实现平等的教育机会和全面发展。
首先,教师可以在学校内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项目。
为了满足留守儿童的需求,学校可以人性化地制定并推行相关规章制度,如设立留守儿童支持组织,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学业辅导和兴趣培养等服务。
此外,学校可以结合课程设置,制定特殊的教学计划,注重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如开设交流与合作技巧课程,培养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其次,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家庭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工作。
针对留守儿童经常缺乏父母关爱的问题,教师可以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孩子的成长状况。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了解科学的育儿方法,并提供相关资源和知识。
通过教师与家庭的积极互动,可以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融入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社会活动,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亲子活动等,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交流和社交机会。
通过这些活动,留守儿童可以与其他孩子建立友谊,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和人际关系。
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社会公益组织或专业人士到学校开展讲座和培训,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意识。
最后,教师还可以积极参与留守儿童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推动工作。
针对留守儿童问题,教师可以与教育部门、社会组织等共同合作,提出建议并争取政策支持。
通过积极参与的方式,教师可以为留守儿童争取更多的关注和资源,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未来发展机会。
综上所述,教师在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时,应积极采取措施,帮助这些孩子实现平等的教育机会和全面发展。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论文范文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论文范文家庭教育问题是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方面,由于父母工作在外,父母孩子之间的沟通较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因。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论文范文篇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新思考》摘要:笔者在本次"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调研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既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笔者从单亲培养,隔代抚养和寄宿学校这三方面从对留守儿童监护方式上挖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表现。
再从家庭结构松散导致儿童心理错位,家庭亲情缺失导致儿童情感饥渴,家庭榜样空白导致儿童行为偏失三个维度来剖析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最后笔者从家庭、学校、国家社会三方面来探寻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停滞在家中。
近些年来,多数农民为了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而选择了外出务工,家中就剩下妇女儿童,有的甚至只有留年迈的老人和孩子在家中。
这些留下来的孩子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城市里或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
全国妇联2008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约3000多万。
如此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成长直接影响着未来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而家庭教育功能的减退是导致这一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值得家长、校方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共同寻求其解之道。
一、挖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表现父母的爱和教育对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来说犹如源头活水,是塑造儿童性格、培养儿童情感、锻炼儿童意志的核心力量。
在对蓝田县的调研中发现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之爱的缺失,家庭教育的不完整主要表现在监护方式上。
故同监护方式对应,家庭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如下三种情况。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一、问题概述在现代社会中,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随着父母外出打工而将孩子留在农村成长的现象增多,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影响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主要原因1. 缺乏家庭陪伴:父母经常外出打工,导致孩子缺乏家庭陪伴和爱护。
2. 教育资源匮乏: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留守儿童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3. 心理负担重: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常常困扰着留守儿童。
4. 生活习惯不良:缺乏监督与约束,容易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时间玩手机、沉迷游戏等。
三、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1. 学业压力上升:由于没有及时正确地引导和监督,留守儿童的学业进步缓慢,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
2. 健康状况下降:缺乏父母的关怀和健康指导,孩子的饮食不均衡、作息紊乱,导致健康状况下降。
3. 心理问题增多:长期的孤独和家庭亲情的匮乏会给留守儿童带来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4. 社会适应困难:由于缺乏社交经验和人际交往机会,留守儿童在社会适应方面可能遇到困难。
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针对性教育援助措施,并建立全面覆盖的保障体系。
2. 完善家庭权益保护机制: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保护留守儿童及其父母的合法权益,包括假期回家权利等。
3. 强化学校和社区的关怀:学校和社区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帮助,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4. 建立亲子教育平台:为父母提供科学的亲子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以改善留守儿童生活环境。
5. 加强农村教育投入:增加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学校条件,提升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
五、落实对策需共同努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应明确责任,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投入。
学校、社区以及家庭都应积极参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浅谈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留守儿童的定义及成因留守儿童问题近些年来不断进入公众视线,各类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事件层出不穷,这不得不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对于这一特殊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以及教育引导。
当今学术界对于“留守儿童”的定义存在年龄区间、地域范围、父母外出情况及原因、留守时间等分歧,一般认为“留守儿童”是不能随父母外出打工、经商或者从事其他活动一起生活而留在家乡由代理监护人教养或自我照顾的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按照以上的定义,大量的研究人员就这一群体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调研,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已经是教育工作者及社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留守儿童根据父母在外的情况可大致分为双亲在外、父亲在外、母亲在外三类,每类的留守儿童都存在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亲情缺失以及家庭教育缺失,这也是留守儿童群体中各类问题的根源。
这一群体自改革开放时便开始产生,但直到2002-2004年留守儿童问题才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这也说明这一群体的产生、发展已经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一群体的产生及产生的问题都将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了解这一群体成因之后当对其产生的问题特别是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关爱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二、留守儿童的现状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特殊群体的概念自被提出时就拥有这庞大的数量,这是由于中国有着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
留守的时间较长或者较短,使儿童长期亲情缺失或不能适应短期的亲情缺失都将使其觉得未得到足够的关怀和照顾。
对于儿童亲情确实的情况可以用忽视率来表明,有相关的调研对这一程度进行了量化研究,据相关调查表明:外出的父母与留守儿童联系频率低是忽视的危险因素,经常联系的儿童忽视率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篇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摘要: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量流动,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急剧增加。
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留守儿童自身等方面还存在问题,要解决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就必须完善社会政策,动员多方力量;提高办学水平,为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氛围;强化家庭教育,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环境;加强自身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感。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河南省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070-011 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1 学校教育水平低下,监督管理不到位在河南省农村,很多地方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较差,无论是教学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是很薄弱的。
一些农村的中小学里甚至只有最基本的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音乐、美术、计算机、体育等方面的授课老师十分缺乏。
有的学校只有几个老师,一个老师要教授多门功课,老师的教学负担十分沉重,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去多加关注留守儿童,学校也很少对留守儿童进行个别关怀,对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1.2 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教育内容单一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一生中最基本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或至少有一方长期外出,减少了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而且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内容过于单一,基本没有美术、音乐等有助于其全面发展方面的教育内容。
只有少数老人教孙辈一些简单的手工、儿歌或是讲一些民间故事,很多故事还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很难起到教育作用。
1.3 留守儿童普遍学习成绩差,自律性差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管理的疏忽,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得不到重视,因而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以河南省为例,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不足3%,8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
留守儿童大多年龄较小,缺乏自律意识,对于社会上的不良诱惑缺乏抵抗能力,成绩越来越差,又会受到老师的训斥,同学的孤立,使他们感到自卑,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2 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1 学校方面首先,学校师资力量薄弱。
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地区多为贫穷地区,这些地方师资力量缺乏,学校除了常规管理之外,很难对数量众多的留守儿童进行特别监管。
其次,教师育人缺少关爱。
教育部对那些偏远贫穷的农村学校的投资少之又少,学校的发展缺少资金上的支持,甚至拖欠教师工资,这就直接导致老师的教学热情减退,很难全心全意地去教学,教育质量也会随之下降。
2.2 家庭方面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留守儿童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影响了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信任,甚至对父母产生误解和怨恨。
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新的家庭环境基本分为隔代监护、上代监护、无人监护三类。
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在选择监护人时没有考虑自己孩子的自身情况以及监护人的教育能力、经济能力等因素,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频出问题的现象屡见不鲜。
2.3 自身方面首先,自信心不足。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长期下去,问题压在心中得不到解决,因而较非留守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其次,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上难以得到正确的教育与引导。
再加上他们年龄小,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自我约束能力差,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留守儿童容易产生道德行为偏差。
3 解决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措施3.1 完善社会政策,动员多方力量要强化政府职能,将各项任务落实到人,认真贯彻落实《宪法》、《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文件,使农村留守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多出台一些关爱留守儿童的政策,如加快户籍制改革,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减免学杂费、书本费等。
要充分发挥妇联等组织的作用。
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亲情与关爱,借助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使社会各界都更加了解留守儿童,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
3.2 提高办学水平,为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氛围学校应该多吸纳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创造积极的条件,为老师提供各种培训的机会,鼓励老师在提高文化水平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此外,还要加强老师和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老师不仅要在学习上给留守儿童多作指导,在生活上也应多加关心,在情感上多加激励。
老师要善于发现留守儿童身上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以增加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3.3 强化家庭教育,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环境首先,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对子女的教育质量不重视,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读书没有用,觉得还不如让子女早点打工赚钱。
针对这些家长的教育观念的偏差,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与培训,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其次,选择合适的监护人。
家长在选择监护人时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如果自己子女自律性较好则可以交由祖辈监管,如果自律性差的,应安排在孩子心中有影响力、有威信的其他亲属作监护人。
选择其他亲朋好友作监护人的,应选择那些有一定教育能力,同时家庭负担相对较小的。
3.4 加强自身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感首先要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
学校可以让一些成绩优秀的留守儿童作演讲,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唤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学校应该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充分发挥留守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培养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1]蒋笃运.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N].中国教育,2008-7-19(3).[2]徐宏升.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5):75.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篇二《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农村的绝大多数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然而这些农民工的子女们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而留在了农村读书。
近几年来,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凸现。
然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涉及到一系列问题,其中教育问题尤为重要,这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
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做了相应研究,以减轻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压力,帮助农民工解决进城务工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经济及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农村一、引言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一群特殊群体,在社会中引起了的重视日益凸显,这个特殊群体至多以引起社会中诸多问题,源于其群体成员均为儿童。
在儿童成长正需要父母陪伴教育的时期,其父母却到城市务工。
虽然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在城市务工改善了家庭生活环境,但在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孩子本身的个人成长都是无限隐患。
现在儿童的发展空间巨大,并且在社会成熟的影响下,儿童的认知及思维潜力都是无限的,儿童接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其将来发展,并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有序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间,由于父母的监护不到位,教育不到位而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关乎我们社会的未来的发展,其中最凸显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在于家庭环境及家庭的完成性,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孩子处于长期分离状态,造成了孩子长期处于被孤儿状态,这样一定会给孩子带来自闭胆小、情感沟通不畅、消极冷漠等不同程度的影响。
1、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较消极。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不在身边,家庭的不完整行给孩子带来孤独及不安全感,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是其他情感多不能替代,这让孩子产生消极的情感态度,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家庭的情感完整。
2、农村留守儿童的认知程度上存在偏差。
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认知偏差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留守儿童的认知偏差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1]。
3、农村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障碍。
研究表明,农村留守经历对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不良影响,容易使他们产生人际关系障碍。
具体表现为对人冷漠,人际信任度低,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人交往退缩畏惧、自卑孤独或目中无人,常常游离于群体之外[2]。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1、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
孩子出生后,第一所学校就是家庭,第一位老师就是父母。
在孩子的启蒙阶段,父母是给孩子树立权威性的最好时间,这个权威性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这期间对孩子的性格、品格的形成和培养有着无可厚非的重要作用,如果只靠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长时间没有父母陪伴的儿童会对父母产生怨恨,甚至会对社会产生报复心理,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对这一点的认知度也不高,有些父母也会一味的以为学习就是学校老师的工作于自己无关。
有些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管,不了解孩子的生活及学习状态,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就成了问题学生,就是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2、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
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是留给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教育,这就形成了隔代教育。
隔代人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比较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
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有些就是想管教也无能为力。
这样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
同时,农村留守儿童与隔代老人代沟差距较大,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
3、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欠缺。
农村学校的教师大多配备的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对于科学教书育人的理念甚是缺乏,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更是效果不佳。
而老师对于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没有从家庭背景、心理状况等方面深层次的分析,造成对整体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当,管理方法不当,因此留守儿童的叛逆心理加强,甚至难以管理,此时教师对学生失去信心,放任不管。
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1、扭转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在学校上学期间,学校应承担起与留守儿童沟通并疏导他们的作用。
父母不在身边带给孩子孤僻胆小的性格。
教育他们应该学会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勇敢面对、积极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种良好的心理弹性也会减弱父母外出打工带来的不利影响[3]。
2、农村学校可设立寄宿部。
农村留守儿童大都是父母不在身边,与隔代老人难以沟通和倾诉其所想,所以建立寄宿制的学校可增进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学校教师又可随时看管。
国外研究发现,更换看护者、寄养方式等会改变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依恋质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