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写人艺术探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1 卷 第 4 期2018 年 4 月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

Vol.31 No.4

Apr.2018《战国策》写人艺术探微

殷丽萍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江苏无锡 214000)

摘 要:《战国策》在写人艺术上构思巧妙、写法多样、人物形象个性鲜明,颇有赏读和写作的借鉴意义。结合教材中的作品,探析《战国策》借助完整跌宕的情节、多样精微的描写、典型环境下的个性化语言和对比衬托等方面塑造人物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战国策》;人物形象;情节;描写;人物语言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0097(2018)04-0149-02

0 引言

先秦散文中,写人艺术最精妙的要数《战国策》。诸子散文重“论”,哲理阐述多一些,也不乏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的画卷式的人物描写,但与历史散文《战国策》里对人物形象的细腻刻画相比,只能算是简笔勾勒了。《战国策》中刻画了许多性格丰满的人物形象,选入教材中的,有讽齐王纳谏的邹忌、说赵太后的触龙、客孟尝君的冯谖等,每个人物都富有独特的个性,在赏读中“令人读一段想一段,真有武夷九曲,步步引人入胜之致”[1]。

1 完整跌宕的情节构成人物性格的成长

“文似看山不喜平”,完整又跌宕的情节叙述是人物性格成长和构成的历史。《战国策》中,一波三折用得灵活多样,有“三叠式”的结构艺术手法。“三叠式是指在一个故事里,或同样的场面出现三次,或类似的情节出现三个,从而表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例如:冯谖刚开始寄身孟尝君门下,虽自称“无好”“无能”,但又因地位、待遇低于其他门客而多次提出高标准要求。他抱剑“三唱”,一唱:剑啊剑啊,我们回去吧,这里没有鱼吃,于是孟尝君吩咐给他一般门客待遇,让他吃鱼吧;二唱:剑啊剑啊,我们回去吧,这里没有马车坐,孟尝君又给了他车客的待遇;三唱:剑啊剑啊,我们回去吧,这里没法养活家人,孟尝君于是供给他衣食费用,让他有能力奉养母亲。“三唱”中冯谖这个人物形象的“贪而不足”描绘得很传神,反衬出孟尝君的宽容大度,同时这也可能是冯谖故意试探孟尝君的方式,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方式试探孟尝君值不值得他为之效力、赴汤蹈火。果不其然,孟尝君的礼贤下士、宽容大度让冯谖为之巧凿“三窟”,终身无忧。“三唱”“三窟”,这一系列的“三”,并不是巧合,而是一种情节叙述方式,在曲折的情节展示中,人物心理活动丰富,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又如邹忌“讽”齐王的故事情节叙述,可堪称“三叠式”艺术运用的经典,全面贯穿了“三叠式”,从“三问”“三答”“三思”到齐王的“三赏”,把邹忌这个谋士的机智、善于思考、擅长辞令表现得生动传神,用笔简洁,辞约意丰。

《战国策》中也有欲扬先抑、欲露先隐的艺术手法。古人做文章讲究“蓄势”,“击石生波,揉直使曲”,“击石”“揉直”就是“蓄势”。在人物描写中,欲扬先抑的“抑”就是“蓄势”。冯谖是一个才识过人的策士,可他的出场让人很不屑,贫寒无法自养,想要寄身于孟尝君门下,问他有“何好”“何能”,都无,完全不符合“门客”要有才学的基本要求,孟尝君笑而接纳了他,但他尚且不知足,还“三唱”诸多不满,是一个无才无学、贪得无厌的人物形象,难怪遭到其他门客的轻慢和讥笑;而就是这个貌似“贪得无厌”的冯谖,能为孟尝君焚券市义、筑“三窟”,成就了孟尝君的声名,是个智勇双全、深谋远略的门客。这种先抑后扬技法的运用推动了文章的波澜,使情节富有戏剧性,人物性格丰富,蕴藉深远。

2 多样精微的描写使人物性格丰满

土耳其有句俗语:“用一根针挖一口井。”在文学作品欣赏中,挖掘描写艺术魅力的这根“针”,就找到了鉴赏作品这口“井”的突破口。描写往往是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生命力所在。

《战国策》中的细节描写简洁传神。鲁迅说:“传神的写意画,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2]描写邹忌的肖像就是这样的,只有“八尺有余,形貌昳丽”八个字,简单勾勒出邹忌身材高大、貌美艳丽的样子,具体长得怎样呢?没有实写,只有一条信息:可与城北美男子徐公媲美。徐公长得怎样?未知。这些未定性的内容激发人去想象一个美男子的形象,丰富了作品语言的张力,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邹忌的形象,给人不同的阅读审美愉悦感。

又如,语言细节:邹忌问妻、妾、客“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对话中只改变了个别字,但说话人之间的关系、说话人的心境和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妻说“君美甚”,那是发自内心的赞美,“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反问句更是肯定无疑,那份爱恋与自豪蕴于其中;妾说:“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也是反问句,但少些妻“美甚”的赞美热情,稍平淡了一些;客说“徐公不如君美”,陈述句的语气,但与真相不同,如

收稿日期:2018-03-05

作者简介:殷丽萍(1973-),女,江苏无锡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150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31 卷

此就有奉承之意,不一定是真话。可见不同的语气和不同的用字,人物内心的情感表达内涵是不一样的,也表现了人物复杂的情感。

又如,心理细节:邹忌在见到徐公后,“自以为不如”,然后“窥镜”“自视”,晚上睡觉前还反思,妻、妾、客为什么没有说真话,原来妻是偏爱、妾是畏惧、客是有求,写出了人物丰富的心理内容。其间,邹忌的“窥”“视”“思”三个动词,勾勒出邹忌的心理活动过程,看出邹忌内心不盲信、实事求是、善于思考的性格一面。邹忌又由自己的被蒙蔽联想到君王的被蒙蔽,真是一个忠于职守、胸怀天下、足智多谋的谋士形象。

人物是由细节构成的,这些细节描写在《战国策》行文中只是随加点染,简笔勾勒,却能细致、具体、艺术地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特征鲜明,富有个性,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 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个性化的形象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方光焘在《作家与语言》中指出:“作家所用的,是这样一般的、万人共有的语言工具;而他所要表现的,却是特殊的个别。”[3]《战国策》记录了诸多纵横家,每个人物语言都具有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个性特征。比如:冯谖的“长铗归来乎”;颜斶的“王前”“士贵耳,王者不贵”;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读其语言如见其人,都是“特殊的个别”。

在塑造个性化形象时,常把人物放在典型环境中,述说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性化语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战国策》中的谋士,有的身居要位,有的一介门客,有的一市井刺客,作者常把他们置身于特殊的情境中,一言一行折射出不同的性格特点。冯谖,一个位卑的门客,在孟尝君高爵显位时,三次弹铗而歌,遭来左右门客的讥讽;在孟尝君请门客去薛地收债,诸门客畏难不行时,唯独冯谖揭文告独往薛地,又自作主张假传孟尝君的命令免去百姓的债务,为孟尝君买“义”,买“义”之举遭到孟尝君的不解;在孟尝君不被齐王重用时,失意回封地薛,薛地百姓扶老携幼夹道迎接孟尝君的场面,让孟尝君明白买“义”的深远内涵。在这些特殊的情境中,冯谖的才华胆略和深谋远虑被层层展现出来,让人回味,回味当初的“弹铗而歌”,不再是居不知足的狭隘认识,而是冯谖自信有才故意试探孟尝君的一个局。这不得不让人感叹《战国策》构思巧妙,不露痕迹,人物的智慧韬略尽在其间,妙不可言。

又如,进谏君王要讲究说话技巧,除了善于辞令外,更需要熟谙君王心理。所以很多谋士重臣的进谏,是把自己置身于危险的境界里。身居要位的触龙,在赵太后当众宣布“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的紧张情境下,要说服赵太后,极其困难。触龙置身于一个“强谏”和“拒谏”的矛盾冲突中,如何劝谏?先写叙家常,再托幼子,谈燕后,论历史,缓解紧张局势,在家

常中启发太后明白爱子必须为之计深远的道理,切中要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说服太后同意长安君到齐国去做人质。在矛盾冲突激烈的情境中,能较好地展现人物的大智慧和高超的说话技巧,写得丰富而传神。邹忌见齐威王时,从自己与徐公比美的家庭小事讲起,讲妻妾客的回答与自己见了徐公本人后的反思,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重要性。这种说话艺术在《战国策》中运用得很巧妙,对话中人物的性格表现得细腻而丰满。

4 对比衬托中突出人物性格

对比是通过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中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对照、比较,突出其中某一事物或某一方面的特点,从而鲜明地反映某种思想、突出主题的方法[4]。文学作品中的对比主要是人物之间的对比,在对比中衬托人物性格。

内部对比法在《战国策》中运用较多:(1)通过人物前后不同阶段的表现进行对比。如冯谖,前部分“无好”“无能”,寄身孟尝君门下,为改善生活条件弹铗而歌,一个庸碌之辈,还满腹牢骚贪婪不知足;后部分去薛地收债,不畏艰难,一反前面的自私自利、伶牙俐齿,只说“愿之”,在孟尝君失势时又精心为其经营“三窟”,与前部分形成强烈的反差,一个知恩图报、有胆识、有谋略的策士形象跃然纸上。在前后对比中,鲜明的反差给读者带来了与众不同的审美感受,使人物真实的性格特征更为突出,也领略到了先抑后扬的艺术效果。(2)同一人物在不同作品中的对比。如《赵威后问齐使》里赵威后问齐使:“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秉持“民本思想”的英明君主的形象;但在《触龙说赵太后》中,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这又是一个气势压人、爱子心切,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君王形象。在对比中,能够更鲜明地看到君王的另一面——慈母,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5 结束语

《战国策》借助完整跌宕的情节、多样精微的描写、典型环境下的个性化语言和对比衬托手法等,成功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构思巧妙、写法多样、人物形象丰赡,颇有赏读和写作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建忠.大学语文(第二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30.

[2]杨九俊,汪政.五年制高等师范教材:语文(2年级上册)[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徐思益.漫谈人物语言个性化[J].语言与翻译(汉文版),2014(2):5~12.

[4]于冰.写作构思技巧[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韩翠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