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神经递质ppt课件

合集下载

神经递质和受体(课堂PPT)

神经递质和受体(课堂PPT)
IN
++++++ +++++++++ +++++ -------- ------------ -a---b---
g
IONOTROPIC .
METABOTROPIC 14
Ionotropic Receptor
Channel
NT neurotransmitter
.
15
Ionotropic Receptor
A
R
C
G
ATP
GTP
cAMP
PK
.
24
G protein: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A
R
C
G
ATP
GTP
P
cAMP
PK
.
Pore
25
周围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胆碱能纤维 -肾上腺素能纤维
.
26
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Acetylcholine is the first discovery neurotransmitter
NT
Pore
.
16
G protein: direct control
R
G
GDP
.
20
G protein: direct control
R
G
GTP
Pore
.
21
G protein: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A
R
C
G
GDP
PK
.
23

经典神经递质

经典神经递质

整理版ppt
15
3.乙酰胆碱受体
(1)分类: 乙酰胆碱受体是一种镶嵌在膜内的蛋白。 分为两大类:可被毒蕈(XUN)碱激动的ACh受体,称为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uscatrine acetylcholine receptor, M-AChR),简称M-受体; 可 被 烟 碱 激 动 的 ACh 受 体 , 称 为 烟 碱 型 乙 酰 胆 碱 (nicotine acetylcholine receptor, nAChR),简 称N-受体。
9
闸门假说:
闸门假说的基本论点是自发的及刺激神经所释出的ACh来自 胞浆中的ACh 库。
闸门假说的基本公式是:量子≠囊泡,释放≠囊泡外排。
闸门假说的主要理论根据是末梢胞浆中存在高达50%的ACh ;电 刺激时胞浆中ACh 优先释放,胞浆中ACh 耗竭又再充盈,不伴 有ACh 向囊泡的转移,囊泡中ACh 含量在非连续刺激时保持不 变。
N型乙酰碱受体的立体构象模式,五个亚基围绕 同一中心形成离子通道,每个亚基各有5个跨 膜片段M1-M5.
N受体是一个穿过膜脂质双层的糖蛋白多体,以 单体或(和)双体形式存在。
单体是外观呈玫花状,中心突出质膜外和膜内的 圆柱形镶嵌蛋白。离子通道位于圆柱体中心, 中心由5个亚基组成,排列成五边形的对称结 构,离子通道具有阳离子选择性,允许一、 二价阳离子通过。
整理版ppt
22
iii 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
(1)M受体拮抗剂: 阿托品及合成的类似药能抑制虹膜括约肌和环状肌收缩,鼻、喉、支气管 内腺体分泌,减减慢心律,降压,减少唾液腺、胃酸的分泌及胃肠道蠕 动。阿托品可通过血脑屏障,大剂量时可引起中枢兴奋狂躁。甲基阿托 品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M4受体与 Go 蛋白藕联,激活磷酯酶A2,促进花生四 烯酸代谢,又经酯氧化酶作用生成一系列衍生物,导 至细胞膜上K+电导增加, Ca2+电导下降。

医学课件神经递质脑啡肽ENKppt课件

医学课件神经递质脑啡肽ENKppt课件
内源性阿片肽对摄食行为有兴奋作用。脑内注射内源性 阿片肽可增加摄食活动,通过阿片受体实现。内源性阿片肽 摄食活动起着经常性的生理性调节作用。摄食活动与血浆中 内源性阿片肽水平有关。
ENK的生理功能
六、学习与记忆
80年代初人们注意到阿片肽对学习和记忆的调节作用。在大鼠主 动回避实验中L-ENK和M-ENK均能破坏学习过程,而剂量增大时则能使 其恢复到正常水平。阿片受体的激动剂levorphanol同样可以破坏记忆 保持,而它的拮抗剂纳洛酮则可增强记忆的保持。
ENK的失活
到目前为止尚未证实神经肽存在有像神经递质那样的以 突触前再摄取为主的灭活机制。因此它与受体结合后受到细 胞膜上的(或被内化后受到细胞内的)蛋白水解酶的作用而 降解,可能是它们的主要代谢途径。
ENK 其失活无重摄取机制,脑啡肽主要由氨肽酶和脑 啡肽酶(二肽羧肽酶)分解。 M-ENK和L-ENK都可以在3 个键位裂解而失去其对EOP受体的活性,即:Tyr-Gly(ENK 氨基肽酶)、Gly-Gly(ENK酶B)、Gly-Phe(ENK酶A、 AT转换酶)。由实验提示在纹状体神经元的阿片肽受体或 其附近,ENK酶降解可能是迅速终止ENK递质作用的途径。
ENK的生理功能
二、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对肠胃运动的影响
内源性阿片肽可通过中枢和外周两条途径抑制胃肠运 动。内源性阿片肽对胃肠运动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腺苷酸 环化酶活性,减少胃肠内cAMP含量有关。
2、对胃液分泌的影响
脑啡肽在促进胃液分泌的同时,也使胃黏膜血流量明显 增加。在狗肝动脉注射M-ENK可以明显增加组胺所致的胃 酸和胃酶分泌,并呈显著的量效关系。
ENK的生理功能
ENK的生理功能,在镇痛作用方面,与内啡肽 相似。除了镇痛之外,可引发呕吐、止咳、呼吸缓 慢及瞳孔缩小,与吗啡的效应类似。

神经递质的作用ppt课件

神经递质的作用ppt课件

5-羟色胺生成与失活
5-羟色胺的前体是色氨酸。 色氨酸经两步酶促反应,即 羟化和脱羧,生成5-羟色胺。 5-羟色胺的失活也与去甲肾 上腺素的失活相似,单胺氧 化酶MAO等能使5-羟色胺降解 破坏,突触前膜也能再摄取 5-羟色胺加以重新利用。 PCPA阻断色氨酸向5-羟色胺 酸转化。
•脑内存在至少9种的5-HT受体, 5-羟色胺对不同类型的受体其作用不完全相同。
中枢乙酰胆碱能通路:①局部分布的中间神经元,参与局部神 经回路的组成;②胆碱能投射神经元。 脑内乙酰胆碱受体:绝大多数脑内胆碱能受体是M受体,N受 体仅占不到10%。
最关注的三个:
背外侧脑桥:诱发REM睡眠 基底前脑:促进学习尤其知觉学习 内侧隔核:控制海马的电节律,调节其功能,特定记忆的形成 乙酰胆碱与多巴胺两系统功能间的平衡失调则会导致神经系统 功能疾病。如多巴胺系统功能低下使乙酰胆碱系统相对过强, 可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
脑内5-HT具有广泛的功能,参与情绪调节、饮食、觉醒-睡眠周期、 痛觉、体温、性行为、梦和下丘脑-垂体的神经内分泌活动的调节。
5-羟色胺系统的功能之一是缓和调节我们的反应。 适当的5-羟色胺的水平可以使饮食行为、性行为 和攻击行为等处于很好的控制之下。
如果大脑中的5-羟色胺循环通路受到损伤,会发 现自己对脑子里的每个念头和冲动都会付之于行 动,使机体表现得过分活跃:情绪不稳定、好冲 动以及对环境过度反应常常和5-羟色胺的活性极 度降低联系在一起,攻击性行为、自杀、过度饮 食和活性降低有联系。
神经递质
滑县精神病医院 周广俭
神经递质作用过程
由细胞实现合成好的转运到前突出前细胞 内的突触小泡,动作电位由钙离子通道转 换成递质的在末梢处的释放,经突触间隙 扩散,特异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细 胞上的受体,将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 后的一些化学物质(产生突触后电位)。

经典神经递质.

经典神经递质.

经典神经递质-1
乙酰胆碱
一 乙酰胆碱
前言:
乙酰胆碱( acetylcholine, ACh ), ACh 是公认的外周 和CNS的神经递质。
ACh 是胆碱和乙酸形成的酯,含季铵离子,呈强碱性,
在任何 pH 中都呈离子状态,易潮解,易溶于水。 在 pH7.0,37℃时,水解半值期为20天。碱性环境中易被 破坏,pH 10,100℃时,可全部水解。
内脏运动神经中枢部位
ACh 是公认的外周和 CNS的神经递质。
传出神经及其相应的 的神经元是胆碱能的 (如运动神经元,交感 神经节前神经元、副 交感节后神经元及少 数交感节后神经元); 脑干网状结构;边缘 系统(海马,NBM核, 隔区等);大脑皮层 等。 交感神经中枢 脊髓T1—L3侧角
副交感神经中枢 脑干副交感核 骶髓2~4节段灰质
1 乙酰胆碱的生物合成,储存和释放
生物合成:
前体:胆碱 神经细胞不能合成胆碱,两个来源:从血液中摄取的卵 磷脂水解释出胆碱 , 释放至突触间隙的 ACh 降解后生成的胆碱被重 摄取(约占总量的1/3-1/2)。 乙酰辅酶 A(acetyl coenzyme A, AcCoA )葡萄糖氧化成丙酮酸,丙 酮酸经脱羧生成乙酰辅酶 A ,是 CNS 中乙酰辅酶 A 的主要来源;脂肪 酸经氧化生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存在于线粒体中,转运至胞浆。 合成部位:突触前胆碱能神经末梢内,自行合成 ACh ,少量来自胞体。 ACh 合成酶: 胆碱己酰化酶 (CHAT),催化胆碱和乙酰辅酶A生成ACh。 活性较高,仅存于合成ACh的神经元内。CHAT是胆碱能标志酶.
闸门假说: 闸门假说的基本论点是自发的及刺激神经所释出的ACh来自胞 浆中的ACh 库。
闸门假说的基本公式是:量子≠囊泡,释放≠囊泡外排。 闸门假说的主要理论根据是末梢胞浆中存在高达 50%的ACh ;电刺 激时胞浆中ACh 优先释放,胞浆中ACh 耗竭又再充盈,不伴有 ACh 向囊泡的转移,囊泡中ACh 含量在非连续刺激时保持不变。 现已证实,在需要极高ACh 浓度的部位,如骨骼肌神经-肌接点处 胞浆式释放起重要作用。在神经肌接点处静止时,ACh 的释放 99%为胞浆方式,只有1%为囊泡方式,在刺激时,ACh 的释放 70%为胞浆方式,30%为囊泡方式。 可见,胞浆式释放方式应引起足够重视。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PPT课件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PPT课件

•N受体(配体门控型阳离子通道型受体 ):
位于神经节和神经肌接头及肾上腺 髓质该 类胆碱受体,对烟碱(Nicotine)敏感,命名为 烟碱受体(Nicotinic receptor)。
除了突触后膜有M、N受体外,突触前膜也有M、 N受体,
M-受体兴奋,抑制ACh释放(负反馈) N-受体兴奋,促进ACh释放(正反馈)
一次神经充动以胞裂外排的形式可引起200300个量
子释放;
静息时有少量量子释放,但不能引起动作电流。
3) 消除
由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分解: 一分子的AchE水解6×105 个ACh分子/min。
1.交感神经的超微结构:
澎体与囊泡:1个澎体中约1000个囊泡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肾上 腺髓 Adr 质
β, a 受体
(二) 传出神经系统按递质分类:
胆碱能神经包括:
1)副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 2)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分泌神经、骨 骼肌血管舒张神经 3)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4)运动神经

肾上腺素能神经 : 几乎全部交感神经节后纤
传出神经突触的超微结构
1.突触连接:
① 神经元之间的衔接处即突触(Sinapse)
② 神经末梢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的衔接处称接点
(Junction),也可称突触(Sinapse); ③ 运动神经与骨骼肌的连接叫神经肌肉接头 (neuromuscular Junction)
也称终板膜(endplate membrane)
(二) 传出神经系统按递质分类:
1) 胆碱能神经(cholinergic nerve)
2) 肾上腺素能神经(adrenergic nerve)

神经递质总论

神经递质总论

神经递质与神经调质(Neurotransmitters & neuromodulators)
❖ 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 :有一些神经调节物本身并不直接触发所支配细胞的功能 效应,只是调制传统递质的作用 – 可为神经细胞、胶质细胞或其它分泌细胞所释放,对主递质起调制作用 – 本身不直接负责跨突触信号传递或不直接引起效应细胞的功能改变,而是调节信 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 • 间接调制主递质在突触前神经末梢的释放及其基础活动水平 • 影响突触后效应细胞对递质的反应性,对递质的效应起调制作用
❖ 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1936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 奥托•洛伊“迷走神经物质” 的发现
❖ 膜片钳技术与乙酰胆碱受体:1991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 1976年,德国Neher和Sakmann首次在青蛙肌细胞上用双电 极钳制膜电位的同时,记录到乙酰胆碱激活的单通道离子电 流,从而产生了膜片钳技术
神经递质的判定标准(四)
❖ 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与 突触后受体结合,未与受 体结合的一部分递质必须 迅速移去,否则突触后神 经元不能对随即而来的信 号发生反应
❖ 存在使该递质失活方式
➢ 重摄取 ➢ 酶解 ➢ 弥散
神经递质的判定标准(五)
❖ 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 或拮抗剂
❖ 递质的作用可以被外 源性受体竞争性拮抗 剂以剂量依赖方式阻 断,或被受体激动剂 模拟,并能够分别拟 似或阻断该递质的突 触传递作用
膜的受体而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缝隙连接
电突触
化学性突触
化学性突触
➢ 信号如何从突触前细胞向突触后细胞传递?
▪ 电-化学-电模式
➢ 突触前膜释放化学性物质 ➢ 化学性物质结合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直接或间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概念
▪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神经系统通过化 学物质作为媒介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称为化 学传递,化学传递物质即是神经递质。
▪ 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有一些神经调节 物本身并不直接触发所支配细胞的功能效应, 只是调节传统递质的功能和作用,称为神经 调质。
▪ ② 另一种效应是使突触前膜去极化,Ca2+通道开放,
Ca2+内流增加,导致递质释放增加,
14
(五)递质通过重摄取、酶解和弥散在突 触间隙消除
▪ 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受体结合,未与受 体结合的一部分递质必须迅速移去,否则突触后神 经元不能对随即而来的信号发生反应,况且受体持 续暴露在递质作用下,几秒后便失敏,使递质传递 效率降低。递质失活的方式有重摄取、酶解和弥散。 递质的重摄取依靠膜转运体,氨基酸类递质释放后 可以被神经元和胶质细胞重摄取,而单胺类递质仅 被神经元重摄取。重摄取的递质进入胞浆后又被囊 泡转运体摄取重新储存在囊泡中。膜转运体位于神 经元和胶质细胞,也可以在周围组织中(如肝、肾、 心脏等)。
质最多,谷氨酸在大鼠脑内的含量约14mol/g,在人的大脑皮质大约 9~11mol/g
2 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与单胺类递质的含量只有氨基酸类递质的千分之
一,为nmol级
3 单胺类(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组胺)递 质。
4 NO、CO、组胺和腺苷等。
7
神经调质的主要特征:
1可为神经细胞,胶质细胞或其他分泌细胞所 释放。对主递质起调制作用。本身不直接负 责突触信号传递或不直接引起效应细胞的功 能改变。 2间接调制主递质在突触前的神经末梢及其基 础活动水平。 3影响突触后效应细胞对递质的反应性,对递 质的效应起调制作用。
8
如何区别递质和调质
1首先证明它在神经细胞内合成并参与神经调 节。 2确定在神经冲动传来时,它们被从神经末梢 释出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特定功能效应的性质。 一般认为,单胺、乙酰胆碱和氨基酸是神经 递质,神经肽则可能多为神经调质。
9
二、神经递质的代谢
▪ (一)底物和酶是合成的限速因素 ▪ (二)囊泡储存是递质储存的主要方式 ▪ (三)依赖Ca2+的囊泡释放及其它释放形式 ▪ (四)递质释放的突触前调制 ▪ (五)递质通过重摄取、酶解和弥散在突触
12
(三)依赖Ca2+的囊泡释放及其它释放形式
▪ 囊泡释放是递质释放的主要形式,囊泡的胞 裂外排在所有递质都相似,但在释放的速度 上有所差异。小分子递质的释放比神经肽快。
▪ 不依赖Ca2+的胞浆释放, ▪ 胞膜转运体反方向转运的释放。 ▪ 弥散方式释放。如前列素、NO和CO ▪ 少量的漏出(leak out)。
13
(四)递质释放的突触前调制
▪ 递质的释放受自身受体或异源受体的调节。 突触前自身受体无论是促代谢型受体或离子 通道偶联型受体,激活后产生二种效应:
▪ ① 一种效应是Ca2+通道关闭,或者K+通道开放使膜 超极化,减少冲动到达末梢时电压依赖性Ca2+通道 的开放,减少突触前末梢Ca2+内流,以致递质释放 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的调节机制,以限制递质释 放的数量,避免突触后神经元过度兴奋和突触后受 体的失敏。
4
神经递质的确定
① 递质必须在神经元内合成,并储存在神经末梢,同 时存在合成该递质的底物和酶。
② 递质的释放依靠突触前神经去极化和Ca2+进入突触 前末梢。
③ 突触后膜存在特异的受体,并被相应的递质激活后 使膜电位发生改变。
④ 释放至突触间隙的递质有适当的失活机制。 ⑤ 递质的作用可以被外源性受体竞争性拮抗剂以剂量
依赖方式阻断,或被受体激动剂模拟。
5
6
递质有大分子神经肽和小分子经典递质
目前已有30多种分子被确定为递质,从分子大小来分 大致有两类:
一类是神经肽,相对分子量数百至数千。
神经肽的含量为pmol级
另一类小分子递质,相对分子量100或数百, 1 氨基酸类(谷氨酸、门冬氨酸、-氨基丁酸、甘氨酸),氨基酸类递
15
三、膜转运体
膜转运体(Plasma membrane transporter)是一种膜蛋 白,一般由600个左右的氨基酸组成。依赖细胞内 外Na+的电化学梯度提供转运的动力,此外也需要 Cl-或K+共同转运,膜转运体有两大家族:
Na+/ Cl-依赖性递质转运体家族:单胺类递质和抑制性 氨基酸递质的转运体
11
(二)囊泡储存是递质储存的主要方式 ▪ 递质合成后通过囊泡转运体储存在囊泡内,
囊泡内可以有数千个递质分子。待释放的活 动囊泡聚集在突触前膜活动区,为递质的胞 裂外排作好准备。小分子递质如乙酰胆碱、 氨基酸类递质储存在小的清亮囊泡;而神经 肽储存在大的致密核心囊泡;单胺类递质储 存的囊泡既可有小的致密核心囊泡,也可是 大的的致密囊泡。
共享1936年诺贝尔奖。 4.1921,Cannon,将刺激交感神经后,从肝脏中分离出的物质
命名为“交感素”;1949,这种物质被von Eulur鉴定为去 甲肾上腺素,为此获1970年诺贝尔奖。 5.1960-今,50多种神经肽被发现。 6.1980-1988,Furchgott\Ignarro\Moncade三个研究小组相继 发现NO为神经递质,三人共享1998年诺贝尔奖。
间隙消除
10
(一)底物和酶是合成的限速因素
▪ 递质的代谢分为合成、储存、释放和失活几个步骤。 小分子递质在突触前末梢由底物经酶催化合成。酶 在胞体内合成,经慢速轴浆运输(0.5~5mm/d)方式 运输到末梢,底物通过胞膜上的转运蛋白(或称转 运系统)摄入。所以合成速度受限速酶和底物摄入 速度的调节。而神经肽的合成方式完全不同,在胞 体内合成大分子前体,然后在运输过程中经裂解酶 裂解、修饰而成。
神经递质
1
第一节 神经递质概述
一、神经递质及其分类
2
神经递质和内源性活性物质的研究概况
1.1904,Elliott,冲动传导到交感神经末梢,可能从那里释放 肾上腺素,在作用于效应器细胞。
2.1921,Loewi,通过蛙心灌流发现“迷走素” 3.Dale,发现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神经递质是ACH。 Loewi, Da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