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答案
试题 ㊁ 参考答案
目 录
语文Ⅰ试题 …………………………………………………………… 1 语文Ⅰ试题参考答案 ………………………………………………… 4 语文Ⅱ( 附加题) …………………………………………………… 5 语文Ⅱ( 附加题) 参考答案 ………………………………………… 6 英语试题 ……………………………………………………………… 7 英语试题参考答案 ………………………………………………… 16 数学Ⅰ试题 ………………………………………………………… 16 数学Ⅰ试题参考答案 ……………………………………………… 18 数学Ⅱ( 附加题) …………………………………………………… 21 数学Ⅱ( 附加题) 参考答案 ………………………………………… 22 政治试题 …………………………………………………………… 23 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 28 历史试题 …………………………………………………………… 29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 34 地理试题 …………………………………………………………… 35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 42 物理试题 …………………………………………………………… 43 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 47 化学试题 …………………………………………………………… 49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 55 生物试题 …………………………………………………………… 56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 62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㊂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㊂ 摇曳碧云斜㊂ 温庭筠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大纲版)(答案解析版)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大纲版)一、选择题1.(3分)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 )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考点】ZA:历史文化常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主要的书写材料﹣﹣简牍。
【解答】古人用简牍时,如有错讹,即以刀削之,故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
因刀笔并用,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吏”。
故选:A。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秦汉时期主要的书写材料的了解。
2.(3分)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C.重义轻利D.重农抑商【考点】2M: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V4:唐太宗的历史功绩.【分析】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商业经济和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考查唐太宗对工商业的政策。
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联系知识及分析、比较的能力。
【解答】材料中唐太宗此话不但把工商业者归入“杂色之流”,而且杜绝了他们入仕为官的途径,不能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体现了统治者对工商业者的歧视,目的是要维持社会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
A,C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应排除。
题干没有反映对农业的重视,故D项不正确。
故选:B。
【点评】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3.(3分)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2012年高考江苏历史试卷分析及教学启示
2012年高考江苏历史试卷分析及教学启示2012年高考江苏历史试卷分析及教学启示一、试卷分析1.考点分布均衡,必修2比重有所提升。
經统计,必修1选择题8题,非选择题1题,共36分;必修2选择题10题,非选择题1题,共44分;必修3选择题2题,非选择题1题,共20分;选修2题,每题10分,共20分。
与2011年相比,必修2经济史的比重有所提升,尤其是选择题部分所占比例达到了50%。
2.注重基础,关注细节,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不回避对重点知识和热点问题的考查,新增考点有所体现。
试卷突出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内容涉及中国古代文学、官营手工业、市的变迁、明朝内阁、洋务运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日本侵华、解放战争、台海关系、对外开放、《十二铜表法》、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四月提纲》、新经济政策、布雷顿森林体系、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科举制、维新变法、罗斯福新政和福利国家等,考查的都是主干知识。
其中布雷顿森林体系、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福利国家等热点问题也没有回避。
此外,2012年考纲中新增的考点在试卷中也有所体现,如将选修部分的人物柏拉图和孔子放在一起出了一道10分的非选择题。
值得注意的是,试题内容十分重视细节和对历史概念的考查,比如选择题第3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市的变迁,要求学生不仅知道宋朝后商业活动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被打破,而且能把二者区分开来;非选择题第21题要求学生对于科举制的作用有多角度的认识;选择题第5题要求学生理解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等历史概念。
3.注重新材料的运用和新情境的创设,突出能力立意。
2012年高考江苏历史试卷与往年一样,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20个选择题全部都是材料型选择题,包含有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要求学生充分阅读材料,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备选项进行仔细甄别,做出正确判断。
2012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历史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4-6)(教师版)
2012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历史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4-6)(教师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选择题(2012高考文综浙江卷16)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
这些举动表明康熙①崇尚儒家文化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③延揽汉族文士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012高考文综四川卷15)康熙帝晚年曾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
”这表明康熙帝A.对西方文化的力量已有警觉B.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C.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D.已经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压力(2012高考文综重庆卷14)史载:“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人丁虽增,地亩并末加广。
应令直省督、抚,将见(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
”最早实施这一政策的皇帝也曾A.册封五世达赖B.平定三藩之乱C.首次征收地丁银D.接见过渥巴锡(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8)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
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
这一事件表明,康熙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二.非选择题(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鸦片烟流行内地,大为风俗人心之害。
节经降旨严饬稽查,而此风未经革除。
总由海口守巡员弁(官兵)卖放偷漏,以致蔓延滋甚……且止查禁海口洋船,而于民间私熬烟斤,未经议及。
嗣后如有洋船夹带鸦片进口,并奸民私种罂粟,煎熬烟膏,开设烟馆,文职地方官员及巡查委员,如能自行拿获究办,免其议处。
其有得规故纵者,仍照旧例革职。
——《上谕档(道光朝)》(1829年)同心合力,不分畛域,上紧查拿,毋得稍形松劲……即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吸食,不知悛改者,亦著一体查拿,分别处理。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主观试题解析
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张晓明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 ( )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③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A.4个 B.3个 C.2个 D.12.1990年8月2日,伊拉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入侵并占领科威特,接着又宣布吞并这个邻国,一时间世界舆论大哗。
与该事件相关的表述错误的是()A.该战争是二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B.在战争中美国实施“沙漠盾牌”计划空袭伊拉克C.伊拉克欲谋取地区霸权发动了这场战争D.战争期间联合国作出了积极努力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民族融合主要是通过( )①各国的变法②经济文化交流③频繁的战争④诸子百家的争论A.①③B.②③C.①④D.①②③4.五四运动中谁点燃了赵家楼(曹汝霖住宅)的愤怒之火?五四运动的亲历者熊梦飞在《忆亡友匡互生》中写到:“匡在曹院内寻找曹汝霖,未见人影,即从卧室取出被褥等物,举火焚烧,火焰冲天而起。
”有研究者据此认为是匡互生点燃了赵家楼之火,五四运动的首功非英雄匡互生莫属。
上述历史研究()A.材料充分,结论合理,评价正确B.材料充分,结论待定,评价不正确C.材料不充分,结论合理,评价正确D.材料不充分,结论待定,评价不正确5.隋炀帝的暴政统治对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最根本的是( )A、阶级矛盾尖锐B、政局动荡不安C、人民生活痛苦D、生产严重破坏6.有一次孔子家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于财产损失却只字未提。
这件事反映了孔子的哪一思想主张()A.克己复礼 B.性善主张 C.仁者爱人 D.兼爱主张7.右边这幅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合影照片,最有可能拍摄于( )A.1924年,广州B.1927年,上海C. 1936年,西安D.1945年,重庆8.美国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但国联成立后却被英、法两国操纵。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和2013届高三教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和2013届高三教学建议南通市教科研中心马斌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秉承了江苏卷“稳重、平实”的风格特色,立足主干,试题难易适中,有利于循序渐进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在命题方式上体现稳步创新的原则,学科能力考查与史学研究方法相结合,注重唯物史观的指导,巧妙渗透“以史为鉴”,历史感醇厚,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开展有着引导作用。
仔细研读,无疑对2013年江苏高三历史复习备考意义重大。
一、试卷特点评析1.知识与能力比翼齐飞2012年江苏历史试题覆盖中外史的三大时间阶段,除了世界古代史比重略多外,考点分布还算合理。
试题覆盖面广,尤其是必修模块考点的覆盖面更为均衡而合理(见下表)。
“考试说明”中一级子目的覆盖率大于55%,总比例达到80%,与2011年相比,二级子目的覆盖率有所上升,试题进一步呈现突出主干知识,落实基础考查的趋势。
各必修模块知识点考查统计表20道选择题都是材料或情景题,但知识与情境依存度非常高,80%的选择题离不开教材的基础和主干知识。
2012年江苏历史试题坚持高考“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能力相统一的考核目标”,通过考查主干知识,强化了考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学科基本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整体上看,江苏卷选择题所设置的选项迷惑性不大,难度比2011年有所下降,主观题的难度则保持相对稳定。
主观题主要在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目标层面着力较多。
在一些省份历史试题日益专业化、学术化的今天,江苏试题难易适中,知识与能力比翼齐飞,比较符合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这一朴实的风格,体现的是以命题者为中心转向以考生为中心命题理念的变化,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也有利于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2.情境设置与开放探究各具特色与2011年相比,试题材料来源仍然相当丰富,有历史文物照片、历史著作、报纸报道、新闻漫画、人物言论等。
大量图文和数据材料的运用,避免了不同版本教材的差异,丰富了试题的表现形式,使卷面更加生动活泼。
江苏省2012年高考信息卷(一)历史试题word版
2012年高考信息卷(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愿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有个叫赵宣的人,葬亲后不久,就关闭墓道,在墓道中守丧20年,博得“乡邑称”的美名,“州郡数礼请之”,他推托。
太守亲自登门求见,才知其有五个孩子,都是在守墓期间生的,太守大怒,以“诳时惑众,诬污鬼神”将其治罪。
这个事件主要反映()A.汉朝选官主要依据儒家思想B.汉朝察举制存在着消极影响C.汉朝选官注重孝行与廉德D.汉朝注重对官员的监督2.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
魏晋时期,皇帝将宰相之权交由这些私属代行……到唐代,则全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把以前的宰相职权正式分配给三省。
”这种变化体现了()A.唐代的相权一分为三B.唐代政府对皇室滥用职权的剥夺C.唐代的皇权得以强化D.唐代中央机构完全沿袭魏晋时期3.下列两幅图反映丁古代中国从汉代到唐代城市分布变化的主要趋势是()A.由北到南B.由多到少C.由沿河到沿江D.由渤海到东海4.近代徽州人胡适听说家乡绩溪准备编纂县志时,就说:“县志应该注重县里人移动转徙经商的分布与历史,县志不能够只见小绩溪,而不看见那更重要的‘大绩溪’,若无那大绩溪,小绩溪早已不成个局面。
”这反映出他()A.注重真实地再现历史B.认识到徽商团体的优势C.倡导关注人口的流动D.认为县志编纂的不合理5.在央视《国宝档案》某期节目中,主持人对我国书法艺术进行了如下的介绍,其中哪一种说法欠妥()A.楷书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B.东晋王羲之擅长草书、行书,被称为“书圣”C.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推陈出新,分别创立了颜体和柳体D.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6.周英杰在《<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中有这样的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
2012年高考文综全国卷(新课标)历史试题全解精析
2012年高考文综全国卷(新课标)历史试题全解精析【选择题整体分析】在试卷结构方面,中国古代史的考察部分,古代政治、古代经济、古代思想和古代文化的分布继续沿用了2011年的平衡结构,各考察一个题目,而且考察内容紧扣课本重点。
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也考查了书本中的重要内容且结合了热点知识。
世界是部分依然选取了古代史具有代表性的希腊罗马的知识点和现代史中重要的战后经济格局。
在考题材料的选用方面也比较简单,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减轻了负担。
本次高考试选择题部分难度中等,在基础知识的把握上着重考查学生的材料理解与分析能力,每道题的答案均需要通过材料分析得到,没有直接可作答的知识点问题。
学生做题中需要仔细审题,全面思考。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 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 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 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 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答案] C[解析] 首先用排除法,A 选项,若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的话,不可能这么严重的触犯他们的利益,所以排除;B选项中,没有政治与经济分离的表达;D 选项中,迁移豪强大族使用的不是经济手段,是政治的压迫手段。
其次C选项从侧面反映出豪强大族的土地兼并影响到了专制集权,所以命令他们迁移,故选C[考点] 汉朝中央集权[难度]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恋爱因法海和尚作梗终酿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行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 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 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 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答案] D[解析] 本题目直接从课本知识提取即可得出。
宋朝时期商业繁荣,发展迅速,市民阶层壮大,这一现象反应到文化领域就是出现了话本小说,所以比较容易得出答案。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主观试题解析
(2)审题要规范: 1、信息来源或者答案出处:表述为:依据材料;依 据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 2、答题要求:分析、概括、列举、说明、比较等。 3、核心词(答题语):原因、影响、特点、措施等。 4、限定词:时间、地点、答题范围、答题角度等。 在大家平时考试当中,容易忽略的是第一和第四方面 的审题要求,即容易忽视“答案来源的判定”和对限 定词的审读与思考;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 维新冶的内涵。 (4 分)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 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 的修正冶为主题进行论证。 (9 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 字 左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4 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 权益的措施。 (3 分)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 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 响? (3 分)
21. 答案要点:(13 分) (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 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 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 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2)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 ; 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人才流动制度化);客观 公平理念(机会平等);人才激励机制。
3、根据题目的“核心词”或“答题语”形成答题思 路: 原因(背景):主观—客观;必要性—可能性;政 治—经济—文化等角度; 影响(评价):积极—消极;直接——深远等; 作用:由近及远,直接—间接——深远等。 变化(趋势):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到……;越来越……等 4、其他答题基本思路: (1)先材料后所学知识; (2)先材料表层信息后概括性语言; (3)先史实后结论,史论结合等。
2012年江苏省高考试卷(全都题目参考答案-2008新课标)
2012年江苏省高考试题参考答案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 A2. C3. 树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应该善待自然。
4. 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5. B6. D7. C8. (1)(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
(2)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3)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9. (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0. (1)积善成德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3)万里悲秋常作客 (4)传其道解其惑者也(5)不敢言而敢怒 (6)只是当时已惘然(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11. 平静,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
12. 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
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
13. 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心情;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
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
14. 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的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15. 笑可以使人与动物相区别;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笑可以揭示人的本来面目。
16. 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面目的原因;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
江苏省2012年高考信息卷(一)历史(附答案)
2012年高考信息卷(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愿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有个叫赵宣的人,葬亲后不久,就关闭墓道,在墓道中守丧20年,博得“乡邑称”的美名,“州郡数礼请之”,他推托。
太守亲自登门求见,才知其有五个孩子,都是在守墓期间生的,太守大怒,以“诳时惑众,诬污鬼神”将其治罪。
这个事件主要反映()A.汉朝选官主要依据儒家思想B.汉朝察举制存在着消极影响C.汉朝选官注重孝行与廉德D.汉朝注重对官员的监督2.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
魏晋时期,皇帝将宰相之权交由这些私属代行……到唐代,则全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把以前的宰相职权正式分配给三省。
”这种变化体现了()A.唐代的相权一分为三B.唐代政府对皇室滥用职权的剥夺C.唐代的皇权得以强化D.唐代中央机构完全沿袭魏晋时期3.下列两幅图反映丁古代中国从汉代到唐代城市分布变化的主要趋势是()A.由北到南B.由多到少C.由沿河到沿江 D.由渤海到东海4.近代徽州人胡适听说家乡绩溪准备编纂县志时,就说:“县志应该注重县里人移动转徙经商的分布与历史,县志不能够只见小绩溪,而不看见那更重要的‘大绩溪’,若无那大绩溪,小绩溪早已不成个局面。
”这反映出他A.注重真实地再现历史B.认识到徽商团体的优势C.倡导关注人口的流动D.认为县志编纂的不合理5.在央视《国宝档案》某期节目中,主持人对我国书法艺术进行了如下的介绍,其中哪一种说法欠妥()A.楷书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B.东晋王羲之擅长草书、行书,被称为“书圣”C.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推陈出新,分别创立了颜体和柳体D.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6.周英杰在《<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中有这样的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
2012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特点简析
2012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特点简析作者:张坤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2年第17期摘要:2012年江苏历史试卷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在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寻求突破,以丰富的史料创设情境,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学科综合能力及学科思想素养,有机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鲜明地体现出历史学科特点,符合历史学习与认知规律,充分体现了考纲规定的高考试卷命题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高考;历史;特点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7-082-12012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命题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高考历史试卷就是要体现历史学科的内容特色、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学科能力以及学生的史学素养。
一、重视史料的解读与运用历史学科拥有丰富繁杂的史料素材,具有注重“史料证据”的特点,史学研究要遵循“论从史出”原则,研究者要在特定情景材料下进行研究,得出相应结论,解决史学问题。
史料是进行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基础,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核目标与能力要求”的第一项即是从史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高中历史新课程重视新情境新材料,近几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均比较重视史料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进一步以材料化情景化的呈现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科特点、史学研究原则和新课改关于历史教学的要求。
与前几年高考试卷相比,2012年江苏历史卷对史料的选择则更趋丰富和多样化,20题选择题、4题非选择题均以材料呈现。
所选材料类型多样,包含多种文字材料、图片、表格、漫画;考查的指向和设问方式也别具匠心,试题所选用的史料与设问、答案的结合更为紧密和科学,避免了为材料而材料,使材料真正成为了能力考查的载体,并且更加注重对考生运用史料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1.(2分)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2.(2分)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3.(2分)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4.(2分)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5.(2分)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6.(2分)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2012年新课标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答案详细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选择题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利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解析:C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汉代监察制度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抓住监察的主要内容是针对豪强地主的“田宅逾制”现象,即指占田数量和宅第规模超过应得标准的行为。
汉武帝采取的这些措施也就是要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反对其横行乡里。
故选C项。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解析:D 戏剧从元曲发展而来,B项可以排除;僧人只是传统思想文化的代表者之一,并不是特指,故排除A;材料只叙及杭州一处,没有对比不能体现特色;宋代政府放宽对商业限制,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活跃,需要冲破传统束缚,故选择D项。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解析:B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材料意思的解读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领域里所出现的农业和工商业从业人员比例的变化根源问题是当时工商业的发展所致。
故选B项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2012年历史高考试题江苏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士家不道也。
……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诗经》 B.楚辞.汉赋 D.唐诗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生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知识的能力。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
而且“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因此它充分体现了“民间性情之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分工细致,生产专业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说明官营手工业中各个部门分工非常明确,充分体现了生产专业的特点,故本题选。
3.(2012•江苏卷•3)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答案:D解析:清图片信息,《清明上河图》主要描绘了北宋时期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充分体现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繁荣。
而B项强调的是“草市”,项强调的是“夜市”,故排除B、两项。
同时联系所知识,北宋的商业发展,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故排除A项,而且A项强调的是唐代的长安城。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和2013届高三教学建议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和2013届高三教学建议南通市教科研中心马斌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秉承了江苏卷“稳重、平实”的风格特色,立足主干,试题难易适中,有利于循序渐进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在命题方式上体现稳步创新的原则,学科能力考查与史学研究方法相结合,注重唯物史观的指导,巧妙渗透“以史为鉴”,历史感醇厚,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开展有着引导作用。
仔细研读,无疑对2013年江苏高三历史复习备考意义重大。
一、试卷特点评析1.知识与能力比翼齐飞2012年江苏历史试题覆盖中外史的三大时间阶段,除了世界古代史比重略多外,考点分布还算合理。
试题覆盖面广,尤其是必修模块考点的覆盖面更为均衡而合理(见下表)。
“考试说明”中一级子目的覆盖率大于55%,总比例达到80%,与2011年相比,二级子目的覆盖率有所上升,试题进一步呈现突出主干知识,落实基础考查的趋势。
各必修模块知识点考查统计表20道选择题都是材料或情景题,但知识与情境依存度非常高,80%的选择题离不开教材的基础和主干知识。
2012年江苏历史试题坚持高考“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能力相统一的考核目标”,通过考查主干知识,强化了考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学科基本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整体上看,江苏卷选择题所设置的选项迷惑性不大,难度比2011年有所下降,主观题的难度则保持相对稳定。
主观题主要在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目标层面着力较多。
在一些省份历史试题日益专业化、学术化的今天,江苏试题难易适中,知识与能力比翼齐飞,比较符合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这一朴实的风格,体现的是以命题者为中心转向以考生为中心命题理念的变化,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也有利于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2.情境设置与开放探究各具特色与2011年相比,试题材料来源仍然相当丰富,有历史文物照片、历史著作、报纸报道、新闻漫画、人物言论等。
大量图文和数据材料的运用,避免了不同版本教材的差异,丰富了试题的表现形式,使卷面更加生动活泼。
2012江苏高考历史
2012江苏高考历史一、背景介绍2012年,江苏省举行了高中毕业生的高考,历史科目是其中的一门必考科目。
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通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下面将对2012江苏高考历史科目的考试内容和题型进行详细介绍。
二、考试内容2012江苏高考历史科目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古代史考题涉及中国古代历史的各个时期和重要事件,比如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时期等。
学生需要熟悉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掌握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是考试内容中的重点部分。
考题涉及中国近现代史的各个重要时期,如晚清时期、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世界史世界史是考试内容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考题主要围绕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展开,包括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欧洲中世纪、工业革命、世界大战等。
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各个历史时期的背景和影响,理解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对历史进程的贡献。
三、考试题型2012江苏高考历史科目的考试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和解答题两种形式。
1. 选择题选择题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学生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选项选择正确的答案。
选择题可以涉及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等。
考生需要对历史知识有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才能在选择题中正确地作出选择。
2. 解答题解答题是考试中的主要题型。
学生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对历史事件或问题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价。
解答题一般要求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结合相关的历史材料和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
四、备考建议备考是高考成功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一些建议供考生参考:1. 学习历史知识要想在历史科目中取得好成绩,首先要掌握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历史专著、历史文献等方式,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不是我国选官制度的演变,故排除 A 项。同时,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除 B 项。另外,材料强调内阁“俱列六部之上”,说明内阁的地位在
六部之上,但并不是其下属机构,两者之间不是隶属关系,它只对皇帝负责,故本题排除 C 项。综上所述,
只有 D 项符合。
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而且“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因此它充分
体现了“民间性情之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A。
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
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攻木”、“ 攻金”、“攻皮”、“设色”、“刮摩”、
“抟埴”,说明官营手工业中各个部门分工非常明确,充分体现了生产专业化的特点,故本题选 C。
3.(2012•江苏卷•3)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 场景的是
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 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学@科网 5.如需作图,须用 2B 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题,每题 3 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答案:D
解析:理清图片信息,《清明上河图》主要描绘了北宋时期京城汴梁以
第 1 页 共 12 页
及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充分体现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繁荣。而 B 项强调的是“草市”,C 项强调的是“夜 市”,故排除 B、C 两项。同时联系所学知识,北宋的商业发展,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故排除 A 项,而 且 A 项强调的是唐代的长安城。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是 D 项。 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
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点涉及的是明朝的内阁。根据所学知识,明成祖时期,皇帝事务繁忙,因此设立内阁,但它
要求。
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
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
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能力。《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其中,《风》
绝密★启用前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卷满分为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
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 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 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的考点涉及到洋务运动,主要采用排除法。根据材料“试验武器”和“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 等,即可判断①符合题干。而洋务运动的主要特点是向西方学习技术,即“师夷长技”,因此洋务企业的 产品是无法与西方产品相媲美的,故②不符合,但③符合题干。同时,洋务运动推动了民族企业的诞生, 而不是标志着其诞生,故④说法有误。因此,本题只能选 A。 6.(2012•江苏卷•6)1912 年 3 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 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 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有研究者发现,同年 6 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 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答案:D 解析:本题是一道最佳题意的选择题。首先,理清材料信息,“大人”“老爷”等旧称,在南京临时政府成 立后,依然没有改变。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判断,认识到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故本题选 D。 7.(2012•江苏卷•7)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 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 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和“国家又濒于危亡”,即可判断出中国再次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