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神经递质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② 另一种效应是使突触前膜去极化,Ca2+通道开放,
Ca2+内流增加,导致递质释放增加,
14
(五)递质通过重摄取、酶解和弥散在突 触间隙消除
▪ 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受体结合,未与受 体结合的一部分递质必须迅速移去,否则突触后神 经元不能对随即而来的信号发生反应,况且受体持 续暴露在递质作用下,几秒后便失敏,使递质传递 效率降低。递质失活的方式有重摄取、酶解和弥散。 递质的重摄取依靠膜转运体,氨基酸类递质释放后 可以被神经元和胶质细胞重摄取,而单胺类递质仅 被神经元重摄取。重摄取的递质进入胞浆后又被囊 泡转运体摄取重新储存在囊泡中。膜转运体位于神 经元和胶质细胞,也可以在周围组织中(如肝、肾、 心脏等)。
3
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概念
▪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神经系统通过化 学物质作为媒介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称为化 学传递,化学传递物质即是神经递质。
▪ 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有一些神经调节 物本身并不直接触发所支配细胞的功能效应, 只是调节传统递质的功能和作用,称为神经 调质。
共享1936年诺贝尔奖。 4.1921,Cannon,将刺激交感神经后,从肝脏中分离出的物质
命名为“交感素”;1949,这种物质被von Eulur鉴定为去 甲肾上腺素,为此获1970年诺贝尔奖。 5.1960-今,50多种神经肽被发现。 6.1980-1988,Furchgott\Ignarro\Moncade三个研究小组相继 发现NO为神经递质,三人共享1998年诺贝尔奖。
12
(三)依赖Ca2+的囊泡释放及其它释放形式
▪ 囊泡释放是递质释放的主要形式,囊泡的胞 裂外排在所有递质都相似,但在释放的速度 上有所差异。小分子递质的释放比神经肽快。
▪ 不依赖Ca2+的胞浆释放, ▪ 胞膜转运体反方向转运的释放。 ▪ 弥散方式释放。如前列腺素、NO和CO ▪ 少量的漏出(leak out)。
质最多,谷氨酸在大鼠脑内的含量约14mol/g,在人的大脑皮质大约 9~11mol/g
2 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与单胺类递质的含量只有氨基酸类递质的千分之
一,为nmol级
3 单胺类(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组胺)递 质。
4 NO、CO、组胺和腺苷等。
7
神经调质的主要特征:
1可为神经细胞,胶质细胞或其他分泌细胞所 释放。对主递质起调制作用。本身不直接负 责突触信号传递或不直接引起效应细胞的功 能改变。 2间接调制主递质在突触前的神经末梢及其基 础活动水平。 3影响突触后效应细胞对递质的反应性,对递 质的效应起调制作用。
神经递质
1
第一节 神经递质概述
一、神经递质及其分类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神经递质和内源性活性物质的研究概况
1.1904,Elliott,冲动传导到交感神经末梢,可能从那里释放 肾上腺素,在作用于效应器细胞。
2.1921,Loewi,通过蛙心灌流发现“迷走素” 3.Dale,发现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神经递质是ACH。 Loewi, Dale
13
(四)递质释放的突触前调制
▪ 递质的释放受自身受体或异源受体的调节。 突触前自身受体无论是促代谢型受体或离子 通道偶联型受体,激活后产生二种效应:
▪ ① 一种效应是Ca2+通道关闭,或者K+通道开放使膜 超极化,减少冲动到达末梢时电压依赖性Ca2+通道 的开放,减少突触前末梢Ca2+内流,以致递质释放 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的调节机制,以限制递质释 放的数量,避免突触后神经元过度兴奋和突触后受 体的失敏。
依赖方式阻断,或被受体激动剂模拟。
5
6
递质有大分子神经肽和小分子经典递质
目前已有30多种分子被确定为递质,从分子大小来分 大致有两类:
一类是神经肽,相对分子量数百至数千。
神经肽的含量为pmol级
另一类小分子递质,相对分子量100或数百, 1 氨基酸类(谷氨酸、门冬氨酸、-氨基丁酸、甘氨酸),氨基酸类递
15
三、膜转运体
膜转运体(Plasma membrane transporter)是一种膜蛋 白,一般由600个左右的氨基酸组成。依赖细胞内 外Na+的电化学梯度提供转运的动力,此外也需要 Cl-或K+共同转运,膜转运体有两大家族:
Na+/ Cl-依赖性递质转运体家族:单胺类递质和抑制性 氨基酸递质的转运体
8
如何区别递质和调质
1首先证明它在神经细胞内合成并参与神经调 节。 2确定在神经冲动传来时,它们被从神经末梢 释出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特定功能效应的性质。 一般认为,单胺、乙酰胆碱和氨基酸是神经 递质,神经肽则可能多为神经调质。
9
二、神经递质的代谢
▪ (一)底物和酶是合成的限速因素 ▪ (二)囊泡储存是递质储存的主要方式 ▪ (三)依赖Ca2+的囊泡释放及其它释放形式 ▪ (四)递质释放的突触前调制 ▪ (五)递质通过重摄取、酶解和弥散在突触
11
(二)囊泡储存是递质储存的主要方式 ▪ 递质合成后通过囊泡转运体储存在囊泡内,
囊泡内可以有数千个递质分子。待释放的活 动囊泡聚集在突触前膜活动区,为递质的胞 裂外排作好准备。小分子递质如乙酰胆碱、 氨基酸类递质储存在小的清亮囊泡;而神经 肽储存在大的致密核心囊泡;单胺类递质储 存的囊泡既可有小的致密核心囊泡,也可是 大的的致密囊泡。
间隙消除
10
(一)底物和酶是合成的限速因素
▪ 递质的代谢分为合成、储存、释放和失活几个步骤。 小分子递质在突触前末梢由底物经酶催化合成。酶 在胞体内合成,经慢速轴浆运输(0.5~5mm/d)方式 运输到末梢,底物通过胞膜上的转运蛋白(或称转 运系统)摄入。所以合成速度受限速酶和底物摄入 速度的调节。而神经肽的合成方式完全不同,在胞 体内合成大分子前体,然后在运输过程中经裂解酶 裂解、修饰而成。
4
神经递质的确定
① 递质必须在神经元内合成,并储存在神经末梢,同 时存在合成该递质的底物和酶。
② 递质的释放依靠突触前神经去极化和Ca2+进入突触 前末梢。
③ 突触后膜存在特异的受体,并被相应的递质激活后 使膜电位发生改变。
④ 释放至突触间隙的递质有适当的失活机制。 ⑤ 递质的作用可以被外源性受体竞争性拮抗剂以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