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期末复习精品资料(复旦大学)免疫学复习提纲.docx

合集下载

《免疫学》复习提纲

《免疫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1.免疫的概念2.免疫的三大基本特点3.免疫的三大基本功能4.对免疫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第二章免疫系统1. 免疫系统的组成2. 免疫器官的种类和功能3. T细胞的表面受体和表面抗原4. T细胞的亚群5. B细胞的表面受体6. B细胞的亚群7. 抗原递呈细胞的概念、种类及其递呈机制8. NK细胞的膜表面标志及其杀伤靶细胞的机制9. 抗体的分子结构10. Ig的类型11. 抗体的生物学功能12.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13. 补体的概念、组成及特性14. 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15. 细胞因子的概念、分类16.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的概念及其主要功能第三章抗原1. 抗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性2. 免疫原、半抗原的概念及其特性3. 抗原表位的概念4. 构成完全抗原的基本条件5. 抗原的分类6. 免疫佐剂的概念7. 佐剂的类型及常用佐剂的组成成分第四章免疫应答1. 免疫应答的类型2.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3. 外源性抗原与内源性抗原的加工递呈过程4. 细胞免疫应答与体液免疫应答的概念5.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其意义第五章抗感染免疫1. 抗细菌感染的免疫2. 抗病毒感染的免疫第六章变态反应1. 变态反应的概念及分类2. Ⅰ、Ⅱ、Ⅲ、Ⅳ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3. Ⅰ、Ⅱ、Ⅲ、Ⅳ型变态反应引起的常见疾病第七章免疫学实验技术1.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2. 影响血清学反应的因素3. 常见血清学反应的类型及其原理第八章免疫学应用1. 生物制品的概念2. 动物免疫力的获得方式3. 疫苗的概念4. 灭活疫苗与弱毒疫苗的研制及其优缺点5. 多价苗与多联苗的概念6. 应用免疫学理论如何控制传染病。

免疫学复习提纲

免疫学复习提纲

免疫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免疫学:是研究抗原性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应答规律和调节及免疫应答的各种产物和各种免疫现象的一门学科。

2.古典免疫:动物或人的机体对微生物的抵抗力和对同种微生物的再感染的特异性的防御能力,即机体免除疾病的能力。

现代免疫:动物、人的机体对自身和非自身的识别并清除非自身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3.免疫的基本特性:识别自身与非自身;特异性;具免疫记忆。

基本功能:抗感染;免疫监视;自身稳定4.简述免疫学的发展简史:四个时期一:免疫萌芽时期。

二:经验免疫学时期(琴纳牛痘)三:经典免疫学时期(毒素、抗毒素的发现;发现补体)四现代免疫学时期。

第二章抗原一、名词解释1.抗原: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在机体内外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 免疫原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能。

(以用特异性抗体的形成量和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产生来衡量)3. 反应原性:抗原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的特性。

4. 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形和反应原性的抗原5. 不完全抗原即半抗原:只具有反应原性。

6. 抗原决定簇即表位:指抗原分子中存在的能与淋巴细胞特异受体或分泌的抗体结合的化学基团。

7. 抗原特异性8. 单价抗原9. 多价抗原10. 单特异性决定簇抗原11. 多特异性决定簇抗原12. 构象表位:指序列上不相联系的多肽或多糖片段,在分子表面形成的稳定的空间构象组合。

13. 顺序表位:指一段连续的、线性排列的氨基酸序列片段。

14. B细胞表位:抗原分子中被B细胞识别的部位。

15. T细胞表位:被T细胞识别的部位。

16. 抗原交叉性17. 异嗜性抗原:是指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8. 胸腺依赖性抗原(TD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细胞辅助。

即T细胞依赖抗原。

(既有B细胞表位又有T细胞表位)19. 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抗原):此类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原时不需T 细胞的辅助。

免疫学期末复习参考12页word

免疫学期末复习参考12页word

第四章抗体抗体概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抗体(antibody, Ab):一种免疫球蛋白(Ig),B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糖蛋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存在体液中。

以分泌型(sIg)和膜型(mIg)两种形式存在。

血清蛋白分为白蛋白、α1、α2、β和γ球蛋白等组分,抗体活性主要存在于γ球蛋白区。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抗体是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不一定是抗体第一节抗体的结构(一)重链和轻链重链,450~550个氨基酸残基,五大类IgG —γ(gamma)IgA —α(alpha)IgM —μ(mu)*IgD —δ(delta)IgE —ε(epsilon)轻链,轻链为重链的1/2,约由214个氨基酸κ型:λ型=2:1(二)可变区和恒定区1.可变区(variable region,V区)重链和轻链近N端的约110氨基酸的序列变化很大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HVR),V区内变化最为剧烈的特定部位。

L链3个,H链3个,又称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 determing region,CDR)骨架区(framework region,FR),V区高变区之外的部位2.恒定区(constant region,C区)近C端的其余氨基酸序列相对稳定(三)绞链区位于CH1~CH2之间;对蛋白酶敏感,易伸展弯曲(四)结构域结构域:H链和L链可通过链内二硫键折叠成若干个球形结构每个结构域约含110个氨基酸本节总结性一、抗体的基本结构: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H链)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L链)以键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重链与轻链:1.重链——由450 –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H链的恒定区结构特异性不同,将Ig分为五大类:γ—IgG;α—IgA;μ—IgM;δ—IgD;ε—IgE2.轻链——约由2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L链的结构特异性不同,将Ig分为κ和λ两型,比例约为2:1可变区与恒定区:1.可变区(V区):重链和轻链近N端的约110氨基酸的序列变化很大HVR)和互补决定区(CDR):V区内变化最为剧烈的,重链和轻链各3个特定部位,共6个区域一起可与抗原表位紧密互补的区域FR):V区高变区之外的部位,稳定高变区结构;2.恒定区(C区):重链和轻链近C端的其余氨基酸序列相对稳定,不同类别的Ig的重链结构和长度有差异CH1~CH2之间,易伸展弯曲110个氨基酸J链即连接链and分泌片(保护分泌型IgA(sIgA))一条多肽链;富含半胱氨酸;由浆细胞合成1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2以非共价形式结合到二聚体(sIgA)上;一起被分泌到黏膜表面黏膜免疫系统1.参与黏膜局部免疫应答2.产生分泌型IgA(secretory IgA,sIgA)三、抗体的水解片段(一)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Fab Fc(二)胃蛋白酶水解片段1 F(ab’)2(可同时结合两个抗原表位,表现为双价结合)+pFc’(无生物学作用,最终被降解,不能发挥生物学效应)二、抗体的J链和分泌片:(一)J链(IgM和IgA):一条多肽链,稳定多聚体,由浆细胞合成(二)分泌片(sIgA):保护分泌型IgA,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三、抗体的水解片段:(一)用木瓜蛋白酶水解Ig:连接两条重链的键间二硫键的氨基端附近水解Fab(fragment antigen binding):即抗原(表位)结合片段;Fc(fragment crystallizable):即可结晶片段;B细胞、NK细胞等细胞表面均具有的Fc段受体(FcR)(二)用胃蛋白酶水解Ig:从连接两条重链的键间二硫键的羧基端附近水解F(ab’)2:可结合两个抗原(表位)pFc ’:无体外活性第三节抗体的功能一、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三、结合细胞表面Fc受体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NK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细胞表面均具有的Fc段受体(FcR)1.调理作用(opsonization)2.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3.介导І型超敏反应(详见第十八章)四、通过胎盘和黏膜第五节人工制备抗体一、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Ab),含多个抗原表位的抗原免疫动物,可刺激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产生针对多种抗原表位的抗体的混合物抗血清(antiserum):机体经特定抗原免疫后含特定抗体的血清常用的免疫动物:马羊,兔子,豚鼠,小鼠,大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的主要局限:特异性不强,交叉反应,纯化相对困难,无法连续生产二、单克隆抗体:由针对(或识别)单一种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产生的同源抗体高效价、高纯度、高特异性、低纯化成本等单抗多抗抗体组成单一复杂抗体性质高纯度,高特异性纯度低,特异性差纯化标记容易,效果好难度高一些种属来源绝大多数是小鼠兔子、羊、豚鼠制备周期长短制备技术复杂简单经费多少第五章补体第二节补体的激活识别活化阶段:在某些激活物质的作用下酶促级联反应阶段:各补体成分按一定顺序,以连锁的级联酶促反应方式依次活化效应阶段:并表现出多种生物学活性的过程一、经典途径(一)主要激活物质:特异性抗体与抗原形成的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 IC)(二)激活过程1. 识别阶段高效抗体:IgG1、IgG2、IgG3或IgM抗体铰链区的作用:抗原与抗体结合后,暴露补体结合位点2.活化阶段3.膜攻击阶段管状结构的多聚体,极强的亲脂性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 MAC),导致靶细胞的溶解二、旁路途径(自学)激活物质:细菌细胞壁成分(脂多糖、肽聚糖、磷壁酸)、酵母多糖、葡聚糖、聚合/凝集的IgA或IgG4等三、凝集素途径(自学)激活物质:病原体表面的特殊糖结构如甘露聚糖、岩藻糖、N-乙酰氨基半乳糖等四、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经典途径MBL途径旁路途径主要激活物质抗原与抗体(Ag + IgG1、IgG2、IgG3、IgM)免疫复合物病原菌表面特殊糖结构(如甘露糖、岩藻糖、N-氨基半乳糖)等微生物等颗粒、凝集的IgA和IgG4生物学作用在适应性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在感染后期起作用参与固有免疫的效应阶段,在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起作用是否依赖Ab是否否第四节补体的生物学作用一、细胞毒作用:MAC)介导靶细胞溶解,即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①溶解细菌;②溶解破坏肿瘤细胞;③溶解宿主自身组织细胞,导致溶血或自身免疫病的发生C3b、C4b、iC3b可促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C3b、C4b、iC3b可与IC(免疫复合物)结合,再黏附于表达CR1、CR3的红细胞、血小板上,经血液循环至肝和脾,解毒清除掉;第六章细胞因子第二节细胞因子的种类及其主要功能(中文名、英文名、代表性细胞因子、主要功能)一、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生物学特性列举名称产生细胞主要效应IL-2 活化的T细胞刺激T、B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强NK、巨噬细胞杀伤活性IL-28 活化的多种免疫细胞是抗病毒作用IL-29二、干扰素(interferon,IFN):干扰病毒感染和抑制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1.Ⅰ型干扰素,IFN-α、IFN-β,病毒感染是合成Ⅰ型干扰素最强有力的天然诱生剂,具有抗病毒作用;2.Ⅱ型干扰素,干扰素-γ,参与多种免疫调节的作用3.Ⅲ型干扰素,IL-28,IL-29三、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TNF-α: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等分泌(1975)TNF-β:又名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主要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等产生(1968)主要功能:正常:介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抗肿瘤异常(过量):恶液质(cachexia)、败血症休克所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多发性硬化症等四、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能够选择性地刺激造血前体细胞(多能造血干细胞和其他造血祖细胞)定向增殖分化而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IL-3,多能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五、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一类可促进相应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细胞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表皮生长因子——epithelial growth factor,EGF转化生长因子-β(正或负调节作用)——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六、趋化因子(chemokines)趋化作用:能吸引免疫细胞到免疫应答局部,参与免疫调节和免疫病理反应1.CXC亚族2亚族3.C亚族4.CX3C亚族“部分细胞因子”小结细胞因子(Cytokine, CK):由多种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多种功能的高活性、低分子量的蛋白质或多肽的统称,共六大类:一、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介导细胞间相互作用:IL-1,IL-2,……,IL-38,等(?)IL-2:促进T、B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强NK细胞和巨噬细胞杀伤活性;IL-28,IL-29:即Ⅲ型干扰素,抗病毒。

免疫学重点

免疫学重点

免疫学期末复习提纲1.现代免疫: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稳定和平衡的一种生理功能,通常对机体有利,某些条件下也可对机体造成损害。

2.免疫学:是研究机体(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免疫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并在免疫应答时所发生的过程、效应机制和生物学功能,及其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科学。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1)免疫防御;(2)免疫自稳;(3)免疫监视。

4.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

5.P13 图。

6.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免疫细胞分布及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

7.脾脏的免疫功能:(1)滤过血液作用;(2)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3)滞留淋巴细胞的作用;(4)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5)产生抗体(IgM 和IgG )。

8.免疫细胞: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统称为免疫细胞。

包括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辅佐细胞等。

9.免疫活性细胞:受抗原物质刺激而活化、增生、分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称为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或免疫活性细胞,即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此外淋巴细胞中还有K细胞、NK细胞等,也属免疫活性细胞类群。

12.NK细胞:(1)存在于外周血和脾脏中;(2)能直接杀伤靶细胞,也有ADCC作用;(3)杀伤活性比 Tc 细胞和K细胞弱,但作用快;(4)干扰素及IL-2可加强NK细胞的活性。

13.树突状细胞:(1)分布于脾脏、淋巴结和结缔组织中;(2)可递呈抗原。

14抗原: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其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统称为抗原。

15.抗原的两种基本特性:(1)免疫原性,又称抗原性;(2)免疫反应性,又称反应原性。

16.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P31。

17.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物质。

18.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无免疫原性,只有反应原性的物质。

免疫学复习提纲【打印】

免疫学复习提纲【打印】

1、掌握抗原的概念、特性;掌握概念:半抗原、完全抗原、抗原表位、T、B细胞表位、补体。

抗原: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半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具有免疫反应性,但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无免疫原性。

完全抗原(completeangigen):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一般说的抗原即完全抗原,如细菌、病毒、异种动物血清和大多数蛋白质等。

抗原决定簇(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T细胞表位:为顺序决定簇,需经抗原递呈细胞(APC)加工处理,并与其MHC-Ⅱ类分子结合后,才能被T细胞识别。

B细胞表位:为构象决定簇或顺序决定簇,一般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或转折处,呈三级结构,可直接与BCR结合,无需加工变性,无需与MHC-Ⅱ类分子结合。

补体: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2、掌握影响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因素1)异物性:是指抗原与自身成分相异或未与宿主胚胎期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

抗原与机体之间种系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同种异体间,由于遗传类型不同、组织细胞结构也有差异,也具有免疫原性。

凡胚胎时期未与免疫活性细胞接触过的自身成分也具有免疫原性。

2)理化状态:①分子量大小:一般分子量大于10KD免疫原性较强,在一定范围内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②化学性质:一般蛋白质抗原的免疫原性强,核酸和多糖的抗原性弱,脂质一般没有抗原性;③结构的复杂性:苯环氨基酸能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④物理状态:一般聚合状态的蛋白质较其单体免疫原性强,颗粒性抗原强于可溶性抗原;④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BCR易接近的抗原决定簇免疫原性强。

3)机体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和健康状态。

4)免疫方法:免疫抗原的剂量、途径、次数以及免疫佐剂的选择。

3、TD-Ag与TI-Ag比较,熟悉超抗原、普通抗原、丝裂原的异同点。

免疫学复习提纲

免疫学复习提纲

免疫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免疫学的概念。

2.试述免疫系统的概念(古典免疫系统和现代免疫系统概念)。

3.免疫系统的基本特性和基本功能就是什么?4.详述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抗原一、名词解释7.抗原特异性8.单价抗原9.多价抗原10.单特异性决定簇抗原11.多特异性决定簇抗原12.构象表位(conformationalepitope)13.顺序表位(sequentialepitope)14.b细胞表位15.t细胞表位16.抗原交叉性17.异嗜性抗原18.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td抗原)19.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antigen,ti抗原)20.超抗原(supperantigen,sag)21.免疫佐剂(immunoadjuvant)二、问答题1.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存有哪些?2.何为半抗原载体现象?怎样使半抗原具有免疫原性?3.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有何不同?4.根据抗原的来源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可以将抗原分成哪几类?5.根据诱导抗体产生与否须要t细胞辅助可以将抗原分成哪几类?6.试述细菌和病毒抗原的共同组成?7.佐剂的生物学作用及作用机理有哪些?第三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一、名词解释1.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2.抗体(antibody,ab)14抗体多样性15免疫球蛋白基因二、问答题1.试述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关系?2.试述免疫球蛋白单体分子的基本结构?3.阐释抗体分子的功能区及其功能?4.免疫球蛋白分子fab片段和fc片段是如何组成的?有哪些生物学功能?5.抗体分子经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水解后产物有何不同?试图解其水解过程。

6.免疫球蛋白的特殊结构有哪些?各有何功能?7.免疫球蛋白种类有哪些?8.免疫球蛋白重链气门区基因的重排过程。

9.述抗体多样性出现的机制。

10.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各有何优缺点?11试述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技术原理?12基因工程抗体有哪些种类?第四章免疫系统一、名词解释6.抗体依赖性激酶的细胞毒促进作用(antibody-dependetcell-mediatedcytotoxicity,adcc)1.试述免疫系统的组成?2.详述免疫系统的免疫系统器官及其主要的免疫学功能?3.免疫细胞存有哪几类?各存有和免疫系统功能?4.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有哪些主要的表面标志?5.t淋巴细胞有哪些亚群?各亚群的功能是什么?6.免疫系统统领细胞存有哪些?它们在来源、原产和免疫系统功能方面的主要特点就是什么?7.试述各种粒细胞的免疫系统功能。

免疫学复习提纲.doc

免疫学复习提纲.doc

《医学免疫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免疫学的基本内容1.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识别,排除抗原性异物的生理反应”2.免疫的三个基本功能免疫防御:对外来(异体)抗原物质的识别,排除。

免疫防御功能异常时可导致免疫缺陷或超敏反应。

免疫稳定:即人体处理老化,损伤细胞的功能。

该功能异常时,可导致自身免疫病, 如SLE,类风湿等。

免疫监视:对突变细胞具监视功能。

免疫功能低下可导致肿瘤发生率增高,增殖速度及转移加快。

免疫学的三要素:抗原,免疫系统,免疫应答抗原:是免疫应答的原因免疫系统:免疫应答的执行者,其组成为:免疫器官一骨髓、胸腺、脾脏及淋巴结.免疫细胞一T细胞、B细胞、NK细胞及巨噬细胞等.免疫分子一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等。

免疫应答:免疫反应的具体过程.为免疫的中心内容。

第二章抗原1.抗原的概念: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物质,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2.抗原的两个基本性质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T淋巴细胞;抗原性antigenicity,也称反应原性或免疫反应性---能与所产生的抗体和效应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3.完全抗原与半抗原具备上述两种基本性质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只具备免疫反应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hapten.半抗原与适当的载体结合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一)化学性质:分子大小、复杂的化学组成与特殊的化学基团(二)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异物性、适当的进入途径(三)其它因素:1.分子易近性;2.抗原物质的物理性状;3.佐剂;4.机体遗传因素★抗原特异性与交叉抗原▲抗原特异性: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抗原决定基(表位)★交叉抗原及其意义1.抗原异质性与共同决定基2.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的意义:阐明发病机理、诊断(排除干扰、方便诊断)、诱导针对难制备抗原的免疫应答TD抗原与TI抗原特性比较TD抗原TI抗原T细胞辅助需要不需要抗体类型IgG IgM细胞免疫常引起免疫记忆 有不引起无MBL 途a C4b2b(C3转化酶)MBL +病原体甘露糖丝氨酸蛋白U C3C3bC3bBb (C3转化表位性质 T 、B 细胞表位B 细胞表位第三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和骨髓功能一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2.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和黏膜免疫系统一成熟T/B 细胞定居、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过滤 黏膜免疫系统:指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

免疫学复习提纲范文

免疫学复习提纲范文

免疫学复习提纲范文一、免疫学基础知识1.免疫系统的定义和功能2.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分布3.免疫系统的分类4.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过程5.免疫系统的调节二、免疫应答1.免疫应答的概念和类型2.免疫应答的过程a.抗原的识别和结合b.免疫细胞的活化c.免疫效应的发挥d.免疫遗忘和免疫记忆3.免疫应答的调节a.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b.免疫增强剂的作用机制c.免疫治疗的原理和方法三、免疫细胞a.淋巴细胞的类型和功能b.树突状细胞的类型和功能c.巨噬细胞的类型和功能2.免疫细胞的识别和信号传导机制a.免疫细胞表面分子的结构和功能b.免疫受体的结构和功能c.免疫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机制四、免疫球蛋白和抗体1.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2.抗体的产生和特性3.抗体的结构和功能a.抗体的类别和亚类b.抗体的变异和亲和力成熟c.抗体的中和和沉淀作用五、免疫应答和疾病1.免疫缺陷病和免疫过敏症的原因和机制a.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类型和原因b.后天性免疫缺陷病的类型和原因2.免疫治疗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a.免疫疗法的原理和方法b.免疫疗法在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c.免疫疗法的优势和限制六、免疫技术1.免疫细胞检测技术a.免疫荧光染色技术b.免疫组织化学技术c.免疫细胞分选技术2.免疫分子检测技术a.免疫电泳技术b.免疫荧光检测技术c.免疫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七、免疫记忆和免疫遗忘1.免疫记忆的基础和意义a.免疫记忆的形成过程b.免疫记忆的维持和调控机制2.免疫遗忘的原因和机制a.免疫遗忘的分子和细胞基础b.免疫遗忘对免疫治疗的意义以上为免疫学复习提纲,总计1200字。

请根据这个提纲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复习,逐步加深对免疫学的理解。

免疫学复习资料(重点).docx

免疫学复习资料(重点).docx

第二章免疫器官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一免疫细胞成熟和工作的场所免疫细胞-一担负免疫功能的主体免疫分子一-免疫细胞发挥功能的物质基础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有胸腺(Thymus),骨髓(Bone Marrow)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有淋巴结(Lymph nodes),脾脏(Spleen),黏膜免疫系统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胸腺细胞,胸腺基质细胞骨髓:是免疫器官,也是造血器官,其内的造血干细胞是所有血细胞(包括免疫细胞)的共同祖先是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淋巴结的功能:T细胞及B细胞定居的场所T: 75% B: 25%;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HEV);过滤作用。

脾脏的功能: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T: 40% B: 60% ;免疫应答的场所(血源性抗原);合成生物活性物质;滤过作用:贮存红细胞第三章抗原抗原:是一类能被T、B淋巴细胞识别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抗原性(antigenicity)(免疫反应性):抗原能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carrier):与半抗原结合而赋予其免疫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载体(蛋白质)完全抗原外来抗原进入体内可能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1无应答:抗原浓度太低或者宿主已经处于耐受状态2抗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正性应答):宿主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对该抗原处于免疫状态。

3超敏反应: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伴有较强的炎症反应或损伤4诱导免疫耐受(负性应答):宿主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对该抗原处于无反应状态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1、抗原的异物性:机体非自身物质的特性T胚胎期未与淋巴细胞接触过的物质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

免疫学 重点整理 复旦

免疫学 重点整理 复旦

ms02级没有发么?免疫学概论2学时掌握免疫、免疫学及免疫功能的基本概念掌握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熟悉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实习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组成与功能了解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免疫球蛋白2学时了解免疫球蛋白理化特性掌握免疫球蛋白的基本概念掌握免疫球蛋白的结构掌握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熟悉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熟悉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免疫球蛋白编码基因及其多样性产生机制补体2学时掌握补体的定义、基本特征和组成掌握补体系统活化的特点及三条不同激活途径的异同点掌握补体的生物学功能熟悉补体的调节方式和意义了解补体受体和膜结合蛋白的主要生物学意义了解补体系统与临床疾病的关系细胞因子1学时掌握细胞因子的定义、分类掌握细胞因子的共性和功能熟悉调节T细胞和B细胞功能的细胞因子了解细胞因子与临床疾病的关系MHC及其编码分子2学时掌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26. 合体(MHC)的概念掌握人类经典MHC基因编码的分子结构、组织分布及其功能特征熟悉MHC基因结构及其特性熟悉MHC的多态性熟悉MHC分子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了解免疫功能相关基因了解HLA在医学中的应用和意义了解小鼠H-2系统的基因座位名34. 称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1学时掌握白细胞分化抗原、CD抗原、细胞粘附分子的概念掌握与T细胞、B细胞识别、活化有关的CD抗原了解免疫球蛋白Fc受体及其介导生物学特性了解细胞粘附分子的分类、特性和功能了解CD分子、粘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作用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及其功能2学时掌握参与固有免疫作用的细胞种类掌握模式识别分子与病原相关分子的意义掌握KAR/KIR及其对NK细胞杀伤效应的调节掌握适应性和固有性免疫的主要特点熟悉吞噬细胞种类及生物学功能熟悉γδT细胞和B-1 B细胞及其作用了解上皮细胞及其附属成分的作用了解不同种类吞噬细胞的特征抗原2学时掌握抗原的概念(广义、狭义)及其基本特征掌握半抗原、免疫原和抗原决定簇51. 的定义掌握决定抗原免疫原性和特异性的主要因素掌握TD-Ag和TI-Ag的概念与区别掌握T细胞抗原表位和B细胞抗原表位的差异以及与TD抗原的关系熟悉交叉反应和异嗜性抗原及其在临床的意义了解常用的有丝分裂、弗氏佐剂作用机制了解抗原的分类了解超抗原的概念及其分类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处理提呈2学时掌握抗原提呈细胞种类及其概念和特点掌握专职APC类型掌握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提呈途径及提呈过程熟悉抗原交叉提呈了解各种专职APC体内分布和特点了解树突状细胞的发育、分化、成熟和迁移T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介导免疫4学时掌握TCR分型与结构掌握T细胞分群及不同67. 亚群的生物学特性掌握T细胞发育过程掌握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以及识别抗原的特点掌握T细胞活化的条件掌握效应性CD4+T细胞和CD8+T的功能熟悉T细胞表面主要膜分子及其作用了解TCRγδT细胞和TCRαβT细胞的异同74. 点了解T细胞活化信号传导过程B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介导免疫3学时掌握BCR特点细胞表面主要膜分子及其作用掌握B细胞对TD-Ag的识别及其特点掌握B细胞对TD-Ag应答的一般规律掌握B细胞生物学功能掌握TI-Ag、TD-Ag诱导B细胞应答的异同点了解TI-Ag抗原对B细胞的活化了解粘膜免疫应答了解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体细胞高频突变和Ig亲和力成熟及类别转换免疫调节1学时掌握T细胞亚群及其相互调节机制掌握独特性网络和抗原内影像的概念熟悉抗原、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以及补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熟悉ITAM、ITIM对免疫细胞活化的调节熟悉独特性网络在免疫应答调节中的作用熟悉凋亡机制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了解其他免疫细胞抑制性受体及其意义了解免疫应答的基因调控了解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调节作用免疫耐受2学时掌握免疫耐受的概念掌握T细胞、B细胞耐受的异同点熟悉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熟悉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和意义了解免疫耐受的形成、维持和终止以及耐受的生物学意义超敏反应2学时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特点掌握各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及发生机制熟悉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了解各型超敏反应引起的常见临床疾病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1学时掌握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掌握自身免疫病的特征、分类以及具有诊断意义的自身抗体熟悉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组织损伤的机制了解自身免疫病及相关机制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原则免疫缺陷病1学时掌握免疫缺陷病的概念、特点掌握Di George综合症、Bruton综合症和选择性IgA缺乏症的主要免疫学异常熟悉PIDD的主要免疫学异常熟悉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免疫学异常及临床表现了解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及各类免疫缺乏病特点了解联合免疫缺陷病的类型了解SIDD的病因及免疫学异常移植免疫2学时掌握同种异型抗原识别的细胞与分子基础掌握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和效应机制掌握GVHR的概念及发生机理了解防治移植物排斥反应的可能措施肿瘤免疫2学时掌握肿瘤抗原的分类及常见肿瘤抗原的特点、特点掌握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熟悉肿瘤逃避免疫攻击的可能机制了解肿瘤的免疫医学诊断和治疗方法了解肿瘤免疫研究的现状2001级上海医学院医学免疫学期末考试2003/4/29名词解释(3*10)TI-AgMASPAICDInternal imageSplit toleranceTSABruton's diseaseDirect recognizationDeterminant spreadingCo-stimulatory molecules问答题(6+6+6+6+6+10)1.Ab的免疫效应及作用2.HLA I类和II类提呈Ag的特点3.成熟DC和非成熟DC的识别比较4.固有免疫分子识别机制5.I型超敏反应6.B细胞和T细胞抗原识别和活化的异同题型单选20*1=20名解10*3=30简答6*5=30论述10*1=10实验10一、翻译下列名词或词组,并作简要解释(每题3分,共21分)1、Tumor-specific antigen2、Lymphocytes3、Positive selection of thymocytes4、Co-stimulatory molecules5、Chemokine6、Innate immunity7、GVHD二、图解下列各题(共39分)1、Th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模型(8分)2、淋巴细胞再循环途径(8分)3、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对抗原的加工及递呈过程(8分)4、Ig重链基因基本结构及其重排的过程(8分)5、补体活化的替代途径(7分)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1、试述Th1与Th2细胞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免疫学期末复习精品资料(复旦大学)历年题-更新至10级.docx

免疫学期末复习精品资料(复旦大学)历年题-更新至10级.docx

01级 5. PAMP; 名解(3*10) 6. TAA1. Tl-Ag 大*■2. MASP 1、试述蛋白质抗原和脂类、多糖类抗原在3. AICD 免疫应答中的异同4. In ter nal image 2、简述外源性抗原提呈途径。

5. Split tolera nee 3、简述lg的生物学功能6. TSA 4、叙述肿瘤逃逸机制7・ BrutorTs disease 5、叙述1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和机制。

8. Direct recognization9. Determinant spreading10・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04级临五问答(6+6+6+6+6+10)名解:l.Ab的免疫效应及作用 1. TD-Ag2.HLA 1类和II类提呈Ag的特点 2.PRR3.成熟DC和非成熟DC的识别比较 3. ADCC4.固有免疫分子识别机制 4. TAA5.1型超敏反应 5. in ter nal image6.B细胞和T细胞抗原识别和活化的界同 6. 直接识别7. 基因工程抗体8. 体细胞高频突变02级大题:名解 1. T细胞B细胞表位异同1. clip2. 补体激活三种途径异同2.锚定位3. 外源性抗原递呈途径3.免疫稳态4. Th细胞的效应机制4.分子模拟5. 一型超敏反应的过程和机制5.直接识别6.肿瘤特异性抗原7. C3转化酶04级临八问答(6+6+7+7+12)名解1. IgG的结构和功能 1. TD-Ag2. HLA分子的特性和生物学功能 2. li3. 自身组织变成自身抗原的机制 3. PRR4. TD-Ag是如何充分活化B细胞的 4. TCR-CD35. 论述效应T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5. ADCC6. MAC简答03级 1.比较MHC・I MHC-II名解: 2.比较GVHR与HVGR异同1. ITAM; 3.比较适应性免疫与固有免疫2. GVHD; 4. TD-Ag如何激活B细胞生成特异性抗体3. IFN-y; 5.胸腺屮T细胞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及4. in ter nal image; 意义05级临五名解:3X81.CDR,2.ADCC,3.PRR,4.TCR-CD3,5.ITAM,6.TAA,简答:6+10X51.T细胞,B细胞表位的比较2.外源性抗原提呈途径3.1型超敏反应4.CD8+作用机制5•体液免疫的特点6•固有免疫的组成,意义,与适应性免疫的关系05级临八名解1.anchor residue2.CLIP3.TSA4.PRR5.ITAM6.immuno logical syn apse7.epitope spreading问答题:1.固有免疫的识别特点2.独特型网络的形成(组成?)和意义3.肿瘤逃逸机制4.1型超敏反应的机制5.T细胞在胸腺中的成熟过程06级名解:1.TD-AG2.TAA3.epitope spreading4.AICD5.TCR-CD3 complex6.MAC7.PAMP8.imm uno logical syn apse 问答: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免疫学复习提纲

免疫学复习提纲

1.谈谈你对免疫学的认识(从免疫的基本功能着手)
2.简述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
IgG血清含量最多,半衰期最长,分布最广,抗菌、抗毒素抗体大多为IgG;唯一能穿过胎盘。

IgM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中西发育、个体发育及免疫应答产生最早。

3.免疫的概念及免疫系统之组成。

4.简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5.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如何,了解它有何临床意义?
6.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有哪些?分别举一列说明。

7.什么是直接凝集反应?
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为直接凝集反应。

8.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有何区别,常用的生物制品分别有
那些?。

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必备(复旦大学)大题汇总(部分).doc

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必备(复旦大学)大题汇总(部分).doc

1.为什么MHC的主要生物学功能体现在结合与提呈抗原肽?答:MHC以其产物结合并提呈抗原肽供TCR识别,必然涉及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结合。

MHC不同座位或同一座位不同等位基因之间结构上的差异,可改变HLA分子抗原结合槽的结构。

由此造成不同HLA等位基因编码分子对各种抗原肽的具有选择性。

2.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CD: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称CDLDA: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CAM:cell adhesion molecules细胞黏附因子是众多介导细胞间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

3.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组成及其功能MPS: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主要包括外周雪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

KAR killer activatory receptor杀伤细胞活化受体,指能广泛识别结合分布于自身组织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糖类配体,其胞浆内区有ITAM 结构,可转导活化信号,使NK细胞活化产生杀伤作用。

KIR killer inhibitory receptor杀伤细胞抑制受体,此类受体的胞膜外区能够识别表达于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MHC- I类分子,其胞浆区内有ITIM结构,能介导抑制信号产生LAK 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4.简述rT细胞的作用抗感染、抗肿瘤作用,它们可识别杀伤某些病毒和胞内寄生菌,及表达热休克蛋白和异常表达CD1分子的靶细胞,也可对某些NK细胞敏感或非敏感肿瘤细胞产生杀伤溶解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免疫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免疫学的基本内容1.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识别,排除抗原性异物的生理反应”2.免疫的三个基本功能免疫防御:对外来(异体)抗原物质的识別,排除。

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吋可导致免疫缺陷或超敏反应。

免疫稳定:即人体处理老化,损伤细胞的功能。

该功能异常时,可导致自身免疫病, 如SLE,类风湿等。

免疫监视:对突变细胞具监视功能。

免疫功能低下可导致肿瘤发生率增高,增殖速度及转移加快。

免疫学的三要素:抗原,免疫系统,免疫应答抗原:是免疫应答的原因免疫系统:免疫应答的执行者,其组成为:免疫器官一骨髓、胸腺、脾脏及淋巴结.免疫细胞一T细胞、B细胞、NK细胞及巨噬细胞等.免疫分子一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等。

免疫应答:免疫反应的具体过程,为免疫的中心内容。

第二章抗原1•抗原的概念: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界性免疫应答物质,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2.抗原的两个基本性质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一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T淋巴细胞;抗原性antigenicity,也称反应原性或免疫反应性…能与所产生的抗体和效应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3.完全抗原与半抗原具备上述两种基本性质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只具备免疫反应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hapten.半抗原与适当的载体结合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一)化学性质:分子大小、复杂的化学组成与特殊的化学基团(二)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异物性、适当的进入途径(三)其它因素:1.分子易近性;2.抗原物质的物理性状;3.佐剂;4.机体遗传因素★抗原特异性与交叉抗原▲抗原特异性: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抗原决定基(表位)★交叉抗原及其意义1.抗原异质性与共同决定基2.共同抗原和交义反应的意义:阐明发病机理、诊断(排除干扰、方便诊断)、诱导针对难制备抗原的免疫应答T细胞辅助需要不rfd要抗体类型IgG IgM细胞免疫常引起不引起免疫记忆有无衣位性质T、B细胞表位B细胞表位TD抗原与TI抗原特性比较TD抗原TI抗原第三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和骨髓功能一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2.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和黏膜免疫系统一成熟T/B细胞定居、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过滤黏膜免疫系统:指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

参与局部免疫应答、口服耐受和分泌SIgA.3.淋巴细胞再循环:外周免疫器官一输出淋巴管一胸导管一上腔静脉一血液循环一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越HEV-返回外周免疫器官第四章:免疫球蛋白AntigenCy3Fig. 3.9 Structure of IgG.A simple model of IgGj showing the various domains of the light and heavy chains. The association of the V H and V Ldomains forms the antigen binding site into which the complementary epitope will fit. The position of the carbohydrate is shown by the black circles and disulphide bonds that join the chains are depicted by black bars. In all IgG molecules there is a hinge region (HR) between the CJ and C y2 domains.★C 区的功能:1、激活补体:IgM. IgGl-3—激活补体经典途径聚合的IgA 和IgG4-激活补体旁路2、与细胞表面FcR 结合:1) 调理作用(opsonizalion )f IgFc 段与吞噬细胞表而FcR 结合一促吞噬; 2)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 3) 介导I 型超敏反应▲穿过胎盘和粘膜的抗体:IgG 通过胎盘;slgA 穿过粘膜3. IgA:血清型IgA (单体)和分泌型IgA (二聚体) 参与呼吸道、消化道等局部黏膜免疫 4. IgD :血清型功能不清;膜型为BCR 的重 要组成成分,是B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 5. IgE :血清含量最少旁路途径图4-4补体三条激活途径全过程示意图▲补体主要由肝细胞、巨噬细胞产生;体内含量最多的补体成分是C3;补体多对热敏感,56°C 、30min 的条件下即可灭活。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1. 溶菌、溶解病毒的细胞毒作用2. 调理作用3. 引起炎症反应:趋化、激肽样作用、过敏毒素【C3a> C5a 被称为过敏毒素】4. C3b 参与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免疫黏附)★五种免疫球蛋白特性1. IgG:血清含量最高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耍抗体 调理、ADCC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通过胎盘2. IgM:分子量最大经典途径MBL 途径MBL~^C5b/ /厂厂鼓鑑物抗原抗体复合物(IgG 或IgM )C4b2b3b(C5转化+病原体甘露糖残基£禺兽)以C7 C8 C95.参与免疫调节(C3b+CR1)、(C3d+CR2)第六章: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①理化特性:细胞因子是分泌到细胞外的小分子量蛋白或多肽,约8-80kD o②高效性:pmol水平(10-9〜12g/ml)即可显示明显的生物学效应。

③局部性:以自分泌(autocrine)和旁分泌(paracrine)形式发挥效应。

主要作用于产生细胞本身和邻近的细胞。

④短暂性:半衰期短,合成过程受到严密调控。

⑤复杂性:多样性;重叠性;双向性:网络性;抑制性调节。

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与T细牙包识别、粘附、活彳匕有关的CD分子与B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第八章:MHC分子1.分子结构⑴肽结合区(2)Ig样区(3)跨膜区(4)胞浆区2.组织分布(1) MHC I类分子的分布:* I类分子主要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包括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以淋巴细胞表面I类分子的密度最大,其次为肾、肝及心脏;肌肉和神经组织含量最低,神经细胞与滋养层组织不表达I类分子。

孚I类分子还可以可溶形式存在于血清、初乳及尿液中。

(2) MHC II类分子的分布:II类分子仅表达于淋巴样组织中的某些细胞,如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包括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和人的活化T细胞等.★MHC分子的生物学功能1.抗原递呈MHC分子的抗原结合凹槽选择性结合抗原肽一>形成MHC分子■抗原肽复合物->以MHC限制性的方式供T细胞识别-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2.参与T细胞限制性识别:双识别及限制抗原递呈的细胞类型3.由抗原提呈衍生的其他功能*参与T细胞在胸腺的发育*诱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第九章:免疫细胞1•概念:阴性选择(获得自身免疫耐受)、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识別能力)2.T淋巴细胞: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过程:双阴性细胞f 双阳性细胞f 阳性选择f 阴性选择f 成熟的单阳性细胞▲意义:胸腺细胞分化发育为成熟T 细胞,表达功能性TCR ;属CD4或CD8单阳性细胞; 具有MHC 限制性识别能力;一般不针对自身抗原产生应答▲T 细胞表面标志【TCR 、CD3、CD2]及其功能 ▲T 细胞亚群及其功能3. B 淋巴细胞B 细胞分化发育【只有阴性选择】 B 细胞表面标志及其功能 B 细胞亚群及其功能4. 自然杀伤细胞:抗肿瘤、抗感染、免疫调节 KAR(NKR ・P1)和 KIR杀伤机制:穿孔素/颗粒酶、Fas/FasL 、ADCC 、细胞因子★T 细胞亚类及其生物学功能1. TCRgd : CD8+,在皮肤黏膜免疫屮起重要作用2. TCRab:(1) CD4+Th 细胞的功能Thl 细胞:分泌IFN-丫、TNF-p 等,介导细胞免疫应答; Th2细胞:分泌IL-4. IL-5. IL-10等,主要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CD4CD25T 细胞:抑制CD4T 和CD8T 细胞活化与增殖 (2) CD8+T 细胞功能Tc 细胞:特异性杀伤携帯抗原的靶细胞(穿孔素/颗粒酶,Fas/FasL)3. NK1.1+CD4+T 细胞:识别CD1提呈的脂类抗原,活化后可杀伤靶细胞;产生IL-4或IFN-g, 促进ThO 向Th2或Thl 转化★B 细胞亚类及其功能1. B1细胞(CD5+)产生以IgM 为主的低亲和力抗体;无抗体类别转换;无免疫记忆;无再 次应答,对TI2抗原及某些自身抗原应答。

2. B2细胞(CD5・)可产生高亲和力抗体;有抗体类别转换、免疫记忆和再次应答;有抗原提 呈和免疫调节功能。

第十章抗原和抗原提呈2、淋巴组织中成熟DC ・不再有吞噬能力 -表达共刺激分子(B7-1, B7-2)-高表达MHC 和黏附分子 ・抗原递呈能力强3、MPS 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吞噬作用:吞噬颗粒抗原、受体(FcR 和C3bR)介导的内吞、吞饮;1、组织中未成熟DC ・强吞噬和吞饮作用 -处理抗原能力强 -低水平的MHC -缺乏共刺激分子 ・递呈抗原能力弱杀伤:氧依赖和非依赖机制杀伤和消化病原体; 抗肿瘤:直接杀伤、ADCC、激发抗瘤免疫;参与免疫应答:■加工和递呈抗原,提供第二活化信号; ■参与Thl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

参与免疫调节:-正调:产生IL-1/12, TNF-a■负调:前列腺素、TGF-b介导炎症反应:吞噬杀伤;分泌各种炎症介质。

★溶酶体途径(外源性抗原递呈途径或MHC II 类分子途径)抗脖肽/MHC II 类分子复合物 转运至 APC 表面,供 CD4十T 细胞识别第十一章:T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一、 识别阶段:抗原的摄取:吞噬、吞饮及受体介导的内吞 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外源性抗原 细胞 内源性抗原:靶细胞 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双识另iJ:TCR ■肽,TCR-MHC 共受体:CD4-MHCII, CD8-MHCI 二、 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CD4T 细胞 1 .CD4T 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 (1)活化信号1 (抗原特异性信号)* 双识另iJ:TCR •肽 TCR-MHCII外源性抗原 I 吞淫、内呑.呑饮吞噬小体I 溶酶体 吞噬溶酶体 I 蛋白酶作用降解成13〜18AA 小肽 +新合成的类分子 (内质网中)li 占据抗唐结合槽 蛋白酶MIIC DMCLIP 脱落,暴露抗原结合槽★内源性抗原递呈途径(MHC I 类分子途径)*共受体:CD4-MHCII,*CD3传递特异性抗原识别信号(2)活化信号2(协同刺激信号)*如B7-CD28分子等黏附分子结合(3)细胞因子(IL-K IL-12等)2、CD4T细胞的增殖和分T细胞活化表达多种纟细胞(效应Th 1、Th2及交★APC与T细胞间协同朿TH2★Th细胞增殖分化成Thl细胞Critical molecules involved in antigen presentation(1)活化信号1 (抗原特异性信号)*双识别:TCR■肽TCR-MHCI*共受体:CD8-MHC1,* CD3传递特异性抗原识别信号⑵活化信号2(协同刺激信号)*如B7-CD28分子等黏附分子结合(直接激活)水Th促进APC表达B7,向CD8T提供共刺激信号(间接激活)(3)细胞因子(IL-1等)2.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T细胞活化一>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受体如IL-2R,接受自分泌IL-2或Th细胞产生的IL・2(间接激活)->T细胞克隆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hl、Th2及效应Tc细胞)三、效应阶段:▲Thl细胞的效应机制活化CD4+Thl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引起单个核细胞向炎症部位的浸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